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创新教育论文
中学语文学科创新教育论文
中学语文学科创新教育论文范文一:中学语文创新教育初探摘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给语文教学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为学生提供创新动力;营造语文创新氛围,激励学生积极创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扩展学生实践的空间,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展示创新才能。
关键词:创新教育;激发创新活力;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将给语文教学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
为此,笔者据自身的实践探索谈几点认识。
一、突出主体,激发学生创新活力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要建立一种平等参与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应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以平等的姿态去亲近学生,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商量,逐步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和人伦差异,使学生不惟书、不惟师,敢与教师自由交往。
让学生产生一种无拘束、不畏缩、畅所欲言、敢于争鸣的健康心态和活跃心境。
其次,要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语文课堂创新,构建学生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设计语文活动、学法指导训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多种途径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真正形成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教材的创造互动。
2.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为学生提供创新动力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生活态度、人生观、人格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创新品格,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为语文学习与创新提供内动力。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无不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中华历史坚韧朴实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教材中古今外的先哲贤士们为追求真理、寻求科学而不断探索,勇于献身的精神,会激励着新时代的中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锐意进取,顽强地向创新目标奋进。
3.营造语文创新氛围,激励学生积极创新教室的布置上,将文学性与艺术性熔为一体,名人名言、学习专栏相映成趣,板报展评篷壁生辉。
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培养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教育”就是以开创性的个性为培养目标,以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为基础,以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为宗旨。
全面地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
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认真反思,我们会尴尬地看到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所带来的学生的现实问题:1、被动与依赖,缺乏主动性,过于服从权威;2、经验世界(生活、知识、情感)的贫乏与苍白,缺乏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3、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由于教材的陈旧,教学思想的守旧,教学方法的死板单一,知识的积累、连续性与考试的片面性对立等原因而造就语文的兴趣日益冷淡。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创新教育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以教师的创新精神为前提。
一、更新语文理念中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目的与任务是通过立言不立人,语言不只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也不仅是人文知识的一种表现或表达方式,它更是人的生存空间,是人的生存条件和生命的某种存在方式。
语文活动其实是人的一种生命运动。
语文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语文活动。
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教育与训练中,实现自我精神的成长,即人的成长;教师在教导学生语文活动的过程中,自身内在创造力与生命力也得到了激发。
因此,语文教学应是学生与教师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
中学语文教学的焦点在于课堂教学的主人是谁?是教师,还是学生?这是课堂教学采用何种模式首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不能自己口诺悬河,滔滔不绝,不能把学生看着僵死的接受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加速器,是激发学生自觉性,积极性,趣味性的点火器,是打开学生通向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主动精神,要靠教师激发和培养,这是不可忽视的。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封建思想以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现代美誉如一圈美丽的光环牢牢地套着我们。
为此,我们自负而骄傲地固守着高高在上的权威。
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中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学生随着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呼唤主体觉醒、强调自主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
中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也称创造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意愿。
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要千方百计地给予保护与激励。
1.创设民主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生就更愿意把自己奇思妙想说给老师、同学听,创设美好情境的同时如果把“微笑教学”的艺术带入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创新意识就孕育在了这种心境之中。
2. 鼓励质疑,勇于创新。
创新意识源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判断,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放开,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
二、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性、独特性的思维方式。
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创造史。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的创新教育。
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
就语文学科而言如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思维,获得创新能力已成为课程改革的宗旨,作为一名从世纪门槛上走进来的青年语文教师,在创新教育的实践中,我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一、尊重个性化阅读,呵护创新萌芽任何一种认识过程,都同时伴着情感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鉴赏,是一种精神活动,它要求鉴赏者通过自己的解读,深入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全面地融入作品,与作家一起脉搏,一起心跳。
在这种感知过程中,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经欣赏者的视觉与听觉直入心灵,唤起无法言说的情感冲动,“不但获取语文内涵的信息,而且直接影响人的情感,影响人的个性和品格的形成”。
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生活体验及思维角度的不同,使他们形成了适合自身情况的阅读风格,并逐渐养成富有个性的自觉的阅读行为习惯。
对于同一篇文章,同一段语言他们有着不同的感悟和理解。
学生们对杜牧《山行》中“白云深处有人家”好,还是“白云生处有人家”妙有不同理解:有的认为“生”更高远更有动感,而有的却认为“深”能与“寒”照应更能体现季节特征。
学生们对《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的主题的不同认识。
《愚公移山》一课,学生们对愚公精神肯定的同时,对愚公的作法却有不同的认识,对搬家和移山也有不同的看法等等。
几乎每篇作品学生们的感受不尽相同。
情感的个性化,使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体验。
阅读的个性化在于学生们具有独立的思维方法,这是创新的萌芽。
如何对待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支撑。
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措施一、前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改革语文教学、提升语文素质和实现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迫切需求。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积极作用。
本文拟从创新能力的论述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两个方面,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初步探索。
二、创新能力的概述关于创新的内涵。
创新是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
关于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能力指人存顺利完成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
遗传素质是形成人类刨新能力的生理基础和岿要的物质前提.它潜在决定着个体创新能力未来发展的类型,速度和水平:环境是人的创新能力和提岛的重要条件,环境优劣影响着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实践是人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
实践也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活动成果的尺度标准。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改革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小竭动力。
”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创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新局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丁深化教育改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刨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索养以及环境意识。
四、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其一,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尊重学生学习课文的自主性,也就意味着把握了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契机。
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摘要】学校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造就一批“知识性”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千百万具有创造精神的新型人才。
因此,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也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创造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如何根据高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训练功能,加强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这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语文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
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1)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
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
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
(2)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
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
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
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
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1)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
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地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
创新教育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论文
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探微中学语文课教材内容丰富,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充分利用学科教育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活语文新课堂。
一、创新教育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学生具备创新能力所具备的综合能力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创新志向、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思维、增长创新才干、开展创新活动而进行的教育,都可称为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要教学生去掌握已知、探索未知;要教学生去开拓进取、除旧创新。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创新能力,便不会有今日人类的文明,可能还同猩猩它们一起还过着钻木取火的原始生活,如果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人没有创新能力,他们何以取得巨大的成就与收获,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庸才;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创新人才,那么它便是一个落后的民族。
青少年培养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性。
我国要到2050年左右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成为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宏伟的计划需要这一事业的继承者,必须具有创新精神。
教育并非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培养他们“爱问、善问、会问”的思考习惯和解疑的动手能力,使他成为创造性的人才。
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二、中学语文教学创新要立足于课堂教学1、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想像,鼓励学生质疑、标新。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按常规思维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
但有的事情和问题按常规思维却解决不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得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从事情或问题的反面去想,以取得成效。
这就是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
《司马光砸缸》中司马光的绝顶聪明就在于从反面设想,使水离人,砸缸放水,救了落水的小孩。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创新意识才会提高,学习兴趣才会更加浓厚。
教师也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创设一种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实施创新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课堂教学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想,好奇地问,尽情地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创新意识的“火花”产生。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营造融洽、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才能情绪饱满,思维敏捷,灵感顿开,萌发创新意识。
所以说,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必要条件,因为它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自学地、主动地参与思维、理解、记忆、想象等一系列智力活动。
教师“冷若冰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一句真心话语,一个及时的眼神,一份情感的投入,都会深深感染学生。
如:我在教学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时,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细细地想:“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此刻,在那缥缈的空中,有美丽的街市,有浅浅的天河,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正骑着牛儿在天街闲……”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和绘声绘色的描绘,叩开了学生的心扉,激起了感情的共鸣。
这样,学生的脑海中就构成了一幅自由美好、生活幸福的天上街市图,他们的整个身心被震撼了,处在一种感知、想象、创造美感的境界中,激起了学习的欲望,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二、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
”由此看来,想象是激发知识的一种源泉,是促进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酵素。
如果没有想象,人就不可能有创新发明,不可能有任何预见。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更新教育的理念,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学的环境和教学的方式上进行变革,创造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方式内容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h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1- 0203-0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世界经济形势竞争的激烈,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而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就是要从我国的教育入手,只有教育教学的创新,才能有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
然而语文教育教学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和提高其他综合能力的基础的基础,所以重视语文创新教学就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的迫在眉睫的任务。
作为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教学呢?凭着我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和对初中语文新课标的学习和理解,我觉得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师生的思想创新初中教师要有思想创新的意识、能力和胆略,最主要的是要有独立的思考的勇气。
如果在“教材、教参”面前关闭自己思考的大门,就谈不上任何形式的创新。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者,并珍视自己的思想创新的权利。
试想。
让一个没有思想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去高语文创新教育,岂非临渊羡鱼!初中语文教师有了思想创新意识,就会去研究教材,哪些地方予以肯定,哪些地方予以否定,哪些地方予以补充。
就会去研究教法,教学生以知识,给学生以新的收获。
就会去研究教育对象,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对待教育对象,分层次对不同对象有不同的要求,以求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初中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思想创新的权利。
初中学生13—16岁不等,思想活跃,很少保守。
他们对教材、对人、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这是正常的,应予以保护。
我们不能扼杀学生的思想创新意识,更不能要求他们循规蹈矩,迷信权威、迷信老师,自己一点思考的权利也没有。
我们应该提倡和鼓励学生的思想创新,千方百计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让他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还他们一方思想创新的蓝天。
中学作文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弘扬民族文化、学生继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从素质教育观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探究创新教法,从而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一直以来,我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启发下,认为过去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和缓慢的教学节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语文教学必须纳入科学化的轨道。
通过语文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立足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浅谈中学作文教育创新创新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目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点。
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创新性、人文性最突出的部分,因此,它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更显迫切。
那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作文指导思想应是——“生活,作文的源泉;想象,作文的翅膀;创新,作文的生命。
”作文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创新,引导学生作文力求别具一格,给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露独特的感受和心声,以抒写有个性的作文。
我的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一、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
”可见,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对于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至关重要。
实际教学中,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创作激情。
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内容,理解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领会文章的美妙意境,从而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和作文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文章的精华部分,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如一位老师在上一年级《春天来了》一课时,先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体会“春天来了,柳树发芽,桃树开花”的美丽景色,然后启发学生在这个意境中描述本地的春色。
创新教学论文(5篇)
创新教学论文(5篇)创新教学论文(5篇)创新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中学校语文;教学;创新力量;培育二十一世纪是“制造教育世纪”,制造性人才要通过制造教育来培育。
制造性是每一位同学都具备的心理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同学的制造性学习力量,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我们作为教育工,虽不能奢望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非凡的制造者,但我们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制造才能。
从素养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中学校语文教学中,培育同学的制造性学习力量的培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一些新的尝试。
一、重视同学制造性人格的培育,激发同学制造性学习的爱好由于人格因素对一个人成才具有重要作用甚至打算性作用。
同学对学习的爱好是推动同学的强大内驱力,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留意引导同学熟悉什么是制造性学习,制造性学习对自己的现实学习及将来进展的价值。
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应尽可能地为同学进行制造性学习供应能激起新异感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去尝试制造性地学习、制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从中体会由此带来的胜利的喜悦。
这样,一旦同学自己选择了学习方式,并负责地参加制造性学习的过程之中,也就会水到渠成,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变课堂为学堂,以同学为主体,一切以同学的爱好爱好为中心,还同学学习仆人之地位。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负面影响,我们很多老师总是津津乐道于课堂上滔滔不绝地叙述。
老师单方面只管把学问讲下来,却不管听讲者的接受效果如何,有的老师甚至认为,我把该讲的内容讲到了,至于你学没学到,那就不关我的事了。
这种熟悉,不光是教法问题,更是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观念的问题。
原苏联闻名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我认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在于慢慢地养成同学从事紧急的、制造性的脑力劳动习惯。
”制造性的脑力劳动习惯的养成,就是要让同学在课堂上“动”起来。
教学是老师和同学的双边活动,双边互动,才能激发同学制造性学习的爱好。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掘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重视实践,拓宽思维,丰富学生的创新源泉。
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
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部分。
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学生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一个人不愿墨守成规,渴求标新立异,自觉地要求自己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态度和意愿。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而且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己也要有创新意识,要善于捕捉创新信息,发掘学生潜藏的创新诱因,把握创新时机进行创新教学。
例如:在教学《称象》这一课时,我先创设一个融洽的课堂交流气氛,使学生感到无拘无束。
紧接着问:同学们,如果不用石头你们还有更好的办法称出象的重量吗?这一问,顿时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思维也变得更流畅了。
有的说:用泥土,因为泥土比石头方便;有的说:用水,这样既省时又不费力气;还有的说:用人最方便了,人能上能下。
再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一揭示题目,有个学生突然问道:“老师,为什么课题用‘毁灭’,而课文大部分内容都是写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呢?”为了突出这一教学难点,我相机鼓励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联系自己平时所读、所闻和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材料,展开分析讨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
浅谈初中语文课中学生创
浅谈初中语文课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论文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如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以适应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的竟争,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具有正确的竟争意识,是语文创新教育有主要精神。
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把创新教育溶入到对学生的兴趣、合作、竟争的培养上,通过不断激趣,协调合作,引导竟争,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了有益在而大胆的尝试。
关键词:兴趣、合作、竟争中学生创新教育、尝试正文: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
火的发现使人类走出了寒冷与黑暗,医药的发明使人类逐渐与疾病远离,工具的制造使人类走上了征服自然的坦途……没有创新与发现,人类就不可能有发展。
江泽民强调:“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
”因此,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时代的需要。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感兴趣、合作、竟争三者的重要,如能在课堂中有机协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起积极作用。
一、以兴趣引创新心理学认为兴趣就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事物的倾向。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兴趣是每一个人成才的起点,它是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是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创造思维的动力和源泉,是学生不断努力,积极创新的基础。
(一)、歌曲激趣引创新歌曲是一种美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
初中生活泼好动,对歌曲也有很大的兴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地选择一些有趣的歌曲可以营造跃生动的课堂氛围,又能使学生产生轻松自如的心理,为学生愉悦地去探索、去创造奠定基础。
在语文课前,我通过设计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歌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新课的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5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5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5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增加意识中学阶段虽对同学写作阅读鉴赏力量有过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存在教学费时长效果差的问题,故未引起老师足够重视,且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支配合理性,有极大随便性,而同学思想中不够重视,甚至是漠视,认为作文提高并非是一朝一夕,收效慢,而作文训练又与考试题存在极大不全都,故在平常写作中就不乐观参加,只在考试时拼凑而成。
因而作文教学收效甚微。
基于上述缘由,首先要提高作文教学重要性的思想意识,老师要充分熟悉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行缺少的,同时它也是同学听说读写力量的集中体现,是同学学问积累和语言规律整合力量的集中反映,也可以说是同学语文素养力量的集中体现,所以每一个老师都要有极强的责任感和深刻意识。
其次,要对同学进行乐观引导,培育同学学习作文的思想意识,端正学习作文的思想态度,借助中外名家的故事,名言警句来树立良好的胜利意识,增加努力求新的信念。
中同学想象力极为丰富,我们应当以此为突破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学习作文的目标。
无疑给他们的心灵点燃一盏明灯,可借助优秀高考作文或情真意切的美文佳篇培育感知汉语言文字的精致,中华民族文化绚烂瑰丽,引发同学对作文写作爱好。
德国第斯多惠说“凡是能够引起同学的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主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同学是会思维的主体,只有引发他们的主动精神,才会使同学发挥巨大潜力。
良好思想意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注意对同学的人文精神的关爱,体现一种人性化的关爱,正确引导培育学习作文正确思想意识,增加学习作文的信念,提高作文写作乐观性,这都会为作文教学进展起乐观而深远的影响。
“完善教育可能使人类的身体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力气得到广泛的发挥。
”(乌申斯基)所以要想使作文教学能充分调动同学爱好就必需从思想道德意识高度进行正确引导,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可以使同学养成乐观学习态度,并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些对提升同学的学问力量和水平都有不行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摘要: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
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
语文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
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一、在改进教学方法中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学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一篇文章,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
所以,教法必须改进,要做到:〈一〉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四〉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二、在改进教学手段中融入创新教育。
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教学设备拥有了投影仪、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为课堂增色不少,但一成不变总会让人失去新鲜感,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当今社会充满挑战和竞争,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思维,学会创新,是素质教育向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
语文这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
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
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急需涌现一批又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
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
”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可见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是多么重要。
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结合教学实际,重点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师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直接执行者,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落实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以说转变教师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教师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才能将语文课上活,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创新意识淡薄,观念陈旧,采取的是填鸭式教学,严格按照教材与教参进行教学,不敢越雷池半步,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这种重结果轻过程、以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的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所以说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必须是创新型的老师,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及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这样的教学才是师生互动有效的学习过程,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树立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论文.doc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论文初中的语文教学很重要,下面就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论文一在新形势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还更加注重于人才是否具有口语交际能力,是否能够将自身所学知识表达出来和与别人进行交流。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的知识储备较好,学习成绩很高,而在回答问题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这些都是忽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造成的后果。
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做好初中语文口语教学工作呢?一、结合教材与生活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专门的口语交际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作用,促进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教师要激发孩子的说话兴趣,让全体孩子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实现人人想说的课堂局面。
例如,教师可以让胆子较大、口语能力较好的孩子进行口语演示,让胆子较小、口语较差的孩子进行评论,这时再对评论孩子展开鼓励和表扬,久而久之,提高口语较差孩子的说话兴趣。
其次,教师要模拟口语交际环境,调动孩子的口语交际热情,将生活融入课堂教学中,增强孩子的表达欲望,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在口语交际练习"与家长对话"内容时,教师可以模拟生活情境,针对家长不让孩子上网这一话题,让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家长,一组扮演孩子,让他们在课前做好准备,通过这样的模拟,孩子不仅能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还能站在父母的角度体会父母的心情。
二、结合口语与写作教学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口语交际训练与写作训练结合的作用,全面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让孩子在写作之前讨论写作素材和写法,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针对作文,很多孩子往往感觉找不到可写以及不知道怎么写,这就需要孩子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孩子开展收集素材比赛、好词好句欣赏比赛、讲故事比赛、辩论赛等等,还可以让孩子针对同一作文话题,让孩子将自己的想法交流出来,看看自己在立意、布局谋篇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等等,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创新教育初探
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社会的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的新陈代谢不断地加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重大课题。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的樊笼中,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
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按部就班一个不落,让学生写作文,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养成了叶圣陶所说的那种“不是习惯的习惯”。
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打破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根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法灵活,引导学生创新。
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机制,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种种“假设”,敢于“冒险”,教学手段有创造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地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异义相析,启发学生创新。
“学贵乎疑”,学生心存疑虑之时,正是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时机。
在学习《五柳先生传》一文后,学生问:“五柳先生的生活习惯值得我们去学习吗?他每天不务正业,不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东游西荡,天天喝的醉醺醺的,我不愿意做这样的人。
”这个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看来他善于思考,教师不能否定学生的提问,而恰恰相反,应鼓励这种灵活的思维方式。
二、弘扬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
个性心理特征调整着个体心理过程的进行,影响着人的外显行为和内在活动,因此,个性称为人类心理行为的来源。
创新精神包括过于否定、大胆怀疑批判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尊重学生个性,张扬学生人格力量。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快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美感参与的、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形式并且有开拓创新特色的思维活动。
具体说,是在问题情境中,对已有信息改造加工并提高它们之间的联系,生成新的信息的高级反映过程,是一种有创见性的思维活动。
它可分为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形式,当然也包括幻想,“幻想也是创造性思维活动”(杨振宁语)。
如讲到《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的定义——谋闭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有学生说,这种社会是不可能出现的,现实必定是有差距的,人的思想觉悟也不可能都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社会上一定会有不法之徒出现,古人所说的大同是一种幻想,在现实中不能实现……学生
提出这些想法,教师应当鼓励,应该肯定学生对问题的创见性。
三、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我们的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据教育部最近一次全国性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目前的教育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很少有学生从活动与实践中获取的真正知识。
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阁楼。
冲破写作藩篱,让学生放胆作文。
我们在作文创新教学中,首先在内容上大胆突破,提倡‘扬个性、抒心灵’。
中学生处于思想是活跃时期,情感丰富,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我们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心’,怎样想就怎样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即使写出偏激的思想,也应鼓励他们能说真话的精神,不怕思想偏激,只怕文章没有思想。
广泛开展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一是确定主题,开展读书活动,如以“怎样培养青少年的成人意识”为主题,向学生公布基本书目,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评比。
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
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识、评判能力。
二是开设选修课,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一门选修课,这给开展语文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是举行辩论大赛,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争辩中锻炼。
四是创办学生文学社。
学生自己结社,三人一群,五人一组,你组稿、我排
版,闹的不亦可乎。
这种自由的形式正为发挥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缤纷的舞台。
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创新才能。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学生关注社会。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是开展社会调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街道、工厂、农村调查采访,然后写出调查文章。
二是考察环境,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它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