人教版语文八上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x
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
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
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
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
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
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
业 • 要求:①标题
布
醒目、恰当
置
②合理安排结 构 ③导语有
概括性、准确
性 ④语言真
实、准确、简
洁
27
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
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
歼(jiān)灭 阡(qiān)陌 纤(xiān)维
溃(kuì)退 匮(kuì)乏 馈(kuì)赠
6
2、请解释下面的词语并选其中一个造句:
高屋建瓴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
势。“瓴”,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
气势磅礴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阻遏 ——阻止。
溃退
——败退。“溃”,溃 败。
7
感知课文内容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1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区域
课 文
导语:(第1、2两句)渡江概况
(从四个方
战役全局 冲破敌阵
结 构
面概括)
横渡长江
中路军:中路军首战告捷
主体(:剩余部分) 西路军: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东路军战绩辉煌(重点)
13
语言赏析
14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 是实数,还是虚数?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 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 (共24张PPT)
标题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冲破敌阵
导语
渡江概况 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 Nhomakorabea主体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战绩辉煌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 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 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品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朗读课文,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 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 1)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 到达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2)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渡至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 三十万人。 1) 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2)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不仅生了根, 而且枝叶繁茂了。 2)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 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 护。
比较阅读
相同点:
两文都是新闻报道(消息),都报道了 渡江战役情况。两文都是站在人民的立 场上,歌颂渡江战役的胜利,嘲弄敌人 的无能。两文都具有报道及时、语言简 洁的特点。
不同点:
两文作者不同、身份不同、报道的角度不同。《人》文统 观全局,对三路军分别作介绍;《我》文只对西路军某部渡江 情况作介绍。《人》文介绍渡江情况简略概括,交代时间、地 点、渡江人数、战役推进情况;《我》文以亲历者的身份对渡 江作了详细、具体的描绘,发光弹升空、炮轰南岸、大小船只 渡江、登岸、群众的欢呼、人民的支援……写得历历在目。 《人》文有关于战略部署、战事推进的介绍及评论;《我》文 只是按时间先后介绍一处战役情况。《人》文有对于敌军的分 析及政策性极强的分化、瓦解、争取敌军的内容,《我》文对 敌军情况几乎未作报道。《人》文语言凝练、概括,描述部分 近乎绘画的“白描”,深刻生动;《我》文语言朴实无华,描 述部分细致周到,内容充实。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课件 新人教版
优质课件
安庆
芜芜湖湖
九江
优质课件
江江阴阴
质疑析疑
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 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 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 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优质课件
重点品读 找出本文议论句,思考讨论: 1、议论句写了什么内容? 2、议论句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
内容?为什么? 3、议论句为什么把国民党反动派与广大
官兵区分开? 4、为什么用“南京拒绝和平”而不用 “蒋介 石政府拒绝和平”?
优质课件
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 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 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 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 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 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个
• 结语——新闻结尾
结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构
优质课件
注音: 鄂 è( è )豫( yù)绥靖(suí) 阻遏( zǔ)( è)泄气( xiè ) 溃退(kuì)歼灭(jiān)管辖( xiá) 锐不可当( dāng)上当( dàng) 要塞( sài )瓶塞( sāi ) 阻塞( sè )堵塞( sāi )
安庆
芜芜湖湖
九江
优质课件
江江阴阴
质疑析疑
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 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 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 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优质课件
重点品读 找出本文议论句,思考讨论: 1、议论句写了什么内容? 2、议论句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
内容?为什么? 3、议论句为什么把国民党反动派与广大
官兵区分开? 4、为什么用“南京拒绝和平”而不用 “蒋介 石政府拒绝和平”?
优质课件
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 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 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 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 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 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个
• 结语——新闻结尾
结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构
优质课件
注音: 鄂 è( è )豫( yù)绥靖(suí) 阻遏( zǔ)( è)泄气( xiè ) 溃退(kuì)歼灭(jiān)管辖( xiá) 锐不可当( dāng)上当( dàng) 要塞( sài )瓶塞( sāi ) 阻塞( sè )堵塞( sāi )
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课件1 新人教版
第十三页,共26页。
渡江作战兵力:多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从一千余华里 的战线上,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西起九江 (不含),东至江阴 (jiānɡ yīn),均是人 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第十四页,共26页。
战线:长
战况: 所向披靡 无坚不摧 战绩辉煌
议论(yìlùn)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 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 党反动派拒绝(jùjué)签订和平协定,有 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 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jùjué) 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 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六个 要素
• • •
如何(rúhé)?--事情发生的结果 为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主
要自觉地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
决了。
第八页,共26页。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ā地shn点í) (:jdi ìd西iǎn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rén人w民ù):解放军百万大军
第二十页,共26页。
请在文中划出这 则新闻(xīnwén)的 的六个要素。
请找出本则新闻 (xīnwén)的导语和 主体。
第二十一页,共26页。
中原(zhōngyuán)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原因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 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 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 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读阻音遏。(zǔ è)è
芜湖( wú )
()
荻港( dí)
溃退(kuìktuuìì)
渡江作战兵力:多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从一千余华里 的战线上,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西起九江 (不含),东至江阴 (jiānɡ yīn),均是人 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第十四页,共26页。
战线:长
战况: 所向披靡 无坚不摧 战绩辉煌
议论(yìlùn)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 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 党反动派拒绝(jùjué)签订和平协定,有 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 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jùjué) 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 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六个 要素
• • •
如何(rúhé)?--事情发生的结果 为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主
要自觉地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
决了。
第八页,共26页。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ā地shn点í) (:jdi ìd西iǎn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rén人w民ù):解放军百万大军
第二十页,共26页。
请在文中划出这 则新闻(xīnwén)的 的六个要素。
请找出本则新闻 (xīnwén)的导语和 主体。
第二十一页,共26页。
中原(zhōngyuán)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原因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 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 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 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读阻音遏。(zǔ è)è
芜湖( wú )
()
荻港( dí)
溃退(kuìktuuìì)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课件新人教版1
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 性部分。 4、 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 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5、 看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 也隐含在主体之中。
毛泽东
(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 思想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当时战争场面:
检查预习
1、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阻遏( è ) 芜湖( wú ) 荻港( dí ) 溃退( kuì )
阻遏 ——阻止
溃退 ——败退。“溃”,溃败。
悍然 ——蛮横的样子。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 又被我军突了。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 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 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 在二十日那一天”,只是一般交代了时间,毫 无感情色彩,且与上句“二十一日”重复。
小结: 可见这则新闻的 语言用词准确精练 ,铿锵有
歼灭( jiān )
suíBiblioteka jìng瑰宝( guī ) 负隅顽抗( yú )
高屋建瓴( líng )气势磅礴( páng )( bó )
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
高屋建瓴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 势。“瓴”,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
负隅顽抗 ——垂死挣扎,顽固抵抗。
气势磅礴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 又是如何衔接的呢?
毛泽东
(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 思想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当时战争场面:
检查预习
1、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阻遏( è ) 芜湖( wú ) 荻港( dí ) 溃退( kuì )
阻遏 ——阻止
溃退 ——败退。“溃”,溃败。
悍然 ——蛮横的样子。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 又被我军突了。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 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 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 在二十日那一天”,只是一般交代了时间,毫 无感情色彩,且与上句“二十一日”重复。
小结: 可见这则新闻的 语言用词准确精练 ,铿锵有
歼灭( jiān )
suíBiblioteka jìng瑰宝( guī ) 负隅顽抗( yú )
高屋建瓴( líng )气势磅礴( páng )( bó )
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
高屋建瓴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 势。“瓴”,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
负隅顽抗 ——垂死挣扎,顽固抵抗。
气势磅礴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 又是如何衔接的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新闻两则》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新闻两则》课件
新闻两则读一读生字、生词芜湖荻港溃退督战要塞阻遏阌乡绥靖区鄂豫
区宋希濂杜聿明锐不可当wúdíkuìdūsàièwénsuíjìngèyùliányùdāng解词锐不可当:
锋利无边,不可抵挡。
业已:绥靖:已经安抚、平定多音字当dāngdàng
塞sàisāisè当真当权塞外瓶塞
敷衍塞责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一、文体知识
★狭义:指消息。
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时效性简洁性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报道迅速及时。
语言简明扼要。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背景材料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
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
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 月20 日悍然
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 月21 日,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 日2
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
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
22 日夜,毛泽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7张PPT)
三
十 地点 在芜湖、安庆之间
万
大 人物 约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军
胜 利
起因
南
渡 长
事件
南渡长江
江 结果 突破敌阵,占领长江南
岸广大地区
人 民 解 放 军 百 万 大 军 横 渡 长 江
时间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到
二十二日下午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 阴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比一比:从下面两组句子中,你有什么发现?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 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这些四字词语很有表现力, 人民解放军 语言表达既准确而又生动。
英勇无畏 势如破竹
锐不可当
(侧面)
既可见敌人的狼狈,又可体现 我军的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评析新闻 第2课时
活动一:学做评论员
这两则消息好在哪里?除了时效性外,两则 消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体现在哪些地方?你从新 闻的背后还读出了什么意味?让我们选择几个角 度来评价一下,一个小组一个选题。
排一排:第二则消息主体部分为什么按照“中路军、西 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写? 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 两路军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 所以中、西路军合写在前,东路军单写在后。先写中路 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 路军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 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 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找一找:这两则消息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词。 去掉这个词,句子意思基本没有变化。请你把 它找出来,并谈一谈这个词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闻两则课件 (共18张PPT)
带着问题去阅读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 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你所知道 的著名通讯社有哪些?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 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 道及时。 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 国) 美联社(美国) 塔斯社(俄罗
斯) 路透社(英国) 法新社(法国) 共同社 (日本)
作者对渡江和战斗的情景没有详细写,这体现 了消息的什么特点?试加以分析。
简洁(言简意赅,不到200字,但要素齐全, 结构完整)、明了(叙述层次清楚,分3层)、 生动(用4字句形象再现战斗情景)。
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 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万船齐发、 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 英雄式的战斗
⑵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了体现真实, 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五个W”: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 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 (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 要素”。
(3)准确简洁性。
领读课文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 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 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 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 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 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 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分析课文
结构形式及其特点: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标题是全文的“眼睛”,分为主标、引标、副标。标题有简洁、概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1新闻两则课件
品
文中的词句是否也
味 能带给你同样的感受? 语 请举例说明。
言
请你用一句话评价一下我人民解放军。 文中有可以为你所用的句子吗?
毛泽东
请在文中划出这则新闻的的六 个要素。
请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原因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 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军强大的 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 南逃。
历史的记录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 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它的胜利是人民的胜 利,正义的胜利。我们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作
业 • 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知识,写一则新闻,报道 发生在你自己身边的新鲜事,100字左右。
布 • 注意:要符合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置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 当议论。
毛泽东
整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
体 则新闻的内容。
感
从文章里找出能概括以上
知 内容的两句话。
谁能在此基础上扩充?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新闻的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 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分 为:主标、引标、副标)、导语、主体、背景、 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 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 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 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 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 第一课时课件
明确答案:
4.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有:“英勇善战” 、 “锐不可当”等,表现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有“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甚为微弱 ”等。
课堂小结
这篇消息读来气势磅礴,荡气回肠,这 是一篇人民胜利的宣言,它还承担着昭告 天下、瓦解敌人的目的,因此,带有鲜明 的感情色彩,呈现着很强的政策性。
布置作业
第一课 点,把握记叙的 六要素。 2.积累“鄂、豫、绥靖、阻遏、锐不可当” 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3.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新课导入
现实世界风云变幻,街头热议五花八门,同 学们,你们是怎么了解这些信息的呢?对,是新 闻。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 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 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 瑰宝,它出自伟大领袖毛泽东毛泽东之手。下面, 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一篇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 军横渡长江》。
一、了解新闻体裁。
1、新闻的定义及其特点。 •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 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 是指消息。 • 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 概括为四条。一是事实说话;二是迅速及 时;三是高潮在前;四是简明扼要。
2、新闻的结构。 • 新闻包括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结语。 •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简 明扼要地解释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 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 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 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 景和结语有时候也暗含在主体中。
• • 1.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 2.请根据班级内近期发生的大事,写一则 新闻(消息)。要符合消息的特点。
明确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共45张PPT)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解放军的英勇无敌,明白胜利来之 不易,学会珍爱幸福。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两则消息的六要素。 2、理解消息结构的五个部分。 3、学习本文精练准确的语言。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 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 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 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 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 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 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 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 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 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的新闻稿。
上页 返回 下页
归纳 练习
上页
返回
下页
新闻要求有哪六要素?
1. 2. 3. 4. 5. 6.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起因 结果
上页 返回 下页
新闻在结构上分为哪五部分?
1. 标题 2. 导语:开头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扼要地揭 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3. 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 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4. 背景 5. 结语
预习课文 整体感知
上页
返回
下页
本文文体是:
新闻
上页
返回
下页
新闻也要求有六要素, 请你指出本文的六要素。
1. 2. 3. 4. 5. 6.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起因 结果
20日夜——22日22时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渡长江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大部已渡过,余部23日可渡完
新闻两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48张
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 新气象、新成就的报道。
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 告文学。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本课 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内容) 及时性(报道) 简明性(语言)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新闻知识(结构五 部分,内容六要素) 2、概括新闻的基本内容,整体把握新 闻;分析导语、主体部分,体会语 言的准确性 3、感受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气势, 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难点: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说明议 论的作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背景、
结尾。
思考:新闻记叙了什么重要
事件?
标题: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 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只有其 中一部分。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 度概括。 作用: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 内容。
特点:简洁、醒目
默读课文,迅速勾画出下列内容:
渡江的人物:
时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20日夜开始至发电时止(22日 22时)
思考: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 30万人”
新闻是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 新气象、新成就的报道。
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 告文学。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本课 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内容) 及时性(报道) 简明性(语言)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新闻知识(结构五 部分,内容六要素) 2、概括新闻的基本内容,整体把握新 闻;分析导语、主体部分,体会语 言的准确性 3、感受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气势, 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难点: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说明议 论的作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背景、
结尾。
思考:新闻记叙了什么重要
事件?
标题: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 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只有其 中一部分。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 度概括。 作用: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 内容。
特点:简洁、醒目
默读课文,迅速勾画出下列内容:
渡江的人物:
时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20日夜开始至发电时止(22日 22时)
思考: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 30万人”
【优质备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1新闻两则
1、整体把握课文
(1
• 本文的标题只有主标,没有引标、副标。 这个标题明确、简练、突出,传递了全 文最主要的信息。“百万大军”“横渡” 的用语,表现了磅礴的气势,充满了胜 利的豪情。
பைடு நூலகம்
(2)找出本文的导语,并具体说说它 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从一千余华里
渡江作战 兵力:多
的战线上,冲破敌阵, 战线:长
1.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第一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1.作者链接
导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 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4)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朗读 课文
自主学习 • 1.自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 荻港( dí ) 溃退( kuì • 歼灭( jiān) 要塞( sài
地点
南阳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 原因 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
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 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 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 和 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掌握新闻知识。 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 既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
又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词汇掌握 注音:
è ) 豫 (yù ) 绥靖( suí) 鄂( zǔ è ) 泄气( xiè )上当( dàng) 阻遏( 溃退(kuì) 歼灭( jiān)管辖( xiá ) sāi ) 要塞(sài ) 瓶塞(sāi )阻塞( dāng ) 堵塞( sè ) 锐不可当(
重点品读 找出本文议论句,思考讨论: 1、议论句写了什么内容? 2、议论句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 内容?为什么? 3、议论句为什么把国民党反动派与广大 官兵区分开? 4、为什么用“南京拒绝和平”而不用 “蒋介 石政府拒绝和平”?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 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 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 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 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 颇有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 铿锵有力。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
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
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 步扩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思 考 题
1 用简洁语言说说这则新闻的内容。 2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即时 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结果。作为读者,你能在看 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吗? 请概括出来。 3 何人?(Who?)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因?(Why?) 何事?(What?) 如何?(How?) 3 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 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4 你从中读出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
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 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其余部分
中路军
主体部分
主体
东路军
承上启下句
西路军
议论句(分析原因)
质疑析疑
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的,为什么
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 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 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 山 风 雨 起 苍 黄 ,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 虎 踞 龙 盘 今 胜 昔 , 天 翻 地 覆 慨 而 慷 。
宜 将 剩 勇 追 穷 寇 ,
不 可 沽 名 学 霸 王 。 天 若 有 情 天 亦 老 , 人 间 正 道 是 沧 桑 。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3、体会蕴含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
问题讨论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
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 又是如何衔接的呢?
自读课文:对照地图,复述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请找出本文议论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江阴 江阴 芜湖 芜湖
安庆
九江
课文结构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第1、2两句
导语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 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不是,因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 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不含”指不包括,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指“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现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简介:从广义讲包括消息、通讯、
报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新闻的特征: 1.用事实说话,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语言简明扼要。
注意:消息不是“纯客观”的报道,它
要把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 融入其中。因此,消息一般以记叙为 主,也可适当穿插议论。
新闻 的 五个 结构
语言品味: 1、认真思考讨论“研讨与练 习三”中1、2题,然后在全文中 举例说明: 2、 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语言 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