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路遥笔下的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路遥笔下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

摘要:论文拟对路遥笔下中奋斗着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进行阐述,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剖析,探讨这些青年知识分子们在理想的追求过程中面对的现实的挫

折与磨难表现出的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优良品质,同时也传达出青年知识分子

追求独立、自由的难能可贵的精神和深深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他们的强烈的自

卑心理和自尊需求。论文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所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关键词:青年知识分子;精神特征;独立;社会责任感;文学史意义

Theory of Lu yao's Works in the Image of Young

Intellectuals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ovel Lu yao struggle with the image of young intellectual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se characters, explore the reality of

frustration and suffering these young intellectuals in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the

ideal face to represent them in a difficult hardships demonstrated an unyielding

fighting spirit. This paper also convey the youth intellectuals pursue independence,

and freedom, the valuable spirit and deep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ir strong

inferiority complex and self-esteem needs. This paper also from the side reflects

some realistic problems of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Key words:Youth intellectuals; Mental characteristics: Independenc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ignificance of literary history

论路遥笔下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

1 引言

“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这是刻在一个方形的石头上的对路遥的悼词,非常贴切地表达了路遥短暂而辉煌的文学生活。路遥的文学创作具有独创性,他的文学创作体现出他对社会深刻的洞察力及对艺术指导的理解和准确把握。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大大丰富了当代文学人物形象的画廊,为当代文学小说做出了很大贡献。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不仅表现了他们自身的性格特点,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文化心理。“我的生活经历中最重要的一段就是从农村到城市的这样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种种情态与感受,在我的身上和心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因此也明显地影响了我的创作活动。”[1]我们在路遥的小说中经常能看到他自己的影子,他把自己的思想和经历融合并且沁入到他的文学创作之中,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逼真,同时也让读者更深层次的了解路遥,体会他所传递的人生真谛。

论文选取了路遥笔下的青年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形象性格的分析,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人文面貌,以此纪念路遥,同时也给那些在苦难中坚持奋斗的人们以鼓励。

2路遥笔下的青年知识分子

在创作过程中很多作家都追求去刻画一个个性鲜明、复杂的人物形象。在路遥的文学创作中,他更加乐于去刻画生活中的真实的人,他擅于用这些人物自身的思维方式去塑造形象,其中塑造的最多的就是青年知识分子这一群体。像《人生》中的高加林、《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在困难的日子里》里的马建强等,这些青年知识分子都是来自贫困的农村,社会地位地下,但是他们从未放弃,与艰苦的生活与不幸的命运进行搏斗,不管最终他们是否胜利,他们不断努力坚持不懈的精神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1 典型的个人奋斗者形象

路遥在他的小说中刻画了许多在艰难困苦中拼搏奋斗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有身处

困境却从不向困难低头的傲气,也有撒汗流血也不流泪的骨气,在他们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那个时代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的人格意识,同时也体现出作者自身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马建强的“苦难的日子”源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里的最好的中学,并且他被分到了几乎都是干部子弟的班级里,当时那个社会,人们有着明显的阶级观念,这样一来,马建强就与班里其他学生形成了巨大的贫富差距,这使他内心感到自卑痛苦。而身体的饥饿又使得他在学习上遭遇挫折,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颓废堕落,他很快振作起来,他明白,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没有成绩才是真正的贫困。于是他重新审视自己,他发现他虽然贫穷,但他活的干净,“对他来说,苦难的生活中只有‘清白’可以支撑他的精神世界了。”[2]就这样,马建强用这个信念支撑着自己,用心苦读,最后不仅获得了学习上的成功同时也得到了班里其他同学的认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贫穷并不等于一无所有,精神上的富有同样重要,同样是成功的关键。

马建强的个人奋斗经历是发生在学校,而高加林的个人奋斗经历则是发生在社会上,这是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高加林其实一直是一个倍受争议的形象,梁永安称高加林是“农村新人形象”;雷达认为高加林“有辨不清两种文明的弱点,但主导的方面还是新的因素居多……但总体来看,他在精神上是一个新人物但不是通常所说的新人。”[3]也有人针对高加林到底是属于个人奋斗者还是属于个人主义者的问题讨论过。曹锦清称高加林是“一个人孤独的奋斗者形象”;而蔡翔认为“高加林的自尊在挑粪一节中遭到了残酷的打击,屈辱反而教育了他,催化了他愿望中的出人头地的个人主义因素,并且煽起一种盲目的抱负情绪。”[4]但不管怎么说,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他心存抱负、志向高远,他有才干,也有强烈的进取心。不管他在家当乡村教师还是在城里工作我们都能看到他兢兢业业不断努力,在他面对种种困难都不能阻挡他前进的步伐时我们也能看出他面对苦难的超强承受力和想要提升自己的探索追求能力。

刘千里曾这样说:“孙少平的思想精神实际上形成了两个系列:农村系列和农村以外世界的系列。但是对他来说,这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一方面,他摆脱不了农村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也不愿受农村的局限。——在他今后一生中,不论是生活在农村,还是生活在城市,他将永远是这样一种混合型的精神气质。”[5]孙少平同样也是出生农村,但他不甘平庸,他不断地用读书和游历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他有能力做好任何事情,只是现实没有给他很好的机会,但他依然积极乐观面对,“职业的高低贵贱,并不能证明一个人的价值……他相信,他经历千辛万苦而酿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6]尽管生活给予他的都是重重磨难,但他相信“劳动能够使人变得强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