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与灵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与灵动
摘要:新课改呼唤课堂回归,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无疑促进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力的提升。关注课堂生长,教师走进课堂,既要有充分的预设,又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课堂在师生的共同生长中绽放灵动的精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灵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07-01
小学语文课程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让课堂充满无限的生机。语文这门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征,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语文学科的特征以及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丰富内心的情感体验,培养语文审美能力,进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1 构建和谐课堂,激活学生思维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有着绝对的权威。学生只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方式是呆板、单向的过程。这与语文知识的开放性和多义性以及现代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是背道而驰的。在教学改革已经普遍深入的今天,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放弃“师道尊严”,弯下腰来,和学生一起学习。教师带给学生的不光是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
和“爱”注入课堂教学,给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感。每堂课,我都带着良好的心境进入课堂,把真诚的话、信任的目光和和蔼的微笑送给全体学生。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他们感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当有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精彩时,老师就会向他深深地鞠一躬,鼓励他再接再厉;当有学生思维受阻时,就会摸摸他的脑袋,告诉他别灰心,动动脑筋就会有办法。一次因自己的一时疏忽错怪了一个学生,事后在课堂上主动向其道歉。渐渐地,学生信任了老师,接受了老师,课堂上不再拘谨,思维异常活跃,课堂充满了激情与活力。
2 开展朗读背诵,滋养学生心灵
语文教学中历来就有三分文章七分读的说法。这说明语文朗读的重要性,《栾城遗言》中有“读书百遍,经义自见”之说。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在静心品读、动情诵读的过程中,让朗读荡涤心灵,让心灵得到滋养,体现语文课堂的独特魅力。例如:课文《慈母情深》中的这样几句话:“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这段文字的感情,只有我们引领学生想象慢镜头下的母亲,思考作者为何会“鼻子一酸”。用心领悟,反复品读,引起学生的共鸣,读出文本带给我们的深深慈母情。正如崔峦所说:“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我们语文课堂的朗读应是层层递进,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然后再倾情的背
诵。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诵读,走进母语温暖的怀抱中,读出画面,读出个性理解,读出疑问,读出思考,读出精神,读出情感。
3 倡导自主探究,促进个性灵动
语文是学生个性差异表现最突出的学科,也是资源、内涵极为丰富的科目。在语文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这篇课文是大家刚刚学过的一篇文景兼美的散文,西沙群岛那美丽、富饶的景观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学完之后,大家都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你还想对西沙群岛了解什么呢?”接着,帮助学生梳理思绪,在相互的思维碰撞中,学生自主探究,自设问题,确立了各自的探究点,如:为什么在西沙群岛会吸引那么多鱼群来此嬉戏?西沙群岛海岛上的那些鸟什
么时候会在树上休憩,什么时候出去觅食?如果要去西沙群岛怎么去?什么时候去最合适?我还想收集更多西沙群岛那些美丽的景色。这么多的问题,课堂上的时间远远不够。如何获取信息,如何搜集信息,怎样处理获得的信息,学生在不同的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较清晰的思路、方法。同时,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4 培养学生语感,悄然进入语境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小学生年龄还小,思维正处于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在他们
的内心深处,蕴含着丰富的内心体验。所以,在教学中加强对语感训练正是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无比憧憬,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语文天地里自由的翱翔。与此同时,通过阅读会让他们获得潜移默化的熏陶,切身感受到文字语言的形式美、意境美、情感美。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时,就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象力。感受文中所描绘的明朗夜空的美丽与璀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在引导学生在反朗读课文中体会皓月当空的美景,然后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小小的船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小朋友在船里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大家心中的月亮船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坐在里面又会看见什么?那么拿起手中的彩笔描绘一幅图吧!”教师这样引导,会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语文课堂用生命记录知识,知识更鲜活;把知识融入生命,让生命更厚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大胆激发学生的灵性,使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绽放出诗意与灵动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王秀兰.浅谈小学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的设计[j].新课程学习,2011(1).
[2]李晓玲.浅析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中的维度[j].小学教学参考,2010(19).
[3]林晶.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