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二级结论
高等考试物理常用的“二级结论”
高考物理常用的 “二级结论”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T S S V V V V t 2221212+=+== 3.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V V S212222=+, V V S t 22> 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T S S V t2212+= ,212T S S a -=,()a S S n T n =--121 4.匀变速直线运动,v 0 = 0时: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到达各分点时间比1∶2∶3∶……通过各段时间比1∶()12-∶(23-)∶…… 5.自由落体:n 秒末速度(m/s ): 10,20,30,40,50n 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第n 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6.上抛运动:对称性:t t 下上=,v v =下上, 202m v h g = 7.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物理二级结论
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max)-F(min)≤F合≤F(max)+F(min)。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F1/sinα1=F2/sinα2=F3/sinα3(拉密定理,对比一下正弦定理)文字表述: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μ=tanα。
向上减速a=g(sinθ+μcosθ)向下加速a=g(sinθ-μcosθ)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11、“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12、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13、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G。
14、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图解法范围问题15、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①1T内、2T内、3T内.位移比:S1:S2:S3....:Sn=1:4:9:....n2②1T末、2T末、3T末......速度比:V1:V2:V3=1:2:3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SⅠ:SⅡ:SⅢ:....:SN=1:3:5: ..:(2n-1)④ΔS=aT2Sn-S[n-k]= k aT2a=ΔS/T2 a =(Sn-S[n-k])/k T2位移等分:①1S0处、2S0处、3 S0处速度比:V1:V2:V3:...Vn=1:√2:√3:...:√n②经过1S0时、2S0时、3S0时...时间比:t1:t2:t3:...tn=1:√2:√3:...:√n③经过第一个1S0、第二个2 S0、第三个3 S0···时间比t1:t2:t3:...tn=1:√2-1:√3-√2:...:√n-√(n-1)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v(t/2)=(v1+v2)/2=(S1+S2)/2T4.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v(t/2)=(v1+v2)/2中间位置的速度5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1,后一半时间v2。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超全)
上海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温馨提示1、“二级结论”是常见知识和经验的总结,都是可以推导的。
2、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切勿盲目照搬、套用。
3、常用于解选择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一般不要用于计算题中。
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10、若三个非平行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并使该物体保持平衡,则这三个力必相交于一点。
它们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如图3所示)11、若F 1、F 2、F 3的合力为零,且夹角分别为θ1、θ2、θ3;则有F 1/sin θ1=F 2/sin θ2=F 3/sin θ3,如图4所示。
12、已知合力F 、分力F 1的大小,分力F 2于F 的夹角θ,则F 1>Fsin θ时,F 2有两个解:θθ22212sin cos F F F F -±=;F 1=Fsin θ时,有一个解,F 2=Fcos θ;F 1<Fsin θ没有解,如图6所示。
13、在不同的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互相垂直,则这两个角必相等。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整理“二级结论”,在做填空题或选择题时,就可直接使用。
在做计算题时,虽必须一步步列方程,一般不能直接引用“二级结论”,运用“二级结论”,谨防“张冠李戴”,因此要特别注意熟悉每个“二级结论”的推导过程,记清楚它的适用条件,避免由于错用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下面列出一些“二级结论”,供做题时参考,并在自己做题的实践中,注意补充和修正。
一、静力学1.几个力作用下物体平衡,则其中任一力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即二力平衡。
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即合力大于两力之差,小于两力之和。
2.①物体在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而平衡,则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线段必组成闭合矢量三角形;且有 正弦定理: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②物体在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而平衡,则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线段或线段延长线必相交于一点。
(三力汇交原理)3.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4.物体沿粗糙斜面不受人为的拉力,或推力而自由匀速下滑,则tan μα=,a=0 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与质量大小无关,加速度一定为a=gsin θFF 2的最小值 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物体沿斜面粗糙斜面下滑,则一定有θμθθμc o s s i n ,t a n g g a -=<与质量大小无关。
物体沿斜面粗糙斜面上滑,则一定有θμθc o s s i n g g a +=与质量大小无关 物体在水平皮带上加速或减速,一定有g a μ=物体在倾斜的皮带上下滑,物体速度小于皮带速度则物体加速度一定有θμθc o s s i n g g a +=,物体速度大于皮带速度,则物体加速度一定为θμθc o s s i n g g a -=物体在倾斜的皮带上上滑,物体无初速度或初速度小于皮带速度,一定有θθμs i n c o s g g a -=,物体初速度大于皮带速度,则物体加速度一定为θμθc o s s i n g g a +=5.两个原来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瞬间: 力学条件:貌合神离,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3:2:1n n::3:2:1 F已知方向 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
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其中,F=ma,F为作用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2.功与能:物体的功等于物体受到的力与位移的乘积。
能量可以转化,但总能量守恒。
3.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4.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能量不能被创造或者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5.电流和电势差: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势差是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的能量变化。
6.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磁感应强度是单位面积垂直于磁场方向的磁通量,磁通量是磁场穿过一个平面的总磁通量。
7.光的折射和反射:光线在光学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则是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的反弹现象。
8.波动理论:波是一种能量传递的形式,具有波长和频率的特性,可以是机械波或者电磁波。
- 1 -。
高中物理中的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中的二级结论力、力的平衡1、如果两个力的大小一定,方向不定,其合力的最大值为两力之和,最小值为两力之差,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如果三个力的大小一定,方向不定,其合力的最大值为三力之和,最小值为零。
2、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则这三个力的作用必定相交一点(三力汇交定理)。
3、物体在多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如果撤去其中一个力F,则其它几个力的合力大小为F,方向与F相反;如果其中一个力F旋转600,则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为F,方向与原F方向夹角为1200,如果其中一个力F旋转900,则物体所受的合力2,方向与原F方向夹角为1350。
大小为F4、将物体用套环挂在两端固定的绳子上,套环两边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
5、物体在三个动态力作用下平衡,若其中一个力为恒力F1,另一个力F2的方向不变,若F1与F2的夹角为θ,则第三个力F3的最小值为F1sinθ。
6、如果分析系统所受的外力,系统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转化为静止状态处理。
7、物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平衡,如果其中有两个力互相垂直,则用直角三角函数或勾股定理求算各力;如果任意两个力均不互相垂直,则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规律求算各力;直线运动1、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前n段相等时间里的位移比为1:3:5…(2n-1);前n段相等位移里的时间比为--.n-n(:1-2)1:)2(:(:)132、在追赶问题中,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大或最小;3、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4、如左下图,物体从圆的最高点沿任意弦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到圆周上的时间相等。
5、如右上图所示,OP 为光滑滑槽,要使小球运动到传送带上时间最短,2α=Φ 牛顿运动定律 1、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时的加速度a=ug ;物体沿光滑斜面自由下滑时的加速度a=gsin α,沿粗糙斜面自由下滑时的加速度a=gsin α—ugcos α,2、物体加速度a 方向向上(或有向上的分量a )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或对细绳的拉力大于其重力,叫超重,超重部分为ma; 物体加速度a 方向向下(或有向下的分量a )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或对细绳的拉力小于其重力,叫失重,失重部分为ma;3、物体在粗糙斜面自由下滑的条件是u <tg θ4、在动力学中,整体分析法应用的条件是物体系中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目的是求外力;隔离分析方法既可求外力,也可求内力;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条件是不同的物体的运动状态不相同,目的是求外力;5、如左下图,要使物体间不发生相对运动,am=ug ,如右下图,水平面光滑,要使物体间不发生相对运动,M mgam μ=,6、一质点在力F 1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经时间t (速度为v 1)后作用一个反方向的力F 2,再经时间t (速度为v 2)恰好返回出发点,则F 2=3F 1,v 2=2v 1.7、一升降机正以加速度匀加速a 上升,其天花上悬吊一物体,该物体离升降机高度为h ,若该物体突然掉下,则经过时间ga h t +=会碰到地板. 8、物体在传送带(传送带做匀速运动,速度为v 0,物体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μ,传送带为L )上的运动特点:(1)传送带水平,当物体初速度为0放上时,若g v L μ220>,前一段时间(gv t μ01=)做加速运动,后一段时间t 2做匀速运动,否则只有加速运动过程;当物体初速度0v v <物,若g v v L μ2220物->,前一段时间做加速运动,后一段时间做匀速运动,否则只有加速运动过程;当物体初速度0v v >物,若g v v L μ2220物->,前一段时间做减速运动,后一段时间做匀速运动,否则只有减速运动过程;(2)传送带与水平面倾角为θ,若向上传动,当物体初速度为0放在斜面底端时,物体的运动情况类似与水平传送,但加速度a=μgcos θ-gsin θ(μ>tg θ);若向下传动,当物体初速度为0放在斜面顶端时,若斜面足够长,前一段时间做加速运动,a=μgcos θ+gsin θ,但加速度当μ≥tg θ,后一段时间做匀速运动,当μ<tg θ,后一段时间继续做加速运动,a=gsin θ-μgcos θ。
新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一、运动学:1.匀变速直线运动: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逐差法: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绳端物体速度分解5.小船过河:⑴ 当船速大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船v d t /= ②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时,航程s 最短 s=d d 为河宽 ⑵当船速小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船v d t /= ②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最短航程船水v v d s ⨯=二、运动和力1.沿粗糙水平面滑行的物体: a=μg 2.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a=gsinα3.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体 a =g(sinα-μcosα)TS S v v v v t t 222102/+=+==-202/tt v v v v +==-22202/t t v v v +=4.沿如图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5.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若力是作用于1m 上,则1m 和2m 的相互作用力为212m m Fm N +⋅=与有无摩擦无关,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一样三、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1. 绳模型最高点最小速度gR,最低点最小速度gR 5,上下两点拉压力之差6mg 2.竖直轨道圆运动的两种基本模型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下摆到最低点:T=3mg ,a =2g,与绳长无关。
“杆”最高点v min =0,v 临 ,v > v 临,杆对小球为拉力 v = v 临,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 v < v 临,杆对小球为支持力3.人造卫星:'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推导卫星的线速度 ;卫星的运行周期 。
gRα增大, 时间变短当α=45°时所用时间最短 沿角平分线滑下最快小球下落时间相等小球下落时间相等αrGMv =GM r T 324π=卫星由近地点到远地点,万有引力做负功。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假设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 速度比:V 1:V 2:V 3:···V n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1(::)23(:)12(:1::::321----=n n t t t t n )::3:2:1n n::3:2:1 F已知方向F 2的最小值 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 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高考物理常用二级结论汇总
高考物理常用二级结论汇总一、力和牛顿运动定律1.静力学⑴绳上的张力-定沿若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2)支持力(压力)•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定等于重力G.(3)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范围:\F i~F2\<P<F i+凡(4)三个共点力平衡,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个共点力平衡时也有这样的特点.(5)两个分力凡和凡的合力为尺若已知合力(或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6)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a.2.运动和力⑴沿粗糙水平面滑行的物体:。
=俅(2)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a=xsin«(3)沿粗糙斜而卜滑的物体:o=g(sinu~7K:os<z)(4)沿图所示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沿角平分线滑下岐快当。
=45。
时所用时间斌短a 增大,时间变短 小球下落时间相等 小球F 落商间相等(5)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若力是作用于皿上,则皿和02的相互作用力、为N= E7M1+/M2与有无摩擦无关,K 面、斜面、竖口方向都一样.(6)下面几种物理模型,在临界情况下,a=gtana.光滑,相对醇止津力为零 相对静止 光滑.弹 力为零(7)如图所示物理模型,刚好脱离时,弹力为零,此时速度相等,加速度相等,之前整体分析,之后隔离分析.简谐振动至*4高点在力F 作用F勾加速运动在力F 作用下 匀加速运动(8)下列各模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9)超重:a 方向竖直向上(匀加速上升,匀减速卜降).失重:0方向竖直向卜(匀减速上升,匀加速卜降).(10)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小(整体法----求系统外力)S/\=m}a lv+m2a2y+力;%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一)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宜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宜.线运动)的常用比例时间等分(7):①ir末、末、37'末、...、”7•末的速度比:V]:V2:V3::v n=l:2 :3:...:n.②第1个7内、第2个内、第3个,内----第"个7内的位移之比:xi:X2:X、:…:x…=1:3:5:...:(2m-I).③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尸,进-步<\x…-X…=(m-n)aP,此结论常用于求加速度_Ar_x m—x nT2m~n T2位移等分(x):通过第I个x、第2个x、第3个x....第"个x所用时间比:n:/2::...:/"=】:(也-1):(仍一/):...:(\W-\7I-1).2.匀变速直线送动的平均速度①了=/=冬=^!±^2227''②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朽,后•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V]+1龙2.③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W,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 2小>2VI+也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中间位置的速度4.如果物体位移的表这式为x=M+Bl,则物体做匀变速宜线运动,初速度ro=8(m/s),加速度a=2J(m/s2).5.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伊.6班宜上抛运动的时间/t=ly=V°=\祖,同一位置的速率v,=v卜上升最大高度h m=圣g\g2g 7.追及相遇问题匀减速追匀速:恰能追上.或追不上的关键:=vo=O的匀加速追匀速:珈时,两物体的间距最大.同时同地出发两物体相遇:时间相等,位移相等.4与d相距As,A迫上8:S4=$*+A j S;如果X、B相向运动,相遇时:S x+sb=A s.8.“刹车陷阱”,应先求滑行至速度为零即停止的时间/«,如果顾「•中的时间/大于/o,用诵= 20X或X=Y°求滑行距离:若/小于A)时,x=w+%2229.逐无法:者是连续6段位移,则有:万=(工6+.,工4)-寸+》2+凡)97'2(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小船过河⑴当船速大「水速时①船头的方向垂直「水流的方向则小船过河所用时间最短,l=d.V K②合速度垂直.「河岸时,航程S最短,s=d.(2)当船速小于水速时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义.①V®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最短航程S=dx*.②(三)圆周运动I.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igtan0,方向水平»指向网心.(1) 绳,内轨,水流星最高点最小速度为gR ,最低点最小速度为5gR,上下两点拉压力之 差为6mg.(2) 离心轨道,小球在阅轨道过最高点1板=gR ,如图所示,小球要通过最高点,小球最小下滑高度为2.5R.(3)竖点轨道圆周运动的两种基本模型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度释放卜摆到最低点:绳上拉力几=3“旧,向心加速度0 =2g,与绳长无关.小球在“杆''模型最高点»^=0, v tt = gR, v>v tt ,杆对小球有向下的拉力.v=v tt .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等.v<V «,杆对小球有向上的支持力.(四)万有引力与航天1.重力加速度:某星球表面处(即距球心R):距离该星球表面h 处(即距球心R+h 处):g'=,= r GM(& + /疔4n2第一宇宙速度va=gR==7.9km/s,v,=11.2km/s,v;=16.7km/sR地衣附近的人造星:r=/?=6.4xl06m.v,^=vi,T=2n*=84.6分钟.g3.同步卫星r=24小时,ft=5.6/?=36000km,v=3.1km/s.4.重要变换式:GM=gR*R为地球半径)5.行星密度:二,式中7'为绕行星表面运转的卫星的周期.6.卫星变轨:v2>v,>v4 >v}X./7.恒星质仕:M=竺丁或=冬GT2G8.引力势能:£「=-丝竺,卫星动能氏=旦竺,卫星机械能£•=-幽1p r*2r2r同一卫星在半长轴为a=R的椭圆轨道上运动的机械能,等于半径为/?圆周轨道上的机械能。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一.力物体的平衡: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大+F小≥F合≥F大-F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μa=tg。
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5.同一根绳上的张力处处相等,大小相等的两个力其合力在其角平分线上。
6.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三力汇交原理)。
7.动态平衡中,如果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判断第三个力的变化,要用矢量三角形来判断,求最小力时也用此法。
二.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TSSVVVVt2221212时间等分时:SSaTnn-=-12,中间位置的速度:VVVS纸带处理求速度、加速度:TSSVt2212+=,212TSSa-=,(aSSnTn=--12。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1:3:5:……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3.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t上=t下,V上=-V下。
4.“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2=2aS求滑行距离。
5.“S=3t+2t2”:a=4m/s2,V0=3m/s。
6.在追击中的最小距离、最大距离、恰好追上、恰好追不上、避碰等中的临界条件都为速度相等。
7.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船头垂直河岸过河时,过河时间最短。
船的合运动方向垂直河岸时,过河的位移最短。
8.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时沿绳子的方向分解和垂直绳子的方向分解。
三.牛顿运动定律:1.超重、失重(选择题可直接应用,不是重力发生变化)超重:物体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大于它的重力。
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小于它的重力。
高考物理必考的18条二级结论
高考物理 “二级结论”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 T S S V V V V t2221212+=+==3.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 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V V S212222=+, V V S t 22>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T S S V t2212+= ,212T SS a -=,()a S S n T n =--1214.匀变速直线运动,v 0 = 0时: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 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 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 到达各分点时间比1∶2∶3∶…… 通过各段时间比1∶()12-∶(23-)∶……5.自由落体:n 秒末速度(m/s ): 10,20,30,40,506.上抛运动:对称性:t t 下上=,v v =下上, 202m v h g=7.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 )::3:2:1n n::3:2:1 F已知方向 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整理“二级结论”,在做填空题或选择题时,就可直接使用。
在做计算题时,虽必须一步步列方程,一般不能直接引用“二级结论”,运用“二级结论”,谨防“张冠李戴”,因此要特别注意熟悉每个“二级结论”的推导过程,记清楚它的适用条件,防止由于错用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下面列出一些“二级结论”,供做题时参考,并在自己做题的实践中,注意补充和修正。
一、静力学1.几个力作用下物体平衡,则其中任一力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即二力平衡。
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即合力大于两力之差,小于两力之和。
2.①物体在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而平衡,则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线段必组成闭合矢量三角形;且有 正弦定理: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②物体在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而平衡,则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线段或线段延长线必相交于一点。
〔三力汇交原理〕3.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假设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4.物体沿粗糙斜面不受人为的拉力,或推力而自由匀速下滑,则tan μα=,a=0 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与质量大小无关,加速度一定为a=gsin θFF 2的最小值 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物体沿斜面粗糙斜面下滑,则一定有θμθθμcos sin ,tan g g a -=<与质量大小无关。
物体沿斜面粗糙斜面上滑,则一定有θμθcos sin g g a +=与质量大小无关 物体在水平皮带上加速或减速,一定有g a μ=物体在倾斜的皮带上下滑,物体速度小于皮带速度则物体加速度一定有θμθcos sin g g a +=,物体速度大于皮带速度,则物体加速度一定为θμθcos sin g g a -=物体在倾斜的皮带上上滑,物体无初速度或初速度小于皮带速度,一定有θθμsin cos g g a -=,物体初速度大于皮带速度,则物体加速度一定为θμθcos sin g g a +=5.两个原来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瞬间: 力学条件:貌合神离,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
物理必背二级结论65条
8.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和怎样受力无关,惯性大小表现为改变物理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9.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即Δv=at)。
10.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1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是合外力大小恒定且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或与速度方向始终垂直。
1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到的合外力突然消失时,物体将沿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向心运动;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离心运动。
13.开普勒第一定律的内容是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内容是所有行星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3/ T2=k=GM/4π2。
14.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其间存在的一个常用的关系是。
(类比其他星球也适用)15.第一宇宙速度(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的表达式v1=(GM/R)1/2=(gR)1/2,大小为7.9m/s,它是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
随着卫星的高度h的增加,v减小,ω减小,a减小,T增加。
16.第二宇宙速度:v2=11.2km/s,这是使物体脱离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17.第三宇宙速度:v3=16.7km/s,这是使物体脱离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18.对于太空中的双星,其轨道半径与自身的质量成反比,其环绕速度与自身的质量成反比。
19.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表示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所以说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以此解题就是利用功能关系解题。
20.滑动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做的功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21.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1)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可以做负功也可以不做功。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 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1(::)23(:)12(:1::::321----=n n t t t t n ΛΛ)::3:2:1n Λn ::3:2:1ΛF已知方向 2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1. 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条件下,一个系统的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即在任何物理或化学现象中,物体的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3. 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条件下,一个系统的总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当一个物体受到某种力的作用,外力对其施加的动量大小等于物体自身产生的反向动量大小。
4. 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在完全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6.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的状态不会改变,直到另一个物体对其施加了一个力。
7. 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8.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力的作用,总有一个相等并相反的力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即,每一件物品都会受到相等的反向力。
9. 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当两个物体的质量增加或距离减少时,它们之间的引力会增大。
10. 静电定律:物体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之间的电荷大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1. 磁力定律:磁场对物体施加的力与磁场的强度、电荷、速度和物体的方向有关。
当物体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磁场力最大。
12. 焓变定律:焓变是一个系统能量变化的度量,等于系统内部能量与系统周围能量的差异。
13. 周期运动定律:当一个物体在引力或弹性力的作用下运动时,它的周期与其轨道形状和质量有关。
周期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再返回该位置所需的时间。
14. 波速公式:波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
15. 阻力公式: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16. 物体受力平衡定律:如果一个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那么它所受到的所有合力应该等于零。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F1 F F F F 方向与大力相同2 1 2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F1 F F2 3 sin sin sin4.两个分力F1 和F2 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F1已知方向F1 F2的最小值F1F FF2的最小值mg F2的最小值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μ= tanα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G。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1 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F1二、运动学F2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F 时间等分(T):①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1:S2:S3=12:22:32②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2:V 3=1:2:3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Ⅰ:SⅡ:SⅢ=1:3:5④ΔS=aT2 S n-S n-k= k aT 2 a=ΔS/T2 a =(S n-S n-k)/k T 2位移等分(S0):①1S0 处、2 S0 处、3 S0 处···速度比:V1:V 2:V3:···V n=1: 2 : 3 : : n②经过1S0 时、2 S0 时、3 S0 时···时间比:1: 2 : 3 : : n)③经过第一个1S0、第二个 2 S0、第三个 3 S0···时间比t1 :t2 :t3 : :t n 1: ( 2 1) : ( 3 2) : : ( n n 1)1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vv v S S0 t 1 2vt / 2 2 2T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v vt/ 2v2vt中间位置的速度vt/22v 22vt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1,后一半时间v2。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汇总(最新整理)
向左传:△t = (K+3/4)T K=0、1、2、3…) S = Kλ+(λ-△X) (K=0、1、2、3…) 六、热和功 分子运动论∶ 1.求气体压强的途径∶①固体封闭∶《活塞》或《缸体》《整体》列力平衡方程 ;
②液体封闭:《某液面》列压强平衡方程 ; ③系统运动:《液柱》《活塞》《整体》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1.平衡位置:振动物体静止时,∑F 外=0 ;振动过程中沿振动方向∑F=0。 2.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和波速:注意“双向”和“多解”。
3.振动图上,振动质点的运动方向:看下一时刻,“上坡上”,“下坡下”。
4.振动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看前一质点,“在上则上”,“在下则下”。
5.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由介质决定)
vo g
2H g
同一位置 v 上=v 下 7.绳端物体速度分解
v v
点光源
2θ
平面镜 ω θ
8.“刹车陷阱”,应先求滑行至速度为零即停止的时间 t0 ,确定了滑行时间 t 大于 t0 时,用
vt2 2as
或
S=vot/2,求滑行距离;若
t
小于
t0
时
s
v0t
1 2
at
2
9.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S = A t + B t2 式中 a=2B(m/s2) V0=A(m/s)
F2 F
④ΔS=aT2
Sn-Sn-k= k aT2 a=ΔS/T2 a =( Sn-Sn-k)/k T2
位移等分(S0): ① 1S0 处、2 S0 处、3 S0 处···速度比:V1:V2:V3:···Vn=
1: 2 : 3 :: n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4.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μ= tanα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G。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T):① 1T内、2T内、3T内······位移比:S1:S2:S3=12:22:32② 1T末、2T末、3T末······速度比:V1:V2:V3=1:2:3③ 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SⅠ:SⅡ:SⅢ=1:3:5④ΔS=aT2 Sn-Sn-k= k aT2 a=ΔS/T2 a =( Sn-Sn-k)/k T2位移等分(S0):① 1S0处、2 S0处、3 S0处···速度比:V1:V2:V3:···Vn=② 经过1S0时、2 S0时、3 S0时···时间比:③ 经过第一个1S0、第二个2 S0、第三个3 S0···时间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1,后一半时间v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二级结论 I.运动学1.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2.)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4. 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路程v 1,后一半路程v 2。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5. 小船过河:⑴ 当船速大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船v d t /= ②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时,航程s 最短 s=d d 为河宽 ⑵当船速小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船v d t /= ②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最短航程船水v v d s ⨯=)1(::)23(:)12(:1::::321----=n n t t t t n )::3:2:1n n::3:2:1 TS S v v v v t t 222102/+=+==-202/tt v v v v +==-221v v v +=-21212v v v v v +=-dVVVII.运动学1. a.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µ=tan α. b.物体沿光滑斜面滑下:a=gsin α c.物体沿粗糙斜面滑下:a=gsin α-gcos α2. 两个共同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两物体间的弹力为:F=0 ,加速度 相等3. 物体沿直线运动,速度最大的条件是: a=0或合力为零4. 沿如图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5.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若力是作用于1m 上,则1m 和2m 的相互作用力为212m m Fm N +⋅=与有无摩擦无关,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一样α增大, 时间变短当α=45°时所用时间最短 沿角平分线滑下最快小球下落时间相等小球下落时间相等2m αF 1 m 2m αFm 1α1m 2m F1m 2m αF6. 下面几种物理模型,在临界情况下,a =gtg α光滑,相对静止 弹力为零相对静止 光滑,弹力为零7. 如图示物理模型,刚好脱离时。
弹力为零,此时速度相等,加速度相等,之前整体分析,之后隔离分析简谐振动至最高点 在力F 作用下匀加速运动 在力F 作用下匀加速运动8. 下列各模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III. 圆周运动&万有引力1. 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F=mgtana 方向水平,指向圆心2. 飞机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盘旋aaαa aaaagaF FaFFBNmgmgN3.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1) 绳,内轨,水流星最高点最小速度gR ,最低点最小速度gR 5,上下两点拉压力之差6mg 2)离心轨道,小球在圆轨道过最高点 v min = 要通过最高点,小球最小下滑高度为2.5R 。
3)竖直轨道圆运动的两种基本模型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下摆到最低点:T=3mg ,a =2g ,与绳长无关。
“杆”最高点v min =0,v 临 = ,v > v 临,杆对小球为拉力 v = v 临,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 v < v 临,杆对小球为支持力4)重力加速度, 某星球表面处(即距球心R ):g=GM/R 2 距离该星球表面h 处(即距球心R+h 处) :22)('h R GMr GM g +==5)人造卫星:'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推导卫星的线速度 ;卫星的运行周期 。
gRHRgRθmg T火车R、V、mv绳L.om vmv L.omr GM v =GM r T 324π=卫星由近地点到远地点,万有引力做负功。
第一宇宙速度 V Ⅰ= = =地表附近的人造卫星:r = R = m ,V运 = V Ⅰ ,T==84.6分钟6)同步卫星T=24小时,h=5.6R=36000km ,v = 3.1km/s 7)重要变换式:GM = GR 2 (R 为地球半径)8)行星密度:ρ = 3 /GT 2 式中T 为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的周期,即可测。
IV. 机械能1.判断某力是否作功,做正功还是负功 ① F 与S 的夹角(恒力)② F 与V 的夹角(曲线运动的情况)③ 能量变化(两个相联系的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 2.求功的六种方法① W = F S cosa (恒力) 定义式 ② W = P t (变力,恒力) ③ W = △E K (变力,恒力)④ W = △E (除重力做功的变力,恒力) 功能原理 ⑤ 图象法 (变力,恒力)⑥ 气体做功: W = P △V (P ——气体的压强;△V ——气体的体积变化) 3.恒力做功的大小与路面粗糙程度无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4.摩擦生热:Q = f ·S 相对 。
Q 常不等于功的大小(功能关系)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克服摩擦力做功 W = µ mg SV. 动量61046⨯⋅gR R GM /s km /97⋅g R /2ππSS1.反弹:△p = m (v 1+v 2)2.弹开:速度,动能都与质量成反比。
3.一维弹性碰撞: V 1'= [(m 1—m 2)V 1 + 2 m 2V 2]/(m 1 + m 2) V 2'= [(m 2—m 1)V 2 + 2 m 1V 2]/(m 1 + m 2) 当V 2 = 0时, V 1'= (m 1—m 2)V 1 /(m 1 + m 2) V 2'= 2 m 1V 1/(m 1 + m 2)特点:大碰小,一起跑;小碰大,向后转;质量相等,速度交换。
4.1球(V 1)追2球(V 2)相碰,可能发生的情况:① P 1 + P 2 = P '1 + P '2 ;m 1V 1'+ m 2 V 2'= m 1V 1 + m 2V 2 动量守恒。
② E 'K1 +E 'K2 ≤ E K1 +E K2 动能不增加 ③ V 1'≤ V 2' 1球不穿过2球 ④ 当V 2 = 0时, ( m 1V 1)2/ 2(m 1 + m 2)≤ E 'K ≤( m 1V 1)2/ 2m 1E K =(mV )2/ 2m = P 2 / 2m = I 2 / 2mVI. 静电场1.粒子沿中心线垂直电场线飞入匀强电场,飞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电场中心。
2.3.匀强电场中,等势线是相互平行等距离的直线,与电场线垂直。
4.电容器充电后,两极间的场强:SkQE επ4=,与板间距离无关。
+g -gab cEE b =0;E a >E b ;E c >E d ;方向如图示;abc 比较b 点电势最低,由b 到∞,场强先增大,后减小,电势减小。
+4g-gab cEE b =0,a ,c 两点场强方向如图所示+g -g abdE a >E b ;E c >E d ;E b >E d5.LC 振荡电路中两组互余的物理量:此长彼消。
1)电容器带电量q ,极板间电压u ,电场强度E 及电场能E c 等量为一组;(变大都变大) 2)自感线圈里的电流I ,磁感应强度B 及磁场能E B 等量为一组;(变小都变小)电量大小变化趋势一致:同增同减同为最大或零值,异组量大小变化趋势相反,此增彼减, 若q ,u ,E 及E c 等量按正弦规律变化,则I ,B ,E B 等量必按余弦规律变化。
电容器 充电时电流减小,流出负极,流入正极;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 放电时电流增大,流出正极,流入负极,电场能转化为磁场能。
VII. 恒定电流1.串连电路:总电阻大于任一分电阻;R U ∝,2111R R UR U +=;R P ∝,2111R R R P P +⋅=2.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R I /1∝;2121R R IR I +=;R P /1∝;2121R R R P P +⋅=3.和为定值的两个电阻,阻值相等时并联值最大。
4.估算原则:串联时,大为主;并联时,小为主。
5.路端电压:纯电阻时rR RIr U +=-=εε,随外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6.并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发生变化,电路有消长关系,某个电阻增大,它本身的电流小,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大。
7.外电路中任一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8.画等效电路:始于一点,电流表等效短路;电压表,电容器等效电路;等势点合并。
9.R =r 时输出功率最大rP 4ε=。
10.21R R ≠,分别接同一电源:当221r R R =时,输出功率21P P =。
串联或并联接同一电源:并串=P P 。
11.纯电阻电路的电源效率:rR R+=η。
12.含电容器的电路中,电容器是断路,其电压值等于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的电压,稳定时,与它串联的电阻是虚设。
电路发生变化时,有充放电电流。
13.含电动机的电路中,电动机的输入功率UI P =入,发热功率r I P 2=热,输出机械功率r I UI P 2-=机VIII. 直流电实验1.考虑电表内阻影响时,电压表是可读出电压值的电阻;电流表是可读出电流值的电阻。
2.电表选用测量值不许超过量程;测量值越接近满偏值(表针的偏转角度尽量大)误差越小,一般大于1/3满偏值的。
3.相同电流计改装后的电压表:V g R U ∝;并联测同一电压,量程大的指针摆角小。
电流表:A g R I /1∝;串联测同一电流,量程大的指针摆角小。
4.电压测量值偏大,给电压表串联一比电压表内阻小得多的电阻; 电流测量值偏大,给电流表并联一比电流表内阻大得多的电阻; 5.分压电路:一般选择电阻较小而额定电流较大的电阻1)若采用限流电路,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仍超过用电器的额定电流时;2)当用电器电阻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全值电阻,且实验要求的电压变化范围大(或要求多组实验数据)时; 3)电压,电流要求从“零”开始可连续变化时,分流电路:变阻器的阻值应与电路中其它电阻的阻值比较接近; 分压和限流都可以用时,限流优先,能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