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学实录
《半截蜡烛》的教学实录及反思
![《半截蜡烛》的教学实录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decb32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5.png)
《半截蜡烛》的教学实录及反思《半截蜡烛》的教学实录及反思师:同学们,伯诺德夫人一家先后遇到了几个危急关头?生:他们遇到了3个危急关头。
师:第一次危机由何而起?生:一个德国中尉把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了。
师:当时情况怎样?生:当时情况非常危急。
师:从哪里感受到的?生:因为书上写如果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一家三口的生命将要结束。
生:我觉得这时候的危急在于如果出现以上现象,国家就会遭受更大的灾难。
师:那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危急的情境读出来吗?(生自由朗读后指名读并评价)师:同学们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做?生:伯诺德夫人望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间里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并把蜡烛吹灭了。
师:请你们在读读描写伯诺德夫人的语句,想想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读,思考)师:谁愿意来说说,最好结合有关语句?生:我觉得伯诺德夫人很勇敢,因为在如此危急的时候,她是那么的沉着冷静。
师:从哪里感受到的?生:我是从“急忙”和“轻轻”这两个词语中感受到的。
生:我觉得伯诺德夫人很机灵。
因为当她看到危险就要来临时,她又想到了这么一个好办法,把危机化解了。
师:你回答得很好。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几句话,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生齐读)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可以看出,,我们可以结合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以及周边的环境加深对一个人的了解。
下面老师请同学用上这种方法,来谈谈你对于杰克的了解……(生沉默)师:可看看杰克的表现,从他的表现中你了解到了什么?生:当危险来临时,杰克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从容地搬来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我觉得他很勇敢。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生:我觉得他很懂事,在危险到来时,他很从容,一点也不紧张。
……师:危险越来越近了,这时候小女儿杰奎琳挺身而出了。
下面请同学来读一下这一段课文,尽量把你对人物的了解读出来。
(生读)师:(对指读的学生)杰奎琳,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什么用这种语气对少校说话?生:因为我想大人都喜欢可爱一点的小孩,我这样说的话,可以让他对我放松警惕。
课堂实录|《半截蜡烛》课堂教学实录(一)
![课堂实录|《半截蜡烛》课堂教学实录(一)](https://img.taocdn.com/s3/m/bffbf6e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a.png)
课堂实录|《半截蜡烛》课堂教学实录(一)《半截蜡烛》课堂教学实录(一)执教名师:薛法根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知道我叫什么名字了吗?生:知道。
师:叫什么呀?大声说出来。
生:薛法根。
师:这个名字好听吗?生:好听。
师:呵呵,谢谢啊!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半截蜡烛),念一下课题——生:《半截蜡烛》。
师:嗯,好。
(手拿着一支粉笔)这是什么?生:粉笔。
师:我知道是粉笔啦,这是?生:这是一枚粉笔。
师:一枚?不叫“枚”,数量词用准确。
生:这是一根粉笔。
师:或者这是?生:一支粉笔。
师:是吧,好的。
(手拿着一段掰断的粉笔)那这是?生:半根粉笔。
师:或者这是?生:半支粉笔。
师:是不是这样的?对。
那课文当中说这是半截蜡烛,这个“截”就相当于哪一个字的意思?嗯?生:根。
师:不是“根”,也不是“支”,相当于“段”,是不是这是一“段”?我们一般说这是一段粉笔,对吧?所以,蜡烛也叫这是一段蜡烛,或者叫一截蜡烛,是不是?但是这里不用一截用了半截,意味着这一段蜡烛怎么样?生:是一半儿的。
师:什么叫一半儿的?生:意味着蜡烛很少。
师:不叫很少,蜡烛这叫?生:很短。
师:对,很短。
一小段蜡烛,很短很短的一段蜡烛,叫?生:半截蜡烛。
师:对,但是我们课题如果叫作一小段蜡烛,好不好听?生:不好听。
师:不好听对不对,但是用半截蜡烛就比较好听,所以汉语它能够用简练的语言,既形象又准确的表达这个意思,这个题目念——生:《半截蜡烛》。
师:好的。
课文当中伯诺德夫人用这半截蜡烛传递秘密情报,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谁能把这个绝妙的主意讲给大家听,想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绝妙的主意?就用这半截蜡烛。
生:她是先把那个绝密情报塞到了一个小金属管里,然后又把小金属管塞到了半截蜡烛里,然后又把半截蜡烛插在了一个烛台上摆在了显眼的桌子上,这样就让那前来搜查的德军没有怀疑这个蜡烛。
师:嗯,听明白了没有?生:听明白了。
师:他用了两个“塞”,一个是把情报塞在金属管里,又把金属管塞在蜡烛里,有两个“塞”。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及评析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86841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0.png)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及评析半截蜡烛教学反思篇一《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是反映第二次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战的事。
一、抓住重点,感悟人物品质。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描述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并抓住描述母子三人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活动的文字,让学生去品读,体会到他们的镇定、机智、爱国,同时欣赏到人物的人格魅力。
在进行这一教学环节时,课件辅助呈现,先由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这半截蜡烛继续燃烧下去的危险,带领学生走进此情此境;然后经过学生的感悟,结合背景,在头脑中叠现出紧张的一幕;再经过反复朗读,结合上下文,经过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他们的镇定、机智与爱国,再以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加深理解,表达情感,欣赏到人物的人格魅力,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二、依托文本,注重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我们的阅读教学要让写放进来,不必须当堂写,能够课内说,课外写。
可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
如教学课文的最终一句话:“正当她踏上最终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此时读者那悬到嗓子眼的一颗心最终落了地,可谓峰回路转,化险为夷,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侥幸躲过一劫。
那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望着这盏在最终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他们的心境怎样学生回答如释重负,然后请学生想象一下此时伯诺德夫人、杰克和杰奎琳会想些什么,并想象一下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进行说话练习,并提醒学生必须要注意当时的场合并进行合理的想象。
因为有了前面环节的细细品味和我的及时提示,学生说得不错。
课后再请学生写下来,这样一个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本事和培养孩子想象本事,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篇二反思第三组略读《半截蜡烛》,有如下收获:备时,我就在思考:略读到底该怎样教?虽然同科头教师介绍经验和《教师教学用书》中,也听到、看到一些“略读要以学生自我读懂为主”,“略读任务要单一,要充分运用好前导语的提示作用,解决一两个问题即可。
五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学实录
![五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fa39e3cecc7931b764ce1525.png)
五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学实录
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半截蜡烛仍扑灭着。
下面故事的中心人物是谁?
生:是大儿子杰克。
师:怎样演好这一角色呢?
生:演好杰克的举措、言语。
生:还要演出他的神情。
师:你们说得真好,知道怎样演戏了。
谁来演一演?
〔终身渐渐地站起来,显露紧张的样子,快速伸手端起蜡台,大步朝门口走去。
〕
师:有什么感受?
生:有的举措和神情演得不像。
生:他很紧张、谎忙,一下子让朋友看出了破绽。
生:他的神情惹起朋友的疑心。
朋友会想,这个小男孩为什么紧张,抢了蜡烛就走,这蜡烛里难道有什么间题?
师:同窗们,可见这时把杰克的神情演好,很重要。
杰克是怎样的神情呢?
生:冷静。
生:镇定。
生:虽然内心紧张,但不露声色。
师:谁再来演一下?
〔终身下台演,把杰克的冷静、镇定的神情表现出来。
〕
师:这位杰克如何?
生:没有显露破绽,不会惹起朋友的疑心。
师:同窗们;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假定的神情、举措、言语,你们能知道他沽起来前,心里想了些什么?
生:过不了多久,蜡烛就会烧到金属管的!妈妈曾经做了努力,可是没有成功。
我该怎样办,总不能坐着等有了!
生,心爱的法西斯,又把蜡烛抢了,怎样办?跟他们吵吗?不行!妈妈说过;越是危殆的关头越耍镇定,不能慌。
我要装着没事一样,把蜡烛拿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11.半截蜡烛_鲁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11.半截蜡烛_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c102be0912a21615792920.png)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11.半截蜡烛_鲁教版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导语:同学们,60年前那一场几乎席卷整个人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无数国家染上战火,人民饱受煎熬。
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课文中的伯诺德夫人一家参加了秘密情报传递工作。
一天晚上,他们为了半截蜡烛与闯进屋子的德国强盗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
(板书:半截蜡烛)师: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请同学们认真读阅读要求,看看本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作出简单批注。
学生学习汇报。
课件演示字词。
课文主要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
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
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1.过渡: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
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2.学生汇报有同学认为伯诺德大人贡献最大因为当她看到德军点燃蜡烛时,急忙取出油灯,还说这灯亮些,准备把蜡烛换下来,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师:当德军点燃蜡烛时,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会想些什么?(蜡烛就这么点着,情报很快就会暴露,怎么办呢?不行,我得赶快想个好办法!)这是你的心理独白,你这么大声说出来,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才怪呢。
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她是怎么做的?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
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师:你强调哪个字眼。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20cc11c6e009581b6bd9ebbd.png)
页眉内容《半截蜡烛》课堂实录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生:《半截蜡烛》。
师:文章拿到啦?(拿到了)预习了没有?(预习了)好,下面告诉老师,告诉大家,你预习了些什么?我想听一下。
生:我预习的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师:你了解了二战的内容,好,请坐,还有吗?你说。
生:我预习了蜡烛的变化。
师:哦,好的,你预习了蜡烛的变化。
还有吗?都没有学字词啊?生:学了。
师:文章读过啦?生:读过了。
师:那怎么不说啊?告诉我,还干吗了?你说。
生:给每一自然段标序号。
师:哎,标上序号了,标上序号的人举手。
(有少数没有举手)哎,没标的赶紧标起来。
手放下,还有吗?充分的说,你说。
生:我了解了整篇文章的中心。
师:你都知道中心啦,哦,一会儿我要问啦!好,请坐下,你说。
大声。
生:我了解了文中人物的心情变化。
师:好,我想问一下,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内容,我们同学基本都做了的举手。
基本都做了,字啊,生字的读音啊,词语啊,包括内容啊,包括人物啊,做了的?好,手放下,那我就不一一检测了,下面我检查一项。
检查一下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谁能根据这个要求来说一下(指投影)可以先看看书,快速的,四位同学举着手呢!(等待)好,我请第一位举手的同学说,来,这位女同学,你说。
师:(回答声音太小,听不清)来,注意,这儿人多,地方大,所以不能像教室里上课的那个声音,放开来,话筒传给你不方便,知道吧,大声说话。
生:时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物是──事情是──师:半截蜡烛里有什么?生:情报。
师:那也就是保住了──生:情报。
师:好,她说的不清楚,是一一说的,现在谁能告诉我这些问题的答案,(看屏幕)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还有谁说?可以在下面自己先说说。
(生讨论。
)师:好,你来说,大声。
生:二战时期──师:然儿?那也就是说三个人都在保护什么?生:情报。
师:好,三个人都在保护情报。
板书:保护情报。
师:保护情报首先得有什么?生:把情报藏起来。
_半截蜡烛教学实录_
![_半截蜡烛教学实录_](https://img.taocdn.com/s3/m/9d18d7c8aa00b52acfc7cae2.png)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导语:同学们,60年前那一场几乎席卷整个人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无数国家染上战火,人民饱受煎熬。
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课文中的伯诺德夫人一家参加了秘密情报传递工作。
一天晚上,他们为了半截蜡烛与闯进屋子的德国强盗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
(板书:半截蜡烛)师: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请同学们认真读阅读要求,看看本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w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作出简单批注。
学生学习汇报。
课件演示字词。
课文主要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
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
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1.过渡: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
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2.学生汇报有同学认为伯诺德大人贡献最大因为当她看到德军点燃蜡烛时,急忙取出油灯,还说这灯亮些,准备把蜡烛换下来,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师:当德军点燃蜡烛时,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会想些什么?(蜡烛就这么点着,情报很快就会暴露,怎么办呢?不行,我得赶快想个好办法!)这是你的心理独白,你这么大声说出来,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才怪呢。
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她是怎么做的?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
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师:你强调哪个字眼。
(学生各自试读)生1:(将“亮”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48a2639d6bec0975f465e2ec.png)
演 出 形
师 : 演 做 得 不 错 。接 下 来 , 导 盛
读 保 护 蜡 烛 这 一 部 分 课 文 。读 完 之 烛 。 诺 德 夫 人 拿 出 一 盏 油 灯 , 说 伯 她 后 我们要 补充完 成一 张情 节 图。
( P 出示 情节 图 ) PT 还 是油 灯 的光亮 , 把蜡 烛 吹熄 了 。 就
德 国军 官说 多点 几 支蜡 烛也 好 , 这
阵粗 暴 的 敲 门声 ,三 个 德 国军 官
师 : 等 , 个 蜡 烛 倒 底 是 谁 吹 词 来 形 容 这 个 故 事 。 等 这
生 : 诺德 夫人 。 伯 师 : , 把 “ 把蜡 烛 怎 么样 对 要 谁
师( 响起 敲 门 声 ) 你 们 听 , 着 熄 的 ? : 随
师 : 下 来 , 同 学 们 做 一 回 导 烛 吹 熄 。 可 是 德 国军 官 又 点 燃 了 蜡 接 请 演 说 戏 ” 。
生 : 意 。 愿
师 : 个故 事 当中有 这些 人物 , 演 , 一 说戏 。 意吗 ? 体 推 出“ 这 说 愿 媒 导 烛 , 杰 克 找 了 个 想 到 柴 房 搬 柴 火 的 借 口想 把 蜡 烛 端 走 ,但 是 被 德 国军 官 夺 回 。最 后 是 杰 奎 琳 借 口想 上 楼 师 : 清 楚 又 简 洁 , 加 上 了一 既 还
告 诉 我们故 事发 生的 时间是在 ? 生 : 二 次世 界大 战期 间。 第
师 : 点 是在 ? 地 生 : 国伯诺德 夫人 家 中。 法 分 另U — — 是
生 : 回 , 为上 面一 横填 的都 得 。 是 我觉 得说得 太复 杂 了。 不 夺 因 但 能
生 : 先 是 由德 国军 官 焰 I , 首 烛 J 接 着 伯 诺 德 夫 人 借 口油 灯 更 亮 把 蜡
五年级下《半截蜡烛》教学实
![五年级下《半截蜡烛》教学实](https://img.taocdn.com/s3/m/73331dc979563c1ec4da7149.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半截蜡烛》教学实录《半截蜡烛》教学实录【教学理念】本课教学着力于对两个问题的思考探索:一、文本解读的多元性与规定性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
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完全相同。
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提升“对话”的质量?其间是否还需要教师的控制? 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是否就意味着可以任意解读文本?教学中,我强化展现学生个体理解的丰富的非预期性与创造性,同时认为多元解读并非没有任何制约的纯个体主观心理反应,而是主观心理与文本隐蔽信号的契合,因而教学中注意通过价值的引领让学生领悟文本对话中“主观”与“客观”的辩证规律。
二、语言转换的整体性与主动性毋庸置疑,语文课堂发展学生的语言是学科职责,但实际操作中却也是一大瓶颈。
我在教学中力求把握整体性与主动性,将体验、想象与语言发展结合起来。
诸如引发认知冲突、进行争辩,凭借文本信息想象描述心理,既力求体现“多维度”多“层次”的丰富性,又旨在激发学生思维、表达的积极性,使之获得整体的发展。
【教学过程】一、铺垫定向学习课文前,先组织学生默写词语:半截、蜡烛、绝密、绝妙,其中“绝密”绝“妙”由教师说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写词语。
默写完毕后教师进行评点,强调“蜡”是“虫”旁,“绝密”的“密”是“山”字底。
师:现在谁能说说,课文中的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说的时候尽量用上“绝密”绝“妙”这两个词语。
生:这半截蜡烛藏有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这是伯诺德夫人想出的一个绝妙主意。
生:伯诺德夫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将装有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了半截蜡烛里。
师:你把“绝妙”放到了前面。
同一个意思常常有不同的说法。
那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就绝对保险、万无一失吗?(生:不是)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它存在着什么隐患。
(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教师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半截蜡烛》课堂实录
![《半截蜡烛》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835c283f08a1284ac9504381.png)
半截蜡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画出文中描写一家三口言行举止及心理的句子,感受他们是如何和德军周旋的。
3、通过自读自悟,感受伯诺德夫人和儿女们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通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感受到在斗争中,机智和勇敢同样重要。
教学重、难点通过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面对敌人的沉着、镇定、机智和勇敢以及紧张剧烈的心理活动,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感铺垫〔感受这场无硝烟的战争的紧张气氛〕师:请哪位学生来板书课题:半截蜡烛师:〔听写两个词语:绝密、绝妙〕我说意思,你们根据意思写词语。
师:现在谁能说说,课文中什么是“绝密〞的?什么是“绝妙〞的?生:情报是绝密的。
生:把情报放在半截蜡烛中的计策是绝妙的。
师:那么,这个主意就绝对保险吗?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危险存在什么地方。
〔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教师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完毕。
〕师:这情报也许关系着一个军队,一个国家的命运,现在,蜡烛已经被敌人点燃!〔引导读好这个句子〕过渡语: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便围绕着这半截蜡烛打响了──〔播放课文3~7自然段配乐朗读录音。
〕二、研读探究〔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的镇定、机智和爱国精神〕(一)再次渲染紧张的气氛。
师: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感受?生:这个故事很“惊险〞。
生:这个故事很“紧张〞。
师:你从哪儿看出这种紧张气氛。
〔学生读书、体会、交流〕重点交流“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一句。
师:“发出微弱的光〞意味着什么?生:意味着蜡烛就要燃烧到金属管了,就要自动熄灭了。
生:意味着秘密就要暴露了。
生:意味着情报站就要遭到破坏。
生:还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要完毕了。
师:能完整地讲一讲吗?〔生答略〕师:能用一个有水平的词语形容此时的险情吗?生:千钧一发。
《半截蜡烛》课堂实录
![《半截蜡烛》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fa5e9375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e.png)
《半截蜡烛》课堂实录《半截蜡烛》课堂实录(精选12篇)《半截蜡烛》课堂实录篇1师在学习课文前,组织同学默写词语:半截、蜡烛、绝密、绝妙,其中“绝密”“绝妙”师说意思,生依据意思写词语。
师评点,强调“蜡”是“虫”旁,“绝密”的“密”是“山”字底。
师:现在谁能说说,课文中的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说的时候尽量用上“绝密”“绝妙”这两个词语。
生:这半截蜡烛藏有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这是伯诺德夫人想出的一个绝妙办法。
生:伯诺德夫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她将装有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了半截蜡烛里。
师:你把“绝妙”放到了前面。
同一个意思经常有不同的说法。
那么,这个绝妙的办法就肯定保险、万无一失吗?生:不是师: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它存在着什么隐患。
同学默读课文后沟通师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隐秘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师:这情报或许是自己部队的作战方案,或许是敌人的又一个阴谋行动。
现在,蜡烛已经被敌人点燃!师引读万一蜡烛──生齐读: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师引读:这样──生齐读:隐秘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师: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便围围着这半截蜡烛打响了──师播放课文3~7自然段配乐朗读录音。
师:假如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听了这个故事的感受,你们选择哪个词?生: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惊险”。
生:我选择“紧急”。
师:换个角度再想想。
生:我觉得他们一家很“机灵”。
生:我觉得他们一家很“镇静”。
师:同学们都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体会。
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状况是怎样的惊险。
请边默读边体会。
生读书、体会师重点引导沟通“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一句。
师:“发出微弱的光”意味着什么?生:意味着蜡烛就要燃烧到金属管了,就要自动熄灭了。
生:意味着隐秘就要暴露了。
五年级下册语文《半截蜡烛》教案三篇.doc
![五年级下册语文《半截蜡烛》教案三篇.doc](https://img.taocdn.com/s3/m/0015d5c42e3f5727a5e962a9.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半截蜡烛》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的提示,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3、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
4、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的提示,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3、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1、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3、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检查生词的掌握情况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确,特别强调“烛”、“诺”、“遭”“盯”“琳”等字的读音。
2、提醒字形:你认为哪些字需要我们在书写时特别留心?3、描红、临写3个你认为易写错的生字。
四、理清课文脉络1、播放课文录音。
小学五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82519bc7680203d8cf2f2401.png)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五年级语文教案教案设计意图:本课是实验版教材五年级下的内容,我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想通过朗读训练,结合课文进行语言知识的积累,以及恰当合理地使用媒体等途径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文本,体会文中人物的伟大精神,扎扎实实地上好本节语文课。
课堂实录: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的伯诺德夫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女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在他们家的桌子上醒目地放着半截蜡烛,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知道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吗?(边出示蜡烛图)【设计意图:通过给学生看半截蜡烛的画面,给以直观的印象,不仅激发他们很快进入课文的学习,还促使学生边看边想,提高看的质量。
同时还能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
】生:这是藏着秘密情报的蜡烛。
这是关系到一家人生命的蜡烛。
师:是呀,由于伯诺德夫人的绝妙主意,这半截蜡烛躲过了德军的一次次搜查,可是一天晚上,三个德国军官突然闯进伯诺德夫人家,一个中尉无意中点燃了这半截蜡烛,一场危机来临了。
(板书:点燃蜡烛。
)师:在文中,危机指的是什么?夫人怎么化解危机?生:危机是指敌人会发现蜡烛里的秘密,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她借口蜡烛暗,油灯亮而换下了蜡烛。
师:同学们,夫人面临危机的后果是一个比一个严重,所以我们应该怎么读呢?【设计意图:把讨论中得到的感受化为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更使学生明确当时处境的危险。
】师:让老师和大家一起配合着读。
为了保全蜡烛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为了不使秘密暴露,情报站能继续安全存在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为了保全一家三口的生命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不同的语境进行引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一次又一次地感悟当时情况的迫在眉睫,为后面的体会人物品质的环节做好铺垫。
而且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理解是最好的朗读指导;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朗读也是一种很好的理解方法。
这样就能把阅读理解和朗读训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了。
】师:一场危机过去了,可课文为什么说似乎过去了呢?(板书:重新点燃。
五年级下册语文《半截蜡烛》教案三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半截蜡烛》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9d58fd80eb6294dd886cb8.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半截蜡烛》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半截蜡烛》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的提示,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3、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
4、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的提示,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1、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检查生词的掌握情况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确,特别强调“烛”、“诺”、“遭”“盯”“琳”等字的读音。
2、提醒字形:你认为哪些字需要我们在书写时特别留心?3、描红、临写3个你认为易写错的生字。
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https://img.taocdn.com/s3/m/bd86e308e87101f69e3195d7.png)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师:今天我们学习《半截蜡烛》,请同学们读课题。
生:半截蜡烛。
师:你在读的时候,会特别在意哪个字眼?生1:我会特别注意“半”,因为我会想,另外的半截蜡烛去哪里了?生2:我也是在意“半”,我在想,这半截蜡烛背后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生3:我也注意“半截”,这半截蜡烛最后怎么样了,有没有烧掉?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课文,打开课文《半截蜡烛》。
同学们一定把课文读过了,说一说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生1:它在一开始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师:我来考一考大家,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有哪些人物?生答。
生2:这篇课文是剧本。
师:你已经知道了课文的文体。
生3:这篇课文有很多括号,括号里交代的是人物的动作、神情等。
师:你不但注意了小括号,还读懂了括号里的内容,真不错。
(板书:动作、神情)师:在预习课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在读课文的时候选了几位同学合作读,我想请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安排?生1:因为这样更省力气。
生2:因为分开读可以更好地读懂内容。
生3:因为这篇课文主要是人物的语言,我就选了不同的同学来读不同(人物)的话。
师:你采用的原来是分角色朗读啊。
同学们,我们都看过电视剧,演员说的话或是要笑要哭,都是按照要求去做的,这个要求来自像我们课文这样的东西,也就是“剧本”。
生4:老师诶,我有一个发现,文章中有一种括号都只有一半的。
师:同学们一起到文中去找一找,看看文章一共有几个地方是刚才郑超群说的这种形式的?生自主读文,用横线画出这类句子。
、师:把你找到的这样的只有半个括号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生自主读文,后交流。
生1:这些句子连起来就是一个故事。
生2:这些句子连起来就是故事的情节。
生3:这些句子告诉我们故事的场景。
生3:这是故事的场面。
生5:这连起来就是一个故事的过程。
师:这是同学们自己读懂的知识,真不错。
说到场景,我想试试同学们的阅读能力,从剧本开头的场景介绍中你读懂了什么?生1:我读懂了这是一个贫苦的家。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11.半截蜡烛_鲁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11.半截蜡烛_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76fe3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60.png)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11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养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进展的教学方式,慢慢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事实上,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养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小孩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形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小孩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专门快。
导语:同学们,60年前那一场几乎席卷整个人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许多国家染上战火,人民饱受煎熬。
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课文中的伯诺德夫人一家参加了隐秘情报传递工作。
一天晚上,他们为了半截蜡烛与闯进房子的德国强盗展开了一场专门的斗争。
(板书:半截蜡烛)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师:这是如何样的半截蜡烛?请同学们认真读阅读要求,看看本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是谁保住了隐秘,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奉献最大?你最观赏谁的语言,什么缘故?作出简单批注。
学生学习汇报。
课件演示字词。
课文要紧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及评析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e9276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d.png)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及评析教学理念:课文《半截蜡烛》,生动地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描写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先由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这半截蜡烛继续燃烧下去的危险,带领学生走进此情此境;然后通过学生的感悟,结合背景,在头脑中叠现出紧张的一幕;再通过反复朗读,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他们的镇定和机智,再以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加深理解,表达情感,欣赏到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故事,课题导入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故事的主人公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他们为了半截蜡烛与德国强盗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
谁能说一说: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生:这半截蜡烛里藏有非常重要的情报。
生:这不是普通的半截蜡烛,蜡烛里藏有绝密情报。
(点评: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仅仅抓住半截蜡烛的特殊和重要之处,引导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去读文。
)二、学习课文,感悟理解师:同学们说的没错,这半截蜡烛里藏着绝密情报,这是伯诺德夫人想出的一个绝妙的主意。
这个绝妙的主意就绝对保险,万无一失吗?生:不是。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它存在着什么隐患?生快速浏览课文,师巡视。
生:我找到了,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师相机出示刚才这段话。
)师:请同学们把这句话齐读两遍。
生齐读句子。
师:这半截蜡烛里的绝密情报也许是自己部队的作战计划,也许是敌人的阴谋行动,总之这份情报是至关重要的,千万不能落入敌手。
所以,蜡烛是万万不能点燃的,一旦点燃,后果不堪设想。
师指屏幕引读:(刚才的一段话)师:事实上,这半截蜡烛却被点燃了,一共被点燃了几次?生:两次。
师:每点燃一次,就说明火焰离情报更近一步,每点燃一次,也就意味着生:危险就更近一步。
(点评:教师通过出示这一节,加强了学生的感受和认识,渲染了课堂气氛,仅仅抓住危急这一核心,凸现了当时情况的紧急,努力的做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师:于是,一场没有硝烟而又惊心动魄的战斗,便围绕着这半截蜡烛打响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学实录
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半截蜡烛仍点燃着。
下面故事的中心人物是谁?
生:是大儿子杰克。
师:怎样演好这一角色呢?
生:演好杰克的动作、语言。
生:还要演出他的神情。
师:你们说得真好,知道怎样演戏了。
谁来演一演?
(一生慢慢地站起来,露出紧张的样子,快速伸手端起蜡台,大步朝门口走去。
)
师:有什么感受?
生:有的动作和神情演得不像。
生:他很紧张、谎忙,一下子让敌人看出了破绽。
生:他的神情引起敌人的怀疑。
敌人会想,这个小男孩为什么紧张,抢了蜡烛就走,这蜡烛里难道有什么间题?
师:同学们,可见这时把杰克的神情演好,很重要。
杰克是怎样的神情呢?
生:从容。
生:镇定。
生:尽管内心紧张,但不露声色。
师:谁再来演一下?
(一生上台演,把杰克的从容、镇定的神情表现出来。
)
师:这位杰克如何?
生:没有露出破绽,不会引起敌人的怀疑。
师:同学们;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若的神情、动作、语言,你们能知道他沽起来前,心里想了些什么?
生:过不了多久,蜡烛就会烧到金属管的!妈妈已经做了努力,可是没有成功。
我该怎么办,总不能坐着等有了!
生,可恶的法西斯,又把蜡烛抢了,怎么办?跟他们吵吗?不行!妈妈说过;越是危急的关头越耍镇定,不能慌。
我要装着没事一样,把蜡烛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