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智力与创造力
教育心理学 第5章 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考研笔记-精品
教心第5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第5章智力,创造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一节智力的发展与培养学者们都认为:一,对智力的Q)智力是一种〃能力〃,它区别于兴趣,爱好等其他^认知领域的心理特性;认识(2)智力是认知活动中最一般、最基本的能力;(3)它与个体的抽象思维能力密切相关。
该理论由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
他认为智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个一般因素(g因素)和一组特殊因素(s因素)。
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依靠这两种因素。
G因素是智力的首要因素,基本上是一种推理因素,在相当程度上是遗传的。
一般因素虽然只有一个,它被应用于许多不同的任务中,会影响个体在所有智力活动中的表现。
二.智力理论Q)二因素论智力测验所要测量的就是这个一般的g因素。
因此,g因素是智力结构的关键和基础。
但特殊因素却可以有很多,比如在语文、数学、音乐等的学习中都各自相应有某一特殊因素si、s2、S3 ........... 这些s因素只会影响个体在某种特殊智力活动中的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认为,基本能力不是一个,而是一组。
(一)传统智力理论(2)组因素论他采用因素分析法,对实际智力测验分数进行因素分析,提出了基本能力学说。
他认为智力可以分为若干个基本能力因素,这些基本能力因素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人的独特的智力面貌。
于是,在批评二因素论的基础上,他于1938年提出了智力的组因素理论。
(3)卡特尔关于智力的观点人类智力由七种主要因素组合而成,这七种因素包括:语词理解能力、一般推理能能力、语言流畅性、计算能力、记忆能力、空间关系、知觉速度。
美国心理测验学家卡特尔根据对智力检测结果的分析,将智力分为两类:其一为流体智力,是指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流体智力多半经由对空间关系的认知、机械式记忆、对事物判断反应的速度等方面表现出来。
其二为晶体智力,是指受后天学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
晶体智力表现为对语文词汇及数理知识的记忆。
吉尔福特对智力结构的分析应该从智力活动的内容、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来考虑。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邻近学科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答: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答: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答:4.结合教学实际简述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答5.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6.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答: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1.什么是学习?通常对学习的分类有哪几种?答:2.评价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答:3.比较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区别。
分别列举两种条件作用的学习实例。
答:4.观察学习有几个子过程组成?在每个子过程中都有哪些影响因素?答:5.描述苛勒关于顿悟的实验研究。
答:6.比较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以及和有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讨论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答:7.用自己的话解释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相对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进步的地方。
答:8.最近发展区对教学有什么启示?答:9.比较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传统教学观在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上的差异,以及其对现代课程改革的影响。
答:第三章知识的学习1.什么是知识?知识可以分哪几类?答:2.举例说明什么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答:3.什么是知识的表征?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各自的表征方式。
答:4.什么是知识学习?试说明知识学习的标准。
答:5.画出加涅有关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答:6.什么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元认知以及各自的特征?答:7.什么是概念学习及它的结构?它是如何获得的?答:8.什么是原理学习?可分为哪几类?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答:9.什么是问题?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有哪些?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常用策略。
答:10.专家、新手在问题解决上有怎样的具体差异?答:11.简述陈述性知识掌握的几个阶段。
答:12.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的三种掌握方式。
答:13.论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答:14.简述程序性知识的一般掌握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 (三) 智力与知识的关系 • 智力与知识有着重要的区别。 • 首先,知识是人头脑中的经验系统,是人类社会 历史经验的总结,它以符号、观念的形式为人所 掌握;智力或认知能力则不是这些经验系统本身, 而是对这些思想材料进行加工的活动过程的概括 化。比如学习一个数学公式。 • 其次,知识的掌握比智力的培养和发展要迅速, 但得到良好发展的智力则比掌握一定范围内的知 识具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
• •
•
• •
⑤ 数字 通过计算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来测量;
⑥ 记忆 通过图片和词语的回忆测验来测量; ⑦ 知觉速度 通过要求个体发现一对图形、名称和数字之间的微小 差异的测量来测量。
在此基础上瑟斯顿编制了一套智力测 验,称为“基本心理能力测验” (Primary Mental Abilities Test, 简称PMAT),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 (三)智力测验分数 • 1.心理年龄 • 比奈认为,我们可以用儿童的心理年龄 (mental age,简写为MA)来评估他们的智力。 心理年龄是把受测儿童的智力水平与处于 同一生理年龄(也叫实际年龄, chronological age,简写为CA)的儿童的智 力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 2.智商 • 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IQ), 其含义是心理年龄(MA)与他的实际年龄(CA) 之比再乘以100所得到的一个测量值,用公 式表示: • 比率智商IQ=(MA/CA)×100。
(二)智力的结构 • 1.二因素论 • 提出者:英国心理学家欺皮尔曼 (spearman) • 提出时间:20世纪20年代 • 主要观点:二因素论认为智力由两种潜在 的维度或因素组成:一个一般因素 (general factor)和一组特殊因素 (specific factor)。
第五章 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3.卡特尔关于智力的观点
卡特尔(R.B.Cartell.1905- ),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的弟子 1963年根据对智力测验结果的分析,将智力分为两类: 一为流体智力(液态智力),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因素。 二为晶体智力(晶态智力),受后天学习因素影响较大的因素。
4.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1956)提倡的。 吉尔福特认为,任何一项智力活动都不过是对一定内容(对象)进行操 作产生产品(结果)的过程。对智力结构的分析应该从智力活动的内容、 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来考虑。
IQ=100+15(X-M)/S (X为个人原始分数,M为同年龄团体平均数,S为标准差。)
比奈智力测验,韦氏智力测验都属于个别智力测验,需要由训练有 素的专家给个人单独施测。
有些智力测验是团体测验,例如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该测验结果 以百分等级解释,直观易懂。
三、智力理论
(一)传统智力理论 1.智力二因素论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1863-1945)于1904年提出。 人类智力包括两种因素:一般因素(general factor)简称g因素; 特殊因素(specific factor)简称s因素。 一般因素只有一个,特殊因素有很多。
一般都同意智力包括三种能力(共识):
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病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是按研究目的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测验法:是指以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得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调查法:是已以提出问题的形式收集被试各种有关材料来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由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工作者和教师合作进行的。
个案法: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
心理发展:广义:是指心理的种系发展,它既包含从动物的心理到人的心理的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也包括个体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心理论的发生和变化的过程。
狭义:是指一个人生命全过程中心里的发生与变化的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感知觉:是感觉与知觉的统称,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它是在感觉基础上,对事物多种属性和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地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属于认知过程的高级阶段。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惊醒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
言语:是指人们以语言作为工具进行交流的活动。
人格:又称为个性,它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它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技能形成的过程与条件
技能形成的过程
包括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自动 化阶段。
技能形成的条件
需要明确的目标导向、充分的练习和 及时的反馈与调整。同时,个体差异、 学习环境等因素也会对技能的形成产 生影响。
05 智力发展与创造 力培养
智力的概念与结构
智力定义
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 出来的能力,包括观察力、 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 等。
05
强调外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忽视内部心理活动。
06
提倡奖励和惩罚作为强化手段,以改变行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理论基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 习者的内部心理活动,认为学习是知
识获取、加工和存储的过程。
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 尔等。
主要观点
学习涉及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不仅 仅是行为的改变。
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 适应能力。
02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01
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于刺激-反应(S-R)模型, 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02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等。
03
主要观点
04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通过不断重复和强化形成习 惯。
知识的概念与分类
知识的定义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在心理学上通常是指 个体的经验。
知识的分类
根据知识的性质,可分为陈述性知识(描述事物“是什么”或“怎么样”的知 识)和程序性知识(关于“怎么办”或“如何做”的知识)。
知识掌握的过程与条件
知识掌握的过程
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5篇[精选]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心理学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重要课程。
除了在课堂上学习,我的实践与思考也组成了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在此笔记中,我将分享我的重要心得和洞察。
首先,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行为和学习方式。
例如,在掌握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方面,我们可以平衡采取语言、示意、举例教学等方式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课程内容;在管理学生方面,我们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适当的策略来管理他们的行为。
换句话说,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生,以及如何管理他们的行为。
其次,了解心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状态。
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这些学生所经历的心理状态,我们就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作为教育工作者,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支持非常重要,这样他们才会更加努力学习并且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
此外,教育心理学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学生的认知方式,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某个课题时,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策略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和应用所学内容。
同样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模式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总之,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我相信,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研究和应用教育心理学,以更好地支持我们的学生。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2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学前儿童培训则是一种旨在提升孩子智力、情感和社交能力的教育方式。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智力与创造力
智力与创造力智力与创造力 (1)1.智力与创造力概述 (2)1.1.智力 (2)1.1.1.三种认知能力 (2)处理观念、符号、关系、概念、原理等抽象对象的能力 (2)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和运用涉及词或其他符号的抽象观念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及解决问题的结果表现出来 (2)1.1.2.智力水平研究(智力测验量表) (2)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比奈-西蒙量表;智力表征方式:智龄 (2)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力表征方式:比率智商,IQ=MA/CA MA为智龄,CA为实际年龄 (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智力表征方式:离差智商 IQ=100+15*(X-平均X/5).. 3 1.2.创造力 (3)1.2.1.新颖性 (3)在旧事物基础上改良革新,“推陈出新” (3)通过创造产生独特的新事物,“前所未有” (3)1.2.2.适用性 (3)社会价值 (3)个人价值 (3)1.2.3.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3)具有代表性关系研究 (3)具有创造力的人的IQ值都高于平均水平,也就是说低于平均值或刚达到平均值的无法表现出高的创造性 (3)对于IQ值在120以上的人而言,智商对创造力的作用不像对IQ在120以下的那样明显 (3)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相关程度随着研究的领域、测量智力与创造力所采用的方法与工具而变化 (3)五种关系 (3)创造力是智力的子集 (3)智力是创造力的子集 (3)创造力与智力有部分重叠 (4)本质上完全相同 (4)根本无关的两个概念 (4)1.智力与创造力概述1.1.智力1.1.1.三种认知能力处理观念、符号、关系、概念、原理等抽象对象的能力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和运用涉及词或其他符号的抽象观念能力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及解决问题的结果表现出来1.1.2.智力水平研究(智力测验量表)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比奈-西蒙量表;智力表征方式:智龄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力表征方式:比率智商,IQ=MA/CA MA为智龄,CA 为实际年龄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智力表征方式:离差智商 IQ=100+15*(X-平均X/5)1.2.创造力1.2.1.新颖性在旧事物基础上改良革新,“推陈出新”通过创造产生独特的新事物,“前所未有”1.2.2.适用性社会价值个人价值1.2.3.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具有代表性关系研究具有创造力的人的IQ值都高于平均水平,也就是说低于平均值或刚达到平均值的无法表现出高的创造性对于IQ值在120以上的人而言,智商对创造力的作用不像对IQ在120以下的那样明显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相关程度随着研究的领域、测量智力与创造力所采用的方法与工具而变化五种关系创造力是智力的子集智力是创造力的子集创造力与智力有部分重叠本质上完全相同根本无关的两个概念。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简答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相互独立,又在某种条件下相互关联,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这说明,高智力只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高创造性是高智力的充分条件。
影响问题的解决有哪些因素?[答案要点]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问题的特征。
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课堂中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
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
(2)已有的知识经验。
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
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
如前所述,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解决。
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发现问题指认识到问题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
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其首要环节。
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明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提出假设是指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在解决较简单的问题时,上述几个阶段可能并不明显,往往比较简缩,如在理解问题的同时就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假设。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C)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C)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B)A、模式B、生成模式C、模式D、模式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D)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义学习B、接受学习必然导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义学习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A)A、技能与思维技能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D、技能与反思技能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C)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D)A、自然科学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C、社会科学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D)A、华生B、弗洛伊德C、斯金纳D、巴甫洛夫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C)A、格思里B、赫尔C、托尔曼D、卡特尔10、关于概念的结构,目前心理学中主要有哪两种理论?(C)A、分析说与综合说B、模板说与分析说C、特征说与原型说D、演绎说与归纳说11、教材中未提到的幼儿概念学习水平的检测方法是(D)A、守恒法B、分类法C、排除法D、两难故事法12、教育活动设计程序有五种观点,以下选项中教材中未提及的是(D)A、观B、胚胞期系统观C、标准系统观D、综合评价观13、构成师幼互动行为的要素包括(A)A、外显的行为要素与内隐的心理要素B、教师行为与幼儿行为C、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D、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14、总的来说,幼儿的学习方式的发展过程是从(B)A、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发展B、单纯联合学习向中介性联合学习发展C、经典条件反射学习向操作条件反射学习发展D、刺激—反应学习向动作联锁学习发展15、布鲁纳提出了下列哪三种表征系统?(A)A、动作表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征B、形象、线性排序与某某某式C、命题网络、某某某式与产生式D、命题、线性排序与产生式16、J、克劳森提出了儿童个性形成过程哪四个阶段?(B)A、认知、整合与定型B、模仿与服从、感受暗示、认同与内化C、接受、与稳定D、观察、模仿、认同与形成动力定型17、游戏的心理结构包括(A)A、认知与情感B、认知与行为C、情感与意志D、意志与行为18、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包括(B)A、成长记录袋、评定包与作品评定B、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C、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与终结性测验D、档案袋、业绩评定与同伴评价19、亲子互动结构的三个层次一般可分为(A)A、爱的基础、成长的喜悦与健全的教育B、的爱、细心的与严格的管理C、促进身体发展、亲子间游戏与审慎的教育D、提供足够的营养、丰富的亲子间游戏与双向的情感交流20、背景型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涉及的要素包括教育活动的(C)A、时间、空间、背景、人物与素材B、时间、地点、人物、活动与个性C、空间、时间、内容、材料、形式与气氛D、时间、场地、主题、设计与卷入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1、师幼互动答:师幼互动,简单地说,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教育心理学 选择填空
第一章绪论1.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联系(P7-10):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2)普通心理学史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原理原则在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的体现。
3)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发展心理学史互相交叉、互相补充的,它们分别利用对方的有关理论探讨本领域的课题,发展自己的理论,同时从自己方面丰富对方的内容,促进对方的发展。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P10):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描述性研究: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问卷法、访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2)实证研究:相关研究(测验法)、因果研究(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4.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教育心理学的确立:1)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是以1913—1914年桑代克三卷本《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
教育心理学诞生之前(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期)2)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3)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学心理学化”思想。
4)赫尔巴特是近代第一个提出把教育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人,他认为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他吧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这便是以后五段教学法的基础5)在教育工作中最早系统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的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教育心理学的创立6)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诞生。
7)作为机能心理学的奠基人詹姆斯,强调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结合,试图把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8)杜威极力将心理学的研究应用于教育问题,倡导儿童中心运动。
9)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是桑代克,他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10)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使教育心理学开始注重潜意识和意识问题的研究,重视情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 (8)关于自然的智力,即识别自然界中的模式的能力。
▪ 2、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
▪ R.J.斯腾伯格,美国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世界 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是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的荣 誉会员,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因提出了卓越的 智力理论,而被评为美国前100名科学家之一。
▪ (1)语言智力:指处理词和语言的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 面语言。能说会道、妙笔生花是语言智力高的表现。作家、 演说家是语言智力高的人。
▪ (2)逻辑-数学智力:指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科学分 析的能力。数学家的逻辑-数学智力很高。
▪ (3)视觉-空间智力:指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的模式并 能够运用和操作该模式的能力。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大多 视觉-空间智力发达。
第一节 智力的发展与培养
▪ 一、对智力的认识 ▪ 在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大都认为,智力是由判
断、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构成,这些内容大体上 就是传统智力测验所反映的东西。 ▪ 我国心理学家大都认为,智力是个体认识方面的 各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 的核心。 ▪ 现在更多的人认为我们应当重新认识智力的内涵, 它包含着一些意义更为广泛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 (4)音乐智力:指感知并创造音调和旋律的能力。加德纳认 为这种能力多系天赋。
▪ (5)身体-动觉智力: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 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出色的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 的身体-动觉能力特别强。
▪ (6)人际智力: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智力高者善于处 理人际关系,善于与人交往。推销员、教师、心理咨询医生、 政治家的人际智力很高。
▪ 三元智力理论:
6第六章 智力与与创造性
智力是个体重要的心理品质,也是学校教育 中对人的培养的重要方面。本章一方面阐述智力 的概念,尤其是近些年来心理学家在这方面的研 究进展;另一方面介绍常用智力测验的方法,以 及如何开发智力和培养创造性。
• • •
智力及其理论
智力测验 智力开发与创造性培了解智力的主要理论。 3、识记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名称,了解智力测验结果 的意义。 4、知道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5、知道智力在全人口中的分布情况。 6、了解影响创造性地因素。
群因素论
• •
瑟斯顿(Thurstone)提出。
智力包括七种平行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的 不同搭配,便构成每一个人独特的智力结构。 这七种因素是:计算(N);语词流畅(W); 语词理解(V);记忆(M);空间知觉(S);推理 (R)和知觉速度(P)。
主要心理能力之间的相关 (瑟斯顿)
R R W V N M S — 0·48 0·55 0·50 0·39 0·39 W 0·48 — 0·51 0·47 0·39 0·17 V 0·55 0·51 — 0·38 0·39 0·17 N 0·54 0·47 0·38 — 0·19 0·26 M 0·39 0·39 0· 39 0·19 — 0·15 S 0· 39 0·17 0·17 0·22 0·15 —
三维结构模型
吉尔福特(J.Guilford)提出。 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智力的内容、操作和结 果(产品)。 智力的内容(contents)包括:听觉、视觉、符号、 语义和行为。 智力的操作(operations)包括:认知、记忆、发散 思维、集中思维和评价。 智力的结果(products)包括:单元、类别、关系、 系统、转换和蕴含。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培养
4.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1ford)认为,智力活动可以区 分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这三个维度的各个成分可 以组成为一个三维结构模型。
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 测验分别度量个体的言语能力和操作能力。言语能力的测量包括常 识、词汇、类比、理解、算术和记忆广度,操作能力包括图片排列、 填图、积木、译码、拼图等。 韦氏量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摈弃了心理年龄的概念,但保留了智商 概念。它运用统计方法,以儿童在同一个年龄团体中成绩所处的位置 确定智商高低。用这种方法确定的智商又称离差智商。
它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不仅给出了一个人的智商总分,而且还 给出了言语和操作两方面的各个分量表分,使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 解一个人的智力结构,以及他在智力发展上的优势与弱点,从而对培 养和补救提供了科学依据韦氏智力量表也需要进行个别施测。
(三)智力测验的发展趋势
❖ 1.智力测验的内容:智力理论的发展将促进智力 测验内容的多元化
3.智力测验的效度 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
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一个测验总是为一定的测量目的而 设计编制的,并具有一定的操作规则和使用范围,判断它 的效度高低,首先要看它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如果能正 确地测量出所要测的东西,那么它就是高效度的测量。
例如,用英文书写的算术题测量儿童算术能力,他的 成绩不佳可能出自算术能力低,也可能出自英文水平差未 能理解题意。因此,作为能力测验便是无效的。同理,智 力测验只能用来度量智力,而不能用它来度量个性,否则 也是无效的。智力测验的效度系数一般在0.3-0.6之间。
教育心理学第二讲 智力与创造力(共51张PPT)
1.3 当前对智力本质的认识
Snyderman & Rothman〔1997〕调查了1020 位专家对智力本质的看法。
表1 专家认为智力的最重要的5个本质属性
描述 抽象逻辑思维/推理 问题解决能力 获得知识的能力 记忆力 适应环境
同意(%) 100 97.7 96.0 80.5 77.2
5
2 经典智力理论
斯腾伯格认为:个体面临一个相对〔但非 完全〕新颖的任务或情境时,或在特定任 务或情境的自动化操作过程中,其智力才 能更好地表现出来。
24
成分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的内部世界联系起来,答 复了“智力行为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
成分亚理论是三元智力理论的核心。 成分亚理论有三种成分:
〔1〕元成分;
例如:理智的好奇和理智的老实,成认过程和结果的 联系,客观性、批判性和开放性倾向,确信事物间不 寻常的因果关系,安排的有序性、适应性和灵活性, 坚持和决断能力等。
例如:一个10岁的儿童通过10岁组的全部工程,那么他的心理年龄就是10岁,如果他还通过11岁组的局部工程,他的智力年龄就大于10
理过程作进一步揭示。 岁,可能是10岁4个月或10岁6个月。
15
3.1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H. Gardner,1983,1993〕认为, 人有七种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 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动作智力、人际 智力和自省智力;
人的智力开展过程有不同形态。
33
5.2 智力的群体差异
性别差异。总体上男女性不存在差异,但在某些特殊 能力上存在差异。
职业差异。一般认为,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群比从事体 力劳动的人群具有更高的智力。但这种现象可能因教 育因素导致。
种族差异。智力测验本身的文化不公平性。
教育心理学 智力与创造力
机空 用 械间 手 信信 操 息息 作
智力的层次结构模型
六、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第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从认知过程的观点来阐
二
述认知活动中所必备的能力。认为智力理论由三个 亚理论构成:情景智力理论,阐明智力与环境的关
节
系。经验智力理论,阐述智力与个人经验的关系。 成分智力理论 ,揭示智力活动的内在心理机制。
智 力
经验智力
智 力
情境智力 成分智力
元成分 操作成分
的
知识习得成分
理
该理论突破了传统的智力特质描述,阐明了智力 活动的过程。它与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一致
论 的看法,使智力理论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因素分 析方法,它代表了智力理论的发展方向。
第 (三)多元智力理论 二 节 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
肢体-
音乐 智力
论
动觉 智力
Educational psychology
第 二 言语智力: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 节 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
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智 代表人物:诗人,小说家,演讲者,雄辩家。 力 的 训练活动:阅读,词汇量,正式发言,
写日记,创造性写作,作诗,辩论,即
物
评价
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 操
记忆 认知
作
五、阜南的层次结构理论
第 二
英国心理学家阜南认为智力结构不是立方体 三维结构,而是按等级层次组织起来的结构。这 个结构模式是二因素理论与群因素理论的结合。
节
智力的一般因素
智 力 的 理 论
大因素群 小因素群 特殊因素
言语与教育方面的因素 操作与机械方面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
评价
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 操
记忆 认知
作
五、阜南的层次结构理论
第 二
英国心理学家阜南认为智力结构不是立方体 三维结构,而是按等级层次组织起来的结构。这 个结构模式是二因素理论与群因素理论的结合。
节
智力的一般因素
智 力 的 理 论
大因素群 小因素群 特殊因素
言语与教育方面的因素 操作与机械方面的因素
言数 语量
第二,智力的个体差异成钟型曲线,或者称作正态 分布
第三,智力,或叫做心理能力,可以由客观测验测 得
第四,两套测验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可以由相关的 统计分析来确定
二、法国,1905): 第一个科学的智力测验
第一次提出了智力年龄的概念
二、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的产生和发展
智 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
力 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
的 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
理 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语理解相关为0.51。这两个特殊因素中有着相同的部分,
智 这就是一般因素。所以塞斯顿的群因素理论现在可以 称为“群因——一般因素理论”。
力
能力
的
理 论
力词 能言 力数 力空
的 力语 理流 解畅
字 计 算
间 知 觉
记 忆 能 力
能
性
能
能
知推 觉理 速能 度力
四、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
第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 二 特认为智力结构应以
操作、内容、产品三
节 个维度去思考因此就 有150种智力因素。
视觉
听觉
符号 语义 行为
内 容
单元
智 该理论恰好符合通过 小步子的教学培养学
力 生的智力特征;同时 的 考虑到了智力活动的
内容、过程和产品,
理 这有助于智力测验工 作的深入发展。但该
论 理论过于烦琐,不利 于人们的理解。
分类
关系
系统 产
转换 蕴含
验、记忆广度测验、
理 解决抽象问题和信 论 息加工速度测验等;
晶体智力:已获 得的知识和技能, 由词汇、社会推 理以及问题解决 等测验度量。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流体智力 主要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流体智 力随生理成长曲线的变化而变化,在20岁左右达到 顶峰,在成年期保持一段时间以后,开始逐渐下降; 晶体智力 代表了知识的积累, 晶体智力的发展 在成年期不仅不下降,反而在以后的过程中还会有 所增长。
智力测验的产生和发展
韦克斯勒量表(美国):提出离差 智商的概念,适用于儿童、成人、 学龄初期。
离差智商的根据:人的智力按常态 分布,智商分布的标准差为15。
离差智商公式:IQ= 100+15( X - M )/SD
X =受试者成绩 M =同一年龄组人群成绩的均数 SD=同一年龄组人群成绩的标准差
思 考:
1.3 11.3 18.1 46.3 14.5
5.6
2.9
三、智力的发展与差异
智力发展的差异
水平差异 表现早晚的差异
类型差异 性别差异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
第
二
能 力
一般因素(G):是所有智力活动普遍具有的 特殊因素(S):某一智力活动所特有的
节
人要完成任何一种活动,都需要G因素和S因素的
结合。比如,空间思维能力由G和S1构成,操作
智
能力由G和S2构成。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相互联
力
系着,其中一般因素是智力结构的关键和基础。 智力测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广泛取样以求的一般因
的
素,即斯皮尔曼认为G因素就是智力。
理
论
二、卡特尔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第
二 节 流体智力:一般的
流体智力和 晶体智力说
智 学习和行为能力,由 速度、能量、快速
力 适应新环境的测验 的 度量,如逻辑推理测
例1:某人智力测验成绩为90 ,与他同龄人 群的成绩均数为80,标准差为10。问他的离差智 商是多少?
例2:某人智力测验成绩是60分,同龄人群 成绩的均数为80,标准差为10。问他的离差智商 是多少?
三、智力的发展与差异
智力发展的特征
0-15岁左右,增长阶段 18-25岁之间,达到高峰 26-60岁,稳定阶段 60岁以后,衰退阶段
智 力
经验智力
智 力
情境智力 成分智力
元成分 操作成分
的
知识习得成分
理
该理论突破了传统的智力特质描述,阐明了智力 活动的过程。它与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一致
论 的看法,使智力理论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因素分 析方法,它代表了智力理论的发展方向。
第 (三)多元智力理论 二 节 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
智力发展的差异
智商在人口中的分布
智商 级别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140以上 - 极优秀(超常) 120-139 - 优秀 110-119 - 中上
90-109 - 中等 80- 89 - 中下 70- 79 - 边缘水平 55- 69 - 轻度智力低下 40- 54 - 中度智力低下 25- 39 - 重度智力低下
第三章 智力与创造力
第一节 智力的发展与培养
一、什么是智力
智力是一般认知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注意力、观察 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五种基本认知能力的有机结 合。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二、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的产生和发展
弗朗西斯·高尔顿是第一个提出 有关智力测量的四个重要思想的 人
第一,智力的差异可以根据智力的程度来定量
斯坦福-比奈量表(美国,1916年修订):采用智力 商数的概念,适用年龄是2.5~18岁。
智力年龄:简称智龄,是受测者通过测验项目所属的 年龄。 智商:也称智力商数,用IQ表示。其公式为:智商 (IQ)=(智龄MA÷实龄CA)×100 比率智商的缺点: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下降,与 实际不符。
二、智力测验
Educational psychology
第 二 节
智 力 的 理 论
psychology
三、瑟斯顿的群因素说:
第 塞斯顿智力包括7种平等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 力的不同搭配,便构成每一个独特的智力结构。后来
二 塞斯顿还发现各种能力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这似
节
乎说明群因素之外还有一般因素 。例如,计算能力和 语词的流畅性相关为0.46,与记忆的相关为0.18,与言
机空 用 械间 手 信信 操 息息 作
智力的层次结构模型
六、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第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从认知过程的观点来阐
二
述认知活动中所必备的能力。认为智力理论由三个 亚理论构成:情景智力理论,阐明智力与环境的关
节
系。经验智力理论,阐述智力与个人经验的关系。 成分智力理论 ,揭示智力活动的内在心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