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题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专题复习:力学实验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专题复习:力学实验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9f001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a.png)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专题复习:力学实验题1.(2021·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小明通过如图甲所示的实验验证猜想,验证猜想二和猜想三的数据如表:次数12345接触面木板木板木板棉布毛巾压力/N 1.0 1.5 2.0 1.0 1.0弹簧测力计示数/N0.40.60.80.50.6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做______,其目的是使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为验证猜想一,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以不同的速度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______;(3)分析______次实验可验证猜想二,在接触面不变的条件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成______比;(4)分析1、4、5次实验,小明得出结论______;(5)实验结束后,小丽同学想探究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她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然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锯掉一半,测得摩擦力的大小也变为原来的一半,她由此得出: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越小,摩擦力越小,你认为她的结论正确吗?______,理由是______;(6)一个实验小组将轻质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块,如图乙所示,实验时拉着长木块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这种改进的好处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2021·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小明同学在做“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先后在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做了三次实验,然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面表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题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922f08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2.png)
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汇总一、牛顿第一定律1. .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2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3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 .4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_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 .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这个力改变了小车的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 .这种探究方法叫法.二、二力平衡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 1和F 2的大小.3保持F 1与F 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 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 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目的是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图b 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2小明选择了图a 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5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三、探究摩擦力滑滑细细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上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 .你的理由是: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4由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由图中乙、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___.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2.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图中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方向做运动.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3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N.4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相同,可得到的结论是 .3.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这种探究方法叫法.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表现出来.这种探究方法叫法.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法.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 ,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1.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C.根据小明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 .2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______________ _表现出来的.本实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3由图A和B可得结论: .4由图B和C可得结论:5小明将方凳和铁锤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乙所示,比较甲、乙两种情况后,小明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请对此结论作出简要评价._____ .2.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所示实验.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五、液体压强1.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 ___.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简要说明理由: .2.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图中各图所示的操作.1比较图中代号为、、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2比较、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3比较A、D、E三个图,可以看出: .六、浮力1、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填序号2分析 ,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 N.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g取10 N/kg;5该实验在探究过程中使用了___________法进行实验.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①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②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③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④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⑤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是正确的,猜想是不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序号.3、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的方法4、在研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实验中,某同学依次进行了如图a、b、c、d四次测量.1在四次测量中, 图示是测量空桶重力的;能够证实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是两个图示的两次测量;能够直接求得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是图示的两次测量;(2)要证实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需要分析比较图示和图示的两组测量数据.5、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地面与烧杯底面接触为止,如图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求1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 N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3分析图像BC段,可得结论:物体浸没液体之前,浸没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填“大”或“小”(3)分析图像CD段,可得结论:同一物体,浸没在同一个液体中时,浮力大小跟深度{填“有关”或“无关”}七、动能和势能1.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张林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让钢球从同一光滑斜面上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甲乙丙1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的大小来间接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这种探究方法叫法.2让同一钢球沿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这是控制了相同,目的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的关系.3为了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应该让质量的钢球沿斜面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4将甲与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_______有关.将甲与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_______有关.请例举一个与本实验方法相同的实验:.2.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①该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关系.②该实验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选填“A”或“B”.③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来反映的.④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B碰撞时选填“碰前A”、“碰后A”、“碰前B”或“碰后B”的速度,它是通过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⑤实验中多次让物体从斜面同一高度上静止滚下时,应改变选填“物体A”或“物体B”的质量,这是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⑥为了将水平面上的木块撞得更远,他可采用的办法是A.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换一个质量较小的钢球B.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换一个质量较大的钢球C.保持其它条件不变,降低钢球离地面的高度D.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增加斜面的倾角理由: .3.如图为重物打木桩的示意图,把相同的三个木桩甲、乙、丙插入沙中同一深度,让同一重物从不同高度打击甲、乙,再用较大质量的重物与打击甲的重物同高度打击丙,木桩被打入沙中不同深度.1比较甲和乙,说明 ,2比较甲和丙,说明 .4.如图是每隔拍摄到的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和铁球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图片不计下落时阻力,由图可获得一些信息.1请写出一条信息:2假设木球和铁球着地时打在沙坑里, 球能将沙坑打得更深,理由是: .(4)在此探究过程中你采取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有至少写出两条: .5.小明学习重力势能知识后,为了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让三个不同质量金属块多次分别从不同高度处落下,并测出金属块将木桩打入沙中的深度.金属块下落高度和木桩下陷深度数据记录在表中.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回答:1金属块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能;2同一金属块在不同高度下落后打击木桩在沙中下陷深度不同,表明重力势能跟 有关. 3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金属块A 、B 、C 质量大小关系是 . 6.小鹭想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她利用一段弹簧、光滑轨道、物块A 和B 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用物块将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释放,物块沿轨道向左滑行,最高可冲到光滑斜面虚框处.1实验时可通过观察同一滑块 来判断弹性势能的大小.2比较如图a 、b 两个实验可以初步得出,弹簧的 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 .3若物块冲上斜面的最大高度h a =h c <h b ,弹性形变的大小l a <l b =l c ,则物块达到最高处所具有的重力势能E a 、E b 、E c 的大小关系是 八、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1. 如右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分析: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 ;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 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次数钩码重G/N钩码升高高度h/m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甲 乙 丙5在探究定滑轮时,照图乙操作,觉得读数不方便,于是把测力计倒过来,即测力计吊环系在拉绳上,用手拉挂钩,测力计的示数会 “变大”、“变小”或“不变”,其理由是 .6在探究动滑轮时,照图丙操作,记录数据如上表,分析数据发现,测力计的示数F 大于物重G 的一半,与课本结论存在差异,其原因是 .请给出一条减小此差异的建议: .7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你还发现什么规律说明分析或计算什么,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一个即可九、杠杠平衡条件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_边填“左”或“右”旋转,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 处挂了3个钩码,如右图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______ ___.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 __. 2. 吴刚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杠杆停在图甲所示的位置,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将右端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abc图图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吴刚同学进行的三次实验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他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你认为这个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实验过程中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 3在图乙b 装置的左右两边各取下一个钩码,杠杆 端选填“左”或“右”下沉,为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只需将右边的钩码移至第 格.4若将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仍然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平衡, 此时拉力的力臂 ,测力计的示数 .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十、机械效率1.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 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实验次数钩码重/N 钩码上升的距离/cm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cm机械效率1 2 8 24 %2 4 5 153610%O2 323B A2 N3 N算出的机械效率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2 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3 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2.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使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和动滑轮.被拉起的钩码重,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实际拉力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0.3m,钩码升高的距离为0.1m .1根据测量数据,对滑轮组做的总功是 J . 2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 J .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4在图中画出实验时滑轮组上绳的绕法,并用箭头标出拉力F 的方向.3.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试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 图做的实验.2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次数 1 2 3 钩码重G/N 446钩码上升高度h/m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η74%57%83%4.在影响机械效率的许多因素中,摩擦是一个重要因素.小丽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相结合,进一步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中的空白补充完整.实验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 .②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沿斜面向上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③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木块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及上升的高度h.④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入表中.⑤保持斜面的一定,将棉布铺在木板上,重复上述步骤.斜面表面状况木块重力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木板棉布22该实验中采用了的研究方法.3计算斜面表面为棉布是的机械效率:η= %.4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5.如图是某小组同学测量斜面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实验时,用木块将带有刻度的平木板垫起,构成一个斜面.1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从底端位置A沿斜面匀速运动到位置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此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2若将木块向右移,使木块左端与长木板90cm处对齐,重复1中的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此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比较1、2可知,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有关.3若将小车四轮朝上倒置.重复2中的实验,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变 ,机械效率变 ,.比较2、3可知,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接触面的有关.6.如图所示,在测定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杠杆OB下面的物块缓慢上升至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 N,测力计上升的高度s为0.2m.物块重G为,物块上升的高度h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是: .2013-2014年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考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在括号内.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A.在昭通用普通茶壶烧开水,沸水的温度可达100℃B.两个鸡蛋的重约为1NC.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6×103ND.一张课桌的高度约1.2m2、你在上体育课时,遇到了下列一些场景,并由此联想到学过的物理知识,下列联想错误的是A.“跳远助跑”时利用了惯性的原理B.“引体向上”时手搓镁粉利用了增大摩擦的道理C.“踢足球”时利用了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道理D.“仰卧起坐”时利用了大气压的原理3、如图所示,从斜面底端被弹簧弹出的木块在沿光滑斜面上滑的过程中受到不计空气阻力A、重力、支持力B、重力、支持力、推力C、重力、摩擦力、冲力D、重力、摩擦力、推力4、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汽车的重力和它所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C.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汽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汽车的牵引力和它所受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5、在日常生活中,用100N的拉力不能提起重150N的物体的简单机械是A.杠杆 B.斜面 C.一个定滑轮 D.一个动滑轮6、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将处于容器底部的物块缓慢上提.在物块从开始上提到离开水面的过程中,下图能正确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块底部离容器底部的高h的关系的是7、如图是胖子和瘦子两人用滑轮组锻炼身体的简易装置不考虑轮重和摩擦.使用时:1瘦子固定不动,胖子用力FA拉绳使货物G匀速上升.2胖子固定不动,瘦子用力FB拉绳使货物G匀速上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A <G B.FB<GC.FA =2G D.FB=2G8、如图所示的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容器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液体且液面在同一高度.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A 、一样大B 、甲最大C 、乙最大D 、无法判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9.小明踢足球踢出“香蕉球”,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有关,飞行中球最终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作用.10、汽车超速行驶时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快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让车轮停止转动是通过增大来增大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轮胎在路面留下一道痕迹后汽车停下来,这是利用的方法增大汽车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11、杠杆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有时人们使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是为了;有时却要使用费力杠杆,那又是为了 .下列工具中①天平、②扳手、③镊子、④羊角锤、⑤裁衣剪刀、⑥瓶盖起子、⑦筷子、⑧钓鱼杆等都是简单机械,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填序号12、小明将旅行包背在肩上,肩膀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 ,包的背带做得很宽是为了减小对肩膀的 .13、小明用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5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为 N.若小明将推力增大到30N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4、2012年5月8日晚20时38分,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正当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一群学生准备过马路时,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冲了过来,与前方停在路边的另一辆客车追尾相撞,被撞客车的选填“惯性”或“运动状态”突然发生改变,冲向正要过马路的学生.危险瞬间,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女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用力将学生推向一旁,由于力的作用是的,她自己却倒向另一旁,发生不幸,张丽莉老师被誉为“最美女教师”感动了整个中国. 15、青少年在安静思考问题的时候,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功率约为,则你在考试的100 min内,心脏做功约为 J.16、中国改装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出海试航,当航母在平静的水面航行时,它所受的浮力它的总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航空母舰上舰载飞机起飞后,它排开水的体积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7、司机开车上坡前,往往加大油门,以提高车速,这是为了增大汽车的能.清洁车能通过吸尘器将路面上的垃圾吸入车内容器中,清洁车沿街道匀速行驶,在清扫垃圾过程中,车的动能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8.首次测出大气压值的着名实验是实验.在图中,A、B是一个连通器的两个上端开口,当用一个管子沿B开口吹气时,A开口一端的液面会选填“上升”、“下。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总结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af6e1f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9.png)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总结物理学是一门非常神奇的科学,它采用复杂的实验和测量技术来探索自然界的秘密。
小学到高中物理课程中,涵盖了从基础物理概念到先进物理理论的各个方面。
学习物理知识与进行物理实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中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从八年级物理学课程出发,总结出实验题目,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一、大实验一:光的衍射目的:证明光的衍射实验及其物理原理。
实验内容:通过一支光管内安装一个十字架,将笔直的平行光线投射到一张白纸上,观察十字架及白纸上光线的衍射现象,绘制衍射图。
实验步骤:1.将一支光管安装到桌面上。
2.在光管里填入一个十字架。
3.将白纸放在桌子的另一端。
4.观察十字架和白纸上的衍射现象,并绘制衍射图。
注意事项:1.在安装十字架时要注意竖立位置,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
2.在观察衍射现象时要保证环境光线足够黑暗,否则衍射图也容易出现模糊变形等现象。
二、大实验二:物体的弹性目的:观察物体的弹性现象,了解弹性物理原理。
实验内容:将一枚钢弹抛向墙面,测量弹弓的弹力和弹出距离,探究物体的弹力和弹性。
实验步骤:1.先将钢弹放在弹弓上,注意保持固定;2.将弹弓另一端连接到墙上,调节到钢弹垂直发射的距离;3.测量发射弹弓的弹力和弹出距离;4.在不同的弹力和弹出距离下,重复上述实验,绘出弹性曲线;注意事项:1.要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避免刺激性质的杂音;2.要了解钢弹的特性,检查其弹性是否受损;3.测量弹出距离和弹力时,要把握好观察精度,便于更准确地绘制弹性曲线。
三、大实验三:定牛顿定律目的:观察物体运动定律,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内容:用分析天平砝码测量滑车的加速度,从而验证牛顿定律。
实验步骤:1.设置直线物质运动实验,滑车解除摩擦;2.根据砝码的质量改变滑车的摩擦系数;3.计时滑车运动;4.根据滑车运动时间和砝码的质量,计算滑车的加速度;5.根据计算出的滑车加速度,验证牛顿定律。
注意事项:1.调整滑车摩擦系数时,要考虑滑车重量;2.测量滑车运动时间时,要确保计时器的精度;3.在运行实验时要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以免干扰测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节压强实验题专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节压强实验题专题(包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a2b75a89eb172dec63b723.png)
p=
=4 × 106Pa.
6
故答案为:( 1)乙;压力;( 2) 4× 10 .
2、凹陷程度
增大
受力面积
增大
压力
3、【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分析】( 1)探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强跟高度的关系,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
( 2)表二中圆柱体的材料和高度不变,横截面积在变,根据得出的压强的关系,可得出结论;
。
( 6)上面推导出 的表达式
(选填“能”或“不能”)应用于各类固体的压强的计算。
6、如图所示的三个高度相同的实心铁块放在水平桌面上, 已知正方形铁块 A最重,圆柱体铁块 C的底面积最小. 哪 个铁块对地面的压强最大呢?同学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一:正方形铁块 A 最重,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猜想二:圆柱体铁块 C 的底面积最小,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猜想三:三个铁块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1) 以图中长方形铁块 B为研究对象, 推导它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 根据表达式分析判断上述哪一个猜想 是正确的. ( 已知铁的密度为ρ,长方形铁块的高度为 h,底面积为 S) 压强表达式的推导: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判断:由上面压强的表达式可知,铁块对桌面的压强只与 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所以猜想 ________是正确的. (2) 利用海绵或其他简易器材,设计一个实验粗略验证上面的猜想.
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涛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
( c)所示.通过对图( a)、( 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总结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06d301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2.png)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总结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总结
一、电动势实验
1、使用电池和把手调整两种金属圆棒的距离,完成一座简单的桥,观
察两端桥的电动势变化;
2、使用一节干电池,观察两个灯泡时的电动势变化;
3、借助电压表记录观察细棒上滴下落铁氧化物液体时电动势的变化;
4、对把手来回拨动改变金属圆棒间的距离,观察两端桥的电动势变化。
二、温度变化实验
1、将温度传感器和温度仪连接,实验温度变化时的热量流动;
2、实验一段时间内铁块受热断承温度上升的实验;
3、用温度测量仪测量温度变化,观察铝片加热时的温度变化;
4、使用圆形塑料桶装有热水,实验温度变化时的热量传递。
三、压强实验
1、用水可以用来代表某种有形性状物体,把水装入容器,测量容器内
水的压强;
2、用几个玻璃管装水,薄玻璃管压高地可以体现压强的变化;
3、用一个容器,然后用气压计测量容器内的压强;
4、用一个捷脉速表记录水出口处的压强变化。
四、动量实验
1、使用一台车将一组小物体安放在其上,然后观察物体的动量随旋转变化;
2、用动量池完成观察各种力对物体惯性作用的实验;
3、用两个气球,一个空气实验室通过气压改变之间传输动量,完成动量交换经济法实验;
4、使用垂直拉伸系统观察力对动量的影响,并测量物体的动量变化。
五、声学实验
1、使用声源,试验声的稳定性;
2、用来回波完成观测反射声的实验;
3、使用拨片实验,利用多拨片协同产生以及产生波;
4、完成声波在固体介质中传播,加入声棒完成实验;
5、改变黑板厚度完成实验,调整声音频率;
6、将水放入容器里,以汆滴音完成实验;
7、完成舌头试验,尝试音调和频率的改变。
八年级下册实验题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实验题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9cb241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0.png)
八年级下册实验题知识点
在八年级下册物理课程中,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且培养实践能力。
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本学期的实验题知识点。
一、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通过某种介质传播。
在室内,声音的传播路径是多样的,要考虑声音的反射、衍射、绕射等现象。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需要使用光电门或者超声波探测仪等器材来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
二、热的传递
热的传递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即传导、对流和辐射。
其中,传导是固体介质中热量的传递方式,对流是流体介质中热量的传递方式,辐射则是通过热辐射传递的热量。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热电偶或者红外线热像仪等器材来测量热的传递。
三、电路知识
电路知识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掌握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路元件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可
以制作简单电路来演示各种现象。
四、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和折射是物理学中基础的知识点。
在实验中,我们可
以使用反射镜或者玻璃棱镜等器材来演示光的反射和折射。
并且
需要注意光的入射角度和折射角度之间的关系。
五、机械工作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能够使用小工具来组装机械产品。
同时,
也需要了解各种机械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总之,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实验来理解物理学中各种知识点,并且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结论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592a52360b4c2e3f57276333.png)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一物体受到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两个力时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3)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 此探究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合力等于两个力之合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等于两力之差且方向为大的力的方向(4)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结论:(1)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3.5惯性知识:(1)不论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一种维持它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
(2)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3)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同一物体分别在同样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在材料不同的平面上滑行一段时间后分别是停在不同位置可知道平面越光滑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就越小滑行距离就越远* 如果平面绝对光滑, 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时将一直运动下去(做匀速直线运动)简单机械4.1杠杆平衡条件* 所用器材杠杆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 实验前应先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调节平衡螺母(向轻的一方调节)目的是为了能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值* 操作时可以改变钩码的个数或移动钩码在杠杆上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使用测力计时应沿竖直方向拉垂直于杠杆与钩码同侧时应竖直向上拉与钩码异侧时应竖直向下拉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当杠杆平衡时,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两个单位不同的物理量不可以进行相加4.2.研究杠杆的使用特点* 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杠杆可以省力称为省力杠杆* 当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时杠杆就会费力称为费力杠杆* 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时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称为等臂杠杆2.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例:质量相同的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高的温度比水升高的温度多。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与对应练习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与对应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0e342677e21af45b307a8b1.png)
则在此过程中(
)
A、推力做了 1000J 的功 B、推力的功率为 20W C、重力做了 100 好的功 D、摩擦力为 50N
3. 一建筑工人用 50N 的水平推力推小车,使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了 15m,小车受到的
阻力为
N.撤去推力,小车仍然能继续向前运动 0.5m,这是由于小车具有
.在
上述小车前进的过程中,建筑工人对小车做的功为
,
动能
;离地球中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这里卫星的势能
,动能
.
⑸滚摆上升下落过程中,如果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上升动能转化为重力势 能,下降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最低点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最高点重力势能最大, 动能最小,下降过程反之。考虑空气阻力,滚摆每次上升高度减小,机械能转化为 内能。
4
六、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3)该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为了控制钢球_____的大小,木块的作用是为了比较钢球___的大 小。
(4)本次实验采用物理最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
(甲)
(乙)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 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J.
4.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
⑴首先分析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看
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质量,速度,高度,弹性形变
⑵还要注意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增大──如果除重力和弹力外
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即:没有其他形式能量补充或没有能量损失),则动能势能转化
2.知识结构:
(2)将(甲)与(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_______有关. 将(甲)与(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_______有关.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e1da33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79.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要实验题探究一、测量质量①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A.“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B.“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C.“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D.“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E.“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F.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③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质量方法 B、特殊测量:液体质量方法、微小质量方法; 偏大偏小:当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当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砝码磨损,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砝码沾有油污或其它小物体,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游码没有移到0刻度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大的值就是游码的读数;二、测量密度1. 测固体的密度:①原理:原理:ρ=m/v②方法:a.用天平测出固体质量m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b.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d.得出固体密度ρ=m/ V2-V1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也可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规则固体体积可用刻度尺测量2.测液体密度:①原理:ρ=m/v②方法:a.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c.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d.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三、力的作用效果1、小强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中,对“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提出了如下一些猜想: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②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③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④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探究;要求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和分析与结论;1你选择的猜想是 ;填写序号 2实验探究步骤: .3分析与结论:.四、弹簧测力计1.右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2.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表: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华作出了如下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有弹簧、钩码、直尺、指针等器材,小华要自制一个弹簧测力计,他首先测出弹簧的长度l 0,然后在弹簧的下端挂上不同的钩码,测出弹簧的长度l,算出比原长l0的伸长△l △l=l-l 0,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拉力F/N1 2 3 4 5 6 7 长度l/cm2.50 2.903.30 3.704.10 4.50 4.90 伸长△l/cm 0.40 0.80 1.20 1.60 2.00 2.40 2.801弹簧的原长度l 0= cm2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拉力F 和弹簧伸长△l 的关系是: ;3小华继续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右表: 从右表的数据可以看出,拉力达到 N 时,拉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就改变了;因此,弹簧测力计的范围只能达到 N4.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钩码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拉力F/N 8 9 10 11 12 长度l/cm 5.30 5.70 6.10 6.60 7.30 伸长△l/cm 3.20 3.60 4.00 4.50 5.20 甲弹簧受到的拉力/N O l 2 3 4 5 6表一表二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 ; 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 选壤“大"或“小”; 2如图所示的A 、B 两弹簧测力汁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量程较大的是 选填“A ”或“B”下同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 测力计.3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相通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 ;五、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1、某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右表: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 2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g 值取为9.8N/kg;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某些不同的地理位置,g 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表列出了一些城市和地区的g 值大小;来%源&:^地点 赤道 广州 武汉 上海 北京 纽约 莫斯科 北极g 值大小 9.780 9.788 9.794 9.794 9.801 9.803 9.816 9.832地理纬度 0° 23°06′ 30°33′ 31°12′ 39°56′ 40°40′ 55°45′ 90°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g 值相同的城市是: ;②造成g 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③我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发货单上所标示的“货物重量”,实质上应该是货物的 ;六、牛顿第一定律1. .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B .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C .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D .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2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 力和 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3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 ;4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_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 ;运动的小甲弹簧的长度/cm 6.O 9.O 12.0 15.O 18.O 21.O 24.O乙弹簧受到的拉力/N O l 2 3 4 S 6 乙弹簧的长度/cm6.07.5 9.O lO .5 12,0 13.5 15.O 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 mkg 重力 G N 比值G /m N /kg物体1 0.1 0.98 9.8物体2 0.2 1.96 9.8物体3 0.3 2.94 9.8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 选填“平衡力”、 “非平衡力” 或“不受力”,这个力改变了小车的 ;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 ;这种探究方法叫 法;七、二力平衡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 1和F 2的大小;3保持F 1与F 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1图a 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目的是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图b 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2小明选择了图a 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5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八、探究摩擦力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滑轮滑轮 细细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上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 ;你的理由是: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4由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由图中乙、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___;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2.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图中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方向做运动;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3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N;4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相同,可得到的结论是;3.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这种探究方法叫 法; 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 表现出来;这种探究方法叫 法;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 法;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 ,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九、探究惯性1.木块与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遇到一障碍物时,小车停下,木块从车上的a 点滑至b点如图甲,是因为木块具有 ;木块能停在b 点,说明木块在滑动过程中受到向 填“左”或“右”的摩擦力作用.为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小明在障碍物上固定了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用手拉着小车向左运动如图乙.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 填“左”或“右”,大小是 N .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1.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 ;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 ;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C;根据小明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 ;2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______________ _表现出来的.本实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3由图A 和B 可得结论: ;4由图B 和C 可得结论: ;5小明将方凳和铁锤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乙所示,比较甲、乙两种情况后,小明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请对此结论作出简要评价._____ ; 甲 乙 a b 左 右33 2 2 N 障碍物 障碍物2.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所示实验;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十一、液体压强1.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a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 ___.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 他发现图d 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简要说明理由:.2.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图中各图所示的操作;1比较图中代号为、、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2比较、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3比较A、D、E三个图,可以看出: ; 十二、大气压和流体压强1、小明同学利用标有“4.5mL”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2如图所示,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静止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2N;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6cm,活塞的横截面积为cm2; 4测得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Pa;保留二位小数5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 2.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一只登山队测出了几个高度的大气压,如下表所示.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右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图像.2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大致为:3当高度为1km时,大气压约为 Pa.当高度为3000km时,已到了大气层的边缘,此处的大气压约为 Pa.4除了高度,大气压还与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一个猜想:.高度h/km 大气压p/×105Pa0 1.010.4 0.970.8 0.921.4 0.862.0 0.793.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取两张白纸,让其平行地自然下垂,向两纸中间用力吹气;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图是小丽家购买的一辆小轿车,她发现轿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的机翼,则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_________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__ 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________车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1打开水龙头,自来水通过导管流过如图所示的玻璃管.待水流稳定后,比较图中1、2两处的流速,处的流速较大;比较C、D玻璃管中的水面高度,管中的水面较高.2打开水龙头后,只要水流不散开,就可以观察到水柱越来越细,如图所示.请你指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提示:流量不变5.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装置,小明用嘴向玻璃管中吹气,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如图乙所示,此时玻璃管内C点的气体压强为p1,速度为v1;小华吹气后,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如图丙所示,玻璃管内C点的气体压强为p2,速度为v2.则:p1 p2,v1 v2.选填“<”、“=”或“>”十三、浮力1、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填序号2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N;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g取10 N/kg;5该实验在探究过程中使用了___________法进行实验;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①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②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③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④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⑤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是正确的,猜想是不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序号;3、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的方法4、在研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实验中,某同学依次进行了如图a、b、c、d四次测量;1在四次测量中, 图示是测量空桶重力的;能够证实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是两个图示的两次测量;能够直接求得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是图示的两次测量;(2)要证实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需要分析比较图示和图示的两组测量数据;5、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地面与烧杯底面接触为止,如图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求1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 N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N3分析图像BC段,可得结论:物体浸没液体之前,浸没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填“大”或“小”(3)分析图像CD段,可得结论:同一物体,浸没在同一个液体中时,浮力大小跟深度{填“有关”或“无关”}。
部编物理八年级下册实验题05简单机械实验(含答案详解)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下册实验题05简单机械实验(含答案详解)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e7bae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6.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题型专题复习实验题05简单机械实验(含答案详解)关键词:①探究杠杆平衡条件+②探究定、动滑轮使用是的特点+③测量滑轮组、斜面、杠杆的机械效率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此时杠杆_____(选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实验过程中,总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2)如图乙所示,若每个钩码重0.5N,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N;(3)如图丙所示,当弹簧测力计由M位置倾斜至N位置时,杠杆继续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如图丁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杠杆两侧同时各去掉一个质量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____(选填“左”或“右”)端将上翘。
2.在“探究轻质杠杆的动力与动力臂的关系”的实验中:(1)实验中将杠杆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2)调节好的杠杆如图甲,在杠杆A点挂3个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0.5N,用弹簧测力计在B位置竖直向下拉杠杆,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读数为_______N;(3)保持A点钩码数量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F1和动力臂l1的数据,绘制了F1-l1的关系图像,如图乙。
请根据图线推算,当l1为8cm时,F1为________N;(4)如图丙,工人在使用扳手时,在扳手手柄上加了一个长套筒,通过实验,小东明白这是通过______的办法省力,图中工人在C处沿不同方向施力均能把螺丝拧起,则F a_______F b。
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安装好杠杆,调节杠杆两端的______,使之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若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______(是/不是)处于平衡状态;(2)调节杠杆平衡后,在左侧挂两个钩码,每个钩码重1N,在右侧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实验专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实验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61f0012c0722192e4536f6f6.png)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实验专题一、下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2)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_______.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_______(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3)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为了。
二.小林同学做“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采取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操作的关键是使其在长木板上做_____ __运动。
(2)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 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3)甲、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操作过程如图12所示。
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这里所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
四.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2)比较序号为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3)比较序号为5、6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五、如图是老师在演示液体内部压强情况的六幅图,除②图杯中装的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题和力学作图题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题和力学作图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e77bead284ac850ad0242b8.png)
八年级物理复习实验专题1.如图示的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 ______ 。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__________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远,但最后会停下来,这是因为__________ 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抽象概括出来的。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
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
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
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
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 ______________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因为: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实验操作的关键是要拉着小车做运动。
(2)由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中各图所示的操作。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实验题总结+作图题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实验题总结+作图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a32ee292f60ddccda38a06b.png)
八年级下册重点实验实验1、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方法与步骤:测量的原理:用天平测出物质的质量,用量筒测出物质的体积,利用公式P=M/V求出物质的密度。
步骤:(1)测固体(石块)的密度。
A、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B、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的水的体积V1;C、把石块放入量筒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D、算出石块的体积V=V2-V1;E、利用公式=M/V算出石块的密度。
(2)测液体(盐水)的密度。
a.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b.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记下体积V;c.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d.利用公式=m/V算出盐水的密度。
实验2、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方法与步骤: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观察并记录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表面状况阻力的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s/m毛巾棉布木板分析得到的数据,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这就是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推理得: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概括得: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3、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方法与步骤: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运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毛巾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测出此时的摩擦力。
设计表格,记录测量数据。
次数接触面的材料压力大小/N 测力计的读数F/N1 木板与木板2 木板与木板3 木板与棉布4 木板与毛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实验4、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方法与步骤:1、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八下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八下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2388b5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a.png)
八下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一、力的平衡实验1. 实验目的:验证平衡力的概念,探究不同力的平衡条件。
2. 实验原理:平衡力的概念,力的平衡条件。
3. 实验内容:通过在力的平衡条件下悬挂物体,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通过测量悬挂物的重量和拉力计的示数,验证平衡力的概念。
4. 实验要点:选取合适的悬挂物和拉力计,保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5.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意外发生。
二、简单机械实验1. 实验目的: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掌握利用简单机械减小力的方法。
2. 实验原理:简单机械包括斜面、滑轮和杠杆等,利用这些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 实验内容:通过改变斜面的倾角、使用滑轮系统来减小施力的大小等实验,探究简单机械对力的作用。
4. 实验要点:观察斜面的倾角和使用滑轮系统的效果,记录实验数据。
5.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使用过大的力来测试简单机械的效果。
三、波的传播实验1. 实验目的:了解波的传播特点,探究波的传播规律。
2. 实验原理:波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波的传播具有传播方向、波长、振幅等特点。
3. 实验内容:通过水波、声波的传播实验,观察波的传播方向、波长和振幅等特点。
4. 实验要点:掌握制作水波和声波的方法,观察不同材料对波的传播影响。
5.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中要注意水的使用和声音的控制,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噪音污染。
四、电的传导实验1. 实验目的:探究电的传导规律,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2. 实验原理:电是一种能量的传导形式,电的传导规律包括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3. 实验内容:通过观察金属导线、塑料导线和橡胶导线导电能力的差异,验证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4. 实验要点:选取合适的导线材料,观察导线连接的效果。
5.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中要小心操作,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五、光的反射与折射实验1. 实验目的: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规律,观察不同介质对光的影响。
2. 实验原理:光是一种能量的传导形式,光的反射与折射规律包括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等概念。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总结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29d8b4ed1f34693dbef3e52.png)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总结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总结八下实验一、根据实验数据归纳表达实验结论1.根据定性实验数据归纳结论2次(1)在某条件下,A与B有关,或A 与D无关。
(2)在某条件下,描述实验现象的本质特征。
(例如凸透镜成像规律、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水的沸腾等)2.根据定量实验数据归纳结论(1)一般定量结论:在C一定(保持不变)时,A随B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
3~5次(2)精确定量结论:在某条件下,A和B的关系是:分别以A、B为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函数解析式。
函数解析式中的常数的数值应当根据实验数据明确表示出来。
6次二、实验设计1.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3.实验数据记录表三、实验总结(一)欧姆定律1、探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1.如图连接电路,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阻值处,电表调零;2.闭合开关,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U1,I1,在表格中;3.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记录对应的电压表电流表的示A 数U2,I2,在表格中;R4.仿照步骤3,重复4次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分析数据,整理实验器材。
V探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I/AsU/V 会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探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根据数据得到什么结论?123456U/V当导体的电阻为10Ω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关系式为I=U/10Ω0.10.20.30.40.50.6I/A2、探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电阻的关系。
1.如图连接电路,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阻值处,电表调零;2.闭合开关,将定值电阻R1接在AB间,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U,AI1在表格中;3.将定值电阻R2接在AB间,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R保证电压表示数不变,将R2和对应的电流表I2记录在表格中;4.仿照步骤3,重复4次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分析数据,整理实验器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实验专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实验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54a7bb657c1cfad6195fa7e7.png)
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1、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G /m 的平均值;(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 。
【解】(1)天平;弹簧测力计(2)9.8(3)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2、望望同学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时,把质量不同的钩码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测量它们受到的重力,他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在如图甲所示的坐标中帮他标明适当的标度(要求合理利用这些坐标格...........),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中描点,作出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根据图像,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如图乙 结论是: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探究弹簧的伸长和受到拉力大小的关系1、在“制作一个橡皮筋测力计”的小组活动中,小军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橡皮筋伸长的长度跟它受到的拉力可能存在什么关系?”小明和小丽经过思考后的猜想如下(见框图)。
究竟是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小明 小丽(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条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必需的一种实测 物体 物体质量 m(kg) 重力 G(N) 比值G /m (N /kg) 比值G /m 的平均值(N /kg)物体1 0.1 0.99 9.9物体20.2 1.96 9.8 物体3 0.3 2.91 9.7质量m /kg 重力G /N 0.1 0.2 0.3 0.4 0.5 1.0 1.9 2.9 4.0 4.9 图甲 图乙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一般用符号△L 表示,它等于挂上钩码后皮筋的总长度L 与皮筋没有挂钩码时的长度L 。
之差,即 △L—L —L 。
器材是。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1 拉力(钩码总重)F/N 0 0.5 1.0 1.5 2.02.52 橡皮筋的总长度L/cm 4.5 5.1 5.7 6.3 6.97.53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cm 0 0.6 1.2 2.43.0= cm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③要知道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则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答:应对 (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答:;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此判断的?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解】(1)刻度尺(2)①4.5cm ②1.8cm ③1 3 ④小明每次增加的拉力大小,都等于钩码的重力是一样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总结5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总结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97f123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5.png)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总结5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总结5篇,以供大家参考!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总结1本学期我承担八年级物理课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为宗旨,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学期即将结束,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其目的是能完善自我,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现总结如下:一、思想方面一个学期以来,本人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努力工作。
工作中关心自己任教的班级,爱护自己所教的学生;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崇尚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业务方面1、精心备课全面把握新课程标准本届八年级物理使用的是最新修订的人教版教材。
新的教材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要有新的教学理念。
面对全新的教材,需要系统学习《新课标》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理论素质。
一个学期以来,我积极参加集体备课。
认真与组内同志一起研究制定学期工作计划。
研究新课程标准,研读新教材。
与组内同志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研究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一起落实每一个单元、每一课时教学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确定科学的能够创设教学情境、便于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做到了集众家教学之长处,克己之短处。
非常明显的提高了自己的备课质量。
另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实际,认真设计教案,完善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将新旧知识点取舍、增补、拓展,做到精通教材、驾奴教材,尽量编辑直观、高效率的多媒体课件,为上课这个环节做最好的准备。
2、上课方面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的上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汇总一、牛顿第一定律1. .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2)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3)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
(4)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_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
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这个力改变了小车的。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
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二、二力平衡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
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
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目的是(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
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
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
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
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5)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答出一条即可).三、探究摩擦力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上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
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
你的理由是:。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滑轮滑轮细细(4)由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由图中乙、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___。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
2.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图中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
(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方向做运动。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3)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N。
(4)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相同,可得到的结论是。
3.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表现出来。
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法。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1.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C。
根据小明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
(2)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______________ _表现出来的.本实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3)由图A和B可得结论:。
(4)由图B和C可得结论:(5)小明将方凳和铁锤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乙所示,比较甲、乙两种情况后,小明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请对此结论作出简要评价._____ 。
2.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
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五、液体压强1.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a)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 ___.(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 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简要说明理由:.2.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图中各图所示的操作。
(1)比较图中代号为、、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2)比较、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3)比较A、D、E三个图,可以看出:。
六、浮力1、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
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
(填序号)(2)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N。
(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
(g取10 N/kg);(5)该实验在探究过程中使用了___________法进行实验。
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①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②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③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④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⑤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是正确的,猜想是不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序号)。
3、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的方法4、在研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实验中,某同学依次进行了如图a、b、c、d四次测量。
(1)在四次测量中,图示是测量空桶重力的;能够证实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是两个图示的两次测量;能够直接求得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是图示的两次测量;(2)要证实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需要分析比较图示和图示的两组测量数据。
5、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地面与烧杯底面接触为止,如图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
求(1)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N(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N(3)分析图像BC段,可得结论:物体浸没液体之前,浸没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填“大”或“小”)(3)分析图像CD段,可得结论:同一物体,浸没在同一个液体中时,浮力大小跟深度{填“有关”或“无关”}七、动能和势能1.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张林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让钢球从同一光滑斜面上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
(1)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的大小来间接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
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2)让同一钢球沿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这是控制了相同,目的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的关系。
(3)为了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应该让质量的钢球沿斜面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
(4)将(甲)与(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_______有关.将(甲)与(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_______有关.请例举一个与本实验方法相同的实验:。
2.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①该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关系.②该实验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选填“A”或“B”).③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来反映的.④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B碰撞时(选填“碰前A”、“碰后A”、“碰前B”或“碰后B”)的速度,它是通过(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⑤实验中多次让物体从斜面同一高度上静止滚下时,应改变(选填“物体A”或“物体B”)的质量,这是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⑥为了将水平面上的木块撞得更远,他可采用的办法是()A.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换一个质量较小的钢球B.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换一个质量较大的钢球C.保持其它条件不变,降低钢球离地面的高度D.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增加斜面的倾角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