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3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自号东坡居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诗、 词、书法、画等都有杰出成就。他 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 学名世,世称“三苏”。他的作品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他曾两度做杭州的地方官,疏通西 湖,建筑苏堤,造福于杭州百姓。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形容湖面像天 空一般开阔而 且平静。
明诗意 悟诗情
云
黑云翻墨未遮山,
天气变 化之快
黑云
比喻
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 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
翻墨
写出了暴雨之大,
雨
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点之急。
形容雨点, 有声有色。
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 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
卷地风来忽吹散, 用得十分轻巧,
黑云汇聚图
西湖骤雨图
狂风散云图
雨后西湖图
全诗抒发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 人舟中赏雨 的喜悦心情。
结构梳理
望 湖 楼 醉 书
六 月 二 十 七 日
黑云汇聚图 西湖骤雨图 狂风散云图 雨后西湖图
望湖楼的 美丽雨景
主题概括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人苏轼先在船中, 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 雨泻、风卷、 天晴,写得有远有近 ,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 有景有情 ,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 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 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 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 远方的天空好像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 只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 带来些许的安慰。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划动 小船。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诗人自己
空阔远大。
天幕低垂,好像
野旷天低树, 和树木相连。
江清月近人。
倒映在水中 的月亮好像 来靠近人。
明诗意 悟诗情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奠定了全诗感情的基调
是什么勾起了诗人的“愁”呢?
写作背景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
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 意的悲愤。《宿建德江》当作于作者漫游吴 越时。
读古诗 有韵味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知作者 解诗题
指新安江流经建德 (今属浙江省)的一段。
留宿建德江边。
风来自百度文库
却突出天色变化
之快,显示了风
的巨大威力。
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 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
天和水
望湖楼下水如天。
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 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 只见湖面上天入水,水映 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 净,一色的蔚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句都是 一幅画,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课后第三题)
拓展延伸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课堂演练
一、读下面的诗句,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
翻墨:形容云层很黑。
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移舟”和“日 暮”之间有什么 关系?
因为日暮,船 需要停宿。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 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 是什么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思乡之愁 “客”是指谁?
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 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
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 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 家乡 )去了。
诗人想起了从前,想起了家乡,想到了亲人 朋友,那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在一个火热的夏夜,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吃西瓜 。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 朋友们围坐在火炉旁闲聊 。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与好友登高望远,把酒言欢 。
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 与家人到田中劳作收获果实。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孤寂、愁闷 借景抒情
知作者 解诗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指宋神宗熙宁五 年(1072)六月 二十七日。
望湖楼上喝 酒,写下五 首绝句。
形容云
遮盖,
层很黑。
遮挡。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形容雨点, 说明雨点大, 杂乱无序。
指狂风席 地卷来。
写作背景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作者在杭州 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 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 喝酒,写下五首绝句。
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
读古诗 有韵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二、请简要描绘诗中所呈现的“西湖骤雨图”。
乌云骤聚,大雨突降,顷刻间又 雨过天晴,水天一色。
第二课时
读起《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 我们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 己也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这节课,让 我们来学习两首描写月色的诗。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dé
què
德鹊
chán
蝉
dé
德
易写错
不能漏掉“横”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 经建德的一段。
宿建德江
孟浩然(689—740年) 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的
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 阳”。他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 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 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 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 世。
全诗抒发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 暮色的诗,写出了 诗人羁旅之思。
下面这一首词也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 达的情感却与《宿建德江》不同。让我们一 起学习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南
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 “词中之龙”之称。与苏 轼合称“苏辛”,与李清 照并称“济南二安”。现 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 《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3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自号东坡居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诗、 词、书法、画等都有杰出成就。他 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 学名世,世称“三苏”。他的作品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他曾两度做杭州的地方官,疏通西 湖,建筑苏堤,造福于杭州百姓。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形容湖面像天 空一般开阔而 且平静。
明诗意 悟诗情
云
黑云翻墨未遮山,
天气变 化之快
黑云
比喻
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 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
翻墨
写出了暴雨之大,
雨
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点之急。
形容雨点, 有声有色。
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 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
卷地风来忽吹散, 用得十分轻巧,
黑云汇聚图
西湖骤雨图
狂风散云图
雨后西湖图
全诗抒发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 人舟中赏雨 的喜悦心情。
结构梳理
望 湖 楼 醉 书
六 月 二 十 七 日
黑云汇聚图 西湖骤雨图 狂风散云图 雨后西湖图
望湖楼的 美丽雨景
主题概括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人苏轼先在船中, 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 雨泻、风卷、 天晴,写得有远有近 ,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 有景有情 ,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 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 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 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 远方的天空好像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 只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 带来些许的安慰。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划动 小船。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诗人自己
空阔远大。
天幕低垂,好像
野旷天低树, 和树木相连。
江清月近人。
倒映在水中 的月亮好像 来靠近人。
明诗意 悟诗情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奠定了全诗感情的基调
是什么勾起了诗人的“愁”呢?
写作背景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
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 意的悲愤。《宿建德江》当作于作者漫游吴 越时。
读古诗 有韵味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知作者 解诗题
指新安江流经建德 (今属浙江省)的一段。
留宿建德江边。
风来自百度文库
却突出天色变化
之快,显示了风
的巨大威力。
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 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
天和水
望湖楼下水如天。
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 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 只见湖面上天入水,水映 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 净,一色的蔚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句都是 一幅画,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课后第三题)
拓展延伸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课堂演练
一、读下面的诗句,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
翻墨:形容云层很黑。
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移舟”和“日 暮”之间有什么 关系?
因为日暮,船 需要停宿。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 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 是什么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思乡之愁 “客”是指谁?
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 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
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 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 家乡 )去了。
诗人想起了从前,想起了家乡,想到了亲人 朋友,那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在一个火热的夏夜,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吃西瓜 。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 朋友们围坐在火炉旁闲聊 。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与好友登高望远,把酒言欢 。
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 与家人到田中劳作收获果实。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孤寂、愁闷 借景抒情
知作者 解诗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指宋神宗熙宁五 年(1072)六月 二十七日。
望湖楼上喝 酒,写下五 首绝句。
形容云
遮盖,
层很黑。
遮挡。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形容雨点, 说明雨点大, 杂乱无序。
指狂风席 地卷来。
写作背景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作者在杭州 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 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 喝酒,写下五首绝句。
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
读古诗 有韵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二、请简要描绘诗中所呈现的“西湖骤雨图”。
乌云骤聚,大雨突降,顷刻间又 雨过天晴,水天一色。
第二课时
读起《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 我们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 己也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这节课,让 我们来学习两首描写月色的诗。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dé
què
德鹊
chán
蝉
dé
德
易写错
不能漏掉“横”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 经建德的一段。
宿建德江
孟浩然(689—740年) 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的
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 阳”。他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 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 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 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 世。
全诗抒发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 暮色的诗,写出了 诗人羁旅之思。
下面这一首词也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 达的情感却与《宿建德江》不同。让我们一 起学习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南
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 “词中之龙”之称。与苏 轼合称“苏辛”,与李清 照并称“济南二安”。现 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 《稼轩长短句》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