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变迁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500字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500字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的商代。
以下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史的主要里程碑。
1. 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代是中国茶文化的起源时期。
当时,人们开始采摘和煮沸草药,制作草药饮品。
这些饮品被认为具有保健功效。
2. 唐代(618年-907年):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茶开始被广泛种植,茶的饮用和制作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茶叶的种类和品质开始变得多样化,茶具的制作工艺也得到了提升。
3. 宋代(960年-1279年):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茶文化逐渐成为社交活动的一部分。
人们开始举办茶会,品茶成为一种文雅的社交方式。
茶具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茶道开始形成。
4. 明代(1368年-1644年):明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茶叶的贸易也逐渐繁荣起来。
明代的茶叶被广泛出口到欧洲和东南亚地区。
5. 清代(1644年-1912年):清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注重茶叶的品质和口感,茶具的制作工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清代的茶文化对后来的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现代(1912年至今):在20世纪初,中国茶文化开始走向世界。
中国茶叶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产品之一,茶文化也逐渐被世界各地所接受和喜爱。
同时,茶文化也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总结起来,中国茶文化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的商代。
从商代到现代,中国茶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茶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文化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有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历程
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历程
1.传说时代(公元前2737年):相传,中国的茶文化起源于公元前2737年的秦朝时期。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中国皇帝神农氏喜爱饮茶,并
将茶树视为一种药物。
2.唐宋时代(公元618年-1279年):唐宋时期,茶叶开始成为一种
重要的商品,并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唐代的陆羽著有《茶经》,成为中国
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3.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1644年):明朝时期,茶文化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茶叶的种植技术不断提升,茶文化开始与中国传统文
化相融合。
4.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1912年):清朝时期,茶文化达到了巅峰。
清代的茶叶制造技术和茶叶饮用方式成为后来中国茶文化的基石。
5.近代以后:近代以后,茶文化遭遇了一些挑战和改变。
在19世纪
末20世纪初的中国茶叶国内外市场滞销,产量大幅下降。
但在近几十年
的开放中,茶叶行业逐渐恢复并发展壮大,茶文化在中国的地位重新凸显。
总的来说,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神农氏时期开始,经过了秦汉、唐宋、明清等朝代的酝酿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现代茶文化。
茶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仅是饮品,更成为
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标志。
茶道、茶艺、茶叶制作等相关文化形式也得
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国际上,中国茶文化都以其
独特的魅力吸引人们的关注。
茶文化的发展简史
茶文化的发展简史茶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它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以下是茶文化的发展简史:1.茶的起源和传播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但具体的起源地尚无定论。
据考古发现,中国可能是茶的起源地之一。
在古代,茶最初被用作药品和饮品,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
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开始兴起,并逐渐传播到亚洲其他地区,如日本、韩国等。
2.唐代茶文化的兴起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兴起时期。
在这个时期,茶成为了社会各阶层的饮料,并在文人墨客中广泛流行。
茶叶的制作和饮用方法也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绿茶、黄茶、黑茶等不同种类的茶叶。
此外,唐代茶文化还发展出了独特的茶具和茶道礼仪,如紫砂壶和“三沸”饮法等。
3.宋代茶文化的繁荣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繁荣时期。
在这个时期,茶叶的制作和饮用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龙井茶、普洱茶等名茶。
同时,宋代茶文化也注重禅宗和儒家的思想,发展出了独特的禅茶文化和儒家茶礼。
此外,宋代的茶具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青瓷茶具等。
4.元、明、清茶文化的演进元、明、清时期是中国茶文化的演进时期。
在这个时期,茶叶的制作和饮用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红茶、白茶等新的茶叶种类。
同时,茶文化也受到了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影响,如蒙古族奶茶和藏族酥油茶等。
此外,元、明、清时期的茶具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景德镇瓷器等。
5.现代茶文化的发展现代时期是中国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茶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茶叶种类和制作方法,如乌龙茶、花茶等。
同时,现代茶文化也注重健康和文化交流,出现了许多国际性的茶叶品牌和文化交流活动。
此外,现代时期的茶具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如玻璃杯泡茶等新方法。
总之,中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在未来发展中,中国茶文化将继续发展和创新,为人类健康和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茶文化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茶文化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茶文化的发展阶段①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
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②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
③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④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
⑤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
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
⑥现代茶文化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
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茶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传播知识增进交流促进发展中华茶文化因其特定的内涵,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在不断的丰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延伸繁荣,在国内普及推广。
也不断向周边国家传播,不断影响着这些国家的饮食文化。
中国茶与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最为深刻,尤其上日本茶道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
日本代表团井摩纪小姐学过茶道,她表示日本的茶文化源于中国,“中国的茶文化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
日本传统文化也源自中国,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可以促进两国青年友好交流。
同时也传入朝鲜、俄国等周边国家,从不同时期的茶礼、茶具、茶宴、茶道、品尝方式等等,跟中华茶文化有不少相同之处。
中国茶道历史时间表
中国茶道历史时间表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内涵。
本文将为您呈现中国茶道的历史时间表,从古代到现代,追溯茶道的起源与发展。
1. 夏朝至商周时期(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771年)- 夏、商、周时期,人们开始饮茶,把茶叶用作药物。
茶叶首次被记载在古代文献中。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得到提升,茶的品种也逐渐增多。
茶饮的习俗开始在贵族阶层中流行。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茶文化开始在士人与文人之间流行,茶馆成为他们交流思想的场所。
4. 唐朝时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茶道的发展进入繁荣期,茶席文化得到普及,茶道具的制作和使用技术达到新的高度。
5. 宋朝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茶叶的种植和制作工艺进一步改善,贡茶制度开始出现。
茶文化在民间生活中扎根。
6. 元朝时期(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茶叶的产地和制作技术得到进一步拓展,传统的泡茶方法开始流行。
7. 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明朝开启了茶叶贸易的黄金时代,茶文化迅速蔓延到各个社会阶层。
8. 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茶文化进一步发展,清朝皇室对茶道的关注和推广使茶道在宫廷上得到更大的重视。
乾隆皇帝更是精通茶道,并留下众多有关茶的诗文。
9. 近现代时期(1912年至今)- 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中得到重新重视,茶道协会成立,茶文化节、茶赛等茶艺活动频繁举办。
中国茶道历史时间表中记录了茶道自古至今的发展历程。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茶道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茶道不仅仅是饮茶的方式,更是一种心灵的修养与寻求内心宁静的方式。
茶道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扎根,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道的历史中,不仅有了众多卓越的茶艺家,还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茶道文化,如四大名陶、茶具瓷器等,为中国茶道发展贡献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那么中国的茶文化经过了哪几个阶段的发展?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四个阶段,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四个阶段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良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实了茶的医学价值。
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茶以物质形式泛起而渗透渗出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中国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跟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其概括了茶的天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以后又泛起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附近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流动。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泛起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
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天子羁縻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赏给国外使节。
至于下层社会,中国茶文化更是气愤但愿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
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中国茶文化和的发展方向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沿着茶艺轨道而与时俱进的。
对茶叶的色、香、味及艺术意境的追求一直是中国茶艺的重点。
中国茶文化的兴起与历史演变
中国茶文化的兴起与历史演变茶,作为我国传统的饮品之一,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它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底蕴。
本文将从茶的兴起、茶文化的历史演变以及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茶的兴起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古代贵族社会。
相传,中国的第一位皇帝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树的可口之处,遂推崇并传播茶的饮用方式。
茶随后逐渐成为中国贵族的标志,被视为珍贵的饮品。
二、茶文化的历史演变1. 茶的制作与饮用方式演变茶文化的历史演变与茶的制作与饮用方式密不可分。
最初,茶叶被直接煮沸,然后便利于饮用。
汉代时期,茶树大量种植,炒制茶叶的技术逐渐发展,干茶开始成为主流。
唐代以后,随着冲泡技术的改进,冲泡茶成为主流方式。
而具体的冲泡方式在不同朝代发生了一些变化,茶具逐渐多样化,茶道也相应地诞生。
2. 茶文化的开花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
茶经书籍的发表、茶具的独立制作、茶道的形成等都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
茶经成为研究茶的重要文献,茶具制作精良,琴棋书画与茶道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
3. 茶文化的影响力茶文化的兴起不仅在中国国内有所影响,它还远播海外。
中国茶艺走进世界,成为交流与文化交融的桥梁。
茶艺表演、茶道展示等方式,让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三、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1. 茶的社交功能茶在当代社会中,依然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
人们常常约会在茶馆中,品茶聊天,享受闲暇时光。
茶的独特魅力让人们更好地沟通交流。
2. 茶的养生效果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对人体有益处。
茶叶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能够清热解渴、消食健胃,还能帮助提神醒脑。
茶的养生功能已经为人们所广泛认可。
3. 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茶文化不断传承,也在不断创新。
随着时代的变迁,茶文化与当代文化相结合,茶的饮用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比如,茶文化节、茶道表演等活动,成为了茶文化传承与推广的重要形式。
总结:中国茶文化的兴起与历史演变是中国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茶文化历史变迁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变迁1、神农时代:距今约5500 年至 6000 年左右,人们开始利用茶的生叶来煮了,当药材使用。
见于我国第一步药物专著《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这个故事早已经是人们都能耳熟能详的了2、东西周:距今约3000 左右,人们已经特别懂得了茶的功能,并且人工开始种植栽种茶树,可是喝的时候是当下饭的菜的。
所以那是还叫“吃茶”,因为真的是拿来吃的,同时还继承传统,把茶拿来当药用3、秦:距今约 2300 年从前,人们开始逐渐的把茶当茶来喝,而不再是单调的去吃,自然也吃,主要的仍是滗去茶叶茶渣去喝。
同时也依旧拿来当药用4,两汉:距今约2000 年到 1500 年左右,茶的商业化初见端倪,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成都则成为了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
并且开始出现更为简单运输的茶饼5、唐:距今约 1300 年左右,一代茶圣陆羽横空出生,他的一部《茶经》将品茶的讲究一下子提高至文化的高度,被更高的文化阶层所采取和尊崇,使得茶的文化属性愈来愈突出。
所以这就大大的加速了茶的产销和推行,使得对茶的追求变为一种全社会的风俗中国茶文化简史: 3 分钟看完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大变迁6、宋:距今约 1000 年左右,文人的时代,将对茶的讲究发挥到了极致,开始流行斗茶,沏茶技艺的改良。
衍生出无数的沏茶规矩讲究,对水质、用具、冲泡方法等方面的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7、元:距今约 700 年左右,开始制作散茶,并且在制作工艺上有所转变,重炒制8、明:据今 500 年左右,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加工工艺接踵形成,茶开始被玩出更多的花式。
并且更重要的是茶成为了一种战略物质,朱元璋持续推行“以茶制戎”政策,以茶来限制北方少量民族的祸乱9、清:距今约 300 年左右,跟着外国进一步翻开中国大门,茶作为一种争相强抢的物质。
中国茶逐渐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之林,自然也所以招来了祸害10、近代:1)1846 到 1886 年前后,中国茶叶的全盛期,全国范围内茶园面积不停的扩大,茶叶产量快速增递,有力的促使了对外贸易发展,为中国的重要出口物质2)1886 到 1947 年前后,中国茶叶的衰败期。
茶文化有什么发展的阶段
茶文化有什么发展的阶段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那么中国的茶文化经过了哪几个阶段的发展?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发展的阶段,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发展的阶段1、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2、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3、唐代茶文化的形成4、宋代茶文化的兴盛5、明、清茶文化的普及茶文化的特性历史性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
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
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
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
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
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
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
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
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入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时代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
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
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
藏族、土家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普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茶文化进化史
1.原始阶段:茶树的发现和初步利用。据考古学家研究,茶树的发现时间至少要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先民们开始采摘、煮食茶叶,但并未形成茶文化。
2.历史阶段:茶作为饮品的普及。自唐代开始,茶作为一种饮品逐渐普及,成为文人雅士的消遣之物。宋代时,茶的制作方法得到了改进,茶具的制作也更为精致,茶文化开始形成。
3.明清阶段:茶文化的繁荣。明清时期,茶文化达到了顶峰,不仅成为文人雅士的消遣之物,还成为社交场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艺、茶道、茶歌、茶诗等茶文化衍生出来,并逐渐成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代表。
4.现代阶段:茶文化的多元化和国际化。20世纪初,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茶文化受到了冲击,但茶文化并未消亡。相反,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茶文化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茶文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和文化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茶文化的发展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也成为了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早期茶树的发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西南地区。
传说早在公元前2737年,中国神农氏发现了茶叶的存在。
当时,神农氏的饮料被误入一片树叶,烧沸后,散发出一种香味。
在尝试后,神农氏发现这是一种可以饮用的饮料,茶树也随之被发现。
茶在中国的栽培最早是在古代的山岳地区,滇西地区便是茶树最早栽培的地方。
由于气候和土壤的差异,中国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茶叶类型,如绿茶、红茶、白茶、黄茶等。
茶叶逐渐蔓延到中国其他地区,茶农开始利用茶树的嫩叶,制作精致的茶叶。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中国茶叶的发展转折点。
这时茶的饮用已经开始普及,并成为贵族和士大夫的日常饮品。
汉代人还开始研究和发展茶叶的制作和饮用方法,并将之记录在著作中。
隋朝(581年-618年)茶文化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宫廷内的茶艺表演成为一种仪式,士人们通过品茶交流和展示他们的教养和修养。
茶船和茶具的使用也变得更加精致和精美。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茶文化的黄金时期。
茶在唐代成为一种严肃的文化活动,茶艺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
许多诗人和文化名人都在他们的作品中提到了茶,表达了他们对茶的热爱和欣赏。
唐代对茶叶的熟化和制作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使得茶叶的质量和口感得到了提升。
宋朝(960年-1279年)是茶文化发展的时期。
茶具制作技术达到了新的高度,茶叶的产量也大幅增加。
茶园开始出现,并成为大规模种植茶叶的地方。
茶的饮用方式也没有在宫廷里被局限,开始普及到市民的生活中。
明朝(1368年-1644年)时期,茶文化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明代成为中国茶叶贸易的黄金时期,中国的茶叶开始出口到世界各地。
同时,白茶、乌龙茶和普洱茶等新的茶叶品种也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
清朝(1644年-1912年)时期,茶文化再度达到了高潮。
清朝贵族的品茶活动不断提升,出现了茶道师傅,专门负责品鉴和教授茶道技艺。
许多诗人也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了对茶的热爱和赞美。
近代茶文化也在不断发展。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茶叶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很多方面都形成了一种文化,你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吗?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中国的茶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的茶文化历史一、神农时代在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人们就用生叶煮来喝,学会把茶叶当药用。
二、西周、东周在3000年前,人们开始栽种茶树,把茶当菜食用。
三、秦代在2300年前,人们用开始用茶作为羹饮,调煮,品饮。
四、汉代在西汉,2000年以前,已经把茶发展成商业化,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是在成都,东汉时,即大约1500年,人们制作了茶饼,方便运输。
五、唐代就是在1200年以前,由于当时的经济文化因素和气候条件让茶叶有了进一步发展。
六、宋代1000年以前,人们的泡茶艺改进了不少,对水质要求高了,当时的斗茶很盛行。
七、元代在700年以前,人们制造散茶,注重炒略蒸,常拿来作为药用。
八、明代离现在600多年,当时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已经逐渐形成。
九、清代在300年前,中国茶走进了世界茶市,当时只有中国出口茶叶,烘青和炒青工艺为主,制作了红茶、黑茶、花茶、乌龙茶、绿茶、白茶。
十、近代(1)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时段,当时的茶园面积增大,茶叶产量增长,促进了贸易发展。
(2)1886-1947年,受经济,政治,国际茶叶市场竞竞争失败,使中国茶叶生产衰落了。
(3)1950-1988年,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了,得到政府支持,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良新品种,带动科学种茶,茶叶经济发展起来,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人饮茶的三个阶段1、唐代煮茶法人们煮茶前,会将茶叶碾成粉末,烧开水后加入调料,再将茶粉撒入锅内,趁热就把茶渣和茶汤喝下去,称为“吃茶”。
2、宋代点茶法人们用开水泡茶粉,并用茶搅拌后饮用。
3、明代泡茶法明代是把整叶茶冲泡,为现代泡茶的开始部分,有着深厚的茶意。
中国茶道的发展过程1、煎茶把茶末放进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成为茶的最早艺术品尝方式。
中华茶文化的演变与传承
中华茶文化的演变与传承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地的追捧和热爱。
中华茶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地区和社会背景下,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演变和传承。
本文将从历史、茶道、地域文化等角度探讨中华茶文化的变迁和延续。
一、历史变迁中国茶文化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时期。
这一时期的茶饮用于药疗和沐浴。
到了唐宋时期,人们开始将茶饮作为一种日常习俗,并逐渐形成了茶道。
茶道注重礼仪、品茗、交流,成为了士大夫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时期,茶的饮用广泛普及,人们沿袭了多种泡茶方式,如煮水泡茶、盖碗泡茶、煮罐泡茶等。
在现代化的中国社会,人们倡导茶文化向着更健康、文化、艺术、餐饮等方向发展。
茶也被视为国礼和文化交流的媒介之一。
二、茶道茶道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宋代,成为文人士大夫们的一种风雅之乐。
茶道注重细节、礼仪、交流、品味、心平气和、自我修养等方面。
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之后,茶道成为一种精致的文化形式,被视为一种讲究内涵的“精神食粮”。
茶道的传承和教学也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道学院、茶艺师培训、茶文化节等形式的茶文化传承,让人们对茶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不断提高,对茶文化的传承和继承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地域文化中国地域广泛,因此不同地区的茶文化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如四川的茶文化注重的是饮茶技艺和茶艺表演,江南地区则更注重茶艺礼仪和品味和食,台湾则注重茶文化与旅游、文化、艺术、健康等多元结合。
从而一定程度上促进和推动当地茶文化的发展。
四、茶艺与茶叶茶艺是茶文化的展示形式,技艺和艺术潜力是茶艺师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茶艺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如礼仪文化、和谐美学、诗词歌赋等元素。
茶艺师和茶文化爱好者不仅要掌握茶艺技艺,还要强化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从而更好的表达和传递中华茶文化的价值。
而茶叶是茶文化的核心。
中华茶文化所陆续扶持和产生的名茶品牌,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意义,如龙井、碧螺春、普洱等等,都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独特代表。
中国茶道变革历史简介
中国茶道变革历史简介中国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史变迁。
茶的种植、制作和品饮方式在不同时期都发生了重要的变革,这直接影响了中国茶道的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茶道变革的历史,并探讨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鲜叶饮用的起源最早关于茶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西周时期。
当时,茶叶被人们用作草药,主要用于祭祀和药用。
直到东汉时期,人们开始将茶叶作为饮料饮用,但这种茶叶饮用方式与后来的茶道还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茶艺的发展1. 隋唐茶文化的兴起隋唐时期,茶文化开始兴盛起来。
茶艺师傅通过改进煮茶技术,开始注重制茶的过程,并追求鲜叶入汤、汤色澄亮、茶香四溢等特点。
此时的茶道注重员杯致诚、宾客入坐、品茶三悟等礼仪和心理状态。
2. 宋元时期的茶道变革宋元时期,茶道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有规范的文化活动。
茶艺师傅开始注重茶具的研发和制作,创造出了蓋碗、盖碗、汤碗等茶具,为日后的茶道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茶道也逐渐成为社交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茶会、小品、赋诗等活动开始广泛开展。
3. 明清时期的茶道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茶道经历了重要的进一步变革。
茶确立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开始出现了清茶的做法。
茶席上的优雅礼仪和艺术表演也变得更加重要,茶道团体和茶道协会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茶道文化的发展。
三、中国茶道对文化的影响中国茶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礼仪尊重:茶道重视礼仪,从制茶的过程到品茶时的动作,都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这对于中国社会的和谐相处和人际交往具有深远的启示。
2. 精神修养:茶道注重心境和内心的平静,通过品茗来达到心灵的宁静与修养。
茶道使人们从繁忙的现实生活中抽身,静下心来感受生活,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素质和审美意识。
3. 社交交流:茶道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既是人们交流感情、展示才华的平台,也是宴客和款待客人的方式。
茶会、品茶会等活动团结了人们的情感,促进了各个阶层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简述中国茶叶的六个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茶叶的六个发展历程中国茶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饮品。
在中国历史上,茶叶的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本文将简述中国茶叶的六个发展历程。
一、草木茶阶段公元前2700年左右,中国的神农氏发明了农业,开始种植五谷杂粮和草木,其中包括茶树。
当时的茶叶是一种草木茶,采摘后直接晒干或烘干,用于饮用和药用。
草木茶的制作简单,但茶味苦涩,不太受人们欢迎。
二、砖茶阶段公元前8世纪左右,茶叶开始被用作货币和礼品。
为了方便运输和储存,人们开始将茶叶压成砖状,称为砖茶。
砖茶的制作方法是将采摘的茶叶烘干后,压成砖状,再进行烘焙。
砖茶的保存时间长,但口感仍然苦涩。
三、绿茶阶段唐代(公元618年-907年),随着茶文化的兴起,绿茶开始成为主流。
唐代茶人陆羽创立了炒茶法,即将采摘的鲜叶炒制后,再进行揉捻和烘干。
这种方法制作出的茶叶色泽翠绿,口感清香,深受人们喜爱。
唐代还出现了茶道文化,茶艺表演和茶道礼仪开始流行。
四、红茶阶段明代(1368年-1644年)时期,福建省出现了红茶。
红茶的制作方法是将采摘的鲜叶进行揉捻、发酵和烘干。
红茶的茶汤呈红色,口感醇厚,受到人们的青睐。
明代茶人宋应星还发明了茶具和茶具制作方法,茶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五、乌龙茶阶段清代(1644年-1912年)时期,福建省出现了乌龙茶。
乌龙茶的制作方法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
清代还出现了茶叶贸易,茶叶开始成为中国的重要出口商品。
六、现代茶阶段20世纪以来,中国茶叶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茶叶的品种和制作方法不断创新,茶文化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现代茶叶的种类繁多,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等,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味。
总之,中国茶叶的发展经历了草木茶、砖茶、绿茶、红茶、乌龙茶和现代茶六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茶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饮品,不仅具有饮用和药用价值,还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发展与演变
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发展与演变作为中国的国饮,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发展和演变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变迁。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的茶文化一直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会从唐代、宋代、明清时期和现代四个时期来探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唐代茶文化的发展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时期。
在唐代,茶叶的饮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在此期间,茶叶的品种和品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此时期所涵盖的茶文化有唐代茶艺、茶歌、茶诗。
茶艺是一种制茶和品尝茶叶的技艺,唐代的茶艺师们非常注重制茶的功夫和饮茶时所使用的器具。
茶歌、茶诗更是唐代茶文化的代表之一,众多文人墨客都以茶为主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歌曲。
宋代茶文化的发展宋代被誉为茶文化的黄金时期,此时的中国茶文化达到了高峰。
宋代的茶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茶道、茶礼和茶文学。
宋代的茶道是一种严谨而高雅的品茗方式,倡导把品茗当做一种身心修行的方式。
茶礼是指在茶道中所要遵守的一些规矩和礼仪,主要是为了维护茶道的氛围和形式。
茶文学则是宋代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有名的是陆羽的《茶经》,这部书是中国茶叶制作和饮用的第一部专著。
明清时期茶文化的发展在明清时期,中国茶文化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
茶文化在这一时期受到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开始从传统的茶道向更加多元化、自由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奇趣茶玩。
此时中国茶文化中的茶道也开始形成了多种流派,其中最有名的流派是清代的“林氏流派”,这个流派强调茶道应该以自然、淡泊、清新为宗旨,其中比较流行的品茶方式是“煮白水”。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国茶文化在现代时期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
在当代中国,茶文化更多地与商业化结合,茶文化的推广和普及方式也日益多样化。
造福社会,利润也在所难免,茶文化亦会涌现出一些钻营心理的商家。
将茶文化“文商”化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当代的茶文化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世界,茶文化的特点愈加多样化,包括茶叶的品种、茶艺、茶道、茶史、茶艺比赛、茶文学、茶叶的保健价值等等,茶文化的发展看似风云际会,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应采用对消费者低俗化,对茶文化的误导、误解等,在茶文化的发展和变革过程中的文明考虑。
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演化历程
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演化历程中国茶文化,起源于西周时期,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作为中国的国饮,茶文化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化,成为了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通过时间线的方式,描绘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演化历程。
一、原始茶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尽管茶的历史略有不同的记载,但茶的起源,始终是毋庸置疑的。
据历史记录,原始的茶具备了生药用途而非饮用途。
关于它的起源,有一个传说:在中国南部边界的西南地区,曾有一位僧人,他遇到一只猴子,猴子喜欢吃一些未知植物的年轻叶子,并以此来治疗一些病患。
僧人学会了猴子的习惯,并用同样的方式治疗生病的人。
原始的茶就是从这里开始诞生。
二、先秦时期在先秦时期,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香四溢的气息萦绕在茶坊和市场的空气中。
古代国家药材名录中,对于茶的基本功用可窥一斑。
《神农本草经》记载道:“苦寒,去心热汗、消渴泻痢,饮之不醉,轻身益思,增寿延年。
”正是因为这一功能的发现,茶的价值逐渐显现。
在久远的先秦时期,茶呈现出了更具代表性的文化内涵:它成为交流话题,也成为文化素养的代表。
《管子》所载,“水也者,饮之则好言。
登高遥望,无限所见。
”说明人们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懂得了“饮水思源,品茶涵养”的古老智慧。
三、汉代随着文明的发展,茶已经不再只是一种物质消费品,它被视为一种讲究品位的生活方式。
在汉代,茶叶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逐渐成为独特的饮品,茶具的出现也丰富了茶文化——茶碗首次出现在汉代。
四、唐代在唐代,茶文化达到了顶峰。
唐朝时期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展时期,它的茶文化跟随着茶道走进社交文化的中心,成为一种特殊的礼仪以及符号,“茶道”也成为一种受人尊崇的社交方式。
这时茶具变得十分讲究,取材、烧造、装饰工艺都得到了极大地改进。
唐朝诗人陈子昂的诗:“碧瓯无空贵气清,乱入翻成泉冰惊。
世上东南山水好,此中遥看瀑布声。
”描述茶具的“清透”让人们喝出心灵的碧波荡漾,越发自然、脱俗、高贵和实足。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1.传说说起2.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开始流行于宫廷和贵族阶层。
人们开始对茶叶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茶树的栽培、制作工艺和饮用方式等方面。
茶叶逐渐成为宫廷文化的一部分,并在社交场合中得到广泛应用。
3.唐宋时期唐朝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时期。
在唐朝,茶叶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
茶文化流行于民间和庶民阶层,不再局限于贵族和宫廷。
茶叶也成为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出现了众多的茶诗和茶文化著作。
宋朝时期,茶文化进一步深入人心。
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方法得到了改良和提高,茶叶的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茶具开始变得精致化,并出现了许多独特的制作工艺。
茶馆成为人们闲暇时光的休闲场所,茶道的传授也更加广泛。
4.元明时期元朝时期的茶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并未完全被摧毁。
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方法在元朝得到了改良和发展。
而明朝时期,茶文化得到了恢复和繁荣。
明朝时期出现了许多茶叶种类的争鸣,如龙井、碧螺春等。
5.清朝时期清朝时期,中国的茶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
清朝的皇帝和王公贵族都对茶叶情有独钟,更加推动了茶叶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茶艺表演得到了各种推广,茶文化得到了整体发展。
6.近现代近代的中国茶文化发展受到了一系列的影响。
茶的传入日本,使日本的茶道文化得到了发展;茶叶的国际贸易使中国的茶叶走向世界。
茶叶的制作工艺、品种和饮用方式不断改进和演变,人们开始注重茶叶的饮用体验和茶器的选用。
今天的中国茶文化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之一、茶艺表演、茶道研究和茶文化艺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发展。
茶叶的种植和制作工艺也得到了现代化的改进。
茶叶成为中国人民的日常饮品,也是中外交流与友谊的重要象征。
总结起来,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经历了诸多朝代的繁荣和衰落。
在历史的洗礼中,中国茶文化不断发展和创新,成为了一门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艺术。
中国茶道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茶道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茶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茶的起源、茶的传入、茶道的形成以及茶道的传承等方面,探讨中国茶道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茶的起源茶叶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亲近的饮品之一,而茶的起源则可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古代。
传说,中国神农氏发现了一棵可口的茶树,从叶子中煮出茶汤,成为了中国人们饮用的饮品。
自此,茶便被人们广泛的采用和传播,这也开启了中国茶道文化的发端。
二、茶的传入在唐朝时期,中国茶在丝绸之路的运输中传入了其他国家,成为了对外文化交流的一种载体。
随后,茶叶便传入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成为了他们的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日本,茶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就深受中国茶道文化的影响。
三、茶道的形成茶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宋代逐渐形成了。
在此期间,茶道不仅是一种简单的饮茶方式,更是一门独特的修身养性的方式。
茶道的核心理念就是追求自然、平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通过简单的泡茶过程,人们可以沉淀心灵,感受茶香,放松身心。
此外,茶道还注重礼仪,茶具、茶艺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茶道文化氛围。
四、茶道的传承茶道文化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经历了盛衰起伏的过程。
在明清时期,茶道文化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成为了广大文人士大夫和贵族们热衷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茶道文化逐渐式微。
直到清末,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茶道文化再度受到冲击。
但是,茶道文化并未消失,而是以一种新的形式得到传承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认可,中国茶道文化再度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各地茶协会、茶艺师等茶文化从业者不断努力,积极开展茶道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活动。
同时,茶道文化也成为了中国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茶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综上所述,中国茶道文化经历了茶的起源、茶的传入、茶道的形成和茶道的传承等多个阶段的发展。
茶文化的历史发展历程和现状
茶文化的历史发展历程和现状1. 茶的起源和古代发展: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千多年前的中国西南地区。
据传说,中国的神农氏发现了茶树,并将茶叶用于药物。
茶在古代中国逐渐普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饮品。
在唐朝时期,茶文化进一步发展,茶叶的烹饪、品尝和制作工艺逐渐完善。
2. 茶文化的繁荣和影响:宋朝时期,茶文化达到了巅峰,成为社交、艺术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文化的繁荣带动了茶叶的生产和贸易,茶马古道的建设促进了茶叶的传播。
茶文化的影响还延伸到了日本、韩国和其他东亚国家。
3. 茶道和茶艺:茶道是一种将茶饮与礼仪、艺术和哲学相结合的文化形式。
茶道强调茶的品质、泡茶的技巧和仪式感。
茶道的发展受到了禅宗的影响,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茶艺也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茶具的制作、茶叶的选购和烹饪技巧等。
4. 茶文化的现状:在现代社会,茶文化仍然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
茶不仅是一种饮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符号。
茶文化的现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茶产业的发展,茶叶产业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茶叶的种植、生产和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茶文化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如茶艺表演、茶文化节等活动的兴起。
茶与健康的关系,人们对于茶的健康功效越来越关注,茶饮被认为有助于保健和预防疾病。
茶文化的国际传播,茶文化不仅在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也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追捧。
总结起来,茶文化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从古代的起源到现代的繁荣,茶文化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茶的起源和发展,茶道和茶艺的形成,以及茶文化的现状都展示了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茶文化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传统、艺术和哲学的体现。
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茶产业的发展,茶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茶文化的国际传播都是茶文化现状的重要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具至宋代的演变
摘要:茶的原产地就在中国,其原生地在长江上游地区。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王褒《僮约》中便有“武阳买茶”的记载。
茶文化发展的同时,茶具也在随之发展,茶具的发展和对于茶叶的利用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关键词:茶茶具瓷器
引言
茶具的发展和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的技术水平息息相关,比如瓷器烧造水平的提升,可以直接的放映在各个时期的茶具上,而青花瓷茶具的出现,则依赖于白瓷烧造技术的成熟、釉下彩技术的出现以及最重要的含钴釉料的使用,因此,可以说自隋唐以来,茶具的材质和器型都是当时工艺水平的体现。
茶具的发展同样也和各个历史时期的审美观点有着紧密的联系,毕竟在中国,自唐朝以后,喝茶这一行为,无论是在庙堂之高还是在江湖之远,都被文人雅士所推崇,而掌握着审美话语权的这些人,不可能不将自己的审美观点附加在这些器具上。
因此,这些人手中茶具并不仅仅只是一件实用器,更是一件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由此,可以说茶具演变的历史,是由功能需求为引导,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技术水平与审美观点共同推进的。
一、两汉时期
中国关于茶的最早记载,目前认为是王褒写于西汉时期的《僮约》,虽然这是一篇带有戏谑色彩的文章,但也可从中一窥当时人们的生活现状,而其中被认为提到茶的有两处,分别是筑肉臛芋,脍鱼炰鳖,烹荼尽具,已而盖藏……牵犬贩鹅,武阳买荼前者说的是做饭,后者说的是采购,不过关于前者所提到的”荼“是不是就是茶,现在的研究还存疑,因为和前面提到的肉、芋、鱼、鳖联系起来的话,将这里的”荼“当做一种食物解(苦菜)更为合理一些。
关于”武阳买荼“的争议不大,因为如果只是买菜的话,不用特意跑到武阳去。
基本上中国相对可靠的,关于茶的明确记载,就只能追溯到这里了,而两汉时期,关于茶的记载,也仅止于此。
可以说是相当的模糊,至于茶具,更是稀少。
所以这一时期的茶具,其实没什么可说的不过转折出现在1990年这一年从湖州出土了一件东汉晚期的青瓷罍。
在这个青瓷罍出土之前,基本上认为两汉时期即使有茶具,也是与酒具通用的器具,而发现这个之后,基本上可以认定,在东汉晚期,中国已经有专用的茶具出现了。
至于这个青瓷罍的用处,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
是储茶,一种认为是痷茶(就是泡茶),支持前者的证据是这东西无流,也就是不方便往外倒,所以应该不是装液体的,而支持后者的证据是,内层有釉,由于在两汉时期,施釉的工艺还不成熟,大多数器物还是以刷釉的方式上釉,而这种器型的内部上釉又比较困难,因此如果没有需求的话,里面用不着上釉,之所以上釉就是为了储存液体。
不过不管这个青瓷罍的作用为何,将其认定为目前中国所发现的,最早的专属茶具,应该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这一时期,关于茶的文字记载逐渐多了起来,比如《吴志·韦曜传》中记载:“孙皓每飨宴坐席,无不率以七升为限。
虽不尽入口,皆浇灌取尽,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茶荈以代酒。
”然而不幸的是,在这一时
期,并没有类似于前面提到的茶字青瓷罍那样的,能明确认定为茶具的物品出土。
如上文所述,孙皓将韦曜应该装酒的容器中换成茶,也可以认为在当时,其实茶具和酒具是通用的。
虽然有人认为鸡首壶这类物品可以作为茶具使用,但也缺乏实际的证据支持,大多数还是认为它是一种酒具。
这一时期发展出来的另一件物品,被认为和茶有着更大的关系,就是有泉在回答中提到的托盏,虽然在故宫博物院的网站在南朝青瓷托盏的介绍中写到茶煮好后盛入盏中,荼盏放在托盘上,不致烫手。
但如果想要将托盏定义为专用的茶具,还缺乏更加直接的证据。
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一时期,虽然饮茶的风气在南朝已经比较普遍,但饮茶并没有一套固定的程序,也没有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只是作为”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一项出现在一些人的生活中,比如在《茶经七之事》中记载,西晋刘琨在《与兄子南兖州刺史演书》中记载:“前得安州乾薑一斤,桂一斤,黃芩一斤,皆所須也。
吾體中憒悶,常仰真茶,汝可置之”。
将茶与干姜、黄芩等中药并列,并且说需要茶来解体中憒悶,由此可见魏晋在这一时期,饮茶还没有从药用中完全摆脱出来,更没有形成独立的茶文化。
在这一前提下,饮茶所用的器具,自然就缺乏相应的辨识特点。
就像很少有人会在吃饭的饭碗上作出什么特殊的标记一样,这时的茶具,还依然是一种实用器,在大多数情况下,恐怕依然是和酒器、食器混用的。
比如南朝青瓷五盅盘,就被认为既可以做酒器,也可以做茶器。
而且,当时饮茶这一行为,基本只是集中在南朝(茶叶产区),由于南北朝对立,大多数彪悍的北方人并不认可茶。
所以才会有“酪奴”之称。
“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谓肃曰:‘卿中国之味也,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肃对曰:‘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
’常云:‘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
唯茗不中,与酪作奴。
’两汉到魏晋南北朝,大致可以认为是中国利用茶的起始时期,而这一时期,恰好也是青瓷烧造技术日趋成熟的阶段,是以,在这一阶段,无论是可以证实的独立的茶具,还是与食器、酒器共用的茶具,许多都是青瓷制品。
三、隋唐时期
随着隋朝灭陈,终于结束了中原大地上的分割动荡,统一的中央政权,同样也带来了文化上的融合,原本只在南方流行的茶,也逐渐得到了北方人的认可。
不过,作为一个短命的过渡政权,在茶叶、茶具的历史上,隋注定难以占到重要的地位,故此,该段所陈述的其实主要就是唐。
在长沙出土的青釉褐彩圆形敛口碗,由于在碗底有“荼埦”两字,可以认定是专用的茶器,而类似的器物还有1998年从“黑石号”沉船中打捞上来的青釉褐绿彩“荼盏子”瓷碗这两件唐代长沙窑的茶碗,前者口径13.5cm,高4cm,后者口径20cm,高6cm,由这两件器物来看,唐代茶盏和茶碗之间虽然器型上有所区别,但是其实容积相差不多,在使用上,也没有有太大的差别。
而且这个大小其实是比较符合《茶经》中关于煎茶的描述的。
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
唐代一升约合现在600ml 左右,600ml分3-5碗,就是每碗120-200ml左右,放在月350ml左右的茶碗中,大概占容积的1/2左右,体现在水位上,应该就是2/3左右了,正好是适合饮用的容量。
现在说的“茶倒七分”也多半是来自于唐代时候的遗风。
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就茶碗的优劣曾经写到:“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
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
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在唐代的茶器中,最普遍的,就是越瓷和邢瓷。
邢瓷以白瓷为主,越瓷以青瓷为主,而白瓷在当时不被陆羽所喜,其中除了难以映衬茶汤颜色之外,也和当时白瓷的烧制技术不如青瓷成熟也有关系。
毕竟青瓷是从两汉时期就开始烧制,而白瓷则要到隋朝才真正烧制成功(北齐、北周时期的白瓷仍然有青瓷的痕迹),技术的成熟程度不如青瓷也是正常。
除了茶碗之外,唐代所需的茶器还有许多,而最重要的,自然就是煎茶所需的茶釜了。
日本传统茶道发端于唐代的煎茶法,其中证据之一就是现在仍然在使用茶釜烧水,只不过不再将茶末放入釜中煎煮而已。
出名的平蜘蛛釜虽然原物已经随着松久永秀从世间消失,但中国出土的文物,大致还是能看出茶釜的样子中国茶叶博物馆中所存放的茶釜和前面那个茶盏差不多大,由于个体较小,故应是自己把玩之物。
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关于茶釜曾经写道:“洪州以瓷为之,莱州以石为之,瓷与石皆雅器也,性非坚实,难可持久。
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
雅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之恒而卒归于铁也。
”很显然,以金银所打造的茶器,并不符合陆羽当初对于茶的定位,因此,虽然以银做茶釜,虽然在功用上得到了陆羽的肯定,但只是因为“侈丽”,而被陆羽认为并不如铁釜。
不过很显然,陆羽心中茶的精神,并没有影响唐代君王们的审美情趣,否则,当1987年打开法门寺地宫时候,发现的就不会是那些“侈丽”的金银茶器了。
四、宋代
《茶经》中没有写的,还有当时所用的“茶瓶”,“茶瓶”可以视为现在茶壶的雏形。
在唐代,茶瓶有两种,一种是作为茶壶使用,也就是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所说的“瓶缶”,“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
这时的茶瓶,作用就和茶壶一样,不过一般都是在初唐时期使用,也就是陆羽还没开始批判这种方法的时候,此外,这种茶瓶大多数是和当时的酒注混用(前文提到的隋朝的鸡首壶),未必就是专门的茶器。
后来到了晚唐时期,点茶法的雏形开始形成,也就相应的出现了适应于点茶法的茶具,其器型也还是如当时的酒注一样,只是已经有部分茶瓶从酒注中独立了出来。
从河北临城出土的白釉茶器就是晚唐时期比较典型的造型,这套器物虽然在造型上和典型的宋代茶器还有区别,但基本上已经摆脱了陆羽时代煎茶法对于器物的要求,只是这时注子的流还依然是沿用当时类似酒注的短流形式,这种形式其实对于出汤是不太有利的,因此,可以看到,随着时间逐渐的推移,出土的茶注的流会变得越来越细长,最终演化成为两宋时期典型的汤瓶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