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赏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全诗赏析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
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
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
“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
古诗《游子吟》诗意
《游子吟
》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大家知道这首诗的诗意吗?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诗意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பைடு நூலகம்。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
:“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游子吟》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这是一句流传至今的古诗,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慈母手中的线代表母亲细致入微的关怀,而游子的衣服则象征着母亲尽力保护和照顾孩子。
这句诗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母爱的重要性。
母亲像是一条细细地线,将自己的爱心紧密地连接在孩子的身上。
无论孩子在远方求学或工作,母亲总是心系着他,时刻为他着想。
她们不计回报地为子女付出,将自己的力量化为一线,为孩子们提供守护和支持。
母亲的爱无处不在,她们用自己的双手为孩子织就温暖和保护。
当游子身上的衣服破损或疲惫不堪时,母亲会细心地修补,为他们换上新的衣物。
不论外面的天气多么恶劣,母亲总是用她们温柔的双手给孩子们编织一层坚固的外衣,使他们能够顺利度过寒冷的冬天。
她们不仅给予物质上的满足,更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正因为慈母手中照料的线,孩子才能在外面的世界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远离家乡的异地求学或工作中,人们面临着不同的压力和困难。
但是母亲的不离不弃成为强大的后盾,鼓励和支持着子女们走出困境。
只要子女们困难时举起头,看一看,就能看到母亲的目光注视着他们。
这种丝线般的联系让游子在远方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有力量和勇气战胜。
慈母手中的线虽然细弱,但蕴含了母爱的无限力量。
她们默默地为子女编织坚固的保护伞,为他们遮风挡雨。
母亲将他们的爱心交织成心血,将温暖感传递给每一个远离家乡的孩子。
这句古诗不仅仅反映了母爱的伟大,也教导了我们要珍惜和感恩母爱。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呵护母亲,给予她们应有的爱和关怀。
同时,我们也需要将母爱传递下去,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这样,我们才能传承和发扬这种充满温情和力量的母爱精神,使社会更加和谐和美好。
游子吟古诗翻译及赏析
游子吟古诗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游子吟古诗翻译及赏析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慈母手中线意思
慈母手中线意思
“慈母手中线”是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一句,原诗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这句诗用简单而深情的语言,描述了母亲为远行的孩子缝制衣物的场景,蕴含着深深的母爱和无尽的牵挂。
“慈母手中线”,这线不仅仅是缝制衣物的工具,更是母亲对孩子深深的关爱和牵挂的象征。
母亲用手中的线,一针一针地缝制着孩子的衣物,每一个针脚都蕴含着她的祝福和期望。
她希望孩子穿着这衣物能够保暖、舒适,更希望孩子在外能够平安、顺利。
这“线”也代表着母亲与孩子之间紧密的联系和纽带。
无论孩子走到哪里,母亲的心都始终牵挂着他。
这根线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母亲和孩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感受到彼此的存在和温暖。
同时,“慈母手中线”也让我们想到了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母亲总是默默地为我们付出,她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缝制衣物、准备食物、打理家务,为我们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
她们从不求回报,只希望我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因此,“慈母手中线”这句诗,不仅仅是对母爱的赞美,更是对母亲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的肯定和感激。
它让我们更加珍惜和感恩母亲的付出,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游子吟古诗的意思及赏析
游子吟古诗的意思及赏析《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
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游子吟古诗的意思及赏析,欢迎阅读。
游子吟唐乐府·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韵译】: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评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
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古诗鉴赏】诗篇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
”这是作者孟郊老年出任溧阳尉时专程接母亲来溧阳时所作。
此诗的第一、二句为工整的对句。
“慈母上中线,游子身上衣。
”只此两句变生动而形象的勾画出夜深人静,年迈的老母亲弓着腰、默默无言地、细心地为即将远行的儿子赶制征衣的动人情景。
第三、四两句中的“密密”和“迟迟”相互对仗,含义深厚。
“临行密密缝”的母亲,在儿子离家后,将相一针一线缝衣时一样,一天一天的屈指计算着儿子的行期,更热切盼望着自己的亲身骨肉早日归来。
在如此伟大的母亲抚养下长大成人的子女,无论怎样报答母恩,也永远报答不完。
孟郊《游子吟》唐诗赏析及点评
孟郊《游子吟》唐诗赏析及点评孟郊《游子吟》唐诗赏析及点评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学过许多的古诗吧,那么你知道哪些经典的古诗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了孟郊《游子吟》唐诗赏析及点评,希望大家喜欢!【题解】这是一首抒写母子情深的名篇。
前四句写母爱,诗人选取母亲为儿子赶制衣裳的情景,通过缝衣的动作刻画,把母亲的心情剖露得十分细腻深刻。
诗人以小见大,以偏概全,表现了深沉博大的母爱,后二句以寸草难以报答春日的恩德作比喻,新颖贴切,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恩情深重难以报答,抒发了对母亲无限感激之情。
“寸草心”、“三春晖” 千古以来成为子女报答父母恩慈的语汇。
孟郊一生清苦,科举途中颇多困顿,四十六岁才中进士,到了五十岁才得到了溧阳(今江苏溧阳县)尉这样一个管一县治安的小官。
以孟郊的年龄和经历来写对母爱的歌颂,不仅是发自内心的,而且是深有体会的,这就使这短短的六句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激情,使古往今来的千万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全诗】《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大意】慈祥的母亲一针一线,亲手为离家远游的孩子缝制衣服。
要分别了,为了把衣服缝得更结实,一针针密密地缝,是担心孩子不能及时归来。
谁说像小草一样的儿女之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天阳光般的深厚博大的母爱呢?【注释】[1]《游子吟》原题下有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
”溧上,即今江苏溧阳县。
据自注,可确知作于作者任溧阳县尉时,大约在公元800年左右,是孟诗至今仍广为传诵的一首。
孟郊(公元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早年屡试不第,四十六岁中进士,历任溧阳县尉、协律郎、河南水陆转运局判官等职。
诗多五言古体,一生苦吟,大部分是倾诉孤愁穷苦之作,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有《孟东野集》,存诗四百余首。
[2]寸草心:小草的嫩茎,语意双关,比喻儿女的心。
描写思亲的诗句
描写思亲的诗句惊艳了时光的古诗词,被人们一代又一代吟咏。
母子,兄弟,父女......最让人割舍不了的亲情,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绘就了中国人的底色!今天,我们一起阅读那些咏唱最让人难以割舍的亲情的诗句。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本诗的前四句没有任何华丽的修辞手法,用朴素的文笔描绘出了慈母的形象,感人肺腑。
其中,前两句把“线”和“衣”同“慈母”和“游子”紧密结合在一起,将母亲和孩子相互依靠的血肉亲情进行生动刻画。
后两句则描写了母亲为即将分别的孩子缝制衣裳的日常小事和心理,体现出了慈母对游子的爱,使血肉亲情进一步加深。
诗人在最后两句的对比和比喻,衬托出了儿子对母亲发自内心的爱,诗人对此极尽抒情描绘,使人读来为之动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封建社会时期,地区之间风土人情和习俗的差距都非常大,离开熟悉的家乡去往陌生的异乡,身心迷茫,且不知前景如何,诗人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第一句的 独”字,就将诗人孤身面对一切的境况表达得淋漓尽致,他又连用两个 异”字, 异乡”和 异客”这种叠加的用法更加凸显诗人内心的孤苦之感。
第二句诗里作者写了 佳节”和 倍”,人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是很平实的情感,往日里不那么明显,可是遇到了 佳节”之后,触景生情,情绪就会相比平时更强烈。
在全家团圆的节日里,孤零零的少年在喧闹的异乡回忆起在家乡时候欢快的过往,游子之孤单就会愈加浓烈。
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为诗人的转折之笔,家乡的兄弟按照习俗在重阳节这一天都身带茱萸登去高处了,兄弟们当中唯独少了他一个人。
事实上,诗人于此想要表达的意思非常深远:让我更加怅然的不是自己孤独身在外乡,而是想到在团圆的日子不能团聚,兄弟的遗憾更值得诉说。
这种意料之外的表达让诗句更有新意,也将诗人的情感处理得更加细腻。
游子吟古诗原文与翻译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古诗原文翻译: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游子吟古诗原文注释:
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诗体名称。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将要。
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言:说。
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游子吟古诗原文赏析: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
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游子吟》古诗解析
《游子吟》古诗解析《游子吟》是唐代文学家孟郊所作的一首古诗,通过表现游子离乡的心情来抒发作者自己的思乡之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游子吟》全文如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表达了游子离乡异乡漂泊的心情,并以一个清晰的画面展现了游子与母亲之间深情的细节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以下是对《游子吟》的分析:首先是开篇的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这两句以“慈母”和“游子”为主体,通过衣线的象征意义,表达了母爱和亲情的深沉。
慈母为游子缝制衣物不仅是为了保暖,更是对游子的关怀和牵挂的表达。
接下来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两句通过描绘慈母缝衣的细致与心急,突显了母亲对游子离家的牵挂和担心。
母亲紧密地缝衣,希望游子早日归来,而“意恐迟迟归”则表达出母亲的焦虑和不安。
最后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两句以“寸草”和“三春晖”作为隐喻,传达了作者的哲理和心态。
寸草虽小,但也有生长和成长的意愿,寸草的心愿得到春天的滋润和阳光的照耀,给予了光明和希望。
这里的“寸草心”可理解为游子内心的渴望和奋斗精神,而“三春晖”象征着温暖的父母、亲人和家乡的关怀,也代表着游子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
通过这首《游子吟》,孟郊生动地描绘了母爱与亲情,以及游子离乡别亲的荒凉孤苦,展示了作者对游子的思念之情。
同时,通过人与自然的对比,抒发了游子对家乡温暖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既道出了离乡之苦,又寄托了对家乡的希冀和向往,表达了游子心中的思乡之情。
总结起来,孟郊的《游子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隐喻,展现了游子离乡的心境和母亲的深情厚爱,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向往。
这首诗既具有感人至深的美感,也启迪了读者对亲情、孝道和家乡之爱的思考。
古诗词里的母爱诗句
古诗词里的母爱诗句
以下是三条关于古诗词里母爱诗句的内容:
1.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这句出自孟郊的《游子吟》,意思就是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在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呀。
你想想看,这得多温馨呀!就像我每次要出远门,我妈也是忙前忙后给我准备东西,嘴里还不停地念叨,可不就是这样的情景嘛!这简单的几个字,却把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展现得淋漓尽致。
2.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还是《游子吟》里的诗句哦。
说的是母亲在临行前把衣服缝得特别细密,是担心孩子在外迟迟不能回来呀。
哎呀,这就好像我每次放假结束要回学校,我妈给我整理行李的时候,那仔细的模样,可不就是担心我在外面照顾不好自己嘛,真的让人心里暖暖的呢!这就是母爱的细腻之处呀,真的好让人感动!
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也是孟郊的诗句啦。
意思是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怎么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就好比我们对妈妈的爱,和妈妈对我们的爱比起来,那真的是差得远呢!我们给妈妈做一点小事,妈妈都会开心半天,可妈妈为我们做了那么多,我们又能回报多少呢?母爱的伟大真的是无法衡量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古诗词里的这些母爱诗句,真的是太生动太形象了,让我们能深深感受到母爱的深厚和伟大,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妈妈的爱呀!。
唐诗《游子吟》拼音及解释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原文译文
游子吟
中唐孟郊《全唐诗》五言古诗
慈母手中线,慈母用手中的针线,
游子身上衣。
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密密缝,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
意恐迟迟归。
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损坏。
谁言寸草心,有谁敢说,儿女像小草那样轻微的孝心,报得三春晖。
可以报恩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德呢?
二、词句解说
游子吟
中唐孟郊《全唐诗》五言古诗
游子吟
(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2)吟:诗体名称。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
谁言寸草心,乡的游子。
报得三春晖。
(4)临:将要。
(5)意恐:担忧。
(6)归:回来,回家。
(7)言:说。
(8)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儿女。
(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
也指儿女的情意。
( 10)报得:报恩。
(11)三春晖:春季绚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阴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季温暖、温暖的阳光照射着儿女。
孟郊《游子吟》全诗鉴赏《游子吟》唐诗赏析答案
孟郊《游子吟》全诗鉴赏《游子吟》唐诗赏析答案《游子吟》由孟郊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游子吟⑴》作者: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⑵。
临行密密缝⑶,意恐迟迟归⑷。
谁言寸草心⑸,报得三春晖⑹!《游子吟》【注解】:⑴吟:吟诵。
⑵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即作者自己。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⑸言:说。
寸草:萱草。
萱草(花)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
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
⑹三春晖:指慈母之恩。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
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游子吟》【韵译】: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游子吟》【讲解】:这是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它把人类伟大的母爱置于特定的艺术氛围中,加以弘扬和歌颂,使之脍炙人口。
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
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所作。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颠沛流淳,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此诗写的正是这样的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都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这是一首乐府体诗,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一瞬,用简括的语言勾勒出慈母为游子缝制衣裳的场景,抒发了游子思乡念亲的至深情感。
全诗淳朴素淡、情真意切,拨动了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尤其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两句已成为千古流传的名言佳句。
首联,“游子”,本谓远游的客子。
《史记》“游子悲故乡”。
也许慈母想到了游子的奔走之劳,风霜之苦和孤寂之悲,如此,诗一开头,就似笼着一层淡淡的哀愁。
另外,就唐诗看,“游子”也可指离乡远游的举子。
古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翻译赏析
古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翻译赏析《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
其全文古诗如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前言】《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五言古诗,属于古体诗。
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注释】(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5)意恐:担心。
(6)归:回来,回家。
(7)言:说。
(8)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
(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报得:报答。
(11)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翻译】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赏析】《游子吟》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
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Org/b/760htm。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
《游子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游子吟》原文、翻译及赏析《游子吟》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游子吟》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游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注释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诗体名称。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将要。
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谁言:一作“难将”。
言:说。
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创作背景《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阳所写。
作者早年漂泊无依,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
诗人饱尝了世态炎凉,更觉亲情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赏析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
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写出一句赞扬母爱的古诗
写出一句赞扬母爱的古诗原文:《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衍生注释:“游子”:指离家远游的人。
“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二、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补衣服的细节,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关爱和牵挂。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那密密麻麻的针线里,饱含着母亲无尽的担忧和期盼。
而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则用形象的比喻,将子女比作小草,将母爱比作春天的阳光,深刻地表达了子女难以报答母爱的情感。
三、作者介绍:孟郊,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
他一生贫困潦倒,但诗作多反映民间疾苦。
孟郊的诗风格古朴凝重,注重表现内心的情感。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整夜未眠,一直守在我的床边,就像诗中那位“临行密密缝”的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
她那关切的眼神,轻柔的话语,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
难道这不是最伟大的爱吗?原文:《别老母》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一、衍生注释:“搴帷”:掀起门帘。
“河梁”:桥,指送别之地。
二、赏析:这首诗开篇直接描写诗人拜别母亲的情景,母亲白发苍苍,泪眼干枯,令人心碎。
后两句描绘了风雪之夜柴门的凄惨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自责。
“此时有子不如无”一句,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愧疚。
三、作者介绍:黄景仁,清代诗人。
他的诗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
四、运用片段:记得有一次我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离开家乡,妈妈在门口送别,那场景就像诗中“搴帷拜母河梁去”一样。
看着妈妈那不舍的神情,我心里满是愧疚,难道我这样的追求真的值得让妈妈如此伤心吗?原文:《岁暮到家》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一、衍生注释:“及辰”:及时,指到家正好赶上过年。
“低徊”:徘徊,流连。
小学古诗:《游子吟》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游子吟》原文译文赏析《游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注释】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诗体名称。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将要。
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谁言:一作“难将”。
言:说。
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赏析】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不过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
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
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许多读者强烈的共鸣。
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关于母亲节诗句,古诗,现代诗
关于母亲节诗句,古诗,现代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衍生注释:1. “游子”:指出门远游的人。
在这里指即将离开家乡远行的儿子。
2. “寸草心”: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3. “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
晖,阳光,这里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通过描述游子远行前母亲为其缝衣的场景,表达了母爱的伟大以及赤子对母亲的感恩。
情感真挚深沉,展现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和关怀,以及孩子对母爱的敬重与愧疚。
在表现手法方面,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开篇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充满母爱的画面,没有多余的修饰却直击人心。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则通过描写母亲的动作和心理,深入细致地体现出母爱的细腻。
最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形象的比喻,把子女比作寸草,把母爱比作三春阳光,将对母爱的歌颂推向高潮。
四、作者介绍:孟郊,唐代著名诗人。
他一生坎坷,穷困潦倒,但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被称为“诗囚”。
他的诗风以苦吟著称,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
五、运用片段:1. 在母亲节的家庭聚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融洽而温暖。
这时,小侄子站起来说:“我要背一首诗给奶奶听。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奶奶就像诗里的慈母,天天照顾我们很辛苦,这就像阳光一样,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多陪陪奶奶。
”大家听后,纷纷点头赞同。
2. 学校举办母亲节主题演讲比赛。
小明站在台上深情地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不禁让我想起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母亲用手中的针线为游子编织衣裳,实则编织的是无尽的爱。
就像我们的母亲,每日为我们的生活精心打点,这份养育之恩怎能不令我们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提醒着我们做子女的要尽力回报母亲深深的母爱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赏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唐朝:孟郊
出自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
Song
of
the
Parting
>
cí
mǔ
shǒu
zhōng
xiàn
慈母手中线,The
thread
in
mother's
hand
yóu
zǐ
shēn
shàng
yī
游子身上衣。
A gown
for
parting
son,
lín
háng
mì
mì
féng
临行密密缝,Sewn stitch
by
stitch,
alas!
yì
kǒng
chí
chí
guī
意恐迟迟归。
For fear
of
cold
he'll
stand.
shuí
yán
cùn
cǎo
xīn
谁言寸草心, Such
kindness
of
warm
sun
bào
dé
sān
chūn
huī
报得三春晖。
Can't
be
repaid
by
grass.
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诗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
言:说。
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翻译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三、
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
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
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
“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
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
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唐诗品汇》:刘云:全是托兴,终之悠然。
不言之感,复非睍睆寒泉之比。
千古之下,犹不忘淡,诗之尤不朽者。
《唐诗归》:钟云:仁孝之言,自然风雅。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亲在远游者难读。
顾璘曰:所谓雅音,此等是也。
《唐风怀》:南村曰:二语婉至多风,使人子读之,爱慕油然自生,觉“昊天罔极”尚属理语(末二句下)。
《唐风定》:仁孝蔼蔼,万古如新。
《载酒园诗话又编》:贞元、元和间,诗道始杂,类各立门户。
孟东野为最高深,如“慈母手中线……”,真是《六经》鼓吹,当与退之《拘幽操》同为全唐第一。
《寒瘦集》:此诗从苦吟中得来,故辞不烦而意尽,务外者观之,翻似不经意。
《柳亭诗话》:孟东野“慈母手中线”一首,言有尽而意无穷,足与李公垂“锄禾日当午”并传。
《唐诗别裁》: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意,与昌黎之“臣罪当诛,天王圣明”同有千古。
《游子吟》写在溧阳。
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
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
字东野。
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
唐代著名诗人。
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
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