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阳光的传播教学设计(4)
小学科学第2课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2课光的传播(教学设计)光的传播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将围绕小学科学第2课光的传播展开教学设计。
光的传播是指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学生通过这一课程可以了解光的基本特性和传播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教学目标:1. 知道光的传播是指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2. 了解光在真空、空气和水中传播的不同特点。
3. 通过实验观察,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4. 培养学生对光的传播规律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教学重点:1.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 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过程1.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1.2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1.3 光在水中的传播2. 光的折射规律教学过程:Step1 引入(5分钟)通过询问学生对光的传播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特点和光的传播过程。
通过简短的讲解,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10分钟)在黑板上画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过程,并向学生解释光在真空中的传播是直线传播,没有弯曲和偏折。
通过图片和实物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特点。
Step3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10分钟)带领学生思考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过程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有何不同。
通过实验,比较光通过空气与真空的传播情况。
教师可以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将它放在空气和真空中,学生观察光线通过容器影响的变化,并进行记录和总结。
Step4 光在水中的传播(15分钟)在水缸中放置一根长长的透明棍子,引导学生观察光通过水中的传播过程。
通过实验,可以尝试将光线从空气引导到水中,观察光线的变化。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光线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有何不同,并进行讨论并总结。
Step5 光的折射规律(20分钟)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光通过不同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直角三棱镜,在光源方向放置一个白色物体,让光经过三棱镜后进入空气或水中。
观察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帮助他们理解折射的概念和规律。
阳光的传播_教案
阳光的传播【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叫光源,能鉴别哪些是光源。
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知道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现象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光源的定义和分类。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过程】导入:阳光的传播。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开始今天的探索之旅前,老师要请大家看一段非常精彩的表演。
视频:手影表演。
师:怎么样,名不虚传吧,那跟我们今天学的阳光的传播有什么关系呢?相信大家学完今天的内容后就能科学地解释这个问题,说不定还能体会到科学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和满足感。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光源及光源的分类。
师:长话短说,开始今天的旅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跟刚才舞台上的灯一样看上去是亮的?生:太阳,月亮,火……(如果举得例子不多,进行适当引导,开拓思路)(把学生举得例子用图片展示在黑板上,为了接下来能利用这些课堂生成)师:在大家刚才举的这些看上去亮的物体中,他们亮的原理相同吗?生:不相同,比如太阳是靠自己发光看上去亮,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才看上去亮。
师:(对学生的回答对出评价)我们把像太阳一样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是我们最重要的光源。
请一位同学上来把刚才大家举的这些例子中不是光源的挑出来。
生:(学生活动:找出光源)(让学生对刚才自己举的例子进行分类可以让他们更有兴趣,在学生分类过程中区分“日光灯”和“正在发光的日光灯”等例子的区别,这类题目中不但考查了光源的概念,而且包括了一个学生很容易忽视的问题,光源必须是在发光的物体,进行这项活动在轻松的气氛中巩固了光源的定义)师:光源在发光,我们能看到,(指着不是光源的那组)那这些本身不能发光的物体我们为什么也能看到呢?生:反射其他光源的光。
(评价)师: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属于光源的物体,那么现在我们来给这些光源分分类吧。
分类是科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段,可以把有共同点的物体放在一起,分类的方法并不局限,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来分。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通用四篇)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通用四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光的传播》教学设计(通用四篇)《光的传播》教学设计篇1各位领导评委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光的传播》。
《阳光的传播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阳光的传播》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阳光的传播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太阳光的组成和作用。
3. 理解太阳光对人类、动植物以及地球的重要性。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平时生活中与太阳光相关的现象。
导学内容:一、阳光的传播方式1. 直射:太阳光直接射向地面,阳光最强烈。
2. 散射:太阳光穿过大气层,被气溶胶、水蒸气等颗粒散射,使得阳光变得柔和。
3. 折射: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密度不同而发生折射,形成日出、日落等现象。
二、太阳光的组成和作用1. 太阳光主要由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组成。
2. 可见光:对人眼可见,照亮世界。
3. 紫外线:分为UVA、UVB、UVC,能够杀灭细菌、增进维生素D的合成等。
4. 红外线:能够产生热量,被用于治疗和保暖。
三、太阳光的重要性1. 对人类的影响:增进维生素D的合成、调节生物钟、增强免疫力等。
2. 对动植物的影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维持体温等。
3. 对地球的影响:维持地球温度、驱动大气环流等。
四、太阳光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1. 太阳能:利用太阳光发电、加热水等。
2. 紫外线杀菌:用于净化空气、水质等。
3. 日光浴:增进健康、舒缓压力。
导学活动:1. 观察太阳光的传播方式,并比较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阳光强度。
2. 实验测量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含量,讨论其对人体的影响。
3. 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发展情况,分析太阳光对植物的重要性。
4. 制作太阳能发电小实验,了解太阳光在能源方面的应用。
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太阳光的传播方式、组成及作用,以及其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对人类、动植物以及地球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砚们能够珍惜太阳光资源,合理利用,并在平时生活中注重太阳光对健康的影响。
冀教小学科学三下《光的传播》word教案 (4)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光
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找出周围环境的光源,并能根据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2.能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
3.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光源,对光源进行分类。
通过“我看见了光”探究试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
三、课前准备(学生的准备的材料和资料)
分组实验材料:
1.火柴.蜡烛.硬纸片等;
2.电光笔.蚊香.空白色饮料瓶;
3.小手电,细.直.能弯曲的塑料管;。
阳光的传播_教案
阳光的传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叫光源,能鉴别哪些是光源,并会区分热光源和冷光源,知道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2)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了解光线的含义及介质不均匀对光直线传播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教师展示实验、自己设计并动手实验等,让学生逐步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小孔成像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利用光产生的各种奇妙现象及实验,让学生体验学习光学的乐趣,领略实验学习的魅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他们体会到个人价值以及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2)通过对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对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小孔成像、影子等自然现象,让学生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规律,并能对日常生活的现象加以解释,这一规律是光学知识的基础。
难点:能描述小孔成像的特点,知道小孔成像的事实表明的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学过程教学任务与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与实施效果分析一、创设情景,吸引同学进入课堂教学状态,并引出课新课引入:教师朗诵描写春日美景的诗句并配合PPT展示春日景色,引出课题。
欣赏校园及周边美景,逐渐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感受身边的美景,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奋,增加教学的新鲜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题板书:阳光的传播。
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直接明了的引出课题。
二、展开:(提出问题,实施探究)1.光源的定义及其分类:2.光的传播路径:(1)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光的直线传播应用。
3.认识小孔成像:4.小孔成像的规律:提问:1.“月球同太阳一样也可以为我们带来光明,两者的发光原理一样吗?”板书: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第3章第2节阳光的传播(教案)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教学设计课题阳光的传播单元第3章学科科学年级七年级下学习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可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知道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2.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重点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难点利用光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在阳光照耀下的世界充满了光和影,一切显得朝气蓬勃,富有生机。
阳光照耀下充满生机的世界思考:思考:为什么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观察图片体会阳光照耀下的充满了光和影与生机的世界为光源的引入做铺垫答案:因为它们能把其它光源的光反射回来,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它们。
讲授新课一、光源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2、热光源和冷光源(1)热光源火炬、蜡烛、电灯、电弧灯都是光源,这类光源由于高温而发光,是热光源。
如日光灯、节能灯以及新近发展起来的LED 光源都是冷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的生物他们也属于光源。
体会光源的定义阅读课文观察图片体会热光源和冷光源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记住热光源和冷光源萤火虫乌贼它们体内的发光细胞中有一种酶与氧作用后,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发光现象。
思考与讨论:下面四幅图中你知道哪些物体是光源?明亮的猫眼晶莹剔透的水滴白炽灯闪闪发光的萤火虫明亮的猫眼、晶莹剔透的水滴不能自行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白炽灯、闪闪发光的萤火虫能自行发光是光源。
思考讨论1、为何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因为它们能把其他光源的光反射回来,光再进观察图片一些能够自行发光的生物交流讨论并说出答案交流讨论并说出答案通过观察图片加深印象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并理解光源的的实质让学生理解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它们。
2、月亮是光源吗?月球本身不发光,人们看到的明亮的月球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的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
小学科学2光的传播(教案)
小学科学2光的传播(教案)光的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光是如何传播的。
2. 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特征。
3. 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二、教学准备:实验装置:光盒、平面镜、凸透镜、水杯、照相纸等。
教学材料:小黑板、彩色笔。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老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光?"学生回答后,教师简单介绍光的概念,并激发学生对光传播的兴趣。
步骤二:实验观察(15分钟)1. 老师将光盒放在桌子上,打开盒子盖子,让学生观察光直线传播的现象。
2. 学生用手将一面平放在桌子上,另一面对准光盒口,观察光线直线传播的情况。
步骤三:讨论(1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光直线传播的原因,并总结出结论:光在同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2. 学生回答问题:"那么,当光线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步骤四:展示和解释(15分钟)1. 老师放置一块平面镜在桌子上,并让学生观察平面镜对光的反射现象。
2. 老师解释光的反射现象,并通过示意图向学生展示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
步骤五:实验探究(20分钟)1. 老师向学生展示凸透镜,并告诉学生这是一个聚焦光线的工具。
2. 学生将凸透镜放在阳光下一米处,将一张照相纸放在透镜的对焦点位置,观察纸上的光斑。
步骤六:归纳总结(10分钟)1. 老师总结光的直线传播特征,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延伸:1. 老师可以进行更多关于光传播的实验,如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光的传播规律。
2. 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光的传播规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光的传播方式及其特点。
2. 学生能够描述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举例说明。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
光的传播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会对光的传播方式有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通过实验、讨论和总结,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3.2《阳光的传播》教案1
《阳光的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鉴别哪些物体是光源,知道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2、知道阳光(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事实,并能提出有关的证据。
3、知道光的传播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1、能举例说明哪些是光源。
2、能正确地用语言描述阳光传播的方式。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按正确的方法设计阳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举例说明阳光的直线传播。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教学难点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周围有哪些发光的物体?新课讲解:一、找空气1、课程从问题开始,提出“我们周围有哪些发光的物体?”的问题导入本课程。
学生可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该问题,生活中发光的物体如电灯,教师最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所说发光物体所的共性。
2、活动后,应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周围存在众多发光物体,有的是自身能够发光,有的却不是自己发光。
二、光源1、光源的基本了解。
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能够举例说出哪些是光源。
如太阳,火炬,蜡烛等。
3、学会如何判断物体是否是光源。
如月球本身不发光,因为反射了太阳光而变得明亮了,但是月球不是光源。
三、阳光的直线传播1、能够用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如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早晨的晨曦等。
2、探究地面上圆形光斑的形成实验。
设计实验时学生可依托教师提供的材料想自己的办法;实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清楚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现象,并思考实验的结论;实验后,应组织学生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为填写实验报告打下基础。
实验报告虽然文字量少,但内容和格式一定要规范;对实验结果或现象的解释和交流过程,是探究学习的重要过程。
但本课不做重点训练,如教学时间允许可做简单的交流。
3、光源发出的光普遍遵循的规律。
小学科学2光的传播(教案)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
小学科学2光的传播(教案)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光的传播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方式。
2. 能够解释光线直线传播的原因。
3. 能够说明光的传播速度。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方式。
2. 光线直线传播的原因。
3. 光的传播速度。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光线直线传播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加深学生对光的传播速度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光的传播方式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的传播。
2. 探究(15分钟)a. 向学生展示一个亮度适中的手电筒,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将手电筒递给一名学生在圆圈中央站着。
b. 让学生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c. 引导学生发现手电筒发出的光线是直线传播的,并问学生原因。
3. 发展(30分钟)a. 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光的传播方式。
b. 在教室墙上钉一个圆孔的半透明纸片,用手电筒对着这个孔发出光线,让学生观察光线穿过纸片后的效果。
c. 引导学生发现光线穿过纸片时变暗,并解释纸片的作用是散射光线。
d. 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在空气和水中是否会有区别,并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散射传播。
4. 拓展(25分钟)a. 通过探究光的传播速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光线的特性。
b. 向学生介绍光的传播速度很快,比声音和机械波快得多。
c. 分组让学生进行一个实验,使用两个相隔较远的镜子,其中一个镜子上放置一个闪光的物体,观察物体的影子在两个镜子上的变化。
d.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光的传播速度很快,可以瞬间到达较远的地方。
5. 总结(5分钟)通过和学生互动,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散射传播,光的传播速度很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对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传播速度有了初步的了解。
小学科学第2课《光的传播》(教案)
小学科学第2课《光的传播》(教案)光的传播教案引言:《光的传播》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第2课,它介绍了光的本质以及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现象。
通过这节课,学生将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本教案将为教师提供一个详细的课堂教学计划,以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教授这个关键概念。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本质和传播方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的传播现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图来展示相关的光传播示意图。
2. 准备实验材料,如小镜子、玻璃杯、水等。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 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光源,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光的理解,概括旧知识。
2. 知识讲解和示范(10分钟):- 介绍光的本质,解释光是由光源发出的能量,可以传播到我们的眼睛中。
- 通过PPT或黑板图,讲解光的传播路径并展示示意图,包括光线从光源射出,经过空气、水和玻璃等介质的传播。
- 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对光的传播途径的理解。
3. 实验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组,每组提供一小镜子和一张白纸。
- 学生在桌上放置小镜子,将纸片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以接收光。
- 请学生调整小镜子的角度,找到一个能够将光线投射到纸上的位置。
- 让学生思考并记录如何调整小镜子才能让光线最好地照射到纸上。
4. 讨论和总结(15分钟):-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为什么能够照射到纸上。
-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光是直线传播的,可以通过反射改变方向。
-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他们在调整小镜子角度时的经验和发现。
5. 拓展应用(10分钟):- 让学生观察水中的光线传播现象。
- 借助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后发生的折射现象。
-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让他们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6. 巩固练习(15分钟):- 在黑板上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回答。
七年级科学下册3.2阳光的传播教学设计4(新版)华东师大版
阳光的传播1教学目标(1)会鉴别哪些物体是光源,知道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2)知道阳光(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事实,并能提出有关的证据。
(3)了解小孔成像原理及特点。
2学情分析学生对阳光的传播缺少一定的知识。
由于现代学生过多的时间花在完成作业,花在玩电脑游戏和看电视上,导致对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知识的缺乏,本科重点将光的传播知识,和光路等以实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以达到理解和学习的目的。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引入:先播放一段神奇的光影世界——手影视频,让学生对光和影充满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及学习热情。
从而提出本节课的课题——《阳光的传播》师:我们为什么能看见物体?生:有光。
师:如果是午夜还能看见吗?生:不能/开灯就可以看见?师:对,白天我们可以依靠太阳看见物体,而晚上开灯后也能看见物体。
太阳和电灯有什么共同特点呢?生:它们都能够自行发光。
师:非常好,我们将能够自行发光的一类物体称之为光源。
板书: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
师:让我们来判断以下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
1、猫眼2、水滴3、LED灯4、萤火虫5、月亮6、钻石7、白炽灯8、蜡烛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相应的讲解和评价。
师:为什么人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生:因为它们能把其他光源的光反射出来。
师:LED灯、萤火虫、白炽灯和蜡烛这四种光源发光时有什么特点?生:白炽灯和蜡烛是由于高温而发光,而LED灯以及萤火虫发光时温度并不高。
师:回答的很好,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将光源分成热光源和冷光源。
那么,对于地球来说什么是最强的光源呢?生:太阳师:对,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那么,太阳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板书:阳光的传播图片:1、晨曦的阳光师:清晨的阳光穿过树林,如果把这些光反向延长到阳光发射的中心,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光沿直线传播。
图片:2、树缝里的阳光师:如这张图盘所看到的,太阳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阳光的传播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阳光的传播》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们为何需要阳光,理解阳光对人类的重要性。
2.掌握阳光的组成、特点以及传播方式。
3.能够描述阳光的作用,包括提供热量、激活维生素D、杀菌等。
二、教学内容:1.阳光的组成和特点。
2.阳光的传播方式。
3.阳光对人类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阳光的美好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阳光的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阳光的组成和特点,包括太阳的辐射与光谱分布。
然后讲解阳光的传播方式,包括透射、反射和折射等。
3.实验(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阳光通过不同材料的传播情况,比较透射、反射和折射的不同特点。
4.讨论(15分钟)学生讨论阳光对人类的作用,包括提供热量、激活维生素D、杀菌等。
同时,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展示(15分钟)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和讨论结果,分享彼此的学习收获。
6.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阳光对人类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
四、作业要求:1.撰写一篇关于阳光的作用的短文,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设计一张海报或PPT,展示阳光的传播方式和对人类的作用。
3.观察家中阳光充足的地方,记录阳光的特点和传播方式,写一篇日记。
五、评价标准:1.作业内容准确、完整,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海报或PPT设计美观、内容丰富,能够清晰展示阳光的传播方式和作用。
3.日记内容详实、观察细致,能够清晰描述阳光的特点和传播方式。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对阳光的传播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增强了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了他们探索、发现和学习的热情,为未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光的传播特性,掌握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并能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小学科学2光的传播(教案)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2光的传播(教案)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的传播导语:科学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涵盖了许多有趣且实用的知识,其中之一就是光的传播。
本文将通过教案的形式,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原理和相关实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光是如何传播的,学习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并能掌握相关专业术语。
2. 能力目标: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并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光直线传播原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探索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光是如何传播的,以及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难点:通过实验验证光直线传播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视频或展示光线传播的模型。
2. 实验材料:平面镜、白纸、手电筒等。
3. 学生实验记录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光的传播):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个黑暗的房间,并使用手电筒照射一束光,带入光的传播话题。
引导学生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光可以照亮黑暗的地方。
2. 概念讲解:教师简要讲解光的传播原理,包括光直线传播的特点,光是如何从光源传播出去,并给出光的传播的专业术语。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现象,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光的传播方式。
3. 实验探究:(1)实验一:验证光直线传播教师将一面镜子放在室内某一位置上,让学生围成一个环形,每个学生手持一块白纸,并在镜子上投射光线。
让学生观察白纸上的光线,并记录下相应的结果。
(2)实验二:光的折射实验教师在桌上放上一个玻璃杯,将一根银币放入玻璃杯里。
让学生观察玻璃杯内的银币,并指导他们用手遮住玻璃杯上部分,再次观察银币的位置有何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并进行讨论。
4. 总结与复习:通过实验结果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互相回答问题,加深对于光的传播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光的传播原理。
《光的传播》 教学设计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能举例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光沿直线传播规律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光现象的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2)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教学难点(1)设计与组织关于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2)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月食等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准备激光笔、玻璃砖、水槽、水、蚊香、牛奶、小孔成像实验装置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光现象图片,如彩虹、极光、灯光秀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这些光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的传播。
(二)新课讲授1、光的传播路径(1)提出问题:光在空气中、水中、玻璃中是如何传播的?(2)实验探究:①在暗室中,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空气中,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②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斜射入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③让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玻璃砖,观察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路径。
(3)得出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1)演示实验:在水槽中加入水,滴入几滴牛奶,使水变得浑浊。
用激光笔照射水槽,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然后用玻璃棒搅拌水槽中的水,再次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2)得出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①介绍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②进行小孔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蜡烛火焰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所成的像。
③分析小孔成像的特点,如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等。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下《11.光的传播》word教案(4)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1.光的传播目标:1.使学生知道光沿直线传播。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重点:使学生知道光沿直线传播。
难点:1.分析影子的形成。
2.设计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教具:激光笔,纸屏,烟雾箱,直玻璃管,弯玻璃管,纸,牛奶幻灯片:植物影子,实验材料。
过程:一、揭示影子,影子产生的条件(7分钟)1.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 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
2.问:结合你自己的亲身体验?思考影子的形成离不开什么?(给学生大约1分钟的时间)3.讨论要求:有的同学可能想起来了,有的同学可能没有想起来,没想起来也不要紧,请你们组想起来的同学交流一下他们的观点,就会对你有所启发。
4.交流总结:影子的形成离不开什么?(光,不透明的物体)估计对策离不开光:看到影子时,都是在有光的情况下。
结合实际情况,想到的。
学生没有想到物体打开实物投影:有光,有影子吗?说明还需要什么?对物体有没有特殊的要求?(提示:看到过水、教室中玻璃的影子吗?)需要不透明的物体。
二、使学生知道光沿直线传播(6分钟)1.结合幻灯片小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知道影子的形成离不开光,不透明的物体。
(出示一幅幻灯片:植物的影子)2.引出讨论问题:同时请大家结合影子的形成、结合这幅图再思考,光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请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注意:如果巡视过程中,发现所有的组都没有思绪,师进一步提示:光是沿直线传播,还是沿弯线传播。
3.听回报:你们组认为光是沿什么方向传播?是怎么想的?注意:本组的其它成员有没有补充。
三、运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2分钟)1.引出问题:小结:结合事实,再通过我们合理的推理大家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板书:光沿直线传播)能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而不是沿弯线传播的吗?请小组讨论交流。
请把讨论的实验方法画在图中。
2.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方法:注意:如果学生没有思绪:*在做实验时必须有什么?(发光的物体)*借助物体使自己能够看出是沿直线还是弯线(如果还想不出来,出示,实验材料的幻灯片,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汇报时*请其他同学去评判所汇报组的同学的实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学目标
1、会鉴别哪些物体是光源,知道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2、知道阳光(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事实,并能提出有关的证据。
3、能解释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如日食,月食的形成等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的自然学科的学习中对光沿直线传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光直线传播的条件的
理解等并不理解,因而本节的教学并未强调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的物质”。
虽然从理论上将不够全面,结论不够严密,但这也不妨碍学生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去解释日常
现象和实际问题。
对于上述的这一条件的认识可以在学习《光的折射》再进一步深化。
3重点难点
1.重点:(1)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2)光直线传播的应用(3)光速
2.难点:日食、月食的成因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光的传播导入
播放视频资料:一些在自然界中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光现象.
“自然界中,万物生长靠阳光.到了晚上,灯光照亮了整个世界.美丽的礼花把节日的夜晚
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彩.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相信你在学习完本章后,会有更深的体会.”由此引入“光的传播”,教师板书章标题.
“有关光的知识,你最想了解哪些内容?请同学们踊跃提出你的问题.”
教师写副板书,列出学生说的感兴趣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非常好的问题,我们将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一一解答.因为时间关
系,我们今天重点来研究光是如何传播的?”
教师板书本节课标题:
“第一节光的传播”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停电,特别是到了晚上,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假设现在
停电了,我们怎么办?”
教师关掉暗室里的灯,模拟“停电”场景.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用来照亮周围的这些物体都具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那些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老师板书光源概念.
请学生介绍一些自己知道的光源。
投影片:
请你在以下物体中将光源分类:
白炽灯、太阳、烟火、火炬、日光灯、节能灯、萤火虫、水母、
“在这些光源里面,有些是自然存在的,例如:太阳、萤火虫.有些海洋生物也能发光,比
如生活在深海中的水母.还有些光源是通过人工制造的,例如:蜡烛、电灯、霓虹灯等等.”“光源发出的光是如何传播的呢?”
“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看法.”
“到底谁说的对呢?显然,科学仅靠猜想是不够的,我们需要通过实验去检验.”
老师用激光笔发出的光在墙上打出一个亮点,但看不到光从笔到亮点之间的传播路径.
“当我们看不到光的传播路径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让它能够很清晰地显示出来?请小组
讨论一下,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刚才,几位同学提供了一些显示光传播路径的好方法,在下面的实验中大家可以参考.”“请同学们看桌上已经准备好的器材:激光笔、果冻、装有水的小烧杯、半个大可乐瓶子,
一小段香、火柴.
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观察光在各种物质中到底是如何传播的?”
老师巡视,与学生交流讨论.
“下面请几个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并把你们看到的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刚才在探究过程中,老师发现同学们讨论积极,思维活跃,通过实验证实了一些你们的猜
想,得到了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有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请他们演示一下.”
“光到底是怎样传播的?光为什么有时沿直线传播,而有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看来,光沿直线传播是有前提条件的.请同学们尝试总结这个条件.”
总结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光传播方向可能发生改变.
“冬天,街上会有卖烤白薯或卖早点的摊子.在炉子的上方,你会看见周围的景物发生晃动,
甚至扭曲变形.这是因为炉子上方的空气受热,造成它的密度发生了改变,不太均匀了,于是就会出现这种景象.”
“通过实验以及一些现象的分析,同学们能否完整地总结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老师板书: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在研究有关光的问题时,我们常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强调:画光线时,不要丢掉箭头.
示范:从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和平行光
线的画法.
我们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激光准直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来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
影子的形成
“请一个同学在大屏幕上,做手影表演,其他同学思考:如何用我们今天所学知识来解释这
个现象.”
介绍古代计时工具:日晷
日食、月食
日食和月食都是当太阳、地球、月亮三者处于特殊位置时发生的天文现象.
介绍“本影区”、“半影区”概念
用瓦数较大的灯泡作光源(相当于太阳),在灯泡与黑板之间举一个小球(相当于地球或月亮),于是在黑板上就出现了很明显的本影区、半影区.
画图介绍位于不同区域,出现的各种日食、月食现象.例如: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月
全食、月偏食.
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古代,人们认为日、月食现象是一种凶兆,而今天,当我们了
解了日、月食成因以后,就不会再相信有灾难降临这种迷信说法.”
小孔成像
简易“针孔照相机”
将封有塑料膜一面朝着学生,用一根点燃的蜡烛放在小孔前,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思考:若调节小孔到塑料膜间的距离,所成像的大小应如何变化?
“制作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小孔成像.早在公元前4世纪成书的《墨经》中就记载了小孔成
像的实验,并用光直线传播的规律对小孔成像做出了正确的解释.”
“请同学们利用牙膏盒、半透明塑料膜、棉线,现场制作一个针孔照相机.”
“请同学们用做好的针孔照相机,观察点燃蜡烛的像,并解释成因.”
“改变蜡烛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再次观察膜上蜡烛像的变化情况.”
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如栽树时要使其成一直行,排队要看齐,摆桌椅要整齐,射击时要求三点一线等等.
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小实验:
给学生几根大头针,把它们比作“树木”,在纸板上进行“植树造林”,不用直尺和笔,如何知道这些“树”已经栽齐了?
活动2【活动】知识应用
知识应用
激光准直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来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
影子的形成
“请一个同学在大屏幕上,做手影表演,其他同学思考:如何用我们今天所学知识来解释这
个现象.”
介绍古代计时工具:日晷
日食、月食
日食和月食都是当太阳、地球、月亮三者处于特殊位置时发生的天文现象.
用瓦数较大的灯泡作光源(相当于太阳),在灯泡与黑板之间举一个小球(相当于地球或月亮),于是在黑板上就出现了很明显的本影区、半影区.
画图介绍位于不同区域,出现的各种日食、月食现象.例如: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月
全食、月偏食.
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古代,人们认为日、月食现象是一种凶兆,而今天,当我们了
解了日、月食成因以后,就不会再相信有灾难降临这种迷信说法.”
小孔成像
简易“针孔照相机”
将封有塑料膜一面朝着学生,用一根点燃的蜡烛放在小孔前,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思考:若调节小孔到塑料膜间的距离,所成像的大小应如何变化?
“制作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小孔成像.早在公元前4世纪成书的《墨经》中就记载了小孔成
像的实验,并用光直线传播的规律对小孔成像做出了正确的解释.”
“请同学们利用牙膏盒、半透明塑料膜、棉线,现场制作一个针孔照相机.”
“请同学们用做好的针孔照相机,观察点燃蜡烛的像,并解释成因.”
“改变蜡烛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再次观察膜上蜡烛像的变化情况.”
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如栽树时要使其成一直行,排队要看齐,摆桌椅要整齐,射击时要求三点一线等等.
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小实验:
给学生几根大头针,把它们比作“树木”,在纸板上进行“植树造林”,不用直尺和笔,如何知道这些“树”已经栽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