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本义与引申义、古今词义的异同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及同义词的辨析

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及同义词的辨析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包头师范学院中文系 王焕玲
第三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关于词的本义
二、关于词的引申义
三、词义引申的方式
四、词义引申的类型
一、关于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是指词的 本来意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 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 义。
(一)掌握词的本义
1、使纷繁复杂的词义变得有头绪
2、使解释的词义准确有序
(一)从词义方面辨析
1、所指内容不尽相同
例:肤、皮 “肤”和“皮”是一对同义词,但所指称的对象时不同的。在先秦时代, “肤”指人皮,“皮”指兽皮,区别是很严格的。
2、词义轻重程度不同
例:饥、饿 “饥”指一般的饥饿,指吃不饱,肚子空虚,含义轻。“饿”在上古 是指根
本没有饭吃,受到死亡的威胁,含义重。
3、所指范围不尽相同
4、临近引申
也称关联引申。这种引申是指原词义所指称的事物和所要 表达的新事物相临近、相关联,人们通过联想推衍,由原词义 自然地引申出新义。
例:领:本义是脖子。《说文》:“领,项也。”《左转· 昭公七年》:“引 领北 望。”是说共王伸长脖子北望。由于脖子与所穿上衣的衣服邻近, 于是引申出衣领的新义。
1、要借鉴前人的辨析成果
例:《尔雅》:“金谓之镂,木谓之刻,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 石 谓之磨。”又“大波为澜,小波为沦,直波为径。”这里区分了“镂、
刻、
切、磋、琢、磨”和“澜、沦、径”等两组同义词。
2、要区分词义的时代性
例:“局”和“住”,早起不是同义词,“局”指定居,而“住”指暂住, 没有“定居”的 意思,“定居”义较晚才出现。
1、放射型
这是以本义为中心,在同一层次上的向不同方 向的直接引申。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古今词义基本不同1、旧词的死亡原因:历史事物的消亡膢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倡优——演员、艺人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打瞌睡——泛指所有的睡觉《韩非子》:“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卖的行为《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探访、拜访(人)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自己及他人的妻子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帝王的殿堂、居室《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岳父《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泛指金属——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词汇古今—词的义、引申义(古代汉语课件)

词汇古今—词的义、引申义(古代汉语课件)

(4)借方位,处所指代事物或人。 “官”:官府——官职,官长
三、两者之间的关系
3.相因: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 通过推导实现引申。(因为……所以……,只要……就……) “爱”:喜欢——吝惜,舍不得
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叫直接引申义;由本义辗转再引申 (即由引申义再引申)而来的意义叫间接引申义。
二、词的引申义
由词的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叫词的 引申义。
三、两者之间的关系
引申义是由本义派生出来的,那它和本义之间必然存在一定联系: 1.相似: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具有相似之处,可进行模拟。
(1)形貌形状相似 “斗”,本指酒斗,因 形状相似,引申为星斗。
(2)功能作用相似 “关”,本指门闩,后
三、两者之间的关系
朝: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早上
——(《水经注·江水》)
盛服将朝。
朝见、上朝
——(《左传·宣公二年》)
使妇人载以过朝。
朝堂、朝廷
——(《左传·宣公二年》)
汉朝陵墓对南山。 ——(杜甫《诸将》)
朝代
本义 直接引申义 间接引申义
思考题
请自行查阅资料弄清下列词的本义:访、 币、斤、戒、干
一、词的本义
2.另外,词的常用义并不一定就是词的本义。
如:“天”字,很多人认为“天”的本义就是“天地”的“天”实际上这 是错误的。《说文》“天,颠也。”《周易·睽》“其人天且劓。”“天” 为黥额,即烙额。(古代的一种刑罚,用烧红的刑具烙伤犯人的额头)。所以, 天:本义是指头顶。
词的本义实际上指有文字可考的、有文献资料可供参证的最初的意义。
一、词的本义
在分析词的本义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词的本义并不一定就是这个词的原始意义。

古代汉语词义的本义、引伸义和假借义

古代汉语词义的本义、引伸义和假借义

古代汉语词义的本义、引伸义和假借义一、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通常有一个意义是词义引伸的起点,是其他意义派生的源头。

这个意义就是词的本义。

其他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就是引伸义。

本义不一定就是词的原始意义,即造词之初所表示的意义。

因为在文字产生之前某词的原始意义我们已无从知道。

所以通常所谓的词的本义,是指通过文献资料所能证明的词的最早的意义。

例如:①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诗经》)②水暴益。

(《吕氏春秋》)上面三个句子中的“行、益”二个词的意义就是本义。

引伸义是由本义派生出来的。

例如,息字,其本义为气息、呼吸、喘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莊子》)引伸为休息、止息: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又引伸为灭: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周易》)从引伸义与本义之的关系看,可把引伸义分为直接引伸义与间接引伸义两类。

从本义直接引伸出来的意义叫做直接引伸义。

从引伸义再进一步引伸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伸义。

例如,“朝”的本义是“早上”,引伸为“早上省视父母或君主”,这是直接引伸义。

再引伸为“朝见、朝”这是间接引伸义。

以本义为起点向某一方向递相派生出几个意义的引伸方式叫连锁式引伸。

又叫链条式引伸。

上边所举的两个例子就是连锁式引伸。

有时,以本义为起点向不同方向派生出若干个直接引伸义。

这种引伸方式称为辐射式引伸。

例如,“引”的本义为“开弓”。

由“开弓”直接引伸出如下的四个意义:①延长、伸长;②引导、率领;③后退、退却;④取过来。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具体的词的引伸方式往往不是简单的链条式引伸或简单的辐射式引伸,而是复合性的。

即连锁中有辐射、辐射中有连锁。

这一点就不多说了。

如果从本义与引伸义之间的联系方式上看,那么引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即相似引伸、相关引伸与相因引伸。

1、相似。

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之间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可以进行类比。

有些是形貌性状相似,如“斗”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

有些是功能作用相似,如“关”的本义为门闩,引伸为关卡。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第一章词汇部分主要内容:1.单音词和复音词(1)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2)古代汉语的复音词(3)正确区分单音词和复音词2.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什么是本义、引申义及其关系(2)怎样推求本义(3)词义引申的途径(4)词义引申的类型3.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汇的异同(2)古今词义的异同4.同义词(1)同义词的形成(2)同义词的辨析重点掌握:1.单纯词是指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有时用一个汉字表示,如走;有时用两个汉字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含糊。

2.连绵词又称连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

3.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把它叫做重言,由于这类词多是形容事物形状、状态的,所以古人又叫它重言形况词,现在就其音节来看称为叠音词。

4.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

5.合成词是由两个独立的单词结合而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

6.同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同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

遇到同义词连用的情况,一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个同义复词来对待。

7.下列各复音词的类型是:犹豫、崎岖、相羊、浩荡、首鼠、从容、参差披靡、含糊属于连绵词溶溶、行行、盘盘、蚩蚩、融融属于叠音词有苗、阿母、喟然、有众、率尔属于附音词布衣、诸侯、天命、百姓、兴亡、借口属于合成词8.正确区分加点的词是复音词还是单音词的连用,并解释词义:(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一个复音词(或偏义复词)。

种树的地方。

圃字无义。

(2)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一个复音词(或连绵词)。

旋风的意思。

(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

地方:两个单音词。

是土地方圆的意思。

(4)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10月15日—张玉金—文言文的词汇与古今词义的差异

10月15日—张玉金—文言文的词汇与古今词义的差异

文言文的词汇与古今词义的差异第一节古汉语词汇的构成特点第二节古今词义的异同第三节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第四节同义词和同源词第一节古汉语词汇的构成特点张玉金教授语言有三个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

词汇是语言中所有词的总汇。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虽然有直接的传承关系,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因此,其词汇的构成情况并不相同。

在本节里,我们就谈谈古汉语词汇的构成特点。

一、划分古汉语词的结构的标准1 语素、词和字的关系要了解古汉语词汇的构成特点,首先要搞清古汉语中语素、词和字的关系。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表义单位。

一个语素最少有一个音节,也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

语素不能单独使用,它必须组合成词,才能独立运用。

词则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单位,它由语素组成。

一个词最少有一个语素(单纯词),也可以有两个语素(合成词)。

语素和词都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而字则不同,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只记录汉语中的一个音节。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语素、词和字的关系,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a.如果一个词由一个语素构成,而这个语素只有一个音节,那么,记录这个音节的汉字,既表示一个语素,也表示一个词。

b.如果一个词由一个语素构成,而这个语素有两个或几个音节,那么,记录这两个音节或几个音节的两个或几个汉字,只有合在一起才表示一个语素、一个词;如果把这两个或几个汉字拆开来,则每个汉字既不代表原语素,也不代表原词。

c.如果一个词由两个语素构成,根据古汉语的实际情况,它通常是一个双音词,也就是说,它是由两个单音节语素组成的;那么,记录这两个音节的汉字,分别代表一个语素。

2 划分古汉语词的结构的标准对古汉语词的结构,可以从两个角度、用两个标准进行划分:音节数和语素数。

以音节数为标准,古汉语的词可以分为单音词(如“天”、“地”、“人”)、双音词(如“社稷”、“窈窕”、“足下”)和多音词(如“赤条条”)。

古代汉语笔记

古代汉语笔记

古代汉语笔记(王力)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有三种情况: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例如“鸡”、“牛”、“大”、“小”、“哭”、“笑”等,这些是属于基本词汇的词,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言的继承性、稳固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但是,这类词在汉语词汇中只占少数。

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例如“备”,古义“完备”,今义“应当”;“抢”,古义有“突过”和“撞”之意,今义“抢劫”;“找”,古义“划的异体字”,今义“寻找”。

像这样使用同一形体而古今意义无关的词,在汉语词汇中更是少数。

3、古今意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例如“劝”,,古义“勉励、鼓励”,今义“劝解”;“给”,古义“供应、使足”,今义“给予”;“再”,古义“两次或第二次”,今义“重复”。

这类词古今义之间存在细微差别,难处不在同,而在异;不在“迥别”,而在“微殊”。

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一)古今汉语词汇的特点: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

(二)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的比较情况: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例如“与”变成“参加”,“师”变成“军队”。

2、加上词尾词头:例如“虎”变成“老虎”,“杯”变成“杯子”,“石”变成“石头”。

3、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例如“儿”和“子”是同义词,合起来成为复音词“儿子”。

(三)复音词的四种类型:(1)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时组合的阶段的。

最初并没有凝结成一个整体、一个单词。

理由是:1、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几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

例如“险”“阻”“隘”(注:“隘”单用时,是狭的意思,同“险”“阻”的区别较大。

)是同义词,在上古常常单用,又可以互相组合。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既有“隘而不列”,“阻而鼓之”,又有“不以阻隘也”,“阻隘可也”。

后两句“阻”和“隘”虽然连在一起,但显然还是两个词。

郭锡良版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第五章 词的本意和引申义

郭锡良版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第五章 词的本意和引申义

“宗”由祖庙引申为祖宗 寡君闻君有不令之臣为君忧,无宁以为宗羞? ——《左传· 昭公二十二年》 “官”由官府、行政机关引申为官职、官长。 官,谓朝廷治事之处也。——《礼记· 王藻》 “虚”本义为大丘,大了就空旷了,因此引申 为空虚的意思。 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说文》

3.词义引申的规律 词义引申是通过由此及彼的联想实现的。从本义和引申 义所表示的内容范围或概念特点来看,词义引申的基本规
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間道绝其辎重。 (《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间,小的,偏僻的。引申义。 5.間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汪琬 《传是楼记》) 间,隔些时候。引申义。 6.对曰:“愿少間。”(《史记•淮阴侯列 传》) 间,避开别人。引申义。







第五章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本义
1.什么是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是 与词形相应的能有文献资料证明的词的最古意义。 词的本义不一定是词的原始义。语言的历史要比文字悠久得多。那 些早在汉字产生以前就已出现的汉语词,它们当初的意义是什么, 由于没有文献可考,我们无从得知。我们所讨论的,只能是文献语 言范围内的词义引申。因此,我们所讲的本义,指的是词在文献语 言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

“斗”本义为酌酒器,由于形貌性状相似而引 申为斗星。如《诗· 小雅· 大东》“维北有斗, 不可以挹酒浆。” “齿”本指门牙或牙齿,牙齿的生长情况标 志着幼少壮老,由此引申为年龄。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年”本义为稻谷成熟,有收成。例如:五谷 皆熟为有年也。(《谷梁传· 桓公三年》 ) 收获标志着农业生产的一个周期,古代每年 只收获一次或一季,由此“年”引申为时间 单位“年”。 “陵”由大土山引申为帝王的坟墓。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 小雅· 天保》

古今词义的变化与联系

古今词义的变化与联系

粮 旅行用的干粮 泛指所有的粮食
词义的缩小-宫
古 义: 室、房屋
后起意义:
宫殿
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战国策·秦策》
词义的缩小-金
古 义:
金属
后起意义:
黄金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词义的缩小-亲戚
古义:
亲属,包括 父母子女
后起意义:
亲属
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
词义的缩小-丈夫
行政区域 的名称


五百家
邻五家
邮传递文书
的驿舍
分析字形-攴
敲 敂 攻---打击的意义
“叩”的古字 敲打


敵 救 敚---与战斗、畋猎 “夺”的古字 有关的意义
收 赦 -----与审刑、牢狱
逮捕
有关的意义
啟 變 -----其他动作行为
《说文》:小击也,从又,卜声。( “扑”的初 文。)
分析字形-糸1
上古义:
对男子的尊称
后起意义: 女子的配偶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
《战国策·赵策》
词义的缩小-臭
上古义:
各种气味,
读xiù
后起意义:
坏的气味,
读chòu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易经·系辞上》
其味甘,其臭香。
《礼记·月令》
如恶恶臭。
《礼记·大学》
词义的缩小-池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 水以为池。
50
古汉语词汇的纵向观照
古用今废的 左司马 左尹 鲰生 历史词 瞋目 参乘 彘肩
竖子 啖 卮 跽
阅读古文的
拦路虎
古今通用的 传承词

古代汉语通论 古今词义异同

古代汉语通论 古今词义异同

理:治玉→治理
注意:“脸”,古代汉语指脸颊,现 代汉语指脸部。不是词义的扩大。词义扩 大是词义由一个小类上升为所属的一个大 类,而脸颊和脸部不是小类和大类的关系, 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缩小 缩小是词义的内涵变小了。
宫:《说文》:“宫,室也。”秦以前, 不论居住者身份贵贱,居住的房屋都可以称 宫。现代汉语,“宫”一般指身份尊贵的特 殊人群所居住的房屋:宫殿;龙宫;雍和宫。 也指人民活动或娱乐用的房屋的名称。 瓦:《说文》:“瓦,土器已烧之总名, 象形。”指陶器。现代汉语“瓦”指铺房顶 用的建筑材料,一般用泥土烧成。 子、禽
诛,《说文》:“诛,讨也。”指责备、谴责。 后引申为惩罚。现代汉语指杀戮。 诬,《说文》:“诬,加也。”(玄应《一切经 音义》卷五引文作“加言也。”)指说话夸大其 实。后引申为欺骗。现代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 责备。 饿 、病。
(三)词义色彩的变化 1、由褒到贬 爪牙,古义为“得力助手”,例如:“然谋臣与爪牙之 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国语· 越语》),今义为 “替凶恶的人跑腿的人”。 妖:
通论(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引言 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尤其是词汇课的学习, 词汇是讲解的重点和难点。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 现代汉语,词汇相较于语法和音韵,都是一个开 放的、不可穷尽的系统。因此,概括古代汉语词 汇的规律,总结它与现代汉语词汇的不同,对学 习古代汉语是很有帮助的。教材把有关词汇通论 内容放在最前面,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古代汉语词汇理论的学习,主要着重两方面 的内容:词义的发展变化;词汇的发展变化。
雄:《说文》:“雄,鸟父也。”指鸟的雄 性。现代汉语“雄”指生物中能产生精细胞的。 匠:《说文》:“匠,木工也。从匚,从斤。 斤,所以作器也。”指木匠。 按:匚,fāng。 现代汉语“匠”指各种有技术的工人。 睡:《说文》:“睡,坐寐也。”指坐着打 瞌睡。现代汉语“睡”,可以是打瞌睡,也可 以是卧床睡。 洗:《说文》:“洗,洒足也。”指洗脚。 现代汉语“洗”指用水或汽油、煤油等去 掉物体上面的脏东西。 河(黄河)、江(长江)、好(貌美的女子)

《古代汉语》基本知识总结

《古代汉语》基本知识总结

《古代汉语》基本知识总结一.基础知识1.《汉语大字典》目前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收录汉字56000个左右,分为200个部首。

2.《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全书用540个部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

3.《辞海》仍是综合性辞书,它所收录的词条包括成语典故、人名地名及各门学科的名词术语等。

4.《辞源》修订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

5.汉字排列方法(1)按音序排列(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3)按号码排列二.古代的注音方法1.直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

例如《康熙字典》:“屯,音肫。

”“尨,音茫。

”2.反切法:用两个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例如:毛:莫袍切,东:德红切3.叶音法:为读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

是一种应当否定的注音发。

三.六书:战国末年的文字学理论象形: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创造汉字。

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会意: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表达一个新的意义造字。

形声: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创造汉字。

转注:同一部首且意义相同的字互训叫“转注”。

假借:依据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借原有字形,表达新的意义。

四.古书用字(一)、古今字1、定义:不同历史时期用来记录同一个词的形体不同的字,先出现的为古字,后出现的为今字。

古字和今字合称为“古今字”。

如:莫——暮其——箕要——腰2.今字产生的原因:(1)词义分化:解——懈取——娶益——溢(2) 同音假借:然——燃其——箕何——荷(二)异体字1、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形不同而读音相同、意义相同,任何情况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

2、异体字的分类:(1)造字法不同:泪:涙笔:筆岩:巌岳:嶽(2)造字法相同但偏旁不同:暖:煖訴:愬俯:俛略:畧群:羣杯:盃線:綫煙:烟五.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1、词义扩大: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大就是“词义扩大”。

菜——古:蔬菜。

今:与“饭”相对。

词义异同

词义异同

指出下列句中一些词在句 中的意义与今义有什么不同: 1、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 以为界。 2、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 实足食也。 3、燕兵独追北。 4、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5、时不可兮骤得。 6、乃令张良留谢。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指有语言文字材料所 能证明的词的本来意义。因此,词的本义 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
词义扩大的现象在汉语词义的发展 变化中十分普遍。古汉语许多词的意义 在发展中由特指变为泛指,由专名变为 通名,都属于这类情形。 “響”——古代的意思是回声,后来 的意思泛指一切声音。 “色”——古代的意思是脸色,后来 的意思指颜色、色彩。 “江”——古代为长江的专名,后来泛 指江河。 “河”——古代为黄河的专名,后来泛 指江河。等等。
词义范围的转移 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 中心转移,而甲乙两事物之间又有一定 的联系(如相似或接近等)。 如“P 88:暂;表示时间范畴这一点上, 古今义有联系,但具体的范围却发生了 转移。 上古:突然 ----- 、中古:短暂 ---- 、中古以后:暂时。《广雅·释诂》 “暂,猝也”这是“暂”的本义。
郑 邶
郎鲁邑名 郢 邯郸 都 郊 邻五家 邮传递文书
的驿舍

邦 有关国邑、
行政区域 的名称

五百家
分析字形-页
颁:大头 颜:额 颇:头偏 颠:头顶 顾:回头看 题:额 项:脖子的 领:脖子 后部 顿:叩头 硕:大脑袋

《说文》 头也。 xiè
分析字形-彳 径 小路 復 往而复来 往 “来”之
说文》 彳 《说文》“彳, 小步也” 小步也” 。从 彳的字表示与 行走、 行走、道路有 关的意义。 关的意义。
也有的词古代含贬义,而现代 转变为褒义的。(P。89)如“锻 炼”在古代指玩弄法律陷害别人, 现代“锻炼”一词不但没有这一意 义,而且在“锻炼意志”等场合还 含有褒义。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峰-峯 松-枀 匯-滙 期-朞 册-冊 污-汙 鼓-皷
略-畧 秋-秌 阔-濶 棋-棊 冰-氷 朵-朶 万-萬
惭-慙 够-夠 蘇-蘓 概-槩 皂-皁 吴-吳 燈-灯
鹅-鵞 和-咊 群-羣 鞍-鞌 叙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 )、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 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 古用今废词: 古用今废词: 古代表示等级的词: 大夫、 古代表示等级的词:王、公、大夫、士、皂、舆、隶、 僚、仆、台 。 区分牲畜种类的词: 五月生羔; 黃肚羊; 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五月生羔;羳,黃肚羊;犙 sān ,三歲牛;牭,四歲牛;豯 (三月小猪)豝(二 三歲牛; 四歲牛; 三月小猪) 三岁)。 岁)豣(三岁)。 祭祀名称 春祭; 夏祭; 祭天; 古代祭祀名称:祠,春祭;礿yuè ,夏祭;禪,祭天; 祭地。 社,祭地。 反映古代酷刑的词: 反映古代酷刑的词:劓、黥、 膑、刖 。 其它: 耒耜、 其它:俑、笏、媵、耒耜、 耦 、 薨。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 意思是, 也。”意思是,会意字是并列字类即两个以上 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 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表现该字义所指向 的事物, 的事物, 特点( )是合体字, 特点(1)是合体字,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 合而成。偏旁都是形符,即都表义。 合而成。偏旁都是形符,即都表义。(2)字 ) 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了一个新词。 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了一个新词。 析 男 秉 妇 友
4.形声 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是也。 是也。” 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造字, 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造字,意符表 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 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

古今词汇的演变 词的本义

古今词汇的演变 词的本义

• ② 由个别到一般。由个别到一般,是指本义 所指的是个别事物,具有特殊性,而引申义 所指的是一般的同类事物,具有普遍性。例 如: 匠——本义是木工,《孟子· 尽心 上》:“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引申为 各种有专门技术的工人,如瓦匠、陶匠、冶 匠、皮匠、鞋匠等,段玉裁说:“匠,以木 工之称,引申为凡工之称也。”《史记· 孝文 本纪》:“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 金。”又引申指在某一方面造诣或修养很深 的人,如杜甫《陈拾遗故宅》:“有才继 《骚》《雅》,哲匠不比肩。”诗中“哲匠” 指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
“斧柄”。《说文》:“柄,柯也。”“柯,斧柄也。” 《诗经· 豳风· 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毛亨 传:“柯,斧柄也。”段玉裁云:“柄之本义专谓斧柯, 引申为凡柄之称。”“凡柄”是指一切器物的柄,引申 后词义范围扩大了。
• 牲——“牲”的本义是供祭祀用的全牛。《说
文》:“牲,牛完全也。”《字汇》:“牲, 祭天地宗庙之牛完全曰牲。”引申为“凡畜 之称”(段玉裁语),即泛指供祭祀和食用 的家畜,包括马、牛、羊、豕、犬、鸡,引 申后词义范围扩大。 壻——“壻”的本 义是“丈夫”,即男子汉。《说文》:“壻, 夫也。从士胥。”段玉裁注:“夫者,丈夫 也。然则'壻’为男子之美称,因以为女夫之 称,《释亲》曰:'女子,子之夫为 壻。’”“壻”由“男子之美称”,引申为 “女夫之称”(后代将此义写作“婿”), 词义范围缩小了。
一、词义系统
本义
词的本来意义,是通过分析
词义
系统
字形和考核文献资料所得出
的最早的意义。
引申义 在本义的基础上繁衍派生出来
的意义。
假借义 通过假借的方式产生的与词的本
义、引申义毫无联系的意义。

4.字典、词典、古今词义不同、本义与引申义

4.字典、词典、古今词义不同、本义与引申义

• 阜阳汉简中的《仓颉篇》是目前看到最完整的文 献,完整字数多达541个。 • 水泉子简《仓颉篇》,学者断为汉武帝之后为七 言本,是将之前的四言本拓展为七言本,多俗词 俚语。 • 《仓颉篇》对后代影响很大,《汉书· 艺文志》说 史游作《急就篇》,李长作《元尚篇》,“皆《 仓颉》中正字也”。
• 阜阳汉简中的《仓颉篇》是目前看到最完整的文 献,完整字数多达541个。 • 水泉子简《仓颉篇》,学者断为汉武帝之后为七 言本,是将之前的四言本拓展为七言本,多俗词 俚语。 • 《仓颉篇》对后代影响很大,《汉书· 艺文志》说 史游作《急就篇》,李长作《元尚篇》,“皆《 仓颉》中正字也”。

• 斂手也。斂當作撿。與下篆相聯爲文。《 尙書大傳》曰:“拱則抱鼓。”皇侃《論 語疏》曰:“拱,沓手也。九拜皆必拱手 而至地。”立時敬則拱手。如《檀弓》“ 孔子與門人立拱”,《論語》“子路拱而 立”,《玉藻》“臣侍於君垂拱”是也。
• 凡沓手,右手在內,左手在外,是謂尙左 手,男拜如是。男之吉拜如是。喪拜反拜如是。喪拜反是。
古代漢語
授課人:朱新林
• “基於一種文字形體的語言,其生命會延續 的更爲長久,一個不斷向前行駛的永恆的 舟楫傳送的牢靠的知識——無論是物質的 還是精神的——可以是人類之最偉大的保 護者。”(徐梵澄語) • 可參見徐梵澄《小學菁華》,該書是徐梵 澄在1976年出版于南印度的一部漢英字典, 參見其附錄The Phonetic Signs。
• 古代漢語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大致說 來,它主要有兩個系統: • 第一,是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 漢語書面語言以及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 的語言,即通常所說的文言。 • 第二,是以唐宋以來以北方話為基礎而形 成的古白話。
第一章 緒論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二节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二节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⑥冰霜:“冰霜”本义为:冰和霜。比喻义为:神色严肃 。如:他不苟言笑,神情冷漠,凛若冰霜,谁都不敢接近他。
⑦赤裸裸:“赤裸裸”本义为:形容光着身子,不穿衣服 。比喻义为:毫无遮盖掩饰。如:殖民者赤裸裸的残酷的掠夺 ,激起了当地土著民族顽强的反抗。
⑧传声筒:“传声筒”本义为:话筒。比喻义为:照着人 家的话说,自己毫无主见的人。如:他不过是个传声筒,制造 谣言的不是他。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2.词的引申义 在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引申义和本义密切相关,本义是引申义的根据,引申义是本 义的发展,本义只有一个,而引申义可以有一个、几个、十几 个甚至几十个,这些意义都是跟本义有着意义上的联系,一词 多义的现象就是由此产生的。引申义有远近之分,离本义近的 叫作近引申,离本义远的叫作远引申。远引申一般是由近申义 再引申的,所以也称为间接引申,近引申也叫直接引申。 3.词的比喻义 比喻义是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由两者之间的相 似点相沟通而产生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 虎口”比喻“危险境地”。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二、把握古今意义的不同 【相关知识】
古今词义的演变 古今词义演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 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如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河”, 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黄河,而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 2.词义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 小的现象。如“金就砺则利”(《劝学》)中的“金”,原来泛指 一切金属,而在现代汉语中专指黄金。
基础·自主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史记·淮阴侯列传》:“秦父兄怨此三 人,入于骨髓。” 2、《史记·袁盎列传》:“梁王由是怨盎, 曾使人刺盎。” 3、《史记·秦本纪》:“缪公怨此三人,痛 入骨髓。” 4、《陌上桑》:“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 敷。” 怨:怨恨,仇恨——埋怨
涕:本指眼泪。
1、《庄子·大宗师》:“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 中心不戚。” 2、《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孙入哭,甚哀, 多涕。” 3、《诗经·陈风·泽陂》:“涕泗滂沱。”毛亨传: “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4、汉王褒《僮约》“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
28
三 古今词义的差异
1 词义的范围不同 2 词义色彩、轻重的不同 1)词义色彩的差异,就是词语体现的褒贬含义不同 古为褒义,今为贬义 :如爪牙、喽啰、复辟 等
32 5
天:人之头
《说文》“天,颠也。”《山海经· 海外西经》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 山。”刑天头被砍去,故名刑天。
指事字 旦,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
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
解:从角、从刀、从牛,用刀去分离牛角和牛。
《庄子· 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谣言
1、《搜神记》:“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 酒,以免破屋之咎。’” 2、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前史載謡言者, 信哉不可忽也。” 3、《南史· 张敬儿传》“(张敬儿)又使于乡里为 谣言,使小儿辈歌曰:‘天子在何处?宅在赤谷 口。天子是阿谁?非猪如是狗。’” 4、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故藏用以喜用热药得 谤,群医至为谣言曰:‘藏用檐头三斗火。’人 或畏之。”
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2、《楚辞·渔父》:“世人皆醉我独醒。”
3、《说文· 新附》“醒,醉解也。”
4、韩愈《东都遇春》“朝曦入牖来,鸟唤昏不
醒。”
2 词义的缩小
宫:上古泛指房屋 ,《墨子· 节用中》“古者人之始 生,未有宫室之时,因丘陵掘穴而处焉。” 《经典释文· 尔雅音义》:“宫,古者贵贱同称宫,秦 汉以来,惟王者所居为宫也。”
本义:往,到……去。 《庄子· 逍遥游》:“適莽苍者。” 《论语· 子路》:“(孔)子適卫。”
13
二 引伸义
引伸义是从本义引申、发展而来的,与本义有一定的联系。 词义的引伸可分为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 一)直接引申:直接从本义派生出来的含义 方向 向:向北的窗户 朝着、对着 延长 引导 引:开弓 引退 二)间接引申:由引伸义再引申出来的含义 朝:早晨 ——朝见 ——朝廷 ——朝代 解体 ——开放
32
8
会意字 采,捋取也,从木从爪。 及,逮也,从又从人。 休,止也,从人依木。 杲,明也,从日在木上。
象形、指事、会意字的本义寄托在它们 的形体上 ,通过分析它们的形体就能获 取它们的本义 。
形声字
理,治玉也,从玉里声。
瑕,玉小赤也,从玉叚声。 球,玉声也,从玉求声。
瑜,美玉也,从玉俞声。 玩,弄也,从玉元声。 这一组字都以“玉”为形符。
古为中性,今变贬义或褒义 :如 谤 、牺牲 、勾当、谣言、下流 等。
下流
1、《报任安书》:“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 议。” 2、汉·蔡邕《太尉杨赐碑》:“惟我下流二三 小臣,秽损清风,愧于前人。” 3、唐·韦应物《趋府候晓呈两县僚友》诗: “可怜同官者,应悟下流难。” 4、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只要官人 不惜廉耻,权做下流。” 5、《儒林外传》第四十四回“你长成人了,怎 么学出这般一个下流气质?”
解:解牛
解结 ——解脱、解说、了解、见解、和解
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由具体到抽象, 由个别到一般,由实词到虚词。
雄、雌:本义指雄鸟和雌鸟,专指鸟类而言。 《说文》:“雄,鸟父也。雌,鸟母也。” 谁知鸟之雌雄。(《诗经· 小雅· 正月》) 引申后泛指所有动物的性别: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 辞》)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 词的古义和今义之间的关系 1 词义从古至今没变,属词汇系统中的基本词汇。
2 古义和今义完全没有联系 ,只占极少数。
3 绝大部分词是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二 词义演变的方式 1 词义扩大
菜:古义只指蔬菜,不包括肉类、蛋类。
1、《国语·楚语下》:“庶人食菜,祀以魚。” 2、《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 3、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仇泰然对一幕 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 公为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 4、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都是 些燕窝、鸭子、鸡、鱼„„那菜一碗一碗的端上 来。”
爪牙
1、《诗经·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 牙。”郑玄笺“此勇力之士。” 2、《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 3、《国语·勾践灭吴》:“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不可不养而择也。” 4、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 牙,为国藩垣。” 5、唐元结《问进士》之一:“外以奉王命为辞, 内实理车甲,招宾客,树爪牙。”
32
16
“徒”的本义是“步行”。《论语· 先 进》:“不可徒行也”。步行的特点是 不坐车,不骑马,不利用任何工具,于 是虚化为“空”、“白白地”、“只”、 “仅仅”等意义。
三 假借义
词的假借义与本义是没有联系的,词义假借的一个重要条件 就是假借字和本字要读音相同或相近。
假借分为本有其字的假借和本无其字的假借,前者又称为 通假,后者是“六书”的假借。
颠,顶也,从页真声。 颜,眉目之间也,从页彦声。 题,额也,从页是声。 硕,头大也,从页石声。 颇,头偏也,从页皮声。 这一组字都以“页”为形符,“页”的本义是“头”。 形声字的本义与它的形符有关,形旁能表明词的本义的范畴,但 不能指示字的具体的含义。
適(简化为适) :①去,往;②顺从;③适合,符 合;④恰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词的本义与引伸义
一 词的本义
一) 什么是词的本义 即词本来的含义,反映文字初期的造字意图,且能 在古代文献中得到证明。 旨:味美,《礼记· 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信:诚实,《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叔:拾取,《诗经· 豳风· 七月》“九月叔苴。” 颠:头顶,《诗经· 秦风· 车邻》“有马白颠。” 二)怎样考求词的本义 考求词的本义的主要依据是字的形体结构。 “义寄于形” “因形求义”
1、《史记· 商君列传》“梁惠王曰;‘寡人恨 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2、唐 杜甫 《复愁》诗之十一:“每恨陶彭 泽 ,无钱对菊花。” 3、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 勉学》:“后既 痊愈,帝寻疾崩,遺詔恨不見太后山陵之 事。” 4、 《史记· 淮阴侯列传》:“大王失职入汉中, 秦民无不恨者。” 恨:遗憾 ——怨恨,仇恨
丈夫:古时男子的通称。 1、《战国策·赵策》:“丈夫亦爱怜其 少子?” 2、《谷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 十而冠,冠而列丈夫。” 3、《说文》“夫,周制以八寸为尺,十 尺为丈,人长十尺为丈夫。”
3 词义的转移
汤:古指热水。
1、《孟子· 告子上》:“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 水。” 2、《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 3、《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知欺大王之 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4、《三国志· 魏书· 华佗传》“又精方药,其 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5、唐·王建《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 汤。”
70 20
睡:古义专指坐着打瞌睡 。
1、《庄子· 知北游》“言未卒,齧缺睡寐,被衣 大说。” 2、《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时时睡,弗 听。” 3、欧阳修《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 眠,长夜沾湿何由徹。”
醒:古义指醉酒醒来。
1、《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姜與子犯謀,醉
斤:斧头
• 《孟子· 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32
2
向:窗户
《诗经· 豳风· 七月》:“穹室熏鼠,塞向墐户。” 《说文》:“向,北出牖也。”
32
3
象形字
又,手也。 口,人所以言、食也。
牙,牡齿也,像上下交错之形。
册,符命,诸侯进受于王也。
元:人的头
《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 先轸 ﹞免胄 入 狄 师,死焉。 狄 人归其元,面如生。” 杜预 注:“元,首。”
瓦:上古泛指陶器,《说文》“瓦,土器已 烧之总名。”
1、《礼记· 檀弓上》“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 2、《小雅· 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 裼,载弄之瓦。 ” 3、《世说新语· 赏誉》“三间瓦屋,士龙住东头, 士衡住西头。”
臭:本为气味之总称 1、《周易· 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 兰。” 2、《礼记· 大学》:“如恶恶臭。” 3、《孔子家语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 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也;与恶人居,如入 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
古为贬义,今变褒义 :锻炼 1、《后汉书· 韦彪传》“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李贤注:“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 2、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既付狱吏, 必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
3、明·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鞫狱》“吏隶辈
奉承上意拷掠锻炼,靡所不至。”
2)词义轻重的不同
1、《论语· 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 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说文· 言部》:“诛,责也。” 3、《史记· 项羽本纪》:“沛公至军,立诛杀 曹无伤。” 4、成语:口诛笔伐、天诛地灭 诛:责备——杀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