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教案)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第2课时(2)-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第2课时(2)-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第2课时(2)-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算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千米和吨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千米和吨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和吨的概念及换算关系,千米和吨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1千米等于1000米,1吨等于1000千克。

(2)教师讲解千米和吨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千米和吨的换算。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算,如:一辆汽车行驶了500千米,需要多少升汽油?(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巩固提高(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讲解,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千米和吨的概念、换算关系及计算方法。

6.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千米和吨的应用,与家人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千米和吨的概念、换算关系及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六、课后拓展1. 了解千米和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空、航海、物流等。

2. 探究其他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如:米和厘米、千克和克等。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分析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一)修订后教材的变化千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学生认识千米、吨的关键是初步建立1千米有多长的长度观念和1吨有多重的质量观念,并由此学会根据现实背景选择合适的长度或质量单位进行交流,学习合理估计路程的长短或物体的轻重。

考虑到上述观念的建立过程通常要依赖于间接的感知,所以教材设计了更加多样也更加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1千米的实际长短和1吨的实际轻重。

例如,在认识千米时,先让学生沿100米的跑道走一走,数数走了多少步,看用了多长时间;再引导他们以此作为标准,推算走1千米大约有多少步、要用多长时间,并在放学后走一走,看看从学校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在认识吨时,先让学生了解小组里每个同学的体重,并估算小组里所有同学的体重一共有多少千克;再引导他们通过全班汇总,判断全班同学的体重之和是否达到1吨。

这些活动,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便于操作,有利于学生以直接感知为基础,从不同角度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短和1吨的实际轻重,并能使学生对得到的结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二)教学内容千米和吨不与其他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一起教学,是因为认识千米和吨需要相应的生活经验支持,要在现实的情境里体验1千米是多长、1吨是多重,要联系万以内数的知识进行千米和米、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低年级学生一般不具备认识千米和吨的条件,所以教材在三年级下册教学这两个计量单位。

本单元共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分别是:例1:认识千米例2:认识吨(三)教学建议1、因地制宜,安排学生感知1千米的实际长度。

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

尽管有些学生会听到或看到这个长度单位,但并没有形成1千米的长度概念。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缺少感性认识来支持概念的形成。

二是千米无法像较小的长度单位那样,在直尺上直接感知。

例1教学千米,先出示三幅画面,展示千米在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中的实际作用,并结合这些画面告诉学生“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千米是一个很大的长度单位。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主要介绍了长度单位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换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基本概念,但千米和吨作为较大的单位,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实际情境和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千米和吨的概念及换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量和估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

2.难点: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量和估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巩固对千米和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米和吨的图片、实物模型、换算等。

2.教学素材:生活中的长度和质量实例,如路线图、货物重量等。

3.课件: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如地图上的路线、货物称重等,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和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千米和吨。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千米和吨的概念,并用实物模型和图片进行展示。

同时,教师讲解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如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等。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估算货物重量等。

学生分组进行,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生活中的长度和质量实例,让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量和估算。

2019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

2019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大体分两段安排:第一段,认识千米,具体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短,能进行相关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第二段,认识吨,具体感受1吨的实际轻重,能进行相关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在这两段内容之后还安排了一次综合练习。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有如下特点:广泛联系实际生活,精心选择学习素材;通过便于操作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丰富体验、加深认识。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以及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和较大的质量单位吨。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范围,同时为认识多位数以及学习更大数目的四则计算提供更多现实生动的素材;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今后认识较大面积单位积累学习经验。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认识并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千米有多长以及1吨有多重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千米和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正确理解与千米、吨有关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相关的问题。

3.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推算和实际调查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千米和吨的含义,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结合生活经验和简单推算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和1吨的实际轻重。

五、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有多长的长度观念和1吨有多重的质量观念。

第一课时认识千米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0-21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知和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单位长度观念;知道千米和米的关系,掌握1千米=1000米,能进行米和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2021年苏教版数学三下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章节知识点、达标训练附解析

2021年苏教版数学三下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章节知识点、达标训练附解析

2021年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章节复习知识点、达标训练附解析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知识点一:认识千米1. 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

千米又叫公里。

2. 之前学的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千米=1000米。

3. 把千米换算成以米作单位的数,在原数的末尾添上3个0;反之,如果把米换算成以千米作单位的数,就在原数的末尾去掉3个0知识点二:认识吨1. 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2.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是用吨作单位,如轮船、火车、货车、大象等的质量,选用合适的质量单位不仅要根据物体的轻重,还要看数据的大小。

3. 把吨换算成以千克作单位的数,在原数的末尾添上3个0;反之,如果把千克换算成以吨作单位的数,就在原数的末尾去掉3个0[来源:Z&xx&]一、精挑细选(共5题;每题1分,共5分)1.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小丽跑了2圈后,还差()米就是1千米。

A. 200B. 600C. 8002.下面的质量与1吨最接近的是()。

A. 1吨15千克B. 999千克C. 999克3.下面为同一类计量单位的是()。

A. 厘米千米毫米B. 吨千克千米C. 千米千克元4.用载重量分别为2吨和3吨的两辆车运煤,()可以恰好把8吨煤运完。

A. 2吨的车运3次,3吨的车运1次B. 2吨的车运一次,3吨的车运2次C. 3吨的车运3次5. 小明家和学校、百货大楼同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小明家距离学校2千米,离百货大楼5千米。

那么百货大楼离学校有多少千米?A. 3千米B. 7千米C. 3千米或7千米二、判断正误(共5题;每题1分,共5分)6.一头猪重1000克,10头这样的猪重1吨。

()7.一个游泳池长50米如果游1千米,要游20个这样的长度。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千米和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千米和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千米和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千米和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第1课时,即千米和吨的概念及其换算。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千米和吨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大单位量的意义,并学习千米与米、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能正确理解千米和吨的大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 培养学生的计量单位换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千米和吨的概念及其换算方法。

难点:理解千米和吨的实际意义,以及换算方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尺子。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幅长跑比赛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如果小明跑了3千米,小华跑了5千米,那么小明和小华谁跑的路程更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千米概念讲解(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千米的意思,并用尺子比划出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米的长度。

同时,教师讲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吨概念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重量单位卡片,引导学生复习千克的概念,然后引入吨的概念,并用实物举例说明吨的重量。

同时,教师讲解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4. 换算方法讲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并进行讲解。

教师用PPT 展示换算公式,并用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换算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包括千米与米、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千米和吨的概念、换算公式,以及实际例子。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量一量,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千米?答案:略2. 爸爸体重70千克,妈妈体重60千克,请问爸爸和妈妈谁的体重更重?答案:爸爸的体重更重。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米和吨2-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米和吨2-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米和吨2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米和吨2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102页至第103页。

主要学习了千米和吨的单位换算。

学生将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米和吨的单位换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千米和吨的单位换算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重点:运用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尺子、称重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学生去操场,测量操场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要将操场的长度换算成千米,应该如何操作?2. 知识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换算知识,让学生自己发现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师讲解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如:“一辆汽车行驶了100千米,问这辆汽车行驶了多少米?”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有关千米和吨的换算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如:“500米等于多少千米?”、“1吨等于多少千克?”等。

5. 小组合作: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如:“学校运来20吨大米,请问需要多少个10千克的袋子来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每组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千米和吨的单位换算:千米 < > 米吨 < > 千克七、作业设计a. 学校到家的距离是1200米,换算成千米是多少?b. 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360千米,换算成米是多少?答案:a. 1200米 = 1.2千米b. 360千米 = 360000米a. 一头牛的质量是400千克,换算成吨是多少?b.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换算成千克是多少?答案:a. 400千克 = 0.4吨b. 2吨 = 2000千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千米和吨的单位换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分析(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分析(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分析(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千米和吨的意义,掌握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

(2)使学生能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问题解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千米和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千米和吨的认识(1)千米的认识:通过实例和生活经验,使学生了解千米是长度单位,1千米等于1000米。

(2)吨的认识:通过实例和生活经验,使学生了解吨是质量单位,1吨等于1000千克。

2. 千米和吨的换算(1)千米和米的换算:1千米等于1000米,1米等于0.001千米。

(2)吨和千克的换算:1吨等于1000千克,1千克等于0.001吨。

3. 千米和吨的应用(1)长度计算:如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物体的长度等。

(2)质量计算:如计算物体的重量、货物的质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千米和吨的意义,掌握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

(2)能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问题解决。

2. 教学难点:(1)千米和吨的意义理解。

(2)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实例引入千米和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讲解千米和吨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千米是长度单位,吨是质量单位。

(2)讲解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使学生掌握1千米等于1000米,1吨等于1000千克。

3. 操练巩固(1)进行千米和吨的换算练习,巩固学生的换算能力。

(2)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算。

4. 小组合作(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千米和吨》是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千米和吨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长度和质量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千米和吨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千米和吨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千米和吨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千米和吨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2.运用千米和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千米和吨的概念和应用。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

3.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千米和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实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地图、体重秤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千米和吨的应用。

3.小组讨论工具:准备一些卡片或者白板,方便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记录和展示自己的想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初步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

游戏规则如下:教师出示一张地图,上面有两条路线,一条是5千米,一条是10千米。

学生需要选择一条路线,并估算出另一条路线的长度。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千米或者米作为单位。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千米和吨的定义及换算关系,同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米和吨1-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米和吨1-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米和吨1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米和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第一节“千米和吨”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千米和吨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知道它们分别表示长度和质量的单位。

2. 让学生掌握千米和吨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千米和吨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千米和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小明家和学校相距 1 千米,他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走这段路。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小明每天要走多少吨的路程?2. 知识讲解:(1)千米:千米是长度单位,表示 1000 米。

(2)吨:吨是质量单位,表示 1000 千克。

(3)换算关系: 1 千米 = 1000 米,1 吨 = 1000 千克。

3. 例题讲解:(1)例题 1:小明体重 25 千克,他比小红重多少吨?解答:25 千克÷ 1000 = 0.025 吨,小红体重为 0.025 吨。

所以,小明比小红重 25 0.025 = 24.975 吨。

(2)例题 2:一辆汽车行驶 100 千米,它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60 千米。

这辆汽车行驶 1 小时行驶了多少吨的路程?解答:100 千米÷ 100 = 1 小时,1 小时行驶的路程是 60千米。

所以,这辆汽车行驶 1 小时行驶了60 ÷ 1000 = 0.06 吨的路程。

4. 随堂练习:(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体重(单位:千克)除以 1000,求出自己的体重(单位:吨)。

(2)一辆自行车行驶 500 米,它的速度是每小时 15 千米。

这辆自行车行驶 1 分钟行驶了多少吨的路程?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千米和吨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适用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甚至三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中去。

因此.在整数乘法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把它组成一个单元.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安排了6个例题.具体如下:例1:两位数乘10的口算【包括几十乘几十】例2: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例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例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例5:两位数乘几十的笔算例6: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过程.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进行简单的估算.并能运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感受从已知条件出发的解题思路.能用两步连乘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时间:11课时五.教具准备:课件和配套光盘第二单元:千米和吨一.教学内容:千米和吨不与其他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一起教学.是因为认识千米和吨需要相应的生活经验支持.要在现实的情境里体验1千米是多长.1吨是多重.要联系万以内数的知识进行千米和米.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低年级学生一般不具备认识千米和吨的条件.所以教材在三年级下册教学这两个计量单位。

本单元共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分别是:例1:认识千米例2:认识吨二.教学目标:2.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和吨的含义.初步建立1 千米的长度概念以及1 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和顿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四.教学时间:3课时五、教具准备:课件和配套光盘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具体安排如下:例1:初步体会从问题出发的推理过程.解决有三个已知条件的.求还剩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案
2.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在编写时,没有仅仅局限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更多地要求学生合理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教材从更为广阔的天地里,让学生了解有关千米和吨的知识。




1.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
〔3〕班级汇报讨论,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8题
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4.练习三第9题
〔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同桌交流,集体订正。
三、智力冲浪,拓展提高。
1. 课本第25页思考题。
〔1〕引导学生明确题意,获取题中信息。
〔2〕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
〔3〕班级汇报讨论,集体订正。
习题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第6-9题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千米及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3. 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运用千米及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难点
运用千米及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创新
一、谈话导入,板题示标。
2.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讨论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组织交流。
3. “想想做做”第3题。
〔1〕引导学生获取图中信息。
〔2〕独立练习,组织交流,强调米与千米的换算方法。
4. “想想做做”第4题。
第1小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第2小题组织学生讨论,提出解

三年级数学下册二千米和吨说课稿苏教版20210203144.doc

三年级数学下册二千米和吨说课稿苏教版20210203144.doc

《千米和吨》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X号选手。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首先,我要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明,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教材第46页用学生生活中常见铁路、公路的里程碑,公路上的限速标记,香港行政区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等引出千米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联系跑步的常识建立起对千米的概念,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然后通过想想做做中的练习继续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与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我将设置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熟练地掌握各种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学会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将把让学生知道 1 千米=1000 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作为教学重点,把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作为教学难点接下来,我要谈谈我对教法以及学法的认识,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将采用活动教学法,讲解法,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在学法上,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说说生活体验,使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的过程中,感知新课内容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以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的分析,我下面将谈谈我对教学程序的预设: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的主要途径,为了更好的突出课堂教学的成效,我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并分为如下的四个教学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首先,我将提问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们知道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吗?通过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回忆起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适用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甚至三位数乘三位数。

因此,在整数乘法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把它组成一个单元,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或者两个整十数相乘的口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能够运用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估算。

3.使学生明确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及书写格式。

4.使学生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算法,并能熟练运用。

5.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课时分配1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 2课时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课时3 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1课时活动课有趣的乘法计算 1课时教学建议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可以使用教材例题中的情景图,也可以结合班级情况创设情境,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得数都表示什么,这样才能使学生准确计算。

3.教学时要注意口算和笔算相结合,同时要注意算法的多样性。

在教材中对口算和笔算的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我们在实际的应用中,要结合不同的情况灵活地给予处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强调算法的多样性,不要求全班同学统一算法,而要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并且能准确计算的算法来计算。

4.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课程标准中,强调估算在计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最新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 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 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认识千米
1.计量路程或测量公路、铁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

千米又叫公里。

2.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
3.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千米换算成米,就是在千米末尾添上3个0;把米换算成千米,就是在米数末尾去掉3个0。

认识吨
1.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2.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
3.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吨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吨数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是在千克数末尾去掉3个0。

苏教三下数学:《千米和吨》单元分析(新版)

苏教三下数学:《千米和吨》单元分析(新版)

《千米和吨》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认识并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千米有多长以及1吨有多重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千米和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正确理解与千米、吨有关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相关的问题。

3.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推算和实际调查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以及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和较大的质量单位吨。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范围,同时为认识多位数以及学习更大数目的四则计算提供更多现实生动的素材;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今后认识较大面积单位积累学习经验。

本单元内容及其前后联系如下图:本单元内容大体分两段安排:第一段,认识千米,具体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短,能进行相关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第二段,认识吨,具体感受1吨的实际轻重,能进行相关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在这两段内容之后还安排了一次综合练习。

这部分内容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千米和吨的含义,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结合生活经验和简单推算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和1吨的实际轻重。

这是因为只有知道千米和吨的含义,才能产生1千米有多长、1吨有多重的探索兴趣,也才能进一步展开观察、测量、推算、调查等诸多学习活动。

另一方面,也只有初步建立1千米有多长以及1吨有多重的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千米、吨有关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正确解答相关的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有多长的长度观念和1吨有多重的质量观念。

这不仅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缺少接触较大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机会,生活经验积累不足,而且是因为建立上述观念的过程通常要依赖于间接的感知,这就使得活动过程显得有些抽象,从而也就会影响相关观念的清晰度。

最新整理三年级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和吨》教学反思.docx

最新整理三年级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和吨》教学反思.docx

最新整理三年级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和吨》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和吨》教学反思本课重点是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感知和了解1吨的含义,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难点是将千米和吨的概念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形成正确的认知观。

但这一部分内容,学生掌握的并不是很理想,主要出现以下一些问题: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时,很容易出错;单位转化时容易出错,两个相邻之间的单位转化问题不大,但出现不是相邻的单位转化时错误率还是比较高。

在学生们的脑中对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没形成一个完整的、具体的概念。

虽然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但对他们来说是抽象的,1千米到底有多远?1吨到底有多重?他们完全体会不到。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

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也叫“公里”),对千米已有所认识。

所以,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吗?在哪里看到过?你知道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后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课前布置学生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时间,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谈一下上体育课跑步时的感受,大家都说跑了2、3圈后就觉得累了,接着告诉学生跑道跑6圈多就是1千米,后来发现他们好像理解了1千米是比较长,但他们只是知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如果能找时间带他们去跑道上走了6圈多,感受一下会更好。

吨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在认识吨时,通过码头装卸货物的场景,通过集装箱、货车运载大宗物品的场景等,感受生活中“吨”的广泛应用;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吨,学生头脑中还是没有的。

因而,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本课教学前,我让孩子预先了解了自己的体重(千克为单位),在搜集了一些体重数据后,让学生感受多少个就是1吨,再了解书上介绍的有关吨的信息,减低认知的难度:以班上最轻的一个同学25千克计算,算40个这样的学生的体重大约1吨,以较重的一个同学50千克计算,算20个这样的学生的体重大约1吨,这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教学反思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教学反思

苏教版数学
2.2 吨的认识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 1吨有多重。

教材用了四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并感知,用课件加以呈现,使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

2.在教学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实际含义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获得直接体验,但1吨有多重就不可能让学生直接去体验,只能借助间接体验和想象去理解。

通过曹冲称象这一故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有趣的故事情境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1.1 千米的认识
1.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长度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

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对千米已有所认识。

所以,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在哪里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概念。

2.考虑到学生对学校附近比较熟悉,所以老师让学生先猜一猜,哪个地方到学校大约是1千米。

通过学生的猜测、比较,得到:“从学校到幼儿园大约是1千米。

”然后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

通过猜一猜、说一说等活动,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了1千米有多长。

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千米”。

1。

三年级数学下册2千米和吨单元概述与课时安排素材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2千米和吨单元概述与课时安排素材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素材:
千米和吨
新知识点
1.建立千米的长度单位的概念,熟记米和千米的进率并能进行初步的应用。

2.建立吨的质量单位的概念,熟记质量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初步的应用。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的实际长度,同时建立1千米的概念。

2.使学生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会运用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吨的概念。

4.使学生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运用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质量单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认识到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6.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测量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建立千米的概念。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例如公路的路
标等。

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帮助学生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2.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以及质量单位吨的认识。

教材中安排了一些体验活动,如绕操场跑4圈,每圈250米,这样就是1千米,另外像每袋大米100千克,10袋大米就等于1000千克,也就是1吨。

通过算一算、跑一跑等活动,建立1千米和1吨的概念。

课时安排
1 千米的认识 (2)
课时
2 吨的认识……………………………………………………………………………2课时
3 练习…………………………………………………………………………………1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小学数学教学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其中前四个单位已经在二年级教学。

教学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和吨,其中前两个已经在三年级上册教学。

千米和吨不与其他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一起教学,是因为认识千米和吨需要相应的生活经验支持,要在现实的情境里体验1千米是多长、1吨是多重,要联系万以内数的知识进行千米和米、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低年级学生一般不具备认识千米和吨的条件,所以教材在三年级下册教学这两个计量单位。

本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内容的具体安排如下表: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哪些时候要使用千米,1千米有多长
千米和米的换算例2哪些时候要使用吨,1吨有多重
吨和千克的换算练习三学生进入应用千米或吨的现实情境,才能感受为什么要使用这两个单位,才会体验1千米有多长、1吨有多重。

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是教学重点,如果他们不了解1千米实际有多长、1吨实际有多重,头脑里就没有千米和吨的概念。

千米和米的换算、吨和千克的换算都是很简单的,换算的目的仍然是体验千米和吨。

(一)因地制宜,安排学生感知1千米的实际长度
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

尽管有些学生曾经在各种场合听说过这个长度单位,但并没有形成1千米的长度观念。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较少有机会接触千米,缺少感性认识来支持概念的形成。

二是千米无法像较小的长度单位那样,在直尺上直接感知。

例1教学千米,先出示三幅画面,显示千米在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中的实际应用。

结合这些画面告诉学生“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这些画面和这句话语,能给学生一个鲜明的印象:计量很长的路程或很长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

教学这段内容,要给学生讲讲画面中标记的意思。

如,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离开黄山还有98千米。

还要让学生知道,“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这些知识在生活中和后面的数学学习里会经常使用。

例题接着讲1千米有多长,着力帮助学生感知1千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多数学校都有100米长的直跑道,教材要学生“看看100米的跑道有多长”,想想10个100米会是多长,在此基础上接受新知识“10个100米是1000米,就是1千米”。

这里的“1000米就是1千米”,首先揭示了什么是1千米,即1千米的概念。

然后指出了千米与米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学生有了1千米的初步概念,千米与米的进率自然就记住了。

课堂教学要在这个环节上多用一点时间,在指出“10个100米是1千米”的同时,让学生到操场上看看100米长的跑道,或者在座
位上想想100米跑道的长度,体会10个这样的长度有多长,通过形象思维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还可以安排学生课后到100米长的跑道上连续走10次,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

大多数学校都有环形跑道,长度不尽相同。

有些长400米,有些长250米,有些长200米。

教材要学生联系自己学校环形跑道的长度,说说大约几圈是1千米。

如果环形跑道长400米,那么2圈半是1千米;如果环形跑道长250米,那么4圈是1千米;如果环形跑道长200米,那么5圈是1千米。

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长度体验1千米有多长,有利于形成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应注意,这个环节是继续体验1千米有多长的活动,联系自己学校的环形跑道“几圈是1千米”,在头脑里留下1千米长度的正确表象。

这里不能通过1000÷400(或250、200)来计算圈数,要通过几个400米(或250米、200米)是1000米得出圈数。

“想想做做”紧紧围绕1千米的长度观念而设计。

一是“千米”用于表示较长的长度,如各种交通工具以及人步行1小时的路程一般都用千米作单位;长江大桥、高速公路等的长度一般用千米作单位。

而一些较小的长度,像天安门城楼的高度等,一般不用千米作单位。

二是利用“1千米=1000米”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如,4千米是多少米、3000米是几千米等,也能加强对1千米的认识。

三是在100米跑道上走一走,数数是多少步,看看用多少时间,由此推算走1千米大约有多少步,大约要多长时间,换一些数量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

(二)创设学习“吨”的情境,帮助学生体会1吨有多重
“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1吨的物体很重。

学生认识吨,不可能像体验1克、1千克那样直接拎一拎、掂一掂,也不能像感知1千米那样直接看到,只能间接体会。

例2教学吨,创设需要用“吨”为计量单位的现实情境,以三幅照片为背景引出“吨”。

港口码头上有大量货物等待运走,集装箱里的东西靠升降机搬运,一列火车的车厢里能装许多物品。

这些货物很多、很重,如果用“千克”为单位计量十分麻烦。

教材及时指出“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让学生在首次接受“吨”的时候,就知道它是较大的质量单位,是人们计量物重所创造的单位。

例题接着创设1吨有多重的情境。

图画呈现10袋大米,每袋100千克,在这些大米下面用括线表示一共重1000千克。

解释图意的一段文字叙述,让学生明白“10个100千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吨”。

既揭示了1吨的概念,也表达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例题还创设体验1吨有多重的活动情境。

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体会1吨是相当困难的,在“想想做做”里收集了一些现实的素材,帮助他们积累对1吨的感性认识。

这些素材有:2头牛大约重1吨、5大桶油大约重1吨、10头肥猪大约重1吨、20袋水泥重1吨。

让学生借助这些常见的、熟悉的素材,感知1吨有多重,丰富对1吨的
体验。

教材还让学生从1桶水大约10千克,推算出100桶水大约1吨;从1块轻质砖大约重20千克,推算出50块轻质砖大约重1吨。

加强1吨是1000千克的认识,并利用可以想象的100桶水、50块砖体会1吨有多重。

学生只要在这些素材中记住一、两件,他们的认知结构里就保存了对1吨的认识。

(三)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千米”和“吨”的实际应用,并进行简单的计算或估计
练习三里编排了一些计算路程或物重的实际问题。

如,从体育场经过学校到少年宫一共要走多少千米?生产5吨石油需要用多少吨水。

有些是一步计算的问题,有些是两步计算的问题,学生解答这些问题不会有大的困难。

教学要注意的是,个别问题不必算出精确得数,通过估算就能解决。

如第5题,用一辆载重4吨的汽车运5台机器,每台机器重792千克,能够一次运完吗?教材安排学生“口答”,就是希望他们利用估算解答。

教材还编排了调查和实验的活动,如第8题,了解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的长度;第9题按自己走1千米所用的步数或时间,走出大约1千米长的路程,看从学校门口到哪里大约1千米。

这些培养数学活动能力的题目,切不可忽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