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心理学复习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及答案
各位同学,这份资料结合了老师在2班划的重点和我们班划的重点(因为我们2个班的重点稍微有点不同),是我们2个班的新旧学委根据自己的理解从课本上整理的答案,所以,难免会出现错误,请大家谅解,谢谢!第一章1、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如语言、表情和行为等)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将要调查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设计成问题,让调查对象回答,以此来搜集研究资料的方法。
3、科学心理学是那年诞生的,创始人是谁?1879年诞生,创始人是冯特4、什么是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一种,是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发展的过程。
第二章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物质器官。
2、一切心理现象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从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反射。
3、反射的种类有哪些?反射按照产生的条件不同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放射。
非条件反射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先天反射活动,如眨眼、吸吮,膝眺等都是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4、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哪些?①兴奋和抑制过程的扩散和集中;②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5、安慰剂效应(参考《心理学与生活》)又名伪药效应、代设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安慰剂效应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药物引起的,而是基于病人心理上对康复的期望。
第三章1、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基本特征。
三级《性别差异心理学》复习题
三级《性别差异心理学》复习题《性别差异心理学》复习题一、判断题:1.一般认为,男性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比女性更能破除定势思维。
(√)2.与判断女性高兴的表情相比,男性对女性悲伤表情的判断准确性要高一些。
(×)3.男性的一般智力水平好于女性。
(×)4.青春期的自尊与知觉到的身体外表有密切联系。
(√)5.小学阶段的女孩在阅读理解测验中的分数比男孩高。
(√)6.女性比男性更愿意通过他们的工作帮助其他人。
(√)7.女性和男性在想要获得的教育水平上的期望是相似的。
(×)8.一般来说,教师很少意识到他们对待男女生的不同。
(√)9.男性时间知觉的准确性高于女性。
(×)10.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在人脑中巩固的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
(×)11.男性和女性的想象差异主要表现在有意想象上。
(√)12.男性对其恋爱对象更多持有传统女性角色的期望。
(√)13.智力的变异性假说被大量研究证据支持。
(×)14.尽管女性比男性在家庭责任分工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她们仍然普遍对这种劳动分工感到满意。
(√)15.通常来说,男性的口头言语优于书面言语,女性的书面言语优于口头言语。
(×)16.大量研究证据表明,男性比女性的成就动机水平高。
(×)17.由于生育、养育孩子的责任,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暂时离开工作。
(√)18.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被动的接受关于女性和男性典型行为的知识。
(×)19.教师对男孩和女孩各自擅长的方面预先持有偏见有助于帮助男女孩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20.男女心理的发展都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21.性别认同是一个人对自己是男是女的自我界定。
(√)22.通过听觉通道把握注意对象数量的能力,女性略优于男性。
(√)23.凭借个体直接的感知活动,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动作思维。
(√)24.从中学生到大学生,女性的测验焦虑水平总是高于男性。
心理学考试复习材料
心理学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心理现象:通常所说的人的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如:感觉、想象、情感、气质等。
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这三个维度来看,又可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个方面。
心理过程: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他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
(这三方面的心理活动又都有其发生、发展、终止或升华的过程,所以这些心理活动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心理状态:在心理活动过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会出现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这类心理现象,称之为心理状态。
心理学的基本观点(1)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生命物质发展的最高阶段,被称之为“自然的王冠”。
(2)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狼孩。
(3)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里是人脑的主观映像;其次,表现在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再次,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方面;最后,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
心理学的内容:①行为与心理的生物学基础;②感觉、知觉与意识;③学习、记忆与思维;④生命全程的身心发展;⑤动机与情绪;⑥个别差异;⑦社会心理;⑧心里异常与心理治疗心理学的任务描述:即对心里事实用科学语言予以叙述,以便人们认识它;只说明事实的真相,不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
解释:对个体行为作进一步分析,探究产生该行为的可能原因。
预测:根据现有的资料,估计将来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控制:控制影响心理的因素来控制心里,减少心理因素的消极影响,增强积极影响。
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4-5个10分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3.注意: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4.记忆: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信息加工的观点)5.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人格心理特征6.性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8.气质:是指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9.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10.情绪:人对待认知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11.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2.智力:是使人能顺利的解决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认知的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13.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4.记忆的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
二、填空:1.心理现象包括:心理活动的过程、人格、心理状态。
2.人类情绪分为:①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具有爆发性和从动性。
②应激: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急状况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③心境:心境的特点具有弥散性——“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则忧”人类情感种类分为:(1)道德感:是关于人的思想、言行等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
(2)理智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某种认识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
(3)美感: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美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3.兴趣的分类:直接兴趣(对事物本身有直接需要而引起的兴趣)和间接兴趣(对事物未来结果有见解而产生的兴趣)4.长时记忆几乎没有容量限制,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7±2组块5.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综合其他过程: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6.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步变慢。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完整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第一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B、1879C、1798D、1897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二、多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C)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D、情感过程E、意志过程2、心理过程包括(C,E,G)A、感知过程B、知觉过程C、认识过程D、注意过程E、情感过程F、行为过程G、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A、认知B、能力C、气质D、情感E、性格4、心理学可分为(A,D)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E、社会心理学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E、机械唯物主义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A、客观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C、发展性原理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A、每次尽可能长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A、自变量B、因变量C、人脑D、客观世界15、实验法可分为(A,D)A、实验室实验法B、情景实验法C、参与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A、实验情境B、控制被试C、控制实验刺激D、控制被试的反应17、调查法可分为(B,C,D,E)、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A、实验和研究设计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C、抽样法D、逻辑思维法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A、孕育阶段B、转折阶段C、确立阶段D、发展阶段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A、心理学的确立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A、潜意识理论B、梦的解释C、泛性论D、本能学说E、人格理论第二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信息的识别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2、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演算是以下哪种心理过程?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3、主要收集声音和身体平衡位置信号的感觉器官是A、眼睛B、耳朵C、鼻子D、舌4、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A、阈限B、绝对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5、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A、大小恒常B、形状恒常C、颜色恒常D、亮度恒常6、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A、感觉B、注意C、记忆D、思维7、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8、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9、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C、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10、以下又可以称为实践思维是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语词逻辑思维D、抽象思维11、按照思级结果的新颖性,可以把思维分成A、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B、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C、受制思维和创造思维D、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二、多项选择题1、感觉器官除了感受光波、声波、气味、滋味以外,还可以感受A、温觉B、冷觉C、痛觉D、触觉2、在“群魔殿”的多水平信息加工认知模型中,设像参与信息加工的有A、映象小鬼B、特征小鬼C、认知小鬼D、判断小鬼E、决策小鬼3、注意具有以下功能A、选择B、保持C、调节D、监督E、伴随4、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物体是A、刺激物是新奇的B、刺激物亮度增加C、刺激物静止D、刺激物发生相对运动E、刺激物符合需要5、注意的基本品质特点是A、注意范围B、注意稳定性c、注意的分散D、注意的转移E、注意的分配6、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有A、动机B、神经系统的特点C、后天的训练D、兴趣E、刺激物的特点7、自动加工是A、不需要大量注意资源B、随时应对环境的变化C、经过大量统习D、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E、加工模式难以改变8、控制加工是A、受资源量限制B、是一种程式化的程序C、不能同时进行多项作业D、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E、需要集中注意完成9、以下以表象的方式编码的是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10、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A、物理特性编码B、言语听觉特性编码C、语义编码D、表象编码E、行为编码11、遗忘的发生是由于A、信息错误B、记忆痕迹消退C、信息的干扰D、意识的抑制E、信息不能再认12、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A、尝试错误B、顿悟C、类比D、启发式E、反推法13、以下关于定势描述正确的是A、一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B、凭借以前的经验看问题C、有时有助于较快解决问题D、缺乏灵活性E、可以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法阳光大学生网大学生试题第三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A、需要B、动机C、兴趣D、理想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试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D)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A、l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A、C,D)A、需要B、气质C、动机D、能力E、兴趣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B,C,D)A、需要B、气质C、性格D、能力E、兴趣3、信念是(A,B,C,D,E)A、被意识到个性倾向性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E、有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4、一般能力是指(A,B,C,D,E)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E、注意力5、气质类型包括(A,B,C,D)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E、神经质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A,B,C,D,E)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D)A、荣格B、华生C、斯金钠D、班杜拉E、埃里克森8、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A、艾森克人格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16人格因素问卷E、儿童统觉测验9、信度包括(A,B,C)、A、再测信度B、等值信度C、分半信度D、内容信度E、效标关联信度10、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A,C,E)、A、强B、弱C、平衡D、不平衡E、灵活11、以下关于能力的描述是正确的是(A,C,E)、A、属于个性心理特征B、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C、发展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D、随年龄增长不断积累E、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第四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的方法,称为(A)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B)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D)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4、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C)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D、斯腾伯格5、()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C)A、同化B、顺化C、平衡化D、自动化6、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C)A、皮亚杰B、加德纳C、斯腾伯格D、戴斯7、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B)A、强化学说B、先天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D、循序渐进论二、多项选择题1、发展的主要内涵是(A,B,C、D)A、发展是有顺序的、不可逆的B、能够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变化C、使个体产生更有适应性、更高效的行为D、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E、是无规律的变化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A,B,C、D)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E、波动性3、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主要有哪些方面(A,B,C、D,E)A、认知B、语言C、情绪D、社会性E、个性4、横向比较研究的缺点是(C、D)A、经济节省B、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分别取样比较C、一致性效应D、很难控制影响发展的因素5、纵向跟踪研究的缺点是(A,C、D)A、投入较大B、揭示心理发展稳定性C、会有被试流失D、时代变迁效应6、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B,C)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B、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D、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七种智力7、传统的观点认为,儿童的智慧发展受到以下哪些因素影响(A,B,C)A、成熟B、经验C、社会环境D、自然环境8、语言的构造包括三个部分(A,B,D)A、语音B、语法C、语句D、语义E、字形9、语言的发展包括以下阶段(A,B,C,D)A、牙牙语阶段B、单词语阶段C、双语或三词组合阶段D、完整句阶段10、语言能够影响人的(A,B,C,D)、A、人际交往B、认知C、自我调节行为D、社会化11、自我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C,D)A、自我意识B、自我评价C、自我监督D、自我控制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D)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2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B)A、布卢姆B、加涅C、奥苏贝尔D、奥斯本3、奥斯本提出了(D)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加涅)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D、头脑风暴法4、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5、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7、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D)A、第一年B,第2-3年C、第3--4年D、第五年以后8、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二、多项选择题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对象D、教学媒体2、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D)A、目标B、策略C、计划D,评价3、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包括(A,B,D)A、认知B、情感C、意志D、动作技能4、教学媒体包括(A、B,C,D,E)A、投影B、录象C、计算机D、黑板E、图片5、行为主义教学观把学习看成(A,B,C,D)A、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B、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的C、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的变化D、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6、华莱士将问题解决描述为哪四个步骤(B,C,D,E)A、产生B、准备C、孕育D、明朗E、验证7、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A,B,C,D)A、独创性B、发散性C、灵活性D、突发性8、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表现为、(A,B,C,D)A、热爱学生B、善于启发C、勤学敬业D、以身作则9、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A,B,C,D)A、个人成就感B、认为从事教学活动很有价值C、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D、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1、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C)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2、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B)A、桑代克B、斯金纳C、加涅D、金布尔3、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C)A、桑代克B、巴甫洛夫C、奥苏贝尔D、金布尔4、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D)A、奥苏贝尔B、加涅C、布鲁纳D、塞伦5、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B)A、效果律B、应用律C、失用律D、准备律6、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7、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8、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C)A、观察力B、记忆力C、意志力D、思维力9、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C)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C 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10、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D)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C、中心兴趣D、广阔兴趣二、多项选择题1、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B,C,D)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加涅2、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B,C)A、华生B、加涅C、奥苏贝尔D,金布尔3、金布尔关于学习的定义是(A,B,C,D,E)A、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主体要发生持久的变化B、学习是发生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变化C、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D、学习需要练习E、学习要受到强化4、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根据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A,B,C,D)A、知识的学习B、技能与熟练的学习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D、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学习5、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A,B,C,D,E)A、生理性要素B、认知要素C、情感要素D、意志要素E、社会性要素6、联结论的主要特征是(A,B,C)A、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B、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的C、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客观研究D、学习主要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7、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A,B,C)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联结律A、习得反应B,条件强化C,泛化作用D、消退作用9、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B,C,D,E)A、奖学金B、对成绩的认可C、表扬D、改善学习E、给予学习和成长机会10、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为(A,B,C,D)A、努力奋斗B、实事求是C、独立意识D、创新精神第七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A)A、归因B、印象(认知者以自己过去经验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C、自我认知(主我对客我的认知与评价)D、态度(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反应倾向)2、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D)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3、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A、能力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4、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A)A、熟悉性和临近性B、相似性与互补性C、外貌D、对等性或互惠性5、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C)A、从众(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群体规范与群体目标的影响下,向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方间变化的现象)B、服从(在外界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C、暗示D、模仿(在无外在控制条件下,个体由于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相同的行为方式)6、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C)A、服从B、从众C、模仿D、暗示7、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B)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C、社会进步D、社会退步二、多项选择题1、个体具有社会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A,B,C,D)A、有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B、有超越本能的学习能力C、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D、有掌握语2、大众传媒有(A,B,C,D)A、报纸B、电视C、广播D、互联网3、印象具有以下特点(B,C,D)A、直接性B、间接性C、稳固性D、综合性4、态度改变的方法有(A,B,C,D)A、劝导宣传法B、群体影响法C、活动参与法D、角色扮演法第八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哪一层的标准A、非病状态B、良好适应状态C、理想状态D、正常状态2、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以下哪一条是不对的A、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B、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C、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培训D、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3、自卑感问题是按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哪种标准来划分的?A、问题的内容B、内在心理根源C、特定发展时期和阶段D、问题的性质4、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5、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二、多项选择题1、张春兴认为心理健康的条件有A、情绪较稳定B、乐于工作C、能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乐于和他人交往D、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并悦纳自我E、对环境有适切的认识、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适宜采用:A)诊疗模式B、发展模式C、教育模式D、文化模式3、关于心理测试的论述以下正确的有:A、心理测试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一对一进行B、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科研和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C、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筛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好预防工作、:D、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宣传作用、4、造成学生学习问题的可能原因有:A、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良B、学习动力缺失C、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D、亲子关系问题E、学业不适应5、对于学习习惯的建立,以下哪几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基本学习习惯不良多始于小学、B、家长的“陪读”会造成孩子在学习上对家长的依赖、C、不良学习习惯的扭转和改变不是很难的事、D、行为强化技术是改变不良学习习惯的一项重要技术、E、学习习惯的改变和确立要趁热打铁,趁学生有改变的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好的学习习惯、6、在职业压力模式中,所谓的“组织外的压力”包括A、家庭问题B、生活危机C、财务问题D、生涯发展心理学试题必会要点一、判断题:错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复习题及其答案
心理学复习题一、概念辨析1.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2.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3.意识与无意识4前意识与潜意识5.感应性与感受性6.错觉与幻觉7.需要与动机8.注意分配与注意转移9.注意起伏与注意分散10.感觉与知觉11.语言与言语12.情绪与情感13.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14.智商与情商15.气质与性格16.能力与智力17.液态智力与晶态智力18.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19.个性与人格20.性格与人格二、单项选择1、从反映水平看,用以标志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的一词是:(A)心理 (B)意识 (C)自我意识 (D)环境意识2、为了解释行为,心理学家可以:(A) 探究行为的生物原因 (B) 假设心理机制或状态(C) 探究引起行为的环境事件 (D) 以上都对3、《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其作者是:(A) 得谟克利特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笛卡尔4、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A) 对感觉元素的描述 (B) 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D) 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5、下列各领域中,被看着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的是:(A) 实验心理学 (B) 组织心理学 (C) 比较心理学 (D) 认知心理学6、结构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于:(A) 心理学是研究意识行为的 (B) 意识应通过分析其元素加以研究(C) 心理学是研究无意识过程的 (D) 内省是深入行为的唯一可接受的方法7、行为主义认为:(A)要研究行为必须研究神经系统(B)学习是动物行为最重要的方面(C)复杂的行为可以分解为更为简单的过程(D)所有的行为都可描述为先天预成的8、力图对心理经验作客观研究的是:(A)巴甫洛夫(B)心理动力理论(C)认知心理学 (D)行为主义9、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____而不是个别的网点?(A) 图形的特征 (B) 封闭性 (C) 刺激间的关系 (D) 以上都对10、心理反映形式的发生标志是:(A)对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刺激作出反应(B)对具有信号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C)对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D)以上都对11、在心理学中,“意识”这个概念通常都是在下列意识的哪一个特征上加以使用的:(A) 客观反映性(B)主观能动性(C) 言语觉知性(D) 社会历史制约性12、在当前瞬间未被意识到,但却很容易被意识到的经验处于:(A) 非意识水平 (B) 前意识水平(C) 无意识水平 (D) 潜意识水平13、按照艾里克森(E. H. Erikson)的观点,青少年期发展的关键问题是:(A) 依恋(B) 伙伴交往(C)角色学习(D) 自我同一性14、对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A)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B)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C)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D)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15、信息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移被称为:(A) 置换(B) 复原(C) 失语(症)(D) 整合16、实验(莫雷,1986)表明,汉字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是:(A) 声音编码 (B) 形状编码 (C) 语义编码 (D) 以上都对17、当我们用已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以合并新的信息,我们就是在使用:(A)一种置换技术(B)一种记忆术(C)一种图象记忆(D)表面结构加工18、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的观点改变了我们看待人类行为的一般途径,并刺激了很多研究,因此被看着是:(A) 一种假设 (B) 一种理论 (C) 有效的 (D) 可靠的19、叶克斯-多德森(Yerkes-Dodson)定律表明,较难课题的动机适宜强度:(A) 较强 (B) 中等(C) 较弱(D) 无规律可循20、按照卡特尔(R.B.Cattell)的观点,下列属经验习得的智力是:(A) 晶态智力 (B) 内容智力 (C) 泛文化智力 (D) 液态智力21、正常情况下,人们产生深度知觉的最重要来源是:(A) 单眼线索 (B) 视轴辐合 (C) 双眼视差 (D) 晶体调节22、我们几乎意识不到的记忆是:(A) 语义记忆 (B) 短时记忆 (C) 情节记忆 (D) 感觉记忆23、失控反应一般有:(A) 对困境反应加剧 (B) 寻求更多的信息(C) 抗争或消沉 (D) 以上都对24、儿童平均智力的心理年龄应等于其:(A) IQ分数 (B) 生理年龄 (C) 学龄 (D) 偏差数25、沙赫特和辛格 (Schachter & Singer, 1962)有关情绪的实验表明,情绪的产生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A) 生理因素 (B) 环境因素 (C) 认知因素 (D) 以上都对26、在当前瞬间未能意识到,但却很容易被意识到的经验处于:(A)非意识水平 (B)前意识水平 (C)潜意识水平 (D)无意识水平27、按照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谈梅生津”是一种:(A) 纯生理现象 (B)无条件反射(C) 第一信号系统活动 (D)第二信号系统活动28、对大多数人而言,大脑右半球受损很可能影响(A) 信息分析 (B) 信息综合 (C) 言语 (D) 体温调节29、人多的场合会降低个人努力的现象被称为(A) 虚假共识 (B) 习得性无助 (C) 社会性懈怠 (D) 归因错误30、有意后注意的显著特点是(A) 有目的指向并需意志努力 (B) 有目的指向但无需意志努力(C) 无目的指向而需意志努力 (D) 无目的指向且无需意志努力31、个体的下列心理现象中可能持续最长的是(A) 心境 (B) 情绪 (C) 气质 (D) 动机32、实验(Krueger,1929)表明,记忆效率最高的过度学习在:(A)25%左右 (B)50%左右 (C)75%左右 (D)100%左右33、对令自己生气的人微笑,愤怒的情绪实际上也就消失了,会持这种看法的理论家是:(A) 詹姆士-兰格(James-Lange) (B) 坎农(Cannon)(C) 埃克曼(Ekman) (D) 冯特(Wundt)34、在计分时,韦氏离差智商的标准差定为:(A) 10 (B) 15 (C)16 (D) 10035、根据归因理论,若把失败归究于运气不好,其归因方式是:(A) 内在可控的 (B) 外在可控的 (C) 内在不可控的 (D) 外在不可控的36、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属:(A) 投射测验 (B) 推理测验 (C) 客观测验 (D) 智力测验37、最先使用离差智商概念的智力量表是:(A)比-西量表 (B)斯-比量表 (C)韦氏量表 (D)瑞文推理测验38、鉴定智能不足的智商标准是:(A)<100 (B)<70 (C)<50 (D)<2539、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看,兴奋型相当于:(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40、最先把内、外倾概念引入人格研究的是:(A)弗洛伊德 (B)弗罗姆 (C)荣格 (D)格罗斯41、有意后注意:(A) 没有目的性,也不需作意志努力 (B) 有目的性,但不需作意志努力(C) 没有目的性,但需作意志努力 (D) 有目的性,也需作意志努力42、轻度智能不足的智商范围是:(A)90-70 (B)70-50 (C) 50-25 (D) 25以下43、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看,活泼型相当于:(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三、现象分析1.注意分配2.注意起伏3.知觉恒常性4.日月错觉5.叶克斯-多德森定律6.酝酿效应7.失控8.心境9.应激10.情操11.双趋冲突12.双避冲突13.趋避冲突14.气质的血型说四、简答题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个性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全)
名词解释:1.控制点:即一个反应会不会影响强化获得的信念。
具体来说,控制点是对个人性格特点和行为与其所经历的后果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是人们从实际生活中积累的有关发生在自身生活里的各种因果关系的一种抽象概括。
2.智商:就是智力商数是通过一系列标准测试测量人在其年龄段的智力发展水平。
3.好奇动机:个体对新奇事物注意、探索和操弄等行为的内在动力。
4.个人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5.观察学习:是指人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6.模仿能力:是指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的能力。
7.正诱因:当个体因趋向或接受某种刺激而得到满足的诱因。
8.集体潜意识: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累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9.类化:就是条件反射不仅能为条件刺激引起,而且也能为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所引起。
10.能力:人们成公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11.成就动机:个人追求成就的动机,是个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是有价值的事情,去从事、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
12.根源特质:是隐藏在表面特质后面,深藏于人格结构的内层,它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和人格的基本因素。
填空1.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韦纳等人将个人对成就行为的归因按照内外控制和稳定性划分为4类:努力、能力、运气和任务难度。
3.4.在荣格提出的几种原型中,阿尼玛是男子个性中的女性成分。
5.多拉德和米勒认为人类行为是习得的,而不是天生的,学习需要四个因素循环往复地进行,它们是: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
6.从认识能力的角度,可以把理想分为:具体形象理想、综合形象理想和概括性理想。
7.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三元理论分别是:智力的成分亚理论、智力的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的经验亚理论。
性别差异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性别分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
2、男女两性是人类繁衍生殖的生物实体,也是精神、人格、心理活动的社会实体。
男女两性互为基础,互为前提。
3、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男女心理方面的异同。
4、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5、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6、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桑德拉·贝姆明确地提出了“双性化”的概念。
7、观察学习、直接强化、模仿是性别定型过程的基础。
8、柯尔伯格认为:性别认同是认知发展的结果。
经历三个阶段:性别认同、性别分化和亲长认同。
9、生物学差异是两性差异心理发展和展示的前提和最初的开端。
10、性别角色化的过程: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和内化阶段。
11、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通过习俗和舆论表现出来。
12、两性智力总体上是平均的。
13、女性擅长形象记忆、情感记忆和运动记忆。
14、性意识在性生理发育成熟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的特点:由朦胧走向明朗,由贫乏走向丰富,由幼稚走向成熟。
15、适宜表现男性特征的场合——工作女性特征的用武之地——人际交往16、影响成就的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刻板印象、社会教育和社会地位。
17、妻子的双重压力:家务劳动和社会工作。
18、性别交叉影响:对与自己相同性别的子女更为严厉;对与自己不同性别的子女更为宽容19、我国多数心理学者认为男女智力差异的发展变化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婴儿期——几乎没有智力差异;幼儿期——女孩智力优于男孩;学龄期——女性智力明显优于男性20、男性胆汁质、抑郁质人数比例高于女性;女性多血质和粘液质人数比例高于男性二、名词解释1、性别:即社会性别(gender);是带有心理学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概念,是一种社会标签,用来说明文化赋予每一性别的特征和个体给自己安排的与性有关的特质。
2、性别同一性是指人们对自己性别的意识和体验,是人们对自己性别身份的确认,反映着人们对自己性别的归类。
性别同一性某种意义上讲是性别形成的核心和关键。
女性心理学复习概要
女性心理学期末复习概要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1、性:指基于遗传构成、解剖和繁殖功能,个体作为女性或男性地分类。
性别:指女性或男性的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内涵。
2、社会化:指每一代人都把构成社会群体的文化知识、信仰、技术传授给孩子们的过程。
3、产后抑郁症:在分娩后的几星期内有压抑的感觉,这种变化称为产后抑郁症,其特点是焦虑或莫名其妙的叫骂、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悲观绝望、产生没有价值和内疚的感觉、嗜睡、易躁动、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想伤害婴儿等。
4、青春期:指从性器官成熟到出现繁衍能力的人生阶段。
5、性别认同:一个人是女是男的自我界定。
这种认同是2-3岁期间发展起来,通常与解剖特征一致,就是与他们的外生殖器官相符。
6、性别图式理论:主张在社会期待的基础上,儿童形成与女性和男性相联系的特质和角色的概念,之后他们使用这种信息调节他们自己的行为,他们的自尊逐渐与他们坚持的这些性别图式相伴随。
7、性别恒常性:性别是永久不变的,不管年龄、行为或外貌发生什么变化,这个概念一般是在4-7岁之间发展起来的。
8、骨质疏松症:指老年人骨组织的过度流失,导致骨头变得越来越细、多孔和易脆。
9、经前综合症:女性在经前一周内感到焦虑、沮丧、悲伤、情绪波动、易怒或闷闷不乐,这些症状严重干扰了她们的工作和社交,称经前综合症。
10、俄狄浦斯情结:儿童为异性父母的性所吸引称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在男孩和女孩的发展中有着不同的过程并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
二、简答题(每题4分)1、请回答性别的社会建构性别的社会建构:指与男女两性有关的特质、行为和角色不是与生俱来地,而是许多人际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力量所形成地,即使一些方面是基于两性的生物学特征,但我们生活在强调性别的社会,我们作为女性和男性的发展,以及我们对女性和男性的概念以及意义的理解都明显受到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我们一直受到一套互动的期待、压力和强化的影响,从而指导我们发展成为女性和男性。
心理学 复习题(1)
一. 单选. (共 15 小题,60 分)1. 下列不属于心理学的性质的选项是( )C .试验科学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根据注意时是否有目的和意识努力程度的分类()。
D .被动注意3. 下列对于注意的转移说法正确的是()。
C .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配紧密相连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意识的各种状态()。
C .失眠5. 知觉系统用错误的方式去体验刺激时,就产生了()。
A .错觉6. 视崖试验是用来测试幼儿是否有()知觉。
C .深度7. 下列属于根据知觉所反映事物的特性所作的分类有()。
A .运动知觉8. 埃默斯房体现了知觉的()。
D .恒常性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知觉的理解性同知识经验有关系。
10. 感觉可区分为外部和内部感觉,下列属于外部感觉的是()。
B .肤觉11. 韦伯定律说明了()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C .差别感觉阈限12. 对最小刺激的感受力在心理学中称之为()B .绝对感觉阈限13.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首创了心理学研究方法(),是一种对自己内在经验与感受的觉察与分析B .试验内省14. 下列哪一个学派是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D .构造心理学15. 心理学分为两大领域,下列属于基础理论领域的是()A .普通心理学二. 多选. (共 8 小题,40 分)16. 注意的种类可分为()。
A .不随意注意B .随意后注意C .随意注意17. 心理学的功能包括()。
A .认识内外世界B .调控行为18. 注意的基本特征是()。
A .指向性C .集中性19. 对于意识的理解可以从下列哪几项进行()。
A .意识是一种觉知B .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C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D .以上都是20. 知觉整体性的组织具有一定的规律,包括()。
A .接近律B .相似率C .连续率D .封闭率21.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A .观察法B .测验法C .实验法D .访谈法22. 意识包括三个基本元素,分别是()。
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网上的)
心理学复习参考资料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的意志行为体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
人格(个性心理倾向)主要表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心理动力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与基本动力。
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
心理特征是人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别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它们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对象。
心理学的目标是陈述、解释、预测、调节和控制心理现象和行为.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包括参与和非参与两种.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因果关系的方法。
实验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被试分为两组:一组被试为实验组,另一组被试为控制组。
个案法是对一个被试的各个方面或状况进行深入而详尽的了解,收集关于个体过去和现在的信息,经过分析推知其行为的真正原因。
测验法是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同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或情境中的反应差异。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范围说明:本复习范围为期末考试内容,主要题型有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实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同学们对知识点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
总之,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节的作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心理学复习题及其答案
心理学复习题一、概念辨析1.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2.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3.意识与无意识4前意识与潜意识5.感应性与感受性6.错觉与幻觉7.需要与动机8.注意分配与注意转移9.注意起伏与注意分散10.感觉与知觉11.语言与言语12.情绪与情感13.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14.智商与情商15.气质与性格16.能力与智力17.液态智力与晶态智力18.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19.个性与人格20.性格与人格二、单项选择1、从反映水平看,用以标志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的一词是:(A)心理 (B)意识 (C)自我意识 (D)环境意识2、为了解释行为,心理学家可以:(A) 探究行为的生物原因 (B) 假设心理机制或状态(C) 探究引起行为的环境事件 (D) 以上都对3、《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其作者是:(A) 得谟克利特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笛卡尔4、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A) 对感觉元素的描述 (B) 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D) 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5、下列各领域中,被看着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的是:(A) 实验心理学 (B) 组织心理学 (C) 比较心理学 (D) 认知心理学6、结构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于:(A) 心理学是研究意识行为的 (B) 意识应通过分析其元素加以研究(C) 心理学是研究无意识过程的 (D) 内省是深入行为的唯一可接受的方法7、行为主义认为:(A)要研究行为必须研究神经系统(B)学习是动物行为最重要的方面(C)复杂的行为可以分解为更为简单的过程(D)所有的行为都可描述为先天预成的8、力图对心理经验作客观研究的是:(A)巴甫洛夫(B)心理动力理论(C)认知心理学 (D)行为主义9、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____而不是个别的网点?(A) 图形的特征 (B) 封闭性 (C) 刺激间的关系 (D) 以上都对10、心理反映形式的发生标志是:(A)对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刺激作出反应(B)对具有信号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C)对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D)以上都对11、在心理学中,“意识”这个概念通常都是在下列意识的哪一个特征上加以使用的:(A) 客观反映性(B)主观能动性(C) 言语觉知性(D) 社会历史制约性12、在当前瞬间未被意识到,但却很容易被意识到的经验处于:(A) 非意识水平 (B) 前意识水平(C) 无意识水平 (D) 潜意识水平13、按照艾里克森(E. H. Erikson)的观点,青少年期发展的关键问题是:(A) 依恋(B) 伙伴交往(C)角色学习(D) 自我同一性14、对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A)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B)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C)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D)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15、信息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移被称为:(A) 置换(B) 复原(C) 失语(症)(D) 整合16、实验(莫雷,1986)表明,汉字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是:(A) 声音编码 (B) 形状编码 (C) 语义编码 (D) 以上都对17、当我们用已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以合并新的信息,我们就是在使用:(A)一种置换技术(B)一种记忆术(C)一种图象记忆(D)表面结构加工18、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的观点改变了我们看待人类行为的一般途径,并刺激了很多研究,因此被看着是:(A) 一种假设 (B) 一种理论 (C) 有效的 (D) 可靠的19、叶克斯-多德森(Yerkes-Dodson)定律表明,较难课题的动机适宜强度:(A) 较强 (B) 中等(C) 较弱(D) 无规律可循20、按照卡特尔(R.B.Cattell)的观点,下列属经验习得的智力是:(A) 晶态智力 (B) 内容智力 (C) 泛文化智力 (D) 液态智力21、正常情况下,人们产生深度知觉的最重要来源是:(A) 单眼线索 (B) 视轴辐合 (C) 双眼视差 (D) 晶体调节22、我们几乎意识不到的记忆是:(A) 语义记忆 (B) 短时记忆 (C) 情节记忆 (D) 感觉记忆23、失控反应一般有:(A) 对困境反应加剧 (B) 寻求更多的信息(C) 抗争或消沉 (D) 以上都对24、儿童平均智力的心理年龄应等于其:(A) IQ分数 (B) 生理年龄 (C) 学龄 (D) 偏差数25、沙赫特和辛格 (Schachter & Singer, 1962)有关情绪的实验表明,情绪的产生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A) 生理因素 (B) 环境因素 (C) 认知因素 (D) 以上都对26、在当前瞬间未能意识到,但却很容易被意识到的经验处于:(A)非意识水平 (B)前意识水平 (C)潜意识水平 (D)无意识水平27、按照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谈梅生津”是一种:(A) 纯生理现象 (B)无条件反射(C) 第一信号系统活动 (D)第二信号系统活动28、对大多数人而言,大脑右半球受损很可能影响(A) 信息分析 (B) 信息综合 (C) 言语 (D) 体温调节29、人多的场合会降低个人努力的现象被称为(A) 虚假共识 (B) 习得性无助 (C) 社会性懈怠 (D) 归因错误30、有意后注意的显著特点是(A) 有目的指向并需意志努力 (B) 有目的指向但无需意志努力(C) 无目的指向而需意志努力 (D) 无目的指向且无需意志努力31、个体的下列心理现象中可能持续最长的是(A) 心境 (B) 情绪 (C) 气质 (D) 动机32、实验(Krueger,1929)表明,记忆效率最高的过度学习在:(A)25%左右 (B)50%左右 (C)75%左右 (D)100%左右33、对令自己生气的人微笑,愤怒的情绪实际上也就消失了,会持这种看法的理论家是:(A) 詹姆士-兰格(James-Lange) (B) 坎农(Cannon)(C) 埃克曼(Ekman) (D) 冯特(Wundt)34、在计分时,韦氏离差智商的标准差定为:(A) 10 (B) 15 (C)16 (D) 10035、根据归因理论,若把失败归究于运气不好,其归因方式是:(A) 内在可控的 (B) 外在可控的 (C) 内在不可控的 (D) 外在不可控的36、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属:(A) 投射测验 (B) 推理测验 (C) 客观测验 (D) 智力测验37、最先使用离差智商概念的智力量表是:(A)比-西量表 (B)斯-比量表 (C)韦氏量表 (D)瑞文推理测验38、鉴定智能不足的智商标准是:(A)<100 (B)<70 (C)<50 (D)<2539、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看,兴奋型相当于:(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40、最先把内、外倾概念引入人格研究的是:(A)弗洛伊德 (B)弗罗姆 (C)荣格 (D)格罗斯41、有意后注意:(A) 没有目的性,也不需作意志努力 (B) 有目的性,但不需作意志努力(C) 没有目的性,但需作意志努力 (D) 有目的性,也需作意志努力42、轻度智能不足的智商范围是:(A)90-70 (B)70-50 (C) 50-25 (D) 25以下43、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看,活泼型相当于:(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三、现象分析1.注意分配2.注意起伏3.知觉恒常性4.日月错觉5.叶克斯-多德森定律6.酝酿效应7.失控8.心境9.应激10.情操11.双趋冲突12.双避冲突13.趋避冲突14.气质的血型说四、简答题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上海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重点 第三章 性心理学
第三章性心理学一、人类性行为的历史演变二、性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三、性生理发育四、人类性反应五、儿童期性社会化六、青春期的性成长七、成年期性心理八、老年人与性性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性心理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性别角色、性欲望、性行为和性障碍等性心理活动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和性科学的交叉学科。
一、人类性行为的历史演变(一)群婚杂交与古代的性享乐、性崇拜在长达200多万年的童年期,人类一直处于一种群婚杂交的性存在状态,男女的性行为没有限制,甚至亲子辈之间、兄弟姊妹之间都可以发生性交关系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把性看成一种十分快乐的行为,并极力地追求它.。
古希腊人提倡性开放,但同时控制自己的性欲;古罗马人也提倡性开放,但却被性欲所控制。
(二)中世纪禁欲主义风行宗教的禁欲主义在初始阶段还是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的,它是对纵欲的否定。
在基督教的发展史上,圣保罗提出“性就是罪”。
基督教神学之父奥古斯丁则把性和“原罪”联系在一起,完成了基督教性禁欲主义的理论体系。
夫妻性交无论如何还被生育后代这一“正当的”目的掩盖着,而那些与生育脱离的性活动,如同性恋,则受到十分残酷的惩罚,甚至被施以火刑。
(三)文艺复兴运动中性的回归在公元14、15、16世纪,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这是欧洲文化和思想大发展的一个时期。
他们认为应该以十分坦诚的态度对待性,在文学艺术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要回避它,丰富多彩的生活应该充满性的激情和欢乐。
许多有关性的作品应运而生,打响第一炮的是薄迦丘的《十日谈》。
在社会风气方面,人们开始以十分坦诚的态度来对待性,认为“上帝不羞于创造的,我们也就不羞于讲述”。
1519年,以德国神父马丁·路德为代表的一批神职人员发起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
他认为,性和婚姻都是上帝创造的,是自然而美好的事情。
”“任何有结婚欲望而又没有结婚的人,必然会误入歧途……禁欲只会使人的品行恶化。
”(四)性禁欲主义的卷土重来与维多利亚时代的性禁锢1653年,以克伦威尔为首的清教徒在英国,以政权的力量严厉地、残酷无情地推行禁欲主义。
性 别差异心理学 期 末复习重点
一.1,性别分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2,男女两性是人类繁衍生殖的生物实体,也是精神,人格,心理活动的社会实体.男女两性互为基础,互为前提.3,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男女心理方面的异同.4,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5,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6,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桑德拉·贝姆明确地提出了“双性化”的概念.7,观察学习,直接强化,模仿是性别定型过程的基础.8,柯尔伯格认为:性别认同是认知发展的结果.经历三个阶段:性别认同,性别分化和亲长认同.9,生物学差异是两性差异心理发展和展示的前提和最初的开端.10,性别角色化的过程: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和内化阶段.11,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通过习俗和舆论表现出来.12,两性智力总体上是平均的.13.女性擅长形象记忆,情感记忆和运动记忆. 14,性意识在性生理发育成熟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的特点:由朦胧走向明朗,由贫乏走向丰富,由幼稚走向成熟.15,适宜表现男性特征的场合:工作; 女性特征的用武之地:人际交往16,影响成就的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刻板印象,社会教育和社会地位.17.妻子的双重压力:家务劳动和社会工作二,1,性别:即社会性别:是带有心理学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概念,是一种社会标签,用来说明文化赋予每一性别的特征和个体给自己安排的与性有关的特质.2,性别同一性:人们对自己性别的意识和体验,是人们对自己性别身份的确认,反映着人们对自己性别的归类.性别同一性某种意义上是性别形成的核心和关键.3.性别角色化:从个体来说,就是内化性别观念,学习性别态度,了解性别关系,形成性别行为的过程.4.性别角色指社会按照人的生理性别而分配给人的社会行为模式,即一定社会认可的,适合某一性别的行为方式的总和.5.模仿学习是一种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行为榜样的行为和行为结果,而在相似情境中表现出类同行为的过程,是人的社会行为传递的一种心理机制.5.性别刻板印象是传统的,被广泛接受的对两性的生物属性,心理特质和角色行为的较为固定的看法,期望和要求.它来自于特定文化背景的对待两性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6.性心理是人类个体伴随着性生理发育而出现的一系列与性有关的心理现象,主要指性意识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性情感,性兴趣和性兴奋7.性意识是性心理的核心内容.在性生理发育过程中青少年领悟到两性的差异和两性的关系,并随之产生从未有过的特殊的心理体验,这种领悟和心理体验即~~ 8.性情感指对异性的倾慕与好感,渴望了解异性,亲近异性,感到异性对自己有吸引力,也希望自己能引起异性的注意,向往与异性进行交际.9.家庭暴力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10.性度指抛开男女生理上的差异,把人们在体质,性格,能力和行为表现等特征抽象出来,分为男性特点和女性特点两大类.性度可分为:男性度,男性特点在某人身上所占的比重:女性度,女性特点在某人身上所占的比重.11.男女双性化(雌雄同体或双性性格)指个体同时兼有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男女双性化并不代表性别中立,或没有性别,也不涉及性的取向,而是描述个人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两性的行为特征,突破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三.1.性别差异心理学的发展:1)智力性别差异的研究(1894-1936),研究重点为用测验检验男性智力是否优于女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智力无显著两性差异.a.高尔顿的差异心理学b.霭理士的《男人和女人》c.冯特的内容心理学d.推孟和迈尔斯的《性别与人格》2)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研究(1936-1954),提出全新的概念: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该阶段的主要研究议题是制定测量两种气质的量表作为多项个人问卷的标准组成部分3)性别定型和双性化人格的研究(1954-1 982):a.1954-1966年:主要研究性别角色的发展,性别角色认定,以及儿童如何实现性别角色认定等问题;b.1966-1974年:1966年麦考比发表《性别差异的发展》,1974麦考比和杰克林合作出版了《性别差异心理学》—被公认为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经典之作,是性别差异心理学发展的里程碑.4)1974-1982:个人特征问卷(PAQ)与性别角色量表(BSRI)a.Spence 等编制个人特征问卷(PAQ)量表b.1974年Bem根据这个概念,以社会赞许性为基础,制定出了第一个测量双性化特质的心理量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5)性别角色:多维的与社会的(20世纪八十年代至今)a.多维的性别角色:1985年,Spance等人:男性气质,女性气质不能由单一特质的量表测得b.社会的性别角色:强调社会文化对性别的影响:社会和他人的信念,期望重新塑造个人的行为2.麦考比,杰克林得出的确证的和有待确证的结论:1)确证的结论:a.女孩比男孩有较强的语言能力b.男子有较强的视觉-空间能力c.男子数学能力稍优d.男子更有攻击性;2)有待进一步确证的结论:a.女孩不比男孩更有“社会性”b.女孩不比男孩更易受暗示c.两性有同样的自我尊重要求d.女孩的机械学习和简单重复学习并不更好,男孩在抽象的学习和新内容的学习中也不更强e.男孩并非更擅长于分析f.男女在受遗传和环境影响上是一样的g.女孩并不缺少成就动机h.说女孩靠听觉,男孩靠视觉是没有根据的3.性别差异理论的主要流派:1)精神分析学派的两性观:a.弗洛伊德的性别发展理论,用本能解释推动人格发展的基本能量,把生本能和死本能作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源.b.多伊奇女性类型说,相信妒忌男性和恋父情结冲突的解决对女孩人格发展的巨大作用.c.霍尼的性别理论,认为男女人格的差别是社会环境造成的,以及认为女性的“受虐”倾向是文化因素造成.d.埃里克森内部空间观,男女的内部的空间决定了人们对外部空间的认识,还决定了人类的生物行为特征和社会角色.e.阿德勒的男女平等观,强调社会文化决定女性心理,提倡男女平等.2)两性角色的社会学习理论:a.性别定型的基础,重视性别差异的表现.不否认遗传在两性角色定型中的作用,更强调两性角色的社会化学习,即通过观察,强化和模仿获得.b.两性角色的获得,男女两性角色的获得是观察,强化,模仿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持续很长时间.c.性别定型行为的产生3)认知发展的两性观,着重研究成长中的儿童如何知觉其周围的事物,如何了解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世界.4)两性世界中的文化人类学观,社会固有的文化传统迥异,这种差异对于性别角色的获得和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4.性别差异心理形成的生物根源:1)两性差异心理与遗传,生物性别由一对性染色体决定,男女的相似远多于差异.2)两性差异心理与性激素,性激素对两性的心理行为有重要作用.3)两性差异心理与解剖构造,最根本的解剖学差异为第一性征差异,两性解剖学差异另一表现两性脑组织的差异.4)两性差异心理与生理机能,两性生物特性的差异,也在生理机能上体现出来,主要表现为体能,生理成熟.这都与两性心理差异有不同的关联.社会根源:1)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2)性别刻板印象3)大众传播的影响4)学校教育的影响5.试述性别差异心理发展的阶段:1)产生性别偏好的阶段a.2—3岁男孩女孩有较明显的对不同玩具和游戏活动的偏好b.3岁开始个人偏好与社会性别角色相联系,真正的性别偏好形成c.4岁明显的稳定的偏性选择2)采取适性行为的阶段:4—6岁开始表现出性别定型的行为3)性别角色认同的阶段a.女孩比男孩早b.女孩采取适性行为与性别角色认同是同时的,即两阶段合一c.男孩两阶段是相继的6.认知过程发展的性别差异:1)感觉的性别差异,除视觉外,其他感觉女性都优于男性.2)错觉的性别差异,特定情况下男女都会出现错觉,但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产生错觉.3)空间知觉的性别差异,通过视觉通道引起的空间知觉男性明显占优势,空间知觉声音定位方面,女性比男性更强7.言语发展的性别差异:1)口头言语发展的性别差异①口头言语发展速度的性别差异:女孩较男孩发展快,发展水平高②口头言语发展特色的性别差异:女性有更明显的流畅性和情感性,男性有更明显的逻辑性和哲理性.③口头言语表现特征的性别差异:语音有不同的特点,平均音值女高于男,且语调和音调方面女性高于男性2)书面言语发展的性别差异,女性书面言语的流畅性不如口头语言显著,男性书面言语的逻辑性和哲理性比口头言语更明显.3)身体言语的性别差异①面部言语的性别差异:女性面部表情丰富,经常变换,更多微笑:男性更多用微笑表示自信和大度.②其他身体言语的性别差异:触摸的频率和喜好不同,体态的社会要求不同,过多使用异性的体语可能招致反感. 4)客体语交际的性别差异:①女性更注重形象②女性更注意掩饰体味③女性着装搭配更严格5)言语交际层面的性别差异①话题选择的性别差异②话题量的性别差异,男性说话的时候多于女性③言语方式的性别差异,女性遵循合作原则,以他人为中心,且较少打断对方谈话:而男性遵循竞争原则,以权利为中心,较多打断他人谈话.8.情感的性别差异:1)情感品质的性别差异①情感的倾向性,女性情感易为偶然事件引起,而男性易指向有明显社会意义的事物.②情感的稳定性,女性敏感性高,不稳定,而男性感受性低,稳定.2)情感特性的性别差异①情感的紧张度(情感体验的变化程度),女性比男性高.②情感的快感度(情感体验的快乐程度),男性更易不满,愤怒等,女性更易忧郁,悲观,焦虑等.3)情感表露上的差异①情感表露原则上的差异,情绪反应及反应的大小,由与对方的关系及当时所处的情境决定.在私人关系中,女性反应多:在成就情境中,男性反应多.②表情的差异,女性更丰富4)情绪能力的性别差异①在情绪理解方面,女性高于男性.②情绪调节,男性对负情绪有更多地感受,女性对各种情绪有更多的重视和宣泄.③女性通常比男性有更强的移情能力.5)自我满意感的两性差异①成年男性以积极发展,自我奋斗感到满足,成年女性有延缓自我努力的心向.②老年阶段,在该方面男性较女性强. 9.意志发展的性别差异:1)意志品质的性别差异①自觉性,女性易受环境影响,有较强的依赖性,男性较为独立,易独断.②果断性,女性优柔寡断,而男性鲁莽.③坚持性,女性较易出现决心和行动的动摇,而男性一般能长久坚持,且较为执拗④自制性,女性自制力较强,而男性善于克服困难,干扰,易冲动激情.2)意志品质性别差异的年龄特征①学龄前,女性比男性好②小学低中年级,男女差异很小③小学高年级,男性发展快④最终,男女各有所长10.两性需要的差异表现:社会对两性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影响的差别,决定了需要的内容和满足需要的方式上的性别差异.1)男性追求成就感和安全感2)女性追求安全感和幸福感3)“择偶观”的变化,反映了女性的依附心理4)女性希望通过婚姻获得安全的需要和爱的需要的满足5)男性希望通过婚姻加强自尊感的体验,自我存在价值的体验,满足独立,自由,支配地位等自尊方面的追求11.性意识的性别差异:1)性情感的性别差异①疏远期,女性比男性表现得更敏感②爱慕期,男女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③恋爱期:a.择偶的价值定向:男性追求亲密生活,重视异性的生理心理条件:女性注重对方的人品,事业心,外貌,讲求物质条件,崇尚”完人”b.恋爱的心理表现:男性易产生“逆反心理”(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女性易产生”嫉妒心理”,”害羞心理”b.失恋的心理反应上:男性较理智失恋痛苦易排除:女性易自责,抑郁;2)性兴趣的性别差异①对性的关心,男性比女性强烈②女性比男性更向往与异性交往3)性态度的性别差异:①性的双重标准,同意性行为的女性,被男性认为是更具吸引力的日常约会的对象,但很少能被接受为建立长期关系的对象②性态度的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更消极4)性兴奋的性别差异①性兴奋产生的时间比例,男比女早和高.②性兴奋激起的特点,男性代偿行为和手淫比较明显:女性则呈弥散性,出现“皮肤饥饿”,期望互相接触和抚摸.5)性心理异常的差异①性对象变异-同性恋,恋物癖,异性装扮癖等②性动作变异-暴露癖,窥阴癖,施虐狂,受虐狂等③性角色变异-易性癖等12.两性兴趣的差异表现:1)兴趣品质的性别差异①兴趣的倾向性,女性偏人物定向,男性偏物体定向;在学习兴趣的研究方面,男孩偏理科,女孩偏文科②兴趣的广阔性,女性较为狭窄:而男性“泛而散”,逐步建立中心兴趣③兴趣的持久性,女性持久性上好于男性④兴趣的效能,女性相对较弱:男性的兴趣容易变为行动2)兴趣特征性别差异的年龄特征:青春期前,女性兴趣的持久性有优势:但之后,女性优势逐渐减少.13.性格发展的性别差异:1)性格特征的性别差异①男性更多偏向意志型或理智—意志型;偏向于独立型,外向型②女性更多偏向情感型或理智—情感型;偏向于顺从型,内向型③男性更富于竞争性,女性在竞争中更多地考虑怎样避免伤害自己和对方.④国外大量的研究表明:社会化过程中,男性的支配欲较女性强烈.⑤男性攻击性明显高于女性⑥女性的忍耐力和承受性普遍高于男性2)性格特征性别差异的年龄特征:儿童期已存在性格方面的性别差异,男孩顽皮,粗心,大胆,女孩文静,细心,胆怯.但这种差异并不十分稳定,随着心理的发展,性格方面的差异逐渐稳定并趋于明朗.3)第三性征①性度及其表现②男性度与女性度的测量a.女性度高的对情感的,情节的,人生的,悲剧式的对象更感兴趣b.男性度高的,则更对理论的,逻辑的,社会的和历史的对象更感兴趣③男女双性化14.1)男子性度比较稳定的三种情况:①比较机敏,具有弹性的男子②不稳重,自制力差,爱冲动和反复无常的男子③自制力过强的人2)女子性度比较稳定的三种情况:①男女平权主义者②脆弱,自制力低的女人③情感压抑的女性气质过强者15.影响成就的心理因素:1)智力的性别差异2)学习方式的性别差异①男生喜欢动手实验和操作的方式②女生喜欢文字及语言类的3)个性心理性别差异:①女性:依赖性被动性人际交往范围小②男性:支配性主动性竞争性人际交往广③男性较女性自信程度高④冒险性:男性敢于冒险4)成就动机性别差异:①成就动机取向:男性为工作取向,女性为人际取向②女性成就动机低于男性③女性有较强的”回避成就性动机”5)成就归因的性别差异:A.在早期的研究中①不同的归因模式:a.女性:成功归为客观原因(运气好):失败归为内在原因(缺乏能力不努力)b.男性:成功归为内在原因(努力和能力):失败归为客观原因(条件不具备)c.不同的归因势必影响成就动机和实际成就的取得②建立不同的期望循环:a.女性”低期望的循环”b.男性”高期望的循环”c.不是在所有情况下女性成功期望都低于男性;B.后来的研究中,将任务类型情境等因素纳入行为归因的性别比较中①男性化的任务,男性将成功归因为能力,女性归因为运气:②女性化的任务不存在性别差异16.成就动机与年龄的关系:①不同年龄,不同心理发展时期,男女成就动机的情况不同.②女性成就动机在人生不同阶段有波动,男性很少波动17.家庭冲突产生的原因:对婚后的生活缺乏心理准备:1)对配偶的认识有限的时空,扬长避短;晕轮效应,缺点”可爱”,理想化2)对家庭生活的认识;3)对家庭人际关系的认识;4)个性的差异:个性互补较好,“呈稳定态势”18.丈夫的责任:1)家庭的经济支柱2)妻子的保护者3)发起和引导性行为19.塞希尔.基.奥斯本良好家庭心理氛围的建议:1)男性必须遵循的原则:①文雅但坚强有力②经常向女性传递爱的信息③划清家庭中的“势力范围”④注意家庭中的小事情;2)女性必须遵循的原则:①不要幻想完美的婚姻②不要追究小事,唠唠叨叨③理解和支持丈夫④家庭内不可专制四.1.青春期发育的早晚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1)发育早晚对女孩的影响:①早熟的女孩:a.擅长社交承受较多内在的危机和困扰b.较低的自尊心较差的自身映象(稍胖)c.性行为较早更可能参加冒险行为;②晚熟的女孩:a.承受较多的焦虑较没有社会压力b.易与同龄男孩发展友谊c.自身映象较好(纤细)2)发育早晚对男孩影响更大:①早熟的男孩(有利易受尊重)a.高度力量耐力活动中表现优越b.容易被选为领导者受女孩欢迎c.初期更多地忧郁焦虑d.较少的智力活动好奇心探索精神;②晚熟的男孩(不利易自卑):a.运动及与女孩关系上不利b.受团体的忽略c.认知及适应技巧上有较好表现2.怎样缩小成就方面的性别差异:1)了解两性性别差异,发挥自身潜能,依据男女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男女潜能2)消除各种障碍,尤其是女性发展的障碍①社会a.消除性别角色刻板印象b.给予女性平等的机会②家庭:消除传统观念,提倡共同承担家务,鼓励女性事业的发展和成就③女性自身:克服生理障碍,摆脱“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消除个性中缺乏主见,依赖性强,懦弱,狭隘,安于现状等消极特征,培养富于主见,独立性强,精明强干,有责任心等积极特征,树立自尊自强的信念,依靠自身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努力,创造美好的事业和人生.3) 创造有利环境,鼓励成功。
心理学总复习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二、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三、心理学的独立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心理与脑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性的反映。
二、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无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不学而能),与反射弧是与生俱来的固定的神经联系,是个体生长与发育的先天基础(最基本的无条件反射有吸吮反射、抓握反射和防御反射等。
人在吃东西的时候会唾液也属于无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建立起来的反射)听到铃声就上课;看见老师就跑)3.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由具体事物及其属性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当有吃过梅子经历的人,看见梅子时也会流口水,这就是条件反射,即平常所说的“望梅止渴”,这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第二信号系统:由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当有吃过梅子经验的人,听到“梅子”这个词的时候也会流口水,这种“谈梅生津”就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谈虎色变”也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是条件反射系统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注意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Eg:要开车,必须注意路面及路标要购物,会注意商店及物品的价格,注意具有指向性与集中性两个特点)二、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 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一)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往往是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产生,它再现为在某些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个体不由自主地把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并试图认识它(Eg:注意到上课时突然推门而入的人)(注意到公路上相撞的两辆车)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有: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主要原因人本身的状态刺激物本身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强光、巨响、浓香(2)刺激物的新异性——对海的新奇(3)刺激物的运动变化——霓虹灯、灯塔(4)刺激物的对比——作业批改中的红字人本身的状态:(1)需要和兴趣——球讯vs球迷(2)情绪情感状态(3)期待的事物——期待某位明星的演出(4)有机体状态——疲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心理学》复习题一.判断题1.克拉夫特一埃宾第一个使用“性学”这一术语。
(×)德国医学家爱文·布洛赫首次用德文提出“性学”一词,为性研究正式命名,被称为“性学之父”。
克拉夫特·埃宾于1886年出版的《性的精神病理》一书被国际上普遍认为是现代性学奠基之作。
2.在性反应上男女都有不应期。
(×)3.父母对生殖器官与性活动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性心理发展。
(√)4.少年性倾慕导致早恋的性越轨。
(×)5.我国法律对婚前性交及同居不予保护。
(√)6.老年因衰老而丧失性能力。
(×)没有必然联系,除生理外与心理及其它环境因素有关。
7.人类性行为即性交行为。
(×)凡是可以带来性愉悦、获得性快感、引起性高潮、达到性满足的行为都是性行为。
现代性学家根据性行为的目的及其所处阶段的不同,将正常性行为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边缘性性行为。
(2).过程性性行为。
(3).目的性性行为。
8.被誉为“最文明的英国人”的霭利斯,其一生代表作是《性心理学研究》7大卷。
(√)9.女性可拥有多重性高潮能力。
(√)10.儿童性游戏会给儿童带来危险的后果。
(×)儿童性游戏的基本本质是游戏,而不是性。
在儿童期间,他们还没有发展成真正的性意识。
儿童的性游戏对其本身是没有什么危害的,反而是父母或其他长辈的不恰当反应给孩子的心理产生了长期的危害。
11.性发育是青春期的首要任务。
(×)12.当儿童向成人报告遭遇到性侵害千万不要轻易相信。
(×)13.性变态不仅要受到法律制裁同时也需要心理治疗。
(√)14.在所有性崇拜中,最深刻、最使人敬畏的自然属性是生育和生殖能力。
(√)15.在性生理发育上女性阴蒂与男性阴茎同源。
(√)16.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是基于异性恋的假设。
(√)儿童往往追随仿效父母中的异性,以期将来也成为像他/她那样的人,而其中以父亲的作用为突出。
男孩通过克服亲母反父(恋母情结),女孩通过克服亲父反母(恋父情结)而度过人格成长的危机。
如果在同性恋的假设下,则男孩会喜欢父亲而学习母亲的行为;女孩会因喜欢母亲而模仿父亲的行为。
17.西方“性革命”和“性解放”发生于60-70年代之间。
(√)18.心理学家桑德啦·贝姆(1981)提出了性别角色发展德图式(schema)理论。
(√)19.50年代金西的调查《人类男性性行为》《人类女性性行为》。
(√)20.60年代马斯特斯和约翰逊《人类的性行为》。
(√)21.70年代莎丽·海特《海特性学报告-女人性行为卷》《海特性学报告-男人性行为卷》《新海特性学报告-女人与性爱》。
(√)22.80年代芝加哥大学爱德华·劳曼等人做“美国国民健康状况和社会生活调查”,出版《性生活在美国》。
(√)23.上海学者刘达临1992年出《中国当代性文化-中国两万例“性文明”性文明调查报告》。
(√)24.中国人大学者潘绥铭2004年出《当代中国人的性行为》。
(√)二.单选题1.性早熟是指女孩(A)。
A 在7—8岁半以前出现第二性征B 开始早恋C 身高体重超过同龄儿童D 15岁之前结婚2.初潮即(C)。
A 表明少女开始排卵B 表明少女性发育成熟C 少女的第一次月经D 少女结婚3.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只是针对(C)。
A 奴隶B 被压迫阶级C 女性 D男性4.女性性激素反馈系统与男性的差异主要在于(B)。
A 性腺不同B 负反馈周期性功能变化C 时间持续长短D 激素性质不同5.少女性发育早于少男,教育中应(C)。
A 保护少女不受性刺激B 控制少女与异性的接触C 以性教育促进少女的全面发展D 限制少女的交友6.老年享受性快乐的能力和权利(A)。
A 不因衰老而被剥夺B 随衰老而衰退C 因衰老而被剥夺 D因衰老而自然终止7.(A)关系是维系家庭的第一组带,处于核心地位。
A 夫妻关系B 婆媳关系C 祖孙关系D 亲子关系8.“文明建基于对性的压抑,压抑过分则造成现代人的神经症。
”(D)A H.马尔库赛B 林赛C 金西D 弗洛伊德9.青春期性心理发展三阶段(A B C)A 异性疏远期B 异性接近期C 异性爱恋期D 两小无猜期10.儿童在性游戏中(D)A 享受性快感B 学习性活动C 满足性欲望D 学习和模仿成人榜样11.少年性刺激的阈限(A),性冲动的能量(A)A 最低最高B 最高、最低C 最高、最高D 最低、最低12.从理论上讲中年性爱表达应当是(A)A 最佳匹配期B 熟悉、刻板C 迅速减少D 逐步减少13.未婚同居是当事人的私生活选择(B)A 彼此不需承担义务B 不受法律保护C 不会遭遇侵权D 会受到严厉惩罚14.青春期特征包括(AC)A 人生发展第二高峰B 爱情与友情C 生殖系统发育与成熟D 认知能力发展E 同辈群体15.人类性反应差异主要表现在(CD)A 时代差异B 地域差异C 年龄差异D 性别差异E 种族差异16.青春期的重大人生发展任务除性生理发育性心理发展外还包括(AD)A 发展智能B 多结交朋友C 建立社会人际关系D 启动自我教育E 确立职业倾向17.老年性生活的社会心理意义主要在于(BC)A 宣泄性冲动B 象征生命活力 C获得情感支持和情感依赖D 维护婚姻E 避免废用性萎缩18.所谓性别角色,即(AD)A 社会文化对不同性别所期待的智能分工B 男女生理差异C 男女性别气质D 社会所认可的男女的不同行为方式E 男尊女卑在社会学中,性别角色用来表述每个特定社会对不同性别行为和责任的观念和期望。
19.(B)指的是对自己的生理性别强烈不满意。
A 性变态B 性别认同障碍C 异装癖D 恋物癖20.(D)关系是维系家庭的第二纽带。
A 夫妻关系B 婆媳关系C 祖孙关系D 亲子关系21.性生理性别的决定在于(A)。
A Y染色体B X染色体C 性激素 D性腺22.一切性刺激必需经过(A)的“社会认知”才能做出反应。
A 脑这一最高控制中枢B 生殖器官C 感觉器官D 性激素23.儿童性游戏其实也是一种(B)。
A性活动 B角色扮演 C宣泄 D友情24.手淫(A)。
A 是人类标准的性行为方式之一B 有害身体健康C 影响少年健康成长D 促进少年性心理发展手淫,是人群中一种普遍的自我性行为。
著名性医学权威美国的玛斯特斯和约翰博士根据设计严谨的人体实验,证实了手淫与标准性交对身体的影响完全一致。
其它的研究也证明青少年时期的手淫与日后智能、成就、社会适应及性功能等没有什么联系。
25.人到中年,夫妻性爱表达应当是(C)。
A 以精神之爱替代肉欲B 克制节欲为主C 相知默契的最佳匹配阶段D 放弃26.家庭暴力是(B)。
A 夫妻的私生活,外人难以干预B 违法行为C 只能采取教育方式干预D 不防碍正常生活三.多选题1.爱滋病(AIDS)的传播途径是(A B D E)A 性行为B 血液制品C 共用餐具D 母婴垂直感染E 体液交换3.性激素的功能包括(A D)A 第二性征发育与维持B 促进神经细胞生长C 维持运动功能D 促进性成熟E 强化认知功能4.玛斯特斯&约翰逊有关人类性反应的经典模式其第二阶段“维持期”也被称为(B C)A 高潮期B 高原期C 平台期D 兴奋期E 消退期5.影响少年体像期待的因素主要有(D E)A 学前教育B 学业成功C 同辈群体认可D 社会时尚E 性别6.现代青年性行为自律重在要求(A C)A 预见行为后果并为之负责B 禁欲C 发乎情、止于礼D 不伤害自身E 自我认为正确7.成功老龄化的基本保证包括(A B C E)A 老年自立的经济保障B 老伴、家庭的关爱C 老朋友老同事的情感联系D 宽敞的住房先进的家用电器E 积极乐观的生活目标8.青春期的主要特征是(A B E)A 人生的第二生长高峰B 生殖系统开始发育C 开始早恋D 与父母出现“代沟”E 第二性征发育9.影响西方性解放性革命的社会政治因素包括(AB)。
A 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B 妇女解放运动C 维多利亚时代D 基督教禁欲主义E 华生性实验10.所谓真性<完全>性早熟是指(BD)。
A 身高超过同龄儿童B 在8、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C 体重超过同龄儿童D 具有生殖能力E 停止生长性早熟是指男孩在9岁前、女孩在8岁前即出现第二性征。
假性性早熟与真性性早熟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下丘脑—垂体—行线轴的真正启动,即有无性生殖能力。
11.性的人性化审美化其要旨在于(BE)。
A 享受性满足B 尊重生命、热爱生命C 排除性欲的精神之恋D 通过性而征服异性E 通过美好的性而悦纳自我12.斯腾博格提出的爱情三因素理论,指的是(A B C)A 亲密性B 激情性C 责任心D 物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