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2013年修订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2013年修订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2013年修订)发布时间:2009-06-18 点击次数:1748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2013年修订)GB 18598-2001发布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止危险废物填埋处置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对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涉及的环境保护要求,包括填埋物入场条件、填埋场选址、设计、施工、运行、封场及监测等方面作了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废物填埋的入场条件,填埋场的选址、设计、施工,运行、封场及监测的环境保护要求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建设、运行及监督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处置。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含的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即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GB 5085.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 5085.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6.1~5086.2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T 15555.1~15555.12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 4848 地下水水质标准GB 15562.2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最新版本。

3 定义3.1 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3.2 填埋场处置废物的一种陆地处置设施,它由若干个处置单元和构筑物组成,处置场有界限规定,主要包括废物预处理设施、废物填埋设施和渗滤液收集处理设施。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技术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技术

• 2、必须预处理后入场填埋的废物 (1)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 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5555.1~ 12)测得的废物浸出液中有害成分浓度超过表6-1中 的允许进入填埋区控制限值的废物; (2)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 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5555.1~ 12)测得的废物浸出液pH值≤7.0和≥12.0的废物; (3)本身具有反应性、易燃性的废物; (4)含水率高于85%的废物; (5)液体废物 • 3、禁止填埋的废物 (1)医疗废物; (2)与衬层具有不集系统 地基
单复合衬层防渗系统
• (3)双层衬层防渗系统
垃圾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首次渗滤液收集系统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第一层人工合成防渗膜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二次渗滤液收集系统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第二层人工合成防渗膜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地下水收集系统 地基
3、衬层系统分类
• (1)单层衬层防渗系统
垃圾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渗滤液收集系统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人工合成防渗膜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地下水收集系统 地基
单层衬层防渗系统
• (2)单复合衬层防渗系统
垃圾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渗滤液收集系统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人工合成防渗膜 压实黏土衬层
二、安全填埋场选址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选址准则: 1、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及国家和地方危险废物管理规划; 2、场址应满足一定的库容要求; 3、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 4、气象条件; 5、对地表水体的保护; 6、对居民区的影响; 7、对场地地质的要求; 8、交通方便,运距合理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规范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规范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规范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必须遵循严格的规范和标准。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作为处理危险废物的重要场所,其规范建设和运行至关重要。

首先,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选址要科学合理。

这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水文地质等。

设施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地、生态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以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潜在影响。

同时,要便于危险废物的运输和处理,交通条件应便利。

在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方面,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

处理处置设施应具备完善的功能分区,包括废物接收区、储存区、处理区和处置区等。

各个区域要相互独立,又要有机衔接,以保证处理流程的顺畅和高效。

对于废物的接收环节,要有严格的检验和登记制度。

接收的危险废物必须进行详细的分类、称重和记录,确保其来源、种类、数量和特性等信息准确无误。

这是后续处理处置工作的基础。

储存区的建设要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

不同种类的危险废物要分区存放,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防火、防爆、防渗漏等。

储存设施要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防止有害气体的积聚。

处理区是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核心区域。

这里应配备先进的处理设备和技术,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危险废物进行有效的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

例如,物理处理可以通过压实、破碎、分选等方式减少废物的体积和危害性;化学处理则通过化学反应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危险废物中的有机物。

在处置环节,常见的处置方式有焚烧、填埋和固化等。

焚烧处置要求焚烧炉具备高效的燃烧性能和完善的尾气处理系统,以确保危险废物能够彻底燃烧,并将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达标排放。

填埋处置则需要建设符合标准的填埋场,做好防渗、排水和气体收集等工作,防止填埋废物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固化处置是将危险废物与固化剂混合,形成稳定的固化体,降低其迁移性和危害性。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防止危险废物填埋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起草完成。

本技术要求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目录1总则 (1)2编制依据 (1)3术语 (2)4场址选择 (3)5总体设计 (4)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4)填埋场类型选择 (5)危险废物入场要求 (5)总图设计 (6)6系统设计 (7)废物接收及贮存系统 (7)分析和鉴别系统 (7)预处理系统 (9)防渗系统 (9)渗滤液控制系统 (10)监测系统 (12)应急系统 (13)7公用工程 (14)供电系统 (14)给水、排水和消防 (14)采暖、通风与空调 (15)建筑与结构 (15)其它辅助设施 (15)8工程施工及验收………………………………………………………1 5 工程施工..................................................................15 工程验收 (17)9运营管理基本要求……………………………………………………18 运营管理总则 (18)运营条件 (18)机构设置与劳动定员 (18)人员培训 (19)危险废物接收制度 (20)交接班及运行登记制度 (20)环保、安全与健康 (21)10 封场 (23)本技术要求用词说明 (25)1总则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等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危险废物无害化安全处置目标,规范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和运行管理,防止危险废物填埋处置对环境造成污染,制定本技术要求。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防止危险废物填埋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起草完成。

本技术要求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目录1总则…………………………………………………………………12编制依据 (1)3术语 (2)4场址选择……………………………………………………………35总体设计 (4)5.1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4)5.2填埋场类型选择…………………………………………………55.3危险废物入场要求 (5)5.4总图设计 (6)6系统设计 (7)6.1废物接收及贮存系统 (7)6.2分析和鉴别系统 (7)6.3预处理系统 (9)6.4防渗系统 (9)6.5渗滤液控制系统 (10)6.6监测系统…………………………………………………………1 26.7应急系统…………………………………………………………1 37公用工程……………………………………………………………1 47.1供电系统…………………………………………………………1 47.2给水、排水和消防………………………………………………1 47.3采暖、通风与空调………………………………………………1 57.4建筑与结构………………………………………………………1 57.5其它辅助设施……………………………………………………1 58工程施工及验收 (15)8.1工程施工..................................................................15 8.2工程验收 (17)9运营管理基本要求 (18)9.1运营管理总则……………………………………………………189.2运营条件 (18)9.3机构设置与劳动定员 (18)9.4人员培训…………………………………………………………199.5危险废物接收制度 (20)9.6交接班及运行登记制度 (20)9.7环保、安全与健康 (21)10封场 (23)本技术要求用词说明 (25)1总则1.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等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危险废物无害化安全处置目标,规范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和运行管理,防止危险废物填埋处置对环境造成污染,制定本技术要求。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技术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技术

填埋场的设计要点
选址要求:远离居民区、水 源地、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

防渗系统设计:采用双层或 多层防渗材料,确保污染物
不渗漏
渗滤液收集和处理系统设计: 设置渗滤液收集池,采用合
适的处理技术进行处理
气体收集和处理系统设计: 设置气体收集井,采用合适
的处理技术进行处理
监测系统设计:设置监测井, 定期监测地下水、土壤、气
到环境中
03
施工:按照设计要 求进行填埋场的施 工,包括防渗层、
排水系统等
07
封场:填埋场达到 设计容量后,进行 封场处理,防止污
染物扩散
04
废物预处理:对危 险废物进行分类、 破碎、脱水等预处

填埋技术的效果评估
填埋场选址:评估 地质条件、环境影
响等因素
填埋后监测:评估 填埋后污染物迁移、
扩散和降解情况
体等污染物浓度
封场设计:采用合适的封场 材料和技术,确保填埋场长
期稳定和安全
填埋场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址要求:远料,防止 废物渗漏污染地下 水
气体收集和处理: 设置气体收集系统, 对填埋场产生的气 体进行收集和处理
监测和预警系统: 建立监测和预警系 统,实时监测填埋 场环境状况,及时 发现和处理问题
填埋场选址需要满足地质、水 文、气候等条件,以保证填埋 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填埋技术的关键是控制污染物 的迁移和扩散,防止地下水污 染和土壤污染。
填埋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处理量大,操作简 单,成本低
缺点:可能造成地下水污 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
优点:可以减少废物体积, 降低运输成本
缺点:可能造成土地资源 浪费,影响周边生态环境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技术

HJ2042-2014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

HJ2042-2014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

HJ2042-2014危险废物处置⼯程技术导则中华⼈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2042-2014危险废物处置⼯程技术导则Generalspecificationsofengineeringandtechnologyforhazardouswastedisposal(发布稿)本电⼦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本为准。

2014-06-10批准2014-09-01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I⽬次前⾔ (II)1适⽤范围 (1)2规范性引⽤⽂件 (1)3术语和定义 (3)4处置技术适⽤性及选择 (4)5总体要求 (5)6总体设计 (6)7系统配置要求 (6)8劳动安全与职业卫⽣ (12)9⼯程施⼯与环保验收 (13)10运⾏管理要求 (14)附录(资料性附录)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适⽤表.......................................................15?II前⾔为贯彻《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危险废物处置⼯程建设和运⾏,实现危险废物处置减量化、资源化和⽆害化⽬标,控制环境风险,改善环境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废物处置技术的应⽤及⼯程设计、施⼯、验收、运⾏管理等过程中应遵守的有关技术要求和管理规定。

本标准为指导性⽂件。

本标准为⾸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能物理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危险废物处置⼯程技术中⼼。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4年06⽉10⽇批准。

本标准⾃2014年09⽉01⽇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危险废物处置⼯程技术导则1适⽤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废物处置⼯程设计、施⼯、验收和运⾏中的通⽤技术和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于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程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程及企业⾃建的危险废物处置⼯程,可宏观指导危险废物处置⼯程可⾏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程设计、⼯程施⼯、⼯程验收及设施运⾏管理等⾏为。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试行)》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试行)》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4.04.15•【文号】环发[2004]58号•【施行日期】2004.04.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监测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试行)》的通知(环发[2004]5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为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试行)二00四年四月十五日附件: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试行)目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 编制依据3 术语4 基本原则5 厂(场)址选择6 工程分析7 环境现状调查8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9 水环境影响评价10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1 污染防治措施12 环境风险评价13 环境监测与管理14 公众参与15 结论与建议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为防止处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明确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求,特制定本原则。

1.2 适用范围1.2.1 本原则适用于使用焚烧技术和安全填埋技术处置危险废物设施(包括一般建设项目中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2.2 本原则适用于使用焚烧技术和其他方法处置医疗废物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2编制依据下列标准和文件所含的条文,通过本技术原则引用构成本原则的条文。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危险废物是指具有燃烧性、腐蚀性、毒性、感染性、放射性等特性的废物。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危害性,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和处置。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的建设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址与规划: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应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地下水流动区等敏感区域。

在选址时要考虑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

同时,按照国家规划要求进行规划设计,确保填埋场的尺寸、容量和布置满足日常运营需求。

2.环境监测:危险废物填埋场周边环境应进行定期监测,包括地下水、土壤、大气等环境的污染情况。

监测内容包括危险废物填埋场对环境的污染影响程度,以及周边环境对填埋场的影响程度。

监测结果要及时上报并进行相关处置措施。

3.工程设施:危险废物填埋场应设置完善的工程设施,包括围护墙、防水层、防渗层、收集系统、处理系统等。

围护墙主要用于防止废物外泄,防水层和防渗层用于防止污染物渗透至地下水。

收集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系统和渗滤液收集系统,用于收集泥水和渗滤液,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处理系统用来处理填埋产生的气体和液体,确保其达到环保标准。

4.操作管理:危险废物填埋场的操作要进行全程监控,包括填埋、覆土、建设、维护等环节。

填埋操作要按照填埋场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环境污染。

同时,填埋过程应定期进行检测,确保按照规定的工艺和操作要求进行。

5.废物分类与处理:危险废物要进行分类处理,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可燃性废物要进行热解、焚烧或催化燃烧处理;腐蚀性废物要进行中和、中和沉淀处理;毒性和感染性废物要进行物理、化学或生化处理;放射性废物要进行固化处理后再填埋。

6.安全措施:在危险废物填埋场内应设有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应急装备,并定期进行演练,以应对突发事件。

填埋场周边要进行有效的封控措施,控制未经授权人员的进入,防止事故扩散。

综上所述,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选址与规划、环境监测、工程设施、操作管理、废物分类与处理、安全措施等多个方面。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防止危险废物填埋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起草完成。

本技术要求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专业资料word.专业资料word.目录1总则 (1)2编制依据 (1)3术语 (2)4场址选择 (3)5总体设计 (4)5.1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4)5.2填埋场类型选择 (5)5.3危险废物入场要求 (5)5.4总图设计 (6)6系统设计 (7)6.1废物接收及贮存系统 (7)6.2分析和鉴别系统 (7)6.3预处理系统 (9)6.4防渗系统 (9)6.5渗滤液控制系统 (10)6.6监测系统 (12)6.7应急系统 (13)7公用工程 (14)7.1供电系统 (14)7.2给水、排水和消防 (14)7.3采暖、通风与空调 (15)专业资料word.7.4建筑与结构 (15)7.5其它辅助设施 (15)8工程施工及验收 (15)8.1 工程施工..................................................................15 8.2工程验收 (17)9运营管理基本要求 (18)9.1运营管理总则 (18)9.2 运营条件 (18)9.3 机构设置与劳动定员 (18)9.4人员培训 (19)9.5 危险废物接收制度 (20)9.6 交接班及运行登记制度 (20)9.7 环保、安全与健康 (21)10 封场 (23)本技术要求用词说明 (25)专业资料word.1总则1.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等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危险废物无害化安全处置目标,规范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和运行管理,防止危险废物填埋处置对环境造成污染,制定本技术要求。

危险废物填埋处理技术规程

危险废物填埋处理技术规程

危险废物填埋处理技术规程危险废物是指对人类、动植物及环境具有潜在危害或携带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致癌性、变异性等特性的废物。

危险废物的处理需要符合一定的技术规程,其中危险废物的填埋处理技术规程是一种主要的处理方法。

本文将针对危险废物填埋处理技术规程进行相关讨论和参考。

危险废物填埋处理技术规程主要包括废物分类、填埋场选址、填埋场建设、填埋操作和监测等方面。

1. 废物分类:根据危险废物的特性和处理要求,将废物进行分类,比如生活垃圾、工业废渣、化学废物、医疗废物等。

根据不同类别的废物,制定相应的填埋处理工艺和条件。

2. 填埋场选址:选择填埋场地时,应考虑地质地貌条件、周边环境和生态状况、地下水位和水质状况等因素。

填埋场应位于远离水源保护区和城市居民区,以减少对环境和人群的潜在风险。

3. 填埋场建设:填埋场的建设要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包括场地平整、基底防渗、上部盖土等。

填埋场的构筑物和设施要能够有效控制废物的渗漏和释放。

4. 填埋操作:填埋操作包括危险废物的收运、称重、装卸和堆放等。

应确保废物的安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不泄露或散布有害物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的伤害。

5. 监测:填埋场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监测、气体排放的监测和土壤监测等,以确保废物的填埋处理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危险废物填埋处理技术规程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填埋场具备防渗渗漏的设施与措施,防止废物渗漏到地下水中,并采取必要的防渗渠道措施以降低污染风险。

2. 填埋场应设置有效的排放与处理系统,以处理产生的废气、废水和污泥等,避免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3. 废物填埋场应具备必要的监控系统和措施,对填埋场内部的运行情况、废物处理效果进行实时监测,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的应急措施与预案。

4. 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危险废物填埋处理技术的标准化管理,确保填埋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危险废物填埋及预处理方案

危险废物填埋及预处理方案

危险废物填埋及预处理方案7.1稳定化/固化车间大多数的表面处理废物及重金属污泥含有有毒物质而不能直接填埋,为了降低、减轻或消除这类危险废物本身带来的危害,以达到安全填埋场入场控制标准,在填埋之前必须对其进行预处理,稳定化/固化就是对这类危险废物进行预处理的有效工艺。

7.1.1废物来源及数量本车间需要处理的危险废物主要是从各个工厂收集到的废物,另外,本“示范中心”的焚烧处理车间、物/化车间和废水处理车间产生的少量废物也需进入本车间进行处理。

根据表2-10,废物种类及数量如下,:(1)表面处理废物 6700t/a;(2)重金属污泥( 包括含铬废物、含铜废物、含锌废物、含铅废物、含镍废物等)23280t/a;(3)物/化车间产生的滤饼150t/a;(4)废水处理车间产生的滤饼240t/a;(5)焚烧处理车间产生的焚烧灰渣2500t/a;(6)生活垃圾焚烧飞灰5700t/a。

共计:38570t/a7.1.2 工艺选择稳定化/固化是采用将危险废物与稳定剂或固化剂混合,通过化学反应,使危险废物中的所有有害成分变成化学性质稳定的不溶性化合物或被包裹起来固定在固化体中。

这种固化体具有良好的抗渗透性、抗吸水性,并具有一定的强度,有利于安全填埋时的机械作业。

固化从机理上可分为包胶固化、自胶固化和玻璃固化三类。

(1)包胶固化胶固化是采用某种固化基材对废物块进行包覆处理的方法,按照使用的基材又可分为水泥固化、石灰固化、热塑材料固化和有机聚合物固化。

(2)自胶结固化该方法主要是利用废物本身的胶结粘性进行固化处理的方法。

(3)玻璃固化将废物与二氧化硅混合并加热到极高温度,然后冷却成一种玻璃状固体。

对上述各固化方法的分析对比情况见表7-1。

表7-1 固化方法分析对比结果一览表从表7-1可以看出:自胶固化和玻璃固化两种方法投资及操作复杂,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限大的局限性。

目前应用最多的固化/稳定化方法是包胶固化,其中又以水泥固化和石灰固化两种方法应用最广泛,尤其是水泥固化法已被广泛用于电镀污泥、铬渣、砷渣、汞渣、镉渣等重金属废物的固化处理,同时根据国内大量的研究结果以及国内几个已开始运行的危险废物填场工程的经验表明:用水泥固化成本低,固化效果好,易于操作,适合我国的国情。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之填埋场处理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之填埋场处理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之填埋场处理填埋场处理填埋场是处置废物的一种陆地处置设施,它由若干个处置单元和构筑物组成,处置场有界限规定,主要包括废物预处理设施、废物填埋设施和渗滤液收集处理设施。

1场址选择1.1填埋场厂址选择的要求:1、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及地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场址应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不会因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受到破坏。

填埋场作为永久性的处置设施,封场后除绿化以外不能做它用。

2、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3、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远景储备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4、填埋场距飞机场、军事基地的距离应在3000米以上。

5、填埋场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米以外,应保证在当地气象条件下对附近居民区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

6、填埋场场址应位于百年一遇的洪水标高线以上,并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若确难以选到百年一遇洪水标高线以上场址,则必须在填埋场周围已有或建筑可抵挡百年一遇洪水的防洪工程。

7、填埋场场址距地表水域的距离应大于150米。

8、填埋场场址必须有足够大的可使用容积以保证填埋场建成后具有10年或更长的使用期。

9、填埋场场址应选在交通方便、运输距离较短,建造和运行费用低,能保证填埋场正常运行的地区。

1.2填埋场场址的地质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能充分满足填埋场基础层的要求;(2)现场或其附近有充足的粘土资源以满足构筑防渗层的需要;(3)位于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主要补给区范围之外,且下游无集中供水井;(4)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3米以下。

如果小于3米,则必须提高防渗设计要求,实施人工措施后的地下水水位必须在压实粘土层底部1米以下;(5)天然地层岩性相对均匀、面积广、厚度大、渗透率低;(6)地质构造相对简单、稳定,没有活动性断层。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
危险废物的处置是指安全、有效地将危险废物从环境中清除出去的过程,是维护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

科学合理的处置方式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确保人类的健康安全。

为了保证危险废物处置工程的安全有效运行,应当遵守以下技术导则:
首先,根据危险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式。

常见的处置方式有焚烧、蒸馏、填埋和回收等,根据具体的危险废物特性,要结合处置设备的性能和可行性,综合考虑后再作出决定。

其次,加强安全管理。

处置工程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应当采取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加强对设备、仪器和人员的管理,防止发生意外和事故。

再次,加强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

处置的安全有效程度取决于处理技术的水平,应当不断加强技术研究,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定期进行处置现场检查。

要定期对处置现场进行检查,检查处置设备是否运行正常,确保危险废物得到有效处置。

以上是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要想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必须严格按照这些导则执行,让处置工程安全有效地运行。

技术方法:危险废物的安全填埋处置

技术方法:危险废物的安全填埋处置

危险废物的安全填埋处置
 1.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适⽤于不能回收利⽤其组分和能量的危险废物。

2.未经处理的危险废物不得混⼊⽣活垃圾填埋场,安全填埋为危险废物的最终处置⼿段。

3.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必须按⼊场要求和经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接收危险废物,达不到⼊场要求的,须进⾏预处理并达到填埋场⼊场要求。

4.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须满⾜以下要求:
4.1有满⾜要求的防渗层,不得产⽣⼆次污染。

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于1.010-7厘⽶/秒,且厚度⼤于5⽶时,可直接采⽤天然基础层作为防渗层;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为1.010-7-1.010-6厘⽶/秒时,可选⽤复合衬层作为防渗层,⾼密度聚⼄烯的厚度不得低于1.5毫⽶;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于1.010-6厘⽶/秒时,须采⽤双⼈⼯合成衬层(⾼密度聚⼄烯)作为防渗层,上层厚度在2.0毫⽶以上,下层厚度在1.0毫⽶以上。

4.2 要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单元式作业,做好压实和覆盖;
4.3要做好清污⽔分流,减少渗沥⽔产⽣量,设置渗沥⽔导排设施和处理设施。

对易产⽣⽓体的危险废物填埋场,应设置⼀定数量的排⽓孔、⽓体收集系统、净化系统和报警系统;
4.4 填埋场运⾏管理单位应⾃⾏或委托其他单位对填埋场地下⽔、地表⽔、⼤⽓要进⾏定期监测;
4.5填埋场终场后,要进⾏封场处理,进⾏有效的覆盖和⽣态环境恢复;
4.6填埋场封场后,经监测、论证和有关部门审定,才可以对⼟地进⾏适宜的⾮农业开发和利⽤。

(建设⽤地,不同于垃圾处理政策)
5.危险废物填埋须满⾜《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规定。

(完整版)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2042-2014)

(完整版)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2042-2014)

[固废] 我读《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 2042-2014)》一、时间、适用范围本标准自2014 年09 月01 日起实施。

医疗废物作为一类特殊的危险废物,其管理技术要求参照医疗废物相关标准。

二、处置技术1、分类2、适用性预处理技术主要适用于焚烧、非焚烧、安全填埋等危险废物处置行为前的预处理过程。

焚烧技术适用于处置有机成分多、热值高的危险废物,处置危险废物的形态可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但含汞废物不适宜采用焚烧技术进行处置,爆炸性废物必须经过合适的预处理技术消除其反应性后再进行焚烧处置,或者采用专门设计的焚烧炉进行处置。

ü回转窑可处置的危险废物包括有机蒸汽、高浓度有机废液、液态有机废物、粒状均匀废物、非均匀的松散废物、低熔点废物、含易燃组分的有机废物、未经处理的粗大而散装的废物、含卤化芳烃废物、有机污泥等。

ü液体喷射炉可处置的危险废物包括有机蒸汽、高浓度有机废液、液态有机废物、低熔点废物、含卤化芳烃废物等。

ü流化床主要用于处置粉状危险废物,也可用于处置块状废物及废液。

ü固定床炉可处置的危险废物包括有机蒸汽、粒状均匀废物、非均匀的松散废物、低熔点废物、含易燃灰组分的有机废物等。

ü热解炉主要用于处置有机物含量高的危险废物。

非焚烧处置技术应根据技术特点和被处置废物的特性进行选择。

ü热脱附技术适用于处置挥发性、半挥发性及部分难挥发性有机类固态或半固态危险废物,可用于处理含有上述危险废物的土壤、泥浆、沉淀物、滤饼等。

ü熔融技术适用于处置危险废物焚烧处置残渣和固体废物焚烧处置产生的飞灰等。

ü电弧等离子体技术适用于处置毒性较高、化学性质稳定,并能长期存在于环境中的危险废物,特别适宜处置垃圾焚烧后的飞灰、粉碎后的电子垃圾、液态或气态有毒危险废弃物等。

安全填埋处置技术适用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除填埋场衬层不相容废物之外的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

固体废物填埋处置基本要求

固体废物填埋处置基本要求

环境专业课: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5.3 安全填埋
安全填埋指将危险废物填埋于抗 压及双层不透水材 质所构筑并设有阻止污染物外汇及地下水监测装置 的填埋场的一种处理方法。
安全填埋场专门用于处理危险废物,危险废物进行 安全填埋处置前需经过稳定化固化预处理。
防渗层、覆盖层材料及技术发展与完善。
环境专业课: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在固体废物管理中的地位
废物的填埋实际上已经成为唯一现实可行的可以普遍采用的 最终处置途径。
环境专业课: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4、填埋处置的功能及特点
填埋法的最终目的是将废物妥善贮存,并利用自 然界的净化能力,使废物稳定化、卫生化及减量 化。
环境专业课: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环境专业课: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卫生填埋场防渗层要求后续所讲; 须根据场址地下水流向在填埋场的上下游各
设置一个以上监测井; 除填埋物属于不可燃者外,须设置灭火器或
其它有效消防设备; 应有收集或处理渗滤液的设施; 应有填埋气体收集和处理设施; 填埋场于每工作日结束时,应覆盖15cm以上
物; 在一定时间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固体废物,如生活垃
圾; 在较长时间内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固体废物,如大部
分工业固体废物; 在很长时间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固体废物,如危险废
物; 在很长时间内对环境有非常严重影响的废物,如放射
性废物。
环境专业课: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最大限度与生物圈相隔离原则
环境专业课: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环境专业课: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卫生填埋方法的基本原则
根据测算的废物处理量,构筑适当大小的填 埋空间,并须筑有挡土墙;
于入口处竖立标示牌,标示废物种类,使用 期限及管理人;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和工程施工监控(4篇)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和工程施工监控(4篇)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和工程施工监控是确保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探讨危险废物填埋场的选址和施工监控的关键问题,并介绍有效的监控措施,以确保填埋场的安全性。

一、选址问题1. 生态环境考虑危险废物填埋场应选址远离人口稠密地区和水源地,以避免对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填埋场应尽量选择地势高且土壤质量好的区域,以减少危险废物渗漏的风险。

2. 地质条件考虑填埋场选址应考虑地质条件,避免地震、滑坡、地质涌水等地质灾害风险。

选址过程中应进行地质勘察和地质灾害评估,确保填埋场周边地质条件稳定。

3. 土壤类型考虑填埋场选址还应考虑土壤类型,优先选择含水量较低且排水性好的土地。

这样可以减少危险废物渗漏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二、工程施工监控1. 施工规范危险废物填埋场施工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

施工过程中应监督施工人员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危险废物的正确填埋和覆盖,避免渗漏和溢出。

2. 气体监测危险废物填埋场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气体监测,确保填埋场中产生的气体能够及时排放和处理。

常见的监测参数包括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

3. 渗漏液监测危险废物填埋场施工过程中的渗漏液应进行监测,确保渗漏液能够及时收集和处理,防止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4. 压实度监测填埋场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土壤的压实度监测,确保填埋层的密实性。

通过使用密实度计等仪器,监测填埋层的密实度,防止渗漏和沉降。

5. 排水系统监控填埋场施工过程中的排水系统应进行监控,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监控参数包括排水速度、水位和排放水质等。

6. 环境监测填埋场施工后应进行环境监测,包括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

通过监测环境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环境问题。

三、监控措施1. 安装监测设备填埋场应安装合适的监测设备,包括气体监测仪、渗漏液监测器、压实度计等。

这些设备可实时监测填埋场内外的环境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垃圾填埋场处置工程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措施

垃圾填埋场处置工程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措施

垃圾填埋场处置工程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垃圾处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垃圾填埋是一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式,但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风险。

为保障填埋场处置工程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本文将针对垃圾填埋场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探讨。

垃圾填埋场安全生产措施1.填埋场设计填埋场的规划设计是保障填埋场安全生产的关键。

填埋场的选址应远离人口密集区、水源地、地震带、喀斯特地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等。

填埋场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标准和规定,建筑结构应安全可靠,通道宽度要满足各种车辆的通行要求。

另外,填埋场设计应注重公共安全,避免发生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危害的情况。

2.垃圾填埋场运营填埋场的运营是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填埋场应采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运营流程,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填埋场必须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避免产生危险废物和有毒物质的堆放。

填埋场应对垃圾运输车辆实施严格的检查制度,确保垃圾运输车辆符合安全要求。

3.安全监测填埋场的安全监测是确保填埋场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

填埋场应设置完备的监测设备,对填埋场境内的垃圾填埋、渗滤液控制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填埋场的安全监测应按照规定进行记录,对于问题进行及时汇报和处理。

4.危险源的管理填埋场处置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多种安全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人身安全和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必须对填埋场内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监管。

填埋场应对垃圾降解产生的沼气进行处理,减少甲烷的释放量,同时对危险废物进行安全的贮存、使用和处置。

垃圾填埋场环境保护措施1.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保障填埋场环境保护的前提。

填埋场应拟定垃圾分类计划,将有害的废弃物与正常废弃物进行分开处理。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较为环保的废弃物可以进行再利用。

2.垃圾处理垃圾填埋场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垃圾堆积在指定的区域,并通过自然降解的方式逐渐降解。

危险废物填埋处理技术规程

危险废物填埋处理技术规程

危险废物填埋处理技术规程标题:废物填埋处理技术规程废物填埋处理技术规程是指对各类废物进行填埋处理的一套标准和规范。

填埋是一种常见的废物处理方式,通过将废物掩埋在地下来达到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废物填埋处理技术规程的相关内容。

一、概述废物填埋处理技术是一种将废物掩埋在地下的处理方式,通过减少废物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废物填埋处理技术规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填埋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防止废物渗漏和扩散。

二、填埋场选址与设计要求1. 选址要避免对地下水和水源地的污染。

2. 填埋场应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和排水系统,以减少渗漏风险。

3. 填埋场的设计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要求,包括废物分类、填埋层厚度等。

三、填埋操作及管理要求1. 废物分类和处理:填埋前需对废物进行分类,将不同类型的废物分开处理,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预处理和包装。

2. 填埋操作控制:填埋操作时,需确保废物的紧密填埋,避免露天暴露和废物的飘散。

3. 填埋场的排水和收集系统:填埋场需建设排水和收集系统,以收集和处理产生的渗漏液体。

4. 定期检查和监测:填埋场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监测,以确保填埋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环保措施1. 废气控制:填埋场应设置适当的废气处理设备,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2. 渗滤液处理:渗滤液是指由废物产生的液体,需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或回收利用。

3. 沼气利用: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可以通过适当的收集和利用设备进行处理,既减少排放,又能回收利用能源。

五、废物填埋后的环境监测填埋场的环境监测是为了评估填埋处理效果和对环境的影响。

监测内容包括地下水、土壤和大气等方面,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六、填埋场的运营与维护填埋场的运营和维护是保证填埋处理效果的重要环节。

包括运营管理、日常维护、处理设备的检修和维护等方面,确保填埋场的长期稳定运行。

七、填埋场的监督与管理填埋场的监督与管理是确保填埋过程的合规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包括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和监督机制,以及对填埋场经营者的执法和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前 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防止危险废物填埋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起草完成。

本技术要求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目 录1总则 (1)2编制依据 (1)3术语 (2)4场址选择 (3)5总体设计 (4)5.1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4)5.2填埋场类型选择 (5)5.3危险废物入场要求 (5)5.4总图设计 (6)6系统设计 (7)6.1废物接收及贮存系统 (7)6.2分析和鉴别系统 (7)6.3预处理系统 (9)6.4防渗系统 (9)6.5渗滤液控制系统 (10)6.6监测系统 (12)6.7应急系统 (13)7公用工程 (14)7.1供电系统 (14)7.2给水、排水和消防 (14)7.3采暖、通风与空调 (15)7.4建筑与结构 (15)7.5其它辅助设施 (15)8工程施工及验收 (15)8.1 工程施工 (15)8.2工程验收 (17)9运营管理基本要求 (18)9.1运营管理总则 (18)9.2 运营条件 (18)9.3 机构设置与劳动定员 (18)9.4人员培训 (19)9.5 危险废物接收制度 (20)9.6 交接班及运行登记制度 (20)9.7 环保、安全与健康 (21)10 封场 (23)本技术要求用词说明 (25)1总 则1.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等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危险废物无害化安全处置目标,规范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和运行管理,防止危险废物填埋处置对环境造成污染,制定本技术要求。

1.2本要求适用于新建、扩建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

1.3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应以本地区需填埋的危险废物量、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为基础,结合城市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4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应符合区域性环境保护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其建设规模、布局和选址应在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论证基础上,进行比选后确定。

1.5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对于采用的新技术和设备,应经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1.6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配套工程,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

1.7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技术要求外,还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定。

2编制依据下列标准和文件所含的条文,通过本技术要求引用构成本要求的条文。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3)《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4)《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5)《国家危险废物名录》(6)《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8)《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5085.1)(9)《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10)《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1~2)(11)《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 15555.1~12)(12)《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13015)(13)《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1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17)《地下水水质标准》(GB/T14848)(1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2)《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23)《地基和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24)《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25)《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SDJ213)(26)《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2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9)《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3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BJ16)等相关标准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术语3.1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3.2填埋场处置废物的一种陆地处置设施。

它由若干个处置单元和构筑物组成,处置场有界限规定,主要包括废物预处理设施、废物填埋设施和渗滤液收集处理设施。

3.3计划填埋量在计划填埋年限中危险废物的填埋量与覆盖物量之和。

3.4相容性某种危险废物同其他危险废物或填埋场中其他物质接触时不产生气体、热量、有害物质,不会燃烧或爆炸,不发生其他可能对填埋场产生不利影响的反应和变化。

3.5防渗层人工构筑的防止渗滤液进入地下水的隔水层。

3.6双人工衬层由一层压实的低渗透性土壤和上铺的两层人工合成衬层组成的防渗层。

3.7稳定化选用某种适当的添加剂与危险废物混合,发生某种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转变为低溶解性、低迁移性及低毒性物质的过程。

3.8固化在危险废物中加入某些添加剂,使其转变为紧密固体的过程。

4场址选择4.1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及地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场址应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不会因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受到破坏。

填埋场作为永久性的处置设施,封场后除绿化以外不能做它用。

4.2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4.3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远景储备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4.4填埋场距飞机场、军事基地的距离应在3000米以上。

4.5填埋场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米以外,应保证在当地气象条件下对附近居民区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

4.6填埋场场址应位于百年一遇的洪水标高线以上,并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若确难以选到百年一遇洪水标高线以上场址,则必须在填埋场周围已有或建筑可抵挡百年一遇洪水的防洪工程。

4.7填埋场场址距地表水域的距离应大于150米。

4.8填埋场场址的地质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能充分满足填埋场基础层的要求;(2)现场或其附近有充足的粘土资源以满足构筑防渗层的需要;(3)位于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主要补给区范围之外,且下游无集中供水井;(4)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3米以下。

如果小于3米,则必须提高防渗设计要求,实施人工措施后的地下水水位必须在压实粘土层底部1米以下;(5)天然地层岩性相对均匀、面积广、厚度大、渗透率低;(6)地质构造相对简单、稳定,没有活动性断层。

非活动性断层应进行工程安全性分析论证,并提出确保工程安全性的处理措施。

4.9填埋场场址选择应避开下列区域: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和低洼汇水处;地应力高度集中,地面抬升或沉降速率快的地区;石灰岩溶洞发育带;废弃矿区或塌陷区;崩塌、岩堆、滑坡区;山洪、泥石流地区;活动沙丘区;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高压缩性淤泥、泥炭及软土区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

4.10填埋场场址必须有足够大的可使用容积以保证填埋场建成后具有10年或更长的使用期。

4.11填埋场场址应选在交通方便、运输距离较短,建造和运行费用低,能保证填埋场正常运行的地区。

5总体设计5.1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5.1.1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填埋场服务范围内的危险废物种类、可填埋量、分布情况、发展规划以及变化趋势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并应满足4.10要求。

5.1.2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应主要以省为服务区域,根据当地危险废物填埋量的情况,采取一步到位或分期建设的方式集中建设。

就避免过于分散建设危险废物填埋场或已建填埋设施长期闲置。

5.1.3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应包括接收与贮存系统、分析与鉴别系统、预处理系统、防渗系统、渗滤液控制系统、填埋气体控制系统、监测系统、应急系统及其他公用工程等。

5.2填埋场类型选择5.2.1填埋场根据场地特征可分为平地型填埋场和山谷型填埋场,根据填埋坑基底标高又可分为地上填埋场和凹坑填埋场。

5.2.2填埋场类型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特点,优先选择渗滤液可以根据天然坡度排出、填埋量足够大的填埋场类型。

5.3危险废物入场要求5.3.1禁止填埋的废物(1)医疗废物;(2)与衬层不相容的废物。

5.3.2可填埋的危险废物可填埋的危险废物包括《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除5.3.1规定以外的所有危险废物。

(1)直接入场填埋的废物①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5555.1~12)测得的废物浸出液中有害成分浓度低于表5-1中的允许进入填埋区控制限值的废物;②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5555.1~12)测得的废物浸出液pH值在7.0~12.0之间的废物。

表5-1危险废物允许进入填埋区的控制限值序号 项目 稳定化控制限值(mg/L)1有机汞 0.0012汞及其化合物(以总汞计) 0.253铅(以总铅计) 54镉(以总镉计) 0.505总铬 126六价铬 2.507铜及其化合物(以总铜计) 758锌及其化合物(以总锌计) 759铍及其化合物(以总铍计) 0.2010钡及其化合物(以总钡计) 15011镍及其化合物(以总镍计) 1512砷及其化合物(以总砷计) 2.513无机氟化物(不包括氟化钙)10014氰化物(以CN计) 5(2)必须预处理后入场填埋的废物①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5555.1~12)测得废物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有害成分浓度超过表5-1中允许进入填埋区的控制限值的废物;②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5555.1~12)测得的废物浸出液pH值≤7.0和≥12.0的废物;③本身具有反应性、易燃性的废物;④含水率高于85%的废物;⑤液体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