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王》:替罪羊命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狄浦斯王》:替罪羊与命运

摘要: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所写同名悲剧的主人公,其悲剧渊源是因为他是恰好出现的替罪羊,是缘于那不可抗拒的命运,还是由于他内心的“恋母情结”,这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替罪羊命运说“俄狄浦斯情结”

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取材于神话传说。忒拜国国王拉伊俄斯和王后伊俄卡斯忒从神谕中得知,他们的儿子长大以后,将会杀死他的父亲,然后娶其母为妻。当他们听到这一可怕的消息后,就在婴儿的脚上钉上钉子,把他抛弃到喀泰戎山上。但后来机缘巧合成为邻国王子的俄狄浦斯辗转来到了他出生的地方,由于他答出了“斯芬克斯之谜”,俄狄浦斯拯救了灾难中的人们。忒拜国人因此拥立他为国王,并娶了丧夫的王后伊俄卡斯忒,后来,忒拜国遭到了瘟疫和旱灾,神谕说上天发怒了,因为杀害国王拉伊俄斯的人还没有受到惩罚。俄狄浦斯作为国王便着手去寻找凶手,结果最终发现罪犯原来就是自己,而且伊俄卡斯忒就是他的亲生母亲,他便刺瞎自己的眼睛,自我放逐。

在悲剧《俄狄浦斯王》中,主人公俄狄浦斯是个英雄而不是弱者,他在邪恶的命运面前总是努力抗争,而非消极顺从,他在竭力摆脱厄运之中不知不觉地犯了罪,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无罪的,但他依然无法逃避命运的捉弄。费格生指出,俄狄浦斯的形象本身提供了替罪羊的一切条件,即被放逐的国王或神的条件,因此《俄狄浦斯王》戏剧的展开过程其实就同于原始时代杀死替罪羊的古老仪

式而俄狄浦斯当然是这一仪式的主角“替罪羊”。

“因为这城邦像你亲眼看见的,正在血红的波浪里颠簸着,抬不起头来,田间的麦穗枯萎了,牧场上牛瘟死了,妇人流产了,最可恨的带火的瘟神降临到这城邦,使卡德摩斯的家园变为一片荒凉,幽暗的冥土里倒充满了悲叹和哭声。”

戏剧一开始就渲染了带有较强仪式性的氛围——忒拜国的处境艰难,它的庄稼、牲畜面临死亡,妇女不孕,城邦遭受灾难是神明发怒的表征,如冬天肃杀凄凉枯萎之景,但这又呼唤着斗争、放逐、死亡和复活。这为后来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凄清的基调,在第二场中歌队奏起进场歌:

“你们三位救命的神(阿波罗,雅典娜,阿耳忒弥斯)啊,请快快出现吧,你们先前曾解除了这城邦所面临的灾难,把瘟疫的火吹出境外,如今也快来呀!”歌队真切诚恳的祈祷在这种基调中显得尤为特别,他们用歌声激起人们对希望和奇迹的热切渴望。然而,先知忒瑞西阿斯的到来,为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局。

“啊,忒瑞西阿斯,天地间的一切事情,能说的和不能说的,你全知道,虽然你看不见,但你知道城邦正在遭受到致命的瘟疫。我们要找救护我们的人,主上啊,唯有你。即使报信人还没有告诉你,你一定知道:阿波罗回答我们的请求时说,去掉这场瘟疫只有一个方法——查出杀害拉伊俄斯的人,不把他们处死,也得驱逐他们出境。因此,不管是用鸟声还是别的预言术,你千万不能隐藏预兆,而要拯救你自己,拯救城邦——拯救我,拯救我们所有的人—

—清除死者的污损,我们全靠你了。一个最大的工作莫过于尽他所有,尽可能地帮助别人。”

这是俄狄浦斯的开场白,述说了自己的意图。也许是忒瑞西阿斯不忍心让俄狄浦斯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他拒绝回答俄狄浦斯的问题。但这样无疑会让为人民感到痛苦而忧心如焚的国王生气,所以俄狄浦斯断定忒瑞西阿斯就是凶手,于是被激怒的先知被迫说出了真相:

“我告诉你吧,你大声威胁地一直去追查的,杀死拉伊俄斯的凶手就在这,这是会使他痛苦的。从前是明眼人,将来是瞎子;过去是富翁,将来是乞丐,靠着拐杖,探着路走到外邦去,将来揭穿了再看。人家以为他是外世来的人,将来会证明他是忒拜的本地人,看,他原来是亲生孩子的父兄,是生他的女人的儿子和丈夫,他分享了他父亲的床,他害死了父亲。”

忒瑞西阿斯的这段话预示了这场戏剧的悲惨结局。费格生在评论“俄狄浦斯与先知的斗争”中说道:这里我只想指出,在俄狄浦斯和忒瑞西阿斯的这场斗争中,表现了悲剧旋律的意图部分,这转为情感,而歌队在表现情感的同时也表现随后的新认识:俄狄浦斯可能是罪犯……俄狄浦斯作为罪人的无常的和不愉快的形象,符合剧本终了的最后认识或者说显现。”

而从“命运说”的角度来看,在《俄狄浦斯王》中,“命运”被描写成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像一个魔影,总在主人公行动之前设下陷阱,使其步入罪恶的深渊。在古希腊人看来,一切都是上天的旨

意,人、物甚至神有的只是服从与执行所以,在强大的命运面前,俄狄浦斯无论做多少努力都是没用的,他的悲剧是与生俱来的。

弗洛伊德从《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中为其“恋母情结”找到了依据,所以“恋母情结”又叫“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认为,男孩自生下来便天然地对母亲“爱恋”并下意识地具有杀父娶母的愿望。俄狄浦斯之所以没能摆脱杀父娶母的结局就是“恋母情结”在艺术上的表现。这种观点对以后文学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对于杀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剥夺了本属于自己的王位、与自己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叔叔,哈姆雷特在复仇的过程中却总是犹疑不决、忐忑不安,这有些不符合情理,但是如果用“俄狄浦斯情结”来解释的话就会合情合理了,在哈姆雷特潜意识里一直有那种杀父娶母的念头,即使他知道这是罪恶的,但他无法控制,当他得知叔叔杀其父娶其母之后,心里虽然很愤恨,可是叔叔却做到了他一直想做而未敢做的事,所以他会犹疑不决。也许有人问叔叔是杀了自己的哥哥娶了自己的嫂嫂,这也符合“俄狄浦斯情结”吗?中国有句俗话说:长兄为父,长嫂为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解释的话,这也就可以说得通了。

参考文献:

[1] 索福克勒斯.古希腊悲剧经典·俄狄浦斯王[m].罗念生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2] 尚玉峰.双重他者与认同焦虑——再读《琼斯皇》[j].文学

界(理论版),2012(11).

[3] 邱云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徐敏(1989-),女,山东临沂人,临沂大学文学院2010级汉语言文学2班学生,研究方向为世界文学。

指导老师:尚玉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