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合集下载

第六章马克思

第六章马克思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本章逻辑概述本章史论结合,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理论与实践结合,阐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一般特征和坚持、改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重要性。

包括以下三节: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梳理。

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产物。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来讲,暴力革命是基本形式,这已经得到实践的证明同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否定以和平的方式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可能性和意义。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最初的设想,社会主义将首先产生在生产力比较发达、世界交往有了普遍发展和无产阶级人数众多的欧美国家,并且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是,历史的进程并没有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预想的那样发展,而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首先出现了社会主义的曙光。

十月革命取得成功,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坚定地遵循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原理,结合当时国际国内面临的一系列新形势,对如何在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成为世界性的历史潮流。

“二战”胜利后,社会主义越出苏联一国范围,向东欧和东亚扩展,不仅在地理上连成一片,而且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制度和体系。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与以往剥削阶级专政的性质根本不同,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

在阶级本质上,它是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广大劳动人民破天荒第一次成了国家的主人。

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领导全体劳动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使命的新型国家政权。

(完整版)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完整版)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 第一,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 因而没有真正发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 必然性;
• 第二,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 接动力,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社 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 第三,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 命,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依靠力量。
• 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 4.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三个历史发
展阶段: (1)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2)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3)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 傅立叶设计的未来社会称 “和谐制度”,其基本单 位是“法朗吉”。
• 欧文
• (1771-1858)英国 著名的实业家、思想家 代表作《新社会观》 《人类思想实践中的革 命》。
• 曾散尽家资在世界各地 搞“公社”,但均以失 败告终。
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
• 第一,采用详尽的理论论证的形式说明 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
• 马布利
• (1709-1785)法国著名 的政治家、理论家、历史学 家, 代表作有《论法制或法 律的原则》、《论公民的权 利和义务》。
• 马布利的社会改革思想带有 明显的平均主义倾向,是小资 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的典型。
• 巴贝夫 • (1760-1797)法国革命家、平等
派运动领袖, 代表作是《永久地籍 册》。
2.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
•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 条件
• 社会经济条件 • 社会政治条件 • 思想文化条件

马克思第6章

马克思第6章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1.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描述的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描述的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描述的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1)生产力高度发达 (1)生产力高度发达 (2)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2)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3)按计划生产 (3)按计划生产 (4)按劳分配 (4)按劳分配 (5)没有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 (5)没有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 6)没有阶级差别 没有阶级差别, (6)没有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
2. 从实践中形成的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 (2)公有制、逐步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 公有制、逐步消除剥削、 化、达到共同富裕 各尽所能, (3)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5)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从目的和手段两方面来把握)
“必须推翻那些 使人成为受屈辱、 使人成为受屈辱、 被奴役、 被奴役、被遗弃 和被蔑视的东西 的一切关系。 的一切关系。” ——马克思 马克思
五、科学社会主义
马、恩的观点
什么是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
基于实践的认识
什么是共产主义? 什么是共产主义?
目标和手段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社会的结构
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生产力- 生产力-生产关系
社会是怎 样存在和 运动的? 运动的?
社会发展的 动力
根本动力: 根本动力:两对 基本矛盾
其它
阶级斗争和 社会革命
科技进步 社会形态的更替 改革 英雄史观—群众史观 英雄史观 群众史观 人在历史中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的作用 如何评价杰出人物的 历史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二)苏联党内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认识的分歧和争论
1924年列宁去世后俄共(布)面临着一个突 出的问题就是:是继续执行新经济政策,还是 回到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对这个重大问题,当 时党内出现了分歧和争论,同时又参杂了个人 权力之争。 这场争论的实质涉及到: 从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转 变
2、苏联模式的弊病
(1) 民主范围过于狭隘,容易产生个人专权。
(2) 经济上管得过死,总体效益较差。
(3) 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导致个人崇拜、思 想僵化。
(4) 对外关系上的大党主义、大国主义导致霸权
主义。
3、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
(1)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① 1936年苏联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②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
(三)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形成及其 特征
斯大林战胜党内反对派后,随即发动了高速 工业化运动;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运动, 完全改变了新经济政策的道路,形成了所谓的 “斯大林模式”,即社会主义苏联模式。
1、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形成
(1)高速工业化运动及其特点
1925年12月联共(布)第十四大,把国家工业 化确定为党的总路线。 特点: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采用行政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 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2)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 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3)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 配”制度。
(2)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及特点 (1929年_1934年)
苏联建立了一种新的直接为国家工业体 系服务的农业经济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重点: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4、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5、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6、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7、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8、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9、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难点:1、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学时安排:2课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问题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普遍处于大萧条之际,社会主义得到了快速发展,先后建立了15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强大的能够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社会主义势力。

共产党组织多达120多个,二战后独立的民主国家许多都自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度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又使社会主义遭受到巨大挫折。

这是为什么?社会主义为什么具有那么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苏东社会主义大厦为什么几乎在一夜之间夷为平地?一言以蔽之,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其发展走向。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运动过程的分析,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必然性和艰巨性,并提出认识社会主义的正确方法。

从而,能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如何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马哲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哲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十月革命
对两种观点分析评论
不能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不能单纯地肯定一 个否定另一个,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形 成一个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原理。
◆ “同时论”有正确的理论价值与依据,蕴涵着社 会主义的国际性。
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作出了补充。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 主义的探索
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中的曲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 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 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 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 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 历史悲剧。
21世纪,社会主义将进行新的开拓,经过全世界 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共同奋斗,必将迎来社会主 义的新的伟大复兴。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历史阶段
16~17世纪的早 期空想社会 主义
18世纪的空想平 均社会主义
19世纪初期批判 的空想社会 主义
19世纪初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之 一 :欧文
欧文,空想社会主义者, 曾散尽家资在世界各地 搞“公社”,但均以失 败告终。同时也宣告以 《乌托邦》为代表的空 想社会主义是没有出路 的。
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
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
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革命的两种形式
无产阶级 革命
暴力革命
主要的形式
和平过渡
可能的形式
“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马克思
巴黎公社:
1871年3月18日,法国巴黎 的无产阶级举行了武装起义, 推翻了法国资产阶级统治政府,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巴黎公社,但仅存71天,失 败了,这是第一次无产阶级专 政的伟大尝试。

第六章__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__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论述(1)过去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来巩固它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

无产者只有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

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

(2)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6页。

(3)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页。

(4)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协社1995年版,第307页。

(5)无产阶级不通过暴力革命就不可能夺取自己的政治统治,即通往新社会的唯一大门,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意见是一致的。

——恩格斯:《致格〃特利尔》,《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5页。

(6)第十六个问题:能不能用和平的办法废除私有制?答:但愿如此,共产主义者当然是最不反对这种办法的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a
7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 1、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即:
• (1)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 (2)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 (3)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a
8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 •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
• 这是因为: • 第一,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
争。
• 第二,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不断巩固、发
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改造旧社 会,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实现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 第三,无产阶级专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
要。
a
39
•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
a
28
、 1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
民主革命的蓬勃发展,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极 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 运动的发展。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
获得大发展,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 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 社会主义阵营。
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a
9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
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 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 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 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六章

ぞ 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1)马克思、恩格斯:从自由竞争资本主 义的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 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 同时发生:并不意味着是这种革命将在某 一天或某一时刻“同时发生”,而是指同一 个历史的发展时期。
(2)列宁: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 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 宁在新历史条件下,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 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教学要点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 期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 用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 导核心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 义的核心内容。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 级掌握国家政权,领导全体劳动者,团结一切可 以团结的力量,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 行专政,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 为使命的新型国家政权。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 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 期的艰苦的过程。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马原课件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原课件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特征的认 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开展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 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 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三、社会主义开展道路的多样 性
〔-〕社会主义开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 斗的党
〔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 党
〔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那 么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 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 核心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开 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 实践的开展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开展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立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 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 主义的探索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 的探索
〔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 义开展道路
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 折前进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二〕社会主义在பைடு நூலகம்我开展和完善中走 向辉煌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
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 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 核心
〔三〕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开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_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_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经济基础不同、阶级本质不同、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等。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最高类型的民主,比资本主义民主具有无可比拟
的优越性。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
和不断发展着的。要实现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需要经过
长期的努力。这是因为, 一、肃清封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影响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 三个时期:

一、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二、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三、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列宁逝世后,在斯大林领导下建立了
其特点是:

从经济方面来看,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 分组成。 在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 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与这种发展战略相适应,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 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 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中的 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唯物史观-人类发展
剩余价值学说-资本主义剥削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

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
的重要标志之一。

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它是人 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教学⽬的]通过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取得⾰命胜利的历史合理性和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等,对⼤学⽣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以帮助学⽣进⼀步理解⾛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依据,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

[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列宁斯⼤林的社会主义探索与苏联模式问题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1.⽆产阶级⾰命的⼿段或形式问题2.⽆产阶级⾰命的发⽣问题[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内容]引⾔: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社会主义社会必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这⾥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是指科学的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词有⼴义与狭义之分。

从⼴义上讲,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可以等同。

从狭义上讲,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之⼀,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框架。

今天我们将重点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情况。

第⼀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源远流长,它决不是某种政治问题或政策性问题,希望我们不要戴上有⾊眼镜看她。

她深深地扎根于⼈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之中,是⼈类先进思想家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是⼀个世界性的课题,是⾼难度的理论问题,具有深刻的学术内涵和历史意蕴。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经过40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发展历程。

(⼀)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空想社会主义产⽣于16世纪,到19世纪初三⼤空想社会主义的产⽣使其达到了顶峰,历时300多年,与资本主义⽣产⽅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业、⼿⼯⼯场和机器⼤⼯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个阶段,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概念的历史
19世纪下半叶西风东渐,当时我国有人把社 19世纪下半叶西风东渐 世纪下半叶西风东渐, 会主义译为“人群主义” 安民新学” 会主义译为“人群主义”、“安民新学”、“養 民学” 民学”等。 1902年 月梁启超在《新民丛报》 18期 1902年9月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18期 把社会主义从日文移植过来。1905年朱执 上,把社会主义从日文移植过来。1905年朱执 信在《民报》上发表《德意志革命家小传》 信在《民报》上发表《德意志革命家小传》,第 一次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及社会主 义学说。从此“社会主义” 义学说。从此“社会主义”一词在中国逐步广泛 使用和流传。 使用和流传。
2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4)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从现实的人出发揭示了物质生产活动 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这种历史观表明: 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这种历史观表明:一切历 史冲突都根源于社会的基本矛盾, 史冲突都根源于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 促使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更替和演进。 促使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更替和演进。然而要揭 示资本主义衰亡的原因, 示资本主义衰亡的原因,仅靠社会发展的一般规 律还不够,还必须到当时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 律还不够,还必须到当时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 还必须揭示当时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还必须揭示当时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马克思揭 示了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 示了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正是唯物史观与 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才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才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3)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及其实业制度
1802年发表他的处女作 1802年发表他的处女作《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 年发表他的处女作《 代人的信》 提出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 代人的信》,提出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最将为实业制度所取代。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最将为实业制度所取代。 在实业制度下仍然有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 在实业制度下仍然有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但由 国家来实施全社会的有计划的协作, 国家来实施全社会的有计划的协作,由国家来推 行体力和脑力劳动的义务制和才能的等级制, 行体力和脑力劳动的义务制和才能的等级制,以 便为大多数人谋最大的福利。 便为大多数人谋最大的福利。他反对用暴力改造 社会, 社会,主张通过组织实业家政党来和平实现新制 他还进行了消费公社、 度。他还进行了消费公社、合作工厂和劳动公社 等试验,最终全告失败。 等试验,最终全告失败。

马克思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克思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思考
• 用合作社的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 • 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 • 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 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 进行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努力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 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 维护党的团结,特别是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团结等,这些 构想具有重要意义。
营中的利润。
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 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 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再次,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 场发展经济。 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 贵的材料” ,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 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 的问世。从此,这一伟大学说便成为无产阶级 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伟大的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 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经历了三个历史发 展阶段。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 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 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经济,完全采用 行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马原》第六章_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原》第六章_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不平等的制度,是一种“奴隶的制度、
出了必须武装夺取政权、建立劳动人பைடு நூலகம்
中,“人民必须要求全部权利,必须
民革命专政的主张。在“平等共和国”
坚决地表现出当家作主的意志;人民
巴贝夫(1760-1797)法国革 命家、平等派运动领袖, 代 表作是《永久地籍册》。
必须显示出自己的全部威力”。为了 实现真正的平等,土地和财产及其产 品都应当是公有的。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教学目的】
通过对比学习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 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深刻理解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 正确性,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思想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教学重点】
本次课的重点是通过了解社会主义 从空想到科学,从科学理论变成现 实来深刻认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的正确性。
(1)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空 想 社 会 主 义
在《太阳城》中,康帕内拉抨击了 由私有制产生的各种弊病和罪恶, 对意大利的现实社会制度进行了有 力的批判,主张废除私有制。同时, 他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没 有富人,也没有穷人;没有暴力, 没有罪恶,财富属于每一个人;人 们过着和平安详的生活的理想社 会——阳光明媚的美丽的太阳城。 康帕内拉提出的空想共产主义的体 系,是嗣后很多空想社会主义体系 的雏形,这是一部社会主义思想史 上的重要文献。
这是一个政治清明、社会平等、民众
乐业、道德崇高的美好社会。它反映 了早期无产者对未来社会的向往,对 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都产生了
重要影响。莫尔当之无愧地成为近代
莫尔1478年— 1535年
空想社会主义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件——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件——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社会生活中强调“以阶级斗争为 纲”,等等。
50
(二)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 终达到共同富裕。”
35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和《法兰西 内战》中十分强调无产阶级政权对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要性。
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 主义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36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 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37
◆ “同时论”有正确的理论价值与依据,蕴涵着 社会主义的国际性。 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作出了补充。
12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的苏维 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3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十月革命的胜利,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 新纪元,苏维埃俄 国成为世界上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 视频播放
14
最后,大党主义、大国 主义、霸权主义严重。
32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1、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
视频播放
• 东欧八国:南斯拉夫、阿尔巴
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
罗马尼亚
波兰
匈牙利
保加利亚
捷克斯洛伐克
33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1、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
46
设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 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 根据社会需要,有计划调节生产。 • 在对社会总产品作扣除后,对个人实行按 劳分配。 • 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 • 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

马原选择判断题库第6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原选择判断题库第6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源是()A.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B.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高C.社会主义制度没有根本克服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矛盾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列宁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

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

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列宁“一国革命首先胜利论”的依据是()A.俄国的特殊国情B.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的产生C.无产阶级的新变化D.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它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标志是()A.《资本论》第一卷的发表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共产主义同盟的创立D.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4.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不同。

下列选项中关于社会主义民主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民主集中制B.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C.社会主义民主由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决定D.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原则没有历史联系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A.为人民群众谋利益B.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C.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D.建立社会主义国家6.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C.两大阵营的形成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7.两级终结的标志是()A.东欧剧变B.苏联解体C.第三世界的崛起D.中国的强大8.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9.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1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坚持社会主义道理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坚持党的领导D.坚持人民民主1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12.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A.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13.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集体领导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民主集中制14.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于低潮时期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6.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国家政权的问题1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农民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18.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19.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0.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1.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2.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D.国家政权23.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苏联B.南斯拉夫C.越南D.古巴24.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改良的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25.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实现共产主义26.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16-17世纪:莫尔(英国)、康帕内拉(意大利)18世纪:巴贝夫、摩莱里、马布利等19世纪初期: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空想主义的局限:因为他们的唯心史观,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现的必然规律,不能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和客观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它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为社会主义制度取代的历史发展趋势,并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作了科学的论述和预言。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它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是一致的。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它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主要是暴力革命。

一国胜利论的依据: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1917年11月到1918年春夏之交)首先进行了对大资本的剥夺和改造,实现了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列宁在这个时期发表了《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等一系列著作,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计划,以及具体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措施等。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1918年春夏之交起)战时共产主义在经济上的主要特征:取消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和流通由国家政权统一集中管理,生产资料和粮食等主要生活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教学要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重点·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教学难点·“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逻辑·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它的发展和完善有一个过程。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在经济比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正确认识工人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地位。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这是因为: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初期,特别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

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再次,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逝世后,联共(布)党内及理论界在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争论的结果最终是斯大林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1936年12月,在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

在这个过程中,苏联模式也得以形成并最终确立。

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从经济方面来看,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

在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与这种发展战略相适应,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从政治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第一,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

第三,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第四,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因为:第一,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

第二,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改造旧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实现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第三,无产阶级专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

(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历史联系。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某些民主原则的历史联系。

其次是某些民主形式的历史联系。

但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又存在着根本区别。

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不同、阶级本质不同、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等。

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以社会主义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为前提,设想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根据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调节生产;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扣除之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等。

列宁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根据已有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可以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作如下的概括: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

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革命实现的。

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就处于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面临异常严峻的国际环境。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第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

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二)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第一,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第二,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

第三,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

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这种性质首先是由工人阶级本身的先进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

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它不等同于工人阶级本身,也与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有明确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政党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但并不排斥那些虽然来自于其他阶级和阶层但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入党。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具有鲜明的政治纲领的党,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党。

能够真正实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解决本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根本标志。

(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