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的10个规律

合集下载

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名词解释

1.生态学名词解释2.(Allen’s rule)艾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外耳等在气候寒冷的地区有边短的趋向。

3.(Bergman’s rule)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冷的气候地区,身体趋向于增大,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趋向于减小的特征。

4.(Cope’s rule)科普氏规律:在某些分类单元内,动物个体大小的进化趋势是趋向于个体增大。

5.(Dehnel phenomenon)戴耐尔现象:全北区哺乳动物的体重在冬季趋于降低的现象。

6.(eutrophication)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每种生物对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生态上的范围的大小,成为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te),即有一个最低点和最高点,两者之间的幅度为耐性限度。

7.(Gloger’s rule)葛洛格规律:在寒冷干燥的地区,动物的体色较浅,在潮湿温暖的地区,其体色较深。

8.(Jordan’s rule)乔丹规律:鱼类的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温暖水域中多。

9.(Liebing rule)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有机体的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的影响。

10.(Wilson’s rule)威尔逊规律:北极地区的物种比热带地区的物种皮层厚。

11.Hamilton 规则():个体由于利他行为而牺牲的直接适合度必须小于利他行为获得的间接适合度。

12.Linderman十分之一定律(林德曼定律):各营养层之间能量转化效率约为10%的规律。

13.r-K对策(r、K strategists):有利于发展较大的r的选择为r选择,有利于竞争能力的增强的选择位K选择。

r选择的物种称为r对策者,K选择的物种称为K对策者。

14.斑块(eutrophication):指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空间实体,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15.边际值原理(marginal value theorem):不是这在一个斑块的最佳停留时间为不是这在离开这一板块时的能量获取率(即这一斑块的边际值)。

生态学

生态学
17生活史对策: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这种生活史是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获得生存的对策。
18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19空间异质性: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20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
逻辑斯谛曲线常划分为5个时期:
(1)开始期,也可称潜伏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
(2)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
(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时),密度增长最快;
(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
(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
名解: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尺度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3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4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________三类。
6 种群的分布形式通常有_均匀型________、__随机型_______、_成群型________三种类型。
二.选择
1.分布在我国新疆和东北的雪兔、分布在华北的草兔和分布在华南的华南兔颅骨长分别为95~97、85~89和67~86mm,这种颅骨的变异可以用 A 解释。
12.利他行为属于:[ 1]。① 种内行为 ② 种间行为 ③ 既非种内行为又非种间行为 ④ 既属种内行为又属种间行为

生态系统的生态学特征及演变规律

生态系统的生态学特征及演变规律

生态系统的生态学特征及演变规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命共同体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生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系统中包含许多物种和多种生物群落,环境条件不断变化,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协调,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生态学特征与生态演变规律是探究生态系统的重要内容。

一、生态系统的生态学特征1.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中包含的生命形式多样,形成了丰富的物种组成与极高的物种多样性。

在不同生态系统环境中,物种的生态特征和适应性不同,进化出了不同的生物形态,从而形成了生态系统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内部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在生物和非生物组成之间不断循环并逐步转化为其他物质。

生态系统中第一道物质循环是由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和其他自养生物质量产生物质,再由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有时会通过呼吸和分解释放和重新储存机体,以实现物质再循环。

这个过程形成了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基本组成部分。

3.能量流动:太阳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主要能源提供者,能量从太阳照射到地球,被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其他自养生物吸收。

能量通过体内吸食过程被传递到消费者和食欲或更大的捕食者。

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是不可逆的,只能在能量损失和热量释放中耗散。

4.结构复杂性:生态系统中包含了各种物种和物种群落,这些物种和群落之间相互作用协同,形成了生态系统内部的各种生态关系。

这些生态关系包括掠夺、寄生、共生、竞争、协作等,形成了丰富的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环境,为生物和生态系统中其他组成部分的演变提供了动力。

二、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生态系统的生态演变规律是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演变和适应过程中所发生的定期性、趋势性及其关系。

生态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交互作用是生态演变规律的重要表现。

生态演变规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物种生态适应性的演变物种在生态环境中面临的各种压力和限制,促使它进化出各种生态适应策略。

比如植物进化了适应干旱、寒冷、高海拔、弱酸性、盐碱等非生物因素和防卫、捕食、竞争、合作等生物因素的生态策略。

生态学的10个规律

生态学的10个规律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日照实验高中崔宝刚一、生态学的十个规律1.生态学是科学:生态学是关于动、植物投资的一门科学。

生物的行为都是一种投资行为,与经济学密切相关。

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党和生态平衡等A.大面积森林砍伐、滥施开垦干草原、破坏沼泽、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生态不平衡;B.生态平衡像“收支平衡”一样,是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平衡,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好还是坏?C.生态平衡不存在(发展观),常用生态系统稳定性描述。

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并不直接产生或指挥伦理和政治的运动。

2.生态学只有按照进化论才能被理解(1)离开了进化论,生物学就没有了意义。

(2)形态学、生理学和行为学等的巨大多样性都是亿万年进化的结果。

例:为什么鸸鹋(澳洲鸵鸟)、几维鸟(新西兰唯一保存下来的无翼鸟; 新西兰人把从我们中国引种去的猕猴桃,称为几维果)和美洲鸵鸟等都是无翼的?——进化的结果。

(3)从更广的水平而言,进化的趋势是使有机体的适合度(fitness)最优(4)由于环境是对于有机体的基本约束,所以生态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忽视进化和遗传?---错3.“对物种有利”现象并不存在自然选择将有利于那些传给大多数后裔的基因假如兵蚁或工蜂在防御性攻击后自取灭亡(工蜂遇敌时,不得已而使用螫针,螫针会连同一部分内脏拉出,这是一种自杀性的行为,但它保卫了蜂巢内同胞的安全)或雌章鱼在生产后就即可死去只是对物种其它个体有好处,但是对携带基因的个体是不利的,那么进化将有利于别的基因取代它,这种死亡的意义并不在于利它。

由于同样的理由,认为种群大小通过出生率降低而受到限制是“为了对物种有好处”的论点同样是不可靠的。

基因是自私的,只对自己有利。

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某种个体含有利它基因现象。

无论是利他行为还是种群调解,用进化作用于个体的观点都是很容易被理解的。

4.基因和环境都很重要先天定型行为与学习行为动物的行为也像消化道内的酶一样,同样是被基因控制的。

生态学人名规律归纳整理

生态学人名规律归纳整理

生态学人名规律整理本篇文档主要由恺凌、月亮姐姐和渣黑整理,归纳了一下生态学中各种神奇的人名规律。

许多规律并不常见且书上没有,故在此并不附上参考教材。

本篇文档将这些现象多数翻译为规律(rule)而非定律(law),是因为这些规律仅是根据经验总结而来,常有例外,在此做一特别说明。

限于编者能力有限,遗漏、不妥乃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希读者指正!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其仅在严格稳定状态下,即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平衡状态时,才能应用,且具体应用时还要注意生态因子之间的补偿作用。

2.布莱克曼限制因子定律(Blackman's Law of limiting factors):生态因子的最小和最大状态都具有限制性影响。

3.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4.贝格曼规律(Bergmann's rule):形态上,来自寒冷气候的内温动物,往往比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个体更大,导致相对表面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

5.反贝格曼规律(Anti-Bergmann's rule):玉米螟雌雄蛹重和成虫的体长随着温度升高而变重变长。

6.阿伦规律(Allen's rule):寒冷地区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7.乔丹规律(Jordan's rule):鱼类的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温暖水域中多。

低温使鱼类的生长和发育速度变慢,因而延长了其性成熟时间,从而产生更大的个体,其脊椎骨的数目也较多。

8.威尔逊规律(Wilson's rule):在寒冷地区内温动物的皮毛厚度和皮下脂肪厚度有增加的趋势。

生态学规律

生态学规律

马世骏的“生态学五规律”
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互生规律
相互补偿和相互协调的共生规律
物质循环转化的再生规律
相互适应与选择的协同进化规律
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平衡规律
《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的“生态学一般规律”
物物相关相生相克能流物复
负载定额协调稳定时空有宜
G. T. Miller Jr. 的“生态学三定律”
第一定律: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效应,其中许多是不可预料的。

(G. Hardin最先提出)。

(多效应原理)。

第二定律:每一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

(相互联系原理)。

第三定律:我们所生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对地球上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

(勿干扰原理)。

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1、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
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构成生态系统的整体。

2、物质循环与再生规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再生是生态学
的一般规律之一。

通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元素得以循环和再生,保持生态平衡。

3、能量流动与转化规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是生态学
的一般规律之一。

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被生物吸收,并在食物链中逐级转化和传递,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4、适应与进化规律: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生进化。

适应和进化是相互促进的过程,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环境,同时也改变了环境。

5、生态平衡与稳定性规律: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保持平衡的
能力,当生态系统受到外部干扰时,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恢复稳定状态。

6、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恢复规律: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
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恢复生态功能是生态学的一般规律之一。

7、时空规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
化。

了解和掌握时空规律,有助于合理规划和保护生态系统。

生态学人名规律归纳整理

生态学人名规律归纳整理

生态学人名规律归纳整理生态学人名规律整理本篇文档主要由恺凌、月亮姐姐和渣黑整理,归纳了一下生态学中各种神奇的人名规律。

许多规律并不常见且书上没有,故在此并不附上参考教材。

本篇文档将这些现象多数翻译为规律(rule)而非定律(law),是因为这些规律仅是根据经验总结而来,常有例外,在此做一特别说明。

限于编者能力有限,遗漏、不妥乃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希读者指正!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其仅在严格稳定状态下,即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平衡状态时,才能应用,且具体应用时还要注意生态因子之间的补偿作用。

2.布莱克曼限制因子定律(Blackman's Law of limiting factors):生态因子的最小和最大状态都具有限制性影响。

3.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4.贝格曼规律(Bergmann's rule):形态上,来自寒冷气候的内温动物,往往比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个体更大,导致相对表面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

5.反贝格曼规律(Anti-Bergmann's rule):玉米螟雌雄蛹重和成虫的体长随着温度升高而变重变长。

6.阿伦规律(Allen's rule):寒冷地区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7.乔丹规律(Jordan's rule):鱼类的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温暖水域中多。

低温使鱼类的生长和发育速度变慢,因而延长了其性成熟时间,从而产生更大的个体,其脊椎骨的数目也较多。

8.威尔逊规律(Wilson's rule):在寒冷地区内温动物的皮毛厚度和皮下脂肪厚度有增加的趋势。

生态基本规律包括

生态基本规律包括

生态基本规律包括生态基本规律是指生物与环境间的微妙的联系,构建复杂的生态系统。

自古以来,生态学家们一直在研究不同生物、环境系统特点,以及生态基本规律的形成。

这些规律贯穿于整个生命科学领域,必须得到深入理解和掌握,才能正确掌控生态环境,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也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的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体现了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第二,种间竞争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规律之一,它是指同一环境,生物之间为了获取资源而发生的竞争。

当生物数量过多或资源不足时,生物之间发生拥挤,竞争加剧。

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有效地调控生物数量,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

第三,物种的迁移是一种生物的自然行为,主要指种群、物种由一地迁移到另一地的过程。

迁移有助于生物捕食和繁殖,以及使得物种具有更大的生存空间,从而保证生态系统的长期发展。

第四,系统动态平衡是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的基本原则,它涉及生态系统中的物种间联系、物种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环境的变化等多个方面。

系统动态平衡的变化,可以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旦没有正确的管理,就很容易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影响其正常的发展。

第五,物种聚集是物种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一些数量较大的聚集体。

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改变和控制生态系统进入不同状态的重要因素,并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最后,再次强调,生态基本规律是构建一个综合、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所不可或缺的。

它是把生态学理论和实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最根本的规律,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才能够科学地应用于实践中,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综上所述,生态基本规律包括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基础,种间竞争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规律之一,物种的迁移是一种生物的自然行为,系统动态平衡是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的基本原则,物种聚集也是影响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根本目的是科学掌控生态环境,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生态学知识补充

生态学知识补充

H =-P i log 2 P i生态学、动物行为学知识补充1、 贝格曼法则:其原始定义为:“在相等的环境条件下,一切定温动物身体上每单位表面面积发散的热量相等。

”比如,来自寒冷气候的内温动物,往往比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个体更大,导致相对体表面积变小,使单位体积的的热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

2、 阿伦规律(Allen ’s rule ):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外耳、尾巴等),在气候寒冷的地方有变短的趋向。

例如北极狐的外耳很小,非洲大耳狐的外耳很大,赤狐的外耳介于二者之间。

又如,把小白鼠分为两组,分别饲养于15.5~20℃和31~33.5℃的环境中,结果前者的尾较短。

动物身体突出部分缩短,有利于保持体温;延长则有利于散热。

3、 阿利式定律:动物有一个最适宜的种群密度,种群过密或过疏都可能对自身产生抑制性影响。

4、 乔丹规律(Jordan ’s rule):栖息于冷水水域中的鱼类,比栖息于温暖水域中的同种鱼的脊椎骨数目多。

脊椎骨数目多少并无明显的适应意义,此现象可能与低温条件下鱼类生长缓慢、性成熟时间较长、个体较大有关。

5、 进化稳定对策(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y ,ESS ):被种群大多数成员采取,且不会被其他任何可选行为对策所取代的对策,即最优对策。

6、 适应对策演替理论(adapting strategy theory ):该理论是Grime 提出来的,提出了植物的三种基本对策:R-对策种,适应于临时性资源丰富的环境;C-对策种,生存于资源一直处于丰富状生境中,竞争力强,称为竞争种;S-对策种,适用于资源贫瘠的生境,忍耐恶劣环境的能力强,叫做忍耐胁迫种。

一般情况下,先锋种为R-对策,演替中期的种多为C-对策,而顶极群落中中则多为S-对策种。

7、 顶极-格局假说(climax pattern hypothesis ):由美国Whittaker 提出,它认为植物群落虽然由于地形、土壤的显著差异及干扰,必然产生某些不连续,但从整体上看,植物群落是一个相互交织的连续体。

生态学十大定律

生态学十大定律

⽣态学⼗⼤定律“⽣态学”(Ökologie)⼀词是1865年由勒特(Reiter)合并两个希腊词logos (意即:研究)和oikos (意即:房屋、住所)构成,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Ernst Heinrich Haeckel)初次把⽣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其有机及⽆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特别是动物与其他⽣物之间的有益和有害关系。

从此,揭开了⽣态学发展的序幕。

在1935年英国的Tansley提出了⽣态系统的概念之后,美国的年轻学者Lindeman在对Mondota湖⽣态系统详细考察之后提出了⽣态⾦字塔能量转换的“⼗分之⼀定律”。

由此,⽣态学成为⼀门有⾃⼰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法的⽐较完整和独⽴的学科。

⽣态学已经创⽴了⾃⼰独⽴研究的理论主体,即从⽣物个体与环境直接影响的⼩环境到⽣态系统不同层级的有机体与环境关系的理论。

它们的研究⽅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法的引⼊,促进了⽣态学理论的发展,60年代形成了系统⽣态学⽽成为系统⽣物学的第⼀个分⽀学科。

如今,由于与⼈类⽣存与发展的紧密相关⽽产⽣了多个⽣态学的研究热点,如⽣物多样性的研究、全球⽓候变化的研究、受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其后,有些博物学家认为⽣态学与普通博物学不同,具有定量的和动态的特点,他们把⽣态学视为博物学的理论科学;持⽣理学观点的⽣态学家认为⽣态学是普通⽣理学的分⽀,它与⼀般器官系统⽣理学不同,侧重在整体⽔平上探讨⽣命过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从事植物群落和动物⾏为⼯作的学者分别把⽣态学理解为⽣物群落的科学和环境条件影响下的动物⾏为科学;侧重进化观点的学者则把⽣态学解释为研究环境与⽣物进化关系的科学。

后来,在⽣态学定义中⼜增加了⽣态系统的观点,把⽣物与环境的关系归纳为物质流动及能量交换;20世纪70年代以来则进⼀步概括为物质流、能量流及信息流!今天带⼤家了解⼀下⽣态学的⼗⼤定律。

简述生态学的基本规律

简述生态学的基本规律

简述生态学的基本规律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生物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

生态学中的基本规律包括:
1.营养链和食物网络规律: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相互依存且不断进行轮回。

生物通过食物链相互联系,食物链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对数量及稳定性受物种多样性、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

2.物种多样性规律: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是整个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物种多样性保证了生物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同时也维护着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能量流和物质循环规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和物质循环是相辅相成的。

能量的流动是由一级生产者向二级、三级生产者传递的,同时也会随着营养链的不断运转而不断损失。

物质的循环通过生物的代谢作用和地球环境的物理、化学作用实现,包括碳、氧、氮、磷等元素的循环。

4.竞争和合作规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竞争和合作关系。

适应环境和生态系统变化的能力,取决于生物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不同物种之间会出现共生、互惠、共存和竞争等关系。

5.维持和破坏规律: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其中生物和环境处于相互作用的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的破坏会导致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后果,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则需要遵循自然规律,持续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

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12
2、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生物
生态系统
13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
绿色植物 光合细菌等其他自养生物
初级消费者:草食动物
生物成分 (生物群落)
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中型肉食动物

四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

分解者: 微生物、小型无脊椎动物
水、二氧化碳、氧 有机物等
24
鞭毛虫
25
微生物(真菌)橙盖伞 (分解者)
26
非生物成分
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 生命的无机物、有机物 和各种自然因素(如土 壤、空气、水等)。
土壤
岩石
矿物
27
非生物成分
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 生命的无机物、有机物 和各种自然因素(如土 壤、空气、水等)。
空气
水体
28

统中起主导作用。
态 系
分解者
统 温度、光
非生物环境 (自然环境)
土壤 水、二氧化碳、氧
有机物等
17
生产者(绿色植物)
18
(2)生态系统的作用
生产者
即异养生物,主要 指各种动物,包括草食
动物、肉食动物、杂食
生物成分
(生物群落) 消费者
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如草食动物和肉食

动物。它们依赖食用植
态 系
按生态系统的环境 性质和形态特征
陆地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包括湖泊、河流、水库等;
40
(3)生态系统的类型
按生态系统的环境 性质和形态特征
陆地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包括海岸、河口、浅海、大洋、海底等。

生态规律及生态学规律

生态规律及生态学规律

生态规律及生态学规律引言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系统,它包括生物体、非生物因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生态规律和生态学规律。

这些规律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生态规律及生态学规律。

1. 生物多样性规律生物多样性规律是指在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

根据生态学研究,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越高,其稳定性和抗干扰性也就越强。

这是因为生物多样性能够提供更多的生态位以及更多的物种相互作用,从而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能量转化规律能量转化规律是指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转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

根据能量传递的方向和方式,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描述了物种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而食物网则是由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而成,更加真实地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转化是一个不可逆过程,一部分能量会随着物种之间的捕食关系而转化为化学能,而另一部分能量则会转化为热能。

3. 竞争排斥规律竞争排斥规律是指相似生物体之间存在着一种竞争关系,它们会争夺有限的资源,从而导致资源的有序分配。

竞争排斥规律被广泛应用于生态学研究中,可以解释为什么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的生物体能够共存。

4. 营养流动规律营养流动规律是指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如碳、氮、磷等)的流动和转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

营养物质在生态系统中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摄食等过程进行循环。

这个过程被称为营养链,不同物种通过摄取其他物种的营养物质来满足自身能量和物质需求。

5. 演替规律演替规律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组成和生态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演替是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动态过程,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原有的物种会逐渐被新的物种所取代。

演替规律可以解释为什么不同的生物群落在生态系统演替的过程中发生变化。

生态学规律ppt

生态学规律ppt

(1)传统工业
• 把工业体系视为与生物圈相对立这一 看法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实际后果,那 就是把人类活动的影响视为主要仅限 于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于是,人 们认为解决的办法就是采取措施来治 理污染,一般而言,采取技术手段的 时机总是在生产过程的末端。
(2)生态工业
• 一个工业生态系统,完全可以像一 个生物生态系统那样循环运行:植物 吸取养分,合成枝叶,供食草动物享 用,食草动物本身又为食肉动物所捕 食,而它们的排泄物和尸体又成为其 他生物的食物。
c.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 城市集中了大量人口,人类的经济社 会活动集中,使大量的物质(包括人工合 成的难降解的物质)进入生态循环;能源 消耗激增,交通量和信息流也大为增加, 改变了原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 及信息流的运行状态,形成了具有新特点 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
• 通过模拟自然系统,建立产业系统中生产 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 质闭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的 最小化,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
生态工业园区被认为是“继工业开发区和 高新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区,这 是一种更先进的经济开发模式。
• 它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 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它与 传统经济的区别在于:
•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a.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
• 城市生态系统主要是由自然再生产过 程、经济再生产过程及人类自身再生 产过程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图2-7)。 在这个系统中人是主体,人类的经济、 社会活动是中间环节,但却起着决定 性作用。
b.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由人为因素所 决定。不同城市或同一城市的不同时期 其空间配置(水平分布及垂直分布)是 不同的。城市中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 不买的VI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生态学 四大定律

生态学 四大定律

生态学四大定律
生态学四大定律是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和基础原理,它们是生态学家们在长期实践和研究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性规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一定律:万物皆互补。

这个定律指出,地球上的生物都与其环境相互依存,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其中,每个生物种群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其它物种的影响,因此,它们都是相互依存的。

如果其中一个生物种群消失了,它所依赖的其它物种也会受到影响。

第二定律:资源的有限性。

这个定律指出,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任何生态系统都必须在其资源的限制下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个物种过度利用了资源,那么其他物种将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第三定律:生物多样性。

这个定律指出,地球上存在着数百万种生物,每个生物种群都发挥着不同的生态角色,从而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如果生物多样性降低了,整个生态系统将变得更加脆弱,某些物种会灭绝,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第四定律:演替。

这个定律指出,生态系统是动态的,它们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和演替。

这个定律是说,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和物种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是自然的,也可能是人类的干预,包括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等。

因此,了解这个定律对于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非常重要。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日照实验高中崔宝刚一、生态学的十个规律1.生态学是科学:生态学是关于动、植物投资的一门科学。

生物的行为都是一种投资行为,与经济学密切相关。

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党和生态平衡等A.大面积森林砍伐、滥施开垦干草原、破坏沼泽、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生态不平衡;B.生态平衡像“收支平衡”一样,是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平衡,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好还是坏?C.生态平衡不存在(发展观),常用生态系统稳定性描述。

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并不直接产生或指挥伦理和政治的运动。

2.生态学只有按照进化论才能被理解(1)离开了进化论,生物学就没有了意义。

(2)形态学、生理学和行为学等的巨大多样性都是亿万年进化的结果。

例:为什么鸸鹋(澳洲鸵鸟)、几维鸟(新西兰唯一保存下来的无翼鸟; 新西兰人把从我们中国引种去的猕猴桃,称为几维果)和美洲鸵鸟等都是无翼的?——进化的结果。

(3)从更广的水平而言,进化的趋势是使有机体的适合度(fitness)最优(4)由于环境是对于有机体的基本约束,所以生态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忽视进化和遗传?---错3.“对物种有利”现象并不存在自然选择将有利于那些传给大多数后裔的基因假如兵蚁或工蜂在防御性攻击后自取灭亡(工蜂遇敌时,不得已而使用螫针,螫针会连同一部分内脏拉出,这是一种自杀性的行为,但它保卫了蜂巢内同胞的安全)或雌章鱼在生产后就即可死去只是对物种其它个体有好处,但是对携带基因的个体是不利的,那么进化将有利于别的基因取代它,这种死亡的意义并不在于利它。

由于同样的理由,认为种群大小通过出生率降低而受到限制是“为了对物种有好处”的论点同样是不可靠的。

基因是自私的,只对自己有利。

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某种个体含有利它基因现象。

无论是利他行为还是种群调解,用进化作用于个体的观点都是很容易被理解的。

4.基因和环境都很重要先天定型行为与学习行为动物的行为也像消化道内的酶一样,同样是被基因控制的。

目前有许多基因控制行为特征的实例。

学习行为也是重要的,很多鸟类出生时就和同种鸟类分开,成体后并不会本种鸟叫。

正确评价这两方面因素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的事实,对于正确理解生态学是很重要的。

5、理解复杂性需要模型首先要确定小的特定问题:如“雄性乌鸫为什么形成领域?”然后要“提出特定假设”:有领域的乌鸫能得到更多的交配机会。

再次要检验特定的假说要检验的模型有时候是比较复杂的,此时需要构建数学模型实例:椋鸟采集食物,椋鸟需要估计两件事:离开窝有多远和采到一嘴蠕虫有多大困难。

鸟要自己估计,并建立自己的数学模型。

6、“讲故事”是危险的(易犯科学性错误)北极熊为什么是白色的?故事:是因为他们隐蔽在雪地里避免被捕食---错误正确的作法应是有层次的解释。

7、要有分层次的解释流程:直接的原因(原始解释);进一步的问题;进一步的解释;深层研究。

实例:在隔离小种群中,发现用无线电标记的鼹鼠停留三天了,为什么?直接原因(原始解释):死了。

进一步的问题:肠道内有寄生虫。

进一步的解释:由于感染了寄生虫死亡。

深层研究:该物种是否易感染寄生虫?这一例子中使用了标记动物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研究隔离小种群的动物行为,这种小种群也要有一定的种群密度。

任何生物都有一定的生境,将连续种群隔离开来,开成隔离小种群(或称抑制种群),称为生境破碎化。

8、有机体具有很多的约束:物理约束;进化约束实例1——物理约束:敏捷与大小之间的权衡。

个体大,不敏捷;个体小,敏捷但抵抗力弱。

细菌个体大,物质就很难运输到中心。

实例2——进化约束:脊椎动物眼中的盲斑。

盲斑是设计上(遗传上)的缺陷,并不是进化的产物,它的存在约束了这类生物的进化。

9、机会是重要的谁先来谁获胜。

风暴后林冠中出现林窗对于林地的动植物区系的生态学将有重要影响,但出现的时间和地点都是不可预测的。

同样,沙丘的动态以及海岸的生物种是被沙丘随即破坏和新、裸的可移植表面的产生所控制的。

脊椎动物眼中的盲斑等;北美旅鸽的灭绝10.生态学家心目中的生态学边界数学、物理、化学和其他学科,可作为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工具。

生态学中的两个重要思想投资和权衡 Trade-off —“达尔文魔鬼” 不存在:存活和繁殖的权衡,散居与集群的权衡等等。

一雄多雌和一雌多雄的权衡:前者虽然繁殖机会比较多,但在繁殖季节不得不消耗时间和精力去驱赶其他雄鸟,而后者的雄鸟则无须消耗精力于此,可以专心养育雏鸟;对雌鸟而言,前者得到雄鸟对它们幼雏的双亲行为少于后者,但前者的栖息地质量优于后者。

连续谱系 Continuum 的思想r- 选择,K-选择;热带雨林、极地;定型行为、学习行为;隐蔽和警戒自然选择使不同的行为对策达到一个平衡主要内容 附合量行为生态学概论;定型行为和学习行为;觅食行为与栖息地选择;社群行为;动物的通讯行为生态学概况行为生态学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的4个学派1、比较法J.H.Crook (英国)等人把鸟类和灵长类的社会组织同各种生态因素联系起来加以研究,提出了比较法。

2、W.D.Hamilton(1964) (英国)和J.Maynard Smith (1964)最早提出了亲缘选择和广义适合度的概念。

这两个概念从基因层次上解释了各种利他行为。

3、N.Tinbergen (英国)等人用简单的野外试验和观察法确定了测定存活值的方法。

4、R.H. MacArthur及其同事牢固地确立了这样的信念,即生态学中关于进化的各种假说,可以用精确的数学方法表达。

Mac Arthur等人提出了最优化理论和进化稳定对策(ESS)这两个概念。

1973年,廷伯根(Tinbergen,N.)、劳伦兹(Lorenz,K.Z.)和符瑞西(Frish,K.V.)三位行为学研究学者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行为学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动物行为学已经成为生物学的一个活跃的分支学科,正在为解决一些生物学的疑难问题作出积极的贡献。

动物行为的多样性蝴蝶破蛹,翩翩起舞;“新婚之夜”,螳螂吃“夫”;虽有“舐犊情深”,也有“杀婴杀亲”……动物的世界神秘莫测,动物的行为复杂难解对配偶的需求, 领域行为,集群,亲代关怀,利他行为等等灰雁向人求偶?--印记行为;老鼠与猫打架?雄性花羽翠鸟帮组无亲缘关系的“已婚夫妇”?--要求回报是否有规律?--从进化论和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动物行为实际上是动物个体和动物社群适应内外环境变化所作的反应,是对周围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所作的动态适应。

动物行为与自然选择什么是行为生态学?--N.Tinbergen的观点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行为的发生原因(causation)、发育(development)、进化(evolution) 和功能(function) 的一门科学行为发生的原因和功能是行为生态学研究的重点行为功能是以行为的存活值和适合度来衡量的自然界只有利他行为,而不会有利他基因。

在进化期间,生态条件将决定什么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生殖最有利。

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动物行为(anima1 behavior)是指动物对环境条件(包括内、外环境)刺激所表现出的有利于自身生存和繁殖的可见动作或反应。

行为是一种生物学性状。

因此,行为受遗传和环境所影响,有其特定的生理基础、系统发生以及个体发育的过程;而且,每种行为具有一定的变异,但是,不同动物种类的行为绝不会完全相似。

信号刺激(signal stimulus):在各种各样的刺激当中,如声音、颜色、适当的构造、气味或动作等,能够引起动物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个别刺激就称为“信号刺激”,或称为“释放者”(releaser)。

行为生态学的研究内容行为发生的原因和功能是行为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以非洲狮子的繁殖行为为例:1、雌狮同步化动情(化学信号)2、杀婴行为(新入群的雄狮杀死或驱赶幼狮)原因性解释、功能性解释动物的杀婴行为--- “虎毒不食子”-错嗅味不相投导致动物杀婴。

有实验证明,非亲生的幼兽由于身上的气味与母兽气味不相投,不仅得不到母兽照顾,反而会遭到攻击。

若用母兽的尿涂沫在非亲生甚至不同种的幼仔身上,母兽则会把它们当作自己亲生孩子般地照料,因为其身上的特殊气味与母兽气味相投了。

实际上,动物园里就常用这种办法让哺乳期的雌狗给刚生下的小老虎、小狮子喂奶。

相反,如果母兽自己的亲生孩子身上带有特殊气味,这气味与母兽气味不相投,则会导致母兽不认自己亲生孩子的现象。

例如某些啮齿类的幼鼠如果被人用手摸过,母鼠不久就会将带有异味的幼鼠咬死,甚至吃掉。

恶劣的环境导致动物杀婴。

某些家养动物,如兔、猫等,在雌性个体老化时往往出现杀婴现象。

这类动物由于精力和能量代谢的不济,已无法承受抚育后代的重任,因而出现本能性的杀婴现象。

因此,如果在饲养动物时出现这种现象,应适时地将老化个体淘汰掉。

为传递自身的遗传基因而杀婴。

这多发生于一雄多雌的兽群中,例如在狮子群和印度疣猴群体较为普遍。

动物的杀婴行为是动物在特殊情况下出现的种内竞争行为,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作用形成的本能行为。

认识这一规律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动物的人工饲养和保护野生动物,尤其是做好野生动物的繁殖工作。

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四个步骤:仔细观察、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和预测未来的行为并对预测进行检验建造最适模型以应用于动物的觅食行为、领域行为、生殖行为、双亲行为等物种间的比较法,以织布鸟为例;以非洲有蹄类的社会组织为例。

比较研究是对近缘物种的行为和社会组织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这些物种的行为和社会结构差异与它们生态学差异之间的关系。

从这些相关分析中就可以推断出行为特征的适应意义。

博弈论在动物行为中的应用Maynard Smith (1982)的工作使得博弈论成为分析动物行为的极有用的理论工具,因为一个动物所采用的最好的斗争策略往往取决于种群中其他个体的行为表现。

进化过程将会导一个种群产生一个进化稳定对策。

具有竞争或对抗性质的行为称为对策行为。

在这类行为中,参加斗争或竞争的各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标或利益。

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各方必须考虑对手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并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

比如日常生活中的下棋,打牌等。

对策论就是研究对策行为中斗争各方是否存在着最合理的行为方案,以及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的行为方案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例如,John Maynard Smith 和George R. Price 在1973年发表于Nature上的论文中提出的“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的这个概念就是使用了博弈理论。

还可以参见进化博弈理论(evolutionary game theory)和行为生态学(behavioral ecolog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