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理论部分实验指导书DOC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录第⼀章⾃动控制原理实验 (1)实验⼀典型环节模拟⽅法及动态特性 (1)实验⼆典型⼆阶系统的动态特性 (4)实验三典型调节规律的模拟电路设计及动态特性测试 (6)实验四调节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8)实验五三阶系统模拟电路设计及动态特性和稳定性分析 (11)实验六单回路系统中的PI调节器参数改变对系统稳定性影响 (13)实验七典型⾮线性环节的模拟⽅法 (15)实验⼋线性系统的相平⾯分析 (17)第⼆章控制理论实验箱及DS3042M(40M)⽰波器简介 (19)第⼀节⾃动控制理论实验箱的简介 (19)第⼆节数字存储⽰波器简介 (20)第⼀章⾃动控制原理实验实验⼀典型环节模拟⽅法及动态特性⼀、实验⽬的1、掌握⽐例、积分、实际微分及惯性环节的模拟⽅法。

2、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和动态特性。

⼆、实验设备及器材配置1、⾃动控制理论实验系统。

2、数字存储⽰波器。

3、数字万⽤表。

4、各种长度联接导线。

三、实验内容分别模拟⽐例环节、积分环节、实际微分环节、惯性环节,输⼊阶跃信号,观察变化情况。

1、⽐例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1所⽰传递函数:K R R V V I -=-=120阶跃输⼊信号:2V实验参数:(1) R 1=100K R 2=100K(2) R 1=100K R 2=200K2、积分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2所⽰传递函数:ST V V I I O 1-= ,其中T I阶跃输⼊信号:2V 实验参数:(1) R=100K C=1µf(2) R=100K C=2µf 3、实际微分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3所⽰传递函数:K ST S T V V D D I O +-=1 其中 T D =R 1C K=12R R 阶跃输⼊信号:2V实验参数:(1) R 1=100K R 2=100K (2)R 1=100K R 2=200K C=1µf4、惯性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4所⽰传递函数:1+-=TS K V V I O 其中 T=R 2C K=12R R 阶跃输⼊:2V 实验参数:(1) R 1=100K R 2=100K C=1µf(2) R=100K R 2=100K C=2µfR四、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设备并在实验设备上分别联接各种典型环节。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实验指导书200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实验指导书200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控制系统模型转换一、实验目的1.掌握控制系统模型转换,并使用计算机仿真软件验证。

2.学习并会简单应用MATLAB软件。

二、实验器材[1] 微型计算机[2] MATLAB软件三、实验要求与任务1.设系统的零极点增益模型为,求系统的传递函数及状态空间模型。

解:在MATLAB软件中,新建m文件,输入以下程序后保存并运行。

%Example 1%k=6;z=[-3];p=[-1,-2,-5];[num,den]=zp2tf(z,p,k)[a,b,c,d]=zp2ss(z,p,k)其中:zp2tf函数——变零极点表示为传递函数表示zp2ss函数——变零极点表示为状态空间表示记录实验结果,并给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及状态空间模型。

2.给定离散系统状态空间方程求其传递函数模型和零极点模型,并判断其稳定性。

解:在MATLAB软件中,新建m文件,输入以下程序后保存并运行。

%Example 2%a=[ 0 0 ; 0 0 0; ;0 0 0];b=[1;0;1;0];c=[0,0,0,1];d=[0];[num,den]=ss2tf(a,b,c,d)[z,p,k]=ss2zp(a,b,c,d)pzmap(p,z)title('Pole-zero Map')其中:ss2tf函数——变状态空间表示为传递函数表示ss2zp函数——变状态空间表示为零极点表示pzmap ——零极点图记录实验结果,并给出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和零极点模型;绘出图形,并判断系统稳定性。

3.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求系统的零极点增益模型及状态空间模型。

tf2zp函数——变系统传递函数形式为零极点增益形式tf2ss函数——变系统传递函数形式为状态空间表示形式编写程序,记录实验结果,并给出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和零极点模型。

4.已知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为ss2tf函数——变状态空间表示为传递函数表示ss2zp函数——变状态空间表示为零极点表示编写程序,记录实验结果,并给出系统传递函数模型和零极点模型。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2016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2016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实验一、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以及线性变换一 实验目的1. 掌握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学会在MATLAB 中建立状态空间模型的方法。

2. 掌握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学会用MATLAB 实现不同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

3. 掌握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相似变换。

掌握将状态空间表达式转换为对角标准型、约当标准型、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测标准型的方法。

学会用MATLAB 进行线性变换。

二 实验内容1. 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 (a) )3()1(4)(2++=s s s s G (b) 3486)(22++++=s s s s s G(1)建立系统的TF 或ZPK 模型。

(2)将给定传递函数用函数ss( )转换为状态空间表达式。

再将得到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用函数tf( )转换为传递函数,并与原传递函数进行比较。

(3)将给定传递函数转换为对角标准型或约当标准型。

再将得到的对角标准型或约当标准型用函数tf( )转换为传递函数,并与原传递函数进行比较。

(4)将给定传递函数用函数ctrlts( )转换为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测标准型。

再将得到的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测标准型用函数tf( )转换为传递函数,并与原传递函数进行比较。

2. 已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a) u x x ⎥⎦⎤⎢⎣⎡+⎥⎦⎤⎢⎣⎡--=106510 []x y 11=(b) u x x ⎥⎥⎥⎦⎤⎢⎢⎢⎣⎡+⎥⎥⎥⎦⎤⎢⎢⎢⎣⎡---=7126712203010 []111=y(c) u x x ⎥⎥⎥⎦⎤⎢⎢⎢⎣⎡+⎥⎥⎥⎦⎤⎢⎢⎢⎣⎡--=357213********* []x y 101= (d) u x x ⎥⎥⎥⎦⎤⎢⎢⎢⎣⎡+⎥⎥⎥⎦⎤⎢⎢⎢⎣⎡---=011310301100 []x y 210-= (1)建立给定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用函数eig( ) 求出系统特征值。

用函数tf( ) 和zpk( )将这些状态空间表达式转换为传递函数,记录得到的传递函数和它的零极点。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目录实验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验证性实验) (1)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验证性实验) (9)实验三系统稳态误差分析(综合性实验) (15)预备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学习构成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了解电路参数对环节特性的影响。

2.学习典型环节阶跃响应测量方法,并学会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典型环节传递函数。

二、实验内容搭建下述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

1.比例(P)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1。

2.惯性(T)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2。

3.积分(I)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3。

4. 比例积分(PI)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4。

5.比例微分(PD)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5。

6.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6。

三、实验报告1.画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用坐标纸画出所记录的各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2.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并与由模拟电路计算的结果相比较。

附1:预备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效果参考图比例环节阶跃响应惯性环节阶跃响应积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积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微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积分微分环节阶跃响应附2:由模拟电路推导传递函数的参考方法1. 惯性环节令输入信号为U 1(s) 输出信号为U 2(s) 根据模电中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列出公式:整理得进一步简化可以得到如果令R 2/R 1=K ,R 2C=T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可写成下面的形式:()1KG s TS =-+当输入r(t)为单位脉冲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输出U 2(s)=G(s)U 1(s)= 1KT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脉冲响应如下:/(),0t TK k t e t T-=-≥ 当输入r(t)为单位阶跃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s输出U 2(s)=G(s)U 1(s)= 11K TS 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阶跃响应如下:/()(1),0t T h t K e t -=--≥当输入r(t)为单位斜坡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21s输出U 2(s)=G(s)U 1(s)=2323R R C T R R =+2Cs12Cs-(s)U R10-(s)U 21R R +-=12212)Cs (Cs 1(s)U (s)U )(G R R R s +-==12212)Cs 1((s)U (s)U )(G R R R s +-==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斜坡响应如下:/()(1),0t T c t Kt KT e t -=--≥2. 比例微分环节令输入信号为U 1(s) 输出信号为U 2(s) 根据模电中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列出公式:(s)(s)(s)(s)(s)U100-U U 0U 2=1R1R23(4)CSU R R '''---=++由前一个等式得到 ()1()2/1U s U s R R '=- 带入方程组中消去()U s '可得1()1()2/11()2/12()1134U s U s R R U s R R U s R R R CS+=--+由于14R C〈〈,则可将R4忽略,则可将两边化简得到传递函数如下: 2()23232323()(1)1()11123U s R R R R R R R R G s CS CS U s R R R R R ++==--=-++如果令K=231R R R +, T=2323R R C R R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可写成下面的形式:()(1)G s K TS =-+当输入r(t)为单位脉冲函数时,单位脉冲响应不稳定,讨论起来无意义 当输入r(t)为单位阶跃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s输出U 2(s)=G(s)U 1(s)=(1)K TS 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阶跃响应如下:()(),0h t KT t K t δ=+≥当输入r(t)为单位斜坡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21s输出U 2(s)=G(s)U 1(s)=2(1)K TS S -+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斜坡响应如下:(),0c t Kt KT t =+≥实验一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验证性实验)一、实验目的研究二阶系统的两个重要参数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及操作说明书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及操作说明书

第一部分 THBDC-1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使用说明书第一章系统概述“THBDC-1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是我公司结合教学和实践的需要而进行精心设计的实验系统。

适用于高校的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该实验平台具有实验功能全、资源丰富、使用灵活、接线可靠、操作快捷、维护简单等优点。

实验台的硬件部分主要由直流稳压电源、低频信号发生器、阶跃信号发生器、低频频率计、交/直流数字电压表、数据采集接口单元、步进电机单元、直流电机单元、温度控制单元、单容水箱、通用单元电路、电位器组等单元组成。

上位机软件则集中了虚拟示波器、信号发生器、VBScript和JScript脚本编程器、实验仿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其中虚拟示波器可显示各种波形,有X-T、X-Y、Bode图三种显示方式,并具有图形和数据存储、打印的功能,而VBScript脚本编程器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编程环境,用户可在上面编写各种算法及控制程序。

实验台通过电路单元模拟控制工程中的各种典型环节和控制系统,并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研究,使学生通过实验对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算法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并提高分析与综合系统的能力。

同时通过对本实验装置中四个实际被控对象的控制,使学生熟悉各种算法在实际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在实验设计上,控制理论既有模拟部分的实验,又有离散部分实验;既有经典理论实验,又有现代控制理论实验;而计算机控制系统除了常规的实验外,还增加了当前工业上应用广泛、效果卓著的模糊控制、神经元控制、二次型最优控制等实验。

数据采集部分则采用实验室或工业上常用的USB数据采集卡。

它可直接插在IBM-PC/AT 或与之兼容的计算机USB通讯口上,其采样频率为350K;有16路单端A/D模拟量输入,转换精度均为14位;4路D/A模拟量输出,转换精度均为12位;16路开关量输入,16路开关量输出。

第二章硬件的组成及使用一、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稳压电源主要用于给实验平台提供电源。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第一章硬件资源EL-AT-II型实验系统主要由计算机、AD/DA采集卡、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打印机(可选)组成如图1,其中计算机根据不同的实验分别起信号产生、测量、显示、系统控制和数据处理的作用,打印机主要记录各种实验数据和结果,实验箱主要构造被控模拟对象。

显示器打印机计算机 AD/DA卡实验箱电路图1 实验系统构成实验箱面板如图2所示:图2 实验箱面板下面主要介绍实验箱的构成:一、系统电源EL-AT-II系统采用本公司生产的高性能开关电源作为系统的工作电源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为:1.输入电压:AC 220V2.输出电压/电流:+12V/0.5A,-12V/0.5A,+5V/2A 3.输出功率:22W4.工作环境:-5℃~+40℃。

二、 AD/DA采集卡AD/DA采集卡如图3采用ADUC812芯片做为采集芯片,负责采样数据- 1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 .及与上位机的通信,其采样位数为12位,采样率为10KHz。

在卡上有一块32KBit的RAM62256,用来存储采集后的数据。

AD/DA采集卡有两路输出(DA1、DA2)和四路输入(AD1、AD2、AD3、AD4),其输入和输出电压均为-5V~+5V。

图3 AD/DA采集卡另外在AD/DA卡上有一个9针RS232串口插座用来连接AD/DA卡和计算机,20针的插座用来和控制对象进行通讯。

三、实验箱面板实验箱面板布局如图4所示。

AD/DA卡输入输出模块实验模块1 实验模块2 二极管区 EL-CAT-II 电阻、电容、二极管区实验模块3 变阻箱、变容箱模块实验模块5 实验模块6 实验模块7 图4 实验箱面板布局实验箱面板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实验模块本实验系统有八组由放大器、电阻、电容组成的实验模块。

每个模块中都有一个由UA741构成的放大器和若干个电阻、电容。

这样通过对这八个实验模块的灵活组合便可构造出各种型式和阶次的模拟环节和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自动化系2012年10月目录实验一典型环节模拟及二阶系统的时域瞬态响应分析 (1)实验二频率特性的测试 (8)实验三控制系统的动态校正 (12)实验四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 (14)实验五状态反馈 (20)TKKL—1型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使用说明书 (23)实验一 典型环节模拟及二阶系统的时域瞬态响应分析一、实验目的1.通过搭建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熟悉并掌握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的使用方法。

2.了解并掌握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特性,掌握用运放搭建电子模拟线路实现典型环节的方法。

3.掌握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特点,理解二阶系统参数变化对输出响应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1.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2.超低频扫描示波器一台;3.万用表一只。

三、实验原理1.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模拟电路图(1)比例环节图1-1 比例环节的方框图比例环节的方框图如图1-1所示,其传递函数为()()C s K R s (1-1)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如图1-2所示,其传递函数为21()()R C s R s R = (1-2) 比较式(1-1)和式(1-2),得:21R K R =图1-2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当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即()1()r t t =时,由式(1-1)得输出() (0)c t K t =≥,其输出波形如图1-3所示。

图1-3 比例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2)积分环节图1-4 积分环节的方框图积分环节的方框图如图1-4所示,其传递函数为()1()C s R s Ts= (1-3)图1-5 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如图1-5所示,其传递函数为()1()C s R s RCs= (1-4) 比较式(1-3)和式(1-4),得:T RC =当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即()1()r t t =时,由式(1-3)得输出1()c t t T= 其输出波形如图1-6所示。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
(2)逆时针调节实验箱的旋钮,使阶跃信号为正。
(3)阶跃信号接到示波器上,调节实验箱和示波器的幅度旋钮。使跳变幅度为为一格(模拟为+1V)。
(4)1<ξ:
令R1=100k、R2=51k、R3=200k、C1=1uF、C2=1uF。K=R2/R1=2,T1=R2C1=51*1=0.051s,T2=R3C2=200*1=0.2s。
1)将接地夹就近接于待测信号的地端。
2)将信号探头接于待测信号。
3)调整示波器的输入幅度档位选择开关,选择合适的档位使信号幅度便于观察。
4)将输入幅度档位选择开关中心的旋钮顺时针旋到底。
5)选择时间“TIME/DIV”使波形正确显示。调节“微调”旋钮使波形稳定。
6)将波形水平方向压缩为重合于Y轴的一条竖线,其底端点位于0点,或选择扫描时间使波形为一条水平带。
其中: 阻尼自然频率
、β=ζ t
、 、
按下阶跃信号按钮,观察示波器的衰减震荡波形。如图3-5所示。
图3-5衰减震荡波形
(6)ξ=0:令R3=0,属于无阻尼状态,系统的响应为等幅震荡波形,无阻尼自然角频率为 。
五.实验报告:
1.绘制出实验的原理图,并标明参数。
2.绘制出实验的波形。分析各波形结果。
例如:从输入的方波读出幅度所占Y轴的格数为6。
则6*0.63=3.8
从Y轴的3.8处读出X轴上的时间值为1格,此时时间档位的值为5ms,则1*5ms=5ms。
(7)将实验结果填入表2-1中。
表2-1实验结果
1.T的理论值
2.电压
3..实测T值
4.误差
R
C
T0
E(V)
0.632E对应的t(格)
时间单位t0(ms/格)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新)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新)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实验1 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TD -ACC+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TD -ACC+型实验系统一套;数字示波器、万用表。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实验准备:将信号源单元的“ST ”插针与“S ”端插针用“短路块”短接。

将开关设在“方波”档,分别调节调幅和调频电位器,使得“OUT ”端输出的方波幅值为2V ,周期为10s 左右。

2.观测各典型环节对阶跃信号的实际响应曲线 (1) 比例( P )环节① 按模拟电路图1-1接好线路。

注意:图中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已经对地接了100K 的电阻,实验中不需要再接。

以后的实验中用到的运放也如此。

② 将模拟电路输入 (U i ) 端与信号源的输出端“OUT ”相连接;用示波器观测模拟电路的输入 (U i ) 端和输出 (U o ) 端,观测实际响应曲线U o (t ),记录实验波形及结果于表1-1中。

表1-1阶跃响应: U O (t )=K (t ≥0) 其中 K =R 1R 0⁄实验参数理论计算示波器观测值输入输出波形0R 1Ro 1i 0U R U R =i U o Uo iU U Ωk 200Ωk 1000.5Ωk 2001R 0=200kΩ;R 1=100kΩ或200kΩ图1-1U i R 0R 1RR 10K 10K U o(2) 积分( I )环节①按图1-2接好线路。

② 将模拟电路输入 (U i ) 端与信号源的输出端“OUT ”相连接;用示波器观测模拟电路的输入 (U i ) 端和输出 (U o ) 端,观测实际响应曲线U o (t ),测量积分时间T ,记录实验波形及结果于表1-2中。

表1-2阶跃响应: o 01()U t t R C=(t ≥0) 注意:积分时间T 是指积分初始时间到输出值等于输入值时的时间。

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吴鹏松编班级学号姓名2012 年 3 月前言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是自动化类学科的重要理论课程实验。

本科自动控制原理分为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基础两部分,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主要是针对经典控制理论的实验,采用的运算电路来进行的。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由于模型比较复杂,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字仿真实验。

离散控制系统实验与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能简单的认为在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上就能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预习时需要对电路图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可以借助MATLAB软件进行辅助分析和综合。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不包括实验箱和实验软件的使用说明,相关的内容参考实验软件LABACT软件中的帮助文件。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师生及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及建议。

编者目录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实验二二阶系统特征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三典型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测试实验四开环增益与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五典型系统的频率特性测试实验六线性系统的串联校正实验七A/D与D/A 转换及零界阶保持器实验八离散控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混合仿真研究实验九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法分析实验十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法分析附录1 教学考核方法附录2 实验课安排时间要求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一.实验目的1.通过搭建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熟悉并掌握自动控制综合实验台的使用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的阶跃响应。

3.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影响。

4.掌握ACES 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1.自动控制综合实验箱 2.计算机 3.LABACT 软件三.实验内容1.观察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如图1-1所示,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K s U s U i =)()(0图1-1 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1) 比例系数(放大倍数)选取: A .当K=1、K=2、K=5时,分别观测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输入信号输出信号波形;B .比例放大倍数 K=R2/R1;(2) 阶跃信号设置:阶跃信号的幅值选择1伏(或5伏)(3) 连接虚拟示波器:A .将输入阶跃信号用排题线与示波器通道CH1相连接;B .将比例环节输出信号(实验电路A2的“OUT2”)与示波器通道CH2相连接。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自动控制理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实验课是本课程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通过实验课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认真地进行实验,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动手能力;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有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本实验指导书安排以下几项实验:实验一一、二阶系统的模型及阶跃响应的动态分析实验二控制系统根轨迹实验实验三频率特性的测试实验四控制系统的校正实验时间安排如下:实验一在第三章时域分析法结束之后进行;实验二在第四章根轨迹法结束之后进行;实验三在第五章频率法结束之后进行;实验四在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结束之后进行。

实验仪器设备:微型计算机一台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最终总结,是反映分析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每人一份。

实验报告主要内容有:1、实验名称、专业班级、本人姓名、同组人员名单、实验日期、实验地点;2、实验目的、要求;3、实验内容、步骤、方法;4、实验数据及记录或绘制的实验曲线;5、分析实验数据,写出心得体会,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实验一 一、二阶系统的模型及阶跃响应的动态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MATLAB 在自动控制仿真中的应用。

2、学习时域响应的测试方法,树立时域的概念。

3、明确一、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结构参数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1、建立一阶系统的模型,观察并测量不同时间常数T 的阶跃响应及性能指标调节时间t s 。

2、建立二阶系统的模型,观察并测量不同阻尼比ξ时的阶跃响应及性能指标调节时间t s 、超调量σ%。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1、一阶系统 传递函数()11s +=Ts φ,系统结构如图所示运用MATLAB 建立系统模型,选取参数T 分别为0.1、0.5、1秒时,分别观测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测试并纪录性能指标调节时间t s 。

2、二阶系统 传递函数()2222s nn ns s ωξωωφ++=建立系统模型,参数选取见下表,分别观测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测试并纪录性能指标调节时间t s、超调量σ%。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4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4

%100%max ⨯-=∞∞Y Y Y σ实验一 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 掌握控制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2. 掌握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1. EL-AT-III 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 2. 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1.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控制系统模拟实验采用复合网络法来模拟各种典型环节,即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

再将输入信号加到模拟系统的输入端,并利用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便可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

若改变系统的参数,还可进一步分析研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 时域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超调量Ó %:1) 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 [自动控制实验系统] 运行软件。

2) 检查USB 线是否连接好,在实验项目下拉框中选中任实验,点击按钮,出现参数设置对话框设置好参数按确定按钮,此时如无警告对话框出现表示通信 正常,如出现警告表示通信不正常,找出原因使通信正常后才可以继续进行实验。

3) 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电路的输入U1接A/D 、D/A 卡的DA1 输出,电路的输出U2接A/D 、D/A 卡的AD1输入。

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4) 在实验项目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实验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

5) 鼠标单击按钮,弹出实验课题参数设置对话框。

在参数设置对话框中设置相应的实验参数后鼠标单击确认等待屏幕的显示区显示实验结果。

6) 用软件上的游标测量响应曲线上的最大值和稳态值,代入下式算出超调量:T P与T S:利用软件的游标测量水平方向上从零到达最大值与从零到达95%稳态值所需的时间值,便可得到T P与T S。

四、实验内容构成下述典型一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1.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如图1-1。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分析一、实验目的1.理解系统的能控和可观性。

二、实验设备1.THBCC-1型 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三、实验内容二阶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性的分析四、实验原理系统的能控性是指输入信号u 对各状态变量x 的控制能力,如果对于系统任意的初始状态,可以找到一个容许的输入量,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系统所有的状态引向状态空间的坐标原点,则称系统是能控的。

对于图21-1所示的电路系统,设i L 和u c 分别为系统的两个状态变量,如果电桥中4321R R R R ≠,则输入电压u r 能控制i L 和u c 状态变量的变化,此时,状态是能控的。

反之,当4321R R =R R 时,电桥中的A 点和B 点的电位始终相等,因而u c 不受输入u r 的控制,u r 只能改变i L 的大小,故系统不能控。

系统的能观性是指由系统的输出量确定所有初始状态的能力,如果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系统的输出能唯一地确定系统的初始状态,则称系统能观。

为了说明图21-1所示电路的能观性,分别列出电桥不平衡和平衡时的状态空间表达式:u 0L 1u i R4R3R3R4R2R1R1R2C 1R4R3R3R4R2R1R1R2C 1R4R3R3R4R2R1R1R2L 1R4R3R3R4R2R1R1R2L 1u i c L c L ⎪⎪⎪⎪⎪⎪⎭⎫⎝⎛+⎪⎪⎪⎪⎪⎭⎫ ⎝⎛⎪⎪⎪⎪⎪⎭⎫ ⎝⎛⎪⎭⎫ ⎝⎛+-+-⎪⎭⎫⎝⎛+++-⎪⎭⎫ ⎝⎛+-+-⎪⎭⎫⎝⎛+++-=⎪⎪⎪⎪⎪⎭⎫ ⎝⎛ y=u c =[0 1] ⎪⎪⎪⎭⎫ ⎝⎛c L u i (1)u 0L 1u i R4R3R3R4R2R1R1R2C 1- 0 0 R4R3R3R4R2R1R1R2L 1u i c L c L ⎪⎪⎪⎪⎪⎪⎭⎫ ⎝⎛+⎪⎪⎪⎪⎪⎭⎫ ⎝⎛⎪⎪⎪⎪⎪⎭⎫ ⎝⎛⎪⎭⎫ ⎝⎛+-+⎪⎭⎫ ⎝⎛+++-=⎪⎪⎪⎪⎪⎭⎫ ⎝⎛[0u y c == ]1 ⎪⎪⎪⎭⎫ ⎝⎛c L u i (2)由式(2)可知,状态变量i L 和u c 没有耦合关系,外施信号u 只能控制i L 的变化,不会改变u c 的大小,所以u c 不能控。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三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在经典控制理论中,采用时域分析法研究系统的性能,是一种比较准确和直观的分析法。

但是,在应用中也常会遇到一些困难。

其一,对于高阶系统,其性能指标不易确定;其二,难于研究参数和结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而频率响应法是应用频率特性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一种经典方法,它弥补了时域分析分析法的某些不足。

一、实验目的1、掌握波特图的绘制方法及由波特图来确定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2、掌握实验方法测量系统的波特图。

二、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教学实验系统一套三、实验原理及内容(一)实验原理1、频率特性当输入正弦信号时,线性系统的稳态响应具有随频率(w由0变至∞)而变化的特性。

根据控制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可推算出系统在任意周期信号或非周期信号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2、频率特性的表达方式(1)对数频率特性:又称波特图,它包含对数幅频和对数相频两条曲线。

(2)极坐标图(又称为乃奎斯特图)(3)对数幅相图(又称为尼克尔斯图)本次实验采用对数频率特性图来进行频率响应分析的研究。

实验中提供了两种实验测试方法: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二)实验内容1、间接频率特性测量方法用来测量闭环系统的开环特性,因为有些线性系统的开环时域响应曲线发散,幅值不易测量,可将其构成闭环反馈稳定系统后,通过测量信号源、反馈信号、误差信号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对象的开环频率特性。

①对象为积分环节:1/0.1S由于积分环节的开环时域响应曲线不收敛,稳态幅值无法测出,我们采用间接测量方法,将其构成闭环,根据闭环时的反馈及误差的相互关系,得出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

②将积分环节构成单位负反馈,模拟电路构成如图3.1-1图3.1-1③理论依据图3.1-1所示的开环频率特性为:采用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表示,则上式表示为:其中G(jw)为积分环节,所以只要将反馈信号、误差信号的幅值及相位按上式计算出来即可得积分环节的波特图。

④测量方式:实验采用间接测量方式,只须用两路表笔CHI和CH2来测量图3.1-1中的反馈测量点和误差测量点,通过移动游标,确定两路信号和输入信号之间的相位和幅值关系,即可间接得出积分环节的波特图。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李烽黄效国张黎军编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07年6月前言“自动控制理论”所研究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它可以是物理或化学性质绝无相似的对象(例如,机械的、电子的……),在归结成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后,却常会发现它们互相之间有共同之处,往往方程形式完全相同,所差的仅是参数和输入输出信号。

在工程实践中,研究电信号远比研究机械量等来得方便,用电子元件构成的系统可以很方便地实施,便于更改,便于定性及定量地观察。

因此,用研究电系统的方法来模拟其它物理系统,从而间接地研究这些系统,这是一种相当实用的手段。

另外,实际系统中的各种变量参数往往是不容易或无法测得的。

因此,利用本实验所介绍的观察动态特性曲线的方法来识别传递函数,是实践中研究系统特性并进一步校正系统的工程实用方法,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中的书本教学往往是大量公式的推导,不容易形成形象化的概念,配套实验的引入,使学生们将课堂理论直接用于研究实际的物理系统,从而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并获得成就感。

目录实验守则 (1)实验一典型环节及二阶系统阶跃响应 (2)(一)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 (3)(二)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 (9)(三)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 (11)(四)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阶跃响应 (13)(五)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14)实验二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20)附录一T H K K L-5型实验箱使用简介 (25)附录二“T H K K L-5软件”虚拟示波器的使用 (31)实验守则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对所要进行的实验项目有基本的了解。

2.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实验要点,做到心中有数。

3.遵循课堂秩序,不影响他人实验。

4.按实验要求进行实验,不做无关的操作。

5.爱护实验设备,严禁违章操作和野蛮操作。

6.注意用电安全,不随意打开仪器触摸内部结构。

如有意外,应立即切断本组桌上的电源开关,并向指导教师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西安文理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转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多变量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多变量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系统设计: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这是一本为工科高年级学生编写的实验指导书,作为控制系统领域各门控制课程的配套实验教材。

一、现代控制理论实验的任务“现代控制理论”是全日制本科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现代控制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作用。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它是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其主要目标如下:(1)深刻理解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理论;(2)初步掌握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3)学习和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及其辅助工具的运用,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与水平;(4)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的要求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实践环节,要求有专门的实验场所和实验设备;并且要求参加实验者必须具备必要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对所做实验的前提条件及制约因素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要求参加实验者具有较强的观察思考能力、研究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现代控制理论实验的实现方法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的实验方法比较灵活,实验方案和思路也比较多。

众多厂家和高校都研制开发出了各种实验箱以及相应的实验平台,但大多数受到实验场所、实验设备等教学条件的制约。

按照加强理论、巩固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本实验指导书主要通过“计算机软件仿真”的实现方法去完成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1.各典型环节的方块图及传函2.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及输入响应,其中,3.实验内容及步骤(1)观测比例,积分,比例积分,比例微分和惯性环节的阶响应曲线①准备:使运放处于工作状态。

将信号源单元(U1SG)的ST端(插针)与+5V端(插针)用“短路块”短接,使模拟电路中的场效应管(3DJ6)夹断,这时运放处于工作状态。

②阶路信号的产生:电路可采用图1-1所示电路,它由“单脉冲单元”(U13SP)及“电位器单元”(U14 P)组成。

图1-1具体线路形成:在U13单元中,将H1与+5V插针用“短路块”短接,H2插针用排线接至U14P单元的X插针;在U14P单元中,将Z插针和GND插针用“短路块”短接,最后由插座的Y端输出信号。

以后实验若再用到阶跃信号时,方法同上,不再述。

实验步骤①按2中的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将线接好(先按比例)。

(PID先不接)②将模拟电路输入端(U1)与阶跃信号的输出端Y相联接;模拟电路的输出端(U0)接至示波器。

③按下按钮(或松开按钮)H时,用示波器观测输出端的实际响应曲线U0(t),且将结果记下。

改变比例参数,重新观测结果。

④同理得出积分、比例积分、比例微分和惯性环节的实际响应曲线,它们的理想曲线和实际响应曲线见表1-1。

表1-1续表1-1=(2)观察PID环节的响应曲线实验步骤:①此时U1采用U1,SG单元的周期性方波信号(U1单元的ST的插针改为与S插针用“短路块”短接,S11波段开关置于“阶跃信号”档,“OUT”端的输出电压即为阶跃信号电压,信号周期由波段开关S12和电位器W11调节,信号幅值由电位器W12调节。

以信号幅值小\信号周期较长为比较适宜)。

②参照2中的PID模拟电路图,将PID环节搭接好。

③将①中产生的周期性方波信号加到PID环节的输入端(U1),用示波器观测PID输出端(U0),改变电路参数,重新观察并记录。

实验二典型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1.典型二阶系统①典型二阶系统的方块图及传函图2-1图是典型二阶系统原理方块图,其中T0=1S,T1=0.1S,K1分别为10、5、2.5、1。

自动控制原理(THKKL-6型)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THKKL-6型)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THKKL-6 型) 实验指导书
目录
第一部分 使用说明书 ........................................................................................................................1 第一章 系统概述 ............................................................................................................................1 第二章 硬件的组成及使用 ............................................................................................................2
天煌科技
3
天煌教仪
自动控制原理(THKKL-6 型) 实验指导书
注意事项: 1. 每次连接线路前要关闭电源总开关。 2. 按照实验指导书连接好线路后,仔细检查线路是否连接正确、电源有无接反。如确认无
误后方可接通电源开始实验。
天煌科技
4
天煌教仪
自动控制原理(THKKL-6 型) 实验指导书
第二部分 实验指导书
天煌科技
2
天煌教仪
自动控制原理(THKKL-6 型) 实验指导书
通用单元电路具体有“通用单元 1”~“通用单元 6”、“反相器单元”和“系统能控性与能 观性分析”等单元。这些单元主要由运放、电容、电阻、电位器和一些自由布线区等组成。通 过不同的接线,可以模拟各种受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主要用于比例、积分、微分、惯性等电路 环节的构造。一般为反向端输入,其中电阻多为常用阻值 51k、100k、200k、510k;电容多在 反馈端,容值为 0.1uF、1uF、10uF。

控制实验指导书2012-1

控制实验指导书2012-1

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控制工程基础学生姓名:沈家勇学号: 5901111188 专业班级:机制115班目录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研究----------------4 实验二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11 实验三控制系统的频域与时域分析-------------------------14 实验四Matlab环境下校正环节的设计-----------------------21概述一.实验系统功能特点1.系统可以按教学需要组合,满足“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初级与高级实验的需要。

只配备ACT-I实验箱,则实验时另需配备示波器,且只能完成部分基本实验。

要完成与软件仿真、混合仿真有关的实验必须配备上位机(包含相应软件)及并口通讯线。

2.ACT-I实验箱内含有实验必要的电源、信号发生器以及非线性与高阶电模拟单元,可根据教学实验需要进行灵活组合,构成各种典型环节与系统。

此外,ACT-I实验箱内还可含有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数据采集、输出以及和上位机的通讯。

3.配备PC微机作操作台时,将高效率支持“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实验。

系统提供界面友好、功能丰富的上位机软件。

PC微机在实验中,除了满足软件仿真需要外,又可成为测试所需的虚拟仪器、测试信号发生器以及具有很强柔性的数字控制器。

4.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充分考虑了开放型、研究型实验的需要。

除了指导书所提供的10个实验外,还可自行设计实验。

二.系统构成实验系统由上位PC微机(含实验系统上位机软件)、ACT-I实验箱、并行通讯线等组成。

ACT-I实验箱内装有以AD C812芯片(含数据处理系统软件)为核心构成的数据处理卡,通过并口与PC微机连接。

1.实验箱ACT-I简介ACT-I控制理论实验箱主要由电源部分U1单元、信号源部分U2单元、与PC机进行通讯的数据处理U3单元、元器件单元U4、非线性单元U5~U7以及模拟电路单元U8~U16等共16个单元组成,详见附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吴彰良编郑州轻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目录实验一典型环节与系统的模拟与分析实验二频率特性的测试与分析实验三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实验一典型环节与系统的模拟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THZK-1型测控技术综合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

2.熟悉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特性,掌握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

3.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一)、(二)2.示波器3.直流电压表三、实验内容1.设计并组建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2.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输出响应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1.利用实验装置上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一)中的模拟电路单元,构建所设计的各典型环节(包括比例、积分、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

待检查电路接线无误后,接通实验台的总电源,将直流稳压电源接入实验箱中。

(注意地线也要接入)。

2.对相关的实验单元的运放进行锁零(将信号发生器单元中的锁零按钮打到锁零状态即可)。

注意:积分、比例积分、比例积分微分实验中所用到的积分环节单元实验前需锁零(按下锁零按钮)实验开始时须将锁零按钮弹起3.测试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并研究参数变化对输出响应的影响(1)用直流电压表测试其输出电压,并调节电位器,使其输出电压为“1”V。

(2)将“阶跃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相关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3)加阶跃信号电压,按照实验内容进行,对每一组参数都要将曲线描绘下来,由示波器读出相应数据。

五、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各典型环节的实验电路图,并注明参数。

2.写出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3.根据所测的典型环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分析参数变化对动态特性的影响?六、实验思考题1.用运放模拟典型环节时,其传递函数是在什么假设条件下近似导出的?2.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主要差别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惯性环节可以近似地视为积分环节?而又在什么条件下,惯性环节可以近似地视为比例环节?3.在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实验中,如何根据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波形,确定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七、附录1.比例(P )环节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K s u s u s G i o ==)()()( 其模拟电路(后级为反相器)和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分别如图1-1所示。

图1-1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和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其中K=12R R ,这里取 R 1=100K ,R 2=200K ,R 0=200K 。

通过改变电路中R1、R2的阻值,可改变放大系数。

实验台上的参考单元:实验箱(一)U15、U17。

2.积分(I)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Ts1)s (U )s (U )s (G i o ==其模拟电路和单位阶跃响应分别如图1-2所示。

图1-2 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和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其中 T=RC ,这里取 C=10uF ,R=100K ,R 0=200K 。

通过改变R 、C 的值可改变响应曲线的上升斜率。

实验台上的参考单元: 实验箱(一)U6、U9。

3.比例积分(PI)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CSR 11(R R CS R 1R R CS R 1CS R )s (U )s (U )s (G 21211212i o +=+=+==其模拟电路和单位阶跃响应分别如图1-3所示。

其中 ,T=R 1C ,这里取C=10uF ,R 1=100K ,R 2=100K ,R 0=200K 。

通过改变R2、R1、C 的值可改变比例积分环节的放大系数K 和积分时间常数T 。

图1-3 比例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和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实验台上的参考单元:实验箱(一)U7、U9。

4.比例微分(PD)环节比例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1()1()(112CS R R R TS K s G +=+= 其中C R T R R K 112,/== 其模拟电路和单位阶跃响应分别如图1-4所示。

图1-4 比例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和单位阶跃响应曲线这里取C=1uF ,R 1=100K ,R 2=200K ,R 0=200K 。

通过改变R2、R1、C 的值可改变比例微分环节的放大系数K 和微分时间常数T 。

实验台上的参考单元: 实验箱(一)U7、U9。

5.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 S T S T Kp s G d i ++=1)( 其中212211C R C R C R Kp +=,21C R T i =,12C R T d = SC R S C R S C R 211122)1)(1(++=12R R K=S C R S C R C R C R C R 12212111221+++=S S1.01.012++=(当Kp =2,i T =0.1,d T =0.1时)其模拟电路和单位阶跃响应分别如图1-5所示。

图1-5 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和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其中C 1=1uF ,C 2=1uF ,R 1=100K ,R 2=100K ,R 0=200K 。

通过改变R 2、R 1、C 1、C 2的值可改变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放大系数K 、微分时间常数d T 和积分时间常数i T 。

实验台上的参考单元:实验箱(一)U8、U9。

6.惯性环节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1T S K)s (U )s (U )s (G i o +==其模拟电路和单位阶跃响应分别如图1-6所示。

其中12R R K =,T=R 2C ,这里取C=1uF ,R 1=100K ,R 2=100K ,R 0=200K 。

通过改变R2、R1、C 的值可改变惯性环节的放大系数K 和时间常数T 。

图1-6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和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实验台上的参考单元:实验箱(一)U9、U10。

实验二 频率特性的测试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的测试原理及方法。

2.根据实验求得的频率特性曲线求取相应的传递函数。

二、实验设备同实验一 三、实验内容1.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测试。

2.二阶系统频率特性测试。

3.由实验测得的频率特性曲线,求取相应的传递函数。

四、实验原理设G(S)为一最小相位系统(环节)的传递函数。

如在它的输入端施加一幅值为Xm 、频率为ω的正弦信号,则系统的稳态输出为)sin()()sin(ϕωωϕω+=+=t j G Xm t Y y m ①由式①得出系统输出,输入信号的幅值比)()(ωωj G Xmj G Xm Xm Ym == ②显然,)(ωj G 是输入X(t)频率的函数,故称其为幅频特性。

如用dB (分贝)表示幅频值的大小,则式②可改写为XmYm j G Lg L lg20)(20)(==ωω ③在实验时,只需改变输入信号频率ω的大小(幅值不变),就能测得相应输出信号的幅值Ym ,代入上式,就可计算出该频率下的对数幅频值。

根据实验作出被测系统(环节)的对数幅频曲线,就能对该系统(环节)的数学模型作出估计。

五、实验步骤1.利用实验箱上的模拟电路单元,设计一个惯性环节(可参考本实验附录的图2-4)的模拟电路。

当电路接线检查无误后,接通实验装置的总电源,将直流稳压电源接入实验箱。

2.惯性环节频率特性曲线的测试把“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惯性环节的输入端相连,当“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幅值恒定的正弦信号时,用示波器观测该环节的输入与输出波形的幅值,随着正弦信号频率的不断改变,可测得不同频率时惯性环节输出的增益和相位,画出该环节的频率特性。

3.利用实验平台上的模拟电路单元,设计一个二阶闭环系统(可参考本实验附录的图2-7)的模拟电路。

完成二阶系统闭环频率特性曲线的测试,并求取其传递函数。

六、实验报告要求1.写出被测环节和系统的传递函数,并画出相应的模拟电路图。

2.不用上位机实验时,把实验测得的数据和理论计算数据列表,绘出它们的Bode 图,并分析实测的Bode 图产生误差的原因。

3.用上位机实验时,根据由实验测得二阶闭环频率特性曲线,写出该系统的传递函数。

七、实验思考题1.在实验中如何选择输入正弦信号的幅值?2.根据上位机测得的Bode 图的幅频特性,就能确定系统(或环节)的相频特性,试问这在什么系统时才能实现? 八、附录1.Bode 图的测试方法 1) 用示波器测量幅频特性 mm m m X YX Y j G 22)(==ω 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出相应的幅值比,并计算 mmX Y A L 22log 20)(log 20)(==ωω (dB ) 其测试框图如下所示:图2-2 幅频特性的测试图2)用虚拟示波器测幅频特性图2-3 用虚拟示波器测幅频特性的方框图2.惯性环节传递函数和电路图为11.011)()()(+=+==s TS K s u s u s G i o图2-4 惯性环节的电路图其中 C=1uF,R 1=100K ,R 2=100K ,R 0=200K 其幅频特性为图2-5 惯性环节的幅频特性实验台所用参考单元:实验箱(一)U11、U16 3.二阶系统传递函数和方框图为:22222255512.01)(nn n S S S S S S S W ωξωω++=++=++= 5=n ω,12.125525===ξ(过阻尼)图2-6 典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其模拟电路图为图2-7 典型二阶系统的电路图其中Rx 可调。

这里可取100K )1(>ξ、10K )707.00(<<ξ两个典型值。

其幅频特性为图2-8 典型二阶系统的幅频特性)1(>ξ实验台所用参考单元:实验箱(一)之U5、U6、U7 4.无源滞后—超前校正网络 其模拟电路图为图2-9无源滞后—超前校正网络其中R 1=100K ,R 2=100K ,C 1=0.1uF ,C 2=1uF其传递函数为 )/1)(1()1)(1()(1212ββS T S T S T S T S G C ++++=其幅频特性为图2-10 无源滞后—超前校正网络的幅频特性实验台所用参考单元:实验箱(二)U5。

实验三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一、实验目的1.熟悉串联校正装置的结构和特性。

2.掌握串联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和对系统的实时调试技术。

二、实验设备同实验一三、实验内容1.观测未加校正装置时系统的动、静态性能。

2.按动态性能的要求,分别用时域法或频域法(期望特性)设计串联校正装置。

3.观测引入校正装置后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并予以实时调试,使之动、静态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

四、实验原理下图是一串联校正系统的方块图:图中校正装置G c(S)与被控对象G0(S)是串联相连接。

串联校正装置有两种:一种是超前校正,它是利用超前校正装置的相位超前特性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另一种是滞后校正,它是利用滞后校正装置的高频幅值衰减特性,使系统在满足静态性能的前提下又能满足其动态性能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