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合集下载

国贸简答、名词解释

国贸简答、名词解释

影响国际分工发展最基本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1社会生产力是推进国际分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重要因素;3跨国公司的发展是促进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重要力量贸易“小国”关税经济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简答)1.价格效应2.消费效应3.生产效应4.贸易效应5.财政收入效应6.收入再分配效应7.净福利效应贸易“大国”关税经济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1.价格效应2.贸易条件效应3.消费效应4.生产效应5.财政收入效应6. 福利效应出口管制的措施:(简答)1.国家专营2.实行出口配额制3.征收出口关税4.对出口工业征收产业税5.商品清单与国别分组6.出口禁运与进口抵制出口管制的目的 1.经济目的 2.政治目的3.军事及其他目的出口管制的对象 1.战略物资和先进技术2.国内紧缺物资;3.实行自动出口限制的商品;4.历史文物、艺术珍品、贵金属等特殊商品;5.被列入对进口国或地区进行经济制裁范围的商品;6.出口国垄断的部分商品;7.跨国公司的某些产品出口管制的形式1.单边出口管制2.多边出口管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简答)1.贸易创造效应2.贸易转移效应3.规模经济效应;4.投资刺激效应5.生产要素移动效应6.市场结构效应7.技术进步效应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简答)(一)非歧视原则1.最惠国待遇原则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2.国民待遇原则3.互惠原则(二)自由贸易原则1.关税减让原则2.取消数量限制原则(三)公平竞争原则(四)透明度原则(五)市场准入原则1.市场准入原则2.市场准入原则中的数量限制(六)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原则国际直接投资对母国的影响:有利的影响:1、如果母国原来的资本过剩,则输出资本降低了资本的丰裕度,提高了母国的资本收益率。

2、有利于占领世界市场,促进商品和劳务的输出;3、有助于克服贸易保护壁垒;4、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

不利的影响:1、资本的过量输出,会导致母国资本的大量减少,对经济发展不利。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第一章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货物、服务和知识交换的活动,是各国或地区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并且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国际贸易。

二、简答题1、按货物移动的方向分为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2、按国境和关境分为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三、论述题国际贸易的产生1、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国家)之间进行的产品交换。

2、典型标志:三次社会大分工国际贸易的发展1、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这两个时期的国际贸易主要是为满足奴隶主、封建君主对奢侈品的追求而进行的,因此贸易的范围和商品的种类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具有真正的世界性。

(比如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郑和下西洋用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去换取宝石、香料等)2、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对外贸易为资本主义生产提过了劳动力(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资本(建立殖民地进行掠夺性贸易所得)和市场(通过商业战争占领市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诞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又进一步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效率高、产量大超出了国内市场的需求、成本低存在超额利润的实现可能以及对原材料的需求超过国内的供给能力)3、当代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国际贸易功能的多元化(担负着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效率、改进技术、加速资金积累等功能)、区域经济一体化(EU,APEC,NAFRA,ASEAN)、国际贸易方式的多样化(除了货物贸易外,出现了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加工贸易等形式)、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服务贸易的平均发展速度一直高于货物贸易)、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力军地位第二章自由贸易理论一、简答题1、由于拥有不同的自然优势或后天获得的优势,两国在同一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各国都可以选择对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交换,两国的国民福利水平都得到提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9、凭产地名称买卖指在有些农、副、土特产品的交易,因其生产地区的自条件,传统加工工艺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其品质方面具有其他地区产品所不具备的独特风格和特色,而产地正是这些商品品质和特色的标志。
20、商品等级指把同一种商品按其品质或规格上的差异,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和档次,用数码或文字表示,从而产生品质优劣的若干等级。
三、名词解释
1、到达合同是按D组贸易术语成交的合同。
2、装运合同是指按F组和C组成交的合同。
1、国际贸易惯例是由国际组织加以编纂与解释的国际贸易中的习惯做法,它是在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有较为明确的固定内容的习惯做法,和一般做法包括成文和不成文的原则,准则和规则。
2、贸易术语是指在国际贸易中用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换过程中有关的风险,责任和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用语。
7.逆汇指资金的流向与支付工具的传递方向相反。
8.不可撤消信用证是指信用证一经开出,在有效期内未经受益人及有关当事人的同意。开证行不得片面修改或撤消的信用证。
9.可撤消信用证是指开证行对所开出的信用证,不必证得受益人或有关当事人的同意有权随时撤消的信用证。
16、对等样品指卖方根据买方提供的样品,加工复制出一个类似的样品提供买方确认,经确认后的样品,就是对等样品。
17、凭样品成交指买卖双方按约定的足以代表实际货物的样品,作为交货品质的依据的交易。
18、复样卖方在向国外客户寄送代表性样品时,应留存一份或数份同样的样品,以备日后交货或处理争议时核对之用的样品。
4 国际运输货物保险是指被保险人(买方或卖方)向保险人(保险公司)按一定的金额按投保一定的险别,并根据一定的保险费率先交纳保险费;保险人承保后,对于被保险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的承保范围内的损失给予经济补偿。

国际贸易理论重点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重点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重点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一、五章):1.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的货物交换活动,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考察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2.国际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国家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称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

3.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额又称为对外贸易值,它是由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总额(货物与/或服务)与出口总额(货物与/或服务)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

4.对外贸易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货物贸易的数量规模,被称为对外贸易量。

5.贸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是指国家进行对外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

总贸易体系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标准。

专门贸易体系则是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凡是通过海关结关进入境内的货物计入进口贸易,凡通过办理海关手续出口的货物计入出口贸易。

6.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

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是间接出口贸易,对消费国是间接进口贸易,而对第三国而言,便是转口贸易。

7.直接贸易: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称为直接贸易。

8.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过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的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9.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货物与/或服务)与进口总额(货物与/或服务)之间的差额称为贸易差额。

10.对外货物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口(与/或进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口(与/或出口)贸易额与整个进口(与/或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11.国际货物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

12.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13.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也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总结 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总结 复习资料

一.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和服务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产生条件:经济条件:剩余产品的出现;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产生原因:各国生产要素差异性生产要素国际间缺乏流动性各国科学技术存在差异基本经济分析工具1。

一般均衡分析: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国在充分有效地利用其所有的资源时所能产生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表示一国的生产能力.表示供给。

社会无差异曲线:用来反映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的图形。

表示消费者需求。

一般均衡:社会的最优生产点: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等于产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设为、会无差异曲线)。

2.局部均衡分析:只分析某个具体的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的情况。

封闭的经济中,市场均衡完全由一国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前提是没有政府干预)二.对外贸易:一国和地区同别国和地区进行商品和劳务的活动。

1。

按货物移动方向:a出口贸易:把本国生产或加工的产品及本国化产品运往他国市场销售。

(本国化产品:复出口。

外国货物经过结关进入国内后,未经加工改造,又输出国外的现象。

)b进口贸易:把外国生产和加工的产品运往本国国内市场销售。

(复进口现象)c过境贸易:当A国须经过C国国境把货物运往B国时,这批经过C国运往B国的货物,对于C 国而言,就是过境贸易.直接过境贸易,间接过境贸易2。

按交易商品的形式:a货物贸易:有形(商品)贸易.有具体形状的商品的交换活动。

(进出口需经过海关,贸易额反映在海关的贸易统计表上)b服务贸易:无形(商品)贸易。

传统上指无形劳务的提供和接受。

新定义,指“过境交付;c境外交付: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无需经过海关)3.按如何划分货物进出口的标准:a总贸易:一国的对外货物贸易包括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

(以货物越过国境为标准来划分进出口)b专门贸易:以货物经过结关为标准来划分进出口。

4。

按交易的方式:a直接贸易(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直接进行的货物买卖行为。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相互之间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

2.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3.国际分工: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4.世界市场:指世界各国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换的场所,是世界范围内国家间各种类型市场的组合。

5.对外贸易政策:国家在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各项政策的总称。

6.贸易自由化: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所采取的限制逐步减少,为进口商品和服务提供贸易优惠待遇的过程或结果。

无论是以往的关贸总协定,还是现在的世贸组织,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

1.普惠制:是发达国家对进口的原产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制成品,半成品和某些初级产品给予降低或者取消进口关税待遇的一种税收优惠.2.商品倾销:是指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集中或持续地大量向国外市场抛售商品,打击竞争者以占领市场.3.国际投资:是指资本从一国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以实现资本增值的国际经济活动.4.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区域内或区域之间国家或政治实体同股票达成经济合作的某种承诺或者组建一定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谋求区域内商品流通或要素流动的自由化及生产分工最优化,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产品和要素市场,经济和社会政策或者体制等统一的过程.1.现代服务业:是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发展的产物,是采用现代化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服务技术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和知识型的生产与生活的服务行业.2.国际服务贸易:指国际间服务的输入和输出的一种贸易方式.3.跨国公司: 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拥有或控制着某种经营活动,在一个统一的决策系统中来实现其全球化经营战略目标的公司。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简答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1商品品质:商品品质,一般是指商品本质性的质量和外观形态。

商品本质性的质量表现为商品的化学成分的构成、物理和机械性能、生物特征等;商品的外观形态则表现为商品的形状、结构、色泽、味道等。

2样品:样品是指一个或几个或少量足以代表整批货物品质的实物,它们通常是从一批货物中抽取出来,或者由生产部门设计、加工出来。

3发盘:又称发价,是指交易的一方向另一方提出一定交易条件,并愿意按照提出的交易条件达成买卖该项货物的交易、签订合同的一种口头或书面的表示。

4还盘:是指受价人收到发盘之后,对发盘表示接受,但对发盘的内容部分不同意或完全不同意,向发盘人提出修改建议或新的限制性条件的口头或书面的表示。

在交易磋商中,还盘是对原发盘的拒绝,是一项新的发盘,原发盘即行失效,还盘是有约束力的新的一项发盘5分批装运:是指凡一笔成交数量较大的货物,可以分若干批次装运与不同的航次、车次、班次的装运。

6滞期费:使用程租船运输货物时,在规定的装卸期限内,如果租船人未能完成作业,为了补偿船方由此造成船舶延期所产生的损失,由租船人向船方支付一定的罚金,此项罚金成为滞期费。

速遣费:如果租船人在程租船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完成装卸,给船方节省了船期,船方为了鼓励租船人,而向租船人支付一定金额作为报酬,此项报酬,成为速遣费7可转让的信用证:是指信用证对受益人的权利可转让,只有明确指明“可转让”的信用证才可转让。

通常适用于有中间商存在的情况,他们为了赚取差额利润,便将转让信用证项下执行权转让给实际供应商,由其装运出口和交单取款。

8循环信用证:指信用证被全部或部分使用后,其金额又恢复到原金额,可以再次使用,直到达到规定的次数或规定的总金额为止。

这种信用证适用于常年定期、定量供货的情况下使用。

分为按时间循环信用证和按金额循环信用证9SWIFT信用证:SWIFT信用证是“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全球银行间金融电讯协会)的简称。

习题答案-国际贸易概论

习题答案-国际贸易概论

习题答案-国际贸易概论国际贸易概论习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一、名词解释1.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是各国(地区)之间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

2.贸易差额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3.转口贸易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货物的行为。

其中,对生产国而言,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进口;对第三国而言,是转口贸易。

4.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

对外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的对外贸易值。

5.对外贸易货物结构与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货物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6.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位置,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口总额、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来表示。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位置。

7.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

8.垂直型国际分工垂直型国际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

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矿业的分工。

9.水平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是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

10.混合型国际分工混合型国际分工即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原理名词解释及简答

国际贸易原理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有效保护率:也叫有效关税率,又称实际保护率。

指整个关税制度(和有效保护措施)对某类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给予净重增值的影响。

一种产品在国内外加工增值差额与其国外加工增值的百分率。

也就是由于整个关税制度而引起的国内增值的提高部分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增值部分相比的百分比。

名义保护率:也叫名义关税率,是指一类商品在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作用下,其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部分与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

它是衡量一国对某类商品的保护程度的一种方法。

简答题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般说来,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世界性的非关税壁垒加强的程度与国际贸易增长的速度成反比关系。

当非关税壁垒趋向加强,国际贸易的增长将趋向下降;反之,当非关税壁垒趋向缓和或逐渐拆除时,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将趋于加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代到60年代初,在关税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大幅度地放宽和取消了进口数量限制等非关税措施,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从1950年到1973年间,世界贸易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2%。

但从70年代中期以后,非关税壁垒进一步加强,形形色色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层出不穷,形成了一个以直接进口数量限制为主干的非关税壁垒网,严重地阻碍着国际贸易的发展。

1973-1989年,世界贸易量年平均增长率仅为4.5%,1980-1985年降为3%左右。

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对于进口国的影响一般说来,进口国加强非关税壁垒,特别是实行直接的进口数量限制,固定了进口数量,将使出口国的商品出口数量和价格受到严重的影响,造成出口商品增长率下降或出口数量的减少和出口价格下跌。

由于各输出国的经济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不同,其出口商品受到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影响也可能不同。

同时,各种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的不同,其价格所受的影响也将不同。

一般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这些商品的价格受到进口国的非关税壁垒所引起的价格下跌将较小;反之,许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某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小,其所引起的价格下跌将较大。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国际贸易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科,包括了许多重要的名词。

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进行解释。

1.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认为国际贸易是基于各国资源差异和专业化程度不同的基础上的。

根据该理论,各国应该依据各自的专业化程度和资源优势进行贸易,从而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2.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认为各国应该依据各自拥有的资源和生产力优势进行贸易。

根据该理论,各国可以通过专注于自己的优势产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规模,从而实现贸易的最优化。

3. 反倾销:反倾销是指一个国家采取的一种贸易保护措施,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免受进口商品倾销的伤害。

当进口商品的价格低于本国市场价格,且倾销损害了本国产业时,该国可以对进口商品征收反倾销税或采取其他限制措施。

4. 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WTO成员国之间应予以的一种非歧视性贸易待遇。

根据该原则,一个WTO成员国对另一个成员国给予的最有利贸易待遇应自动地扩展到其他所有成员国。

最惠国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平等和公平,避免了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性贸易措施。

5. WTO:WTO是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英文缩写。

WTO是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致力于规范和促进国际贸易。

WTO的主要目标是促进贸易自由化、减少贸易壁垒、推动经济发展和实现经济全球化。

6. 关税:关税是一种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关税的目的是保护国内产业、调整国内商品价格和控制进出口。

关税可以作为贸易保护工具,限制进口商品的竞争力,也可以作为财政手段,为国家提供收入。

7. WTO争端解决机制:WTO争端解决机制是WTO用来解决贸易争议的一套规则和程序。

当WTO成员国之间产生贸易争议时,可以通过争端解决机制进行调解和裁决。

争端解决机制的目标是确保贸易规则的有效执行、维护贸易自由化的原则和促进贸易发展。

国贸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国贸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1、自由结汇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以货币作为清偿手段的,称为自由结汇贸易,或称现汇结算(cash settlement)贸易。

2、成本性外汇管制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实行复汇率制度,利用外汇买卖成本的差异,间接影响不同商品的进出口。

3、报复关税一国为报复他国对本国商品,船舶、企业、投资或知识产权的不公正待遇而对从该国进口的商品所课征的进口附加税。

4、产品生命周期理论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

弗农为主要代表人物的一批学者在波斯纳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某项新科技和体现该项技术的新技术产品在国际间传递和转移的规律,以及此种技术转移或产品转让对国际贸易结构和国际贸易商品流向的影响。

5、协定税则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与关税谈判,以贸易条约或协定的方法确定的关税税率。

6、产品内贸易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类型制成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7、有效关税率相对于自由贸易增值而言,征收关税所导致的该产业每个单位产品附加值增加的百分比。

9、惩罚关税是指出口国某商品违反了与进口国之间协议,或者未按进口国海关规定办理进口手续时,进口国海关对该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临时性的进口附加税。

10、海关税则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海关凭此征收关税。

11、普遍优惠制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

12、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

(书)13、进口许可证制商品的进口事先要由进口商向国家有关机构提出申请,经过审核批准并发给进口许可证后,方可进口,否则一律不许进口。

14、最惠国待遇条款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

国际贸易知识点及简答题总结

国际贸易知识点及简答题总结

国际贸易知识点及简答题总结国际贸易知识点:1. 国际贸易的定义:国际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2. 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用以限制进口商品以保护本国产业。

3. 贸易顺差与逆差:顺差指出口额超过进口额,逆差则相反。

4.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国家应专注于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进行贸易。

5.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国家应生产自己最擅长的商品,并与他国交换。

6. 世界贸易组织(WTO):旨在促进全球自由贸易,确保贸易规则的公平执行。

7. 贸易协定: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

8. 外汇市场:国际贸易中货币兑换的场所,影响汇率波动。

9. 多国公司:在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的公司,跨国经营。

10. 国际支付方式:如信用证、汇票等,保障国际贸易双方的利益。

简答题:1. 问:什么是最惠国待遇?答:最惠国待遇是指一个国家给予另一个国家的贸易优惠,不低于它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待遇。

2. 问:全球化对国际贸易有何影响?答: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降低了贸易壁垒,增加了跨国公司的投资,但也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环境问题。

3. 问:如何理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答:关税壁垒是通过征收税费来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而非关税壁垒则包括配额、补贴、标准和法规等手段,用以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

4. 问: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是什么?答: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包括监督和执行国际贸易法规、提供贸易谈判的论坛、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等。

5. 问:多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扮演什么角色?答:多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的投资和生产活动,促进了技术的传播、资本的流动和市场的整合,是推动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国际贸易简答题汇总

国际贸易简答题汇总

国际贸易简答题汇总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和原理,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国际贸易简答题进行汇总解答。

1. 什么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指的是各国之间进行货物或服务的交换活动。

这种交换可以包括进口(从国外购买货物或服务)和出口(向国外销售货物或服务)。

国际贸易的目的是满足各国的需求,提升国际经济的发展。

2. 国际贸易的优势是什么?国际贸易的优势源于各国资源和生产能力的差异。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生产和出口特定商品,同时从其他国家进口自己不具备优势的商品。

这种互利互惠的贸易模式能够提高全球经济效率,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

3. 什么是 comparative advantage(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指某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在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上具备更高效率的能力。

基于比较优势,各国可以通过专注于生产自己擅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换取其他所需商品或服务,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4. 什么是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指某个国家在所有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上都具备更高效率的能力。

一个国家如果在所有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上都优于其他国家,该国就具备绝对优势。

然而,绝对优势的情况在现实中较为罕见,国际贸易更多的是基于各国的比较优势。

5. 国际贸易有哪些方式?国际贸易的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种: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是指商品的进出口活动,涉及到实体商品的交换。

服务贸易则是指各种服务的跨国交易,如金融、教育、旅游等。

6. 国际贸易的障碍有哪些?国际贸易面临一些障碍,主要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和贸易争端。

关税是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旨在保护本国产业。

非关税壁垒包括进口配额、贸易限制和技术壁垒等,对进口商品设置各种限制条件。

贸易争端指的是各国之间对贸易政策、市场准入等问题存在的争议。

7. 什么是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的进口大于出口,即该国的商品和服务净出口数量为负值。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国际贸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国际贸易理论作为研究国际贸易产生、发展和规律的学说,对于理解国际贸易现象、制定贸易政策以及促进全球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进行解释。

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那些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那些在生产上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

所谓绝对优势,是指一国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

例如,假设 A 国生产一单位的服装需要 10 小时,生产一单位的汽车需要 20 小时;B 国生产一单位的服装需要 20 小时,生产一单位的汽车需要 10 小时。

那么,A 国在服装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B 国在汽车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A 国应专门生产服装并出口,B 国应专门生产汽车并出口。

绝对优势理论强调了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然而,该理论也存在局限性,它无法解释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时,如何开展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该理论认为,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或者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优势,但只要两种商品的劣势程度或优势程度存在差异,该国就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劣势相对较小或优势相对较大的商品,进口劣势相对较大或优势相对较小的商品,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例如,假设 A 国生产一单位的服装需要 10 小时,生产一单位的汽车需要 20 小时;B 国生产一单位的服装需要 60 小时,生产一单位的汽车需要 30 小时。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 简答题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 简答题

名词解释国际商品协定7-225答:国际商品协定是指某些初级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为了稳定该项产品的经济收益、保证供销稳定和促使其发展等目的所缔结的政府间的多边书面文件。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1-87答: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地及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地。

国际分工3-104答: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跨国公司13-371答:跨国公司是股份制的或非股份制的企业,包括母公司和它们的子公司。

母公司的定义为一家在母国以外的国家控制着其他实体的资产的企业,通常拥有一定的股本。

子公司是一家股份制的或非股份制的企业,在那里一个其他国家的居民的投资者对该企业管理拥有可获得持久利益的利害关系。

关税9-253答:关税是进出口商品进出一国关税境域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

国际贸易1-71答: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活动。

部门经济一体化15-教材上没有找到准确答案答:部门经济一体化是指区域内各成员国的一个或几个部门(或商品,或产业),达成共同的经济联合协定而产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买方信贷8-239答:出口买方信贷是指一国银行为了鼓励本国商品的出口,而向进口商或进口商的银行提供贷款,使得进口商可以用这笔贷款通过支付现汇的方式从贷款国进口商品。

贸易协定7-214答:国际贸易协定是指缔约国为调整贸易关系而达成的书面协议。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7-221答: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1947年10月30日由23个国家政府缔结的旨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的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多边国际贸易协定。

国际物流1-78答:国际物流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流动。

它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竞争力,各大物流企业加大了对物流信息网络和营运系统的投资建设,出现了国际物流“革命”。

《国际贸易理论》习题库及部分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习题库及部分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习题库及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2.绝对优势3.要素禀赋4.H-O定理5.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6.里昂惕夫悖论7.差异产品 8.产业内贸易 9.对外贸易依存度10.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11.贸易条件 12.要素密集度:13.倾销: 14.消费的示范效应 15.雷布津斯基定理16.关税 17.非关税壁垒 18.幼稚工业19.关税同盟 20.出口导向 21.进口替代22.关贸总协定 23.世界贸易组织 24战略性贸易政策25自由贸易区 26共同市场 27完全经济一体化28萨缪尔森-斯托尔珀定理 29贸易创造 30贸易转移二、选择题1.开放贸易给进口商品的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的绝对值:(A)A.大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B.小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C.正好等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D.不可度量。

2.以下各项中哪一项不会促进国家间木材的贸易? (A) A.贸易前各国木材价格相等。

B.追求利润的木材价格套利。

C.国家间存在木材供给的差别。

D.国家间存在木材需求的差别。

3.消费者剩余是: (C) A.消费者为了商品的生产而必须向政府支付的东西。

B.消费者通过支付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而得到的收益。

C.以下状况给消费者带来的收益:消费者购买商品所需要支付的价格低于他们中一些人愿意以及能够为该商品所支付的价格。

D.消费者可以在各种价格水平得到的收益。

4.在进行贸易后,一国的收入分配会发生如下变化: (A) A.受到进口品竞争压力的国内生产者受到损失,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者则会受益。

B.作为整体的国家会受益,而个人则会受到损失。

C.消费者受损,生产者受益。

D.收入由消费者转向生产者。

5.如果出口供给比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小,那么: (C) A.进口国将不愿进行贸易。

B.出口国将不愿进行贸易。

C.出口国将得到大部分的贸易收益。

D.进口国将得到大部分的贸易收益6.第一位系统地表述比较优势原理的经济家是: (D) A.Bertil Ohlin.B.Eli Heckscher.C.John Maynard Keynes.D.David Ricardo.7.H—O理论说明: (D)A.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和交易活动。

国际贸易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名词,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时,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更低的机会成本。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各个国家应该专注于具有自身相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来获取其他国家的需要。

2.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时,比其他国家或地区更具有绝对的生产效率。

国家拥有绝对优势的商品或服务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以较低的价格竞争,从而在贸易中获得优势。

3. 贸易逆差(Trade Deficit)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个时期内进口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超过出口的价值。

贸易逆差意味着国家的外汇储备减少,可能导致国家经济面临压力。

4. 贸易顺差(Trade Surplus)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个时期内出口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超过进口的价值。

贸易顺差可以增加国家的外汇储备,提升国家经济的竞争力。

5. 关税(Tariff)关税是指政府对进口或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关税可以用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也可以作为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

6. 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非关税壁垒是指除了关税之外,对进口商品采取的其他贸易限制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配额限制、进口许可证、质量标准要求等。

7.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自由贸易区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通过协议或协定,取消彼此之间的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

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可以促进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互利共赢。

8. 关贸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GATT)关贸总协定是二战后成立的一个国际组织,旨在促进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和多边主义。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复习资料

3.总贸易体系和专门贸易体系是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

3.总贸易体系(General Trade System):也称一般贸易体系。

它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4.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也称特殊贸易体系。

它是以货物通过关境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5.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它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的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总额等于一国一地区一定时期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

6.对外贸易量:用价格指数调整后的贸易额,剔除价格变化对外贸易额的影响。

9.转口贸易(Entreport Trade):也称中转贸易。

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而言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进口,而对第三国而言,便是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的货物可以从生产国直接运往消费国。

协调管理贸易: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属于有组织的自由贸易。

是以协调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易环境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主要方式,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全面干预、协调和管理的一种贸易制度。

12.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同该国GNP或GDP的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一般通过进口系数和出口系数来反映,也可以用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与该国GNP或GDP的比率直接反映。

产业内部分工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不同型号、不同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工。

2、零配件和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3、工艺过程的专业化分工。

4、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的主要内容。

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和贸易形成的原因或基础是各国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低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劣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规模经济:指来源于单个企业内部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报酬的递增。

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设计成本,科研与发展成本等)会越来越少,从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

产业内贸易:是同一个产业内部差异产品甚至是非差异产品之间的国际贸易。

悲惨的增长:在极端的情况下,大国的经济增长使贸易条件发生很大的恶化,贸易条件的恶化对该国社会福利的负面效果甚至超过了经济增长对社会福利的增进效果,该国的社会福利水平就会因增长而下降,这种情形就是所谓悲惨的增长。

保护产业选择的“穆勒标准”:如果某个产业由于缺乏技术方面的经验,生产率低下,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而无法与外国企业竞争,在一定时期的保护下,该产业能够提高效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存在下去,并取得利润,该产业即为幼稚产业。

概括如下几点为:(1)正当的保护只限于对从外国引进的产业的学习掌握过程,过了这个时期就应取消保护。

(2)保护只应限于那些被保护的产业,在不久之后,没有保护也能生存的产业。

(3)最初为比较劣势的产业,经过一段时间保护后,有可能变为比较优势产业。

经济同盟: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实现商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共同对外关税,并且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形成一个有机的经济实体。

18.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

19.地区经济一体化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在一个由各国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共同机构协调下,通过制定统一的经济贸易等政策,消除国别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壁垒,实现区域内共同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以促进经济贸易发展,并最终形成一个经济贸易高度协调统一的整体。

20.自由贸易区通常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所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在成员国的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之间彼此取消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限制,但对非成员国仍维持各自的贸易政策。

21.关税同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所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成员国间彼此消除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限制,实现区域内货物的完全自由移动,并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政策。

22.共同市场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建立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在实现货物自由移动的同时,还实现生产要素之间的自由移动。

23.经济同盟实行经济同盟的国家不仅实现货物、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建立共同对外的关税,并且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与社会政策,逐步废除经济贸易政策方面的差异,便一体化的范围由货物生产、交换扩大到分配领域。

24.完全经济一体化:这是最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形式,在此阶段,区域内各国在经济、财政与金融、贸易等政策方面均完全协调一致,实行统一经济政策。

27.跨国公司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和水平后,一国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投资、设厂,进行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

28.斯密绝对优势:一国生产某商品花费成本绝对地低于他国称为绝对优势,如是该国的自然优势或已有的获得优势,就该充分利用发展该产品生产和出口,换回他国在生产上占绝对优势的产品,这样对贸易双方都有利。

29.要素禀赋:也称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30.H-O定理(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劳动密集型国家应生产并出口劳密型产品,进口资密型产品;31.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保罗·萨谬尔森):自由贸易不仅使两个商品价格相等,还是两国要素价格相等,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获得相同工资率,所有资本(土地)获得相同利润(租金)报酬,而不管两国生产要素供给和需求。

(第一条途径是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它导致要素价格的直接均等化;第二条途径是商品的国际移动,它导致要素价格的间接均等化。

结论:国际贸易最终会使所有生产要素在所有地区都趋于相等。

同时,俄林认为生产要素价格完全相同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只是一种趋势。

)32.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在出口产品生产中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本国的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

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33.里昂惕夫之谜:根据要素禀赋理论,美国应该出口资密型商品进口劳密型商品,但根据里昂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1947年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发现美国实际上是出口劳密型产品进口资密型产品,与H-O理论相悖。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要素密集度逆转,贸易壁垒,技能和人力资源不同,其他自然资源不同)35.行业内贸易:既进口又出口同一类产品的贸易模式(特征:1建立在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上2模式无法预测3能在减少本国生产的商品品种的同时增加国内消费者能选择的商品品种4收入分配效果远小于产业间贸易)行业间:各国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间的贸易36价格歧视(倾销):厂商虽然出售同样产品但在不同市场上或对不同消费者收取不同价格。

(条件:1不完全竞争行业2市场必须是分割的3在不同市场上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弹性不同4企业具有垄断势力,有能力决定产品价格;)37倾销:企业在保持国内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这种价格差异战略成为倾销判断倾销:1是否以低于出口国国内正常价2是否低于正常情况下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3是否低于正常成本加上合理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利润之和。

反倾销条件:倾销成立;国内产业受到损害;倾销和损害有因果关系38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用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在国民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表示39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增加,每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会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会下降。

40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

外部: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扩大43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与生产要素绝对投入量无关44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同一种给定的商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资本丰裕的国家却又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情形。

46罗勃津斯基定理:在两种要素,两种商品模型,商品和要素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某种生产要素增加,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种要素的产品产量减少。

(荷兰病)47关税:一国政府通过海关向进口商品或服务征收的税赋进口关税:对进口商品课征的关税;出口关税:对出口商品课征的关税;过境关税:对途经本国关境,运往他国的外国商品课征的关税。

从价税:按照进出口商品价值的一定比例征收从量税:按照进出口商品的实物计量单位征收复合税:同时采用从价、从量两种方法征收滑准税:与进出口商品价格成反向关系:商品价格越高,税率越低;价格越低,税率越高关税配额:配额内免税或低税,配额外高关税48非关税壁垒:关税以外的其他对国贸构成障碍的政府干预措施,如数量限制,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保障措施,自愿出口限制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49有效保护率:一个国家的整体保护措施使该行业每单位产出增加值提高的百分率((国内加工增值-国外加工增值)/国外加工增值x100%,ERP=(v’-v)/v x100% v’=税后增加值)50名义保护率:只考虑关税对某种成品价格影响,没考虑由于对成品征收进口关税而对成品生产过程中投入所提供的保护程度51幼稚工业: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通过适度保护能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57共同市场:成员国在实现了关税同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商品服务资本人员自由流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58完全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最高阶段,域内各国在经济金融财政政策等方面均完全统一,在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商品资本劳动力服务等自由流动的人为障碍59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实际价格或者报酬提高,另一种生产要素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

60贸易创造: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扩大和福利水平提高61贸易转移:成员国之间互相取消关税并建立共同对外关税所带来的相互贸易替代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形成贸易方向转移。

70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71生产者剩余是指企业销售一定数量的商品愿意接受的价格与实际得到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72进口替代型增长:进口替代产品生产部门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或技术进步超过出口产品生产部门,使进口替代产品生产能力的增长高于出口产品生产能力的增长速度。

(小国:贸易条件不变,进口行业生产增加,出口行业生产减少,贸易量减少,福利水平提高大国:贸易条件改善,进口行业生产增加,出口行业生产变化不确定,贸易量变化不确定,福利改善大于小国)73出口扩张型增长:出口产品生产部门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或技术进步超过进口替代产品生产部门,使出口产品生产能力的增长高于进口替代产品生产能力的增长速度。

(小国:贸易条件不变,出口行业生产增加,进口行业生产减少,贸易量增加,福利水平提高大国:贸易条件恶化,出口行业生产增加,进口行业生产变化不确定,贸易量变化不确定,福利改善小于小国)出口依存度: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进口依存度: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口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简述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是俄林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而得出的著名结论。

俄林认为,在开放经济中,国际间因生产要素自然禀赋不同而引起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将通过两条途径而逐步缩小,即要素价格将趋于均等。

第一条途径是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它导致要素价格的直接均等化;第二条途径是商品的国际移动,它导致要素价格的间接均等化。

结论:国际贸易最终会使所有生产要素在所有地区都趋于相等。

同时,俄林认为生产要素价格完全相同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只是一种趋势。

简述罗伯津斯基定理的基本内容: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其他生产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将导致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同时导致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减少。

重商主义的主要内容?: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以重商主义者的财富观念为理论基础,认为货币是一国财富的根本、富强的象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是积累财富,获得财富的途径则是对外贸易顺差,因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活动,鼓励本国商品输出,限制外国商品输入,“多卖少买”,追求顺差,使货币流入国内,以增加国家财富和增强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