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编写组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第16章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六章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A.政府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
解答:C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税收增加;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解答:B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答:A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A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解答:C8.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
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
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
《西方经济学》编写组书后习题参考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导论1.如何界定西方经济学? 试述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的界定。
(1)时间上,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理论;(2)地位:流行于西方国家学术界并影响着政府经济政策的理论;(3)立场上: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对立的;(4)内容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5)理论来源:新古典经济学为主的微观经济学,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并立的宏观经济学;(6)方法上:主要以方法论个人主义的方法根据理性与自利假设展开演绎分析。
研究对象。
(1)研究由稀缺性所引起的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
(2)具体问题有:微观层面的市场运行、价格决定和调节、资源配置问题,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宏观层面的收入与就业决定理论,也就是资源利用理论,包括:经济波动与增长问题、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宏观经济政策等。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根本研究方法:从方法论个人主义出发对个体行为展开研究,假设个体行为是理性的和自利的,通过研究最优化或均衡实现的条件和特征来对现实进行解释,对未来进行预测。
(2)具体研究技术包括:演绎法和归纳法;建立模型;利用数学工具。
(3)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而选择不同的技术方法: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边际分析。
2.西方经济学是如何产生、发展和演变的?(1)西方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和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大的阶段;(2)西方经济学的演变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有关;(3)西方经济学的演变也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发展有关。
3. 为什么和如何了解和研究西方经济学?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1)西方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的运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成分有助于我们理解、解释和解决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西方经济学在分析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16章宏观经济
• 《管子·侈靡篇》:“雕卵然后瀹(yue,四声, 煮)之,雕栋然后爨(cuan,四声,烧)之。”
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思想?这种政策在什么样的情况 下采用?是否与凯恩斯的思想一致?
• 管子认为,让富人穷奢极侈,穷人就能有工作做了, 不必仰赖救济就可以维持生计。他还鼓励厚葬,延长 治丧时间,提高治丧规格,如开挖巨大的墓坑,可以 使用庞大的力工,使大量能工巧匠有用武之地,而这 又是孝子贤孙乐于支出的。
要不惜出现赤字来实行增支减税的扩张性财政政 策;若存在通货膨胀缺口,政府有责任减支增税, 宁肯增大盈余也要实行紧缩性政策。总之,功能 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 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 不应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 确制定和实行。 --这种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是对预 算平衡思想的否定。目标与手段。 --特别是对于财政赤字,凯恩斯认为:
1.财政政策工具[2] 第一,政府支出[2]
①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
品、机关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 出等都属于政府购买。 ②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和
劳务作为报偿的支出,包括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 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间接税主要转嫁给消费者
间接税主要转嫁给生产者 12
2.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 第一,经济萧条时期的运用
萧条时期,总需求不足,此时,政府可以提高购 买支出水平,如举办公共工程;可以增加社会福利费 用,提高转移支付水平,从而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 和消费支出水平;可采取减税措施。以此增加社会整 体需求水平,抑制经济衰退,实现充分就业。 第二,经的作用 [3] ①个人所得税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答案.docx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広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耍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川问题。
(3)屮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屮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屮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用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釆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人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乂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竟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示,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宏观部分)【高鸿业第四版】课后答案(宏观部分).docx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來源才给予救济的。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己经计入过。
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o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补•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
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
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o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來,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叩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
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岀口 - 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o如杲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
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第十六章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第十六章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什么是自动稳定器?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
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2.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解答: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
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
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
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纯粹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越大。
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11-β(1-t)中得出。
边际税率t越大,支出乘数越小,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
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边际税率为0.1时,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 3.57美元=1×11-0.8×(1-0.1),当边际税率增至0.25时,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2.5美元=1×11-0.8×(1-0.25),可见,边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说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3. 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解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对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4.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
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1) 国民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3) 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5) 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单位:亿美元资本消耗补偿雇员酬金企业利息支付间接税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红利社会保险税个人所得税消费者支付的利息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个人消费支出356.41866.6264.9266.334.1164.8120.866.4253.9402.164.4105.1374.51991.9答:(1) 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6.假定一国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总投资净投资消费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4800800300300096030试计算:(1) 国民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收入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4800-(800-300)=4300(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4800-(3000+800+960)=40(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960+30=990(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4300-990=3310(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7.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2)因为:I+G+(X-M)=S+T所以:I=S+(T-G)-(X-M)=300-200-(-100)=200(3)政府支出G=1100第十四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册(第五版)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教研室2011年2月目录第十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1)第十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9)第十三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7) 第十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24)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31)第十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37)第十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43)第十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49)参考答案 (51)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单项选择题(在题前括号中填写答案)()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2.当煤炭有多种用途时,作为最终产品的是A、家庭用于做饭和取暖B、餐厅用于做饭C、供热公司用于供应暖气D、化工厂作为原料()3.“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全对()4.下列那一项计入GDP?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十吨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5.在由家庭,企业,政府、国外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Σ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6.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7.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政府购买的是A、地方政府办学校的支出B、政府购买一批军火C、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的一笔住房补贴D、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工资()8.根据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一笔资金的使用,下列哪一项可以被视为投资:A. 购买公司股票B.存入国外银行C. 购买企业债券D. 以上都不对()9.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10.中国的资本品存量2008年年初约为80万亿元,本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可达12万亿元,资本消耗是8万亿元,则中国2008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20万亿元和8亿元B、20万亿元和4万亿元C、12万亿元和4万亿元D、12万亿元和8万亿元()11.如果本国居民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大于零,则有A. GNP=GDPB. GNP=NIC. GNP>GDPD. GDP>GNP()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对项有影响A、GDPB、NDPC、NID、PI()13.下列各命题中,正确的是A、NDP+企业间接税=GDPB、NDP-资本折旧=GDPC、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D、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14.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美元,消费等于43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美元,个人储蓄为4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A、500 美元B、480美元C、470 美元D、400美元()15.已知:消费额为6亿元,投资额为1亿元,资本折旧为1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为亿元,出口为2亿元,进口为亿元,则A、GDP=亿元B、GDP=亿元C、NDP=亿元D、NDP=亿元()16.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A、直接税B、折旧C、间接税D、净出口()17. 属于转移支付的是A、退伍军人的津贴B、退休人员的退休金C、贫困家庭补贴D、以上答案都对()18. 下列第项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A、租金B、银行存款利息C、红利D、养老金()19.忽略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下列投资—储蓄恒等式中不正确的是:A. 两部门经济:I=SB. 三部门经济:I=S+(T-G)C. 四部门经济:I=S+(T-G)+(X-M)D. 四部门经济:I=S+(T-G)+(M-X)()20.今年的名义GDP比去年的名义GDP高,说明A. 今年的物价水平比去年高B. 今年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比去年多C. 今年的物价水平和产出水平都比去年高D. 以上说法都有可能二、判断题(在题前括号中填写答案,正确写T,错误写F)()1. 宏观经济学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行为,运用个量分析方法.()2. 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_高鸿业第五版_第16章
5
第五,两大市场出现意外回升。
• 从汽车市场来看,汽车增长逐月加速,连续6月超过 100万辆,连续8月新车销售世界第一。上半年,我国 汽车销售608.81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66%;7月 份,我国汽车销售108.56万辆,增长63.57%;8月全国 汽车销113.85万辆,同比增长81.2%。按此态势,2009 年中国汽车销量超过1200 万辆几无悬念。
12
• 目前潜在的风险: 成本大。据初步估算,若以煤电成本为基数, 生物质发电成本为1.5倍,风力发电成本为1.7倍,而光伏发电成 本更高达11-18倍。 市场容量小。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虽然在2008 年底已突破1200万千瓦,但其中仅有8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入网 发电。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 “目前我国风电市场的容量,远远不能满足众多风电企业的需 求。” 大量企业亏损: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风能分会的初步调 查显示,全国70%至80%的风电场发电量远远低于计划,这一切 源于匆忙上马、不严谨地进行前期可行性论证,目前排名稍后的 企业已经处于半停产阶段。 投资效益较低:同样的财政补贴用以 改造常规能源和发展农村沼气,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从增加就 业看可能更合算。 需要对我国新能源发展具有正确的定位:新能 源不是刺激内需的主要手段。提高低碳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力、保 护环境和增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方式应以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 等为主,新能源发展为辅。
• GDP: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加速增长1.3个百分点;预计 三季度9%,四季度10%,全年8.4%左右,均加速增长1个百分点。
8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 1、经济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
• 首先,产能过剩。今年上半年,电力、有色金属行业投 资增长幅度均超过了20%,造船工业超过50%,水泥业甚至 接近80%。上半年,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大约30%,其中,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26.9%,铝冶金过剩34.3%,铁合金过剩 29.6%。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 第16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圣才出品
第16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答:一般来说,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结构性失业更严重些。
分析如下: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转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
由于在动态经济中,劳动力的流动是正常的,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当某些部门相对于其他部门出现增长时,可以经常看到各种职业或地区之间供求的不平衡。
这种情况下,往往“失业与空位”并存,即一方面存在着有工作无人做的“空位”,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有人无工作的“失业”,这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造成的。
由于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因而增强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增加就业信息或协助劳动者家庭搬家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
而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力市场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且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2.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答:不能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分析如下: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永远会存在职业流动和行业的结构性兴衰,所以总有少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
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失业仅局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因此,充分就业不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
3.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答:(1)对于什么是自然失业率,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通常可简单地认为,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这时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4.答: ①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预言总储蓄将依赖于总人口中退休人员和年轻 人的比例。因为该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年轻人的家庭收入偏低,消费可能超 过收入,即储蓄可能为负;中年人收入较高,并开始积攒钱以被养老,消费倾向 较低,即储蓄倾向较高;退休人员收入下降,消费又可能超过收入,即储蓄又可 能为负。所以,总人口中退休人员和年轻人的比例越大,社会总储蓄水平越低; 反之,则越高。 ②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预言消费将不会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作太大变化。 因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 的永久性收入决定的。当发生经济繁荣或衰退时,虽然人们的现期收入水平提高 或下降了,但由于他们是按照永久性收入消费,所以,其消费不会发生太大的变 化。 5.答:一般来说,我的消费水平会低于他的消费水平。因为,由于我更健康 且预期寿命更长,就有必要为自己退休后积攒养老费用。 6.答: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将会使中年人的平均消费倾 向上升,因为有了社会保障体系后,中年人为了进行的储蓄将减少,即他们的平 均消费倾向将上升。 7.略。 8.略。 9.解:已知C=200+0.9Yp,Yp= 0.7Yd+0.3 Yd-1 ⑴Y1=Y2=6000 Yp2= 0.7×6000+0.3×6000=6000 C2=200+0.9Yp2=200+0.9×6000=5600 ⑵Y3=Y4= Y4+n=7000 Yp3= 0.7×7000+0.3×6000=6700 C3=200+0.9Yp3=200+0.9×6700=6230 Yp4= Yp4+n=0.7×7000+0.3×7000=7000 C4= C4+n=200+0.9Yp4=200+0.9×7000=6500 ⑶⊿Y= Y3-Y2=1000 ⊿CS= C3-C2=6230-5600=630 βS=⊿CS /⊿Y = 630/1000=0.63 ⊿CL= C4(= C4+n)-C2=6500-5600=900 βL=⊿CL /⊿Y = 900/1000=0.9 10.解:已知 C=100+0.8Y,I=50 [单位:10 亿美元] ⑴∵Y=C+S ∴S=Y-(100+0.8Y)=0.2Y-100 I=S 50=0.2Y-100 Y=750 将 Y=750 分别代入 C=100+0.8Y 和 S=0.2Y-100,得: C=100+0.8×750=700 S=0.2×750-100=50 ⑵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800-750=50 ⑶⊿I=100-50=50 1 1 ∆Y = ∆I × = 50 × = 250 (1 − b) 1 − 0.8 ⑷C=100+0.9Y S=Y-(100+0.9Y)=0.1Y-100 I=S 50=0.1Y-100 Y=1500 S=0.1×1500-100=50 ⊿I=100-50=50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_第十六章_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 一、政策目标的类型
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
一 政策目标的类型
❖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增进社会福利而制定的解 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是政府为一定 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 西方的经济政策可以被区别为两种类型:一种 是计划类型,另一种是市场调控类型;具体政 策的差别仅在于使用程度的不同。
❖ 政府转移支付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 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是一种货币性支出。 转移支付不能算作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将收 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转移和重新分配。
第二节 财政政策实施 一、财政构成与政策工具
第二节 财政政策实施
一 财政构成与政策工具
❖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 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 手段,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
❖ 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主要影响产量, 部分影响物价;在长期内,产出量完全是由非 货币因素 (如劳动和资本的数量、 资源、 技术 状况等)决定的,货币供应只决定物价水平。
第四节 政策理论演变 四、新凯恩斯主义
第四节 政策理论演变
四 新凯恩斯主义
❖ 新凯恩斯主义 (New-Keynesian Theory) 以不完 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为前提,分析名义的和实 际的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存在,得出市场经济不 稳定性和必然的非自愿失业这些现象。
❖ 自然失业率是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 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 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 一、政策目标的类型
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
一 政策目标的类型
❖ 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是价格指数 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如何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和冲突关系?【参考答案】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
其中,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它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或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
物价稳定是指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使某一时期内的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内一国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是指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之趋于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但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一致性主要是指对某一目标的追求或某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够促进或影响其他目标实现。
互补关系主要表现在:一国经济能长期持续均衡增长,就业率就高,失业率就低,反之亦然。
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矛盾和冲突来看,任何一种政策手段都有其副作用,对其他目标的实现产业不利的影响。
著名的“米德冲突”说明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处理国际收支逆差与国内经济疲软并存或是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同伙膨胀并存的情况时左右为难;而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目标之间也经常发生冲突。
2.如何用IS-LM模型解释财政政策效应?【参考答案】财政政策效应是政府变动收支后对社会经济活动如就业、产出等产生的有效作用以及相应的反应。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应是指IS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这里考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情况,紧缩性财政政策与之相反变动。
如图所示,当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于E0点时,决定均衡的利率水平r和均衡收入水平Y。
假定利率水平保持不变,政府支出增加提高总需求水平,促使IS曲线右移至IS1的位置,均衡收入增加到Y2,产品市场实现新的均衡E2。
但是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使货币需求增加,在原来利率水平上存在着货币的过度需求。
在保持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从r0上升至r1的水平。
高鸿业_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_习题答案完整版
9.假设GDP为5000万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100万美元,政府预算赤字为 200万美元,消费为3800万美元,贸易赤字为100万美元。计算〔1〕储蓄 ;〔2〕投资;〔3〕政府支出。
•
合并后,甲地生产的产品200亿,乙地生产的产品100亿,对合并后
的新国家而言,新增的GDP为300亿,总和增加了。
• 4.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 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
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 4.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S=-1000+0.25y,投资从300增至 500时〔单位:10亿美元〕,均衡收入增加多少?
• 解: S=-1000+0.25y,i1=300,i2=500
• c=y-S=1000+0.75y
•
y1=〔α+i1〕/〔1-β〕=〔1000+300〕/〔1-0.75〕=5200〔10
• 〔3〕求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而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 解〔1〕yp=0.7*6000+0.3*6000=6000,c=200+0.9*6000=5600
• 〔2〕 yp=0.7*7000+0.3*6000=6700,c=200+0.9*6700=6900670=6130,
•
y’p=0.7*7000+0.3*7000=7000,c=200+0.9*7000=6500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 第十六章 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A.政府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
解答:C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税收增加;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解答:B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答:A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因为市场利率提高,银行找到合适的贷款对象更难,这就抑制了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而准备金总额与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正相关。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A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解答:C8.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
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从混合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11-β(1-t)可以看出,边际税率t越大,支出乘数越小,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
可见,边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说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9. 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解答: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
西财《西方经济学》(王哲)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开放经济理论一、选择题1.B 2.A 3.C 4.C 5.B 6.B 7.C 8.B 9.D 10.AB二、名词解释绝对优势: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汇率: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
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浮动汇率制;指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
净出口函数:可以表示为WP EP n mY g NX --=,其中,g ,m 和n 均为参数。
m 为边际进口倾向,n 是NX 对E 的敏感性,它表示汇率每变动一个百分点,净出口将会变动的数量。
J 曲线:汇率变化对贸易状况的影响是具有“时滞”效应的。
由于这种经常账户收支变动的轨迹呈现英文字母J 的形状,故被称为J 曲线。
国际收支平衡:也称为外部均衡,是指一国国际收支差额(净出口和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
BP 曲线:在其他有关变量和参数既定的前提下,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直角坐标系内,国际收支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国际收支曲线或称BP 曲线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在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
所谓内部均衡,就是使宏观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并且没有通货膨胀的压力.经济稳定持续增长。
而所谓外部均衡,就是国际收支平衡,既无国际收支顺差.亦无国际收支逆差。
宏观经济的国内外均衡是由r 一y 平面上的IS 、LM 和BP 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
当三条曲线相交于一点时,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同时达到了均衡,即内部、部同时均衡。
三、计算题1.解:(1)葡萄牙国内价格:一台计算机=60/30=2桶酒;或1桶酒=0.5台计算机。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301c284b-6ebf-11ec-89ae-7cb59b590d7d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西方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宏观部分)主编:高鸿业目录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01第1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06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1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8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27第1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32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37第1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42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46第二1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52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60第二3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65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在微观上是合理有效的,而在宏观上是不合理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构成整体经济的单一经济主体的最优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核心理论是不同的。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分析都围绕着价格机制的运行进行,而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分析都围绕着国民收入进行-0-j、 c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收入(产出)的决定被执行。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为主要分析和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如何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和冲突关系?【参考答案】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
其中,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它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或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
物价稳定是指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使某一时期内的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内一国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是指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之趋于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但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一致性主要是指对某一目标的追求或某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够促进或影响其他目标实现。
互补关系主要表现在:一国经济能长期持续均衡增长,就业率就高,失业率就低,反之亦然。
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矛盾和冲突来看,任何一种政策手段都有其副作用,对其他目标的实现产业不利的影响。
著名的“米德冲突”说明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处理国际收支逆差与国内经济疲软并存或是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同伙膨胀并存的情况时左右为难;而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目标之间也经常发生冲突。
2.如何用IS-LM模型解释财政政策效应?【参考答案】财政政策效应是政府变动收支后对社会经济活动如就业、产出等产生的有效作用以及相应的反应。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应是指IS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这里考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情况,紧缩性财政政策与之相反变动。
如图所示,当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于E点时,决定均衡的利率水平r0和均衡收入水平Y0。
假定利率水平保持不变,政府支出增加提高总需求水平,促使IS曲线右移至IS1的位置,均衡收入增加到Y2,产品市场实现新的均衡E2。
但是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使货币需求增加,在原来利率水平上存在着货币的过度需求。
在保持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从r0上升至r1的水平。
企业的计划投资支出下降,总需求相应降低,即产生“挤出效应”,收入水平从Y2下降到Y1。
这一过程持续到两个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即达到E1点,两个市场同时实现新的均衡。
此时,均衡收入增加,利率水平上升。
财政政策效应财政政策效应的大小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1)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不同的财政政策效果。
如图所示,LM曲线斜率相同,(a)图中IS曲线更为平坦,斜率较小;(b)图中IS曲线斜率更为陡峭,斜率较大。
假定初始均衡位置所对应的均衡利率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都相同,即E点。
政府实行同样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支出,引起IS曲线右移至IS1,但因IS曲线的斜率不同,IS曲线移动引起的收入水平的变动也不同。
图(a)中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均衡收入增加较少,图(b)中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均衡收入增加较大。
这是因为IS曲线的倾斜程度反映着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IS曲线斜率越大,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越弱,利率上升对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小,均衡收入增加越多,因而财政政策效应越大。
IS曲线斜率与财政政策效应(2)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不同的财政政策效果。
如图3所示,IS 曲线斜率相同,(a)图中LM1曲线更为平坦,斜率较小;(b)图中LM2曲线斜率更为陡峭,斜率较大。
假定初始均衡位置所对应的均衡利率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都相同,即E0点。
政府实行同样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IS曲线右移至IS1,但因LM曲线的斜率不同,IS曲线移动引起的收入水平的变动也不同。
图(a)中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均衡收入增加较少,图(b)中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均衡收入增加较大。
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种:一是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不同。
此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小,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交易性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增加得较少。
在货币供给既定的前提下,这意味着不需要为减少投机性货币需求而大幅度提高利率,从而意味着投资减少不多,因而均衡收入增加较多,财政政策效应较大;反之,亦然。
二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不同。
此时,LM 曲线越陡峭,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随着收入的增加,交易性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增加。
在货币供给量既定的前提下,投机性货币需求应相应减少。
但由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较小,为减少投机性货币需求,利率上升的幅度比较大,由此导致投资减少较多,因而均衡收入增加较少,财政政策效应较小;反之,亦然。
图3 LM曲线斜率与财政政策效应3.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如何用IS-LM模型解释货币政策的效应?【参考答案】货币政策目标市通过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的,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间接调控市场的三大货币工具。
其中,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法定准备金率是银行法(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存款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所吸收的存款中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准备金比例。
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在对商业银行办理贴现贷款时所收取的利率。
货币政策效应是指货币当局改变货币供应量对均衡收入的影响程度。
从IS-LM模型看,货币政策效应是指LM曲线移动(即货币政策的扩张或收缩)对均衡国名收入水平的影响。
如图4所示,当实际货币供给量发生变化后,首先形成资,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使LM 产组合的非均衡而引致利率的变化。
在初始均衡点E曲线移至LM1,产生了过度货币供给,即在现行利率和收入水平上,人们持有了超过他们意愿的货币量,居民将试图通过购买其他资产来减少已持有的货币,从而资产价格上升而收益下降,均衡点迅速向下移动至E′点,此时货币市场出清,居民因利率已充分下降而愿意持有较多货币。
这时,产品市场存在着过度需求,企业增加投资,使得产出和收入增加。
因而均衡点沿LM1曲线向上移动到E1,两个市场同时实现新的均衡。
此时,均衡收入增加,利率水平下降。
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效应的大小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1)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不同的货币政策效果。
如图5所示,LM 曲线斜率相同,(a)图中IS曲线更为平坦,斜率较小;(b)图中IS曲线斜率更为陡峭,斜率较大。
假定初始均衡位置所对应的均衡利率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都点。
中央银行实行同样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LM曲线右移至LM1,相同,即E但因IS曲线的斜率不同,LM曲线移动引起的收入水平的变动也不同。
图(a)中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均衡收入增加较多,图(b)中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均衡收入增加较少。
这是因为IS曲线的倾斜程度反映着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IS曲线斜率越大,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
当中央银行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时,随着利率的下降,投资需求增加越少,均衡收入增加越少,因而货币政策效应越小。
IS曲线斜率与货币政策效应(2)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不同的货币政策效果。
如图6所示,IS曲线的斜率相同,(a)图中LM曲线更为平坦,斜率较小,货币政策效应较小;(b)图中LM曲线斜率更为陡峭,斜率较大,货币政策效应较大。
这是因为LM 曲线较平坦,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较大,即货币供给的较大变动只能引起利率、从而投资的较小变动,从而国民收入增加较少,货币政策效应较小;反之,亦然。
LM曲线的斜率与货币政策效应考虑LM曲线的极端情况:水平线或垂直线。
此时货币政策表现出两种极端情况:“流动性陷阱”或古典情况。
如图7所示,(a)表示“流动性陷阱”的情况,此时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货币供给量的任何变动都不会使LM曲线移动,也就是说货币供给量的任何增加或减少都不会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从而货币政策没有任何效应。
利率为零时即这种情况,因利率为零,货币供给量的任何增加都不会引起居民购买债券,也不会使利率降低到零以下,从而不会引起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变动,货币政策无效。
(b)表示古典情况,此时LM曲线为一条垂直线,货币数量的一定变化对收入水平的影响达到最大限度。
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至LM1,均衡收入从Y增加到Y2。
“流动性陷阱”与古典主义极端4.如何理解西方经济学的“相机抉择”和“规则”的争论?【参考答案】“相机抉择”与“规则”这两种货币政策孰优孰劣的争论由来已久,并在不同的时期都曾成为政府制定货币政策的依据。
(1)“相机抉择”货币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它是指中央银行依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未达成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权衡性措施。
20世纪50-6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占据主导地位,西方国家货币当局多采用“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即权衡性货币政策。
具体而言,当社会总需求低于充分就业的产量,即失业扩大时,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以刺激需求、消除失业;当社会总需求高于充分就业的产量,即发生通货膨胀时,政府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以抑制需求、消除通胀。
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出现失业与通胀并存的“滞胀”局面。
“相机抉择”政策无法解决这一难题,从而受到其他学派的批评。
他们认为“相机抉择”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从而对宏观经济环境造成了干扰;认为由于经济状况在政策实施前后的改变以及政府迫于居民预期对政策的修订,使得经济政策与实际经济运行之间存在时间不一致性问题。
因而,“规则”比“相机抉择”更重要。
(2)单一货币规则是指调控不是对经济变化做出反应,而是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有固定规则的政策对实施,如规定货币增长率政策。
这一规则首先由现代货币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提出。
他认为,货币当局应宣布一个稳定的货币供给增长率,以避免对价格膨胀和紧缩造成人为的扰动。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联储基本上接受了货币主义的“单一货币规则”,确定货币供应量作为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手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又提出了其他货币政策规则,如泰勒规则。
泰勒规则是斯坦福大学的泰勒于1993年根据美国货币政策的实际经验而确定的一种短期利率调整的规则。
即当实际GDP大于潜在GDP,或者当GDP缺口为正数,或者当通货膨胀率大于目标通货膨胀率时,中央银行应选择提高名义利率r,即调整利率应成为货币当局的主要操作方式。
总之,“相机抉择”与“规则”均是西方经济学者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环境提出的可供选择的货币政策规则。
当经济环境发生改变,相应地货币政策策略也将发生变化。
5.西方供给管理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参考答案】西方供给管理政策主要包括人力政策、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等。
其中,人力政策是指通过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其主要措施包括人力资本投资、完善劳动力市场以及协助劳动力流动等。
收入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某种行政措施强制性或非强制性地限制工资和价格的政策,又称为工资与物价控制政策,其目的是制止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主要包括工资—物价指导线、工资—物价冻结、对特定工资或物价进行“权威性劝说”或施加政府压力以及以税收政策对工资增长率进行调整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