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要点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机械制造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工艺和方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掌握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工艺和方法。

3.具备使用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基础概念•机械制造的定义及作用•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机械制造的分类和特点2. 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机械制造的基本要素和关键技术3. 常用的机械制造工艺和方法•切削加工工艺和方法•焊接工艺和方法•成型加工工艺和方法•热处理工艺和方法•表面处理工艺和方法4. 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常用的机械制造设备•常用的机械制造工具•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5. 实践能力培养•机械制造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机械制造实验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机械制造实验的报告撰写和展示6. 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和技巧•创新思维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等。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学生将根据课程要求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小组项目等,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形式包括平时表现、实验报告、小组项目报告等。

六、参考教材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者:张三,出版社:XX出版社,年份:20XX2.《机械制造工艺学》,作者:李四,出版社:XX出版社,年份:20XX以上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概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扎实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计划学时:64学时二、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三、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

在内容上整合了机械制造专业部分课程,主要介绍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及生产活动的组织;机械加工过程及其系统;金属切削过程及其基本规律;机床、刀具、夹具的基本知识;机械加工与装配工艺规程的设计;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的概念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前沿与趋势。

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机械制造技术方面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四、课程的教育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制造活动有一个总体、全貌的了解与把握,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掌握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备设计专用夹具和制定工艺规程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现场工艺问题的能力;了解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发展概况,初步具备对制造系统、制造模式选择决策的能力。

五、课程主要内容1、生产过程与组织产品开发、制造过程与生产组织、制造技术概论;2、金属切削过程及控制金属切削层的变形、切屑的类型及控制、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温度、刀具的磨损与破损、刀具寿命及刀具状态监控、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及提高切削用量的途径、磨削机理;3、机械加工方法与装备机械加工方法、机床夹具及其类型和组成、机床夹具定位误差计算及定位机构设计、机床夹具夹紧机构设计;4、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机械加工精度、工艺过程的统计分析、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5、工艺规程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机器装配工艺规程设计、机械产品设计的工艺性评价。

6、先进制造技术*六、学时分配内容讲课实验产品开发、制造过程与生产组织、制造技术概论 4 基准、工件的装夹、六点定位原理、典型定位方式 2金属切削刀具基础、切屑形成及变形区的划分、前刀面的挤压与磨擦及其对切屑变形的影响、积屑瘤的形成及其对切削过程的影响、切屑的类型及其分类、切屑控制的措施6 刀具角度的测量(2学时)切屑变形的测定实验(2学时)切削力、切削功率、切削力的测量及估算,切削热的产生和传导、影响切削温度的主要因素、切削温度对工件、刀具和切削过程的影响4 切削力测量及经验公式的建立(2学时)切削温度测量(2学时)刀具磨损的形态及其原因,刀具磨损过程及磨钝标准,刀具寿命的经验公式及刀具寿命分布、刀具破损、刀具状态监控,4 典型夹具及定位误差分析(2学时)确定切削用量时考虑的因素,确定切削用量的步骤,提高切削用量的途径,磨削机理4机械加工方法与装备概述 4机械加工精度概述、工艺系统原始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6 工艺系统静刚度测量(2学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机器使用性能的影响,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影响加工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的因素4机械加工中强迫振动、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 2 振动测量(2学时)工艺过程的统计分析 2 统计分析实验( 2学时)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定位基准的选择、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阶段的划分、工序的集中与分散、加工顺序的安排、机床及工艺装备的选择2加工余量的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4时间定额、工艺方案的经济分析、工艺规程文件的编制 4机器装配工艺规程设计概述、互换装配法 2分组装配法、修配装配法 2调整装配法、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2机床夹具及其类型和组成、定位误差分析与计算 2夹紧机构设计应满足的要求、夹紧力的确定、典型夹紧机构2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发展概况 2七、课程的重点、难点、深广度要求对产品开发、产品制造、产品销售及服务等整个生产过程及组织全面、概括了解;了解机械加工方法与设备,重点掌握机床夹具的设计方法和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以及确定夹紧力的原则;掌握切削加工机理,了解切削过程中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热与切削温度,以及刀具磨损等基本规律,以达到会选择切削刀具、切削用量、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了解有关加工精度的概念及影响加工精度因素,掌握分析加工精度的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要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要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要点一、实验目的1.掌握机械制造基础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训练学生使用常见的机械制造工具和设备进行加工操作;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实验内容1.机械加工工艺实验:包括铣削、车削、钻削、切割等基本加工工艺的实验;2.机械制造装配实验:包括零件的装配、调试和检验等实验;3.车间管理实验:包括生产计划编制、原材料采购、质量控制等实验;4.CAD/CAM实验:包括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软件进行图纸绘制和数控编程等实验;5.设备维护实验:包括设备保养、故障排除和修理等实验;6.创新设计实验:包括根据需求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实验。

三、实验要求1.学生应具备基本的机械制造理论知识和加工技能;2.学生应熟悉常见机械制造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3.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进行CAD/CAM图纸绘制和数控编程;4.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5.学生应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和要求、熟悉实验设备和工具、安全操作规范等;2.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包括加工操作、装配操作、调试操作等;3.实验记录:对实验过程中的关键参数、现象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4.实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方案;5.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等。

五、实验评价1.实验操作能力:根据实验结果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2.实验分析能力:根据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评价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3.创新能力:根据学生的创新设计实验结果,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4.团队合作能力:根据学生的团队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5.报告撰写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报告撰写能力。

六、实验安全1.操作人员应熟悉实验设备和工具的操作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2.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工作服等;3.实验室应保持整洁,设备应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操作安全;4.在实验操作中,如遇到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及 教案全套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及 教案全套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掌握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3. 熟悉机械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3. 机械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案例,讨论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 课件:机械制造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金属切削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金属切削过程中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熟悉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1. 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的规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数值分析法:计算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 实验设备:刀具、工件和切削实验机。

3. 课件:金属切削过程的动画和图表。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金属切削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刀具与工件相互作用实验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2. 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熟悉刀具的类型、结构和选用原则。

教学内容:1. 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2. 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刀具的类型、结构和选用原则。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制造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3.熟悉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4.学习机械制造中的常见工艺控制方法;5.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技术概述–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机械制造的组织与管理–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2.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材料的基本性质与选用原则–常用材料的机械加工性能评价–常用加工工艺的原理和应用3.工具与设备的使用–常用手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常用机械设备的分类和原理–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维护4.工艺控制方法–尺寸和形状的测量和控制–加工表面质量的控制–加工过程参数的控制5.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基本机械加工操作的实践–常见机械加工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制定机械制造工艺方案的实践操作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形式,介绍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实践操作: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机械设备,培养实践操作能力;3.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互相交流思想和经验,加深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和实验操作表现等;2.作业和小组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协作能力;3.期末考试:对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主教材: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程》 - 《机械制造工艺学》参考资料: - 《机械制造工艺实习指导书》 - 《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总共设20周,每周3学时,按如下进度进行:周次内容第1周课程介绍及概述第2周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第3周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第4周工具与设备的使用第5周工具与设备的使用第6周工具与设备的使用第7周工艺控制方法第8周工艺控制方法第9周工艺控制方法第10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1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2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3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4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5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6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7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8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9周复习与总结第20周期末考试以上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一定的机械制造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奠定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1. 了解机械制造业的作用、发展现状和趋势.2。

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大家认识到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现状及与西方发达国家(德、日等)的差距.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发展,了解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现状及与西方发达国家(德、日等)的差距,了解制造技术、制造系统等概念,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金属切削基本知识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金属切削原理的基本理论,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能正确分析工件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刀具及切削用量.教学重点和难点:1.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

2.切削用量与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寿命、加工质量的关系.3.刀具几何参数与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寿命、加工质量的关系。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1.了解车刀结构、掌握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中的正交平面参考系内,刀具几何角度标注方法.2.掌握切削力的形成,分解及影响因素,掌握切削热的来源,传散及影响因素.3.掌握刀具磨损及刀具寿命的有关规律。

4.熟悉工件材料加工性,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参数及切削用量的选择方法.5.掌握砂轮特性及影响因素,了解磨削运动、磨削力及磨削过程的特点。

第三章制造工艺装备教学目的:1. 掌握关键表面成形方法,能够合理选用加工机床。

2. 能正确选择工件的定位及装夹方式,了解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1.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型号和主要技术参数;工件表面成形方法。

2.工件表面成形方法与机床运动分析。

3.机床传动链的分析与计算。

4.六点定位原理;常用定位元件限制的自由度;夹紧力的确定。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1.了解常用金属切削刀具的种类、用途及特性。

2.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型号和主要技术参数。

3.掌握工件表面成形方法与机床运动分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及 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及 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概念和分类机械制造的特点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教学资源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件:机械制造概述的相关图片和视频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金属切削加工基本理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过程。

让学生了解金属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和力学分析。

让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参数的选用原则。

2.2 教学内容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金属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和力学分析金属切削参数的选用原则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过程。

实验法:安排金属切削实验,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力学分析。

2.4 教学资源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设备:金属切削实验设备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属切削加工基本概念的理解。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物理现象和力学分析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机械加工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让学生掌握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参数。

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方法的选用原则。

3.2 教学内容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参数机械加工方法的选用原则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方法的选用原则。

3.4 教学资源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件: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图片和视频3.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理解。

第四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要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要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S062008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学分:4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主要包括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金属切削机床、刀具、夹具等基本知识,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以使学生获得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中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本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

因此,除课堂教学外,还有实验、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加工装备等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知识要求:使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和金属切削机床、刀具、夹具等基本知识,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加工质量分析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模式的发展概况。

2.能力要求:1)能够按加工条件选择刀具材料和几何参数、切削加工参数,计算切削力、切削功率等;2)初步具备选择机械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的能力;3)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设计机床夹具的基本能力;4)具备制订机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解决机械制造问题的基本能力;5)初步具备对制造系统、制造模式选择和决策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有识图和制图能力,懂得机械机构的一般原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

因此,必须将本课程安排在《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及成形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和金工实习环节之后。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编码:0330101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学时:64 其中实验学时:8 学分: 3.5开课学期:第6学期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先修课程: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工程材料等一、课程性质及任务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

在内容上整合了“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机床夹具设计”四门课程,主要介绍机械制造技术基本概念;金属切削原理;机械制造装备及加工方法;机械加工质量;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的新发展。

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机械制造技术方面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制造活动有一个总体、全貌的了解与把握,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掌握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备设计专用夹具和制定工艺规程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现场工艺问题的能力;了解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发展概况,初步具备对制造系统、制造模式选择决策的能力。

一、绪论1.理解机械制造工业在发张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2.了解建国近60年来我国在发展机械制造工业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了解“十一五”以后至今后10年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主要任务。

4.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5.熟悉了解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的概念,能够准确地判别生产过程中的哪些生产活动属于工艺过程,哪些生产活动不属于工艺过程。

6.熟悉了解工艺过程每个组成的定义。

7.熟悉了解三种不同生产类型的工艺特征,能根据生产零件的生产纲领和零件本身的特征确定生产类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版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版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版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重点涉及机械加工、数控机床操作、自动化生产线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为全日制本科生开设,课程学时为48学时,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两个环节。

学生在本课程学习期间,将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掌握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等基本的操作技能。

课程基本要求理论部分•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机械加工原理、数控加工技术、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基本原理。

•熟悉机械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可以根据工艺要求正确选择机床设备、夹具和刀具,熟练掌握机床操作技能。

•熟悉数控机床的结构、编程原理和切削参数的优化,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

•熟悉自动化生产线的组成、控制原理、运转调试及故障检测等基本知识。

实验部分•参加机械制造基础实验操作,熟悉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和自动化生产线操作流程,掌握安全操作规范。

•能够按照要求正确组织设备、夹具和刀具,并进行机床调试和操作。

•能够熟练使用CAD软件进行数控编程,并进行模拟加工和数控机床操作。

•参加工业自动化控制实验,掌握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调试和故障处理等实用技能。

课程大纲第一章机械制造基础1.1 机械制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作用及历史发展概述•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基本技术、工艺和原理1.2 机械加工基础•机械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工具和设备•机械加工操作步骤、加工误差及解决办法•机械加工中的刀具、夹具和加工技术1.3 数控加工基础•数控加工概述及基本原理•数控机床的结构、主要组成部分和性能指标•数控编程语言、编程基本方法第二章数控编程2.1 数控编程基础•数控编程语言规范及其分类•数控机床基本坐标系、补偿和编程格式•数控机床切削参数的选择与优化2.2 数控编程实践•实用案例的数控编程方案设计•使用CAD/CAM软件进行数字编程•数控机床操作实践第三章自动化生产线3.1 自动化生产线概述•自动化生产线的定义、基本组成部分和工艺流程•生产线自动化程度的评价和自动化优化方法3.2 中央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线中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自动化生产线的过程控制和故障诊断方法第四章实验操作4.1 机械加工实验•机械加工操作流程的实验掌握•夹具和刀具的正确选择及夹紧装置的调试•不同工件的加工操作流程的掌握4.2 数控机床实验•数控机床的操作实验•数控编程的实验操作•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的实验操作4.3 自动化生产线实验•自动化生产线的组装、调试和运行•生产线自动化程度的评价和自动化优化方法•自动化生产线的机械故障诊断和排除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理论知识、实验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采用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实验操作采用指导教学和自主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践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该课程后,对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夹具结构进一步了解的教学环节。

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达到以下目的:1.初步掌握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方法,学会查阅有关资料;2.掌握设计机床专用夹具的基本原理的方法,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二、相关教学环节安排完成本课程教学后,并在本学期集中进行,时间为3周。

三、课程设计主要内容1.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2.设计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

3.具体内容(1)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了解零件的性能、用途和工作条件;对零件主要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及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设计基准等进行分析;对零件的材料、热处理及机械加工的工艺性进行分析。

2)拟订工艺路线正确选择基准;确定加工方法和划分加工阶段;安排加工顺序。

3)选定各工序所采用的设备,既要保证加工质量,又要经济合理。

4)确定指定工序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

5)确定指定工序的切削用量。

6)计算代表性工序的单件工时。

7)填写工艺文件。

(2) 设计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1)准备阶段分析指定工序的加工技术要求、工艺特点、毛坯情况、所用机床刀具加工余量及切削用量;收集有关设计制造同类型夹具的资料,吸收其中合理部分;2)确定工件的定位方案根据零件尺寸要求,分析需限制的第一类自由度,确定工件的定位方案和定位元件,制定夹具方案、绘草图和刀具的对刀、导向方式。

3)确定夹紧方案。

根据零件的结构和所需的夹紧力,确定夹紧方案。

4) 确定夹具结构。

(3)绘制夹具装配工作图及零件图四、课程设计要求1.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1)制定一个成批生产的(或中批或者大批生产)、中等复杂程度零件(不少于10道工序)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填写工艺文件(3)填写若干个工序卡2.专用夹具设计(1)设计某道工序的一个专用夹具,画出符合要求的夹具装配图(由15~20个零件组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华中科技大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华中科技大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华中科技大学附件2《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原名:金属工艺学)FundamentalsofMechanicalManufacturingTechnology二、课程编码0800363三、学时与学分40学时/2.5学分四、先修课程金工实习、机械制图五、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主要的工程材料成形方法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和相关装备知识,具有正确选择毛坯和加工方法的初步能力;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工艺知识进行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确定零件基本加工路线的初步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先进制造系统及其发展趋势。

六、适用学科专业非机械大类相关专业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1、铸造工艺 (6学时)1) 铸造工艺基础;2) 砂型铸造工艺;3) 特种铸造;4) 铸件结构工艺性;5) 常用铸造金属材料。

2、锻造与冲压(6学时)1) 热塑性加工工艺基础;2) 锻造工艺;3) 冷塑性加工工艺基础;4) 板料冲压。

3、焊接工艺(6学时)1) 焊接工艺基础;2) 焊接工艺方法;3) 焊接结构设计。

4、材料切削加工基础(4学时)1) 金属切削加工基本知识;2)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理论。

5、典型表面的加工 (6学时)1) 外圆表面的加工;2) 孔加工;3) 平面加工;4) 齿形表面的加工。

6、材料成形新工艺与特种加工 (2学时)1) 特种加工简介;2) 材料成形新工艺简介。

7、机械加工工艺规程(6学时)1) 工艺规程概述;2) 安装与定位;3) 工艺规程的制定;4) 典型零件工艺规程举例。

8、实验课(4学时)开设实验为(从中选择热加工一个实验、冷加工一个实验):1) 液态材料的工艺性实验;2) 材料切削加工性能实验;3) 材料可锻性分析实验;4) 金属焊接性实验;5) 切削加工参数与加工质量关系实验。

八、教学方法1、开展双语教学。

采用双教材制,课堂讲授以国外优秀原版教材的缩编版为主,采用双语课件,自编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要用于作业训练和学生自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062008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学分:4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主要包括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金属切削机床、刀具、夹具等基本知识,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以使学生获得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中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本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

因此,除课堂教学外,还有实验、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加工装备等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使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和金属切削机床、刀具、夹具等基本知识,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加工质量分析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模式的发展概况。

2.能力要求:
1)能够按加工条件选择刀具材料和几何参数、切削加工参数,计算切削力、切削功率等;
2)初步具备选择机械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的能力;
3)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设计机床夹具的基本能力;
4)具备制订机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解决机械制造问题的基本能力;
5)初步具备对制造系统、制造模式选择和决策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有识图和制图能力,懂得机械机构的一般原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

因此,必须将本课程安排在《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及成形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和金工实习环节之后。

四、学时分配(建议开设72学时,在保证学分的前提下可以微调)
五、教材与参考书
使用教材:任家隆,李菊丽等.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书:
1.卢秉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3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于骏一,邹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郭艳玲,李彦蓉.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夏广岚,冯凭.金属切削机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及理论(刀具几何角度、普通车床传动系统、机床夹具设计原理、加工质量分析)要讲深讲透,并各安排一次实验,以加深对课程重点内容的理解。

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零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等拟采用自学和讨论的方式进行。

在讲授中配合多媒体教学,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

在本课程全部结束后,应安排课程设计,进行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以加强学生实际设计能力的培养。

七、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考试方式为闭卷。

课程成绩评定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由平时考勤、听课情况、作业成绩、实验成绩等构成,占总成绩的30%。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
第1章概论(2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发展,了解机械制造产品的构成与制造过程、生产类型与生产方式等概念;明确本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二、教学内容:
1.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发展;
2.机械制造产品的构成与制造过程、生产类型与生产组织方式;
3.本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2章机械加工装备与方法(22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型号及传动,初步具备选择机械加工方法与机床的能力;熟悉常用刀具材料的特点,掌握常用刀具结构形式及其选用。

二、教学内容:
1. 金属切削机床:机床的分类和型号,机床的成形运动,机床的传动;车床的加工范围及工艺特点,CA6140车床的传动系统及典型机构;磨削加工的应用范围及万能外圆磨床;滚齿机等常用机床;
2. 金属切削刀具: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切削运动、切削用量、切削层参数等,刀具切削部分组成、刀具角度参考系、刀具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常用刀具材料的种类、特性及应用;常用刀具的结构形式及其选用,磨料与磨具;
3.机械加工方法:常用加工方法车削、铣削、钻削、镗削、刨削、拉削和磨削的工艺特点及选择;特种加工方法的特点及分类;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激光加工原理及应用。

实验4学时:实验1.普通车床传动及调整;
实验2.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
第3章机床夹具设计(10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机床夹具的组成,掌握工件定位原理,能正确计算定位误差及选择夹紧方式,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具备设计机床夹具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机床夹具的组成、分类及功用;
2.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六点定位原理,常见定位方法与定位元件,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
3.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夹紧装置的组成及基本要求,夹紧力的确定,常用夹紧机构;
4.常见机床夹具:钻床夹具、铣床夹具、车床夹具、组合夹具、成组夹具等。

实验2学时:机床夹具拆装与调整
第4章金属切削过程与控制(8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掌握切削力、切削功率的计算方法,合理选择刀具几何角度、刀具使用寿命、切削用量等切削条件,了解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及改善途径,了解磨削过程及磨削机理。

二、教学内容:
1.金属切削过程:变形区的划分,变形程度的表示方法,积屑瘤,切屑的类型及控制;
2.切削力:切削力的来源和分解,切削力与切削功率的计算,影响切削力的主要因素;
3.切削热与切削温度:切削热的产生和传导,切削温度的分布,影响切削温度的主要因素;
4.刀具磨损、破损及使用寿命:刀具的磨损形式,刀具磨损的原因;刀具磨损过程及磨钝标准,刀具使用寿命及其与切削用量的关系,刀具的破损;
5.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衡量指标,改善切削加工性的途径;
6.磨削过程与磨削机理,磨削力,磨削温度,磨削加工的特点;
7.金属切削条件的合理选择: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刀具使用寿命的选择,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切削液的合理选用。

第5章工艺规程设计(16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内容和步骤,掌握基准选择、工艺路线拟订和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原则。

理解尺寸链的组成及分类,掌握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理解时间定额的组成,合理制订时间定额,了解提高生产率的工艺措施。

掌握机械产品的装配工艺方法。

了解成组技术与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

二、教学内容:
1.概述:工艺过程、工艺规程的概念,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2.机械产品(零件)设计的工艺性评价;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工艺路线拟定,定位基准的选择,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阶段的划分,工序的集中与分散,工序顺序的安排,机床与工艺装备的选择;加工余量、工序间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工艺尺寸链的概念与计算;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工艺文件的编制;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4.成组技术与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
5.机械装配工艺规程设计基础:装配工作的基本内容,装配精度与装配尺寸链;机械产品的装配工艺方法;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第6章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12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理解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正确分析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受力变形、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理解加工误差性质,掌握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了解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掌握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
2.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加工原理误差,机床的误差,其它几何误差;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工艺系统刚度,误差复映;工艺系统的热变形;
3.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加工误差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工艺工程的分布图分析、点图分析,工序能力系数;
4.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减小原始误差,转移原始误差,误差分组法,误差补偿法等;
5.机械加工表面质量:表面质量包含的内容,表面质量对使用性能的影响;影响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及其控制;影响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其控制。

实验2学时: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第7章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2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和制造模式的发展概况,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制造业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
1.机械制造系统的自动化方式;
2.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组成及其功能;
4.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
5.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制造。

执笔人:
审定人:
批准人:
制定(修订)日期:200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