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说课稿精编资料
《等差数列求和》说课稿
《等差数列求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北师大版)中第二章的第二节内容.本节课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以及该求和公式的应用.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因此等差数列求和就成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同时,求数列前n项和也是数列研究的基本问题,通过对公式推导,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二、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基本性质,也对高斯算法有所了解,这都为倒序相加法的教学提供了基础;同时学生已有了函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渗透函数思想.高斯的算法与一般的等差数列求和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从首尾配对法引出倒序相加法,这是学生学习的障碍.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会简单运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倒序相加求和的数学方法;(2) 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3) 通过运用公式的过程,提高学生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模型,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有效激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及应用2、教学难点从二次函数的角度理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五、教法学法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利用数形结合、类比归纳的思想,层层深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整理出推导公式的不同思路,并通过范例后的变式训练和教师的点拨引导,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从而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入新课由学生阅读教材(P15高斯的例子)1+2+3+……+100=?通过创设情景引入问题,从一节课的开头就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理解倒序相加法求和的基本原理. 使学生感受到利用公式求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得便利. 同时使学生初步熟悉公式的应用.2、归纳抽象,形成概念 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根据2)(1n n a a n S += , d n n na S n 2)1(1++= 从方程的角度看,以上式子各有几个未知量?若要把其中某个未知量求出,需要知道几个量。
说课等比数列求和说课稿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
《等比数列前n项和》是人教A版必修5第二章数列中第五节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这5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首先,对本节教材内容的分析,我分为三个角度:1.教材的课程设置本节内容是等差、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数列求和提供了基本方法。
2.知识的应用价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从实际问题中抽离出来的数学模型。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储蓄、分期付款等问题.在教会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挖掘出只是背后的思想方法。
3.数学思想方法渗透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向学生渗透数列求和的一个重要方法——错位相减法;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由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二)课时安排《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重在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灵活运用;第二课时重在通过课后习题总结出前n项和的相关性质。
二、教法分析在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之前,先分析学情。
(一)学情分析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体研究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
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产生思考,有想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想法,但是学生从“倒序相加”到“错位相减”的思维定势不易突破,而且学生的逻辑思维仍不够严谨。
(二)教学方法及具体措施基于本节课是公式推导课,应着重采用类比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分组讨论和自主探究为主,辅之以启发性的问题引导点拨,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思想。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增强课堂的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还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对教材和学情分析之后,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在熟悉求和公式特点的基础上,能合理选择并灵活运用公式。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说课稿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是高中数学数列这一章节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是等比数列知识的一个重要应用,也为后续学习数列求和的其他方法以及数学归纳法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通过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逐步探究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的公式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
同时,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也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列运算和推理能力。
但对于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归纳等方法进行探究。
此外,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能存在思维定式,对于新的数学方法和思路的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中。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掌握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
(2)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错位相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逐步推导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说课稿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说课稿说课稿: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以及该求和公式的应用.是继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之后的又一重要概念,与前面学习的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也为以后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奠定了基础;同时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因此等差数列求和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基本性质,也对高斯算法有所了解,这都为倒序相加法的教学提供了基础;同时学生已有了函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渗透函数思想.高斯的算法与一般的等差数列求和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从首尾配对法引出倒序相加法,这是学生学习的障碍.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能熟练的应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求和;能力目标:在知识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中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通过对公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剖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以及令人着迷的数学史,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思路五、教学方法利用计算机和实物投影辅助教学,采用启发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六、教学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设计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首先讲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泰姬陵的传说(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见下图),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也就是计算1+2+3+ (100) 紧接着讲述高斯算法:高斯,德国著名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王子”。
等比数列求和说课稿
等比数列求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比数列求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等比数列求和是数列这一章节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等比数列知识的一个重要应用,也为后续学习数列的综合问题奠定了基础。
在教材中,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蕴含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错位相减法,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前面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储备,为探究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做好了铺垫。
同时,等比数列求和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金融领域中的利息计算、工程中的增长问题等,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掌握了数列的基本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求解方法,对数列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经验。
同时,学生也学习了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能力水平方面,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但对于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在学习态度方面,学生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及其推导方法。
(2)能够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2)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数列求和说课稿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说明南皮一中刘宝杰由于本次课内容是高中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对除了等差和等比数列以外的其他数列了解太少,思维范畴比较狭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会摸不着门,找不着规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影响,会不自然的往上述两个数列方面思考,但又缺乏对两个特殊数列的深层次理解,故而在研究数列求和时对出现的新问题感到束手无策,和老知识联系不起来。
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本次课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达到尽可能大的学习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由于本次课难度较大,内容较多,所以课程设计很紧凑,学生在40分钟内能简单了解数列的几种常见求和方法及其针对的题型,但要想掌握也不是很容易。
课下,学生需要通过针对性练习,对新知识加深理解,从而熟练掌握。
以下是我对本次课的设计说明,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数列”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进行计算,推理等基本训练,综合训练的重要题材,它与高等数学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是进一步学习必备基础知识,因而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要用到数列的一些知识。
例如:银行存款的单利和复利、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就要用到数列知识。
教材分析就本节课而言,数列求和问数列的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是高考高查的重点和难点,它涉及到等差、等比数列求和,以及构造数列等多方面的知识,必须讲清、讲透。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数列求和的几种常用方法:公式求和法;分解重组求和法;错位相减求和法;裂项相消求和法。
等比数列求和说课稿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评价分析以及板书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是高中必修5第二章第五节内容。
它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延续,与前面学习的函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是从实际问题中抽离出来的数学模型,在分期付款等实际问题中有广泛地应用。
同时,在公式推导过程中蕴含着分类讨论等丰富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依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比数列前n 项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能够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公式推导,提高数学建模意识,体会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3、情感与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渗透事物之间等价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如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
此推导过程中蕴含了分类讨论,递推、转化等重要思想,是解决一般数列求和问题的关键,难点: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为了讲清重点和难点,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从教法学法上谈谈:四、教法分析基于本节课是公式推导课,应着重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分组讨论和自主探究为主,辅之以启发性的问题诱导点拨,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服务于学生的思路。
五、学法分析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结合教师点拨提问,经过交流讨论,形成认识过程。
通过训练,发现自身不足并及时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用西游记猪八戒还贷故事,通过师生间探讨合作,解决情境问题:29323022221+++++= S这样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是高中数学必修 5 第二章数列中的重要内容。
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前 n 项和公式则是等差数列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不仅为后续学习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奠定了基础,也在数学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编排注重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等差数列前 n 项和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基本性质,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但对于如何从特殊到一般地推导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以及如何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机械记忆;二是在运用公式时,不能准确选择合适的公式和方法,导致计算错误。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公式的两种形式。
(2)能够熟练运用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公式推导过程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2)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通过等差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能力。
《等比数列求和》说课稿
《等比数列求和》说课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种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第一,说教材本节内容选自高中数学人教A 版必修五第二章第五节等比数列求和,它是在我们已经学习了等比数列及其性质之后讲的内容。
第二,说学情由于我们班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理解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第三,说目标与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求和的推导过程以及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对等比数列求和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错位相减法。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历史故事与诗词中的数学文化,增强数学魅力。
(4)教学重难点:求和公式的推导与公式的应用第四,说教法根据以上的情况,我将采取探究式教学与讲练结合第五,说教学过程首先我把印度国际象棋发明者西萨的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从而引出?=++++=63326422221S (1)这个问题然后分析(1)的特点,从而探究出方法来求和第一,左右两边同时乘上公比2得到式子(2)第二,由(1)—(2)化简之后得到S 64的值。
从探究这个解的过程中得到这个方法:错位相减法接着利用此方法来解决一般数列的求和问题总结出求和公式最后,牛刀小试例1,古诗中计算第一层灯盏数问题,提现数学建模思想例2,已知1321S -+++++=n a a a a (a ≠0),求S对a 进行讨论,分1=a 与1≠a 两种情况例3,求解)1()1()1()1(3322n n yx y x y x y x +++++++ ,其中X ≠0,y ≠0 对x 与y 是否为1进行讨论,分四种情况讨论。
(同学们自己在课堂上完成)第六,说教学反思(1)同学们经历对等比数列求和的推导过程,体会错位相减的方法。
(2)在对麦粒与塔楼灯盏数的求解的过程过程中,这充分反映了数学建模的思想。
(3)要合理的选择公式进行问题的解决。
等差数列求和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高中数学人教版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集合、函数的概念、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它的一些性质等基础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深刻理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熟记求和公式;能够应用求和公式并发现求和公式的函数本质;(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探索知识间联系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数据间存在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体现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推导过程的展示体现了人类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特殊问题的解决中提炼一般方法,再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般情况,所以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比公式本身更为重要.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应根据条件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计算;另外反用公式、变用公式、前项和公式与通项公式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方程(组)思想.高斯算法表现了大数学家的智慧和巧思,对一般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但大多数学生都听说过这个故事,所以难点在于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思路上.二、教学策略(说教法)1.教学手段:应着重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层层推进①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公式推导及简单应用,一节侧重于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综合运用.②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建议由具体问题引入,使学生体会问题源于生活.③强调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与研究方法.④补充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三、学情分析:(说学法)(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2)知识障碍上:学生原有的知识等差数列的性质许多学生出现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并进行适当的复习。
数列说课稿模板
数列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展示一节关于数列的说课。
数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在数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非常广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数列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数列求和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定义数列。
数列是由一组有序的数构成的集合,这组数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我们通常用小写字母a和下标n来表示数列中的第n项,即an。
接下来,我们探讨数列的性质。
数列可以是递增的、递减的或者是常数数列。
递增数列是指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大,递减数列则相反,而常数数列的每一项都是相同的。
此外,数列还可以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一个常数,而等比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是一个常数。
在数列的性质中,我们特别关注数列的极限。
极限是数列中项的值随着项数无限增大而趋近的值。
如果一个数列有极限,我们称这个数列为收敛数列;如果没有极限,我们称这个数列为发散数列。
然后,我们学习数列求和的方法。
对于等差数列,我们可以使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来快速求得前n项的和。
对于等比数列,如果公比的绝对值小于1,我们可以使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来求得前n项的和。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数列求和技巧,如分组求和、错位相减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并使用一些典型的例题来训练学生求解数列的能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思考数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在金融、物理等领域的运用。
最后,我会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这些练习题将涵盖数列的定义、性质、求和方法等多个方面,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数列的相关知识。
感谢大家的聆听,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在课后与我交流。
谢谢大家。
数列求和说课稿
课题 数列的求和 说课稿制作人:袁红 单 位:沂水四中一、考纲分析1.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掌握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相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二、考情分析五年考情:在近5年山东高考理科卷中,数列在试卷中的位置:14年,T 19(12分); 13年,T 20(12分); 12年,T 20(12分); 11年,T 20(12分); 10年,T 9 (5分),T 18(12分)从近5年的考情看,数列是必考的一个解答题:1.数列求和主要考查:(1)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2)使用裂项法、错位相减法的求和.(3)根据周期性、奇偶数项的不同的分组求和.2.数列求和问题一般以数列的基本问题为先导,在解决数列基本问题后考查数列求和.3.以解答题为主,难度中等或稍难.三、学生感悟1.(2014新课标全国卷)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2,若a 2,a 4,a 8成等比数列,则{a n }的前n 项和S n =( )A .n (n +1)B .n (n -1) C.n (n +1)2 D.n (n -1)2【解析】由题意,得a 2,a 2+4,a 2+12成等比数列,即(a 2+4)2=a 2(a 2+12),解得a 2=4,即a 1=2,所以S n =2n +n (n -1)2×2=n (n +1).【答案】A通过此题,引出基础知识1.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公式法.2.(2012大纲全国高考)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55a =,515S =,则数列11{}n n a a +的前100项和为( ) (A )100101 (B )99101(C )99100 (D )101100【解析】设{}n a 的公差为d,则有115a 4d 55(a a )152+=⎧⎪⎨⨯+=⎪⎩,,解得1,11==d a ,则n a n =,111)1(111+-=+=+n n n n a a n n ,设数列11{}n n a a +的前100项和为T 100,100111111100T (1)()()1223100101101101∴=-+-+⋅⋅⋅+-=-=.【答案】A通过此题,引出基础知识2.数列的求和方法--裂项法. 3.(2011安徽高考)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132nn a n =--,则12a a ++…10a +=( )(A )15 (B)12 C )-12 (D) -15【解析】观察数列{}n a 的性质,得到.31094321=+==+=+a a a a a a 故()()()1210123492015.a a a a a a a a a +++=++++++=【答案】A通过此题,引出基础知识3.数列的求和方法—并项法. 4.(2012山东高考改编)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98nan =-,对任意*m N ∈,将数列{}n a 中落入区间2(9,9)m m 内的项的个数记为m b ,则数列{}m b 的前m 项和m S .【解析】由题意知mn m a 299<<,即m m n 29899<-<,所以989989121+<<+--m m n ,11211299)989()989(-----=+-+=m m m m m b ,于是)999(999110123121--+++-+++=+++=m m m m b b b S 8980198019109819809991919199121212212mm m m m m m m -+=+⋅-=---=-----=++++, 即89801912mm m S -+=+.【答案】89801912mm m S -+=+ 通过此题,引出基础知识4.数列的求和方法—分组求和..5.(2014四川高考改编)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1,首项a 1=1,点(a n ,b n )在函数f (x )=2x 的图像上(n ∈N *).则数列⎩⎨⎧⎭⎬⎫a nb n 的前n 项和T n 等于 .【解析】由题意有a n =n ,22na n nb ==,所以数列{a n b n}的通项公式为a n b n=n2n ,所以T n =12+222+323+…+n -12n -1+n 2n ,2T n = 11+22+ 322 +… +12n n -+n 2n -1,因此,2T n -T n =1+12+122+…+12n -1-n 2n =2-12n -1-n 2n =2n +1-n -22n .所以,T n =2n +1-n -22n.【答案】T n =2n +1-n -22n.通过此题,引出基础知识5.数列的求和方法—错位相减法.这5个高考题,学生课前完成,根据学生做题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和要求.四、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考情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数列求和的几种常用方法; (2)灵活运用数列求和的几种常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提前让学生做这份学案,以学定教,体现学生自主学习;(2)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找出错误,师生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3)通过分析高考题目,了解数列在高考中的地位及高考动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说课稿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说课稿《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是高中数学必修 5 第二章数列的重要内容。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
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不仅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也为后续学习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以及数列求和的相关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它既是等差数列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是数学思维方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基本性质,具备了一定的数列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对于如何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出前 n 项和公式,以及如何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更注重公式的记忆和应用,而忽视了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数学思想的渗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
(2)通过例题和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教学难点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等差数列求和》说课稿
《等差数列求和》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差数列求和》。
一、说教材首先,我们来看看教材。
等差数列求和是高中数学数列这一章节中的重要内容。
在最新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安排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导,掌握等差数列求和的公式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入等差数列求和的概念,让学生从直观感受逐步过渡到抽象理解。
比如课本上的那个关于堆放钢管的例子,一堆钢管从上到下每层的数量依次增加,形成一个等差数列,要计算这堆钢管的总数,就需要用到等差数列求和的知识。
二、说学情接下来谈谈学生的情况。
咱们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但对于如何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能还需要一些引导和启发。
我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计算一个简单的等差数列的和,结果有些同学就直接一个一个相加,虽然最后也得出了答案,但是过程很繁琐。
这让我意识到,他们对于寻找更简便、更高效的方法还缺乏足够的敏感度。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进行求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灵活运用公式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五、说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练习法相结合。
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逐步推导公式;再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掌握;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问题,尝试推导公式;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11 说教材1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是等差数列这一章节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数列求和的重要方法之一,也为后续学习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以及数学归纳法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等差数列的性质,提高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
11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类比等数学思维能力,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11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思路。
12 说教法12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122 讲授法对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方法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
123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13 说学法131 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3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4 说教学过程14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出等差数列前 n 项和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2 公式推导利用倒序相加法推导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引导学生理解推导思路。
143 公式应用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公式的应用方法,包括已知首项、公差、项数求前 n 项和,以及已知前 n 项和、首项、公差求项数等。
144 课堂练习安排适量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14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方法。
数列求和说课稿1
《数列求和》说课稿武威十八中鲁文霞一、教材分析1. 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A)版》第二章章复习内容,数列求和的第一课时:分组求和法与裂项求和法的应用。
数列求和是在学生学习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求和问题的基础上,对数列求和问题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广,是《数列》一章中重要的基础内容,无论在知识,还是在能力上,都在数列中占有重要地位。
知识方面:数列求和有广泛的实际应用。
能力方面:可考查学生的运算、推理、及等价转化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深入体会学习函数方程、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因此数列求和在《数列》一章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2. 教材处理教材当中关于本节内容是以习题的形式出现,通过结合习题把数列求和问题做成专题形式,分为两节内容完成。
本节课是求和专题第一课时,内容为分组求和法与裂项求和法的应用。
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求和公式外,大部分数列的求和都需要一定的技巧。
通过设问、启发、当堂训练的教学程序,采用启发式讲解、互动式讨论、反馈式评价的授课方式,使学生体会体会数列求和的基本思想,掌握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列求和问题中的两种方法,分组求和法和裂项求和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求和方法的探究,体会化归思想、函数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三、学情分析1. 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基本内容,会判断数列是否等差、等比数列,并会利用公式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
2. 能力水平: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此片面、不严谨。
3. 本校学情:二中高二学生,学习程度较好,知识面较广,对于大多数学生,能利用公式法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课堂新知探究中,讨论参与的积极性较高。
《等差数列求和》说课稿
《等差数列求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差数列求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等差数列求和”是高中数学数列这一章节中的重要内容。
等差数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求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数列概念的理解,提高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还为后续学习等比数列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所选用的教材通过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探究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
但对于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灵活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训练。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求和公式的推导思路难以理解;二是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准确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2)熟练运用求和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
(2)通过例题和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教学难点求和公式的推导思路以及如何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活动,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求和说课稿
《数列求和》说课稿
武威十八中鲁文霞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A)版》第二章章复习内容,数列求和的第一课时:分组求和法与裂项求和法的应用。
数列求和是在学生学习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求和问题的基础上,对数列求和问题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广,是《数列》一章中重要的基础内容,无论在知识,还是在能力上,都在数列中占有重要地位。
知识方面:数列求和有广泛的实际应用。
能力方面:可考查学生的运算、推理、及等价转化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深入体会学习函数方程、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因此数列求和在《数列》一章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2. 教材处理
教材当中关于本节内容是以习题的形式出现,通过结合习题把数列求和问题做成专题形式,分为两节内容完成。
本节课是求和专题第一课时,内容为分组求和法与裂项求和法的应用。
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求和公式外,大部分数列的求和都需要一定的技巧。
通过设问、启发、当堂训练的教学程序,采用启发式讲解、互动式讨论、反馈式评价的授课方式,使学生体会体会数列求和的基本思想,掌握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列求和问题中的两种方法,分组求和法和裂项求和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求和方法的探究,体会化归思想、函数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三、学情分析
1. 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基本内容,会判断数列是否等差、等比数列,并会利用公式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
2. 能力水平: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此片面、不严谨。
3. 本校学情:二中高二学生,学习程度较好,知识面较广,对于大多数学生,能利用公式法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课堂新知探究中,讨论参与的积极性较高。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数列求和的两种方法,分组求和法和裂项求和法。
难点:解决求和问题基本思想方法,两种求和方法的获得。
五、教学方法
通过设问、启发、当堂训练的教学程序,采用启发式讲解、互动式讨论、反馈式评价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幻灯片辅助教学,达到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六、教学程序分析
七、评价与分析
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探究求和问题的解决办法,尤其是掌握分组求和法和裂项求和法的数列类型与基本解决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了函数思想与化归思想在数列问题中的应用,也使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