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8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夜书所见》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古诗。

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

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

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诗文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生字“送、挑”,并熟练掌握“挑”的多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

难点: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一、激诗趣1、学生展示自己喜欢的诗词。

2、让学生谈谈对《静夜思》这首诗的感受。

二、解诗题客居在外的人对自己的家乡总是怀着深深的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之诗——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诗的题目。

1、板书诗题——夜书所见一首诗的题目就是这首诗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看到诗的灵魂,请同学们自读课题,想一想你能从诗的题目中知道些什么?2、组织学生交流。

时间:夜晚书:写所见:所看到的重点强调:诗中的“书”,在这里当动词“写”来讲。

适时介绍作者叶绍翁。

3、师引导: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4、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画下来。

5、师:刚才看见同学们认真的神情感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这首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推荐2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生字“萤”、“微”、“簇”。

2、正确流利地读古诗,读出情感,熟读成诵。

3、结合画面和注释,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描绘透过诗句看到的美丽夜景。

4、象诗人一样发现生活中细小的美,能大方地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读出情感,说出体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读诗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清代诗人查慎行经常畅游于山水之间。

他饱览过无数奇观异景。

一个宁静的夜晚,游玩了一天的他独自坐在船上休息,没想到却被此时河上美景深深吸引。

他不禁诗兴大发,提笔写下:板书课题:舟夜书所见2、师:昕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也预习了,你们知道诗人坐在船上写下的是什么吗?师: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呢?师:对,夜晚诗人坐在船上写下了美景。

来,一起读读诗题!3、齐读课题。

师:诗人看到的怎样的夜景呢?让我为大家吟一吟(音乐)二、读准读顺,读出韵律师:好多同学都已跃跃欲试,请打开书60页,轻声读读诗,注意把生字读准。

(生自读)师:读给同桌听听,字没读准帮她纠正过来。

(同位互读)师:谁愿意第一个试试读给我们听听。

(指一生读诗)师:强调“萤”是后鼻音,“簇”是平舌音,“微”字读得轻而准!大家一起来读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古诗,不但一丝不苟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

师:谁来点评他的朗读!你的朗读让大家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

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两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师: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生:(齐读诗歌)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画面、读出来情绪来。

三、营造氛围,体验静之美师:在这个宁静的夜晚,迷人的夜色中,诗人正被这河上美景深深吸引,同学们现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河上的美景,你一定能看到一番特别的景致。

(她真会读诗,闭着眼睛想;还有他,边读边做动作帮助自己想象)师:大家都陶醉其中了,来,读一读这两行,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哦,诗中写“月黑”,原来是一个漆黑的,没有月亮的夜晚呀!师:你说的好.就请你来读读这句吧!(生读)师:瞧,连月亮都不忍心打破这夜的寂静呢。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6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6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名师授课教案】教材分析:《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其中一首。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一方面是要把古诗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面是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意也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不要求学生一一对译,使学生产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会认、会写“寒、送、挑”三个生字。

2.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出示词语:瑟瑟秋风秋雨绵绵群雁南飞寒蝉凄切秋月寒江秋菊摇曳梧桐落叶秋风红叶秋风萧瑟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描写秋天景物的词语)这些词语读好了,我们的眼前会出现一幅幅秋天的画面,相信吗?先自己试一试。

谁来读。

一、教学引入师:神奇的汉字声韵美,形象美,她还有灵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由28个汉字组成语言凝练、意蕴丰富的七言绝句。

拿出你的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1.读题解题。

理解“书”、“所见”。

看着这个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读准字音(5分钟)1.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出示自读提示: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每个字音读准。

(板书:读准)2.请一生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第【1】篇〗夜书所见优秀教案【课前预习】让孩子们课前完成三个预习作业:1、思考:同学们到外地做过客吗?有什么强烈的感受。

2、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和同学们说说对秋天有哪些认识。

3、现在已过中秋,到生活中寻找秋天的足迹,写写在寻找的过程中的特别感受。

(其中二三项选择完成)【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学会本诗中的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4、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前准备】1、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2、小黑板及录音机.(音乐:二泉映月)【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到外地做过客吗?在别人家里做客的心情怎样?生回答师:这就叫做做客的心情,一种思念家乡、思念自己的家园的心情,简称“客情”。

(板书:客情)2、一年有四季,那么在什么样的季节出远门,最容易促使你思念自己的家乡呢?(是……还是……阳春三月、夏日炎炎、秋风萧瑟、寒冬腊月)为什么?说说寻找到了那些秋天的足迹,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包括你听到的、闻到的、看到的、摸到的、收藏到的,都可以说一说。

3、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看看宋代诗人叶绍翁怎样来描写他秋天客旅在外的思乡之情。

4、齐读题师:谁能跟大家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根据学生回答点明“书”、“所见”的含义。

谁完整地把题目的意思说一说。

再齐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1、诗人究竟写了些什么?猜猜看,秋天的夜晚,诗人可能看到了听到了些什么,会有什么感觉?2、看图,哪些地方猜中了?诗人还看见了些什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3、自由默读课文,看看使人究竟是怎么写的。

4、师出示生字卡:萧萧、梧叶、促织,让生拼读。

新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优质教案设计

新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优质教案设计

新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夜书所见》优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多音字“挑”,会给两个读音准确组词。

会写“送、挑”2个字。

通过表演动作、看图片等方式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

用多种方式理解“萧萧、促织、篱落”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3.体会诗人满怀乡愁的心境。

教学过程一、检查揭题,知晓作者1.检查揭题。

(1)学生交流对诗题的理解。

(2)理解课题中“书”的意思,引导学生读好诗题。

2.知晓作者。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这首诗的作者,你了解多少?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2)教师出示图片并讲解。

课件出示叶绍翁,南宋诗人,他擅长写七言绝句,还擅长写景抒情。

他写的《游园不值》最为著名,历来为人所传诵。

(3)齐读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当下的认知水平。

读好诗题,补充作者的相关资料,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打下基础。

二、初读古诗,学写生字1.指名朗读古诗,随机正音并点评。

2.理解多音字“挑”:课件出示多音字的解释,请学生解释诗中“挑”字的意思,并联系多音字的解释读正确。

课件出示挑(tiāo)水挑(tiāo)三拣四挑(tiǎo)花挑(tiǎo)战3.请学生说“促织”的意思并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关注注释。

教师讲述关于“促织”的故事。

课件出示秋天来了,蟋蟀叫得特别欢,好像在对妇女们说:“冬天来了,冬天来了,你们快快织布准备过冬啦!”所以人们又把蟋蟀叫作促织。

4.学写字:诗中还有一个要求会写的字,谁来读好它?(送)谁来给它找找朋友?那在书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些什么?谁想提醒大家?现在请在学习单上认真书写,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投影展示并评价)5.齐读古诗:你们既能读准字音,又能写好生字,预习得真不错,现在,咱们一起读读这首诗!【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生字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注重学法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通过讲述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1.自由朗读,读出节奏和韵律。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省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省优质课教案

第三课时《夜书所见》教案【教学内容】《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

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教学目标】1.认识“挑”,注意多音字,会写“送、挑”2个生字。

理解“萧萧、动客情、挑促织、篱落”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孤独寂寞、思念家乡的感情。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图片展示法、诵读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谈话):这是什么树?比较两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播放PPT2)(学生谈自己的感受)第一幅是夏季,枝叶繁茂,第二幅是秋季,树叶枯黄,给人冷漠凄凉的感觉。

是啊!秋叶飘飘,给人带来伤感之情。

有位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象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课题:夜书所见)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

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

生卒年不详。

曾任朝廷小官。

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认识“挑”这个多音字,指导书写:送、挑4.指导古诗朗读节奏,指名学生朗读,互相评价。

5.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

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6.小组汇报交流。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1.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2.教师点拨:如何理解题目“夜书所见”?在夜里写下自己所看到的景象3.出示“萧萧梧叶送寒声”,思考:(1)“萧萧”是什么意思?(2)送”字怎样理解?萧萧:风声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刺骨之声。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学设计理念:《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古诗。

无论是从诗句资料还是学诗体验上,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必须的古诗积累。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会诗句的韵味和完美的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忙学生理解重点词,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资料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2.体会诗人情感的转变。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难点:感受诗人由郁闷转为欢快的情绪变化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实数: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秋天是一个多彩多姿的季节,丝丝的凉意和片片纷飞的黄叶,给人带来无尽的思乡情绪.1.还记得我们学过许多思乡的古诗吗谁能来说一说(背)生1:静夜思生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看来同学们之前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哦.二、了解诗人及其背景:1.这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写思乡的古诗.让我们先去认识这个主人公吧.(出示课件:叶绍翁)2.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古诗的学习中认识到他,谁能把你查到的资料和大家一齐分享3.同学们了解的真多,从你们的介绍中,老师了解到了他是一位南宋的诗人,(课件板书:南宋叶绍翁)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他擅长写景抒情,字句华美精丽。

个性引起老师关注的是,他的祖籍在建安,也就是这天的福建建欧,和我们一样都是福建人,说起来还是我们的老乡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我们这天学的这首就是(板书:夜书所见)2.全班一齐读课题,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生1:夜是晚上的意思生2:所见是看见的意思3.那谁能说说那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写)(反思:在备课就想到学生对“书”字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果然,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想一想夜书所见,书指什么?不少学生意见不同,有的说书是那个人在看书,有的人说那个人在看东西把这些东西当成书,这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题,又读了两遍课题后一位同学站起来说,他认为书是写,那个人把看到的写了下来。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夜书所见》,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韵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括《夜书所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秋夜寄邱员外》。

本节课主要教学《夜书所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夜书所见》,理解诗句的含义。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句中的意象,感受古诗的韵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古诗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夜书所见》,注意语音、语调、停顿和重音。

3. 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句的含义,解释生词和难句。

4. 感受: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理解诗句中的意象。

5. 背诵:教师带领学生背诵《夜书所见》,要求准确无误。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背诵《夜书所见》,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含义。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夜书所见》2. 诗句:《夜书所见》3. 诗句解释:教师将诗句的解释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夜书所见》。

2. 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含义。

3. 写一篇关于《夜书所见》的感想。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感受和背诵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夜书所见》,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韵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理解《夜书所见》三首古诗的字面意义,领悟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诗人的写作背景。
举例:《夜书所见·其一》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两句,学生需理解诗句描绘的秋夜景象,感受其中的意境美。
(2)古诗朗读与背诵: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古诗,并熟练背诵三首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主要围绕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进行教学设计。《夜书所见》一章包括以下三首古诗:
1.《夜书所见·其一》: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
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பைடு நூலகம்萤。”
2.《夜书所见·其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学生们积极参与,但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仍有待提高。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几方面:
1.针对学生的翻译难题,我将设计更具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翻译技巧。
2.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课后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拓展课堂内容,引入更多与古诗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举例:《夜书所见·其三》中“灯前目涩看成字,窗下心清觉夜长。”两句,学生需理解“目涩”一词,并将其准确翻译。
(4)古诗背景知识的掌握:学生能够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1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1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名师授课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看图,理解古诗内容。

3.紧扣景,体悟情,感悟诗文中的一悲一欢,一动一静,一实一虚的对比,感受诗人浓浓的思乡情。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看图,理解古诗内容。

通过读景,破解语言密码,感悟诗文中藏在景中的思乡情。

教学难点:感悟诗文中的一悲一欢,一动一静,一实一虚,体悟藏在景中的情。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浸润诗境——音乐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打开一扇时光大门,一起回到一个遥远的年代,你听!(播放音乐《夜书所见》)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七言古诗(板书:夜书所见)谁来把诗题读一下?生:(读题目)。

二、初知诗向——解诗题1.诗的题目往往是一双眼睛,能带我们走进诗人的内心。

同学们再来读读诗题,知道题目的意思吗?谁知道这个“书“字在这里的意思?生:书本。

“书”字有这个意思。

但是,把它用在题目里,和前后的词连接起来,特别是和“所见”连接,想想看,还有什么意思?谁说?2.别着急,其实理解字的意思,我们还能通过查找工具书——字典的方式呢,书有这么几个意思(出示)①文书②写③文字④字体大家联系前面和后面看看,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生:写!说得太对了,你肯动脑筋!“书”这个词有不同的意思,要看把它放在什么句子里,如“我们读书”,那就是“书本”;可在“夜书所见”里呢?生:写!对!就是“写”,这叫“一词多义”。

大家再来说说“夜书所见”的意思?生:诗人在夜里写下他看见的情景。

这里的主人公是谁?——生:叶绍翁让我们跟着叶绍翁,来到这深深的夜晚。

三、读准诗音——正诗音(出示古诗)能自己读一读吗?(生自读)(指名读)好的,谁来读一读? 1.正音并学习生字“挑”,正音“促织”①同学们,全诗有一个多音字,知道是哪个吗?生:挑这个字有什么读音。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第【1】篇〗《夜书所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

重点难点:1.会认、会写生字。

2.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

教法:感情吟诵,读中体会。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秋季,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个迷人的季节,人们常常仰望南归的大雁,生发出浓浓的思乡思亲之情。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两首诗都是写诗人在秋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

2、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首诗夜书所见。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作者1、本诗作者叶绍翁,作者简介。

2、《夜书所见》“夜”指的是?“书”呢?“见”呢?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3、在夜晚叶绍翁都见到了什么?三、初读古诗,自主识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生字有小老师领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四、指导写字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促”。

(1)、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2)、教师范写。

学生生字组词,练习说话。

(3)、学生练写。

2、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深”。

(1)、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2)、教师范写。

学生生字组词,练习说话。

(3)、学生练写。

五、学习古诗,体会感悟(一)、通读古诗1、生字这些小的拦路虎解决了,把他们送回到古诗中,要求把古诗读通顺。

2、请同学再读一遍,要读流利。

(二)、学习第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第一、二句。

(1)、萧萧指的是什么?什么时候的风声?梧呢?梧叶?送?寒声?动?客情?这里的客指的是谁?(2)、看到眼前的情景作者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一下。

(3)、结合注释和自己的理解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的说说诗意?(4)、前两行是说秋风引起了思乡之情,同学们看看这幅画面,你觉得秋天是个什么样子的呢?眼前的梧桐树叶在秋风中飘落,面对此情此景,客游在外的诗人会想些什么呢?心情又如何呢?(5)、是啊,瑟瑟秋风带给人丝丝寒意,片片落叶给人以无限的飘零,秋风落叶凋零之感,诗人孤独郁闷,思念起了家乡。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优质课教案
学生没有诗人长期漂泊不定,凄怆落寞的经历,无法理解诗人当时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的心情。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落寞相思之苦。
2. 同时借助生动的画面和文中重点词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导入。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诗意解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1.诗人通过悲欢对比,以欢衬悲。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
2.诗人通过拟人、通感,增辉添彩。“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发寒秋之感,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深长
同时这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二诗中的秋意
诗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灯、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写动,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测,黑暗无边,这是写静,静得凄神寒骨、惆怅满怀。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会。三、诗中的诗情。
教师姓名
×××
单位名称
×××
填写时间
×××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三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版课题名称来自夜书所见难点名称领会诗人触景生情,表达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023年三年级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案(通用5篇)

2023年三年级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案(通用5篇)

2023年三年级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案(通用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2023年三年级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夜书所见》,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激发他们对自然美的感受。

教学内容1. 古诗背景:介绍古诗《夜书所见》的作者、时代背景。

2. 古诗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3. 古诗朗读: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4. 古诗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夜书所见》,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教学难点: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古诗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介绍古诗的作者、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 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

4. 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

5. 总结:回顾古诗的内容,总结古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板书设计1. 古诗《夜书所见》2. 作者:杨万里3. 时代背景:宋代4. 意象与情感: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5. 艺术特色: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具有深刻的意境。

作业设计1. 朗读与背诵: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并背诵古诗《夜书所见》。

2.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夜晚景象的短文,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作品,进一步了解古诗的魅力。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夜书所见》,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4-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4-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4,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4古诗三首【教材分析】《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得一首七言绝句。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第1课时:学习《山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4.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3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3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名师授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挑、萧、促、篱”。

2.会写“寒”字。

3.朗读并背诵古诗,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诗句大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初步感受其中的趣味和感情。

教学重、难点:朗读并背诵古诗,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诗句大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初步感受其中的趣味和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smart课件),汉之星识字软件,图画。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smart课件出示《静夜思》《回乡偶书》,学生看图猜古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二年级的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导入选择直观、形象的smart图片,通过游戏的形式开始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静夜思》《回乡偶书》又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古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古诗《夜书所见》的学习。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smart课件出示“书”在字典中的几个意思:①写字;记录;书写,②字体,③装订成册的著作,④书信,⑤文件,⑥姓。

书什么意思?夜书所见呢?设计意图:题目是诗的眼睛,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诗题,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也能更好地过渡到古诗内容的教学。

出示“书”在字典中的各个意思进行选择,可以降低难度,易于学生理解课题。

同时告诉学生查字典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二、读所见(一)认读生字1、smart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试读。

2、学习会认字:(1)smart课件出示诗中3个会认字(加拼音):萧、促、篱,指名读。

(2)拼音淡出,smart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

3、朗读古诗,熟读成诵:smart课件出示古诗,3个会认字变红色字体:(1)开火车认读古诗,(2)男女生比赛读,(3)师生合作读。

(4)古诗淡出,smart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熟读成诵,背古诗。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是要学生认读生字及古诗,通过课件先出示加拼音的生字,再去掉拼音认读,然后放进古诗中,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读,学生从不认识到熟读到背诵,课件的出示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部编本人教版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读一读,背一背。
2.齐读题目,板书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课件出示 33)出示生字: sònɡ tiǎo 送 挑
(1)老师指正:注意读准平舌音“送” 。 “挑”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tiǎo” ,还有一个读音是“tiāo” ,组词 为“挑担、挑粮” 。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挑” : “扌”表意, “兆”表音。 加一加: “关+辶=送” 。 (3) (课件出示 34 生字田字格课件)送 挑
朝廷政变,受到别人的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凄惨 不堪。他的爸爸妈妈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 8.读诗。 谈话过渡: 了解了这些, 你就更能体会江上秋风为什么牵动诗人的情怀? 漂泊在外的他会想起——(生答……)那就是思乡之情。我们带着这思乡之 情再读一读。 (四)指导全文朗读。 1.齐读。 师:就在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候,看到一群孩子在捉蟋蟀,诗人 又会想到想到什么?(生答)是呀,也许他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许会想起 儿时的伙伴,也许想起家乡的孩子,想到这些,他的思乡之情就更浓了。身 在浙江的他,多么想回到福建老家,跟自己家人团聚啊。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4.配乐读(配乐曲马思聪《思乡曲》 ) 。 5.唱诗(配上《世上只有妈妈好》旋律) 。 6.指导背古诗:这首诗要把诗人“想家”的感情读出来,声调要缓慢些。 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 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 (学生先读,老师指导, 老师再范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 四、 趣味活动,强化记忆。 1.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3.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 4.小组比赛。 五、 拓展阅读,增加兴趣。 1.你们还读过哪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谁来背一 首试试! 2.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请你们认真听一听,跟着一起体会诗歌的感。 (课件出示 41) 泊船瓜洲

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读准多音字“挑”,会写“挑”“送”2个生字。

(二)能借助课文插图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进行背诵。

(三)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二、教学准备查找有关叶绍翁的资料,借助插图和注释预学古诗,制作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一)插图导入,谈话揭题1.课件出示文中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景物、人物以及他们的活动,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一个简短的小故事进行交流。

2.谈话导题。

同学们的故事编得真不错!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一个秋天的傍晚,已离开家乡、独自在外许久的叶绍翁外出散步时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触景生情,提笔写下了《夜书所见》这首诗。

(板书课题:夜书所见)3.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书:书写下来。

所见:所看到的。

题意:在夜晚书写自己所看到的景致)4.齐读诗题。

(二)检查预学,整体感知1.指名读古诗,读准字音。

(1)教师相机正音:读准平舌音“送”“促”。

(2)读准多音字:“挑”。

补充:在这里读“tiǎo”,表示“用细长的物件逗引”,可以组词“挑动”“挑逗”。

它还有另一个读音是“tiāo”,可以组词“挑担”“挑粮”“挑选”。

(3)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挑”的字形。

(加一加、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换一换)2.再读古诗,读好停顿。

(1)教师范读: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男女生分组读、齐读。

3.找出诗人所见。

这首诗写的是夜晚时诗人所看到的情景,那么,诗人究竟看到了什么呢?(学生去诗中圈一圈,预设:梧叶、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教师相机板书)(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1.学习第一、二行诗句。

(课件出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1)理解词语,初知大意。

萧萧: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动客情:牵动旅客的思乡之情。

(2)播放秋风吹落树叶的声音,理解“寒声”,体会秋风送来的寒意。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第【1】篇〗《夜书所见》教学设计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一、教材简说《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二、设计理念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五、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设计意图]出示秋天的,为学生创设情境,感受秋天,自然导入新课。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交流了解诗人的背景,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好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夜书所见》是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这是南宋诗人叶
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
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
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学情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养成了初步掌握了独立阅读古诗的学习方法,基本
上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句。

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课外阅读量太少,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会本课新词“萧萧、梧叶、促织”等8个词语,会写“挑、送”。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的深切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1. 认会本课新词,会写“挑”“送”。

2. 理解诗句的意思,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准备:文本希沃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预设: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破题解疑
1.了解诗人[课件1 图像]
叶绍翁,龙泉(今属浙江)人,南宋文学家、诗人。

祖籍蒲城,原姓李。

叶绍翁因为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年时就送给龙泉叶姓为子。

曾在朝廷做过小官,后隐居杭州钱塘江西湖之滨。

2.破题解疑
(1)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课件2思维导图]
(2)理解“夜、书、所见”的意思。

(“夜”夜晚。

“书”写下。

“所见”所见到的景物。


(3)“夜书所见”意思是诗人夜晚写下所见到的景物。

过渡:那天夜晚,诗人究竟看到了什么景象,写下了什么内容?
让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

【设计意图】破解题目就是找准是文章的题眼,从题眼入手是古诗学习的重要一步。

也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打下基础。

三、知晓诗意
(一)知诗文
1.任务单:[课件3出示]
(1)读:一读通顺流利,二读辨字认词。

(2)看:一看插图,二看注释。

(3)找:一找看到的景物,二找其他景物(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标记)。

【设计意图】任务单对本环节的学习起到引领作用,引导学生以“读”为基础,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初步具有自读古诗的学习方法。

1.温馨提示:理解古诗需要课文插图和注释与古诗相结合。

2.解释“注释”及其在文本中的作用。

[课件4超级链接/蒙层】
3.师生交流:诗中作者写到了哪些景物?其中哪些景物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景物是作者听到的?
[课件5插图与希沃拖曳]
(1)反馈学生的朗读情况。

(2)学生检查、评判老师完成的任务情况。

(利用课件,学生以抽读卡片的方式,检查、判断老师所找到的表示景物的词语是否正确。


(3)小练习:词语卡与插图中的景物对号入座。

[课件6拖曳 ]
【设计意图】转换师生角色,巧妙利用白板的拖曳功能,趣味识字辩词。

将本课要认识的词语与插图和文本相结合,利用电子白板的灵活生成性特点,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使学生学的轻松愉悦。

(二)明诗意
1. “萧萧”是表示什么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声音的拟声词?
2. 诗人为什么选用“萧萧”?(有凄凉、萧瑟之感)
3. 你怎么理解“萧萧梧叶送寒声”?
(风吹梧桐树叶发出萧萧声,送来阵阵寒意。


4. 此时,你看到了作者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孤独、寂寞)
5.猜猜“:江上秋风动客情”是何意?“动”“客”是啥意思呢?(动,打动、触动。

客,客居他乡的游子的意思)[课件7蒙层] 6.用自己的话说说一、二行诗句的意思。

(风吹梧桐树叶发出萧萧声,送来阵阵寒意。

这秋风啊,触动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7.解读三、四句的诗意:[课件8遮幕/拖曳/蒙层] 情景设置:诗人慢慢地抬起头,将目光投向家乡的方向......
(1)师做提示:突然诗人看见不远处的篱笆下有......
(2)猜猜所对应的诗句应该是什么?(篱落疏疏一灯明)
(3)知有儿童挑促织怎么理解呢?
(4)相机理解
知:猜想。

挑:逗引。

促织:指蟋蟀,也叫曲曲。

[课件9放大镜蟋蟀图片]
(句意:料想到有小孩在篱笆下逗引蟋蟀。


(4)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的意思。

(倒装句)
(5)翻译提示:夜深篱落一灯明,知有儿童挑促织。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学习,让学生展开想象,联系周围环境,
结合其它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表述诗句的意思。

五、感悟诗情
1.重温诗意。

那一夜,诗人写下了自己听到的----------,感受到---------和---------的心情;看到了---------,想起了----------。

但是家乡在千里之外,
诗人只能把自己的--------之情和-------之情用文字写下来。

所以才有“夜书所见”。

2.以读悟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语速要慢点,语调悲凉,
感悟诗人远在他乡的孤独与寂寞,阵阵秋风触动诗人对家乡和亲人
的思念。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语调要明快一些,感悟诗
人会心的微笑、和对快乐童年生活的怀念。

【设计意图】理解是基础,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感知古诗的语言文字,体会领悟古诗内容、感情、意境。

六、吟诵古诗
1.诵读古诗规则。

[课件10 蒙层/音视频播放]
(1)七言绝句二二三式。

(2)押韵的字音要拖长。

(3)融入情感。

2.指名读、分组读、齐读、配阅读
3.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古诗诵读,讲究韵味。

有感情地读,不仅是学生的一种语言表述,更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情感与本文产生共鸣的动态生成过程,是情感外化的一种形式。

七、学习生字
1.[课件11 出示田字格及生字]
2.书写时,你有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挑”:第7笔为竖弯钩。

多音字,本课读tiǎo。

“送”:第八笔为横折折撇。

3.记住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妙招吗?
“挑”形声字,形旁表意,与手有关。

可以用换偏旁的方法。

“送”走之旁与行走有关先写内,再写外。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希沃白板中的田字格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

同时,同学们之间的温
馨提醒也是自己对易错字的认真思辨过程。

八、课堂趣味游戏
1. 比一比,判断对错。

[课件12 趣味游戏]
(1)夜书所见中“书”是写下的意思。

()
(2)促织是指蝉。

()
(3)挑的七笔是撇。

()
(4)知有儿童挑促织中“知”是猜想的意思。

()
2.请两位同学现场比赛
【设计意图:利用希沃白板中的趣味课堂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挑战自己、挑战别人的勇气,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的一次检测。


九、布置作业
1.熟背《夜书所见》。

2.搜集有关思念家乡的古诗诵读,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拓展古诗阅读,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

附:板书
夜书所见
叶绍翁
听感想看
思念怀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