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历程15讲-阎步克-2020版

合集下载

阎步克中国古代史七ppt课件

阎步克中国古代史七ppt课件

酌时宜,品目少多,随事俯
仰。……岁月迁讹,斯风渐笃, 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
还,遂成卑庶。(宋书·恩幸传)
魏氏……立九品之制,粗且为 中正则由政府委任,这样就把私人
一时选举之本耳。其始造也, 的月旦评变作官家的品第,强迫清
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 议与政府一致,同时使原来与政府
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有矛盾的大族名士与政府取得协调。
曹操…总是抓住汉献帝不放 手,企图躲在汉献帝的背后 完成作皇帝的一切准备。… 他把皇袍当作衬衣穿在里面。
——翦伯赞
嘉pp峪t课件关魏晋墓军屯画像砖 6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古来只有禅让、征诛 二局,其权臣夺国则 名篡弑,常相戒而不 敢犯。……至曹魏则 既欲移汉之天下,又 不肯居篡弑之名,于 是假禅让为攘夺。自 此例一开,而奉为成 式者且十数代,历七 八百年,真所谓奸人 之雄,能建非常之原 者也。……当曹魏假 称禅让以移国统,犹 仿唐虞盛事以文其奸。 及此例一开,后人即 以此例为例,而并忘
匈奴
此例之所由仿,但谓此乃权臣易代之法,益变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加厉焉。此固世
运人心之愈趋愈险者也。
《ppt廿课件二史札记》卷七“禅让”条9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
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
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
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
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
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藉世
资,用相凌驾,都正俗士,斟
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
川。……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
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阎步克察举,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形式。

自唐代开始,阎步克察举成为了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并在隋唐时期得到了更为完善的发展和普及。

阎步克察举制度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演变和改革,对于了解古代中国官僚制度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唐代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高峰期,阎步克察举作为一种选拔官吏的方式,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

阎步克察举制度要求官员应具备严谨的学问和才能,而不受出身的限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员选拔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

在这一时期,阎步克察举制度成为了选拔官员的主要形式,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阎步克察举制度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弊端。

尽管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员选拔的公平性,但却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方面,阎步克察举制度对于官员的学识和能力要求过高,导致了社会上的精英主义倾向,使得一些优秀的人才难以进入官场。

由于阎步克察举制度对于学问和才能的要求过高,使得有些官员倾向于攀附权贵,混淆是非,腐败横行。

这些问题使得阎步克察举制度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社会功能,也加速了这一制度的衰落。

宋代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重要转折期,也是阎步克察举制度经历变革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政治改革者开始意识到阎步克察举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试图解决这一制度引发的负面影响。

宋代推行了科举制度,取消了阎步克察举制度,使得广大士人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政治竞争,有力地打击了官场腐败现象,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唐宋时期的阎步克察举制度的兴盛到后来的衰落和改革,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变迁和演化,也为我们认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和案例。

阎步克察举制度的变迁,既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的缩影,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改革的重要历史经验,对今天的我们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人教版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人教版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
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废汉献帝建立 魏国——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
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 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联系。
一、三国与西晋
司马懿出身于世族豪门,曹丕死后辅 佐魏明帝曹叡。魏明帝死时,托付曹爽与 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他死后,先后由其 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权。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二、东晋与南朝
二、东晋与南朝
东晋的门阀政治——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 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乃出身琅琊王氏 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王敦等。
东晋初年政治上由王导 主持 ,军事上依靠王敦
王与 与 西 晋 01
政权更迭 江南开发
北魏孝文帝改革
江南开发
02 东 晋 与 南 朝 03 十 六 国 与 北 朝
民族交融
【学习目标】
运用历史发展观点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与社会经济、民族 唯物史观
关系的发展。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 时空观念 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文献资料记载,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影响。 运用文献资料,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历史解释 。 认识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民族融合趋势增强 家国情怀 。
鲜卑
羌 (qiāng)
氐(dī)
鲜卑
匈奴
羯 ( jié)
五胡内迁
1.背景: ①统治阶级为补充兵源 及劳动力,强迫西、北 边陲的少数民族内迁中 原;②少数民族自身经 济发展的需要。 2.影响: ①促进江南开发; ②有利于少数民族逐渐 封建化; ③促进民族融合; ④一定程度上激化了民 族矛盾。

03-变态和回归:魏晋南北朝政治历程.docx

03-变态和回归:魏晋南北朝政治历程.docx

变态与回归: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阎步克研究角度:制度史观阎步克老师首先表明,随后所要讲的,等于是他的《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一书的一个概述。

此书观察魏晋南北朝史的基本角度,可以说是“制度史观”,意即,偏重政治体制、政治形态的特点及变迁。

具体说来有三点:第一是政治制度变化,如官制、法制和人事制度;第二是政治势力,即各种政治势力、集团、阶级或群体的相互关系、何种势力占据支配。

第三是政治文化,它构成了一个体制的运作基础。

同一制度在不同的政治文化中的运作,可能截然不同。

从制度、势力和文化这三个方面,比较魏晋南北朝与其他时代,可以让某些历史轨迹更为凸显。

变态的发生:士族门阀的兴起周代实行分封制,诸侯各自建国,卿大夫则拥有大片采邑。

周天子虽然号称天下共主,其实他根本管不到天下每一个农民,因为他不可能到各诸侯国去征稅, 只能以王畿为生。

列国国君也不会到卿大夫的私人领地上去征稅。

这跟与中世纪西欧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在那里,“The king sha I I I i ve of his own"。

周代又实行贵族政治,采用世卿、世禄和世官之制。

大贵族世代为卿执政, 贵族子弟都有爵有禄,某些官职还可能由某家族世代把持,形成世官。

世官往往需要专门技能,占卜之官、史官往往是世官。

因世代做某官,那官名往往变成其家族氏姓了。

如某家族世代占卜,后来便以卜为氏;某家族世代为史,后来便以史为氏;世代负责屠宰,后来就以屠为氏;世代制作毛皮衣服,后来便以裘为氏,等等。

这叫“以官为氏”。

自秦以降,情况大变。

秦始皇凭借郡县、乡里、什伍和户籍制,能让天下四千万农民都向其交稅、为其服役。

清人赵翼称秦汉间是“天地一大变局”。

一个布衣领着一群亡命无赖,几年后便成为天下之主,这都是此前历史从未有过的。

一个流动化、功绩制的社会降临。

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语,项羽“彼可取而代之”之鋅、刘邦“大丈夫当如是也”之言,都显示了此时社会的高度流动性,激发了底层的政治期望。

【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魏开始在重要的州 及战略要地设置都督。西晋时, 都督制进一步发展,北魏除采 用都督制外,还广泛推行魏、 晋以来即已出现的行台制,行 台即行尚书台,由中央分派官 员,授予尚书台(省)官员的 名号或直接由尚书台(省)官 员到地方,代表中央行使职权, 全权处理地方军、政事宜,都 督亦在其指挥之下。
州之外另有地方机构
(3)文化:
崇尚清谈和玄学, 累世传经, 学在家族。
(1)削弱了中央集权,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2)垄断仕途, 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门阀政治,质言之,是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它的
存在是暂时的。它来自皇权政治,又逐步回归于皇权政治。"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勒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训十余小学于襄国四门,简将佐豪右子弟百余人 以教之,且备击柝之卫。
——《晋 书·石勒载记》
(1)北魏建政
439年,鲜卑族 建立的北魏再度统一 北方。
(2)改革内容
①迁都洛阳,改籍贯;
②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 服饰,朝中禁鲜卑语, 统一说汉语; ③改鲜卑姓为汉姓;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 高门士族通婚。
三国魏开始在少数民 族集中地区设置护军,职同 郡、县,实行军政合一的统 治,这一制度在十六国时期 及北魏前期被广泛采用;北 魏中期以前还普遍推行十六 国以来出现的镇、戍制度, 在偏远地区及少数民族集中 居住地区设置镇、戍,镇相 当于州,戍相当于郡,实施 军事统治。
划分不同的等级
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 度变化之三是,州、郡、县各 级行政机构因其所在地区的地 理位置及所统民户多少,被分 为不同的等级,其长官以及属 下官员的官品及俸禄待遇都大 不相同,这在北魏及东魏北齐 已发展为比较完善的制度规定, 并为隋唐所继承。

《中国政治思想史(套装共3册):先秦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中国政治思想史(套装共3册):先秦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02
第五章 儒家以伦 理为中心 的政治思 想
03
第六章 法家以法、 势、术为 中心的政 治思想
04
第七章 道家以法 自然为中 心的政治 思想
05
第八章 墨子的兼 爱论与尚 同的二元 政治论
06
第九章 名家正名 实的政治 思想
第十章 阴阳家以 天人配合为特征 的程式化政...
第十一章 《管子》 中各派政治思想 的融合
1
择和现实中的
冲突
2
第二节 道德 救世
3
第三节 惩治 贪官污吏
4 第四节 君子
小人辨
5 第五节 东林
党人的政治心 态
第一节 黄宗 羲对秦汉以来
1
政治体制的批

第二节 顾炎 2
武改革君主集 权政体的设想
3
第三节 王夫 之对儒家政治
哲学的反刍和
重构
4
第四节 吕留 良对“天下一
统于君”的抨

5 第五节 唐甄
第二节 东汉末 年党锢与清议思

第一节 东汉名 教思潮
第三节 东汉末 年的政治批评与
反思思潮
第一节 早期 道教的政治 思想
第二节 《太 平经》的善 恶观和太平 理想
第二节 东汉末 期的名理思潮
第一节 汉魏之 际的名法思潮
第三节 玄学中 的名教与自然之
争与政治思想
第一节 两晋及南 朝儒家政治思想 的承传与发...
抨击暴君、调 整王权的思想
第一节 绝对君主 专制的政治理论
第二节 突出“臣 节”的政治价值 观
第三节 敬天法祖 的政治原则
第四节 “大一统” 论与“正统”论
第一节 19世 纪前期的社 会思潮

03-变态与回归: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

03-变态与回归: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

03-变态与回归: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变态与回归: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阎步克研究⾓度:制度史观阎步克⽼师⾸先表明,随后所要讲的,等于是他的《波峰与波⾕: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明》⼀书的⼀个概述。

此书观察魏晋南北朝史的基本⾓度,可以说是“制度史观”,意即,偏重政治体制、政治形态的特点及变迁。

具体说来有三点:第⼀是政治制度变化,如官制、法制和⼈事制度;第⼆是政治势⼒,即各种政治势⼒、集团、阶级或群体的相互关系、何种势⼒占据⽀配。

第三是政治⽂化,它构成了⼀个体制的运作基础。

同⼀制度在不同的政治⽂化中的运作,可能截然不同。

从制度、势⼒和⽂化这三个⽅⾯,⽐较魏晋南北朝与其他时代,可以让某些历史轨迹更为凸显。

变态的发⽣:⼠族门阀的兴起周代实⾏分封制,诸侯各⾃建国,卿⼤夫则拥有⼤⽚采⾢。

周天⼦虽然号称天下共主,其实他根本管不到天下每⼀个农民,因为他不可能到各诸侯国去征税,只能以王畿为⽣。

列国国君也不会到卿⼤夫的私⼈领地上去征税。

这跟与中世纪西欧颇有⼏分相似之处,在那⾥,“The king shall live of his own”。

周代⼜实⾏贵族政治,采⽤世卿、世禄和世官之制。

⼤贵族世代为卿执政,贵族⼦弟都有爵有禄,某些官职还可能由某家族世代把持,形成世官。

世官往往需要专门技能,占⼘之官、史官往往是世官。

因世代做某官,那官名往往变成其家族⽒姓了。

如某家族世代占⼘,后来便以⼘为⽒;某家族世代为史,后来便以史为⽒;世代负责屠宰,后来就以屠为⽒;世代制作⽑⽪⾐服,后来便以裘为⽒,等等。

这叫“以官为⽒”。

⾃秦以降,情况⼤变。

秦始皇凭借郡县、乡⾥、什伍和户籍制,能让天下四千万农民都向其交税、为其服役。

清⼈赵翼称秦汉间是“天地⼀⼤变局”。

⼀个布⾐领着⼀群亡命⽆赖,⼏年后便成为天下之主,这都是此前历史从未有过的。

⼀个流动化、功绩制的社会降临。

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语,项⽻“彼可取⽽代之”之辞、刘邦“⼤丈夫当如是也”之⾔,都显⽰了此时社会的⾼度流动性,激发了底层的政治期望。

03-变态与回归: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

03-变态与回归: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

变态与回归: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阎步克研究角度:制度史观阎步克老师首先表明,随后所要讲的,等于是他的《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一书的一个概述。

此书观察魏晋南北朝史的基本角度,可以说是“制度史观”,意即,偏重政治体制、政治形态的特点及变迁。

具体说来有三点:第一是政治制度变化,如官制、法制和人事制度;第二是政治势力,即各种政治势力、集团、阶级或群体的相互关系、何种势力占据支配。

第三是政治文化,它构成了一个体制的运作基础。

同一制度在不同的政治文化中的运作,可能截然不同。

从制度、势力和文化这三个方面,比较魏晋南北朝与其他时代,可以让某些历史轨迹更为凸显。

变态的发生:士族门阀的兴起周代实行分封制,诸侯各自建国,卿大夫则拥有大片采邑。

周天子虽然号称天下共主,其实他根本管不到天下每一个农民,因为他不可能到各诸侯国去征税,只能以王畿为生。

列国国君也不会到卿大夫的私人领地上去征税。

这跟与中世纪西欧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在那里,“The king shall live of his own”。

周代又实行贵族政治,采用世卿、世禄和世官之制。

大贵族世代为卿执政,贵族子弟都有爵有禄,某些官职还可能由某家族世代把持,形成世官。

世官往往需要专门技能,占卜之官、史官往往是世官。

因世代做某官,那官名往往变成其家族氏姓了。

如某家族世代占卜,后来便以卜为氏;某家族世代为史,后来便以史为氏;世代负责屠宰,后来就以屠为氏;世代制作毛皮衣服,后来便以裘为氏,等等。

这叫“以官为氏”。

自秦以降,情况大变。

秦始皇凭借郡县、乡里、什伍和户籍制,能让天下四千万农民都向其交税、为其服役。

清人赵翼称秦汉间是“天地一大变局”。

一个布衣领着一群亡命无赖,几年后便成为天下之主,这都是此前历史从未有过的。

一个流动化、功绩制的社会降临。

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语,项羽“彼可取而代之”之辞、刘邦“大丈夫当如是也”之言,都显示了此时社会的高度流动性,激发了底层的政治期望。

阎步克中国古代史五西汉前中期-PPT精选文档

阎步克中国古代史五西汉前中期-PPT精选文档

(曹)参之相齐,……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 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 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 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 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参代(萧)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 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 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 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 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 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 与相应和。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史记· 曹相国世家》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 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 曰治者,非愚且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 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 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贾谊《治安策》
郭解,……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 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 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 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 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吏恐,不敢不徙。卫将军为言 “郭解家贫不中徙”。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 贫。”解家遂徙,诸公送者出千余万。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举徙 解。解兄子断杨掾头。……已又杀杨季主。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 之阙下。上闻,乃下吏捕解。解亡,……久之,乃得解。穷治所犯, 为解所杀皆在赦前。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 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吏以此责解, 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御史大夫公 孙弘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 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 与不肖,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於 戏,惜哉! ——《史记· 游侠列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阅读课本28页第三段和学思之窗,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和表现
表背现景:: (农1业):自南然方环土境地:大江量南开自垦然,环农境作优物越品,种具增备加良,好产的量开提发高基。础 (手2工)业社:会纺环织境、:矿江冶南、战陶争瓷相、对造较船少、,造社纸会等秩行序业相都对有安明定显进步。 (商3业):劳商动业力海和外技贸术易因业素迅:速北发方展汉。人番南禺迁(,广带州来)先是进南的海生贸产易技的术大和港丰口富的劳动力资源
1、含义
门阀制度:魏晋形成——东晋兴盛——南朝衰落——隋唐逐渐瓦解
门阀政治——指中国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的共治的历史现象,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
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门阀士族——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
2、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政治原因:魏晋皇帝依赖士族的支持
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提供政治保障


西 十六国


蜀吴
(220-280) 266-316
东晋
淝水之战
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 公元383年,进攻东晋,最终被击败于淝水, 强大的前秦政权迅速崩溃,北方再度陷入分 裂和混战的状态,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 又加剧了。
北 东魏 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一、魏晋南北朝之乱象--(一)政权更迭频繁--北朝
—摘编自李凭《北魏政权中汉族士人研究》
彩绘耕地图壁画砖 魏晋
(骡驼城出土)
二、魏晋南北朝之生机--(二)江南区域开发
材料一:“匈奴中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 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单于畏汉乘其敝, 乃遣使诣渔阳求亲。……二十三年,诣西河太守求 内附。”

【初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期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初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期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造纸术的发明
③曹魏
钟繇和胡昭兼采汉末众家书 法之长,都擅长行、草、隶 书,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⑤东晋
王羲之将书法提到 新的高度
②东汉以后
书法已经成为 专门的艺术供 人们欣赏了
④西晋
设置书博士,教学 生书法,规定用钟、 胡书法为标准书体
⑥北魏
书法艺术受到重视,流传下 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 粗犷雄浑
三 灿烂的文化
北魏星象图
新课标新教材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期时期
的科技与文化
2022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 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 继承与创新。
新课标新教材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期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CONTENTS
教学目标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二.科学家祖冲之 三.灿烂的文化
(1)代表 东晋顾恺之
(2)特点
他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3)作品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三 灿烂的文化
3.雕塑艺术:
(1)背景: 统治阶级大力宣扬佛教,开凿石窟。 (2)代表:①山西大同—云冈石窟②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3)特点:这些造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 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B
D.地理风土和世俗生活有机融合
课后活动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期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3.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佛教为主的宗教画盛行,并且石窟艺术大放光彩,
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这说明( )
C. 《水经注》
B
D.《洛神赋图》
课后活动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期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课件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课件

一、三国与西晋
1.1 三国鼎立
建立者:曹丕 都 城:洛阳 时 间:220-265

蜀建立者:刘备 都 城:成都 时 间:221-263
建立者:孙权 都 城:建业 时 间:222-280

◎三国鼎立形势图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一、三国与西晋
1.2 西晋的短暂统一
(1)统一历程 ① 263 年 :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南朝帝陵石刻
◎南北朝并立形势图
二、东晋与南朝
3.江南开发 (1)原因
①北民南迁带来劳 动力、技术
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分布 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
二、东晋与南朝
至于元嘉(南朝宋文帝年号)末……兵车勿用, 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 扃(jiōng,门闩)……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 稔(rěn,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 畴亦数十万顷……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 鱼盐杞梓(qǐ zǐ,两木皆良材)之利,充仞八方;丝 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后期 孝文帝主持
移风易俗
迁都洛阳,讲汉语、易 服装、改汉姓,与汉族
通婚
三、十六国与北朝
3.3 北魏孝文帝改革
(4)改革影响
材料一 :(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 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刘知幾
促进民族交流和民 族融合,大大缓解
了民族矛盾。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
② 266 年 :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
国号晋,史称西晋。
③ 280 年 :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2)统一意义:结束了东汉以来
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

如何认识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丨阎步克

如何认识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丨阎步克

如何认识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丨阎步克魏晋南北朝史的若干名家,在历史分期上主张“魏晋封建论”。

何兹全先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战国秦汉是“古代社会”,汉末三国进入封建社会,此期出现了如下变化:由城市交换经济到农村自然经济,由自由民、奴隶到部曲、客,由土地兼并到人口争夺,由民流到地著(《读史集》)。

唐长孺先生说:“魏晋户口下降的原因虽有多方面,但根本的原因在于魏晋时期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使大量户口沦为私家的佃客。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王仲荦先生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态,是世家大地主占有了大量土地和不完全占有土地上的耕作者依附农民──部曲、佃客。

”(《魏晋南北朝史》)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因以唯物史观为本,中国学者更多聚焦于“所有制”的辨析之上。

……当然,对士族门阀现象,中国学者仍有非常出色的研究,如唐长孺先生对士族升降沉浮等现象的讨论,如田余庆先生对“东晋门阀政治”的阐述。

“战国封建论”与战国秦汉的剧烈社会转型合拍。

这时发生了一个剧烈转型,古人也作此观感。

王夫之有“战国者,天地一大变革之会”之论,赵翼有“盖秦汉间为天地间一大变局”之说。

“魏晋封建论”把汉晋之交处理为两大社会形态的转捩之点,自此之后,就一直“封建”下去了。

在这里,以及在京都学派的“三段论”中,战国的那场历史巨变不够鲜明。

“唐宋变革”的提法,令中国史的中后期波澜再起,以此来解说唐宋间的各种变化,研究者会感觉很“给力”。

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学界对“唐宋变革”的关注大增,若干唐宋史学者乐于在不同程度上、以各种方式参用其说。

在内藤的“三段论”中,“贵族制”与“唐宋变革”是相关的。

“变革”的表现之一被认为是君主独裁,而六朝的“贵族制”,就反衬出了唐宋间的变化足以构成“变革”,是划时代的。

但如认为六朝大体仍是皇权主导,贵族制只是一种政治现象,而非社会形态,那么它与宋代君主独裁的反差到底有多大,是否大到足以构成“变革”的程度,就应再行推敲了。

阎步克中国古代史四秦-PPT课件

阎步克中国古代史四秦-PPT课件
第四章 统一的君主专制帝国 ——秦
一 法家思想与秦的立国 二 巩固统一的期法家及商鞅学派 吕不韦调整治国方针的尝试 韩非法、术、势并重的政治思想
春秋时的管仲被不少学者认为是法家最早的代表人物。他和他 的后学被称为“齐法家”,以与战国时活跃的“晋法家”相区 别。齐法家的许多思想与晋法家相通,但较为温和。 今本《管子》由后人编辑而成,内 容较庞杂,主要反映齐法家的思想。


韩非不仅摒道德于政治范围之外,且认私人道德与 政治需要根本上互不相容。……推其论之所极,则 政治社会中殆无复个人生活之余地。……几乎欲举 一国之学术文化而摧毁扫荡之,使政治社会成为一 斯巴达式之战斗团体。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今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无文学,则士为牛 马也。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 其民不人。世之有人也,固先于国。且建国以为人 乎?将人者为国家之虚名役也?韩非子有见于国, 无见于人;有见于群,无见于孑!
序 意
开 慎 贵 不 似 士 春 行 直 苟 顺 容 论 论 论 论 论 论
《吕氏春秋》为我国最早之有形式系统之私人著述。……乃 依预定计划写成,有十二纪八览六论,纲具目张,条分理顺, 其在当时,盖为创举。 ——冯友兰《吕氏春秋集释序》
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 短。……虽桀、纣犹有可畏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天下 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于众,此三皇 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 ——《吕氏春秋· 孟夏纪· 用众》 凡生,非一气之化也;长,非一物之任也;成,非一形之功也。 故众正之所积,其福无不及也;众邪之所积,其祸无不逮也。 ——《吕氏春秋· 季夏纪· 明理》
《吕氏春秋》的结构:十二纪,每纪收文五篇;八览, 每览收文八篇;六论,每论收文六篇。共一百六十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