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合集下载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食品的污染二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食品的污染二

二、拟除虫菊酯的分类
•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按化学结构分为两类:Ⅰ型不含氰基, 如丙烯菊酯、联苯菊酯;Ⅱ型含氰基,如氯氰菊酯、溴氰 菊酯。
丙烯菊酯
溴氰菊酯
三、拟除虫菊酯的毒性
1、作用机理 •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具有中等毒性或者低毒性,属于神经 毒。对昆虫的毒性比对哺乳动物的大。Ⅰ型的拟除虫菊酯 类农药通过引起膜的重复放电而引发动作电位;Ⅱ型的拟 除虫菊酯类农药通过使膜的通透性改变而使动作电位不易 发生。 • Ⅱ型的作用机理是:使膜的通透性改变,钠离子通道持续 开放,钠离子由膜外向膜内转移,造成去极化电位升高, 动作电位的阈值升高,因而动作电位不易发生而出现传导 阻滞。 • Ⅰ型的机理就相当于不断的刺激,使机体相应部位一直响 应,一直兴奋。 • Ⅱ型的机理就相当于刺激一次,然后机体相应部位产生兴 奋,但是兴奋不传导,所以也一的触杀作用,有些品种兼具胃 毒或熏蒸作用,但都没有内吸作用。杀灭昆虫的机理是扰 乱昆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之由兴奋、痉挛到麻痹而死亡。 • 对人体的毒性: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蓄积性较弱,因此不 易引起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主要表 现为流涎、多汗、意识障碍、言语不清、反应迟钝、视物 模糊、肌肉震颤、呼吸困难等,重者可导致昏迷、抽搐、 心动过速、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可因 心衰和呼吸困难而死亡。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皮肤和粘膜 的刺激性较大,可引起眼睛及上呼吸道的不适,亦可引起 皮肤的感觉异常及迟发型变态反应。
大多为1mg/kg以下。
2.检测方法大致分为两类 • 仪器检测法,主要是色谱法。 • 基于生物学原理的检测技术,如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 生物传感器等。
3、中毒途径
• 急性中毒多见于误食和生产性接触。一般拟除虫菊酯类农 药残留浓度很低,但是对多次采收的蔬菜,任有污染的可

高效氯氟氰菊酯是什么东西和氯氰菊酯的区别是什么

高效氯氟氰菊酯是什么东西和氯氰菊酯的区别是什么

高效氯氟氰菊酯是什么东西,和氯氰菊酯的区别是什么回答高效氯氟氰菊酯又叫三氟氯氰菊酯、它对昆虫具有趋避、击倒及毒杀的作用,杀虫谱广,活性较高,药效迅速,喷洒后耐雨水冲刷,但长期使用易对其产生抗性,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及害螨有一定防效,作用机理与氰戊菊酯、氟氰菊酯相同。

不同的是它对螨虫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螨类发生初期使用,可抑制螨类数量上升。

一、高效氯氟氰菊酯是什么东西1、高效氯氟氰菊酯是一种杀虫除菌剂又叫三氟氯氰菊酯、功夫菊酯它的药效特点,对昆虫具有趋避、击倒及毒杀的作用,能够抑制昆虫神经轴突部位的传导,药效迅速,喷洒后耐雨水冲刷,但长期使用易对其产生抗性,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及害螨有一定防效。

2、它的作用机理与氰戊菊酯、氟氰菊酯相同。

但是不同的是它对螨虫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螨类发生初期使用,可抑制螨类数量上升,不过当螨大量发生时,就控制不住其数量,因此只能用于虫螨兼治,不能用于专用杀螨剂。

3、主要用于小麦、玉米、果树、棉花、十字花科蔬菜等防治麦芽、吸浆虫、粘虫、玉米螟、甜菜夜蛾、食心虫、卷叶蛾、潜夜蛾、凤蝶、吸果夜蛾、棉铃虫、红龄虫、菜青虫等。

4、使用时最好保护措施,不要让高效氯氟氰菊酯碰到火源,尽量将高效氯氟氰菊酯放到阴凉潮湿的地方保存,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可接触到儿童和孕妇。

二、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区别是什么1、形态不同高效氯氰菊酯的外形是白色至奶油色结晶体。

氯氟氰菊酯的外形白色固体,黄色或者棕色粘稠油状液体。

2、毒性不同高效氯氰菊酯对蜜蜂、鱼、蚕、这些小动物都是致命的高毒,但是对人类来说属于低毒,不过使用时应该注意避免污染水源地。

氯氟氰菊酯属神经毒剂,凡是接触部位皮肤会感到刺痛,尤其在口、鼻周围接触量大时会引起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双手颤抖。

3、作用特点不同高效氯氰菊酯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适用于防治棉花、蔬菜、果树、茶树、森林等多种植物上的害虫及卫生害虫。

氯氟氰菊酯对一些繁殖力比加快的虫,比如蚜虫、螨虫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以很好的抑制这些虫的繁殖速度。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发展概况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发展概况

农药学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发展概况摘要:天然除虫菊酯虽然具有理想化学农药的一些特性,随着进一步对其化学结构的修饰,该类产品逐渐发展成为一类主要的农药消费品。

主要论述了该类农药的发展进程,总结了拟除虫菊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一些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拟除虫菊酯,发展进程,应用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办法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本类中包括溴氰菊酯(敌杀死)、氯氰菊酯(兴棉宝)、氰戊菊酯(速灭杀丁)等。

其氰基影响机体细胞色素c及电子传递系统,使脊髓神经膜去极期延长,出现重复动作电位,兴奋脊髓中间神经元和周围神经。

它对人畜毒性较小。

重症中毒者也可使人惊厥、呼吸困难、心悸、血压下降甚至昏迷,可对症治疗。

一、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发展进程1、天然除虫菊酯杀虫剂的研究天然除虫菊素具有理想杀虫剂的某些特征,因为它们击倒快,杀虫力强,广谱,低毒,低残留。

但它们对日光和空气不稳定,故只能用于家庭卫生害虫的防治,不能经济有效地防治农业和林业害虫。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人们致力于人工合成除虫菊酯的研究,目的在于寻找结构简单,既能保留除虫菊素的优点,又能克服不适于农业使用的缺点。

60年代以来,由于有机氯、有机磷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对温血动物高毒和对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于是农药界更加重视天然来源杀虫剂的研究。

60年代后期,特别是70年代,拟除虫菊酯进入大发展时期。

1973年,第一个对日光稳定的拟除虫菊酯苯醚菊酯开发成功。

Elliot合成的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比天然除虫菊酯活性要强,且对日光稳定[1, 2],只要使用有机磷、氨基甲酯10%~20%的药量就能得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此后,拟除虫菊酯的开发应用有了迅猛发展。

目前,已合成的化合物数以万计,新产品相继投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成为农用及卫生杀虫剂的主要支柱之一[3]。

天然除虫菊酯虽然具有以上许多优点,但作为杀虫剂的缺陷同优点一样明显:A.它在害虫体内十分容易被代谢而迅速失去活性;B.光不稳定性。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简介及其在农作物中含量的检测方法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简介及其在农作物中含量的检测方法

·检验检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简介及其在农作物中含量的检测方法张涛(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农业农村局,江西赣州341000)摘要:农药的不恰当使用导致有些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目前我国对各种农副产品的农药残留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各级农业检测部门在当地农副产品上市前均检测其农药残留量,以保障农产品的食用安全。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因杀虫谱广、防效好、低残留、无蓄积,在防治蔬菜、果树害虫上应用较广,该文介绍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农作物;农产品质量安全;拟除虫菊酯;检测长期以来,农户通过喷施农药来保障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以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但农药的大量使用,或农户对各种农药安全间隔期不了解,导致有些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目前我国对各种农副产品的农药残留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各级农业检测部门在当地农副产品上市前均检测其农药残留量,以保障农产品的食用安全。

1我国常用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根据用途,农药可分为杀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种类。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属于常用的一类广谱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扰乱昆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其由兴奋、痉挛到麻痹而死亡,因其杀虫谱广、防效好、低残留、无蓄积,在防治蔬菜、果树害虫等方面应用较广,近30年来被大量应用于农作物生产中。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人体有伤害,若皮肤触碰到须尽快用肥皂水清洗,误服者可用2%~4%碳酸氢钠或清水洗胃。

我国常用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有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甲醚菊酯等,绝大多数为黄色或黄褐色黏稠油状液体,有少数为白色结晶(如溴氰菊酯),大多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易挥发,对光热和酸稳定,遇碱(pH>8)则易分解失效,多属中低毒性农药。

2农作物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注意事项(1)长期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易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最好和其他种类的杀虫剂轮换使用或混合使用。

简析:联苯菊酯

简析:联苯菊酯

联苯菊酯(Bifenthrin)商品名为:毕芬宁、虫蜡灵、天王星等。

属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其主要防治对象有: 谷类作物、棉花、果树、葡萄、观赏植物和蔬菜上的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鳞翅目和直翅目害虫,也可防治某些卫生害虫。

联苯菊酯是由FMC在1978年开发的新型拟除虫菊类农用杀虫剂品种之一,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

结构如下:1、理化性质外观:纯品为白色固体。

溶解性:水0.1mg/L ,丙酮1.25kg/L,并可溶于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甲苯、庚烷,微溶于戊烷。

甲醇。

稳定性:对光稳定,在酸性介质中也较稳定,在常温下贮存一年仍较稳定,但在碱性介质中会分解。

原药在25°C稳定1年以上,在常温下贮存,稳定性大于1年。

在pH 5-9(21°C)稳定21天,在土壤中DT50-65-125天。

熔点:68-71℃,密度:d25 1.210,25℃时蒸气压为2.4×10-2帕。

2、毒性联苯菊酯对鱼毒性很高,对虹鳟LC50(96小时)为0.00015 mg/L,水蚤LC50(48h)0.00016 mg/L。

但由于该药剂在土壤中具有很高的亲合作用,且其水溶性又低,故实际影响较小。

本剂对蜜蜂毒性中等,对家蚕高毒。

杀虫活性很高,主要为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和熏蒸活性。

其作用迅速,持效期长,杀虫谱广。

3、作用机理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通过作用于钠离子通道来干扰神经作用。

联苯菊酯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

无内吸、熏蒸作用。

杀虫谱广,作用迅速,在土壤中不移动,对环境较为安全,持效期较长。

4、靶标虫害联苯菊酯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

它具有击倒作用强、广谱、高效、快速、长残效在特点,以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为主,无内吸作用。

可用于防治棉铃虫、红铃虫、茶尺蠖、茶毛虫、苹果或山楂红蜘蛛、桃小食心虫、菜蚜、菜青虫、菜小蛾、柑橘潜叶蛾等。

和其他菊酯类相比,在触杀和胃毒作用下,还兼具驱避和拒食作用,也有一定的杀卵能力,对咀嚼式害虫和刺吸式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一类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其作用原理主要是有击倒快、杀虫力强、广谱等特点,因此在家庭卫生害虫防治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它们对日光和空气不稳定,不能经济有效地防治农业和林业害虫。为了克服这一缺陷,人们致力于人工合成拟除虫菊酯的研究,以寻找结构简单、能保留除虫菊素优点且能克服其不适于农业使用缺点的新型杀虫剂。随着有机氯、有机磷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带来的温血动物高毒和对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农药界更加重视天然来源的杀虫剂,这为拟除虫菊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研究,人们发现拟除虫菊酯的活性与其化学结构密切相关,进一步的研究有望开发出更高效、更安全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菊酯类农药有哪些

菊酯类农药有哪些

菊酯类农药有哪些菊酯类农药是一类常见的农药,主要用于控制农田中的虫害。

菊酯类农药以其独特的模式和高效的杀虫作用而受到广泛使用。

今天我们将会介绍菊酯类农药的一些常见种类和作用机制。

菊酯类农药主要是指拟除虫菊酯,是一种杀虫剂的常规分类。

拟除虫菊酯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元细胞具有兴奋作用的神经递质,从而破坏虫类的中枢神经系统,实现杀虫的效果。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菊酯类农药:1. 敌百虫(Dichlorvos):敌百虫是一种有机磷类菊酯农药,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虫活性。

它对多种害虫都有杀灭作用,并且能够迅速地被害虫吸收和作用。

敌百虫主要用于防治室内和室外作物上的害虫,如杀灭果蝇、蚊子等。

2. 毒死蜱(Chlorpyrifos):毒死蜱是一种广谱杀虫剂,主要用于农业生产中防治各种危害作物的害虫。

毒死蜱的杀虫机制是通过抑制虫害的神经酯酶,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传导,造成虫害的瘫痪和死亡。

3. 拟除虫菊酯(Pyrethroids):拟除虫菊酯是一类由菊酯结构衍生的合成农药,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和热稳定性。

拟除虫菊酯主要是通过作用于虫害的神经系统,干扰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传导来达到杀虫效果。

拟除虫菊酯广泛应用于农田中的棉花、水稻、玉米等作物的虫害防治。

4. 溴氰菊酯(Bromocyclen):溴氰菊酯是一种高效的农药,主要用于防治害虫对其他农药已产生抗药性的情况。

溴氰菊酯的杀虫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虫害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传导,从而使虫害瘫痪和死亡。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菊酯类农药,它们在农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农民控制害虫,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菊酯类农药具有高效、广谱的杀虫特性,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过大的影响。

因此,农民在使用菊酯类农药时应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保证农作物的安全和健康生长。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水环境残留及毒性解除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水环境残留及毒性解除

2020.2咨询热线:4008-1212-60/0514-********绿科生物科技专栏江苏绿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协办路庆鹏金雪霞杨永祥(江苏绿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高邮225600)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一类由人工合成的模拟天然除虫菊素的杀虫剂,具高效、广谱、低毒和可生物降解等特点,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可使昆虫等神经系统的神经突触上乙酰胆碱积累,神经细胞膜渗透失常,神经传导受抑制,从而使虫体及幼体兴奋、麻痹死亡。

拟除虫菊酯类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溴氰菊酯、甲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等。

菊酯类在水产养殖业上可作为渔药使用,如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作为国标渔药,可治疗鱼类的中华鳋、锚头鳋、鱼鲺等寄生虫病。

但其对小龙虾、河蟹、青虾等甲壳类动物的毒性较大。

正由于这种特性,近年来华东地区的许多养殖户使用菊酯类来浸泡池塘,以达到有效杀灭池塘内的野杂鱼、虾蟹等甲壳类、水生昆虫等的清塘目的。

一、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环境残留和毒性拟除虫菊酯类多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对光、热和酸稳定,遇碱(pH>8)时易分解。

其可通过氧化、水解和微生物分解等方式降解,降解产物为酸(如游离酸、葡萄糖醛酸或甘氨酸结合形式)、醛、醇(对甲基羧化物)等水溶性代谢产物。

作为代表性品种,溴氰菊酯、甲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性质如下。

1.溴氰菊酯其分子式为C 22H 19Br 2NO 3,是白色斜方针状晶体,在环境中通过水解、光解和微生物降解的途径分解代谢。

其在水中的残留时间很短,消除半衰期一般少于6天,但易被底泥等固体物质吸附。

底泥吸附是加快水中溴氰菊酯降解的最主要因素,pH 越高溴氰菊酯降解半衰期越短。

微生物的作用也可加快溴氰菊酯在水体中的消除。

底泥中的溴氰菊酯可由地衣芽孢杆菌降解,降解率可达61.7%,生成中间代谢产物3-苯氧基苯甲醛。

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的96小时LC 50为1.319微克/升。

2.甲氰菊酯其分子式为C 22H 23NO 3,性质与溴氰菊酯类似。

第四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第四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又如杀灭菊酯,各异构体的活性如下表所示。其中以酸醇均为S构型的 异构体活性最好,对家蝇的毒力是消旋体的3.5-4.4倍。
又如氟氨氰菊酯,杀虫谱广,且能杀螨。
功夫菊酯(氟氯氰菊酯),对家蝇的毒力为氯菊酯的8.5倍。
也有在 醇组分引人氟原子的实例,如百树菊酯和氯苯百树菊酯等,均 有良好的杀虫杀螨活性。
Cl
5、立体异构效应
立体异构现象广泛存 在于拟除虫菊酯杀虫 剂的分子结构之中。 天然除虫菊酯均是单 一的异构体,三个手 性碳和几何异构均有 确定的构型,即 1R, 3R-反式酸-4S-顺式 菊醇酯。
当菊酸中异丁烯侧链被苯基、烷氧基、芳氧基或双甲基取代后,可以得到具 有杀螨活性的化合物。两个较优秀的代表是甲氰菊酯和化台物23。
3、非酯基因的引入
过去认为酯基是杀虫活性必不可少的结构。 后来,以杀灭菊酯为原型,用肟醚代替酯基合成了肟醚菊酯,以醚键代替 酯键合成了醚菊酯,毒性和鱼毒均较低、醚菊酯用于防治水稻害虫。
以酮的结构代替酯,也能得到具有杀虫活性的拟除虫菊酯。例如.以甲醚 菊酯为原型的28、以氯氰菊酯为原型的29。
烃基结构代替酯基的化合物也出现了。例如以醚菊酯为原型的化合物33, 有杀虫活性和杀螨活性,效果优于醚菊酯。又如结构中心包含烯键的化合 物。
4、氟原子的引入
在分子中引入氟原子之后,能提高杀虫活性,改善杀螨性能。如氟氰菊 酯,特点是高效、广谱、残效较长,能兼治蜱螨。
1963年Kato报道酞酰亚胺甲基菊酯类有杀虫活性, 并筛选出具有迅速击倒作用的胺菊酯。
1965年E11iott对取代呋喃甲基菊酯结构与活性关 系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具有空前强烈杀虫活性的苄呋 菊酯。
上述几种改进醇组分的化合物,仍然对日光不稳定, 难以用于大田。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案例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案例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案例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杀虫剂。

但是,这种农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潜在风险。

以下是几个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案例。

1. 氯氰菊酯:这种农药被广泛用于棉花和玉米等作物的杀虫。

它是一种神经毒剂,可以引起头痛、呕吐、昏迷和死亡。

此外,氯氰菊酯还会对昆虫和鸟类等非靶标生物造成危害。

2. 溴氰菊酯:这种农药常用于水稻和小麦等作物的杀虫。

它也
是一种神经毒剂,可以引起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此外,溴氰菊酯还会对蜜蜂等有益昆虫造成危害。

3. 氟氰菊酯:这种农药被广泛用于果树和蔬菜等作物的杀虫。

它是一种神经毒剂,可以引起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此外,氟氰菊酯还会对蝴蝶等昆虫造成危害。

综上所述,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使用需要谨慎,必须严格遵循使用说明,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

- 1 -。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有哪些特点?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有哪些特点?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有哪些特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等优点,但也存在着大部分品种对水生生物有毒、对天敌选择性差、无内吸作用、对螨类药效不高等不足。

(1)高效拟除虫菊酯的杀虫效力一般比常用杀虫剂高1-2个数量级,且速效性好.击倒力强。

(2)广谱对农林、园艺、仓库、畜牧、卫生等多种害虫,包括刺吸式口器和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但多数品种对螨毒力较差,目前已出现一些能兼治螨类的品种。

如氟丙菊酚、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

(3)低毒对人畜毒性一般比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低,特别是因其用量少,使用较安全。

但个别品种毒性偏高,使用时仍需注意。

我国也曾发生过溴氰菊酚中毒的事例。

拟除虫菊酯对鸟类低毒,对蜜蜂有一定的忌避作用,但多数品种对鱼、贝、甲壳类水生生物的毒性高,所以很少用于水稻田。

目前也出现一些对鱼、虾毒性较低的品种,如醚菊酯可在稻田使用。

(4)低残留,对食品和%境污染轻拟除虫菊酯是模拟天然除虫菊素的化学结构人工合成的,在自然界易分解,使用后在农产品中残留量低,不易污染%境。

以氰戊菊酚为例,在水中半衰期夏季为3. 5-4天,冬季为14-16天;在土壤中半衰期为2-10天。

这类药进入土壤后,易被土壤胶粒和有机质吸附,亦容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对蛆叫和土壤微生物区系没有不良影响,药剂也不会渗漏人地下水。

这类药剂无内吸传导性,对农作物表皮渗透性较弱,施用后药剂残留部位绝大部分在农产品表面,例如对稻谷主要污染谷壳,在糙米中残留量甚微;在柑橘和苹果上只污染果皮,不污染果肉。

在动物体内易代谢,没有累积作用,也不会通过生物浓缩富集,对%境和生态系统影响较小。

(5)目前常用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品种均无内吸作用,对害虫只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而且触杀作用强于胃毒作用。

例如,氰戊菊酯对斜纹夜蛾的触杀毒力比胃毒毒力大8-9倍。

因此,施药时只有把药液直接喷到虫体上;或是均匀地喷到作物体表面,使作物体表面均匀地覆盖一层药剂,害虫在作物体表面上爬行沾着药剂或是吃了带药的作物,才会中毒死亡。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田间药效实验方案设计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田间药效实验方案设计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田间药效实验方案设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田间对害虫的防治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
1.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选定一种或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拟除虫菊
酯类杀虫剂。

2.害虫:选定一种或多种具有代表性的害虫,如蚜虫、粉虱等。

3.实验田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田地,要求地势平坦、土壤类型
相同、肥力中等。

4.对照田地:选择与实验田地相近的田地,不施加拟除虫菊酯类
杀虫剂。

三、实验方法
1.实验田处理:将实验田地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约为
30平方米,每个小区内选定一种害虫作为研究对象。

在每个小区内分别施加不同剂量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并设置一个不施加任何药物的空白对照小区。

2.害虫调查:在施加药物前、施加药物后1天、3天、7天分别调
查各小区内害虫的数量,记录数据。

3.数据处理: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防治
效果。

防治效果计算公式为:(处理组害虫数量-对照组害虫数量)/对照组害虫数量×100%。

4.方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法比较各处理组之间的差异,以确定
最佳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使用剂量。

四、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剂量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并绘制防治效果曲线。

通过比较各处理组之间的差异,确定最佳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使用剂量。

同时,将实验结果与对照田地进行比较,评估该杀虫剂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和价值。

菊酯类杀虫剂原理

菊酯类杀虫剂原理

菊酯类杀虫剂原理一、概述菊酯类杀虫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公共卫生领域的杀虫剂。

其原理是通过干扰昆虫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菊酯类杀虫剂的原理及其作用机制。

二、菊酯类杀虫剂的分类菊酯类杀虫剂主要分为两大类:拟除虫菊酯和拟激素类杀虫剂。

2.1 拟除虫菊酯拟除虫菊酯是一类能够模拟植物天然杀虫物质的合成杀虫剂。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模拟植物体内的神经递质,干扰昆虫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常见的拟除虫菊酯有氟虫腈、氯虫腈等。

2.2 拟激素类杀虫剂拟激素类杀虫剂是一类能够模拟昆虫体内激素的合成杀虫剂。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模拟昆虫内源激素的结构和功能,干扰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

常见的拟激素类杀虫剂有雄性激素类似物、雌性激素类似物等。

三、菊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菊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神经递质干扰和生长发育干扰两个方面。

3.1 神经递质干扰菊酯类杀虫剂通过模拟植物体内的神经递质,干扰昆虫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它们能够与昆虫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导致昆虫神经系统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

这种干扰会引起昆虫的瘫痪和死亡。

3.2 生长发育干扰菊酯类杀虫剂中的拟激素类杀虫剂能够模拟昆虫内源激素的结构和功能,干扰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

它们能够与昆虫体内的激素受体结合,干扰激素信号的传导,从而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和行为。

四、菊酯类杀虫剂的优势菊酯类杀虫剂具有以下几个优势:4.1 高效性菊酯类杀虫剂对害虫的杀灭效果非常显著。

它们能够在极低浓度下杀死大多数害虫,且作用速度快,有效期长。

4.2 低毒性相对于传统的有机磷杀虫剂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较低的毒性。

它们对人体和非靶生物的毒害作用较小,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低。

4.3 选择性菊酯类杀虫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能够选择性地杀灭害虫,而对益虫和其他非靶生物的影响较小。

这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五、菊酯类杀虫剂的应用菊酯类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公共卫生领域。

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药中毒有关的安全使用指南

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药中毒有关的安全使用指南

可湿性粉剂:适用 于小面积喷洒,具 有较好的渗透性和
附着力
剂型主要有:乳油、可 湿性粉剂、悬浮剂、微
胶囊剂等
悬浮剂:适用于大 面积喷洒,具有较 好的分散性和稳定

乳油剂型:适用于大面 积喷洒,具有较好的杀
虫效果
微胶囊剂:适用于 小面积喷洒,具有 较好的缓释性和持
久性
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拟除虫菊酯类杀 虫药的主要药理 作用是干扰昆虫 的神经系统,使 其麻痹、死亡。
毒事件
建立中毒监测系 统,定期监测中
毒情况
加强中毒预防教 育,提高公众安
全意识
加强中毒救治能 力,确保中毒患 者得到及时救治
加强科研和临床研究
研究拟除虫菊酯 类杀虫药的毒性
和作用机制
研究拟除虫菊酯 类杀虫药的代谢
和排泄途径
开发新型杀虫药, 降低毒性和残留
研究拟除虫菊酯 类杀虫药的解毒
和治疗方法
06
添加 标题
废弃物处理:按照当地环保规定,妥善处理废弃药液和包装物
添加 标题
安全储存:将药液储存在阴凉、通风、安全的地方,避免儿童和宠物接触
添加 标题
应急处理:如有不慎接触药液,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帮助
04
中毒症状和处理方法
中毒症状和表现
0 1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 0 3 皮肤红肿、瘙痒、刺痛 0 5 肝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异常
补充说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药 中毒的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 心、呕吐、腹泻等,严重时可导 致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
常见问题解答:如何判断拟除虫菊 酯类杀虫药中毒?答:如果出现上 述不适症状,且与使用杀虫药有关, 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医疗帮助。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毒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毒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毒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模仿天然除虫菊酯的化学结构,人工合成的一类农药,我国目前使用十分广泛。

常见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有:溴氰菊酯(敌杀死、凯素灵)、氰戊菊酯(速灭杀丁、来福灵)、氯氰菊酯(兴棉宝、灭百可)、氯菊酯(安棉定)、氟戊酸菊酯(保好鸿)等,急性中毒以前三者最多见。

本类农药属中等毒性,大鼠经口LD50>50 mg/kg,但个别为高毒,且可被某些载体增毒。

中毒机制迄今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它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干扰钠离子通道。

也有人认为它可抑制中枢的GABA受体,增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本类农药经口中毒潜伏期10min至1h,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乏力、流涎、多汗、口唇及肢体麻木、肌束震颤,重者则昏迷、抽搐,个别有肺水肿。

诊断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注意与有机磷农药鉴别(血胆碱酯酶活性测定),必要时作血、尿毒物分析。

目前无满意的特效解毒药,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

动物试验中发现麦酚生(mephensin)、舒筋灵(methocarbamol)、贝克洛芬(beclofen)、葛根素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治疗除用安定类或巴比妥类控制抽搐外,可试用葛根素(天保康)静脉滴注,每次5mg/kg,每2-4h重复一次,24h不宜大于20mg/kg;症状改善后改为每日1-2次,直至症状消失为止。

阿托品只能用于控制流涎和出汗等对症治疗,每次0.5-1mg肌注,合并肺水肿者可用至每次2mg,控制症状即可。

切忌以阿托品作抗毒治疗追求阿托品化,否则将加重抽搐,促进死亡,国内已有拟菊酯类中毒误用大剂量阿托品致死的报道。

但对混配有机磷农药中毒者,需按有机磷农药中毒进行治疗。

拟除虫菊酯类(pyrethroide insectides)是模拟天然除虫菊素的化学结构由人工合成的新型杀虫剂,对光、热稳定,在碱性环境中易分解失效。

常用品种有溴氰菊酯(常用剂型有2.5%乳剂——敌杀死、3%颗粒剂—凯素灵)、氯氰菊酯(兴棉宝、灭百可、安绿宝)、戊酸氰酯(速灭杀丁)、二氯苯醚菊酯,氟氯氰菊酯等。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中毒表现
以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为主。
(1)口服中毒:上腹烧灼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继而可出现头晕、头痛、全身不适, 面部麻胀。
(2)吸入中毒呼吸道吸入者,先表现为呛咳、流涕等粘膜卡他症状,随之出现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与 口服中毒相似。并有皮肤及眼部刺激反应。
中毒解救
(1)一般处理:
功用作用
其氰基影响机体细胞色素c及电子传递系统,使脊髓神经膜去极期延长,出现重复动作电位,兴奋脊髓中间神 经元和周围神经。它对人畜毒性较小。重症中毒者也可使人惊厥、呼吸困难、心悸、血压下降甚至昏迷,可对症 治疗。
用法用量
பைடு நூலகம்
以溴氰菊酯为例,①气雾剂:溴氰菊酯0.01%,益必添0.25%,增效醚1.0/。②微型乳剂:微粒溴氰菊酯 0.02%,益必添0.01%~0.04%,增效醚0.05%~0.2%。③可湿性粉剂(凯素灵):含药2.5%,用于滞留处理,每 m2用有效成分5mg(蚊、蟑螂)10mg(蝇)。④粉笔(杀蟑螂),含量为0.03%~0.05%。
谢谢观看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化学制剂
01 功用作用
03 中毒表现
目录
02 用法用量 04 中毒解救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本类中(兴棉宝)、氰戊菊酯(速灭杀丁)等。其氰基影响机体细胞色素c及电子传递 系统,使脊髓神经膜去极期延长,出现重复动作电位,兴奋脊髓中间神经元和周围神经。它对人畜毒性较小。重 症中毒者也可使人惊厥、呼吸困难、心悸、血压下降甚至昏迷,可对症治疗。
一般口服中毒者,催吐、洗胃、导泻、保温处理。洗胃液可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碱性溶液加速分解。 吸入中毒可心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15分钟
(2)特殊治疗:2型拟除虫酯中毒可用3%亚硝酸钠注射液10-15ml或25%-50%硫代硫酸钠注射液50ml稀释后 缓慢静脉注射,以加速毒物分解。防治皮肤治疗反应,用2%维生素E油剂涂擦,宜及早使用。

拟除虫菊酯资料

拟除虫菊酯资料

除虫拟除虫菊脂酯杀虫剂最初是对天然植物中除虫菊素的杀虫作用及化学结构进行研究,然后开始人工模拟合成的一类杀虫剂,为一类仿生合成的杀虫剂,是改变天然除虫菊酯的化学结构衍生的合成酯类。

是近50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类高效、安全、新型杀虫剂。

编辑摘要目录[隐藏]1 简介2 品种3 生化作用4 中毒症状5 重度中毒6 急救处理1. 6.1 治疗原则2. 6.2 适量阿托品试验治疗3. 6.3 含氰基的品种中毒4. 6.4 输液利尿增加排毒5. 6.5 其他7 中毒机理8 中毒诊断检查9 中毒治疗方案10 研发历史11 特点12 化学结构拟除虫菊酯 - 简介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模拟天然除虫菊素由人工合成的一类杀虫剂,有效成分是天然菊素。

由于其杀虫谱广,效果好、低残留,无蓄积作用等优点,近30年来应用日益普遍。

除防治农业害虫外,并在防治蔬菜、果树害虫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对蚊、蟑螂、头虱等害虫,亦有相当满意的灭杀效果由于其使用面积大,应用范围广、数量大,接触人群多,所以中毒病例屡有发生。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药对昆虫的毒性比寓于哺乳类动物高,有触杀和胃杀作用。

主要用于杀灭棉花、蔬菜、果树、茶叶等农作物上的害虫,是一种光谱高效的杀虫剂。

[1]醚菊酯、苄氯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杀灭菊酯、氰戊菊酯,戊酸氰醚酯,氟氰菊酯、氟菊酯,氟戊酸氰酯,百树菊酯、氟氯氰菊酯,戊菊酯、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呋喃菊酯、苄呋菊酯、右旋丙烯菊。

[1]本类农药多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对光热和酸稳定,遇碱(pH>8)时易分解。

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黏膜进入人体。

但因其脂溶性小,所以不易经皮肤吸收,在胃肠道吸收也不完全。

毒物进入血液后,立甚p分布于全身。

特别是神经系统及肝肾等脏器浓度较高,但浓度的高低与中毒表现不一定平行。

进入体内的毒物,在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MFO)和拟除虫菊酯酶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和水解等反应而生成酸(如游离酸、葡萄糖醛酸或甘氨酸结合形式)、醇(对甲基羧化物)的水溶性代谢产物及结合物而排出体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服LD50:>42880 mg/kg 经皮LD50: >2140mg/kg 剂型 :10%,20%,30%醚菊酯乳油,
10%,20%,30%醚菊酯可湿性粉剂 。
触杀和胃毒作用。具有杀虫谱广、 杀虫活性高、击倒速度快、残效期长、 对作物安全等特点。与波尔多液混用后 杀虫效力变化很小,活性稳定或稍有提 高。 适用于防治水稻、蔬菜、棉花上, 对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鞘翅目、 双翅目和等翅目等多种害虫有高效。
高效广谱杀虫剂可兼治螨类,触杀和驱避作用。用于棉花、 葡萄、观赏植物、果树、蔬菜和其它农作物上,对苹果食心虫、 茶尺蠖、山楂红蜘蛛、棉铃虫、花卉介壳虫、叶螨类等多种害虫 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锈螨防效差。
速效性中等,残效期三周左右,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联苯菊酯(虫螨灵)
2.5%天王星乳油 溶解度(25℃):水中0.1mg/L,可溶于甲苯、 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室 温下可贮存二年以上。
七、作用机理
该类化合物作用于昆虫外周和中央神经 系统,通过刺激神经细胞引起重复放电 (discharge)而导致昆虫麻痹.对神经索的 影响远大于DDT,但准确的位点还不清楚. 可能最初的毒性表现在对神经轴突的闭 锁作用(blocking action)。这个现象可以 和负温度系数效应相吻合。
Ⅰ型拟除虫菊酯(不含CN基):处理的昆虫很快就 出现高度兴奋及不协调运动、麻痹即所谓击倒,但击 倒时体内的药量若未达到致死量时将会苏醒,最后瘫 软死亡,如丙烯菊酯和胺菊酯等。“击倒”,即引起 昆虫的快速的、可恢复的麻痹。
10%~乳油40~60mL/667m2 。
乙氰菊酯
对鱼类等水生生物低毒可用于水田的合成拟 除虫菊酯杀虫剂,杀虫活性较高。主要起触杀作 用,还具有忌避、拒食和拒产卵作用,几乎无胃 毒作用,无内吸传导作用。杀虫谱较广,对鳞翅 目、鞘翅目、半翅目、缨翅目等多种昆虫害虫有 效。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 黑尾叶蝉品系活性高于敏感品系 。
二、第一代拟除虫菊酯
丙烯菊酯的合成(1947年合成成功,1949年商品化)
第一代拟除虫菊酯的代表品种
苄菊酯、胺菊酯、苯醚菊酯
第一代拟除虫菊酯的基本特性
三、第二代光稳定性拟除虫菊酯
菊酸部分的改造。
主 氰基的引入以及“三碳环”的打破,工艺
要 改
简化,稳定性增强。 开始拟除虫菊酯在农
造 业中的应用。引入F原子,提高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螨类
可杀多种害虫,尤其对鳞翅目幼虫及蚜虫活
性佳,对螨无效。
棉花、果树、蔬菜害虫2000-3000倍喷雾 。
三氟氯氰菊酯(功夫)
理化特性:均为油状液体,难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主要制剂:2.5%功夫EC。
生物活性及使用技术:广谱、触杀性;因引入了 氟原子,对螨类表现较好的防治效果。用于禾谷 类、棉花、果树和蔬菜等作物上防治大多数害虫 和害螨。杀虫快,持效长,对益虫低毒。
具触杀和胃毒作用,击倒作用快,兼具驱避和拒食作用。 既能杀虫又能杀螨,持效期长。 通过麻痹害虫的神经中枢杀死害虫。
联苯菊酯不易被植物吸收,本品主要用于防治棉花、蔬菜、果 树、茶树等的害虫。目前国际最佳的白蚂蚁防治药剂。 工业用途:制作防白蚁电缆护套,羊毛防虫蛀处理。
醚菊酯(etofenprox)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一、天然除虫菊素及其特点
天然除虫菊素主要存在于菊科植
物如白花除虫菊(Chrysanthemum cinerariaefolium)和红花除虫菊 (C.coseum)等花中的杀虫有效成
份,以除虫菊素Ⅰ和Ⅱ含量最多,杀 虫活性最高。
天然除虫菊的结构
天然除虫菊酯是一类比较理想的杀虫剂: 杀虫毒力高,杀虫谱广,对人畜十分安 全。从目前环境毒理学的角度来看,它 不污染环境,没有致癌、致畸、诱变等 不良效应,也不会 发生积累中毒(极 快在体内降解)。它的唯一缺点就是持 效性太差,在光照下很快氧化,药效维 持不到一天。
非酯类化合物
六、代表性品种
溴氰菊酯纯品白色无味结 晶,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右旋顺式异构体活性最 高,强触杀作用兼味毒和 拒避作用。防治45种作物 上的140种害虫,但易产 生抗药性。对螨类、稻飞 虱、螟虫效果差。
LD50 138mg/kg 剂型: 2.5%敌杀死EC 应用:以触杀和胃毒为主,物内吸和熏蒸。
制剂:10%赛乐收乳油和2%赛乐收颗粒剂
主要用于水稻、蔬菜、果树、茶树等作物,防 治稻水象甲、稻象甲螟虫、黑尾叶蝉、菜青虫 、斜纹夜蛾、蚜虫、大豆食心虫、茶小卷叶蛾 、茶黄蓟马、果树食心虫、柑桔潜叶蛾、桃小 食心虫、棉铃虫等。 防治水稻稻象甲、稻水象 甲,在插秧后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2%G 0.5~1kg/667m2,拌少量干沙子撤施;或10% 乳油100~133mL/667m2,加适量水喷洒于水稻 上。
Ⅱ型拟除虫菊酯(含CN基):处理昆虫不出现兴奋 症状,而出现运动失调以后的中毒症状,即很快痉挛, 立即进入麻痹状态,最后瘫软死亡,如氯氰菊酯、溴 氰菊酯和速灭杀丁等。
除虫菊酯作用机理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作用于昆虫神经膜钠离子 通道,同时抑制钠离子的活化和Na+、K+的钝化, 使作用电位不能达到正常值,负后电位延长, 导致重复放射,昆虫产生持续兴奋,最终产生 神经毒素,使昆虫死亡。
由于这两个品种均无内吸作用,对钻蛀性害虫防 效较差。
氟氯氰菊酯
5.7%百树得EC
甲氰菊酯(灭扫利)
CN
H3C
O
H3CH3C
CO2CH CH3
20%甲氰菊酯EC
本品为白色结晶,原药为黄褐色固体,溶点45~50℃。 溶解性(25℃):水0.33mg/L,环己烷、二甲苯1kg/kg,甲 醇337g/kg。
部 位
的活性。
改变酯的结构,降低了鱼的毒性。
异构体(高效体)的拆分,活性提高,
四、拟除虫菊酯的特点
五、结构类型
不含氰基的拟除虫菊酯
含氰基的拟除虫菊酯;
无环丙烷的拟除虫菊酯
无乙烯侧链拟除虫菊酯
乙氰菊酯 cycloprothrin
(R,S)-α-氰基-3-苯氧基苄基(R,S)-2,2-二氯-1-(4-乙氧基苯基) 环丙烷羧酸酯
蓝色曲线表示拟除虫菊酯作用后负后 电位延长,产生第二次放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