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5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5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人教版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解决办法:1.通过史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安史之乱的爆发原因和过程,并结合现实生活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2.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掌握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衰落表现,并引导学生思考其衰落的原因。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历史教训的理解,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
-学生可以研究其他历史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王朝兴衰,如五代十国、宋朝、明朝等,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教训。
-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唐朝衰落后的历史变迁,如五代十国的分裂和混乱,宋朝的崛起和繁荣,以及元朝、明朝、清朝等朝代的更替。
-学生可以探究安史之乱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如对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作品的影响,对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影响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安史之乱的爆发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唐朝衰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历史教训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引入现实生活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时事分析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听讲,对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有了深入的了解。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2.教材内容:上承盛世局面,讲述盛世之后的唐朝急剧衰退的史实,引起总结与反思。

教材分为三个子目: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3.现实意义:唐朝的灭亡与其统治者沉溺贪欲享乐,忧患意识不足有很大的关系,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二、学情分析1.优势:七年级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课堂活跃,积极性、参与度较高。

关于唐朝已有一定知识与常识储备。

2.问题:认知能力相对不足,辨别力相对不足。

对于王朝衰落原因,缺乏深层次认知。

三、教学目标1.通过《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分析,培养史料解读的能力与史料实证的意识;2.通过时间线索与唐朝疆域图阅读,逐步培养时空观念;3.通过本课学习,以史为鉴,逐步培养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唐朝衰落的原因教学难点:唐朝衰亡的历史教训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图片导入——万国来朝盛唐画面引领学生:盛唐时期的中国自信强盛,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盛唐王朝却在玄宗统治晚期经历了一场叛乱,这场叛乱将唐朝拖入了覆灭的深渊,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第一子目:山雨欲来——玄宗之变(一)展示盛世下玄宗晚年的选择1.以自己的生日作为全国性的节日。

2.沉醉于杨贵妃的音容笑貌之中,沉醉于丝竹音乐。

3.耽于政事,放松朝政。

提出问题:相对即位之初,玄宗有何变化?随后再通过《资治通鉴》对玄宗的描述,勾勒盛世下玄宗的形象的变化。

得出: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二)边疆危机与节度使专权玄宗在用人方面出现问题,以致北边的战鼓和号角已经在蠢蠢欲动。

1.出示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唐朝疆域图,感受疆域变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接着回归教材,认识到唐朝以节度使应对边疆危机。

2.随后分析节度使掌握的大权,以及引导学生阅读《旧唐书》关于安禄山跳胡旋舞的片段,分析其心理状态与目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知道安史之乱,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知道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了解五代十国的基本知识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认识能力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在个性方面,自我意识有了迅速发展,因此要注重趣味性和学科严谨性。

3.教材分析唐朝是一个社会开放、文化发达、经济繁荣、对外交流活跃,对中国及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一个封建王朝,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但是经过安史之乱,唐朝衰落下去,直至灭亡,令人叹息,所以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探究安史之乱的影响2.知道黄巢起义的原因及影响,了解唐朝的灭亡3.了解五代十国的局面形成的实质和影响评价任务:1.通过自学教材上的文字材料和史料补充,小组探究,口述出“安史之乱”出现的的原因,并知道安史之乱的经过,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评价目标1)2.在学习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时,知道唐政府没有解决节度使权力过于集中的状况,出现了藩镇割据,再加上其他原因,小组共同探究交流(评价目标2)3.小组成员交流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及影响(评价目标3)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有人说,一段历史就是一本书,书中记载着太多悲欢离合;有人说,一个朝代就是一本书,书中描绘了多少繁花落寞。

我瞬间感觉自己成了一个诗人,同学们,我们从小都知道唐诗,今天的中国诗词大会更是风靡全国,诗让我们沉醉、让我们感慨、让我们回忆。

唐诗见证了唐朝的繁华、衰落和灭亡,那大家通过老师展示的部分唐诗,来展开今天的学习历史的神奇之旅吧!2.多媒体展示杜甫的诗《忆昔》和《春望》、《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3.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4.推进新课作业设计:引导和指导学生画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或者思维导图,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作业设计:1.完成本课内容的思维导图2.课下作业:搜集从唐朝建立到灭亡期间的历史知识,加入图片或诗句等资料,做成历史手抄报。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事件——安史之乱,以及其对唐朝衰亡的影响。

教材通过介绍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了解唐朝在这一事件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化,从而理解唐朝衰亡的历史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图文并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唐朝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但对安史之乱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唐朝在这一事件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安史之乱对唐朝衰亡的影响,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唐朝在这一事件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化。

2.难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以及其对唐朝衰亡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掌握唐朝在这一事件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化。

2.史料分析法:提供相关史料,让学生分析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歷史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安史之乱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从安史之乱中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安史之乱相关的历史史料。

3.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唐朝的繁荣,激发学生对安史之乱的好奇心。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精品教案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玄宗幸蜀图》图)讲述杨贵妃的死:唐玄宗一众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愤怒,陈玄礼认为杨国忠作乱才导致安禄山谋反,请李辅国转告太子想杀杨国忠的意图。

这时吐蕃使者正率领20多人围堵杨国忠,抱怨没食物。

有官兵喊:“杨国忠与胡虏谋反!”杨国忠骑着马逃到西门,被众人杀死肢解,头被枪挑着竖在驿站门口。

陈玄礼及韦谔请求玄宗杀死杨贵妃。

高力士劝说玄宗保军心安定,杀死杨贵妃。

玄宗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

此后,玄宗入蜀。

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

这就是《玄宗幸蜀图》的历史背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以从中汲取教训。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一)背景(原因):(多媒体展示唐玄宗的画像)学生探讨: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答案提示: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二)过程(多媒体展示以下列材料)史料解读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

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

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安史之乱的基本过程)教师讲述: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

763年被平定)2.(多媒体出示问题:安史之乱的影响)读教材,学生回答:安史之乱的影响答案提示: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设计-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设计-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教案)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四、合作学习
1.唐朝灭亡的原因?
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指的是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叛乱,这场动乱几乎摧毁了李唐政权,给社会、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安史之乱成为唐代历史的转折点,乱后的唐朝由鼎盛进入了衰落阶段,并最终走向了灭亡。
宦官专权。唐朝的宦官掌控禁军,在朝堂上架空皇帝、压制文臣。
小组讨论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的分裂与更迭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2)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至此灭亡。
3.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楚、吴越、前蜀、后蜀、南平、闽、南汉、南唐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2)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集权的虚弱,这点主要体现在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唐朝后期,由于藩镇自雄,中央政权变得虚弱无力,几次企图削弱藩镇的努力,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还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使国家再没有能力与藩镇较量。与中央力量下降形成明显对比的是,藩镇的力量却越来越强,藩镇割据更加无法控制。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安史之乱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下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下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课题《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单元一学科历史年级七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唐玄宗执政政策的转变,帮助学生了解到历史人物对历史的作用,从而警示自身需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居安思危。

通过对唐朝由盛转衰而亡的了解,由史入政,培养学生参政意识。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表象之中归纳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由小见大。

通过影像资料了解安史之乱的经过。

再由学生论证安史之乱的影响,培养学生历史研究的思维。

通过史料分析得出五代十国的特点。

知识目标:1.知道安史之乱的概况及历史影响。

2.了解唐末农民起义、唐朝灭亡等基本史实。

3.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历史局面。

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唐朝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难点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含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韩熙载夜宴图》,引入课题。

学生看视频,初步感知唐朝后期政治的腐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授新课 1.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

3.学习第一部分:安史之乱(1)明确“安史之乱”的意思。

“安”:安禄山。

“史”:史思明。

安史之乱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想唐朝中央政府发动的、争夺权力的战争。

(2)播放视频《安史之乱》。

(3)讲解安史之乱的原因。

用材料做引导,得出原因:中央: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日渐腐化,重用奸臣,政治黑暗腐败;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内轻外重之势。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内容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学生看视频,初步了解安史之乱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本内容检查自学情况直观,容易记忆(4)学习安史之乱的过程。

以图片的形式进行讲解。

明确安、史的进军路线和评判安史之乱的路线。

(5)研读材料,总结出安史之乱的影响。

4.学习第二部分: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播放《黄巢起义》的视频(2)讲解黄巢起义的原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原因、影响;(2)了解藩镇割据;宦官专权;(3)唐末农民起义原因、简单经过及历史作用;(4)五代十国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过程、影响的分析,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揭露地主阶级腐朽反动的本性,并说明这一切正是唐朝国势衰落的原因。

(2)理解五代十国统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也认识到当今反腐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战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的过程和藩镇割据的概念【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资料研习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唐朝末年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唐荣耀》为导入点,男女主人公在乱世中挣扎,当时的乱世是怎么爆发起来的?PPT展示出大唐荣耀的剧照和安禄山、史思明的相片,引出安史之乱。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个板块: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第一篇章:安史之乱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本23-24页,思考①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②安史之乱过程?③安史之乱影响?PPT出示材料材料一:天子骄于佚乐而用不知节,大抵用物之数,常过其所入。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一》材料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白居易《长恨歌》材料三:(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一》结合以上材料,说一说唐玄宗统治后期的统治情况学生结合书本讨论,教师总结:(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安史之乱的成因和影响;
技能目标:知道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难点:知道五代十国局面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安史之乱吗?它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二、安史之乱:
师:课件出示安史之乱的内容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安史之乱为什么会发生?它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的一课。

教材通过介绍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唐朝衰亡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唐朝的繁荣时期,对于唐朝的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原因和过程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对唐朝历史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唐朝衰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历史的兴衰变迁,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唐朝衰亡的原因。

2.难点: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原因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史料的阅读和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和相关史料。

2.教室座位布置,便于小组合作。

3.相关历史地图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繁荣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唐朝的繁荣。

然后提出问题:“唐朝为什么会从繁荣走向衰落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唐朝衰亡的原因。

同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原因。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总结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原因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兴衰变迁。

七年级历史下册5《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5《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人教版
(3)在小组项目评价中,教师将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信息搜索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对PPT内容和展示方式进行评价。
(4)历史地图作业将主要评估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图表绘制能力,以及对学生对唐朝疆域变化原因的理解。
教师将在作业批改后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提供改进建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进一步深化对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理解。
七年级历史下册 5《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主要内容包括:
1.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
2. 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影响以及平定叛乱的措施。
3. 唐朝衰落的表现,如政治腐败、边疆危机、农民起义等。
4. 唐朝衰亡的重要事件,如黄巢起义、朱温篡唐等。
课后作业
1. 简答题:请简述安史之乱的爆发原因。
答案:安史之乱的爆发原因主要有政治腐败、边疆危机、农民起义等。
2. 论述题:请论述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经济的影响。
答案: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得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财政收入减少,社会动荡不安。
3. 案例分析题:请分析唐朝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的主要措施。
答案:唐朝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的主要措施有加强中央集权、改革财政制度、加强边疆防御等。
4. 比较题:请比较安史之乱前后唐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答案:安史之乱前后唐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加强中央集权、改革选举制度、设立节度使等方面。
5. 应用题:请结合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历史,谈谈你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认识。
5. 掌握唐朝衰亡的历史教训,认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②知道鉴真东渡的具体历史史实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②通过对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过程、影响的分析,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的了解,认识到治理国家要完善人才选拔制度,用人要德才兼备的重要性;通过思考“强盛的唐朝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也是唐朝政治腐败的结果;理解出现“五代十国”纷乱局面中的统一因素,认识到国家民族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教学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杜甫曾经写了一首《忆昔》诗,称赞“开元盛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尽管这首诗不无溢美之处,但大体上还是符合事实的。

这么一个难得的盛世局面,到了天宝年间竟从顶峰急剧地跌落下来。

唐朝由盛而衰,从衰落到灭亡。

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一)安史之乱1.唐玄宗宠信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

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教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

他们把持朝政,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PPT播放唐玄宗和杨贵妃画像)(>>>PPT展示大唐伎乐图)2.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PPT展示大唐伎乐图)唐玄宗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节度使权力过大,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课标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酿成“安史之乱”的情况;知道唐末农民起义及唐朝的灭亡、中国进人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的了解,认识到治理国家要完善人才选拔制度,用人要德才兼备的重要性;通过思考“强盛的唐朝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也是唐朝政治腐败的结果;理解出现“五代十国”纷乱局面中的统一因素,认识到国家民族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认识到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r藩镇割据的概念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理解五代十国时期存在的统一因素。

用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唐朝安史之乱、反映安史之乱的诗歌及五代十国形势图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突出“开元盛世”。

二、导入新课唐朝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写了一首《忆昔》诗,称赞“开元盛世”,同学们还记得这位诗人的名字吗?(杜甫)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内容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答得很好。

尽管这首诗不无溢美之处,但大体上还是符合事实的。

这么一个难得的盛世局面,到了天宝年间竟从顶峰急剧地跌落下来。

唐朝由盛而衰,从衰落到灭亡。

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总结:朝政腐败,预伏着危机。

2.安史之乱:让学生看《安史之乱》示意图。

让学生说出安史之乱的时间、叛军将领。

简单概括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内部兵力空虚。

直接原因:节度使势力日益强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设计

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安史之乱的相关人物及信息,知道其原因、影响;了解黄巢起义及其影响;了解五代十国的大致结构。

学会用唯物史观看待历史发展规律。

过程与方法: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结合本地学生基础较弱的实际,简化自学过程,适当增加补充讲解比重;下课前以PPT形式列出选择以及分析等题目,对学生进行当堂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之前已学习了初唐和盛唐的历史,而今学习唐朝的衰亡史,同学们要学会总结历史规律,并从历史中学习有益经验,以史为鉴,并作用于生活和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二、学情分析1、学生系西藏本地生源,对中原历史兴趣不大,为提高其学习兴趣,必须使内容上足以吸引人、讲授生动,适当时稍加诙谐;2、学生随意接触历史学习半年多,但其分析、理解、学习历史的能力仍处于极初级的阶段。

对此,应使教学内容简单化、重点化;3、部分孩子或不懂、或不懂半懂,这给讲授、指导造成极大困难。

个人办法:以注音和词语解释、语句白话化从一定程度上减小这种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教具重点:安史之乱的相关人物、黄巢起义;难点:安史之乱的成因、影响;五代十国。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案、课本四、教学过程导入:以“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话题开讲本课,依次对四人做简单介绍后,将重点放在杨贵妃即杨玉环这一历史人物身上。

较为详细的介绍杨贵妃及其身边的人物,而后话锋一转,指出她的身世结局。

设问: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这节课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来学习这段中唐到晚唐、直至唐朝灭亡的历史。

首先,我们看本节第一子目录—安史之乱。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奠定本堂课上面学生自学积极的基调。

)(一)安史之乱自学模块:带以下三个问题阅读并找出答案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什么?2、安史之乱的主要叛乱者有哪些?3、安史之乱的历史影响是什么?(设计意图:以带着问题找答案的方式达到学生自学的目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通过了解“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二、内容分析唐朝的繁荣盛世大约持续了100多年,唐玄宗统治后期的一场安史之乱揭开了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争斗的序幕。

从此,唐朝由盛而衰,逐渐形成潘镇割据的局面,统治越来越腐朽,最终在农民战争打几下土崩瓦解。

唐朝灭亡后,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各地出现多个割据政权,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分裂时期。

三、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对唐朝的影响,知道阶级斗争实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时空观念:知道安史之乱和唐朝灭亡的时间,知道五代十国的位置及时代特点。

史料实证:通过识读文字史料、历史地图等材料,了解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等史事的基本情况。

历史解释:通过材料对比,问题探究,分析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家国情怀: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中,了解不断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从五代十国虽然分裂但统一始终客观存在中,理解统一的大势所趋。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难点:安史之乱。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图示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历史图片、文字材料、多媒体、新教材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

(二)讲授新课1.安史之乱(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及影响。

(2)学生活动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历史,再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

2.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分析,进行归纳总结起义爆发的原因。

同时强调黄巢起义的影响,农民战争瓦解了唐王朝,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但并未使之灭亡。

唐朝是在农民战争已经失败20多年后,被农民军的叛将、唐的节度使朱温所灭。

(2)学生活动知道在阶级社会中存在着阶级矛盾和积极斗争,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的衰落过程。

教材通过介绍唐朝晚期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以及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

教材内容涉及唐朝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唐朝的衰亡过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唐朝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此外,学生可能对唐朝衰亡的历程感到枯燥乏味,教师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掌握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提高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安史之乱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再现唐朝晚期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含有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唐朝晚期的历史场景。

2.教材:准备人手一本教材,方便学生跟随教师学习。

3.历史资料: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唐朝盛世的画面,如开元盛世等,引导学生回顾唐朝的繁荣。

随后切换至安史之乱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唐朝由盛转衰的变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安史之乱的背景,提出问题:“安史之乱是如何爆发的?它对唐朝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精品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精品教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安史之乱;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同学们还记得在“盛唐气象”中我们提及过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诗句吗?这首诗的前半段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但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后半段吗?“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意思是安史之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居然要卖到万贯钱。

曾以繁荣和开放著称的唐王朝为什么会走向衰亡?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1.指导学生阅读“安史之乱”一目,并回忆第2课中的“开元盛世”相关内容,找出形容唐玄宗前期、后期统治表现不同的关键词。

提示: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2.唐玄宗用人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什么后果?提示:通过比较可以知道安禄山等节度使势力发展与唐玄宗的识人用人有密切关系。

玄宗后期,重用善于逢迎的李林甫,任用番将安禄山等掌管重兵,种下了安史之乱及藩镇跋扈的祸根。

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代为右相,他身兼40余职,妒贤嫉能,结党营私,生活奢侈。

其所作所为,引起公愤。

故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起兵。

3.材料展示材料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隋唐以来,河北幽州一带民族杂居,契丹、奚、突厥等族的习尚与汉不同,当地官员虐待少数民族,实行高压政策。

材料二: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4.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安史之乱的爆发还有哪些原因。

提示:(1)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2)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5.指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安史之乱的史实,了解学习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人物、主要经过和结局。

请学生课上与大家分享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背景;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 灭亡的基本史实;把握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 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 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比,认识到统治者个人的作为,将直接影响历 史发展的轨迹,甚至导致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的衰亡,让学 生从中吸取教训。2.从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的发展演变 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二)教学难点 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三、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多媒体设备、PPT
2.滕州新闻网 2016 年 3 月 11 日文章:这些藩镇名义上
虽然是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是自己各霸一方,不服
从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互相兼并。藩镇
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 )
A.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B.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
C.形成五代十国
4
戒骄戒躁,始终如一。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重点是记诵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得出
正确的教训和人生观。在本课中,充分展示了唐玄宗统治后
期的腐化,和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以此启发学生,让他们拥
有正确的人生观。在就是认识到五代十国虽然混乱不已,但
2
逐渐扩张势力。 (二)过程 (多媒体展示以下列材料)史料解读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 15 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
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 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 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安史之乱的基本过程)教师讲述: 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755 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 起发动叛乱。763 年被平定)
2.(多媒体出示问题:安史之乱的影响)读教材,学生 回答:安史之乱的影响
答案提示: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 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 镇割据的局面。
目标导学二 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多媒体展示黄巢起义图)学生读教材和图,抢答黄 巢起义的背景和结果 答案提示: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 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 繁重,生活困苦。
4.领导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是( )
A.安禄山
B.宇文化及
C.朱温
D.姚崇
6
其中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从而意识到,统一是整个中华
民族的宿愿。
七、练习设计
1.光明网 2016 年 8 月 26 日文章:天宝十四载,又请以
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组成一个以少数族武人为骨干、有汉
族失意文人和地方军人参加的财富力强的武装集团,最终导
致爆发(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5
C.七国之乱
D.八国之乱
1
四、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玄宗幸蜀图》图)讲述杨贵妃的死:唐 玄宗一众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 23 里)途中将士 饥疲,六军愤怒,陈玄礼认为杨国忠作乱才导致安禄山谋反, 请李辅国转告太子想杀杨国忠的意图。这时吐蕃使者正率领 20 多人围堵杨国忠,抱怨没食物。有官兵喊:“杨国忠与胡 虏谋反!”杨国忠骑着马逃到西门,被众人杀死肢解,头被 枪挑着竖在驿站门口。陈玄礼及韦谔请求玄宗杀死杨贵妃。 高力士劝说玄宗保军心安定,杀死杨贵妃。玄宗忍痛命令高 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此后,玄宗入蜀。后世史家认为“马 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这就是《玄宗幸蜀图》 的历史背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 程,以从中汲取教训。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 (一)背景(原因): (多媒体展示唐玄宗的画像)学生探讨:安史之乱爆发 的历史背景? 答案提示: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 政日益腐败。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3.节度使势 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
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 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2.(多媒体出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根据课本 知识,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答案提示:唐朝藩镇割据。 2.(多媒体出示五代十国的地图,提出问题:五代十国 的历史影响)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答案提示: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 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 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课堂小结】 唐朝盛极一时,最后因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导致了王 朝的衰败,和接下来几百年的混乱,我们应该从唐玄宗前后 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
D.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3.番禺日报 2016 年 10 月 2 日文章:……安禄山每次入
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皇帝不解,问他何故,安禄
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
父亲。”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
这位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3
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 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2.(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灭亡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 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 力,907 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目标导学三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