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论文荒漠化论文:谈土地荒漠化成因及防治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整理论文荒漠化论文:
谈土地荒漠化成因及防治策略
摘要: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荒漠化速度不断加快,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对于如何进行沙漠化的防治,是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人类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土地荒漠化类型成因防治策略
荒漠化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或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的总过程。我国已有1/4以上国土出现荒漠化,其中95%以上的荒漠化土地集中在西部7省区,给国计民生带来极大困难,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土地沙漠化的防治一已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中国土地荒漠化的类型
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中国的土地荒漠化主要分为两大类型:
第一,在干旱半干早及部分半湿润地带,在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滥垦、滥牧和滥伐等)破坏植被的条件下,风力作用于沙质沉积物的地表时,地面出现风蚀和流沙堆积的沙质荒漠化景观。
第二,在湿润及半湿润地带,由于人为的过度经济活动(陡坡开垦、滥伐森林及烧荒等),当流水侵蚀于土状堆积物(如红土、黄土)或深厚风化壳的地表及松散岩石(如页岩等)时,便出现切割破碎的劣地景观或岩石裸露的坡地景观,土地荒芜,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这种情况如发生在红土及红色岩系地区就称之为“红色荒漠化”,发生在石灰岩等地区,表土被冲刷成为石山荒漠化,而在泥石流滑坡等活动濒繁的河谷地区就出现砾质荒漠化(砂石化)。
概括地说,土地荒漠化是由于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荒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荒漠景观,导致土地生产力破坏的土地退化过程。
二、沙漠化的成因
1、充足的沙源
充足的沙源是土地沙漠化的物质基础,从地质历史角度来看,第四纪时期(Q),大多沙漠均埋藏有古风成沙(如腾格里、毛乌素沙漠),这些古风成沙为地质历史时期沙漠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沙源。地层中的古风成沙,记录了沙漠在中更新世(Q2)以前已经存在大片沙漠,而且风成沙与黄土、古土壤或湖相地层迭覆出现的特点,证明沙漠并非从一形成就持续至今,而是在第四纪气候震荡变化的调节下经历了沙漠———非沙漠的多次转变。
2、过度放牧
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甘肃玛曲县各类牲畜总量在过去几十年呈直接增长,由20世纪50年代的24万头(只、匹)增至80年代的6万头(只、匹),1998年达70.53万头(只、匹),据统计1989年草场超载量为35万个羊单位,1998年超载达40多万个羊单位;内蒙古由于过度放牧,导致13.3万多公顷草场严重退化,后山地区已有175户牧民被迫迁移他乡。目前,许多草场的实际载畜量都远远超过理论载畜量,过牧直接导致草本植物生长量下降,覆盖度降低,某些地段地表裸露,使固定沙地或砂丘活化,在风力的作用下,首先在植被稀疏地段造成风蚀突破口,沙砾撞击、生草层被掩埋或风蚀流动,植被衰退死亡,促使荒漠化的形成。
3、不合理的农垦
在半干旱地区,不论是沙荒地区还是天然牧场,一经开垦,土地即行荒漠化。在内蒙东部草原,开垦的最初2年内,种植春小麦的单产大约是750kg·hm-2,随着土壤风蚀的加重,单产急剧下降,甚至颗粒无收,最后只好弃耕。科尔沁草原和鄂尔多斯草原的荒漠化就是历史时期人类
过度农垦造成的。国外也有类似教训。美国本世纪初开发西部大平原、前苏联本世纪中叶开发北哈萨克斯坦草原,结果都引发了难以控制的尘风暴和土地普遍荒漠化。可以说,草原农垦的历史,也就是草原荒漠化的历史。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沙荒地区的过度农垦和牧区的滥垦草场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如科尔沁草原哲里木盟的耕地在1980~1995年间增加了20%,若加上隐瞒未报的面积,则增加了50%~60%。
4、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的失误也是造成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20世纪50年代的大炼钢铁造成全国森林的严重破坏; 60年代的大量开荒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破坏了森林和草原,使陡坡耕地大量增加; 80年代无序地开发矿藏,加速了工业荒漠化的进程。
三、解决沙漠化的措施
1、加强政策扶持
落实好国家林业治沙信贷扶持政策,允许林业生产经营者以森林资产抵押申请贷款,减免林业税费,取消一切对林农和林业生产经营者的不合理收费。鼓励各种社会主体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林业开发和建设。坚决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2、恢复植被
恢复植被,提高植物的生产效益,扭转生态平衡为本区林业经营的总目标。所以,营林活动首先应着重于因地制宜筛选适于沙丘及沙地生长的植物物种进行固沙造林。此外,还应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以减轻土地压力。
3、探索防治荒漠化的新机制
加强科研监测,探索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荒漠化的发生机制、发展趋势和防治对策,为防止荒漠化提供科学依据。确立荒漠化生态评价基准及指标。加强监测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荒漠化监测体系,实施重点工程跟踪监测,科学评价建设效果。建立荒漠化预警系统———遥感监测及网络系统。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和应用防沙治沙实用技术和模式,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工作,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建设质量。鼓励高新技术的运用和多学科参与工程建设,拓宽学科领域,攻克难题,创建一个科研、生产和推广紧密结合的新型的工程结构。
4、坚持抓好机关和队伍建设
一是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全面推进党务工作;二是全面抓好林业执法队伍、管理队伍和科技队伍的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林业队伍;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变管理为服务,真心实意地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
5、加强国际合作
作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国,中国不仅要努力为全球的荒漠化治理作贡献,而且要积极争取国际力量来解决本国的荒漠化问题。如与联合国各机构、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目前已经有一些良好的开端,如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联合举办的1996年“亚非防治荒漠化论坛”和1997年“亚洲执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部长级会议”,以及争取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展规划署的援助项目等。
参考文献:
[1]王纯岩,朱海燕,我国北方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及其综合治理.[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
[2]张民侠,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9
[3]江泽平,马文元,略论中国荒漠化的原因和防治对策.[J]大自然探索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