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激发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液体热胀冷缩现象。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液体热胀冷缩的变化。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液体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液体的热胀冷缩。
1.4 教学资源: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液体,如水、酒精等。
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温度计、烧杯等。
1.5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液体热胀冷缩现象,如热水膨胀、冷饮收缩等。
2. 提出问题:为什么液体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呢?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液体热胀冷缩的特点。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如分子运动、体积变化等。
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与温度的关系。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通过举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过程。
2.4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PPT、动画演示等教学材料。
2.5 教学步骤:1. 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如分子运动、体积变化等。
2. 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与温度的关系。
3. 通过举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过程。
第三章:实验探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液体热胀冷缩的特点。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来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4 教学资源:准备实验器材,如烧杯、温度计、热水等。
与科学亲密接触!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教案

【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2、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学会记录实验数据;3、培养观察能力,发展科学思维,提高实验能力。
二、教学要点: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记录方法。
三、实验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指液因温度变化而发生的体积变化。
当温度升高时,液体分子动能增强,分子间的引力减小,导致液体体积扩大;当温度下降时,液体分子动能减小,分子间引力加强,导致液体体积减少。
实验中,我们使用烧杯作为容器,加入水和红色染料,用灯泡加热容器,在不断升温的情况下记录液体的高度变化,观察液体的体积变化情况,验证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四、实验材料:1、烧杯2、灯泡3、电线4、电源5、水6、红色染料7、温度计8、计时器五、实验步骤:1、将准备好的烧杯放在实验台上。
2、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加入红色染料调制成红色水溶液。
3、在烧杯底部放置一个灯泡,用电线连接电源。
4、调节温度计的位置,将其插入烧杯中,确保与液体接触的部分处于液体表面。
5、启动灯泡,让烧杯中的水开始加热。
6、在液体开始变化前,用计时器记录实验时间。
7、随着温度的升高,观察液体的变化情况,记录液体高度、实验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8、当液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关闭灯泡,观察液体的变化情况。
9、在实验结束后,记录实验数据,清洗实验器材。
六、实验记录:时间(min)温度(℃)高度(cm)0 20 10.55 25 10.610 28 10.815 30 11.020 32 11.225 35 11.330 38 11.435 40 11.540 38 11.445 36 11.350 33 11.255 30 11.060 26 10.8七、实验分析:1、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高度也逐渐增加,液体体积增大,验证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实验数据的处理需要注意单位的标准化,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确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
引发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液体热胀冷缩的定义。
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1.3 教学活动向学生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观察到过液体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系数。
2.2 教学内容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2.3 教学活动通过动画或图片,向学生展示液体热胀冷缩的微观过程。
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系数。
第三章: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3.3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液体热胀冷缩的结论。
第四章:应用拓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液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3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液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油箱的膨胀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并展示讨论成果。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5.3 教学活动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六章:互动提问与答疑6.1 教学目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答疑,帮助学生巩固液体热胀冷缩的知识。
6.2 教学内容学生提出关于液体热胀冷缩的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
一探奥妙!液体热胀冷缩原理教案

液体热胀冷缩原理教案一、教材分析液体热胀冷缩原理是我们初中物理课程中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液体热胀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加强而引起的体积增大,而液体冷缩则是由于分子热运动减弱而引起的体积减小。
在教材中,我们可以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验演示的形式来介绍热胀冷缩原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二、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热胀和冷缩的基本概念。
2.理解液体热胀和冷缩原理。
3.掌握通过实验演示表现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方法。
4.培养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必要性与正确操作方法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热胀冷缩的定义及其原理。
2.实验演示技巧,例如如何选择液体材料和容器。
四、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讲授、实验演示、讨论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可以对液体热胀和冷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接着通过实验演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觉地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1.热胀冷缩定义及原理(5分钟)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墙上的画一些图解或罗列出热胀冷缩概念的字眼2.实验演示 (30分钟)材料:一只较粗的玻璃杯,一只较细的玻璃杯,两只相同高度的粗口瓶,一只一次性塑料瓶,喜马拉雅岩盐,金属针。
步骤:1)在较粗的玻璃杯中倒入一定量的喜马拉雅岩盐,并加水搅拌溶解。
2)将较细的玻璃杯放入溶液中,使其与溶液表面齐平。
3)在粗口瓶中加入适量水,然后倒入一定量的喜马拉雅岩盐搅拌溶解。
4)取出较细的玻璃杯并用金属针扎一个小孔。
5)将较细的玻璃杯反过来,放在口径较大的粗口瓶中。
6)将较细的玻璃杯孔用手指遮住,倒入刚才溶解好的溶液,将手指放开。
7)在另一只同样高的粗口瓶中不加岩盐,将一次性塑料瓶放入其中。
8)将两只粗口瓶用橡皮筋绑在一起。
9)利用热水或冷水来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液体热胀和冷缩原理,并了解不同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
3.讨论 (10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实验的结果和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展开探讨,如:1)为什么较细的玻璃杯逐渐被挤出来?2)为什么塑料瓶没有变形,而玻璃杯逐渐变形?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热胀冷缩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案: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1. 液体的热胀冷缩原因的解释。
2. 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酒精、水、玻璃瓶、温度计、加热器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冬天水管涨破、夏天汽车爆胎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总结引导,引出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二、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1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将酒精倒入玻璃瓶中,插入温度计,用加热器加热酒精,观察温度计示数和酒精体积的变化。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自己操作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变化和液体体积变化。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三、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之前提到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释,教师点评并引导总结。
四、拓展与应用(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并引导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点评并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科学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案: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2.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3.进行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4.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玻璃容器、水、水银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等;2.多媒体课件和投影仪;3.实验记录表格。
三、教学步骤【引入】1.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展示玻璃物体和液体之间的松紧度差异,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可以发生改变的情况。
2.引导学生回忆固体材料的热胀冷缩,然后对比液体的热胀冷缩。
【探究】3.列举常见液体和温度计量单位,让学生思考液体在不同温度下会如何变化。
4.在实验室里,学生用烧杯倒入不同温度的水,并使用水银温度计记录不同温度下的水的体积变化。
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其他可发现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5.学生归纳总结温度和液体体积变化之间的关系,讨论实验数据。
【升华】6.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和讨论,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是基于分子振动引起的现象。
7.学生了解液体在受热时由于分子振动增强,体积变大,密度变小,产生热胀。
学生还了解冷却时由于分子振动减弱,体积缩小,密度增大,产生冷缩。
8.学生回答一些基本问题,确保他们对热胀冷缩的理解正确。
【拓展】9.学生对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预测,并通过实验验证其预测。
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法,并记录实验结果。
10.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不同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并展示给全班。
【总结】11.学生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以及液体在不同温度下体积的变化。
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点评。
1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提出可以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的其他实验或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13.小组代表分享实验设计或应用场景,展示和介绍自己的设计或发现。
四、教学评价1.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填写情况;2.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规律的理解情况;3.学生分小组讨论和小组代表的表现;4.学生对教师问题的回答情况。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是在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
前一课学生已经熟悉温度计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温度计的正确读数,这对本课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探究埋下了伏笔。
由温度计受热液柱会上升,受冷液柱会下降这样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实验设计思路的形成。
通过学生动脑设计实验、动手组装实验器材、有顺序地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结论这样的逻辑顺序来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并将这样的性质用于解释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在生活中发现科学、运用科学。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科学探究能够提出关于液体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够记录实验中的发现并有顺序地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能够根据实验中的相同现象归纳概括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科学态度、STSE乐于观察和实验,做到实事求是。
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探究合作的学习。
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现象。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证明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能够自主探究、组装实验器材,梳理实验步骤。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魔法瓶、红墨水、热水、冷水学生实验一:玻璃瓶、带孔瓶塞、透明吸管、烧杯、红色的水、记号笔、实验记录表1。
学生实验二:玻璃瓶、带孔瓶塞、透明吸管、烧杯、油、醋、牛奶、记号笔、实验记录表2。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自然界中的物质有哪三种状态,你们知道吗?生:固体,液体,气体。
师:好的,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液体(板书:液体)。
关于液体你们想了解研究些什么问题?生:液体的形状;体积;流动性;冷和热。
师:你们想研究的问题可真多呀!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来研究:液体在遇热和冷的情况下会发生哪些变化,也就是今天我们的课题——液体的热胀冷缩(板书: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第一篇: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每组准备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酱油、醋、油饮料等,记号笔、,抹布、记录表一张。
老师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若干。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喜欢)2、老师也喜欢喝牛奶,但是老师有点粗心,今天早上老师把吸管插进盒子里了才发现牛奶还没有加热呢!怎么办?只好马上把这已开封的牛奶拿去加热,结果发生了奇怪的事情。
请看大屏幕!(示课件一牛奶加热的视频)3、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这奇怪的现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牛奶受热后体积膨胀)4、既然同学们各有各的看法,我们该用什么来验证?(实验)5、做实验必须要先确定研究对象,也用牛奶吗?你舍得吗?(引出用水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实验的公平性,我们的研究条件也要受热)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1、老师这里的材料有烧杯、带塞的烧瓶、吸管、红墨水、水等。
请同学们选出有用的材料,设计出既简便又效果明显的实验装置。
(示课件二)2、小组讨论一下。
(师下去了解学生讨论情况)3、学生汇报方案,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补充改进方案:改进方案一: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墨水。
改进方案二:开口太大了,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
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上就会上升一大截。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水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了解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2)能通过对其他液体的观察,归纳出液体热胀冷缩的一般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2)意识到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改进实验装置,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平底烧瓶、细玻璃管、红墨水、冷水、热水、水槽、温度计、记录表。
2、演示材料:多种液体(酒精、食用油、酱油等)、透明容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夏天,我们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如果打得太足,在太阳下暴晒,可能会发生什么?冬天,装满水的水缸为什么会破裂?2、提出问题: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3、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是温度的变化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二)探究水的热胀冷缩1、设计实验(1)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观察水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2)引导学生思考实验需要的材料和方法。
(3)介绍实验装置:平底烧瓶中装满滴有红墨水的水,细玻璃管插入瓶塞,玻璃管中的液面清晰可见。
2、实验操作(1)把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做好记录。
(2)再把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液面的变化,做好记录。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描述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情况。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三)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1、提出问题:除了水,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2、实验探究(1)选择酒精、食用油、酱油等液体,分别装入透明容器中。
(2)插入温度计,先测量液体在常温下的温度和液面高度,做好记录。
小学科学教案: 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里第3课【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里的第三课。
在学习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节课前,已经学习了“热起来了”、“给冷水加热”。
本节课由“观察水的体积变化”和“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两部分组成,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做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去初步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了解有关液体热胀冷缩的知识,让同学们知道水和很多液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一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
学会用实验去验证问题,从而获得科学知识。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已经理解了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心里有想表现的欲望,但是可能不好意思,但同时又希望能被肯定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另外,“热胀冷缩”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是不一定会去研究,更不会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水和很多液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一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①改进实验装置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②会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3、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将学习科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锥形瓶、红墨水、橡皮塞、玻璃管、平底烧杯、热水、冷水、记录表、两瓶没打开的饮料。
【教学过程】一、设疑---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奇妙的科学世界,有兴趣吗?那在此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我们同学们有没有在家里烧过开水呢?(课件显示烧水的水壶)烧过的你想一想,你烧开水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现象?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水为什么会从水壶里溢出来呢?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14篇)《热胀冷缩》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教材共4页,由4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这个活动是引导学生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这部分内容分为3层。
第一层是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会是怎样的?问题的提出是对上节课实验观察的回顾,教材上方的插图和对话提示了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中观察到的现象。
第二层是研究怎样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后的体积变化?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热胀冷缩实验装置的细玻璃管。
内容的第三层是,教材下方以文字和插图对学生的想法施加了影响。
提示学生在做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观察活动之一是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之二是观察水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之三则换了一个角度,从水的体积变化推测水的冷热。
这部分内容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玻璃管内水面的升降,说明烧瓶内水的体积有了变化,而不是水的多少有了变化。
因为烧瓶是密封的,外面的水进不去,里面的水也出不来。
由于以上变化是在冷热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由此推测水的体积变化与冷热条件有关系,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对“膨胀”“收缩”两个词要加以解释。
教材64页热胀冷缩的概念表述不是简单的结论,而是对学生探究活动结果的一种提炼。
活动二: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拓展,同时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要充分让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去实践。
教材64页以3个问题对学生们的研究施加影响。
教师可多准备一些液体供他们研究,如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饮料等。
活动三:空气是否热胀冷缩教材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内容,以两点建议给学生的探究提供帮助:1、想办法把空气装起来;2、想办法看到空气的体积变化。
这些帮助本身不是教学重点。
这个活动的重点在于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学生动脑筋想出自己的观察办法来。
例如:①用什么容器装空气。
可以用烧瓶、试管、玻璃瓶、软塑料瓶、软包装饮料盒、易拉罐……无论什么容器都要设法密封。
5.2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2024年
胀冷缩
提问2:如何制作简易温度计呢?
的性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质。
全班交流、分析。(板书: 玻璃瓶 吸管 )
(预设 25分 钟)
提问3:简易温度计,受热或受冷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板书:受热上升 受冷下降 )
小结:水,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2.使用酒精、油温度计测量。[材料准备:酒精,食用油,
)
5.温度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
)
参考答案: 1.A 2.B 3.B 4.D 5.C 1.× 2.√ 3.× 4.× 5.√ 五、整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
六、板
书设计
酒精 食用油
受热↑
液 体
受冷↓
膨胀
体 积
缩小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2024年
A.节省饮料 B.防止溢出 C.防止胀裂 D.美观
二、判断题
1.水受热时会增多,体积变大,重量也变大。(
)
2.通过对水和油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我们得出了所有
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3. 一 盒 牛 奶 受 热 时 体 积 膨 胀 , 受 冷 时 体 积 不 会 缩 小 。
()
4.水在任何时候都是热胀冷缩的。(
提问:那么,温度计利用了液体的什么性质呢?
利用了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液体什
全班交流、分析。(板书:受热 受冷 体积 )
么性质
小结:温度计可能与液体受冷、受热有关系。
呢?
(预设
5分
钟)
二、探
1. 设计使用简易温度计。[材料准备:玻璃瓶,吸管,色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与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液体在低温下会缩小,高温下会膨胀的基本情况;2.了解柿子油温度变化下的状况变化;3.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柿子油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学习通过观察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观察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科学有一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欲与实验精神。
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次的学习,复习透镜。
2.授课:引导学生观察柿子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质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3.讲解:讲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液体的热胀冷缩起到的作用。
4.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并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实验类内容,在该内容之前,我们首先通过复习上一次的学习内容来进行引入,让学生更好地记住透镜的知识。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引导学生来观察柿子油的性质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深入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拓展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并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在最后的总结中,我们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还了解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对于学生的科学认识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帮助。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第一章:液体的热胀冷缩概念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让学生掌握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教学难点:1. 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
2. 实验材料:水、酒精、色素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观察到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二、实验观察(1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将等量的水和酒精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放入温度计,观察温度变化对液体体积的影响。
2.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讲解液体热胀冷缩原理(10分钟)1. 教师讲解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化导致液体体积变化的原理。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章: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
2. 实验材料:水、酒精、色素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二、实验操作(1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将等量的水和酒精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放入温度计,观察温度变化对液体体积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范文三篇篇一: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热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现象描述)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①小组要分工合作。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学习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
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和观察。
4. 教学准备实验所需器材:烧杯、水银温度计、塑料瓶子、水、冷热水槽等。
5.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只玻璃杯,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液体是否会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
步骤二:概念讲解1. 给学生简要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液体分子在受热时会加大振动频率,分子间的间距增大,因而体积增大,这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例如:铁路铺轨、铝盖瓶开盖、汽车轮胎等。
步骤三:实验操作1. 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一:烧杯中注入温水,并用水银温度计记录温度变化。
- 实验二:将一塑料瓶子放入冷热水槽中观察变化。
步骤四:实验观察与总结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一中温度变化对于烧杯内的液体有何影响?- 实验二中,瓶子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有何变化?2. 引导学生总结:温度对液体的影响是什么?步骤五: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温度变化大的地方,例如沙漠和高寒地区,建筑物的构造要特殊设计?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集体分享。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7. 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观察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瓶子、金属容器等)在热胀冷缩现象下的变化,并写下观察结果。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液体热胀冷缩的原因。
1.2 教学内容液体的热胀冷缩概念介绍。
实验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液体的热胀冷缩概念。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液体热胀冷缩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1.4.2 讲解概念讲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即液体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在冷却时体积收缩的性质。
1.4.3 实验观察分组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
1.4.4 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液体热胀冷缩的原因。
1.5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观察能力。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实验设计与方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设计方法。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液体热胀冷缩实验的设计方法。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实验设计方法和操作步骤。
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2.4 教学步骤2.4.1 讲解实验设计讲解如何设计液体热胀冷缩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和设备。
2.4.2 实验操作步骤演示实验操作步骤,包括测量液体体积、加热和冷却液体等。
2.4.3 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避免烫伤和化学品接触。
2.4.4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按照设计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
2.5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第三章:实验结果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分析液体热胀冷缩实验结果。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解释。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实验结果分析的方法。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现象解释和讨论。
3.4 教学步骤3.4.1 实验结果收集学生收集实验数据,包括不同温度下的液体体积变化。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1.2 教学内容液体的热胀冷缩概念介绍。
实验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液体为什么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4 教学准备准备实验器材:温度计、液体(如水、酒精等)、容器、加热器等。
1.5 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液体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2. 讲解: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概念,解释液体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原因。
3. 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用加热器对液体进行加热,观察液体的体积变化。
4. 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第二章: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程度。
2.2 教学内容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的介绍。
实验数据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程度。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数据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来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程度。
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图表来直观展示实验结果。
2.4 教学准备准备实验器材:温度计、液体(如水、酒精等)、容器、加热器等。
准备实验数据记录表。
2.5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章节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2. 讲解: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如液体在加热时体积膨胀,冷却时体积收缩。
3. 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不同温度下的液体体积变化数据。
4. 数据分析:让学生整理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程度。
5. 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第三章:液体的热胀冷缩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液体的热胀冷缩应用的介绍。
实例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
2. 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3. 实验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现象。
4. 日常生活中液体热胀冷缩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原理和实验观察。
2. 教学难点:液体热胀冷缩的应用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热水、冷水、各种液体(如水、酒精、盐水等)、试管、量筒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 教学资源:相关案例资料、参考文献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previous knowledge关于液体性质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a) 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
b) 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c) 分析日常生活中液体热胀冷缩的应用实例。
3. 实验环节: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现象。
4. 案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液体热胀冷缩的应用,并进行讨论。
七、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和分析。
2. 课后思考题:思考液体热胀冷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工程、环保等。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九、教学拓展:1. 液体热胀冷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 对比研究不同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 探讨液体热胀冷缩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内容。
教材共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时遇到的问题来改进实验装置,以及利用这个实验装置来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第二个活动——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则通过这个装置来研究更多的其他液体,看看它们是不是也热胀冷缩,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最后得出“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现象描述)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①小组要分工合作。
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③做好记录。
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3、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4、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
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
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有了水热胀冷缩实验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让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观察点,理清实验的思路。
)5、归纳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小结: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拓展:出示一瓶水、饮料。
去超市买饮料,本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
但是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加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前分组摆好桌椅,分发实验记录表,各组一杯冷水(出示上节课的试管气球装置在讲台桌上)1 复习:上节课我们给冷水加热,为了验证体积是否发生变化,做了“试管气球皮实验”,把它放在热水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气球皮会有什么现象?(师出示装置。
)(气球皮鼓起)2这种现象是水受热以后什么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大还是变小?3、但是这种装置能使我们清楚地观察到水的体积变化吗?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装置1、如何改进这个实验装置?让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水受热或者受冷后的体积变化。
2、生思考,师出示器材引导:(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冷水、平底烧瓶、橡胶塞、细玻璃管、红墨水、胶头滴管、烧杯、热水)参考上节课的试管气球皮装置,在此基础上可替换或添加器材进行改装。
师指导3、组装具体指导如下:(按器材放置的顺序指导)1)试管可用平地烧瓶代替;气球皮可用橡胶塞代替;2)细玻璃管有什么作用?(口子太大,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
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里就会上升一大截。
)3)红墨水有什么用?(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墨水看的更清楚,待会可以先用胶头滴管往烧瓶里滴入红墨水再加冷水)4)水是否需要装满?为什么?(研究的是水受热或受冷的体积变化,不装满会混进太多空气干扰实验)5)最后盛放热水的烧杯不变4、师总结组装步骤:①往烧瓶里滴入红墨水②烧瓶内装满冷水③将橡胶塞和玻璃管套上④将烧瓶放入烧杯中,最后由教师来倒热水生上台组装生代表演示实验一:组装改进装置。
三、水的热胀冷缩实验1、这位同学的改进装置还有疑问吗?如果没有问题,现在先猜测一下水受热时体积如何变化?在记录单上先写上你的猜测。
时间半分钟。
2、生回答,师板书:水----受热-----体积增大?3、师演示实验二:往改进装置中倒水热胀是否真如同学们所猜测的,现在老师往烧杯里倒水,仔细观察,水受热细玻璃管里会出现什么现象?(液面上升)4、水受热液面上升是水的什么发生变化?如何变化?(体积体积增大)5、引导学生总结:水受热时体积变大,也叫体积膨胀,我们把这种现象做热胀(教师板书::水----受热-----体积增大(膨胀)板书课题:热胀)6、这个改装过的实验非常明显地验证了我们上节课的水受热体积增大的结果,那么受热膨胀的水再受冷又会发生什么奇妙的现象呢?同样我们先在记录单的猜测栏里写上水受冷以后的体积变化。
7、生猜测,师板书:水------受冷---------体积减小?8、现在让同学们近距离观察水受热液面上升的现象和水受冷后发生什么变化,这个实验如何做呢?9、师述实验步骤:1、每个小组分发一套改进后的装置,由老师给每个小组烧杯内倒入热水拿到热水后,先让装置在热水中加热,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等液面上升到一定程度,各小组同学用桌子上的冷水往热水里加使外界水温冷却,观察水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学生实验三:水的热胀冷缩实验1、师分发实验装置、倒热水2、同学们观察并作实验记录。
3、小组汇报实验过程及现象。
(水受热液柱上升,水受冷,液柱下降)4、引导思考:上升或下降代表水的什么发生了变化?(体积)5、水受热液柱上升说明体积增大、水受冷后液柱下降说明体积怎样变化?6、引导总结:水受冷后体积变小,也叫体积缩小。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冷缩。
(教书板书:受冷体积缩小)板书课题:热胀冷缩)7、小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水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8、师板画两杯水,标名一号和二号,画上烧瓶,液面上升情况不同,问:你能利用烧瓶里的水体积变化来判断哪杯水更热吗?为什么?9、温度越高,水的体积受热膨胀越大,液面上升越高。
(运用水热胀冷缩的性质判断水的冷热)9、那么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测量温度大小的仪器叫什么?(温度计)最常见的温度计是什么温度计?(出示水银温度计)温度计与它有什么相同?10、生思考回答,师总结:温度计液泡里的水银这种也是遇热水柱上升,遇热水柱下降,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四、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现象吗1、过渡:从这里可以了解到,水,水银着两种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那么其他的物体是否也和它们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2、逐一出示:醋、可乐、啤酒。
逐一追问:它会热胀冷缩吗?3、师单独拿出一种如:可乐。
问:要知道到底可乐会不会热胀冷缩,这个实验装置是否还可以用?4、在学生发表意见后。
师述:但在装的时候同样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灌满、密封、小心倒出…)师演示,生观察记录。
5、交流反馈实验结果,师小结板书。
6、小结:这些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五、延伸探究1、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瓶装的液体有一个共同点,为什么这些液体都不装满?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是应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师演示喷泉实验四2、现在老师同样做一个没有装满水的热胀实验,包括刚才有些小组实验里的水没装满的情况影响了实验效果,把刚才同学们做的装满水的烧瓶里倒掉大概三分之二的水,,再用同样的方法让水受热,看看这回你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3、交流: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想法?(这样会因为空气的作用干扰实验)4、留下疑问:为什么老师的这个装置热胀的现象会这么明显呢?我的红水怎么会喷的这么高呢?(因为里面有很多空气,空气也会热胀冷缩,而且更加厉害,就把红水挤出来了!)(设计思路:喷泉现象包含了水的热胀冷缩和空气的热胀冷缩,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为下一课的探究做好铺垫。
)1、水的体积变化记录表冷热情况水受热时的体积变化水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猜测体积增大体积减小实验现象体积增大体积减小教学过程课前谈话:热牛奶1、天气冷的时候喝牛奶,我们会把牛奶连盒子一块在热水里热一热,你有没有试过?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发现?2、有时候,我们忘记了,先把管子插好了,一喝是冷的再去热。
在热的过程中,牛奶会怎样?思考过是什么原因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一、复习引入1、复习前一节课的“试管气球皮实验”,如果把一个放在热水里,另一个放在冷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师也可以再次演示。
2、问:水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我们能清楚地观察到这种变化吗?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装置1、师:这个实验装置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能不能把这个实验装置改进一下?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水的体积确实变大了。
2、小组里讨论一下。
(师下去了解学生情况)改进方案一: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水。
改进方案二:口子太大,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
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里就会上升一大截。
改进方案三:水温差明显一点。
……3、当提到改进方案二时,出示锥形瓶,套上塞子和管子。
灌满水,滴上红墨水。
三、水的热胀冷缩实验1、过渡:这个实验装置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现在还缺少什么?(热水)热水老师来给大家倒。
2、师述实验步骤:1、拿到热水后,先把装置放在热水中加热,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