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问题与要点分析
浅析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浅析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对策摘要: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湿地、湖泊和水系逐渐消失,一些大中型城市出现了“逢雨必涝”“雨后即旱”的现象,对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如何推动“海绵城市”的构建,实现雨水的再生与再利用,使城市成为一个更适宜人类居住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雨水资源优化;难点对策;1、海绵城市的概述“海绵城市”是指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韧性”的城市。
下雨时,下垫面能够有效地吸收、储存、渗透和浸水。
在需要时,储存的水可以适当地“释放”和利用,能够承受一定的自然灾害并适应环境变化。
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和研究投入不足。
此外,每个城市的地理环境不同,公众的意识也不同,这增加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难度。
然而,建设“海绵城市”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我国大城市问题的有效战略,因此,国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
2、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2.1“绿色海绵体”相对稀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有些地方由于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长期的生态效益,表现出了急功近利的特点。
湖泊围垦、湿地侵占和原有水系破坏是造成“绿色海绵体”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其次,由于在城市建设中,大量采用了不渗透的硬质路面,造成了雨水收集时间变短,从而造成了城市海绵体的不足,为城市内涝埋下隐患。
此外,考虑到流经城市的河流的泄洪情况,大部分河流已被硬化和覆盖。
河流两岸能够净化城市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绿色海绵”逐渐消失,自然降低了城市抵御暴雨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因此,对自然湖泊、湿地、池塘进行保护,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绿地海绵。
2.2海绵城市建设政策不完善基于“海绵”概念的城市建设才刚刚起步。
2014年,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但是,单纯依靠外部力量是不可能的,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适合当地的“海绵城市”发展策略。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摘要: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与水息息相关。
城市给排水系统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期的城市排水为“助导流,快排式”排水模式,普遍认为雨水应尽快向城市外,汇集至河流中,避免产生城市内涝,但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地开发强度越来越大,山体、绿地、水体等自然环境面积骤减,人类高强度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城市下垫面的结构和形式,导致部分透水性下垫面被硬化路面所代替,加大了市政排水管网的负担。
因此,亟待探索一种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发展模式。
文章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工程中应用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不足,简要探讨海绵城市建设要点,展望未来海绵城市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现状;问题;引言近几十年,我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造成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日益恶化,城市所面临的水问题越发严峻,频繁出现极端气候与城市内涝等问题。
城市扩张使得不透水的灰色设施大量增加,雨水无法下渗,不能对地下水进行补给,引发洪水灾害。
内涝目前已成为我国城市地区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水灾害之一,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影响。
据住建部资料显示,我国在2007-2015年间,全国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都曾多次出现严重的城市内涝,造成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
1“海绵城市”的内涵作为一种新型城市雨洪管理理念,“海绵城市”即让城市如同海绵一般,可对环境变化进行自适应处理,在应对雨水类自然灾害时具有弹性。
当城市进入雨季后,“海绵城市”能够对雨水加以吸收和储存,比以往硬化路面具有更强的吸水能力,连续降雨不会发生大面积连续径流,或在城市差异性区域内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雨水集中在某区域的情况。
经过净化处理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设置的储存设施可将吸收的雨水作为水源供给,缓解了城市供水的难题。
需要在满足城市发展规划整体需要的条件下,与城市的开发建设同步开展“海绵城市”的建设或改造,按照“海绵城市”的要求改善城市市政体系,强化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为“海绵城市”工程的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海绵工程难点解决方案
海绵工程难点解决方案一、雨水管理与治理1. 难点:传统城市雨水都是通过排水系统进行处理,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改变这一模式,将雨水纳入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中,通过绿色基础设施进行雨水管理与治理,这对于城市规划和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解决方案: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可以采用多种绿色基础设施进行雨水管理,如雨水花园、雨水湿地、屋顶绿化、透水铺装等。
这些绿色基础设施能够有效地减少雨水径流,提高雨水的自然渗透和蓄存,同时还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需要合理布局和配置这些绿色基础设施,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形地貌和雨水径流情况,确保其在雨水管理中发挥最大的效益。
2. 难点: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管理需要进行综合规划和整体设计,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协同合作,需要解决跨部门、跨区域的合作难题。
解决方案:在城市规划和设计阶段,需要建立健全的城市雨水管理机制,明确相应的责任部门和主管单位,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协作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同合作。
同时,还需要加强政府主导,推动相关部门和单位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海绵城市的雨水管理和治理工作。
二、排水系统的优化与改造1. 难点:传统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着排水管网老化、排水设施不完善、排水压力大等问题,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对排水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造,但涉及到工程技术、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难题。
解决方案: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可以采用先进的排水技术和设备,对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造。
同时,还可以结合绿色基础设施,采用分布式雨水管理和生态工程,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提高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
在资金投入方面,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化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难点: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统筹考虑排水系统与雨水管理的整体规划,包括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建筑设计等方面,需要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和协同配合。
解决方案: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构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整合城市规划、水利工程、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不同学科的专业力量,进行雨水管理与排水系统的整体规划。
海绵城市的特点、难点和重点制定的措施及合理化建议
海绵城市的特点、难点和重点制定的措施及合
理化建议
海绵城市的特点、难点和重点及合理化建议如下:
特点:
1.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
2.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难点:
1.城市规划与实施难度大。
2.城市地下排水管道的改造难度大。
3.城市排水系统的管理难度大。
重点:
1.加强城市规划,制定合理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2.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排水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3.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合理化建议:
1.制定科学合理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确保建设质量和效果。
2.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提高排水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3.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4.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海绵城市工程施工重难点及保证措施
海绵城市工程的施工重难点及保证措施如下:
施工重难点:
1. 地下空间利用:海绵城市工程需要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地下雨水花园、地下水库等设施,这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避免对地下管线和基础设施的影响。
2. 雨水收集和利用:海绵城市工程需要建设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这需要在施工过程中确保雨水收集设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雨水损失和污染。
3. 水体修复和保护:海绵城市工程需要对城市水体进行修复和保护,这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避免对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4. 绿色生态建设:海绵城市工程需要建设绿色生态设施,包括绿地、湿地、植物屋顶等,这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保证措施:
1. 施工前充分调研:在施工前需要对工程区域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地下管线和基础设施的情况,避免对其造成影响。
2. 严格施工标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3. 环保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环保措施,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如采用无害化材料、减少施工噪音、控制施工粉尘等。
4. 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安全措施,保障施工人员
的安全,如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安全防护设备等。
5. 监督检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随着我国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作为新兴的系统性工程,面临分布地域广、城市症结杂、指标分解难、分子系统多、实施难度大等多方面挑战。
本文将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类项目因城施策、因地制宜、新老城区症结分析、项目系统性策划、多专业多部门协调几个方面的特点难点,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发展;问题;对策引言在城市化进程快速中,导致了大量的“灰色基础设施”一硬质工程的产生。
“城市看海”“径流污染”“城市热岛”“水文循环破坏”等问题相继出现。
海绵城市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是解决当前严峻城市环境的根本出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遵循的是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影响发展模式:传统城市利用土地进行高强度开发,海绵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土地利用、水环境、水循环的和谐共处;传统城市开发方式改变了原有的水生态,海绵城市则保护原有的水生态;传统城市的建设模式是粗放式的,海绵城市对周边水生态环境则是低影响;传统城市建成后,地表径流量大幅增加,海绵城市建成后地表径流量能保持不变。
海绵城市在近期纷纷设立试点,中央对地方建设也有大力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资金总盘非常巨大。
学术界对海绵城市的研究集中于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目标和方法的解读,重在技术层面的研究,对评价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
本文围绕海绵城市建设发展,对海绵城市环境效益、误区、常用设施设计流程等方面进行总结。
1海绵城市的概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与推进,我国一些城市会因地理因素极易产生洪涝灾害,水资源匮乏等一系列自然灾害。
在此背景下,我国诞生了“海绵城市”的理念。
海绵城市是一种比较形象化的描述,它主要是指当城市在面临环境变化及水问题时拥有良好的“弹性”,在下雨的时候城市可以类似海绵那样进行吸水、储水、渗水等,当城市需要时再将水进行释放。
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海绵城市”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海绵城市”建设;2014年,住建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用)》,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指导。
海绵城市建设,能有效缓解资源性缺水、增强城市防洪抗涝能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对于资源型缺水城市和易内涝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雨水规划一、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统一领导缺乏、部门联动不足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措施,需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组织保障、管理及制度保障,需要成立一个高规格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规划目标的统计监测,实施情况的督查、评估与总结;落实国家、市关于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的政策措施,制定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的政策意见,组织实施并检查落实情况;分析研究和协调解决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等。
各职能部门必须按职能职责分工,负责海绵城市具体建设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并在建设过程中密切配合,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程建设。
2、顶层设计不足,统筹推进无序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规划统领推进,建设海绵城市需要配置好空间资源,城市规划具有空间资源配置、综合部署、总体布局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可以相对全面、快捷、高效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在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中应统筹安排城市的水源、规模、生态布局。
一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应创新规划理念与方法,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专题研究。
结合城市生态保护、土地利用、水系、绿地系统、市政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因地制宜地制定海绵城市开发的实施策略、原则和重点实施区域,并将有关要求和内容纳入城市水系、排水防涝、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等相关专项规划。
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
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摘要: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推出,全国各大城市积极开展海绵城市申报和建设工作。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解决全国普遍存在的“海绵体”这一问题,在城市雨水量比较集中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建设方法,从而以行业的标准,城市的规划,以此保证各区域内水不外流的基础上合理增加城市滞洪低地,确保植物生长环境和建设结构安全,有效解决现代城市发展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矛盾。
本文分析海绵城市的概念和作用,阐述了当前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问题、难点及技术关键点,以此提高海绵城市建设。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难点;技术要点在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人们已经认识到建设方式不同会产生诸多不同的问题。
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使城市建设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化,由人工型向生态型转化的日渐增加。
海绵城市是由改造自然的传统建设模式转变为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影响开发模式。
它能否顺利实施,能否有效解决传统建设模式所造成的严重城市病和生态危机,关系到人类今后的生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和作用1、海绵城市的概念所谓的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就是要求通过建设雨水循环系统来实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功能,使得在不发生洪涝的同时又能够将降雨合理利用并能维护水文生态安全。
2、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第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强调增加绿地,降低城市地面的硬化比例。
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收集并处理雨洪水,这些被处理过的水可以用于生产和生活,或者作为景观用水,补给地下水等,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第二,降低城市建设成本。
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城市肌体中既有的园林、绿地、湿地及景观水体往往与水利调蓄设施结合起来共同构筑城市的防排水体系,减少给排水管道混凝土的工程量,降低城市市政建设、运营、维护费用;第三,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对策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对策近年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在宏观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主体上改善了城市环境,而且海绵城市建设也被作为我国节能减排、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突出政策重点。
本文主要从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可行的应对对策入手,分析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海绵城市的生态功能。
首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从2013年到2017年,海绵城市建设的业绩不断显现。
根据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集合了许多有效的技术措施,如植被保护技术、水源管理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水利设施节能技术、水利建设智慧化、湿地保护技术等。
技术改造可以帮助降低建设成本,降低建设难度,实现更高效率的海绵城市建设。
其次,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手段不完善,设施设备缺乏,管理经验不足,技术和管理人员不能持续关注,信息技术不发达等。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海绵城市建设及其宏观效益,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建设。
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
首先,对投入的资金需要加强监管,确保资金的合理配置,确保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其次,需要引进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推广和使用先进的技术,以便提高建设有效性和效率。
此外,要构建一个科学的监管和管理机制,创新城市管理模式,通过智能化技术来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管理效率和科学性。
同时,还要加强和落实法律法规,通过发布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海绵城市建设活动,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保证海绵城市的科学性,实现节能降耗,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发挥海绵城市的生态功能,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海绵城市”建设规范要点
“海绵城市”建设规范要点一、雨水管理方面的规范要点:1.建立雨洪信息管理系统,对雨洪事件进行监测、分析和预警,提前采取相应措施。
2.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引导至生态湿地、蓄洪区等地进行储存和净化,减少城市洪涝。
3.优化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确保排水通畅。
4.鼓励水源利用和海绵道路建设,将道路、广场等硬质场地转化为可渗透的绿地,增加城市的水源储备和自然渗水能力。
二、城市绿地规划方面的规范要点:1.制定绿地系统规划,确定绿地的布局和连接方式,增加城市绿地的连续性。
2.设置城市森林公园、滨水公园等公共绿地,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
3.鼓励植被绿化,适当增加城市的绿化率,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
4.建立植物多样性保护制度,保护珍稀植物和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三、建筑设计方面的规范要点:1.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2.设计可持续的建筑结构,提高建筑的抗震、防火性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3.设计建筑的节水系统,包括采集、储存和利用雨水等。
4.设置建筑的绿化屋顶和立面绿化,增加城市的绿篱,并提高建筑的隔热和降温效果。
四、生态湿地建设方面的规范要点:1.选择适宜的区域建设生态湿地,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
2.保护现有湿地资源,禁止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3.设立湿地保护区,加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高湿地的水质和生态。
五、节水措施方面的规范要点:1.完善城市供水系统,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
2.推广节水设备和节水技术,提高城市的用水效率。
3.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减少水污染。
4.提倡居民节水行为,增强水资源的节约意识。
六、生态保护方面的规范要点:1.保护城市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2.禁止破坏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3.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以上是关于“海绵城市”建设规范的一些要点,通过实施这些规范,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洪涝,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
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越来越好,城市的规模和面貌发生了比以往更大的变化。
特别是在持续的人口增长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它也增加了城市用水需求和废水排放,增加了给排水系统的运维管理难度。
为有效平衡城市供水和供水需求,有效解决现有城市内涝问题,需要科学进行给排水设计,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给水的排水性能。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难点;技术要点引言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优化地面及给排水管道设计与建设,目的是在夏季雨水较多的时候强化地面雨水的渗透与净化,优化城市给排水管道,实现对雨水的利用。
因此,海绵城市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能够推进城市可持续性发展。
1海绵城市建设重要性1.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海绵城市建设重点是借助一系列低影响开发设施来满足城市排水、蓄水等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城市景观环境。
低影响开发设施有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雨水绿地、生态绿地等,其中生态绿地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在城市原有绿地基础上予以改进,发挥绿地作用优势,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系,优化城市蓄水功能。
利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城市内绿色植物及绿地覆盖面积增加,土壤及生物净化功能提升,城市内部环境得到良好改善,资源利用率增加,最终为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营造良好的居住空间。
1.2改善水循环系统以往城市规划建设常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在海绵城市中,城市绿地面积不降反增,且在不影响城市建设发展的前提下,对生态环境系统展开最大程度的保护,使原有被破坏的水循环系统实行完善和优化,排水和净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有效维护城市的用水安全,避免出现环境污染。
2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问题2.1现阶段我国市政给排水设计系统较为落后传统的给排水系统无法达到现行排水需求,且无法按照城市发展状况,及时进行更新。
较为突出的问题则表现在,排水管道施工质量差和容易出现管道坍塌,如出现较大降雨量,城市给排水系统可能会出现超载的状况,导致城市发生内涝。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涝、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海绵城市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的水文循环过程,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改善。
本文将就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1. 政策支持与推广近年来,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同时,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推动相关项目的实施。
2. 实践案例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多个城市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如北京、上海、深圳等。
这些城市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渗水砖、生态湿地的等多种措施,实现了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利用,改善了城市水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1.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差异和不平衡。
有的地区过度强调人工干预,忽略了自然修复能力;有的地区则缺乏对区域水环境特征的考虑,导致建设效果不佳。
2. 投资与收益问题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短期内难以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因此,部分地区在资金筹措方面存在困难,影响了项目的推进。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部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浪费现象,进一步加大了投资压力。
3. 公众参与度低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然而,当前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度较低,参与度不高。
这导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和反馈机制,影响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四、未来发展方向1. 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与规范为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应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规范,明确各项技术指标和要求。
同时,还应加强对区域水环境特征的考虑,确保建设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多元化资金筹措与利用为解决资金问题,应采取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包括政府投资、企业参与、社会捐赠等。
海绵城市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海绵城市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屋面、道路、地面等设施建设导致城市道路下垫面硬化严重,70%~80%的降雨易形成径流,能够渗入地下的雨水仅有20%~30%。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生态,导致逢雨必涝、遇涝则瘫现象和雨后即旱、逢旱则干现象频发,自然雨水循环体系的破坏也将带来生态恶化、水资源污染等一系列更为严重的问题。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设计理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 2014 年 10 月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建议了一些低影响开发技术形式,例如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等。
但无论哪种技术形式,都离不开城市海绵体发挥其渗水、滞水、蓄水、净化水的工作效能。
长沙于2017年编制了《长沙市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暂行管理实施细则》、《长沙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长沙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指南》等,2022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湖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出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工程,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海绵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关键词:海绵城市、推行、解决措施引言:本文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洋湖新城海绵城市案例,再分析目前海绵城市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关建议,并对城发集团在海绵城市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一、部分民众对海绵城市理念持观望态度除部分致力于城市灰色基础设施及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员外,不同行业人士对海绵城市理念持不同态度,如部分化学专业人员认为雨水中含大量有害物质,直接渗入植草沟或下沉式绿地等会对土壤造成污染,雨水应经过净化处理后再进入土壤,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对氮(N)、磷(P)等物质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在水体净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给排水专业部分人员认为海绵城市理念对于给排水行业是一大福音,解决了仅仅扩大或完善地下管道不能解决的城市看海问题,事实上城市植物对雨水具有自动净化功能,同时城市建设问题需要各行业人士协同合作,不能仅仅认为是某一个特定行业就能解决的。
浅谈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在工程实际中主要应用于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城市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等。
在海绵城市实际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城市系统化难度大、改造难度大、缺乏相关技术规范等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为了更好地总结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本文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工程实际应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思路和解决对策。
1海绵城市理念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水的生态循环理念,主要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立足于城市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等,依托于绿色环保的技术手段来建立起一套完整高效的水循环系统,既要为城市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也要保障城市具备良好的排水能力,避免在多雨天气状况下出现城市内涝问题;同时还要保障城市水系统的高效循环,使得城市具备良好的储水能力,有效规避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
海绵城市在工程实际中主要应用于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城市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等,主要应用形式有: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区、雨水湿地、湿塘、蓄水池、雨水罐、植草沟等。
2当前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2.1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系统化难度大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水的生态循环的理念,在这个水的生态循环系统中,需要形成循环体系,循环体系越大,海绵城市的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功能越强。
所以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是零星项目的建设,而是应该贯穿于城镇雨水工程规划到小区建筑的设计建设当中,并且应该系统的规划出建设时序和建设指引,按照建设规划指引及资金安排逐步建成海绵城市。
由于海绵城市循环体系大,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且涉及到城市的现状改造问题,所以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系统化难度大,容易形成仅停留在零星的项目建设上,这也是制约我国海绵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思考
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思考发布时间:2022-01-19T07:43:29.701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24期作者:齐海燕智连洪[导读] 海绵城市是一种采用人工措施和自然途径相结合的方式,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新的水土及自然绿色设施等,从而促进水资源利用能力不断提升,并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稳定,从而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嫩江市自然资源规划服务中心黑龙江省黑河市 161499摘要:海绵城市是一种采用人工措施和自然途径相结合的方式,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新的水土及自然绿色设施等,从而促进水资源利用能力不断提升,并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稳定,从而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可见,建设海绵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海绵城市也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模式,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难点,基于此,本文先简述了海绵城市概念及其建设的重要意义,再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解决海绵城市建设难点问题的技术要点,以期能为后续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技术要点;建设难点引言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就如同一块海绵在应对大自然的灾难以及适应外界环境的突然变化等方面有着一定弹性,如下雨期间可以进行水的吸收、储蓄、净化等。
过去,我国为了经济可以快速得到发展,在国内大兴建筑之风,如今国内随处可见水泥建筑,这也给城市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
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正在逐步进行城市改建,海绵城市就是人们对城市进行完蕃的一个重要措施。
一、海绵城市概念及其建设的重要意义海绵城市是指遵循生态优先原则,采用人工措施和自然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应用自然水体建设湿塘、湿地、雨水湿地、河道、湖泊、蓄水池、调节塘等具有雨水调蓄功能的海绵体,扩大城市现有水体的水域面积或规划建设新的水体,并对城市湿地(自然净化区域)、城市河道(自然排放通道)、湖泊(调蓄空间)等布局与衔接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城市区域内雨水最大限度地积存、渗透和净化,这样不仅能促进城市雨水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还能有效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要点分析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要点分析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推进,社会对于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今地球气候环境变化剧烈,极端天气频发,为了提升城市在遭受强降雨或大旱等极端天气的应对和恢复能力,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弹性存储,海绵城市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城市道路给和排水工程的设计规划中,要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充分融入其中。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要点;措施我国许多城市水资源短缺。
加强城市海绵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然而,如何突破传统的城市管理建设模式,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其中,以及如何构建海绵建筑规划,是目前的热门话题。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一个城市仍然存在着管理不足、技术落后、工程质量不高等问题。
1海绵城市概念海绵城市其实是一种“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所以海绵城市的核心思想就是低影响设计和开发。
具体地说就是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利用城市中原有水道和水池,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运用透水铺装、绿色屋顶、植草沟等设施实现雨水的渗透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降水通过蓄水池、雨水罐等储存设施储存,或者通过渗井补充地下水,使城市具有海绵的一定特征,其一是海绵的水力特点:即海绵吸水性、存水性和给水性,其二是海绵的材料特性:即海绵良好的可压缩性和恢复性。
“海绵城市”概念源自于行业内及学术界对于“海绵”物理性能的一种比喻,用这一形象的表达来展示城市吸附吐纳雨水等水资源的能力。
2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建设的设计原则2.1因地制宜的原则各个地区都有特有的气候条件,所以,在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遵照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
比如,所在区域具有较多的雨水量,那么根据当地地质情况,采用适合的方法排解雨水。
同时,使用当地植物设计雨水花园等。
从而避免产生地面径流。
如果所在区域的降水量较少,则应该设置地下集水箱,通过收集屋顶雨水、地面雨水,以备缺水的时候使用。
海绵城市建设的难题及提出的几点建议
海绵城市建设的难题及提出的几点建议本文“海绵雨水”介绍了海绵城市的背景及简要介绍了海绵城市的概念,阐述了在海绵城市规划及可研阶段所遇到的难题。
最后从技术、管理、运用等方面提出了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海绵城市提出的背景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兴起了城镇化的建设。
到2011年,中国城镇化规模首次达到50%,标志着我国从传统的农业大国正慢慢转变成为一个城镇化、工业化的现代大国。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连绵不绝的“城市病”也随之出现,例如不断的地面硬化导致城市综合径流系数偏高,传统的“灰色设施”排水能力已远远落后。
据住建部2010年对国内351个城市专项调研显示,2008~2010年间,有62%的城市发生国不同程度的内涝,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人民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基于此背景,习主席于2014年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并提到了六字箴言“渗、滞、蓄、净、用、排”。
紧接着,住建部、财政部和水利部启动了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截止同年年底,共有16个城市申报了试点城市。
从目前形式可以看出,海绵城市正在如火如茶的进行着。
二、海绵城市简介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具有海绵一样的特征,雨季时能够将雨水吸收、下渗、蓄存并净化雨水,旱季时能够将之前储存的水量取出并利用,能排洪防涝、抵御干旱,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
海绵城市主要工程内容包含了三个方面:(1)包含并维持现有的生态系统。
城市里的水体、湖泊、湿地、沟渠均能够容纳、调蓄雨量,是天然的蓄水池,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包含维持它们的自然水文特征。
(2)生态恢复、修复。
原有的建设模式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水体等环节丧失了自身的水文特征,而海绵城市的任务则是使用生态手段,使其生态环境恢复到未开发破坏前的状态。
(3)低影响开发。
在城市开发中,控制开发强度,保留生态用地,增加透水地面,尽最大可能减少对城市原有生态的破坏。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据资料统计,目前大部分海绵城市的减少仅处于规划、可研阶段,在本阶段的摸索、研究中,却碰到了种种困难以及难点。
海绵城市工作情况汇报
海绵城市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以下是对海绵城市工作情况的汇报:一、工作进展情况。
1.城市规划设计,我们已经完成了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初步工作,包括城市绿地规划、雨水收集利用规划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规划设计方案,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2.基础设施建设,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我们加大了雨水管网改造的力度,增加了雨水收集设施的建设。
同时,我们也在推广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技术,以增加城市的雨水渗透能力。
3.宣传推广工作,我们通过举办海绵城市知识讲座、发布宣传手册等方式,积极宣传海绵城市的理念和建设成果,引导市民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资金不足,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我们在资金筹措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大对外合作和引进社会资本的力度。
2.技术支持不足,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很多新的技术和理念,我们在技术支持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的合作交流,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理念。
3.市民参与度不高,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市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但目前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意识还存在一定的欠缺,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参与度。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和社会资本的参与,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2.加强技术研发和引进,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支持度,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共同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四、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克服困难,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的进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对策及展望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对策及展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气候变化等因素所导致的城市水环境问题愈加突出。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地面被水泥和石板覆盖,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形成了“城市热岛”效应,同时也加剧了城市内涝、水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目前,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中国国家发展和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全国共有69个市已经启动了海绵城市创建工作,但是真正建成的海绵城市示范区只有少数。
此外,由于地方政府普遍缺乏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很多城市在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着政策执行不到位、技术不成熟、资金缺乏等问题。
为了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引导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并建立健全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评估机制。
其次,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培养专业人才。
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度和参与度,鼓励市民积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展望未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其次,海绵城市建设将促进城市绿色发展,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最后,海绵城市建设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我们要加强政府引导和管理,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公众参与度,共同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城市。
通过不断努力,我相信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海绵城市建设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城市建设经过数年的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在享受城市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城市的发展质量和生态水平。
近年来,随着降水的增多,城市内涝愈发严重,我国城市不得不面对水灾,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我们要建设海绵城市,缓解城市的内涝,提升城市的生存环境。
但海绵城市建设毕竟才刚刚起步,人们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还不够了解,因此,在建设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应对对策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为我国的城市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海绵城市的内涵和作用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的概念,是指城市在面对环境的变化和大量雨水所带来的自然灾害时,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城市的地面径流丰富时,地面能通过吸水、渗水、净水把这些水资源合理有效的储存起来,当城市水资源缺乏时,能把水资源释放出来,加以利用,满足城市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合理应用,既缓解了城市的内涝,又有效保障了水资源的供给,合理有效地使城市的生态发展得以平衡。
我们建设海绵城市的作用主要有几点:第一,缓解了城市的内涝问题,海绵城市最初建设的理念是解决城市降水过多的问题为出发点,我们要改变单纯靠市政排水管道和泵站排水的现状,要更好地依靠城市生态系统存储,排放降水,合理利用人为调节和生态调节两方面来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
第二,形成良好的水循环系统,保持城市的水土,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的内涝,也能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水质恶化的问题,为城市建立良好的水循环系统。
第三,改善城市的绿化和自然景观,在建设海绵城市时,要对道路及居住的小区道路进行合理分割,加大绿地的使用面积,在道路上采用透水式铺装的办法,增加城市内部的水循环系统。
此外,海绵城市的建设也会增加湿地、公园的建设,为城市增添美丽的自然景观。
2海绵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2.1绿色海绵体的数量很少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开发商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不舍得在土地上开发公共绿地,建设园林景观,这就使得楼房越来越多,而绿化园林几乎没有,街区沥青路蔓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如果城市在多雨季节,就会发生内涝,没有可以吸收多余水分的绿色植被,导致海绵城市中最基本的渗水功能得不到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建设问题与要点分析
1、海绵城市理念分析
“海绵城市”主要是根据海绵进行命名的,目的是能够促进城市的建设发展与海绵相似,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吸收和净化。
但是根据我国的生态水资源的使用状况,我国的水资源的储存呈现下降的趋势。
所以,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和规划的过程中,运用高效的技术措施,进行雨水的收集工作,提升生态水资源的使用率。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主要是以城市的水系统为核心进行分析的,将高效的技术进行结构网的建立。
在进行雨水的收集过程中,需要循环的对其进行净化和过滤,从而降低城市的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
只有通过对绿道进行开发、加强可渗透路面的采用,进行透水停车场的建设等,从而实现对城市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2.1、规划引领、系统布局
在进行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建设中,需要进行其详细化的设计,对于修建性规划进行全面的落实,同时需要将海绵城市的环保理念和比较低影响的开发理念等进行落实,同时对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进行明确,重点坚持首先进行规划,随后进行建设的原则,对于集中连片布
局需要给予重视,从而防止项目出现的碎片化问题,最大程度的提升城市规划对于海绵城市的影响。
2.2、生态为本、自然循环
务必按照水循环的脉络进行雨水的处理,对于雨水的排放过程中,需要按照自然坡降的原则,同时结合生态环保的理念进行雨水资源的存储,通过对植被等自然下垫面的充分利用,对雨水进行渗透和净化,从而提高其城市的自身调蓄能力。
2.3、示范带动、统筹推进
务必遵循“先建设样板、再全面推进”的建设标准,对于示范性比较大的项目进行优先建设,及时的进行建设经验的积累,从而促进试点的建设开展。
在进行新区建设时,需要以目标为建设知道,进行优先实施建设,全面的运用海绵城市的建设技术。
对于老城区的建设问题,则需要根据改造规划结合旧城的实际情况进行海绵城市设施的全面推进。
3、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建设资金匮乏
一般而言,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资金主要是由我国的政府进行拨款的,建设资金量是比较大的,但是在短时间内,不能及时的将建设的价值进行体现,如果政府的资金链出现问题,资金供应不足,势必影响海绵城市的正常建设进度。
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初期,社会各
个层面对于海绵城市都会存在一定的质疑,因此增加了资金筹备的难度,从而大大影响海绵城市的建设效率和质量,造成工程项目的难以开展。
3.2、海绵体缺失,技术能力不足
对我国的城市建设设施而言,我国的基本建设设施主要是以混凝土和水泥等为主,该些设施不存在吸收水分的能力,再加上很多城市对于绿化建设的重视度不高,仅仅靠绿色植物是很难进行维持吸水能力的,从而严重的影响海绵城市的建设。
工程建设都是受建设材料的影响的,外加我国的建设技术水平不高,很难对海绵体进行成功的研制。
以上影响因素都是严重阻碍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部分。
3.3、人们对建设海绵城市的意识相对薄弱
对于多数人员而言,如果城市的洪涝灾害发生时,需要进行排水操作,可是当前我国的水资源远远不足,同时,很多人对水资源的使用概念存在一定的误解,其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海绵城市的资金不足的状况,很难通过自身的能力进行海绵城市的正常建设。
4、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对策
4.1、确立先进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引进先进理念,从而提升建设的成功率。
在推动全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时,需要将五大发展理念进行应用。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不断对其体质和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从而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
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其发展理念进行贯穿,同时加强城市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性,不断提升海绵城市建设能力;需要将城市的地面工程进行科学的协调和配置,保证城市建设的海绵弹性;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注重和日常管理之间的协调;将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明确,朝着方向进行高效的建设,将硬性和软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处理。
4.2、不断完善海绵城市建设设计体系,推广低冲击开发技术
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政府需要加强和规划单位之间的合作意识,不断的引进国外比较先进的建设方案和技术,不断的提升自身设计的标准性和规范性,其设计人员务必不断的进行学习,要严格的遵循设计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加大对低冲击开发技术的应用力度,最大限度的降低海绵城市的设计困难,从而不断的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进度和效果。
4.3、增加现有的海绵体的数量
对于海绵城市而言,如果海绵体的数量不是很多,势必影响城市的海绵吸水效果,所以很有必要加强其海绵体的建设数量,一般是通过对草坪进行一定的改进,保证其排水系统的科学管理和安装工作,降低存在的积水现象,促进其渗透的速度,增加城市园林的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提升其绿色植物的吸水效果,实现加强对城市空气的更新度和美观性。
总之,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
不断的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提升海绵城市的环保功能,提升其城市的存储水的能力,保证其建设工作的全面落实性,以便最终促进我国海绵城市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