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几个主要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几个主要趋势

摘要:本文对我国教学改革趋势作了综述性的预测。作者认为,教学改革的主题是素质教育,基本策略是整体改革,重心是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围绕这三点,作者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诸如:面向过程的教学、非智力性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改革和实验的可操作性、课程形式的丰富和发展等。

关键词:素质教育过程非智力因素整体改革可操作性课程形式

***

教学改革历来是改革篇章中浓重的一笔。当前我国的教学改革正以八十年代以来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基础,在一个更高、更深、更全面的层次上展开。

一、实施素质教育--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作为对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的教育发展有着高度指导意义的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它是和我国传统的产生于小农经济和封建制度基础上并一直延续至今的应试教育观相对立的。

反思应试教育的弊端,可以很轻易地发现,在教学领域应试教育的弊端表现得最为充分。虽然应试教育并非由教学活动孕育而生,但应试教育的存在却会使教学活动无法摆脱其阴影的笼罩,并使一切在观念尚未获得转变的情形下所实施的教学改革变得缺乏成效或事倍功半。近几年来,在日益汹涌的改革大潮的冲击下,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已成为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共识。而要使这一转变能够顺利实现,就必须视观念的转变为其主要着眼点,视教学改革为其基本途径。从当前的现实来看,自八十年代末以来,素质教育的观念已逐步形成并趋于成熟,教育实践中的转变正渐趋全面开始,真正的冲撞和理想的教育模式的诞生将可能在未来的数年内完成。因此,如何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必将成为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第一主题。

素质教育的内涵极其丰富,各种认识也不尽相同,但人们一般都认识到了素质教育应包括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教育,是集上述各种素质的开发、培养和训练于一体的整体性教育。然而,这仍旧只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静态描述,从教育过程实施的动态发展以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较的意义上看,素质教育的实质乃是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而非被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等方面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较为全面的素养,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获得提高,使发展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态势。

对素质教育内涵所作的静态和动态双重意义上的把握,使我们不难看到围绕素质教育的实施所进行的教学改革的总的精髓之所在。简言之,就是要使我们所构造的教学新体系能够让全体学生都能在主动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的较为全面的发展。在这里,主动学习是手段,它是指一切教学过程都是在学习主体的自觉意识和能动作用的支配下展开的,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体的内在需要和追求,成为学习主体表现自我的自由方式;全面的发展是目标,它是指发展的相对完整性,包括学生主体各项身心潜能,尤其是心理能力的协调统一的发展,并体现个人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而生动活泼则是发展的外显特征,具体

表现为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一种自然的、令人愉悦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的作用十分明显,智力活动成为学习主体的一种乐趣和享受。没有学生主动的学习,发展只能是机械的、僵化的;而倘若缺乏生动活泼的精神,发展则将永远无法进入较高的层次,一切开发、培养和训练都可能成为学习的负担。

事实上,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教学改革已经在朝着促进学生发展的方向上努力,对学生的学习负担问题、对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问题都作了积极有益的改革和探索。但从总的形势来看,八十年代以来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中的绝大多数仍是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进行的。且局部的、单项的改革和操作性的修修补补居多,局限性较大,尚未能构造出一种可以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整体发展的教学新体系。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

教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人类活动,教学的发展总是在传统和变革的互动中进行的,其中观念的转变应为第一要义。对于当前的教学改革来说,日渐形成的素质教育观念将会使改革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取得较全面发展的教学新体系的认识基础也变得更加牢靠。同时,新的持续的教学改革又将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拓宽道路,推动素质教育更快地从理论层次进入到对教育实践过程的干预中去。

围绕素质教育的实施这一主题,当前教学改革将会对教学诸多方面作出新的调整,主要包括:

1、面向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面向结果的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使学生取得令人满意的结论作为教学的直接意义。它是传统的教学所强调的教学形式。面向过程的教学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并在理解中仔细体验这一知识得以产生的基础以及它与其他知识的相互联系等等。从主动学习的角度看,面向过程会给学习主体带来一种更高的价值。

2、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在教学活动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传授和学习知识经验的过程中是相互统一的,但两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各自的发展并非是自发地齐头并进的。听其自然,往往会使它们其中的某一方面变得更加成熟,而另一方面则处于发展的落后状态。两者的真正统一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作出专门的努力。

3、教师指导与学会学习并重。有效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辅导,但指导只是手段。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必须是把学生导向学会学习的境地,这不仅是终身教育的要求,而且从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点来看,只有学会学习,学习主体才会真正具有一种参与到教学过程去的能力。

4、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形成并重。能力培养已成为现代教学目标的重心,然而在促进学生一般能力的较全面的提高的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给予特别关注,创造性已成为现代人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成分。

此外,调整的内容还包括科学文化基础的形成与品德培养并重、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并重、课内与课外并重等等。较之于以往的教学改革,当前的教学改革将会以一种更切合实际的辩证的眼光来考察教学过程的一系列相关要素,克服和减少改革中的固执一端而带来的片面效应。而这也是以促进学生主体较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所迫切要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