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氨铵盐说课稿

合集下载

氨铵盐说课稿范文

氨铵盐说课稿范文

氨铵盐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氨》选自高中第二册教材第一章《氮族元素》的第二节。

在第一册教材中,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三章《物质的量》介绍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二章《碱金属》、第四章《卤素》则是使学生获得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初步感性认识,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随后安排的第六章《氧族元素》和第七章《碳族元素》都可看作是在物质结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学习。

因此,学习《氮族元素》这一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运用物质结构理论分析、研究、解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氨》主要介绍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另外穿插了介绍了什么是极性分子。

从课题内容的整体安排来看,教材体现了“结构→性质→用途”的思想,并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课题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验证、探究、讨论、分析等活动得出结论,因此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

学习本课题,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对生产生活中与氨有关的物质的性质有一定了解。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氨的结构、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极性分子的判断方法;训练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的实验能力。

通过对氨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以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能力。

通过氨分子结构和极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类比、对比、抽象、综合、归纳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题重点:从氨的结构出发,分析推断氨的性质。

本课题难点:极性分子的理解和判断。

二、教学设计1、教学思想(1)认知规律高二学生已学习过碱金属、卤素、氧族、碳族等多族元素化合物知识,并已经把这些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因此,在本课题的教学中,运用物质结构理论,学习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氨铵盐》说课稿

《氨铵盐》说课稿

《氨铵盐》说课稿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⑴、氮族元素是学生已经学习了碱金属、卤素、氧族元素和碳族元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之后学习的又一主族元素,所以,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与化学基础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在本章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化这一观点和方法。

⑵、氨是氮元素重要的化合物,是化工工业制铵盐和硝酸的基础,并且通过氨的典型结构、性质和特点,使学生把握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理解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证明理论的学习方法。

2、教学目的的确定和依据高中生往往把知识分点学习,理论联系实践能力较差,不能启用联系和想象的方法提高思维逻辑能力和比较、归纳能力,不能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可持续学习的不足,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制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知识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氨的结构、性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

(2)、能力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验探索能力,提高正确认知方法以及联系和区别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规律的认识。

(4)重点、难点:重点:氨结构和氨的化学性质。

难点: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二、说学情高二学生已经具备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方法,初步掌握了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理论,但无法把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化合物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对“位、构、性”关系缺乏深入理解。

他们已初步掌握了某些基本实验基础技能,且思维活跃,喜欢挖掘问题本质,因此以此为契机,变“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激发学习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材处理1、顺序调整。

先分析氨的结构,再学习氨的性质,突出结构对性质的决定作用。

2、实验改动。

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增加一组对比实验,增加浓氨水与浓硫酸、浓盐酸的对比,培养观察、分析和实验探究能力。

3、增加情景设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高一第二册化学第一章第二节氨铵盐教案

高一第二册化学第一章第二节氨铵盐教案

氨铵盐·教课设计【教课目的】知识技术: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能力培育:经过氨的性质的实验教课,进一步培育和提升学生剖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科学思想:经过氨的化学性质的教课,浸透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看法。

科学方法:经过对氨的性质研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模型、假说的研究方法重点、难点氨溶解性、复原性的实验剖析,体验科学模型和科学假说的研究方法。

教课过程设计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引入】简单复习氮气的性质,回想旧知识,明确本经过承前启后,引出氨和铵盐的新课题。

节学习目标。

稳固学生情绪。

【板书】第三节氨铵盐指引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剖析氨的分一、氨子构造。

1.氨的分子构造【发问】请用电子式表示氨分子的构造。

【展现 1】氨分子构造的比率模察看分子模型,侧重型。

剖析分子构造特色。

思虑、回答下列问题。

【发问】依据氨的分子构造,你经过指引察看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能推测出氨分子是极性分子吗【板书】拥有一对孤对电子,呈三角锥形,极性分子。

【展现 2】一瓶氨气。

【发问】在往常状况下,氨有哪些物理性质【板书】 2.氨的物理性质察看并概括氨气颜色、状态、气味,再依照氨的分子量定性的推测其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比空气小。

经过察看氨气,学生独立概括氨的物理性质。

【设问】氨简单不简单液化呢【录像 1】实验 -1 氨易液化察看重点:见学生讲堂实验记录【发问】描绘察看到的现象并剖析推测出什么结论【板书】易液化察看实验现象,填写讲堂实验记录,剖析得出氨浸透物质性质易液化的结论。

与用途的关系。

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叙述】氨易液化,液化的同时放出指引学生提大批的热。

液态氨汽化时要汲取大批的热,出氨易溶于水的假所以常用作致冷剂,举例说明液氨的用途。

依据氨分子与水分说,并利用喷泉实验如:国都体育馆的制冷设施。

子的构造特色,剖析得出来证明假说。

经过对氨的溶解性大的假说,并氨的溶解性的研究,【发问】依据氨分子和水分子的构造依据已有氯化氢易溶于水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特色,剖析氨易不易溶解于水呢的经验,设计用喷泉实验究的方法。

氨和铵盐说课稿

氨和铵盐说课稿

氨和铵盐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氨和铵盐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化学课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本课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氨及铵盐性质、制备和应用的认识,是连接无机化学与实际生活的重要桥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氨和铵盐在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主要内容1. 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 氨的制备方法及其反应原理;3. 铵盐的组成、性质和用途;4. 氨和铵盐在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其制备方法;2. 熟悉铵盐的组成、性质和用途;3. 了解氨和铵盐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氨和铵盐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与氨和铵盐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 氨的制备方法;3. 铵盐的组成、性质和用途;4. 氨和铵盐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难点1. 氨的化学性质的理解;2. 氨和铵盐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下面将根据您给出的标题“氨和铵盐说课稿”进行以下内容的撰写。

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氨和铵盐是化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无机化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合成肥料、硝酸、炸药等,同时它在环境保护、医药、食品等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铵盐作为一类常见的盐类,其性质和用途在农业、工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氨和铵盐的性质、制备和应用,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内容1. 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其独特的还原能力;2. 氨的制备方法,包括哈柏-博世法、氧化铵法等,及其反应原理;3. 铵盐的组成、性质,如溶解性、热稳定性、氧化还原性等;4. 氨和铵盐在农业、工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氨 铵盐教学教案(精选2篇)

氨 铵盐教学教案(精选2篇)

氨铵盐教学教案(精选2篇)氨铵盐教学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及铵盐的性质。

掌握氨的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及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本节在化学键的基础上,介绍了氨的分子结构,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在此基础上又介绍氨与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在介绍氨与水的反应通过“喷泉”实验,说明氨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氨溶于水的过程的学习,进一步巩因了可递反应的知识。

在介绍铵盐的性质和铵离子的检验时,先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再归纳出铵盐的共性都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然后采用讨论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出检验铵离子的'方法。

这样,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

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

关于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材采用了讨论式的写,先提出问题引导学习思考,再通过实验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本节教材安排了较多的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教法建议引导学生运用结构理论指导氨的性质的学习,对于本节的实验,可根据实验特点和教学实际可采用“验证式”、“探究式”、“边讲边实验”等方式。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又有利于理解和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

一、氨1.氨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写出氨分子的电子式,从其结构入手,指明在水中的溶解性、然后利用“喷泉”实验说明极易溶于水。

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的物理性质。

2.氨的化学性质(1)氨与水的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喷泉”的探究性实验酚酞溶液进入烧瓶后变为红色,进而分析得出形成碱性溶液,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氨溶于水过程的可递反应解释显碱性的原因()并分析氨水中存在的分子和离子。

高一化学教案氨铵盐

高一化学教案氨铵盐

高一化学教案 - 氨铵盐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掌握氨铵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了解氨铵盐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理解氨铵盐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能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 PPT课件; - 实验器材和试剂:氨气、铵盐、试管、试剂瓶等; - 复习课程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目。

学生准备: - 化学课本和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引入相关的化学现象或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氨铵盐。

2. 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PPT展示,介绍氨铵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 - 氨铵盐的化学式和结构; - 氨铵盐的颜色、形状、溶解性等基本性质; - 氨铵盐的燃烧性质和与其他物质反应的特点。

3. 实验演示(30分钟)教师进行氨铵盐的制备实验,展示制备氨铵盐的步骤和实验过程,让学生亲眼目睹氨铵盐的形成过程,加深他们对氨铵盐的理解。

4. 学生实验操作(4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指导书,进行氨铵盐的制备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同时,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5.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与同桌讨论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氨铵盐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氨铵盐的制备原理和可能的应用领域。

6. 拓展知识(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氨铵盐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比如作为肥料和燃料等。

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氨铵盐的重要性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前景。

7. 讲解扩展阅读材料(10分钟)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文献、报告、论文等扩展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氨铵盐的更多应用领域和研究进展。

8.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和难点。

鼓励学生针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思考和提问题。

氨、铵盐(第一课时)_高中化学教案

氨、铵盐(第一课时)_高中化学教案

氨、铵盐第一课时_高中化学教案氨、铵盐(第一课时)_高中化学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氨、铵盐(第一课时)_高中化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氨、铵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氨气分子的结构、性质、用途及相互关系。

(2)掌握氨水的性质、掌握有关氨气溶于水的计算。

(3)了解氨水、液氨的区别,能分析氨水溶液中存在有关平衡问题。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氨水、液氨成分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

(2)通过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相互关系的理解,提高推理能力。

(3)通过有关计算训练数学计算和推理能力。

(4)通过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论的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和解释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氨水跟液氨的差异。

喷泉实验的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见课件[氨、铵盐(一)ppt文件][巩固练习]1.完成下表,比较液氨跟氨水的差异。

液氨与氨水的比较液氨氨水物质成分微粒种类主要性质存在条件答案:液氨与氨水的比较液氨氨水物质成分纯净物(非电解质)氨的水溶液是混合物。

NH3·H2O是一种弱电解质。

微粒种类氨分子氨分子、一水合氨分子、水分子、铵离子、氢氧根离子、氢离子主要性质不具有碱性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具有碱的通性存在条件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2.气体X可能有NH3、Cl2、H2S、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溶液,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却不见沉淀产生,则有关气体X的成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 ②一定不含CO2 ③一定不含NH3、Cl2、H2S ④可能含有Cl2、CO2。

(A)只有①(B)只有③(C)①和③(D)②和③答案:C。

2.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氨水的溶质是NH3·H2O(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C)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三种离子(D)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答案:A。

《氨铵盐》教案一第一课时

《氨铵盐》教案一第一课时

本作品版权胡建国老师所有,授权予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任何机构或个人均不得擅自复制、传播。

本公司热忱欢迎广大一线教师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

有意者请登录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盗用必究!§1-2 氨铵盐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2.了解铵盐的性质。

3.掌握铵离子的检验方法(二)能力目标1.运用对比方法,区别氨和铵的组成、结构、性质,从而培养学习知识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氨的吸收实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教学用品准备1.仪器NH3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红色石蕊试纸、试管、烧杯、试管夹、铁架台(铁夹)、玻璃棒、滴管、酒精灯、双孔橡皮塞、乳胶管、止水夹2.药品一集气瓶氨气、一烧瓶氨气、浓氨水、浓盐酸、NaOH溶液、NH4Cl晶体、(NH4)2SO4晶体、酚酞试液教学方法指导引导—观察—探索教学过程设计第一学时课堂教学过程【复习】写出工业上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及数目。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氮的单质和部分氧化物的性质,今天我们学习氮的气态氢化物——氨及其盐的性质。

【新课】一、氨1.氨分子的结构展示:氨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观察分子构型。

练习:写出氨的化学式、电子式和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分子氮的化合价为________,分子中含有_______(极性、非极性)键,键角为________,分子构型为____________,氨分子为______(极性、非极性)分子。

2.氨的物理性质演示:展示一瓶氨气,观察它的颜色和状态,并闻其气味。

思考:如何用实验证明某气体极易溶于水?演示:氨的喷泉实验思考: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氨气浓度大、装置密封、烧瓶干燥)小结:纯净的氨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比空气___。

1-2第二节 氨 铵盐 教案3

1-2第二节 氨 铵盐 教案3

第二节氨铵盐一、教学目的1、知识技能:掌握氨的实验室制法,理解铵盐的性质,掌握铵离子的检验。

2、能力培养:通过氨的制取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教材首先介绍了氨分子结构,再介绍氨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又介绍了氨与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

在介绍氨溶于水的过程时,复习了可逆反应,介绍铵盐的性质及铵离子的检验时,先实验得出结论,再归纳出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产生胺气这一共同性质。

采用讨论和实验形式,让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学习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以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教法:讨论、实验、归纳、总结重点难点:氨的性质,铵离子的检验三、课时安排共两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四、教学过程:[引入]简单复习氮气的性质,由N2与H2反应引出氨气。

追问氨在自然界中,动物体,特别是蛋白质腐败后产生的味道是什么气味?引出新课。

[投影板书] 第二节氨铵盐[讲述]首先学习物理性质,通过观察集气瓶中的氨气,你能知道氨气有那些物理性质?注意闻气味的方法要正确。

[生观察并总结]一、氨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常用作致冷剂,比空气轻。

[提问]氨气的溶解性怎样呢?[演示]NH3喷泉实验。

(强调整套装置必须干燥并气密性好)[投影问题]1、水为什么从低向高流?2、烧瓶溶液为什么会变红色?3、烧瓶内的溶液是什么?[分析总结]氨的溶解性1:700[思考]能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应该具有什么性质?[总结]一种气体要极易溶于一种液体。

[提问]HCl Cl2CO2,在水中能否形成喷泉实验?要形成喷泉实验,滴管及烧杯中的液体应该换成什么液体?[过渡]研究氨化学性质之前,请回忆氨的分子结构。

[投影]2、NH3的分子结构:[提问]学生书写NH3的结构式和电子式。

[讨论]NH3的形状和分子极性(解释易溶于水)。

[过渡]从喷泉实验中可见,氨气溶于水后溶液会呈碱性,那么氨气和水到底发生了什么反应呢?[讲述并板书]3、化学性质:(1) 与水反应:NH3+ H2O NH3·H2O NH4++ OH-或:NH3+ H2O NH4++ OH-[讲述]氨溶于水大部分结合为NH3·H2O,而NH3·H2O小部分电离,因而氨水呈弱碱性。

化学《氨 铵盐》说课稿

化学《氨 铵盐》说课稿
第10页 共16页
氨是三角锥形构造,为什么就易溶于水呢?这就须要进一步学习 什么是极性分子。这里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瓶颈,运用 多媒体。
先展示分子模型的图片,通过类比、比照的分析方法,使学生理 解什么是极性分子,并能够依据确定分子构造进展判定〔见图 3〕。 然后运用 ACDLABS/3Dviewer 软件绘制分子构造的三维动画,引导 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思索“AB3、AB4 型分子如为非极性分子,它 们可能的构造”,从而到达对学问的深层理解和运用。〔见图 4〕
〔4〕复原性——补充演示试验
第12页 共16页
氨还有没有其他性质呢?学生从化合价入手,猜测氨有复原性。 学生的猜测对不对呢?补充两个演示试验进展验证。
一是氨与氯气的作用,将一瓶氯气倒扣在滴有浓氨水的集气瓶上, 出现了大量白烟。
二是氨的催化氧化。运用氧化铬作催化剂,先用酒精灯对催化剂 进展预热,同时缓慢鼓入空气,待催化剂红热后,撤走酒精灯, 加快鼓入空气。这时可以看到,随着空气鼓入的节奏,催化剂出 现了一亮一暗的现象,并且,集气瓶中出现了红棕色气体。〔见图 6〕
第2页 共16页
(3)情感目标 通过构造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展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激 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题重点:从氨的构造启程,分析推断氨的性质。 本课题难点:极性分子的理解和判定。 二、教学设计 1、教学思想 〔1〕认知规律 高二学生已学习过碱金属、卤素、氧族、碳族等多族元素化合物 学问,并已经把这些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因此,在本课题的教 学中,运用物质构造理论,学习氨的构造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符 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法分析
1、比照分析法
将分子构造进展分类比照,便于学生分析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的构造特点;将氨和不同酸反响的试验设计为比照试验,便于学 生分析氨与酸反响的本质。

化学氨一等奖说课稿二

化学氨一等奖说课稿二

化学氨一等奖说课稿二4、氨、铵盐第一课时高中化学教案一等奖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氨、铵盐(第一课时)_高中化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氨、铵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氨气分子的结构、性质、用途及相互关系。

(2)掌握氨水的性质、掌握有关氨气溶于水的计算。

(3)了解氨水、液氨的区别,能分析氨水溶液中存在有关平衡问题。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氨水、液氨成分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

(2)通过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相互关系的理解,提高推理能力。

(3)通过有关计算训练数学计算和推理能力。

(4)通过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论的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和解释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氨水跟液氨的差异。

喷泉实验的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见课件[氨、铵盐(一)ppt文件][巩固练习]1.完成下表,比较液氨跟氨水的差异。

液氨与氨水的比较液氨氨水物质成分微粒种类主要性质存在条件答案:液氨与氨水的比较液氨氨水物质成分纯净物(非电解质)氨的水溶液是混合物。

NH3·H2O是一种弱电解质。

微粒种类氨分子氨分子、一水合氨分子、水分子、铵离子、氢氧根离子、氢离子主要性质不具有碱性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具有碱的`通性存在条件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2.气体X可能有NH3、Cl2、H2S、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溶液,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却不见沉淀产生,则有关气体X的成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 ②一定不含CO2 ③一定不含NH3、Cl2、H2S ④可能含有Cl2、CO2。

(A)只有①(B)只有③(C)①和③(D)②和③答案:C。

2.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氨水的溶质是NH3·H2O(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C)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三种离子(D)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答案:A。

《氨铵盐》第一课时说课稿1

《氨铵盐》第一课时说课稿1

《氨铵盐》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氨》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内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运用物质结构理论分析、研究、解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另外,氨的学习还为后面的铵盐、硝酸学习起铺垫作用,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氨及其产品还是工农业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化工产品,学习掌握好氨的性质对今天的工作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本节内容。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考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理解氨的分子结构特点,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2) 能力与方法①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②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结构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综合应用能力。

③透过实验现象挖掘现象的本质,由表及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通过知识的迁移、延伸,由此及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题重点:从氨的结构学习氨的化学性质。

本课题难点:氨水的成份。

4.本节课的教材处理(1)顺序的调整:本节课计划先分析氨的结构,再学习氨的性质,突出结构对性质的决定作用。

(2)实验的改动:浓氨水与浓盐酸演示实验用集气瓶,增加一组对比实验:增加浓氨水与浓硫酸的实验,培养观察,对比,探究实验的能力。

二、说教学方法:根据以上大纲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如下教法:从教的方面看,主要有:1.情景激趣法:利用身边发生的氨气泄漏事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实验启发法:充分发挥化学教学中实验的作用,是教好本课时的关键,关于氨与水、与酸的教学,我准备采用实验、分析、归纳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高一第二册化学第一章第二节氨铵盐教案

高一第二册化学第一章第二节氨铵盐教案

氨铵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能力培养:通过氨的性质的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氨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渗透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观点。

科学方法:通过对氨的性质探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模型、假说的研究方法重点、难点氨溶解性、还原性的实验分析,体验科学模型和科学假说的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简单复习氮气的性质,回忆旧知识,明确本通过承上启下,引出氨和铵盐的新课题。

节学习目标。

稳定学生情绪。

【板书】第三节氨铵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氨的分一、氨子结构。

1.氨的分子结构【提问】请用电子式表示氨分子的结构。

【展示 1】氨分子结构的比例模观察分子模型,着重型。

分析分子结构特点。

思考、回答问题。

【提问】根据氨的分子结构,你通过引导观察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能推断出氨分子是极性分子吗【板书】具有一对孤对电子,呈三角锥形,极性分子。

【展示 2】一瓶氨气。

【提问】在通常状况下,氨有哪些物理性质【板书】 2.氨的物理性质观察并归纳氨气颜色、状态、气味,再依据氨的分子量定性的推断其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比空气小。

通过观察氨气,学生独立归纳氨的物理性质。

【设问】氨容易不容易液化呢【录像 1】实验 -1 氨易液化观察要点:见学生课堂实验记录【提问】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推断出什么结论【板书】易液化观察实验现象,填写课堂实验记录,分析得出氨渗透物质性质易液化的结论。

与用途的关系。

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氨易液化,液化的同时放出引导学生提大量的热。

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出氨易溶于水的假因此常用作致冷剂,举例说明液氨的用途。

根据氨分子与水分说,并利用喷泉实验如:首都体育馆的制冷设备。

子的结构特点,分析得出来证实假说。

通过对氨的溶解性大的假说,并氨的溶解性的探究,【提问】根据氨分子和水分子的结构根据已有氯化氢易溶于水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特点,分析氨易不易溶解于水呢的经验,设计用喷泉实验究的方法。

高中化学氨和铵盐教案

高中化学氨和铵盐教案

高中化学氨和铵盐教案主题:氨和铵盐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氨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

2. 掌握氨与水的反应、氨与酸的反应及氨与金属离子的反应。

3. 了解铵盐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

4. 掌握铵盐的水解反应和铵盐与酸的反应。

二、教学重点1. 氨与水的反应;2. 氨与酸的反应;3. 氨与金属离子的反应;4. 铵盐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内容1. 氨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2. 氨与水的反应;3. 氨与酸的反应;4. 氨与金属离子的反应;5. 铵盐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6. 铵盐的水解反应;7. 铵盐与酸的反应。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氨和铵盐的相关知识,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氨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进行相关实验展示。

3. 学习氨与水的反应,进行相应实验,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

4. 学习氨与酸的反应及氨与金属离子的反应,进行相关实验,验证反应过程。

5. 学习铵盐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进行相关实验展示。

6. 学习铵盐的水解反应及铵盐与酸的反应,进行实验验证。

五、教学方法1. 针对教学内容,采用讲解、实验演示、实验验证、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3. 老师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氨和铵盐的基本知识与相关实验操作,了解了它们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提高了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作业布置1. 完成相关习题和实验报告;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氨和铵盐的知识。

八、反思与总结本节课主要围绕氨和铵盐展开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这两种物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铵盐》 说课稿

《铵盐》 说课稿

《铵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铵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铵盐》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氨气的性质,而铵盐作为氨气的重要衍生物,其性质的学习不仅是对氨气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硝酸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铵盐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铵盐的检验方法。

通过对铵盐性质的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和好奇心。

但对于铵盐的性质和相关反应原理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验探究和教师的引导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总结归纳方面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铵盐的物理性质。

(2)掌握铵盐的化学性质,包括受热分解、与碱反应。

(3)学会铵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铵盐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受热分解和与碱反应的性质。

(2)铵盐的检验方法。

2、教学难点(1)铵盐受热分解反应的原理。

(2)铵盐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讲授法: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铵盐说课稿

铵盐说课稿

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说的是《氨铵盐》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分析。

也就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

一、说教材(一)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本章是学习了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后的第一个元素自然族,它不但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物质结构理论去指导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而且可以深化对所学理论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碳族元素时自觉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时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本章的重点,是学习了氮气后接触的第一个氮的化合物;学习了氨的性质后自然过渡到下一课时——铵盐的学习。

因此,本课时内容在知识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氨的分子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以及铵盐的性质、用途、检验等,内容较多,学生活动丰富,故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将氨的分子结构、性质、用途划为第一课时,有利于学生认识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能使基础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密切结合。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依据教改精神,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氨的物理性质及分子结构,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氨分子结构与性质关系。

具有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体会科学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四)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本课时的知识中,氨的分子结构决定氨的性质,氨的性质又决定氨的用途,特别是氨与水的反应能阐明氨水显碱性的原因,氨催化氧化又是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因此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由于学生尚未接触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等知识,难以认识氨与水的反应和NH3·H2O的电离都是可逆的,因此,确定本课时的难点是氨与水反应和氨水的组成。

二、说教法根据教材编排意图及高二学生具备思考总结能力,有一定接触氨的生活经验,掌握前一节知识的情况,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由“实验”引导“教学”的方法组织、引导学生不断设疑、析疑、解疑,使学生掌握从现象到本质的学习方法。

5.2.3氨和铵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2.3氨和铵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 观察:在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环节,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实验技能、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对于存在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测试:在课堂结束前,进行简单的测试,检验学生对氨和铵盐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测试结果将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对于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及时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查漏补缺。
作业评价:
1. 作业批改:认真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关注他们在氨和铵盐性质、制备方法、应用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批注,指导学生正确解答。
2. 作业点评: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表扬优秀作业,鼓励学生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对于作业中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作业质量。
4. 对于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基本操作,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分组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度。
5. 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巩固知识点。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实验法:通过展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氨气的制备过程,增强对氨气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氨和铵盐的基本概念。氨是……(详细解释概念)。它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氨和铵盐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氨的制备方法和铵盐的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氨铵盐》(第一课时)教案

《氨铵盐》(第一课时)教案

《氨、铵盐》(第一课时)教案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翁胜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2)理解氨的分子结构特点(3)掌握氨的化学性质(4)了解氨的用途2、能力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增强研究性学习水平(2)学会操作、观察、分析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3)学会运用化学理论分析,推理化学现象和物质性质,提高思维能力(4)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思路,提高自学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介绍科学家的经历,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2)通过动手实验,分析推理,使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体验成功快乐(3)结合氨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认识其中蕴涵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和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4)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模型及多媒体动画演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二、重点、难点1、重点:氨的化学性质2、难点:氨与水的反应三、教具、学具1、教具:NH3分子结构模型,浓氨水、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集气瓶、玻璃棒、多媒体课件2、学具:(两人一组)水槽、密封试管氨气、带尖嘴导管橡皮塞、酚酞试剂四、教学过程:引课[点击展示]:戴维、普利斯特利头像图片[讲]:大家先看大屏幕,这两位都是英国化学家,左边这位叫普利斯特利,号称“气体化学之父”;右边这位叫戴维,号称“电化学之父”,18世纪这两位化学家曾先后对某一种气体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

那么,当初象这样一些化学家是根据怎样的思路来研究化学物质的呢?[点击展示,逐步播放]:化学家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思路[讲]:今天我们就沿着两位化学家的足迹根据以上思路来共同研究一下他们曾经研究过的这种气体。

现在这种气体的样品就放在大家桌面上密封在试管里,请大家拿起试管,首先准备进行实验研究。

[点击展示]:实验一:(1)拿起试管,观察气体的颜色和状态(2)拔出橡皮塞,大拇指按紧试管口,稍露一点缝隙闻气味(3)马上塞上带尖嘴导管的橡皮塞(4)试管口朝下插入水槽中,观察现象[问]:实验现象?原因?(水槽中水进入试管,形成喷泉)[投影显示]:探究一:从以上实验中你能得出该气体物理性质有哪些?[学生回答](!)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极易溶于水[投影显示]:经测定该气体标况下密度为0.771g/L,沸点-33.5℃,你有得出什么结论?[生]:(1)密度比空气小(2)易液化[板书]物理性质组成[投影显示]探究二:该气体的组成戴维等化学家进一步证实了2体积的该气体在密闭容器中电火花的作用下分解产生体积的N2和3体积的H2,如何推断该气体的化学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氨铵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氨》选自高中第二册教材第一章《氮族元素》的第二节。

在第一册教材中,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三章《物质的量》介绍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二章《碱金属》、第四章《卤素》则是使学生获得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初步感性认识,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随后安排的第六章《氧族元素》和第七章《碳族元素》都可看作是在物质结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学习。

因此,学习《氮族元素》这一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运用物质结构理论分析、研究、解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氨》主要介绍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另外穿插了介绍了什么是极性分子。

从课题内容的整体安排来看,教材体现了“结构→性质→用途”的思想,并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课题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验证、探究、讨论、分析等活动得出结论,因此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

学习本课题,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对生产生活中与氨有关的物质的性质有一定了解。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氨的结构、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极性分子的判断方法;训练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的实验能力。

通过对氨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以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能力。

通过氨分子结构和极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类比、对比、抽象、综合、归纳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题重点:从氨的结构出发,分析推断氨的性质。

本课题难点:极性分子的理解和判断。

二、教学设计
1、教学思想
(1)认知规律
高二学生已学习过碱金属、卤素、氧族、碳族等多族元素化合物知识,并已经把这些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因此,在本课题的教学中,运用物质结构理论,学习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认知过程
通过以往的学习,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学习方法,因此,在本课题的教学中,仍可沿用“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方式,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过程。

2、教学手段
(1)实验
高二学生已经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可以设计和动手操作一些简单的实验,在观察实验现象时,既充满好奇,又能由表及里,从现象出发,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

所以,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课题中丰富的实验素材,采取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验证实验与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实施实验。

(2)多媒体
作为这个课题的难点,“分子的极性”很抽象,教师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比如借助模型或者板演等,都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接受得很吃力,教学也就显得枯燥死板。

所以,引进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动画和图片等,把小的分子模型放大,把静止的变成活动的,把抽象的变成可以直接感知的,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法分析
1、对比分析法
将分子结构进行分类对比,便于学生分析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结构特点;将氨和不同酸反应的实验设计为对比实验,便于学生分析氨与酸反应的本质。

2、实验探究法
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氨的性质。

3、多媒体辅助法
合理、恰当地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将静态事物动态化,将抽象事物直观化,以突破教学难点。

4、演绎推理法
运用已有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通过逻辑演绎,推导氨的还原性。

5、讲解法
四、学法指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振聋发聩的发出警告: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因此,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等,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致力追求的一个目标。

结合本课题的内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提炼总结氨的物化性质。

2、紧紧抓住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由“果”导“因”或由“因”推“果”。

如抓住“氨易溶于水”(果)探求“氨的结构”(因),或根据“氮元素的化合价”(因)推测“氨具有还原性”(果)。

3、指导学生用类比、对比等思维方法,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发生联系,以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

如将“分子的极性”与“键的极性”进行类比,将“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进行对比等。

4、引导学生变正向思维为逆向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

如在分析氨为极性分子后,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AB3型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它可能的空间结构是什么呢?”
五、教学过程
设计思想:知识为载体,思维为主线,能力为目标,设疑探索,实验贯穿,整个教学程序中注重师生互动。

共分为五个环节: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课后研究
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供生活素材,使学生从中提炼出氨的物化性质,采用一段新闻视频导入新课。

这段新闻介绍了本地处置一起液氨泄漏事故的经过。

(见图1)
另外,还可从这段新闻中截取一些能够体现氨的物理性质的图片,放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使用。

(见图2)
(图1)(图2)
第二个环节:新课教学
为了使“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线索更明确,把本课题的知识内容分解成以下四个模块。

溶解性
氨水
结构
碱性
铵盐
还原性
硝酸
结构……………性质…………用途
(1)结构——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学生在新闻中了解到氨易溶于水,很自然想到:为什么呢?这就需要先学习氨的结构。

从氮的原子结构和氨的分子组成入手,使用球棍模型,分析氨的分子结构。

氨是三角锥形结构,为什么就易溶于水呢?这就需要进一步学习什么是极性分子。

这里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瓶颈,使用多媒体。

先展示分子模型的图片,通过类比、对比的分析方法,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极性
分子,并能够根据已知分子结构进行判断(见图3)。

然后使用AcDLABs/3Dviewer 软件绘制分子结构的三维动画,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思考“AB3、AB4型分子如为非极性分子,它们可能的结构”,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

(见图4)
(图3)(图4)
在这里,多媒体手段的应用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由现象抽象出事物共同属性的能力。

分组讨论这种形式可使学生发挥群智群力,在精心设置的问题台阶的帮助下,顺利突破本课题的教学难点。

(2)溶解性——验证性分组实验
学习了分子的极性后,由相似相溶规律,很容易解释氨为什么易溶于水。

当然,教师还应向学生说明,氨易溶于水,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为以后学习氢键埋下伏笔。

氨易溶于水,能否在课堂上通过简单实验进行验证呢?由学生设计实验,并分组完成喷泉实验。

通过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小结氨的物理性质,并讲解氨水的有关问题。

刚才新闻中截取的图片应用于此。

(3)碱性——探究性对比实验
氨溶于水呈碱性,氨能不能
与酸反应,答案就很明显了。

这个模块中的演示实验是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改进。

一是改进了操作方法,使用集气瓶,使现象更集中,更易于观察;二是增加了实验内容,先后使用难挥发性和易挥发性酸与氨气反应,形成对比实验,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性思考。

(见图5)
(4)还原性——补充演示实验
氨还有没有其他性质呢?学生从化合价入手,猜想氨有还原性。

学生的猜想对不对呢?补充两个演示实验进行验证。

一是氨与氯气的作用,将一瓶氯气倒扣在滴有浓氨水的集气瓶上,出现了大量白烟。

二是氨的催化氧化。

使用氧化铬作催化剂,先用酒精灯对催化剂进行预热,同时缓慢鼓入空气,待催化剂红热后,撤走酒精灯,加快鼓入空气。

这时可以看到,
随着空气鼓入的节奏,催化剂出现了一亮一暗的现象,并且,集气瓶中出现了红棕色气体。

(见图6)
(图5)(图6)
第三个环节课堂小结
及时进行课堂小结,再次突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习线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第四个环节巩固练习
使用课后习题,进行知识的巩固。

第五个环节课后研究
分为三个方面:
1、实验探究
2、网上寻宝
3、身边的化学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氨铵盐
一、氨的结构
电子式结构式三角锥型
二、氨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可用作致冷剂。

三、氨的化学性质
1、与水的反应
NH3+H2oNH3·H2oNH4++oH—
微粒:NH3、H2o、NH3·H2o;NH4+、oH—、H+
2、与酸的反应
NH3+H+=NH4+检验
3、与氧化剂的反应
8NH3+3cl2=6NH4cl+N2
4NH3+5o24No+6H2o制硝酸
小结:溶解性、碱性、还原性【高一化学氨铵盐说课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