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盖塑料模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端盖毕业设计说明书(注塑模具)

端盖毕业设计说明书(注塑模具)

端盖毕业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塑料桶注射模具设计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班级:学号:设计人:指导老师:完成日期:2013年4月设计任务书1.设计指定制件的注射模具二维图(1套);(与任务书一起装订)2.编写上述设计项目的说明书。

注:要求说明书中描写详细的设计步骤;说明书编写顺序、内容及要求;参考资料目录见毕业设计指导书。

3D图如上所示前言随着模具的迅速发展,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模具已经成为生产各种工业产品不可缺少的重要工艺设备,为了扩展在工艺方面的知识面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完成了毕业设计,这次毕业设计是对我综合能力的考核,是对我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对我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检查。

本次设计的是塑料模具,这次设计在赵国际老师认真、耐心的指导下,对模具的经济性、模具寿命、生产周期、及生产成本等指标下进行全面、仔细地分析下而进行设计的。

本设计由赵国际老师指导,同学们提出的宝贵意见,而完成的。

在此表示深切感谢。

但因本人经验不足,因此很难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希望老师批评和指正,以使我的毕业设计做到合理,同时也为我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模具的迅速发展,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模具已经成为生产各种工业产品不可缺少的重要工艺设备,为了扩展在工艺方面的知识面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完成了毕业设计,这次毕业设计是对我综合能力的考核,是对我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对我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检查。

本次设计的是塑料模具,这次设计在老师认真、耐心的指导下,对模具的经济性、模具寿命、生产周期、及生产成本等指标下进行全面、仔细地分析下而进行设计的。

目录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1.PP塑料2.成型特性3. 力学性能4. 热学性能5. 电学性能6.环境性能7、使用性能二、塑件分型面位置的分析和确定1.分型面选择原则的分析2.分型面的位置确定三、塑件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的确定1.型腔数量的确定2.多型腔的布置方式四、注射机的选择及工艺参数的校核1.锁模力的校核2.注射量的校核3.模具闭合高度的校核4.开模行程的校核5.推出机构的校核五、浇注系统的形式选择和截面尺寸的计算1.主流道的设计2.分流道的设计六、模具的结构形式1 推出方式的确定2. 模具排气槽设计3.排气系统4.冷料穴的设计七、成型零件设计1.型腔尺寸2.型芯尺寸八、模架选择九、导向机构设计十、脱模机构设计七、模架选择八、导向机构设计九、脱模机构设计1.推出机构的分类2.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十、模具开合动作过程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1.PP塑料PP的外观为不透明呈象牙色的粒料,无毒、无味、吸水率低其制品可着成各种颜色,并具有90%的高光泽度。

课程设计说明书盖塞塑料膜

课程设计说明书盖塞塑料膜

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盖塞塑料模课程名称模具设计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年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2009级(1)班学生2011年12月20日1 设计参数设计参数如图1所示:图1 塑件设计基本参数塑件名称材料生产批量盖塞PS 80万件2 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2.1 塑件成型特性、本次设计采用的材料聚苯乙烯(PS)。

PS是一种无色、透明、有光泽、无毒无味,密度为/cm的材料。

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工程塑料。

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耐碱、硫酸、磷酸、10%~30%的盐酸、稀醋酸及其他有机酸,但不耐硝酸受及氧化剂的作用,对水、乙醇、汽油、植物油及各种盐溶液也有足够的抗腐蚀能力。

它的耐热性低,只能在不高的温度下使用,热变形温度为65℃~96℃,质地硬而脆,塑件由于内应力而开裂。

聚苯乙烯的透明性很好,透光率很高,光学性能仅次于有机玻璃。

它的着色能力优良,能染成各种鲜艳的色彩。

聚苯乙烯的成型特性[3](1)性脆易裂,易出现裂纹,因此成型塑件脱模斜度不宜过大,顶出要复力均匀;(2)热膨胀系数大,塑件中不宜有嵌件,否则会因两者热胀系数相差太大而导致开裂;(3)流动性好,应注意模具间隙,防止成型飞边,且模具设计中应采用点浇口形式;(4)应采用高料温、高模温、低注射压力成形并延长注射时间,模具温度控制在20℃~60℃;(5)流动性较好,溢边值为左右。

2.2 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该塑件需标注公差的尺寸有4×Φ5属于一般精度要求,其他尺寸均为未标注公差的为自由尺寸,可按MT5查取有关尺寸公差。

如表1所列为塑件主要尺寸的公差要求。

表1 塑件主要尺寸的公差要求塑件的表面质量分析μm。

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1)从图纸上看,该塑件的外形为回转体,顶面上还均匀分布着4个一样的小圆孔,该处设计脱模容易,可直接将四个小型芯设于定模上,圆角过渡且无尖角存在,壁厚均匀,且符合最小壁厚要求;(2)由于该塑件无侧孔和内凸,所以不用考虑侧向分型抽芯装置;(3)为使塑件顺利脱模,在塑件内部处增设1°~2°的拔模斜度。

塑料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

塑料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端盖塑料模具设计系部材料工程系专业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班级模具081班学生姓名韩雪飞学号081304129指导教师于智宏2011年 3 月15 日目录绪论……………………………………………………………………………………1一、模塑工艺工艺规程的编制 (2)1.塑件工艺性分析 (2)1.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2)1.2.1塑件的结构和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分析 (3)1.3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 (3)1.4塑件注塑工艺参数的确定 (4)1.5塑件成型设备的选取 (4)二、注塑模具结构设计 (5)2.1分型面选择 (5)2.2.1确定型腔数目和排列方式 (6)2.2.1.1按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确定型腔数量 (6)2.2.1.2按注射机的注塑量确定型腔数量 (6)2.2.2型腔的排列方式 (7)2.3浇注系统的设计 (8)2.4.推出机构的设计 (9)2.5凹模的设计 (10)三、端盖注塑模具的有关计算 (11)四、模具加热和冷却系统的设计 (12)五、模具闭合高度确定 (13)六、注塑机有关参数的校核 (13)七、注塑模具的安装和调试 (13)八、结论 (16)九、参考文献 (17)绪论大学三年的学习即将结束,毕业设计是其中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对以前所学的知识及所掌握的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采用模具的生产技术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

换型不断加快。

使模具的需要补断增加。

而对模具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模具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显得更为重要。

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工艺基础,在我国,模具制造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

中国虽然很早就开始制造模具和使用模具,但长期未形成产业。

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模具工业才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近年,不仅国有模具企业有了很大发展,三资企业、乡镇(个体)模具企业的发展也相当迅速。

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发展迅速,但与需求相比,显然供不应求,其主要缺口集中于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模具领域。

塑料端盖设计说明书

塑料端盖设计说明书

塑料端盖设计说明书目录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1)1、塑件的分析 (1)2、ABS的性能分析 (1)3、ABS的注射成型过程及工艺参数 (4)二塑料模具结构设计与选用 (5)1、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6)2、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的确定 (6)3、注射机型号确定 (7)三、浇注系统的设计 (12)1、主流道的设计 (12)2、分流道的设计 (13)3、浇口的设计 (14)4、校核主流道的剪切速率 (16)5、冷料穴的设计及计算 (17)四、成型零件 (17)1、成型零件刚材的选用 (17)2、成型零件工件的尺寸计算 (17)3、成型零件尺寸及动模、垫块厚度计算 (19)五、模架的确定 (21)1、模板的尺寸确定 (21)2、模架各尺寸的校核 (22)六、排气槽的设计 (22)七、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22)八、冷却系统的设计 (23)1、冷却介质 (23)2、冷却系统 (23)九、导向与定位结构的设计 (24)十、总装配图与零件图的绘制 (24)十一、实训感受 (26)XXXX学院课程设计论文端盖的设计说明书班级:XXXXX学号:姓名:指导老师:XXXXXXXX 年X 月 XX 日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1、塑件的分析(1)外形尺寸该塑件壁厚为2mm,塑件外形尺寸不大,塑件熔体流程不太长,适合于注射成型。

(2)精度等级每个尺寸的公差都不一样,有的属于一般精度,有的属于高精度,就按实际公差进行计算。

(3)脱模斜度 ABS属无定形塑料,成型收缩率较小,选择该塑件上型芯和凹模的统一脱模斜度为1度。

2、ABS的性能分析(1)使用性能综合性能好,冲击强度、力学强度较高,尺寸稳定,耐化学性,电气性能好;易于成型和机械加工,其表面可镀铬,适合制作一般机械零件、减摩零件、传动零件和结构零件。

品种来确定成型方法及成型条件。

2)吸湿性强。

含水量应小于0.3%(质量)。

必须充分干燥,要求表面光泽的塑件应要求长时间预热干燥。

3)流动性中等。

塑料端盖 塑料模具设计

塑料端盖 塑料模具设计

XXXX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课题名称:塑料端盖注塑模具设计指导教师:班级:姓名:学号:成绩评定: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目录目录 (II)1 绪论 (1)1.1 概述 (1)1.2塑料模现状 (1)1.3 模具产品发展趋势 (2)1.4 本课题的设计步骤 (4)2 塑件的工艺分析 (5)2.1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5)2.1.1 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5)2.1.2 POM的注塑工艺参数 (6)2.2塑件的结构和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分析 (8)2.2.1 结构分析 (8)2.2.2 尺寸精度分析 (8)2.2.3表面质量分析 (8)2.3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 (8)3 注塑模设计 (9)3.1 注射模具分型面的选择 (9)3.1.1 分型面的基本形式 (9)3.1.2 分型面选择的基本原则 (9)3.1.3 分型面的选择 (9)3.2 浇注系统的设计 (9)3.2.1 浇注系统的组成 (9)3.2.2 注射模具主流道的设计 (10)3.2.3 分流道的设计 (11)3.2.4 浇口的设计 (12)3.2.5 冷料穴和钩料脱模装置 (15)3.3 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型腔的排列 (15)3.3.1 型腔数目的确定 (15)3.3.2 型腔的排列 (17)4 成型零件和模体的设计 (18)4.1 模具型腔的结构设计 (18)4.2 型芯的结构设计 (19)4.3 成型零件的尺寸确定 (19)5 顶出机构的设计 (21)6 冷却系统的设计 (24)7 排气系统 (25)8 注射机有关参数校核 (26)参考文献 (27)1 绪论1.1 概述塑料模具是利用其特定形状去成型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品的工具。

塑料模具对塑料制品的质量和操作难易程度都有相当的影响因此要求模具在生产度,外观,物理性能等各方面都满足使用要求并要求其效率高,操作简便,结构合理,制造容易,成本低廉。

现代塑料制品中合理的加工工艺,高效的设备,先进的模具是必不可少三项重要因素。

台阶端盖注塑模具设计

台阶端盖注塑模具设计

塑料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任务与要求:1、给定塑件零件图一张,按模具设计要求将塑件有关公差进行变换。

2、完成模具装配图一张,CAD绘制成A0~A1图幅,按制图标准。

3、完成模具零件图3张~10张。

①定模座板;②定模板;③动模座板;④型芯固定板;⑤动模支承板;⑥动模镶件(既凸模);⑦垫块;⑧推板;⑨推杆固定板;⑩推杆(或推管、脱模板)任选。

图纸幅面A3或A4均可,用CAD绘图,要求在零件图上标明该零件的材料、数量、序号、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值、热处理及其它技术要求。

4、编写设计说明书(20~30页),二、设计时间及进程安排第1周:设计方案论证与确定,完成有关计算、设备选择,完成设计说明书草稿。

第2周:完成模具装配图绘制,完成模具零件的图绘制,并进一步修正装配图,完成说明书正稿的誉写。

三、主要参考资料:1、《塑料模具设计指导》2、教材有关章节3、塑料模具设计手册4、机械设计、机械制图(教材)。

四、设计题目台阶端盖技术要求:1、塑件不允许有裂纹,变形;2、脱模斜度30'~1°;3、未注圆角R2~R3。

摘要塑料工业是一门新兴,是随着石油工业发展应运而生的。

塑料制品在工业中的应用日益普遍,这是由于他们具有一系列特殊的优点所决定的。

塑料密度小,质量轻,大多数塑料与钢材、铝材等金属材料比起来,在同样的体积下,塑料制品要比金属制品轻的多。

此外,塑料减摩、耐磨及减震、隔音性能也比较好。

课题主要是台阶端盖的模具设计,其材料采用ABS。

大四是我们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可以加深对以前学过科目的认识,使我们对专业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目录1.任务书 (2)2.摘要 (3)3.塑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4)4.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初选注射机 (6)5.浇注系统的设计 (11)6.成型零件的机构设计和计算 (17)7.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 (22)8.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24)9.脱模机构的设计 (25)10.排气系统的设计 (25)11.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26)12.设计体会和总结 (30)13.参考文献 (31)一、塑件结构工艺性分析1)塑件的分析1)外形尺寸该塑件壁厚为2.5mm,塑件外形尺寸不大,塑料熔体流程不太长,塑件材料为热塑性塑料,流动性为中性,适合于注射成型。

塑料端盖说明书

塑料端盖说明书

-摘要塑料模具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电脑、手机、饮料、台灯、水笔、水盆等方面应用极其广泛,可以说从我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它。

注射成形是成形热塑件的主要方法,因此应用围很广。

注射成形是把塑料原料放入料筒中经过加热熔化,使之成为高黏度的流体,用柱塞或螺杆作为加压工具,使熔体通过喷嘴以较高压力注入模具的型腔中,经过冷却、凝固阶段,而后从模具中脱出,成为塑料制品。

本次的课程设计是塑料端盖的注塑模的设计。

模具的型腔采用一模2腔直线排列,浇注系统采用侧浇口成形,推出形式为定、动模双向推出机构完成塑件的推出。

本次的设计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还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设计过程比较完整。

- . - 总结资料-目录摘要 (I)目录 (II)绪论 (1)1 塑料制件的分析 (3)1.1 成型塑料件的工艺性分析 (3)1.2 成型塑件的材料分析 (5)2. 塑件成型的基本过程 (6)3 注塑设备的选择 (7)3.1估算塑件体积质量 (7)3.2 注塑机的选择 (7)4. 成型零件有关尺寸的计算 (9)4.1型腔尺寸的计算 (9)4.2型芯尺寸的计算 (10)5. 浇注系统的设计 (10)5.0 分型面的选取 (10)5.1浇口套的选用 (12)5.2分流道的设计 (13)5.3浇口设计 (14)5.4浇注系统的平衡 (15)5.5排气系统的设计 (15)5.6 模架的选取 (16)6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16)6.1导柱的设计 (16)6.2 导套的设计 (17)7 脱模结构的设计 (18)8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20)8.1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20)9 模具的装配 (21)10注射机的校核 (23)10.1 注射量的校核 (23)10.2 锁模力的校核 (23)10.3 模具合模高度的校核 (24)10.4 模具开模行程的校核 (24)参考文献 (25)绪论模具是工业生产的重要装备,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端盖塑料课程设计

端盖塑料课程设计

端盖塑料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端盖塑料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了解塑料的制备方法、成型工艺和性能改进途径。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塑料制品的设计要求,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塑料制品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参数优化;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塑料材料的性能测试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树立科学的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关注塑料材料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分析,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如下:1.塑料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塑料的定义、分类、结构和性能,使学生了解塑料的基本特征。

2.塑料的制备方法:讲解聚合物的合成原理、聚合反应条件和工艺流程,使学生掌握塑料的生产技术。

3.塑料的成型工艺:介绍塑料制品的成型方法、工艺参数和设备选择,使学生能够根据制品要求进行工艺设计。

4.塑料的性能改进:讲解塑料的增强、填充、改性方法及其作用,使学生了解如何提高塑料的性能。

5.塑料制品的设计与制造:学习塑料制品的结构设计、工艺参数优化和制造过程,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6.塑料材料的性能测试与分析: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塑料性能测试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7.塑料材料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探讨塑料材料的环保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使学生掌握塑料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塑料制品的设计与制造过程,提高应用能力。

3.实验法:进行塑料性能测试,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一、端盖的原材料选择二、端盖成型方法的选择与工艺过程的确定三、端盖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四、编制端盖成型工艺卡五、端盖所需成型设备的初步选择六、端盖注射模结构的初步确定七、端盖注射成型零部件设计八、端盖注射成型零部件设计九、端盖注射模架浇注系统的设计十、推出机构十一、工程实施-端盖注射模冷却系统的设计十二、侧向抽芯的设计课程设计要求与题目(1):给定塑像件零件图一张如下,按模具设计要求将塑件有关尺寸公差进行转换(2):完成模具装配图一张,用手工绘制成A0~A1图幅,按制图标准绘制(3):编写设计说明书(不少于8000字),并将此任务书及任务图放于首页。

一、端盖的原材料选择1:选用塑件材料此端盖数电器类绝缘零件,需大批量生产,要求成型工艺性能好,通过查阅《常用塑料的性能及应用》等资料,对多种塑料进行综合比较,材料的品种可以选择聚苯乙烯(PS)和ABS,但是,PS耐热性较低,刚性较脆,而且其制品由于内应力大容易碎裂,所以此塑件(端盖)的材料选用ABS2:分析塑件材料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1)使用性能:通过查相关塑料模具设计资料可得:工程塑料ABS三元共聚物,因此兼有三种组元的共同性能,使其具有“坚韧,质硬,刚性”。

ABS树脂具有较高冲击韧性和力学强度,尺寸稳定,耐化学性及电性能良好,易于成型和机械加工等特点。

此外,表面还可镀硌,成为塑料涂金属的一种常用材料,另外,ABS与JHJ372有机玻璃熔接性良好,可做双色成型塑件。

综合力学性功能好,但耐热性较差,吸水性较大,化学性能好。

(2)工艺性能:成型性能好,成型前要干燥,易产生熔接痕,浇口外观不好。

①无定型料,其品种牌号很多,各品种的机电性能及成型特性也各有差异,应按品种确定成型方法及成型条件○2吸湿性强含水量应小于0.3%,必须充分干燥,要求表面光泽的塑件应要求长时间预热干燥○3流动性中等,溢边料0.04mm左右(流动性比聚苯乙烯差,但比聚碳酸酯,聚氯乙烯好)○4比聚苯乙烯加工困难,宜取高料温,模温。

一模四腔端盖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范文

一模四腔端盖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范文

一模四腔端盖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范文目录一.设计任务————————————————2二.设计目的————————————————2三.对模具型芯和型腔的三维造型步骤说明————————————————31.模具型芯的三维造型步骤说明———————32.模具型腔的三维造型步骤说明———————8四.运用MaterCam对模具型芯型腔进行加工仿真———————————————131.模具型腔————————————————132.模具型芯———————————————27五.模具零件的机加工工艺文件————————36六.模具的工作流程—————————————37七.心得——————————————————38一.设计任务2二.设计目的三.对模具型芯和型腔的三维造型步骤说明用Pro/E软件进行三维造型1.1创建新对象1在文件工具栏单击创建新对象2在类型选项组中选择零件,输入零件名称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1.2创建模具型芯1拉伸1(1)点击绘图区右侧工具栏的拉伸按钮,屏幕上方出现拉伸特征操控面板。

(2)单击放置/定义按钮,选取FRONT面,则弹出草绘界面。

(3)在内部草绘区绘制一个300某300的正方形,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返回零件设计模式。

(4)在操控面板中指定拉伸深度为20,单击完成图标完成拉伸特征的建立。

2定基准点PNT0(1)点击绘图区右侧工具栏的基准点按钮,屏幕将弹出基准点的特征操控面板。

(2)在放置命令下点击拉伸体的一个300某300的面,在距2个轴线各75的地方确定基准点。

3定基准面DTM1(1)点击绘图区右侧工具栏的基准面按钮,屏幕将弹出基准面的特征操控面板。

(2)在放置命令下点击刚创建的PNT0,再点击面F5,使其穿过PNT0并与F5平行。

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4旋转1(1)点击绘图区右侧工具栏的旋转按钮,屏幕上方出现旋转特征操控面板。

(2)单击放置/定义按钮,选取TOP面,则弹出草绘界面。

(整理)台阶端盖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整理)台阶端盖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台阶端盖注塑模设计摘要台阶端盖是应用广泛的一个塑料制品,需求量较大,因此此次设计主要是针对台阶端盖的模具设计。

经过对塑件的结构性和工艺性分析的比较,最终确定采用注塑成型的方法。

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工艺性设计、模具设计和绘图。

工艺性设计包括分型面的选择、型腔数目的确定、注射机的初选等。

通过对台阶端盖的结构分析,确定分型面选择在下端最大截面处;塑件要求大批量生产,故设计的模具要有较高的注塑效率,浇注系统要能自动脱模,采用侧浇口自动脱模结构,选择一模四腔的浇注形式。

根据塑件体积的计算和浇注系统的估算进行初选注射机,及对注射机进行相关参数校核;模具结构设计是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其内容包含了主流道及分流道的设计与布局、成型零件的设计、冷却系统的设计、推出机构、导向机构定位机构等一系列模具的重要零部件的设计。

绘图包括绘制总装图和非标准零件图,非标准零件图包括凸凹模的尺寸公差及形位公差等。

关键词:模具设计;注塑模具;台阶端盖.................The design of injection mould for a step end cover partsAbstractStep end cover is a plastic products widely used, its demand is bigger, so the design mainly directes towards the mold design of steps cover.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al and process of the plastic parts,the method of injection molding is decided finally.This design mainly includes the process design, mold design and drawing. The design process include the selection of parting surface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number of cavity and choosing the injection machin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bench end cover structure, the max cross section is locat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parting surface; plastic parts is made for mass production, so the efficiency of the injection mold should be higher. gating system automatically release, using automatic demoulding side gate structure, selecting the casting form of a mold four cavity.The selection of injection machine is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and pouring system volume of plastic parts, and then to check the injection machine.The design of die structure is the main content, its content contains the sprue and runner design and layout,forming part of the design,cooling system design, launch, the guide mechanism and positioning mechanism and a series of important parts of mold design.Drawing include drawing assembly drawing and non-standard parts,which include die size and geometrical tolerances.Keyword: mould design; injection mold; step end cover目录1 前言 (1)1.1 塑料模具发展史 (1)1.2 模具发展趋势 (2)1.3 模具设计 (3)2 台阶端盖的结构分析与工艺性设计 (5)2.1 台阶端盖的结构分析 (5)2.2 ABS工程塑料的性能分析 (6)2.3 成型工艺的确定 (6)2.4 台阶端盖注塑成型过程及工艺参数 (6)2.4.1 注射成型工艺过程 (6)2.4.2 注射工艺参数 (7)2.5 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初选注射机 (7)2.5.1 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7)2.5.2 型腔数量和排位方向的确定 (8)2.6 初选注射机 (8)2.7 注射机的相关参数的校核 (10)2.7.1 注射压力校核 (10)2.7.2 锁模力的校核 (10)3 模具结构设计 (12)3.1 浇注系统的设计 (12)3.1.1 主流道的设计 (12)3.1.2 分流道的设计 (13)3.1.3 校核主流道的剪切速率 (14)3.1.4 校核剪切速率 (15)3.1.5 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和脱模斜度 (15)3.1.6 浇口的设计 (15)3.1.7冷料穴的设计及计算 (16)3.2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16)3.2.1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16)3.2.2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 (17)3.3 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及校核 (21)3.3.1 模架选择 (21)3.3.2 模架各尺寸的校核 (22)3.4 排气结构的设计 (22)3.5 脱模推出结构的设计 (22)3.6 冷却系统的设计 (24)3.6.1 冷却介质 (24)3.6.2 冷却系统的简单计算 (24)3.7 导向预定为机构的设计 (25)4 绘制总装图和非标准零件图 (26)5 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卡 (27)5.1 凹模板的加工工艺过程 (27)5.2 凸模加工工艺过程 (27)设计体会和总结 (28)致谢 (29)参考文献 (30)1 前言1.1 塑料模具发展史塑料工业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工业之一。

端盖塑料件课程设计

端盖塑料件课程设计

端盖塑料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端盖塑料件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端盖塑料件的加工工艺、材料特性及其影响。

3. 学生能够了解端盖塑料件在产品结构中的作用及其与其他部件的配合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完成端盖塑料件的简易设计。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或模拟,分析并优化端盖塑料件的性能。

3.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工具与技术,对端盖塑料件进行拆装和检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程塑料件及制造业的兴趣,激发其探究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团队中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质量意识,让学生理解细节在产品设计与制造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工程技术类学科的学生,他们在先前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工程基础和动手能力。

课程性质偏重实践与应用,旨在通过端盖塑料件的设计与制造教学,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增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得以有效实施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端盖塑料件的概述- 定义、分类及工业应用- 材料特性及选择原则2. 端盖塑料件的加工工艺- 注塑成型原理及工艺流程- 常见缺陷及其解决方法3. 端盖塑料件的设计要点- 结构设计原则与案例分析- CAD软件在端盖塑料件设计中的应用4. 端盖塑料件的性能分析- 性能测试方法与指标- 性能优化策略5. 端盖塑料件的拆装与检验- 拆装工具与技巧- 检验标准与流程6. 综合实践项目- 设计并制作一款端盖塑料件产品- 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及质量意识培养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知识体系,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概述、加工工艺、设计要点、性能分析、拆装与检验、综合实践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端盖塑料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模具设计制造 端盖注塑模 塑料模具设计说明书

模具设计制造 端盖注塑模 塑料模具设计说明书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塑料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 端盖注塑模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______班级: 模具1021学生姓名: 谢洪超学号: 06101740指导教师: 林剑明日期: 2012.06.04——2012.06.17目录一塑件工艺分析 (2)二分型面的选择 (4)三型腔数的确定 (3)四型腔的排位 (4)五模架的选择................................................... .. (5)六浇注系统的设计 (5)七成型零部件设计 (6)八推出机构设计 (7)九冷却系统的设计 (8)十排气方式的确定 (10)十一绘制模具结构图 (10)十二设计总结及体会 (11)一塑件成型工艺分析1原材料分析•PA6的化学物理特性和PA66很相似,然而,它的熔点较低,而且工艺温度范围很宽。

它的抗冲击性和抗溶解性比PA66要好,但吸湿性也更强。

因为塑件的许多品质特性都要受到吸湿性的影响,因此使用PA6设计产品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为了提高PA6的机械特性,经常加入各种各样的改性剂。

玻璃就是最常见的添加剂,由于有很好的机械强度和刚度很好的耐磨损特性被广泛用于结构部件。

由于有很好的耐磨损特性,还用于制造轴承。

表1 30%玻纤增强尼龙6 主要技术指标密度吸水率(24h)收缩率熔点抗拉强度抗弯强度硬度HB1.21~1.350.9~1.3 0.3 164Mpa 227Mpa 14.5HB2、塑件的结构、精度、质量分析塑件如下图:技术要求1、塑件壁厚均匀。

2、塑件不允许有变形,裂纹。

3、未注公差按MT4-A4、拔模斜度为1。

该塑件为长方形结构端盖零件,腔体深16mm,壁厚3mm,整体尺寸不大不小,成型工艺性较好。

塑件质量没有较高的要求,外表面粗糙度Ra1.6um,内部粗糙度为Ra3.2um,凸模拔模斜度1°,成型工艺性较好。

塑料成型工艺卡压力/MPa 注射压力60-100保压压力50-60 后处理温度/℃时间/h二分型面的选择选择制品的分型面分型面的形式和位置会影响到模具加工、排气、脱模、塑料的表面质量及工艺操作。

端盖塑料模设计说明书

端盖塑料模设计说明书

目录一、设计内容 (1)二、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2)(一)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2)(二)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2)(三)表面质量分析 (3)(四)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3)三、模具结构方案 (3)(一)确定型腔数目及布置 (3)(二)选择分型面 (5)(三)确定浇注系统 (5)(四)确定推出方式 (5)(五)确定模温调节系统 (6)(六)确定排气方式 (6)(七)模具结构方案 (6)四、模具设计 (6)(一)加载参照模型 (6)(二)参照模型布局 (7)(三)浇注与冷却系统设计 (12)五、凸凹模的数控加工 (17)(一)凸模的加工 (17)(二)凹模的加工 (25)六、模具模架 (27)(一)新建模架项目 (27)(二)加载标准模架 (28)(三)添加浇铸系统 (30)(四)添加标准元件 (33)(五)开模运动模拟 (34)七、总结 (35)八、参考文献 (36)一、设计内容设计内容名称:端盖材料:尼龙数量:大批量生产二、塑件的工艺性分析(一)塑件的原材料分析塑件的材料采用尼龙1010,属热塑性塑料。

从使用性能上看,尼龙1010是半透明,吸水小,耐寒性较好,坚韧﹑耐磨﹑耐油﹑耐水,抗霉菌,但吸水性大;从成型性能上看,塑件壁不宜取厚,并应均匀,脱模度不宜取小,尤其对厚壁及深高塑件更应取大。

受热时间不宜超过30min ,料温高则收缩大,易出飞边,收缩小,取向性强,注射压力低易发生凹痕,波纹。

成型周期按塑件壁厚而定,厚则取长,薄则取短,为了减少收缩,凹痕﹑缩孔,一般宜取低模温﹑高注射压力的成形条件,以及采用白油作脱模剂;尼龙1010的主要技术指标:密度是1.04kg/dm3﹑比体积是0.96dm 3/kg ﹑吸水率是0.2~0.4﹑收缩率是1.3~2.3s ﹑熔点是205t/0c ﹑热变形温度是550c ﹑抗拉屈服强度是62Mpa ﹑拉伸弹性模量1.8×103Mpa ﹑抗弯强度88Mpa ﹑硬度9.75HB ﹑击穿强度20KV/mm 。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_2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_2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塑料模具设计专业: 模具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机设07级**: ***学号: ****************: ***时间: 2011年1月5日目录第一部分产品的说明第二部分塑件分析第三部分注射机的型号和规格选择及校核第四部分型腔的数目决定及排布第五部分分型面的选择第六部分浇注系统的设计第七部分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第八部分推出机构的设计第九部分模架的选用第十部分冷却系统设计第十一部分模具的动作过程第十二部分设计小结第十三部分参考资料第一部分产品的说明本塑件结构简单, 壁厚均匀, 模架结构较简单。

精度要求较高, 为四级精度, 材料为聚乙烯成型性能一般, 其他并无特殊要求。

图一: 塑件俯视图第二部分塑件的分析聚乙烯化学名称: PE材料分析: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固性树脂。

在工业上, 也包括乙烯与少量α-烯烃的共聚物。

聚乙烯无臭, 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70~-100℃),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电绝缘性能优良。

聚乙烯无臭, 无毒, 手感似蜡, 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70~-100℃), 化学稳定性好, 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 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 吸水性小, 但由于其为线性分子可缓慢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且不发生溶胀, 电绝缘性能优良;但聚乙烯对于环境应力(化学与机械作用)是很敏感的, 耐热老化性差。

聚乙烯的性质因品种而异, 主要取决于分子结构和密度。

塑件注射成型工艺参数的确定:根据该塑件的结构特点和得成型性能, 查相关手册得到ABS塑件的成型工艺参数:第三部分注射机的型号和规格选择及校核注射模是安装在注射机上的, 因此在设计注射模具时应该对注射机有关技术规范进行必要的了解, 以便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模具, 同时选定合适的注射机型号。

塑料端盖设计说明书

塑料端盖设计说明书

目录产品图 (2)一、塑料制品成型特性工艺分析 (2)1、塑件成型特性的分析 (2)2、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2)3、HIPS的注射成型参考条件 (2)二、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 (3)1、初定模具结构 (3)三、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4)1、塑件体积和质量的计算 (4)2、浇注系统凝料体积计算 (4)3、塑件注射一次所需塑料HIPS的体积和质量 (5)4、塑件和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投影面积 (5)5、选择注射机 (5)6、注射机有关参数的校核 (5)四、浇注系统的设计 (6)1、主浇道的设计 (6)2、分浇道的设计 (8)3、浇口的设计 (9)4、冷料穴的设计 (10)五、成型零件的设计 (10)1、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10)2、成型零件钢材的选用 (11)3、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11)六、模架的确定 (14)1、A板的厚度 (15)2、B板的厚度 (15)3、C板的厚度 (15)七、再次校核注射机的有关参数 (15)1、模架尺寸与注射机拉杆内间距校核: (15)2、模具高度与注射机闭合高度关系的校核 (15)3、开模行程校核: (16)八、排气系统的设计 (16)九、顶出机构的设计 (16)十、模具温度调节系统设计 (16)1、加热系统 (16)2、冷却系统 (17)十一、模具草图 (19)十二、参考文献 (22)产品图一、塑料制品成型特性工艺分析1、塑件成型特性的分析HIPS为乳白色不透明颗粒。

密度为1.05g/cm3,熔融温度150℃―180℃,热分解温度300℃。

溶于芳香烃,氯化烃,酮类和酯类。

能耐许多矿物油,有机酸,盐,碱,低级醇及其水溶液,不耐沸水。

HIPS是最便宜的工程塑料之一。

2、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1)外形尺寸该塑件壁厚为3mm,壁厚均匀,塑件外形尺寸不大,塑料熔体流程不太长,塑件材料为热塑性塑料,流动性好,适合注射成型。

(2)精度等级每个尺寸公差不一样,按实际公差进行计算,未注小孔公差尺寸按照MT5来计算,查《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实用手册》表3.5得小孔Φ4精度公差为0.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汉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塑料模具设计题目名称塑料瓶盖注塑模设计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 B09061041学号 200906104132学生姓名黄超盛指导老师杨俊杰、左志江、余武新目录一、塑件的工艺规程的编制1. 塑件工艺性分析1.塑件的成型工艺性分析2、塑件材料特性3、聚乙烯的热性能4.塑件成型工艺条件参数的确定二、注塑模具结构设计(1)模具的基本结构(2)确定型腔数目及布置(3)选择分型面(4)确定浇注系统(5)确定推出方式(6)确定模温调节系统(7)确定排气方式(8)模具结构方案三、选择成型设备并校核有关参数1.塑件注塑工艺参数的确定2.塑件成型设备的选取四、模具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五、模架的选取六、参考文献端盖塑料模具设计一、塑件的工艺性分析1.塑件的成型工艺性分析塑件CAD如图所示:塑件原图:名称:端盖材料:PE(聚乙烯)数量:大批量生产颜色:红色2、塑件材料特性聚乙烯由乙烯进行加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根据聚合条件的不同实际分子量从一万至几百万不等,聚乙烯为白色蜡状半透明材料,柔而韧,稍能伸长,无毒,易燃,燃烧时熔融滴落,发出石蜡燃烧时的味道,聚乙烯的性能与其分子量有关,也与其结晶度有关。

聚乙烯的很多机械性能都决定于材料的密度和熔融指数。

其密度在0.90-0.96g/cm3范围内的变化。

聚乙烯的熔融指数(熔体流动指数)变化范围很大,可从0.3-25.0以上。

聚乙烯的很多重要性能都随着密度和熔融指数而变化。

参见图表3、聚乙烯的热性能聚乙烯材料的玻璃化温度较低,为125℃,但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能保持它的机械性能,线性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平衡熔点为137℃,但一般很难达到平衡点,通常在加工时的熔点范围为132-135℃。

聚乙烯的着火温度是340℃,自燃温度是349℃,其尘埃的着火温度是450℃,聚乙烯的熔融指数决定于其分子量的大小,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材料混合时,其熔融指数也按一定的规律取其一定的值。

参见图表4.塑件成型工艺条件参数的确定该塑件为圆筒型结构简单分明,高度12、大圆1.0017+φmm 、小圆1.0015+φ,未注明倒角R2。

其余尺寸均未注明公差,由于PE 收缩特性值S 为0.5~0.8%,则根据常用材料分类和公差等级选用表和国家标准塑件尺寸公差表查得PE 材料的适用未注公差等级为MT5级,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注塑时在工艺控制得较好的情况下,零件的成型要求可以得到保证.二、模具结构方案(1)模具的基本结构塑件采用注射成型生产。

为保证塑件表面质量,采用直浇口浇注形式,同时考虑到结构、设计简单复杂度、经济效益等问题,因此模具为简单的两板式注射模具结构。

(2)确定型腔数目及布置塑件的形状较简单,质量减小,生产批量大,所以应使用多型腔注射模具。

其型腔个数与注塑机的塑化能力,最大注射量以及合模力等参数有关,此外还受制件精度和生产的经济性等因素影响,行腔注射模具。

所以模具采用一模两腔,平衡式的型腔布置,这样的模具结构尺寸较小,制造加工方便,生产效率高,塑件成本较低。

型腔布置如图所示:由于塑件形状比较简单,其中图A-A所示的分型面选择在最大轮廓处,制件一部分在动模,一部分在定模,在塑件的表面易形成拼接缝。

又由于塑件上有两个对称孔,塑件在收缩时紧包在型芯上。

故塑件分型面的选择应保证塑件的质量要求该塑件的分型面位置如图所示。

(4)确定浇注系统塑件采用直浇口成型,该塑件在注塑时采用一模两腔,综合考虑浇注系统,模具结构的复杂程度等因素采取如上图型腔排列方式。

采用上图的型腔排列方式的最大优点是塑料流程短,塑件质量较好,这样的模具结构尺寸较小,制造加工方便,生产效率高,塑件成本较低。

为保证塑件的表面质量采用侧浇口浇注系统形式。

其浇注系统如图所示。

根据设计手册查得SZ-160/100型注塑机喷嘴的有关尺寸:喷嘴口孔径: mm d 4φ= 喷嘴球半径:mm SR R 121= 根据模具主流道与喷嘴的关系:mm mm d D 5~5.4)1~5.0(=+= mm mm R R 14~13)2~1(12=+=取主流道的小端直径: D=2.5mm 取主流道入口的凹坑球面半径:mm R 122=为了方便将凝料从主流道中拔出,将主流道设计为圆锥形式其半锥角α通常为001~2为斜度。

为了减少熔体充模时的压力损失和无料损耗,应尽可能缩短主流道的长度,L 一般控制在60mm 以内。

浇口套常用T8或T10钢材制作,经淬火洛氏硬度为50~55HRC 。

(5)确定推出方式由于塑件较小,使用推杆堆塑件的表面质量影响较大,故采用推板推出,同时在推板后加上四个平行的推杆。

(6)确定模温调节系统一般生产聚乙烯材料塑件的注塑模具不需要加热。

故不用模温调节系统,同时也可以节约成本。

(7)确定排气方式利用分型面间隙排气即可。

(8)模具结构方案采用普通模具结构结构三、选择成型设备并校核有关参数1.塑件注塑工艺参数的确定查找有关文献和参考工厂时间应用的情况PE的成型工艺参数可作如下选择:(试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注塑温度:包括料筒温度和喷嘴温度。

螺杆转速:20~40 喷嘴形式:直通式喷嘴温度:230~2500c 料筒温度:前段温度240 ~2800c中段温度260~2900c;后段温度240~2700c;模具温度:90~1100c;注射压力:80~130 Mpa;保压压力:40~50 Mpa;注射时间:0~5s;保压时间:20~80s;冷却时间:20~50s;成型周期:50~130s2.塑件成型设备的选取根据计算及原材料的注射成型参数初选注塑机为SZ-60/40查材料知: 理论注射容量3/cm : 160 螺杆直径/mm 40 注射压力/MPa : 150 注射速率(g/s ) 105 塑化能力Kg/h 45 螺杆转速r/min 0~220 锁模力/kN : 1000 拉杆内间距/mm 145×145 移模行程/mm 325 最大模具厚度/mm 300 最小模具厚度/mm 120 模具定位孔直径/mm 100φ 喷嘴球半径/mm : 12SR 四、模具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本例中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时均采用平均尺寸,平均收缩率,平均制造公差和平均磨损率来计算。

查常用塑料的收缩率塑料PC 的成型收缩率为S=0.5~0.8%,故平均我们取为S=0.7%。

成型零部件的制造误差包括成型零部件的加工误差和安装误差,配合误差等几个方面。

设计时一般应将成型零部件的制造公差控制在塑件的1/4左右,通常取IT6—9级,综合考虑取IT8级。

① 型腔内形尺寸 1M D 为长度方向尺寸;2M D 为宽度方向尺寸;14.0014.00011111356.34]214.0256.0%7.03434[]22[1+++=--⨯+=-∆-+=z z M S D D D δδ 10.0010.00022222963.29]210.0238.0%7.03030[]22[2+++=--⨯+=-∆-+=z z M S D D D δδ② 型芯外形尺寸 1M d 为长度方向尺寸;2M d 为宽度方向尺寸;008.0008.002221283.34]208.0232.0%7.03434[]22[---=++⨯+=+∆++=z z M S d d d δδ008.0008.002222878.29]208.0232.0%7.03030[]22[---=++⨯+=+∆++=z z M S d d d δδ ③ 型腔深度尺寸07.0007.00011905.11]207.0228.0%7.01212[]22[1+++=--⨯+=-∆-+=z z M S H H H δδ ④ 型芯高度尺寸006.0006.001155.45]206.0224.0%7.04545[]22[---=++⨯+=+∆++=z z M S h h h δδ式中D M ——型腔内形尺寸,mm ;D ——制品外形的基本尺寸或最大极限尺寸,mm ; d M ——型芯外形尺寸,mm ;d ——制品内形的基本尺寸或最小极限尺寸,mm ; H M ——型腔深度尺寸,mm ;H ——制品高度的基本尺寸或最大极限尺寸,mm ;h M ——型芯高度尺寸,mm ;h——型芯内形的高度,mm;△——制品公差或偏差,mm;——制品零件的制造公差或偏差,mm;δZS——塑件的平均收缩率,%。

五.选择模架模具架的结构如图所示:模具的外形的长为170mm、宽为120mm、高为200mm。

六、参考文献【1】. 杨占尧主编. 塑料注塑模结构与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2】. 冯炳尧,韩泰荣,蒋文生主编. 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 中国模具设计大典.【4】. 王孝陪主编.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简明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5】. 模具制造手册编写组. 模具制造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6】. 贾润礼,程志远主编. 实用注塑模设计手册.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7】. 唐志玉主编. 模具设计师指南.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9【8】. 屈华昌主编.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