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精选分享五篇
精选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梳理五篇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1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
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2经纬网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2、读经纬网图,能回答有关问题(举例说明)⑴、A 点的经纬度:30°W 40°NB 点的经纬度:10°W 10°N⑵、从东西半球看:A 点位于西半球 B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A 点位于北半球 B点位于北半球。
⑶、从低、中、高纬度来看:A 点在中纬度地区B 点在低纬度地区。
⑷、从地球五带来看:A 点在北温带 B 点在热带。
(A 地区有四季变化,B 地区有阳光直射。
)⑸、A 点位于B 点的西北方向。
世界的海陆分布1、海洋与陆地:海洋占71%,陆地占29%。
2、七大洲:⑴、识记七大洲的名称和基本轮廓(世界地理P 23 的图)。
⑵、东半球的大洲:亚、欧、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最新5篇精选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最新5篇精选这是一个只承认强者的时代,而学习正是赋予了我们做强者的原始资本。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学好知识。
过程一定是苦的,可真正的强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煎熬,抗得住压力。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1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共同决定的。
[记忆]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XX/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 人口增长模式由、(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1.2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高二的地理会考就要来临了,你都做了哪些资料的复习了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1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高中会考地理必考知识点二1.我国的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黄土地自然特征是干旱.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西部新疆境内.2.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3.我国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是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4.我国四大区域中.降水量少.沙漠广布的是西北地区.5.我国的钾肥厂分布在察尔汗盐湖附近.6.我国的岛屿是台湾岛.7.位于黄河下游的两大油田是胜利油田和华北油田.8.在香港和澳门的中国血统居民中.祖籍最多的是广东。
高中会考地理必考知识点三1.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渭河2.黄河的开发利用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3.珠江水系西江.北江.东江4.京杭运河六省市(京.津.冀.鲁.苏.浙).五大水系(海黄淮长钱)5.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量.运速.运价)6.主要铁路干线5纵3横(京沪.京九.京广.焦柳.宝成-成昆.京包.陇海.浙赣-湘黔7.主要铁路枢纽北京.郑州.株洲.徐州.上海.商丘.南昌.洛阳.宝鸡.昆明等8.长江对外贸易港宜宾.重庆.宜昌.武汉.九江.芜湖.南京.张家港.南通.上海9.沿海十四个开放港口城市大秦天.烟青连.南上宁温.福广湛北.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2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
高二地理会考精选知识点整理5篇
高二地理会考精选知识点整理5篇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11、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发展的动力: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动力(1)推力:吸引人群离开农村的因素。
(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2)拉力:吸引人群来城市的因素。
(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4、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城市化的意义:人口转变、产业结构变化、工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缩小城市与乡村距离,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渐趋同。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2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
矿产资源。
森林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政治:政策。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五篇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五篇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1海洋资的开发和利用。
(1)海洋资的类型及人类开发和利用状况。
1)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主要有:海洋化学资、海洋生物资、海底矿产资和海洋能四种类型。
2)开发和利用。
①海洋化学资。
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目前,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
②海洋生物资。
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其中动物18万种,包括16000多种鱼类。
海洋中由鱼、虾、贝、藻等组成的海洋生物资,除了直接捕捞供食用和药用外,通过养殖、增殖等途径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
③海底矿产资。
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
在近岸带的海滨砂矿中,富集着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在多数海盆中,广泛分布着深海锰结核,它们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的金属矿资。
④海洋能资。
海水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们属于可再生能,而且没有污染。
现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2)海洋空间利用:海洋空间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到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
(3)海洋对交通运输和通信的影响。
1)海洋交通运输方面包括海港码头、海上船舶、航海运河、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等。
海洋运输从近海到远海,人类开辟了世界大洋重要的航道,人类已经能够将船舶驶入世界任何海域。
2)海洋通信通过海底电缆可以联系世界各大洲的国家和地区。
(4)围海造陆:在近岸浅海水域用砂石、泥土和废料建造陆地,通过海堤、栈桥或海底隧道与海岸连接,形成人工岛。
世界上一些沿海发达国家如:日本、XX、法国、荷兰等都已建造了人工岛。
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
(1)海洋污染: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自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在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它们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中时往往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或者随土壤颗粒在河口附近淤积,最终进入海洋;偶发性的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造成海洋污染。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整理5篇归纳分享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整理5篇归纳分享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1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1、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
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日影最短。
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
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日影最短。
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上只有一次),日影最短(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2、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面落下。
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
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
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向南移。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
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
从秋分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北移。
由此可见,太阳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与升落方向相反)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问的变化而变化。
从赤道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整理5篇分享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整理5篇分享学习高二地理知识点的时候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高二地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异:①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高二地理知识点会考梳理整合五篇
2025届自贡市重点中学生物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图为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过程示意图,数字表示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烟草花叶病毒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与上图表示的过程是相同的B.②、③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是相同的C.参与①和②过程的酶相同D.图示③的生理过程完全可能发生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2.某科研小组的工作人员通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大蒜(二倍体)鳞茎生长点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率(某一分裂组织或细胞群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所占的百分数)的影响,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根尖细胞均为四倍体细胞B.染色体加倍率与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长短有关C.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03%时,处理时间越长加倍率越高D.本实验中的自变量为秋水仙素浓度,无关变量为处理时间3.下表中人体不同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不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细胞种类寿命能否分裂小肠上皮细胞1~2天能癌细胞无限增殖能红细胞120天不能白细胞5~7天大多数不能A.吞噬细胞的寿命比红细胞短,这与其吞噬病原体有关B.癌细胞的无限增殖是因为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C.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弱D.小肠上皮细胞寿命最短,与基因控制的衰老和凋亡有关4.发酵食品是中国传统食品中一个重要的类别,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请结合所学发酵知识和生活经验,指出下列未经发酵的商品是()A.泡菜B.食醋C.豆腐D.酸奶5.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A.基因多样性B.细胞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6.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的N2B.N3是生产者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C.蜣螂所利用的能量N6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D.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N5/N2×100%7.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盐酸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作用相同②经健那绿染液处理,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③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能鉴定乳酸菌细胞呼吸的产物④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⑤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传粉⑥以人的成熟红细胞为观察材料可以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⑦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可用作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⑧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可在学校内对同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⑨最好用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8.(10分)图表示山羊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及种群密度B.c~d时间内,山羊种群的种群数量逐渐增加C.b~c时间段内,该山羊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图中d点时的山羊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二、非选择题9.(10分)新型冠状病毒英文缩写为COVID-19,是一种RNA病毒。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分享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分享学习任何一门科目都离不开对知识点的总结,尤其是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更要总结各个知识点,这样也方便同学们日后的复习。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1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大致可以分为哪两类。
一个地区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等来确定。
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承转)在这方面,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比较突出,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看看。
1.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2.包括哪些省和自治区。
总结: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纬度高、跨度大。
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些特点在气候上的表现(CAI出示图4.1、中国季风区干湿区地图)。
结论:纬度高──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跨度大──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无霜期180天~80天。
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
我们只有遵循自然条件,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产。
因为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改造的自然条件。
此处可以叫学生对比地形和土壤等条件来说明。
1.讨论东北大米与气候的关系。
引导学生从日照、光照、低温等方面考虑问题。
提示: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使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的称号。
2.针对现代生活,考虑东北农村农业生产情况。
提示:季节性强,有利于农忙时节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节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
3.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举例,教师参与讨论。
提示:劣势有热量要求、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等。
优势有光照、温差、土壤肥力、积雪融化缓解春旱等。
讨论不局限于以上几点。
由以上讨论可以直接引出下一个知识点──地形和土壤条件。
由学生指出东北地区主要地形的位置和名称,以及可以从事的农业生产类型。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分享五篇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分享五篇在学习新学问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学问,确定会累,所以要留意劳逸结合。
只有充足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会考地理学问点,盼望能协助到大家!高二会考地理学问点1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匀称,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四周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四周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2.地球外表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局部;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5.海陆变迁的缘由: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缘由,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改变。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头,地球科学探究说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拟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拟活泼,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高二会考地理学问点2西北地区概况⑴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⑴地形特征:东部是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⑴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
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⑴内局部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⑴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潮湿地区的土地退化。
⑴表现: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我国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⑴缘由:自然因素:①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②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人为因素:①根本缘由: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②干脆缘由: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立不留意环保。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归纳精选五篇分享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归纳精选五篇分享高二变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选三)。
在对各个学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学生们需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科目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这可谓是学生们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风险未知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1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
学习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之后,理应关注区域的发展。
区域发展一方面要对区域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
因为区域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就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展开探讨。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的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通常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就其自然属性而言)等。
陆地自然资源中有一部分为人类提供能源,我们称之为能源资源。
能源资源的采掘加工是能源工业的主要任务。
能源工业的产品包括直接来自于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的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等;还有对一次能源进行加工和转换的二次能源,如电力、煤气等。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工业的发展不断提出更新、更强、更高的要求。
我国能源的生产与消费结构,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能源资源条件密切相关。
首先从能源的产销分布看,我国的能源资源丰富。
但是分布不均。
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与西部地区,而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能源产销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性客观上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的基本格局,这种格局还将长期存在。
它不仅加重了我国交通运输的压力,同时也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其次从能源分布的类型来看,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且煤炭开采比较方便,多年来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为此我们必须对煤炭生产、销售、运输情况有所了解。
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我国煤炭总储量、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及主要的煤炭基地分布,*教材从另一角度使学生了解能源资源(以煤炭资源为例)基地开发建设的地理背景,为更好地建设我国能源基地提供理论依据。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整理5篇分享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整理5篇分享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异:①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精选5篇汇总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精选5篇汇总高二这一年,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成绩会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上,不行则每况愈下。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1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可持续发展内涵——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①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环境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4)清洁生产: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传统方法只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
清洁生产则从原料开采——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口压力大、经济迅速发展和资源利用率低。
(3)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从城市迅速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仍在扩大。
生态极危机区分布于东部地区,这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人类活动频繁。
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
3、生态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留民营村建设生态农业的措施:(1)调整农业结构:由单一的种植业调整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2)开展综合利用:以农畜产品为中心,发展饲料加工厂和食品加工厂。
(3)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沼气的利用——原料****于秸秆、人畜粪尿,沼液、沼渣还田或养鱼。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21、地震(1)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
(2)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处于地壳活跃地带2、泥石流和滑坡灾害(1)泥石流:定义: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整理5篇分享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整理5篇分享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11、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根据等压线决定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3、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4、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大气环流的好处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构成的重要因素。
6、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7、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
每1个纬度为11千米;8、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
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9、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10、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11、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14、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15、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6、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
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17、昼夜长短的决定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18、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1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20、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2太平洋位置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美洲、北美洲之间。
面积南北长约15900千米,东西宽度约19900千米,面积16624.1万平方千米(不包括属海)。
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9.8%,占地球总面积的35%.太平洋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深和岛屿、珊瑚礁最多的海洋。
范围太平洋西南以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至南极大陆的经线与印度洋分界(东经147度),东南以通过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的经线与大西洋分界(西经68度),北经白令海峡与北冰洋连接,东经巴拿马运河和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沟通大西洋,西经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通印度洋,总轮廓近似圆形。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精选归纳大全五篇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精选归纳大全五篇在世界的进步中,起作用的不是我们的才能,而是我们如何运用才能。
下面是课件我为您推荐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精选归纳大全五篇。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1 1东北地区的位置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自然地域单元完整的地区,对其位置的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①经纬度位置。
该区的最北部是我国纬度的地方,最东部也是我国位置的最东部(135E多)。
②海陆位置。
东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我国最偏东地区,位置显著地向海洋突出,它的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
③政治地理位置。
它的东面、北面、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相邻,与俄罗斯有漫长的边境线。
④该图揭示了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长季节等。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得协调,基本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温凉品种,如甜菜等。
(2)地形、土壤条件:①形一型一营: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关系到农业多种经营。
②壤一养一量: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肥沃的土壤上作物生长比较旺盛,单位面积产量高。
2、东北地区的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所环绕,山地有着丰富的森林,成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
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
(3)社会、经济条件: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重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和木材基地,其区域内工业、商业、交通和人口对东北农业发展的影响图解如下:3、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4、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该地区降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精选分享五篇高二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精选分享五篇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成绩往往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上,不行则每况愈下。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1(一)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1.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
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
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3.如果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的半圆为昏线,以西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
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二)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1、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
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日影最短。
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
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日影最短。
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上只有一次),日影最短(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2、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面落下。
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
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
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向南移。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
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
从秋分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北移。
由此可见,太阳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与升落方向相反)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问的变化而变化。
从赤道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2一、能源的分类1、按照能源的性质分类(1)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2)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洋流、地热能;非可再生能源——核能。
2、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类(1)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现代光合作用——生物能;古代植物固定的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由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
(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能、温泉;核能——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聚变能和裂变能。
(3)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月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能。
二、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①储量丰富②分布范围广③煤种齐全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2、市场广阔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三、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我国的煤炭资源占绝对优势,石油的比重较大,天然气比重小;世界上石油资源占绝对优势,煤炭、天然气资源比重都较大,核电比重也占一定比重。
四、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神黄铁路、大秦铁路、焦——兖——日铁路。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图3.5)。
五、能源的综合利用:1、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
2、形成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中心的多元结构。
六.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①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②加强炼焦、电力、化工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环境保护。
2、调整产业结构①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3、“三废”的治理①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②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③对于废水主要采取沉淀净化的办法。
④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是:A.做好消烟除尘工作;B.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3宇宙空间和时间及天地万物的总称。
宇宙就是物质世界,是不依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并处在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终结,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
宇宙中的天体多种多样,例如像太阳那样的恒星,像我们生活的地球这样的行星,以及地球的卫星月亮、拖着长尾的彗星、在夜空中划过一道光迹的流星等等。
宇宙空间无边无际。
我们常用光在一年中走过的距离即光年(94605亿千米)来测量宇宙。
随着天文望远镜和观测技术的提高,目前人们能够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大约为360亿光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的范围还将不断扩大。
银河系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称银河系。
在夏季晴朗的夜空可以看到一条明亮的银白色的光带一直延伸到地平线,像一条流经天空的长河,因而叫银河。
它由2000多亿颗恒星组成,其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400亿倍。
它是一个旋涡结构的圆盘状星系,中央厚,越向边缘越薄,形状像铁饼。
银河系的主体部分直径为7万光年,中心厚度约1.5万光年。
太阳位于距银河系中心3万光年的位置上绕中心运转,运转周期2.5亿年。
太阳系由太阳及以太阳为中心、并受其引力控制而环绕它运动的天体所构成的系统。
太阳是中心天体,其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以它巨大的引力吸引着九大行星(依距日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小行星(约2000颗)、卫星(约60多颗)、彗星(约1600多颗)及流行体等围绕它运动。
太阳系的范围,估计最远可达4500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是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
根据人造卫星的测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1千米,极半径为6356.8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的体积约10832亿千米3,质量约为5.976×1027克,平均密度为5.52克/厘米3。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千米2,其中70.8%是辽阔的海洋,其余为陆地。
陆地上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以及河流,湖泊等众多地貌形态。
海底有大陆架、海岭、海沟、洋盆等众多地貌形态。
地球是太阳系中有生命的星球。
地球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生命的存在,这是由地球的宇宙位置和它的特点决定的。
距太阳较近的水星、金星,受太阳光热的烘烤,它们表面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100℃,而距离太阳比地球远的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接受的太阳热量甚少,异常寒冷,生命难以存活。
质量比地球小得多的星体(水星、火星)吸引力也小,没有能力在自己周围控制住巨大而密集的大气圈。
只有地球距太阳不远也不近,使地表能够得到和维持适合生物生存的热量,加上地球有液态水,又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这些都为生命的诞生和繁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4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山地众多,差异显著。
正是因为差异的存在,才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的水平不同。
为了加快各区域发展的步伐,应研究各自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是什么,人地关系中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协调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治理。
这种复杂的区域差异也决定了我国国土整治任务的艰巨。
因此,在本书的第一单元首先从总体介绍我国的区域差异,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我国国土的差异,为后面讲述我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专题提供背景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分我国的自然差异和经济差异两方面。
每一部分内容在讲述时,都是先大后小,先粗后细。
如自然差异,先讲全国的三大自然区,然后再讲每一个自然区内部的差异;经济差异,先讲全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再讲每个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我国的自然差异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在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的差异。
综合地形和气候这两个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可把我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
每个自然区在地形和气候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还间接反映在植被、土壤、水文等自然要素上,并且形成各区内部差异的主导因素也有所不同,最终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有明显差异。
由此可见,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不是仅依靠某一种自然要素的划分,而是一种综合性划分。
这种综合划分能反映出自然区之间的差异。
经济差异这部分内容主要从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讲述我国明显存在的地带性经济差异,并剖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以及我国为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三个地带间协调发展所应采取的发展战略。
本单元的知识与义务教育初中地理的内容有着很密切的联系。
如三大自然区在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方面的特征在初中地理中都有介绍,但初中地理这部分内容是分要素讲述,在本单元则是分区域讲述,把各要素落实在各区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