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新闻事业史 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露布:起始于汉魏,是一种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内容主要是传递军事捷报。

公开性,时效性强,传播面广,是报纸诞生前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传播媒体之一。

2.定本制度: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

定本是经枢密院审查通过的样本,定本制度的主要内容是进奏院必须将邸报样本送交枢密院审查,发布的邸报必须以定本为主,不得擅自增减。

3.京报: 1.概况: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编选和翻印部分邸报稿件,公开出售,这类报纸通称京报。

因为报纸的出版地为京城。

报纸也是由京城向外发售故称京报。

2.特点1)有固定的报名,刊期和形式。

2)有一个专门从事编印和发行的机构“报房”。

其包含五个环节探报,抄报,编报,印报,送报。

3)一般来说没有自己采访的稿件。

4)公开向社会发售,是一种商品,读者以官僚和知识分子阶层为主,也有少量市井。

3.备注:京报传抄稿案是中国第一个报案。

4.香港四大英文报刊:德臣报子子剌报士蔑西南华早报5.时务文体:维新报刊理论家在实践创办的一种新颖的报刊政治文体,这正文体的代表作是时务报上梁启超等人的论说,因刊载在时务报上,谈论的又是时务,所以称为时务文体。

6.竖三民:它们以为民请命为宗旨,宣传革命,言辞激烈,这三份前赴后继的报纸都以“民”字打头,又一脉相承故称“竖三民”。

主要包括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7.癸丑报灾:1.性质:是1913年间以袁世凯为首的耳朵北洋军阀迫害记者,查封报纸的事件。

2.过程:袁世凯派人在上海暗杀了宋教仁,引起国民党的愤慨,于是发生了讨袁的二次革命,袁在镇压二次革命的同时下令解散国民党,并查封来许多国民党系统的报纸,以及一些反对专制主义的报纸,同时逮捕了一批新闻记者。

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仅剩13家,比前一年减少3/4.由于旧历1913年是癸丑年,故这一年报界遭受的摧残称为“癸丑报灾”8.四大副刊:是五四时期四家著名报纸副刊的合称:1.晨报副刊。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1、封建官报出现的时间:唐朝2、明代邸报资料提供者:通政司、六科3、1860年以前香港哪三家报刊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之友》、《香港记录报》、《德臣报》4、王韬办报情况:1874年年2月4日,《循环日报》创刊,第一家政论报纸王韬对办刊工作的主要贡献:①鼓吹国人办报;②重视报刊政论;③致力于革新文风(报章体)循环日报:第一版为行情版;第二版为新闻与评论版;第三版为船运消息与广告版(第二版的文字未刊完转至第三版);第四版为广告启事版5、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6、真正对中国近代产生影响的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7、五四时期由学生主编的刊物:《湘江评论》毛泽东;《天津学生联合报》周恩来(本栏不确定,但这个时期比较出名的革命报刊就是这些了)8、于右任的“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9、1928年后《大公报》的报道方针:爱国、拥蒋、反共10、国名党创办的三大新闻:中央通讯社、《中央日报》、中央广播电台(P172)11、新青年的改组:一是组织领导的改组;二是编排形式的改组;三是宣传内容的改组改组后:①仍然保持原来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面貌,与在北京的编者作者保持联系,照旧采用他们的来稿;②想广大读者进行了彻底的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激励、团结新一代人走向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12、1931年后在瑞金创办的通讯社:红色中华通讯社13、抗战时期的“八匹骡子办报”:即游击办报;缘由:《晋察冀日报》,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的机关报。

社长、总编辑是邓拓。

(邓拓带领报社的同志们把笨重的印刷机改成木制的轻便印刷机。

敌人来了,全部印刷器材用八匹骡子驮上就走,隐蔽下来,装好就出报),这就是著名的“八匹骡子办报”。

14、《解放日报》的创刊: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是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第一张大型日报,也是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报纸。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要点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要点

2、 《中国日报》
3、 《苏报》和“苏报案”
4、 《民报》:竖三民:民呼、民吁,民立
5、 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
6、 章太炎
7、 湖北《大江报》
8、 革命派的办报思想
9、 袁世凯对新闻事业的迫害与摧残
第二章
外人有华办报的两个阶段:1515——1840——世纪末。
1、 1840年后报纸出现的背景。
2、 《察世谷每月统记传》
3、 《万国公报》
4、 《申报》
5、 《字林西报》
6、 《蜜蜂华报》
10、 民初著名记者:邵飘萍,林白水,胡政之
第五章:
1、《新青年》发展的三个阶段:1915——1918;1919——1920。9;1920。9——1922。7
2、五四时期新闻报刊的重大改革运动
3、 四大副刊
4、 瞿秋白
5、:古代——1949年
第一章:
1、 邸报:出现时间,主要内容,形式,统治者对官报的检查,谁曾经谈过这些问题,著书立说。它的社会影响。
2、 小报:谁发明的,社会影响,内容,时间,特点。是非法的民间报纸。
3、 京报:合法的民间报。特点
第三章:
1、 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郑观应,洪仁轩,王韬的《循环日报》。。。
以康有为始,报刊成为政治斗争的手段。
维新派的时务文体,梁启超的《时务报》,其写作方式、特点
以上报刊的特点和历史进步作用。
2、 评价改良派的报刊
第四章:
1、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主张及对革命的作用
新闻史
1、黄远生2、于右任3、章太炎4、王韬5、梁启超6、邹韬奋7、陈独秀8、范长江9、徐宝璜10、苏报案11、癸丑报灾12、新华日报13、四大副刊14、新华通讯社15、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6、红色中华通讯17、申报18、时务报19、循环日报20、中国日报21、民报22、新青年23、每周评论24、向导周报25、政治周刊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1)最早出现的传播新闻信息的方式是口头传播。

(2)露布: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

它是进行宣传鼓励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

它直接面向大众,能取得现场实效。

(3)孙樵的《经纬集》中有一篇文章《读“开元杂报”》开元杂报:指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不是印刷的,传播范围很小;无固定刊期和刊头;主要记载盛世景象和政务琐事。

孙樵的文章证实了唐代确有官方发布、抄录、传播新闻的做法。

“开元杂报”就是抄件。

(4)中国古代报纸,通称为“邸报”。

中国古代报纸的特征:①它的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

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不仅设有专文、专讯,甚至连专门采访的新闻都没有。

②它的形式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只是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也没有标题,更没有消息、通讯、评论等文字体裁的分野。

没有固定的形式和版面,当然也没有广告。

③它的发行与传递也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的,而不是由报馆出版、发行的。

那时还没有作为独立行业的报业。

(5)据考证,到唐代才有确证出现了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即今人所说的中国古代报纸。

(6)敦煌进奏院状(归义军进奏院状):是现在仅存两份唐代的官报,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怀申派驻在朝廷的进驻官发回沙洲的,因沙洲在今敦煌地区,两份进奏院状均属敦煌文物,所以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即归义军进奏院状。

(7)邸报这个称呼是从宋代开始的(8)宋代太平兴国八年又成立都进奏院,统一管理各进奏院。

(9)定本制度:宋代的官报的审查制度,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

办法是:进奏院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该院审定,成为一种标准本,据此发抄。

这种制度始于公元999年只实施到南宋末。

(10)小报: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6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6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1、《新青年》:(第⼀卷名为《青年杂志》)1915年9⽉15⽇创刊于上海。

它的出现标志着新⽂化运动的开始。

它代表现代报刊的开始。

在新⽂化运动中,《新青年》成为主要阵地。

从创刊到1922年7⽉⽌,共9卷。

陈独秀主编。

1918年与李⼤钊等合办《每周评论》,1918年1⽉,第4卷第1号开始,实⾏轮值主编制。

主编⼈有陈独秀,钱⽞同,刘半农,胡适,李⼤钊,沈尹默等。

《新青年》在新⽂化运动上中主要的宣传贡献有哪⼏个⽅⾯? 答:《新青年》⾼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了⼀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学提倡新⽂学为主要内容的波澜壮阔的新⽂化运动。

它主要的宣传贡献有以下三个⽅⾯: ①批判封建的旧道德,抨击尊孔复辟逆流,提倡民主、⾃由、平等、博爱的新道德新思想。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系列政论:《驳康有为致总理书》、《宪法与孔教》、《袁世凯复活》、《复辟与尊孔》等,并在《通信》栏对尊孔⾔论“词⽽辟之”。

他以袁世凯称帝的事实理论指出“主张尊孔,势必⽴君,主张⽴君,势必复辟”。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新青年》提倡⽤科学的观点来看待社会和⼈⽣,反对偶像崇拜、迷信盲从、主观武断和⼀切⿊暗愚昧现象。

陈独秀撰写《偶像破坏论》⽀持此观点。

③发起⽂学⾰命,提倡新⽂学反对旧⽂学,提倡⽩话⽂反对⽂⾔⽂。

胡适的《⽂学改良刍议》拉开了⽂学⾰命的序幕。

紧接着陈独秀的《⽂学⾰命论》,提出⽂学⾰命的三⼤主义。

《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宣传,好似春雷初动,惊醒了⼀代青年。

2、陈独秀,《新青年》的创办⼈、主编、主要撰稿⼈。

1918年与李⼤钊等合办《每周评论》。

通过对这两个报刊的编撰,⽑泽东对其评价他成为新⽂化运动战线上的“总司令”。

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政治活动家和政论家。

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了有发刊词性质的纲领性政论《敬告青年》⼀⽂。

⼴⼤青年推崇陈独秀是“思想界的明星”。

3、《敬告青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的,带有发刊词性质的纲领性政论,针对封建思想⽂化的束缚,提出六⽅⾯要求:①⾃主的⽽⾮奴⾪的;②进步的⽽⾮保守的;③进取的⽽⾮退隐的;④世界的⽽⾮锁国的;⑤实利的⽽⾮虚⽂的;⑥科学的⽽⾮想象的。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事件1.《苏报案》性质:是清王朝勾结帝国主义势力迫害革命报刊和报人的事件。

P97—P99起因:1903年5月,陈范聘请章士钊、章太炎为主笔和撰稿人,发表了许多鼓吹反清的言论,其中以关于邹容“革命军”宣传以及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影响最大。

这些文章的发表,引起了清政府的仇恨。

经过,结果:1903.7,清政府以《苏报》刊载了反清文章和章太炎、邹容抵毁清政府为由通过上海租界捕房逮捕了苏报的一些负责人,主编章士钊等事先逃走,章太炎等人被捕,邹容自行投案,苏报馆被查封,经过十个月的审讯,租界当局判处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监禁2年,《苏报》永远停刊。

意义:这件轰动一时的案件,通过传媒的广泛报道,极大地扩大了革命的影响,让更多的中国人懂得了中国必须革命的道理,从而大涨了革命者的志气,大灭了清政府的威风。

2.《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 P106性质:是辛亥革命前夕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命运的政治大论战。

一次引导革命群众从改良主义迷雾中醒悟过来的思想解放运动。

内容:1.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简单地说是革命,还是保皇?这是论战的中心。

2.是实行民主主共和制还是实行君主立宪制。

3.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要不要平均地权。

经过、结果:《论战》在1905年至1907年间达到高潮,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民报》方面参战的主要有汪精卫、胡汉民、章太炎等,《新民丛报》方面披挂上阵的主要是梁启超,梁启超尽管威风不减,无奈大方向错了,终于改变不了被动,失败的局面。

1907年11月,江河日下的《新民丛报》宣告停刊,论战终以革命派取得显赫胜利,改良派惨遭失败而结束。

意义:首先,革命派击退了保皇派的进攻,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做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其次,培养和锻炼了革命骨干,为辛亥革命做了组织上的准备;再次,革命派通过论战,扩大了舆论阵地。

3.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P154—P155性质:是“五四”运动前后,报刊上开展的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右翼”思想的论战。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二)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二)

问答题: 1、中国古代报纸产⽣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 2、为什么中国古代报纸没有演进成近代报纸? 3、简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情况。

4、试述邸报的基本特点。

5、简述街桥⼩报在宋代产⽣并盛⾏的原因。

6、简述《万国公报》业务的变化过程。

7、如何看待汪康年、梁启超在创办《时务报》时发⽣的分歧? 8、评述梁启超戊戍政变前后的报刊思想。

(梁启超提出的办报原则是什么?有⽆现实意义?梁启超早期的报刊思想与中期的报刊思想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9、简述梁启超1895年到1902年间的办报活动。

10、为什么说王韬是中国报刊政论时代的开拓者? 11、王韬对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有哪些主要贡献? 12、简述王韬的办报主张。

13、“夷情备采”思想是由谁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意思是什么? 14、《时报》报刊业务改⾰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5、简介章太炎的报刊活动。

16、对兴中会时期的报刊应该如何评价? 17、“苏报案”是怎么⼀回事? 18、“癸丑报灾”是怎么⼀回事? 19、评述19世纪后半期发⽣在《申报》与《上海新报》、《新闻报》之间的报刊竞争。

20、同样是外商报纸的《上海新报》与《申报》,其主要区别是什么?表现在哪些地⽅? 21、《申报》创刊伊始在经营管理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22、简介⾟亥⾰命前《民报》与《新民丛报》之间的⼤论战。

(论战双⽅,时间、地点、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论战的意义) 23、简述“五四”运动前《新青年》的创刊及其主要内容。

24、邹韬奋的报刊活动及其报刊思想的意义。

(邹韬奋主编的《⽣活》周刊的历史与特⾊。

为什么说邹韬奋是伟⼤的⼈民新闻出版事业家?邹韬奋创办的三份新闻刊物的名称、创刊时间与地点。

邹韬奋办过哪些报刊,他有哪些地⽅值得我们学习?) 25、简述中国⼴播事业的出现。

26、概述1922到1949年9⽉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刊的发展。

27、简述1931年11⽉到34年10⽉中央苏区的报刊宣传⼯作。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题全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题全

1.《大公报》的“四不方针”内容和评价内容:不党:(1)各国都有党派,中国也有。

承认党派但是不与任何党派有关联。

但这并非中立之意,基于中国的现实而言,原则上等视各党,纯粹以公民的地位发表意见,没有任何偏见与成见。

(2)以国家利益为评判是非的唯一标准,一视同仁。

不卖:(1)不以言论做交易。

保证言论的独立,不为金钱左右。

(2)不接受任何政治性质的资助。

不私:(1)没有任何私人所途,并无私用,向全国开放,为民众的喉舌。

不盲:(1)一知半解,为之盲信;随声附和,为之盲从。

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为盲争;感情冲动,不是详求,是为盲动。

(2)对问题有独立的思考,对事理调析透彻,遇事头脑冷静,明辨是非,实事求是。

评价:四不方针是中国资产阶级报界实际发展的理论总结,也是本身发展的理论总结。

不仅从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政党报纸的堕落,否定了以金钱为背向的奴才报纸,同时也区别于商业报纸的“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八字方针。

2.《大公报》文人论证以报立言(文人参与政治,议论政治的主要途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基本目的:参政3.宋代小报具有哪些特点?为何屡禁不止特点:(1)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资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

(2)起始于北宋,盛行南宋,隐现于明清。

(3)始发包括邸吏,使臣,中级官员,从使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

(4)信息比较灵通,新闻时效性强,多为中枢部门公开“朝廷机事”。

(5)读者范围广。

(6)手写或者印刷。

原因:(1)说明小报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它的发行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因而是据有一定生命力的。

(2)首先是以民间报纸的身份出现的,打破了官翻报纸的新闻传播活动的垄断,打破了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

突破了朝廷对内容行的限制;突破了对编辑内容的审查(自采自编);突破了朝廷的传报,抄写之后直接售卖(突出商品性)。

(3)其编发者主要动机在于获利,因为突破了官报作为政府宣传品的范畴,成为商品走向。

(4)敢于刊登朝廷不愿意刊登的信息,也敢于根据民意,民心编造不利于朝廷的事件。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一、填空。

1. 敦煌进奏院报是现存最古老的报纸(两件残页),被斯坦因和伯希和偷走,现存于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和法国巴黎。

2. 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的原件是《急选报》。

3. 近代第一份报纸是于1815年在南洋马来半岛的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4. 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于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5. 《申报》的创办者是美查,创办于1872年。

6. 《循环日报》的创办者是王韬,创办于1874年。

7. 维新派最早的报刊是由康有为创办的《中外纪闻》。

机关报是《时务报》,1896年在上海创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8. 维新派在澳门办的《知新报》,于1897年创刊,是戊戌政变后幸存的屈指可数的几家维新派报刊之一。

9. 严复的《国闻报》,在天津创刊,是维新派在华北地区出版的唯一报纸。

10. 同盟会第一个大型机关报是《民报》,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刊。

11. 于右任的“竖三民”是《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12. 《大江报》著名时评是詹大悲的《亡中国者和平也》、《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

13. 戊戌政变之后的在国外的第一份报刊是《清议报》、于1898年创刊于日本横滨。

14. 天津《大公报》的四不原则: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15. 戴季陶的“横三民”是《民权报》、《民国新闻》、《中华民报》。

16. 民初“三杰”:黄远生、刘少少、徐彬彬。

17. 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8. 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新闻采访工作的专著。

19. 现代第一份报纸是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

20. 三个评论是《每周评论》、《湘江评论》、《星期评论》。

21. “四大副刊”是《学灯》、《觉悟》、《晨报副镌》、《京报副刊》。

22. 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刊是1922年创办的《向导》。

23. 《劳动周刊》是党直接领导下创办的第一份全国性工人报刊。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民族资本创办的通讯社是()A. 国闻通讯社B. 新华社C. 中央通讯社D. 申明通讯社答案:A2.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新华社社长是()A. 毛泽东B. 周恩来C. 胡乔木D. 陆定一答案:D3.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由范长江所著?()A. 《中国的西北角》B. 《赛金花》C. 《动荡中之西北大局》D. 《西行漫记》答案:D4. “文革”期间,中国新闻事业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以下哪项不是在这一时期发生的?()A. 新闻媒体被大量关闭B. 新闻内容受到严格控制C. 新闻工作者被批斗D. 新闻事业得到空前发展答案:D5. 改革开放后,中国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下哪项不是这一时期的特征?()A. 新闻媒体数量的增加B. 新闻报道内容的多样化C. 新闻审查制度的加强D. 新闻传播技术的现代化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下列哪些是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A. 党性原则B. 真实性原则C. 多样性原则D. 独立性原则答案:A B C7. 新闻事业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包括()A. 传播信息B. 引导舆论C. 监督政府D. 娱乐大众答案:A B C D8. 下列哪些属于中国新闻事业史的重要事件?()A. 五四运动期间的新闻报道B.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宣传C.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闻改革D.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新闻控制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9. 简述中国新闻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务。

答: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事业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国家建设的成就,团结人民,教育群众,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同时,新闻事业还承担着对外宣传中国形象,介绍中国政策,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的任务。

10. 阐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势。

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闻媒体的多样化和市场化,出现了更多的媒体形态和经营模式;二是新闻报道内容的开放性和多元化,新闻报道更加注重真实性、客观性和深度;三是新闻传播技术的现代化,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和速度;四是新闻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建立起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8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8

第⼋章⼗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1、“中央⼴播电台”(简称“中央台”)1928年在南京建⽴。

1932年11⽉该台的发射功率由500⽡增加为75千⽡,呼号改为XGOA. 1932年南京的《中央⽇报》、中央通讯社和中央⼴播电台等中央宣传机构均有改⾰。

2、《布尔塞维克》:1927年10⽉在上海出版,中共中央政治理论机关刊物,组成由瞿秋⽩任主任的编委会。

为了迷惑敌⼈的视线,躲避国民党的查禁,《布尔塞维克》采取了伪装封⾯和⽬录及化名出版。

1932年出⾄第五卷第1期停刊,共出52期。

3、《红旗⽇报》,1930年8⽉15⽇在上海创刊,中共中央机关报。

由《红旗》三⽇刊和《上海报》合并组成。

李求实主编。

4、左翼新闻记者联盟:1932年3⽉20⽇成⽴。

“记联”成⽴后,通过各种⽅式,团结新闻界,开展进步宣传活动。

出版机关刊物《集纳批判》周刊。

创办了 “国际新闻社”和⼩型报纸《华报》,编发抗⽇稿件。

1934年夏, “记联”的活动全部转⼊地下。

1935年秋,⼜建⽴了公开组织 “中华新闻社”,⼀直活动到1936年5⽉。

5、简述鲁迅以报刊为阵地反对国民党⽂化“围剿”的⽃争。

答:鲁迅是左翼⽂化运动的主帅,率领左翼⽂化⼯作者,以报刊为重要阵地,与国民党的⽂化 “围剿”进⾏了英勇的⽃争,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①他们注意守住营垒,发扬 “韧”的战⽃精神。

鲁迅⼀⽣⽤过⼀百三⼗多个笔名,其中⼤部分都是在后⼗年“围剿”严重时期使⽤的。

仅在《申报》上就先后换⽤过四⼗多个笔名。

②他们重视发挥杂⽂的战⽃作⽤。

他把杂⽂当做投向敌⼈⼼脏的“⼔⾸和投枪”,“必须是⼔⾸,是投枪,能和读者⼀同杀出⼀条⽣存的⾎路来的东西”。

鲁迅的杂⽂特点:把政论性与形象化融为⼀体,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瞿秋⽩称鲁迅的杂⽂是“战⽃的'⾩利通'”(⽂艺性论⽂)。

鲁迅⼀⽣编辑过19种报刊,并指导过许多报刊的编辑出版。

鲁迅从事报刊编辑的⾰命精神和优良作风,他的卓越的杂⽂,都是新闻⼯作者学习的楷模。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11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11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11第十一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1、电视、报纸、报业结构的特点和初期报纸工作有哪些工作?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建立起一个公营新闻事业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党报系统、新华通讯社系统和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广播电台系统。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报业的特点:党报与非党报并存,国营、公私合营与私营报纸并存,其中党报、国营报纸占绝对优势。

有新华社和中国新闻社。

解放初期,私营报纸最多的为华东地区,又4家,其中14家在上海出版,如《大公报》、《文汇报》、《新民报》、《大报》、《亦报》、英文《字林西报》、英文《密勒氏评论报》等。

4、新闻总署:1949年10月19日成立,作为领导与管理全国各类新闻媒介与新中国新闻工作的行政机构。

新闻总署由胡乔木任署长。

下属机构与单位有一厅(办公厅)、一社(新华通讯社)、三局(广播事业局、国际新闻局、新闻摄影局)、一校(北京新闻学校)。

1952年8月7日新闻总署被撤销。

5、“邮发合一”:是1949年12月,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决定的报纸发行方针,即把报纸发行主要委托给邮政局办理,通过全国邮路扩大发行范围。

(2001)6、《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噪情绪》:1956年6月20日,发表于《人民日报》的著名社论。

这篇着重批评党内出现的急噪冒进情绪的社论,是刘少奇根据中央一次会议上的意见,授意中宣部同志起草并经他审定后发表的。

但不久后,这篇社论连同总编辑邓拓遭到了毛泽东的指责。

7、抗美援朝的宣传特点是什么?有那些重要作品?答:抗美援朝报道,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宣传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新华社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分社在朝鲜前线成立,北京、天津、沈阳三城市广播工作者组成了“抗美援朝广播收音工作团”,活跃在战地、火线。

北京电影制片厂成立战地新闻摄影队,近跟前哨部队进行实地拍摄。

(2)《人民日报》对抗美援朝的时事宣传报道十分重视,开辟了《抗美援朝》专刊。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章整理复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章整理复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章整理复习题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历年考题编汇)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邸报在不同朝代有不同名称,其中之一是()A.新闻B.揭帖C.牌报D.进奏院状2.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出现在()A.汉代B.唐代C.宋代A.诏书B.烽火C.木铎4.直到唐朝才出现的传播工具是()A.语言B.文字C.进奏院状D.京报D.明代D.朝报3.秦、汉时代,中央向地方发布新闻的媒介是()5.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民间抄传的报纸是()A.邸报B.小报C.京报6.中国古代报纸的通称是()A.进奏院状B.朝报C.邸报7.在宋代,“新闻”一词还被用来代称()A.邸报B.小报C.朝报D.状报D.小报D.宫门抄()A.邸报B.小报C.朝报D.京报11.小报产生在()A.北宋B.南宋C.明末D.清初D.电子扫描10.乾隆朝中期以后,朝廷解禁,允许抄印官报内容的报纸在民间出售,这种民间报坊的新闻出版物是1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开始的时期是()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13.唐朝人孙樵所称的“开元杂报”可以归属于()A.露布B.进奏院状C.朝报14.“新闻”概念的出现是在()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15.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出现在()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17.唐代手写新闻——封建官报应运而生,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

D.观察使牒A.邸报B.朝报C.进奏院状D.小报D.枢密院抽检制度18.在宋代,中央政府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称为()。

A.进奏院制度B.“定本”制度C.“承发朝报保头人”制度19.可以称为我国最早新闻检查制度的是()A.书同文制度B.进奏院制度C.定本制度20.南宋时期实行的邸报审稿制度可称为()A.定本制度B.内探制度C.台谏制度21.明、清民间报房翻印的邸报稿件,人们把它称为()A.朝报B.京报C.小报D.邸报22.清代民间报房所出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A.任免、奖赏、奏折等B.章奏、起居注、辕门抄等C.谕旨、小抄、章奏等D.宫门抄、上谕、章奏等23.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形成是在()A.语言产生之前B.语言产生之后C.文字产生之后24.邸报开始采用活字印刷的朝代是()A.唐B.宋C.明D.汉D.报纸产生之后D.保头制度D.朝报制度25.清代政府许可、民间报房印行的古代报纸是()A、京报B、露布C、状报D、邸钞26.清朝咸丰年间,向朝廷上奏折请求刻印邸报的官员是()A.张芾B.赵升C.周麟之D.王安石27、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以笔画比较简单的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文字,结束了各国文字异形混乱的情况,这项命令就是A.“书同文’’政策B.“画同文”政策C.“笔同文”政策D.“字同文”政策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重点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重点

中国新闻事业史(近代部分)一、单项选择1分*15【民国新闻事业】除报刊数量急增,民初新闻事业繁荣的另一标志是通讯社的大量出现。

1872年,英国路透社在上海建立了远东分社,这是中国境内最早的通讯社(路透是人名,是一个名叫路透的德国人在英国半的通讯社)。

中国自办通讯社开始于20世纪初,1904年在广州成立的中兴通讯社。

P104红色中华通讯社(红中社)则是中共在1931年成立。

P180民国孙中山“暂行报律”事件“是欲袭清廷之故智,钳制舆论”“绝对新闻自由”P104民国初期著名记者:黄远生(报界奇才)、邵飘萍(新闻全才)、刘少少、徐彬彬、林白水、胡政之、张季鸾民国时期新闻业务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报道的加强,二是报纸副刊的发展。

【黄远生】报界奇才。

记者生涯从1912年创办和主编《少年中国》周刊开始。

新闻通讯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一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二是报道重要的人物事件。

三是抓住具体的场景细节。

四是语言通俗生动。

此外,黄远生的政论也很出色,它继承了“时务文体”的特点而又以深刻见长。

在新闻思想上强调报刊的舆论监督作用,强调新闻要真实,精确,客观,系统。

最著名的新闻观点是他对新闻记者提出的“四能”要求,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远生遗著》以新闻通讯作品为主(占四分之三以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报刊通讯集P112【《大江报》事件】清末著名报案,发生在武汉。

1911年7月17日,《大江报》发表何海鸣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引起清廷注意,湖广总督瑞徵震怒,逐将主编詹大悲等人逮捕,查封《大江报》馆。

《大江报》事件发生后,一时舆论哗然,纷纷指责湖广总督摧残言论的暴行,汉口各革命团体和报界公会集会抗议,许多新军士兵来到报馆表示声援,当局慑于民愤,对詹等人只好判了18个月徒刑。

【外国传教士办的第一份报纸】马礼逊(米怜)(英国传教士)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查世俗每月统记传》,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中国新闻事业史自考题库

中国新闻事业史自考题库

中国新闻事业史自考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秦代向全国发布新闻的媒介是(C )A.邸报B.进奏院状报C.皇帝的诏书D.京报2.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刊是(A )A.《蜜蜂华报》B.《广州纪录报》C.《香港纪录报》D.《中国丛报》3.近代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进行办报实践的国人,应首推(A )A.林则徐B.王韬C.康有为D.梁启超4.维新派在华南的重要舆论阵地,且在国内出版时间最长的报刊是(B )A.《强学报》B.《知新报》C.《湘学报》D.《湘报》5.认为报纸是“民史”“国口”的近代报刊思想家是(B )A.郑观应B.谭嗣同C.唐才常D.郑贯公6.辛亥革命时期,由陈独秀主编的影响较大的白话报刊是(C )A.《中国白话报》B.《杭州白活报》C.《安徽俗话报》D.《社会日报》7.被誉为“革命军总枢纽”的同盟会言论机关是(D )A.《民报》B.《神州日报》C.《天铎报》D.《中国日报》8.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我国新闻界出现短暂的繁荣景象,掀起出版热潮的是(C )A.妇女报刊B.报纸副刊C.政党报刊D.画报9.梁启超撰写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刊登在(D )A.《民国日报》B.《中华新报》C.《国风日报》D.《大中华》10.袁世凯称帝期间,带头改用“洪宪”年号的报纸是(C )A.《国权报》B.《金刚报》C.《亚细亚日报》D.《国民新报》11.民国初年,被称为报界“怪杰”的名记者是(C )A.范长江B.张季鸾C.刘少少D.英敛之12.周恩来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担任了国内一家报纸的特约通讯员,为其撰写海外通信,这家报纸是(C )A.《大公报》B.《时事新报》C.《益世报》D.《新闻报》13.中共“四大”认为,在中国民族革命运动中“立在舆论的指导地位”的政治机关报是(A )A.《向导》B.《新青年》C.《前锋》D.《布尔塞维克》14.国民党中央机关报《政治周报》的第一任主编是(C )A.陈独秀B.蔡和森C.毛泽东D.瞿秋白15.创办于1923年1月的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是(A )A..上海大陆报一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B.哈尔滨广播电台C.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D.北京燕声广播电台16.1923年,北京平民大学设立报学系,时任系主任的是(C )A.戈公振B.陈布雷C.徐宝璜D.毕德生17.1935年,成舍我创办的、当时销路最好的抗日救亡小型报是(A )A.《立报》B.《大众生活》C.《世界日报》D.《益世报》18.1937年8月,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的机关报是(C )A.《抗战》三日刊B.《文化战线》C.《救亡日报》D.《全民抗战》19.1937年9月,由苏维埃政府机关报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的是(B )A.《解放》B.《新中华报》C.《中国青年》D.《边区群众报》20.解放战争时期,为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首先发起反“客里空”运动的是(A )A.《晋绥日报》B.《新华日报》C.《人民日报》D.《解放日报》21.1953年3月,新华社明确提出的总任务是(B )A.纯洁语言文字B.成为“消息总汇”C.主办系列报刊D.调整组织机构22.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宣告改版,发表了阐述改版目的与重点的重要社论(A )A.《致读者》B.《继续放手,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C.《为什么要整风》D.《全党必须认真学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23.1957年3月,毛泽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思想领域要坚持的一-个基本的长期性方针是(A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大鸣”、“大放”、“大民主”C.“正面宣传为主”D.“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24.1957年3月,在北京成立的会长为邓拓的新闻界组织是(B )A.中国新闻学研究会B.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C.中国青年记者协会D.左翼新闻记者联盟25.1957年四五月间,被新闻界认为官员不尊重记者的一个典型案例是(D )A.“反右倾”B.“杂文事件”C.“三家村事件”D.“左叶事件”26.1960年底到1961年初,为克服“大跃进”宣传报道中的问题,党中央号召新闻工作者要(D )A.开展学术与思想文化批判B.全党办报C.树立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D.大兴调查研究之风27.1967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全国地方电台实行军事管制,要求全部转播(C )A.北京电台节目B.上海电台节目C.中央电台节目D.广州电台节目28.1980年7月,率先披露了“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事故的报纸是(C )A.《解放日报》《人民日报》B.《光明日报》《工人日报》C.《工人日报》《人民日报》D.《文汇报》《经济日报》29.20世纪80年代,集中报道了“关广梅现象”的报纸是(B )A.《人民日报》B.《经济日报》C.《辽宁日报》D. 《浙江日报》30.抗战胜利后,在香港复刊最早的报纸是(B )A.《天天日报》B.《成报》C.《明报》D.《新报》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

《中国新闻事业史》主要知识点一、常识掌握部分1、中国古代报纸主要有三类:朝廷官报邸报,非法民报小报,合法民报京报。

2、我国唐朝出现古代报纸一是有文献为考,对唐代“开元杂报”有详细记载的是唐代孙樵的《经纬集》的《读开元杂报》一文;二是有史料为证,约发行于887年的敦煌“进奏院状”的发现,提供了研究古代报纸的第一个原始材料。

3、宋朝从宋真宗咸平二年起开始实行定本制度。

4、小报在北宋末年再现,盛行于南宋,当时被称为“新闻”。

5、中国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则消息是关于“月食”的,刊载于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该报创刊于1815年8月5日,主编先后为马礼逊和米怜,地点是马六甲。

6、第一个打入中国本土创办中文近代报刊的西方传教士是郭士立,1833年8月,他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1834年,该报上刊载的《新闻纸略论》,是中文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篇论述西方近代报纸的专文。

7、1853年8月1日创刊的《遐迩贯珍》,是香港最早出版的中文刊物,也是最早用活字印刷的中文报刊。

它率先宣传广告对商业的推动作用,开始刊登广告,并创中文报刊运用新闻图片之始。

8、1822年9月在澳门创办的葡文《蜜蜂华报》,被认为是我国领土上出现的第一份外文报纸。

9、1838-1840年间,林则徐在广州组织人编译外报,这些材料后人称之为“澳门新闻纸”。

但这只是译报,并不是一份报纸。

现在较为认可的第一份国人报纸是艾小梅的《昭文新报》,但尚有争议。

10、中国人中最早提议创办近代报刊的是太平天国的洪仁玕。

洪仁玕(1822-1864),字谦益,号吉甫,广东花县官禄土布村人,洪秀全的族弟,在其治国纲领《资政新篇》中曾提出,开设新闻馆,并论述过新闻馆有反映民情、传播商业信息和时事等作用。

11、英文《字林西报》是1864年在上海创刊,其前身是1850年创刊的《北华捷报》,拥有人是字林洋行。

1882年,字林洋行又创办中文报纸《字林沪报》,1897年,该报创办附张《消闲报》,开我国报纸副刊之先声。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1、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

2、新石器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青海民和县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个陶制的喇叭筒,是我国最早的面向大众的传播工具。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和初期发展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是从秦代开始的。

秦代向全国发布新闻的传媒是皇帝的诏书。

4、“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初唐,一位名叫孙处玄的官员。

(第一个用新闻一词的人)5、为什么新兴传媒产生于唐代:因为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繁荣的朝代. 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

唐代产生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封建官报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朝报”唐人孙樵“开元杂报”,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6、朝报:是唐代朝廷发布的公告,它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最重要的形式。

12、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屡禁不止。

是进奏官在编发合法官报的同时,又把“命令未行,差除未定”的材料另外抄录,编写非法新闻对外传播,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17、明代邸报的特点:明代邸报的主要内容还有诏书、章奏之类的宫廷动态,但在形式上有了重大的发展。

①开始采用活字印刷;②仍以手抄为主;③由于需要抄的邸报数量较多,京城有人专门以抄报为业,称“抄报行”。

④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邸报稿件,公开出售,人称京报。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1、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进入19世纪,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当时中国,政治上是个封建统一的大帝国,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交上奉行闭关自守政策。

中国的外贸城市仅限广州一处,这就和急于扩大市场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

英国的海外传教事业和它的海外殖民事业是紧密配合的。

产生中国的近代报刊。

中文报刊: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 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纲要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纲要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1 露布: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

在战国时期就有“露布”,是进行宣传鼓动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方式。

这是一种有效的的新闻传播方式。

2 开元杂报:指的是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不是印刷的。

3 A 唐代是我国最早有报纸的朝代。

B进奏院:是唐代各地方当局(节度史、观察史)的驻京办事处,主要职责招待各地来京办事的官员、转递公文、收集情报等。

4 A邸报这个称呼,是从宋代开始的。

B 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起,实行定本制度。

C 宋代邸报的内容日益丰富,并趋于规范化,其基本内容是:皇帝谕旨及起居动态、臣僚章程、官吏任免升降奖惩、战报等。

5 提塘官:简称提塘,是各省巡抚、总兵委派在京师处理文书的官员,这个职位从明代开始设置,其职责四唐宋时代的进奏官。

6 A明代邸报没有报头。

B 现有的较为完整的明代邸报抄件有《万历邸报》和《天变邸报》。

7 A 旗报:是将文字写在旗帜上,大旗招展,引人注目。

B 牌报:将文字写在木牌上,也是一种可流动传观,或固定围观的新闻宣传方式。

C揭帖:是一种传单,可张贴,可传阅,内容多为檄文、政策性的声明与公告等。

8 清代官方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仍然是邸报,它的内容为宫门抄、谕旨、章奏。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1 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它是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2《东洋西考》于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3 第一家在华出版的外文报刊,是葡萄牙文的澳门《蜜蜂华报》。

4 《广州记录报》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刊。

5 上海出现了影响很大的中文报刊《万国公报》和《申报》。

6 《申报》〈1〉《申报》在竞争中取胜的原因:A 它满足了中国读者的需求,力求适合中国人阅读。

B《申报》是一张较为完备的日报,既有新闻,评论,也有文艺作品,广告,上下阶层人等都可阅读。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一名词1 木铎: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传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前人一度把木铎当做新闻事业的象征。

最早的带有文字传播载体是甲骨和金文。

金文;刻铸在铜器上的文字金器多用于记录帝王诏书和国家常法,岩刻多用于颂德和纪功。

早在3000多年前的上古时代,我过iu已经出现了集市贸易,同时产生了最初的商业广告。

2 “开元杂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 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维集。

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简明朝政公报,到了后唐,人们便把这类官文书成为“朝报”,又称“进奏院状”是进奏官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的绝密消息。

4 定本制度: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

5 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

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

人们暗中把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

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在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

小报报道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但由于小饱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

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关于小报的最早的记载,以及《朝野类要》的中说法。

6《万历邸钞》:是一种明代万历朝邸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的旧抄本,部分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7《天变邸抄》:是明代一份专门报道发生在北京的特大灾异事件的报纸,非官方发布,而是抄报人自己编写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件1.《苏报案》性质:是清王朝勾结帝国主义势力迫害革命报刊和报人的事件。

P97—P99起因:1903年5月,陈范聘请章士钊、章太炎为主笔和撰稿人,发表了许多鼓吹反清的言论,其中以关于邹容“革命军”宣传以及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影响最大。

这些文章的发表,引起了清政府的仇恨。

经过,结果:1903.7,清政府以《苏报》刊载了反清文章和章太炎、邹容抵毁清政府为由通过上海租界捕房逮捕了苏报的一些负责人,主编章士钊等事先逃走,章太炎等人被捕,邹容自行投案,苏报馆被查封,经过十个月的审讯,租界当局判处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监禁2年,《苏报》永远停刊。

意义:这件轰动一时的案件,通过传媒的广泛报道,极大地扩大了革命的影响,让更多的中国人懂得了中国必须革命的道理,从而大涨了革命者的志气,大灭了清政府的威风。

2.《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 P106性质:是辛亥革命前夕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命运的政治大论战。

一次引导革命群众从改良主义迷雾中醒悟过来的思想解放运动。

内容:1.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简单地说是革命,还是保皇?这是论战的中心。

2.是实行民主主共和制还是实行君主立宪制。

3.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要不要平均地权。

经过、结果:《论战》在1905年至1907年间达到高潮,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民报》方面参战的主要有汪精卫、胡汉民、章太炎等,《新民丛报》方面披挂上阵的主要是梁启超,梁启超尽管威风不减,无奈大方向错了,终于改变不了被动,失败的局面。

1907年11月,江河日下的《新民丛报》宣告停刊,论战终以革命派取得显赫胜利,改良派惨遭失败而结束。

意义:首先,革命派击退了保皇派的进攻,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做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其次,培养和锻炼了革命骨干,为辛亥革命做了组织上的准备;再次,革命派通过论战,扩大了舆论阵地。

3.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P154—P155性质:是“五四”运动前后,报刊上开展的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右翼”思想的论战。

过程、结果:1919年7月20日,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以“反对空谈”为名,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行社会革命。

面对胡适的挑战,李大钊写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1920年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由经济上解释近代中国思想变动的原因》一文,针锋相对地表明了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决心。

结果:1919年12月,《新青年》刊出《本志宣言》,确定了《新青年》宣传社会主义的方向,“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意义:这场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4.上海各界抵制《诚言》的斗争 P187在五运动中,上海的一些大报,如《申报》、《新闻报》、《时事新报》、《民国日报》、《时报》等,在运动开始时态消极,有些报道轻描淡写,甚至拒绝刊登进一步团体的宣言和声明,却发表了不少主张妥协的言论《申报》和《新闻报》居然刊登帝国主义的宣传品《诚言》激起上海新闻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公愤。

《诚言》是上海工部局出版处编印的种美似传单的宣传品,是帝国主义造谣惑众的一种出版物。

这一严重事件,立即引起上海人民的极大愤慨,上海学生联合会立即取消该会在两报所登广告,通电全国以激烈手段对付两报,并在租界以外地区扣留这两家报纸。

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两报不得不承认错误,在报上刊登启事向全国人民道歉,并刊登辟《诚言》的广告一则,印发《诚言是英国人的谣言》的传单20万份。

这场斗争就这样以胜利而告终。

5.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1944年6月9日,由中、美、英、苏等国记者组成的21人参观团抵达延安,对解放区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访问,此后,国内外报刊纷纷刊发各记者访问延安见闻,重庆《新民报》主笔,赵超构回重庆后,立即写了一系列延安通讯在该报发表,比较真实地介绍了延安的情况,后来出版通讯集《延安一月》发生数万册。

这批访问报道,使全国和世界人民了解到了延安的真实情况,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

6.《新华日报》与《大公报》论国事1945年11月20日,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质中共》,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社评以“要政争不要兵争”、“只有国家有兵,人民不得有兵”,为由要求共产党支出军队。

次日,《新华时报》发表反驳社论《与大公报论国是》,这就揭露了蒋介石妄图打内战的阴谋和《大公报》对国民党“小骂大帮忙”的反动立场。

1946年4月又开始附和国民党当局的反共攻势,国共两党军队展开了长春争夺战,4月16日,上海《大公报》发表《可耻的长春之战》的社评,指责东北民主联军在进攻中“常常是以徒手的老百姓打先锋”。

4月18日,《新华日报》发表《可耻的大公报社论》针锋相对予以痛斥。

《新华日报》还以《人民皆曰可耻》为题发表群众来信,批驳《大公报》的反共言论。

名词解释六、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1915)(一)《新青年》的创办及其贡献(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由旧民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期,以报刊为主要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贯串这时期新闻史的一条主干线)《新青年》是五四运动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革命民主主义刊物,它的创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内忧外患,政治上袁统治,军阀专政。

思想上操纵舆论,提倡旧文化,复古,阻碍人民觉醒。

帝压迫下,曾追随辛亥革命部分资、小资知识分子认为要实现民主共和政治,须从思想启蒙着手,开展“改造国民性”思想运动,用资民主思代封思,唤起民众)。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著名刊物。

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月刊。

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改为本名。

1917初迁北京出版。

主编陈独秀,曾参加编辑和主撰稿有钱玄同、李大钊、高一、沈严默、鲁迅等。

早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鬼神邪说;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俄十月革命发生后曾积极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后迁回上海,并自1920年9月八卷始,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报,后改为季刊,成为党中央的理论机关刊物,迁广州出版。

1925年7月停刊。

其间曾休刊。

)《新青年》的主编陈独秀。

它创办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后,封建势力企图复辟,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未能在我国真正建立起来。

它创办的指导思想:为了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首先要开展一个宣传民主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

《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对封建迷信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这是当时《新青年》宣传的主要内容,也是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青年》的编辑成员和撰稿人主要在以陈独秀、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有后来明显地站在右翼立场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胡适,也有后来从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的李大钊(揭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页)等。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拉开文学革命序幕,《尝试集》第一本白话诗集,“白话圣人”)、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

鲁迅卓越的“随感录”杂文、论文和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新青年》上第一次笔名)等的发表。

陈独秀、易白沙、吴虞等批评孔子、打倒孔家店的文章(对解放人思,唤起对民族命运关心,为新文化彻底胜利至关重要作用)。

《新青年》的宣传有力地打击了封建思想,并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后来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的李大钊、陈独秀先后在《新青年》上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

李大钊著名论文《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的发表。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新》创办来突出宣传马的创举)、劳动节纪念专号(陈,宣传马与工运结合的里程碑,也是新文化运动发展“新的结合点”)的编辑出版。

这些使《新青年》具有社会主义因素这种因素不断增长,使《新青年》向无产阶级刊物发展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一)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革命报刊1、工人报刊的新发展(1921)(中共成立后,重视工运,专门成立~领导这方面工作,掀起工运第一次高潮)首先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及其各地支部创办的工人报刊。

主要有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劳动周刊》(上海第一张全国性的工人报纸,1921年8月,共41期)及后期的(书记处迁)北京《工人周刊》(“北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1924改为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刊物)。

各地支部的机关报有如:《山东劳动周刊》、武汉《劳动周报》等。

还有各地工会组织创办的报刊,如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的《真报》(京汉铁路全线罢工中,发挥工人喉舌作用。

“二七”惨案后,工运低潮,编辑施祥)、京汉铁路总工会的《京汉铁路日刊》等。

这些工人报刊在我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把工人争取政治经济权利的斗争同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结合起来。

从理论上解释和论证工运意义和必要性,使工运从经济斗争提高到反帝军阀政治高度,有明确政治目标,同五四时的工人报不同)。

2、中共中央机关报刊的创办(1922)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的创办(1922年9月13日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周报,二大,16开,1927年5月迁武汉,7月停刊,共201期)。

主编蔡和森。

党的许多领导人为它撰稿。

它大力宣传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打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和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帮人认清帝侵嘴脸,号召反帝;揭军阀丧权辱国,激仇恨;宣统一战线,推动国共合作;批各种错误思,帮人认清路,推动运动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还另创办了两个机关刊物:《前锋》和《新青年》季刊。

前者着重政治经济问题的专门研究,后者着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宣传。

这些机关报刊都曾受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但成绩还是主要的。

3、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刊物的创办(1922-1923)青年团最早的一批刊物是由地方团组织创办的。

北京的《先驱》(出版时间最长,也是唯一由地方团刊转为中央团刊的),后成为团中央的机关报。

还有青年团旅欧支部在巴黎创办的《少年》等。

周恩来曾指导《少年》的出版并为之撰稿。

(青年团二大后)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的创办。

该刊最重要、最闻名的两位主编恽代英、萧楚女。

1)他们结合青年的实际问题,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青年,(引导走上革命道路),是广大青年读者的良师益友。

2)《中国青年》对毒害青年的各种思想派别积极开展斗争,如反对“醒狮”派(国家主义的《醒狮》周报盗用五四“内除国贼,外抗强敌”,反对中国人民革命运动,为帝、封统治中国辩解)、反对“东方文化”派的斗争等。

它还在反对违背党的正确路线的思想斗争中表现出较高的政治水平。

它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杰出的刊物之一(在舆论上积极支持北伐)。

(文风是热情加说理)(3)评述时事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人物,名词解释1、黄远生--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之一,以写新闻通讯风长,曾主编过《少年中国》和《庸言》》杂志,后任上海《时事新报》和《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撰写大量揭露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通讯,大受读者欢迎,黄远生的政治态度反对国民党,支持进步党对袁世凯抱幻想,1915年被人认作帝党刺杀于旧金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