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蝙蝠和雷达 (2)
有关蝙蝠和雷达教案(精选11篇)
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1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从教材的内容看,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弄清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得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重点是理解科学家做实验的初衷及经过。
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减缓学生掌握本文科学知识的坡度,我运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使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一个生动具体、新颖活泼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形可见,有话可说,从而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如下: 一、电教引路,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这一环节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的视线聚集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学习活动。
在开始揭示课题时,教者采用一张幻灯片,灯片上画有蝙蝠和飞机,并设计如下一个问题:图片上一个是动物,一个是现代的交通工具,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呢?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二、切入重点,多元组合,明白关系 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我采用“切入重点,辐射两头”的方法,边讲解课文边利用抽动片、复台片演示蝙蝠是怎样利用用超声波探路的,为此重点设计了两项练习: 第一,用自己的话说说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实验的; 第二,说清楚蝙蝠的耳朵和嘴巴是如何配合探路飞行的。
关于第一项练习,具体操作如下: 1、要求轻声读课文第4—5节,一边读一边思考: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都是怎样做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镇空:(打出文字片) 顺序: 条件: 经过: 结果: 证明: 3、语言训练: (l)第一次试验是在什么条件下做的?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用一段连贯的话说一说)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 (3)根据表格说一段完整的话,说清楚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试验的。
关于第二项练习,具体设计如下: 1、学生自由读第6节,并思考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飞行的。
11蝙蝠和雷达2
一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 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漆黑的夜晚在空中 飞翔,还能吃到蚊子、飞蛾等昆虫,蝙蝠夜 行的本领非常高超,视力很弱。
思考
1、为什么飞机夜航会很安全? 2、科学家一共做了几次试验? 3、每次试验都是怎样做的? 4、 试验结果如何?
填表
实验顺序 实验方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蒙上蝙蝠的
飞了几个钟头,
蝙蝠夜飞不靠
板书
嘴 超声波 蝙蝠 (障碍物)反射 耳朵
天线 无线电波 雷达 (障碍物)反射 荧光屏
课后练习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Fra bibliotek) )
)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蝙蝠和雷达》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蝙蝠夜间是凭什么探路飞行的,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WTT在此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课文原文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
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知识点【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
现象
结论
第一次
蒙上蝙蝠的眼睛
第二次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
第三次
飞行灵巧,能 避开横七竖八 拉着的绳子
塞上蝙蝠 的耳朵
封住蝙蝠 的嘴
蝙蝠夜间飞 行,靠的不 是眼睛,而 是用嘴和耳 朵配合起来 探路的。
Page *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配合,那么蝙蝠的口耳到底是怎样配合的呢? 读读第7自然段。
天线
嘴
无线电波
嘴里发出的超声波
荧光屏
耳朵
Page *
小结: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试验和研究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蝙蝠与雷达的联系,所以课题要用“和”来连接。
Page *
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雷达是仿照蝙蝠制造出来的,科学家还从哪些生物身上得到启示,制造了哪些现代化的设备?
方法
现象
结论
第一次
蒙上蝙蝠的眼睛
第二次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
第三次
飞行灵巧,能 避开横七竖八 拉着的绳子
塞上蝙蝠 的耳朵
封住蝙蝠 的嘴
第二\三次实验
第二\三次实验
第二\三次实验
第二\三次实验
第二\三次实验
真糟糕!
第二\三次实验
Page *
阅读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完成表格。
试验
*
青蛙和电子蛙眼青蛙的眼睛对小飞虫非常敏感,当小飞虫在它头上飞时,它会盯住不放。于是,人们模仿蛙眼的结构原理制成了“电子蛙眼”,可用来识别飞行中的飞机和导弹,也可用来预防飞机相撞。
长颈鹿和“抗荷服”长颈鹿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其大脑和心脏的距离约3米,完全是靠高达160~260毫米汞柱的血压把血液送到大脑的。人们很奇怪,为什么没有长颈鹿在饮水时因大量血液涌上大脑使得脑充血或血管破裂呢?原来是长颈鹿身上的一层厚皮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压。科学家依照这一原理,设计出一种新颖的“抗荷服”,从而解决了超高速歼击机驾驶员在突然加速爬升时因脑部缺血而引起的痛苦。当飞机加速时,“抗荷服”可自动压缩空气,还能对血管产生相应的压力。
11《蝙蝠和雷达》练习题(附答案)
11《蝙蝠和雷达》练习题一、看拼音,字词语。
fēi élínɡ dānɡsāi zhùjiēkāi yínɡ pínɡduǒbìbiān fúzhànɡ ài lǒng zhào kîng xì níng shì kāi pì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模仿——()启示——()敏锐——()灵巧——()显示——()研究——()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3分如( )添( ) 毫不( ) ( ) ( )如( )来( )( )扬威呆若( )( ) ( )马( )劳四、成语积累。
1、使加点字互为反义词。
例:横七竖八2、加点字是数字。
例:一干二净五、把括号中用得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2分1.王老师把问题分析得十分(深奥深刻),对大家启发很大。
2.那块石碑的字迹依然(清晰清楚),很容易辨认。
六、句子练习。
2分1.大家接待客人。
(扩句)。
2.在教室里专心听教师讲课。
(修改病句)。
七、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不仅……还…… 不是……而是……即使……也……1、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一根极细的电线,它()能灵巧地避开。
3、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眼睛,()嘴和耳朵。
4、()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八、判断下列句子,意思对的打“√”,错的打“×”。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这是一个反问句。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是一个设问句。
()3、“你知道蝙蝠在夜里飞行是怎样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吗?”这是一个疑问句。
()九、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11蝙蝠与雷达
11、蝙蝠和雷达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这是一篇很有意义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
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
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漆黑、启示、敏锐、横七竖八”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以及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3、借助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进行说与读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重点: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里是怎样飞行的;了解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难点:了解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复习】:1、第九课《自然之道》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第十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导入】:看来大自然确实给人类以很多的启示。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选择在白天外出活动,可也有的动物愿意在夜间活动,比如猫头鹰就是这样的。
还有一种动物。
1、出示蝙蝠图案,介绍相关资料2、出示雷达图片,介绍相关资料3、板书课题4、齐读课题,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弄清楚这个问题。
深圳优质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 翻转课堂11 《蝙蝠和雷达》预习步骤导学笔记
11 《蝙蝠和雷达》预习步骤本课共获星星:_________课前准备步骤:步骤一:标清段落,熟读课文步骤二:自学“仿生学”步骤三、上网搜查仿生学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以下仿生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长评:已预习,_________(家长签名)老师评:一、最初印象:(初读课文)组长评活动一:任务1(3分钟):浏览以下问题,并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课文,完成课文内容填空。
科学家通过研究蝙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了飞机__________这一难题。
我知道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能在夜间飞行。
实验证明,蝙蝠夜间飞行依靠的不是_______,而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任务2(8分钟):扫读课文,画出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并上传。
(请同时上传到学习平台)思维导图:活动二:阅读思考任务3(1分钟):快速浏览课文,我知道文章的中心段是第段,并已经用“~~~~~”在文中画出。
任务4(4分钟):默读全文,你遇到不懂的词语、句子吗?你是怎么做的?举例说明(最少两处)。
不懂的句子1:我是这么做的:不懂的句子2:我是这么做的:不懂的句子3:我是这么做的:二、小试牛刀:我的积累组长评任务5(5分钟):默读课文,完成任务一:(一)我觉得文章中这些字、词比较难写:(二)我觉得文章中这些词语值得积累:(三)通过_______________,我知道“试验”和“试验”的区别:试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10篇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10篇《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学习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科普__的兴趣,拓展视野。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捕捉,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探究蝙蝠夜间探路的秘密。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敢于提问,乐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里是怎样飞行的。
教学难点:了解蝙蝠飞行探路的秘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试验表格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上课的前一天,布置预习课文,开展以下实践活动:1.读书预习:认真读课文,圈画出不会读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的读音和字(词)的意思;将课文中要求会写的字词各抄写两遍。
2.搜集资料预习: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同学间相互交流自己对仿生学的认识,分享自己制作的资料卡片。
3.带着问题预习:蝙蝠能在夜间飞行依靠的是什么?课堂教学:一、揭题。
( 5分)1.猜谜语: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白天睡觉夜间操劳,捕捉害虫本领高。
(打一种动物)师板书:蝙蝠2.出示蝙蝠课件(1)简介蝙蝠: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它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没长羽毛。
视力很弱却能在夜间飞翔,吃蚊蛾等昆虫。
3.出示雷达课件(2)同学们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叫雷达。
师板书:雷达。
简介雷达:雷达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
可用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
第二次 蝙蝠就像没头苍 蝇似的到处乱撞。 第三次
Page 15
第一次实验
17
第一次实验
18
第一次实验
哈!没撞到!
19
阅读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完成表格。 试验 方法 现象 结论
蒙上蝙蝠 第一次 的眼睛
塞上蝙蝠 第二次 的耳朵 封住蝙蝠 第三次 的嘴
Page 20
飞行灵巧,能 避开横七竖八 拉着的绳子
蝙蝠
蝙蝠是哺乳动物, 头部和躯干像老鼠,有 黑褐色细毛,四肢和尾 部有皮质的膜,夜间在 空中飞翔,吃蚊、蛾等 昆虫。视力很弱,靠本 身发出的超声波引导飞 行。休息时用爪倒挂在 屋檐下或树下,冬季在 隐藏的地方冬眠。
Page 1
Page 2
雷达
雷达是利用极短 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 的装置。可用来测定 目标的方向、距离、 大小等,在使用上不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它广泛应用于军事、 天文、气象、航海、 航空等方面。
鲸
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 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 动时所受阻力最小。
Page 50
Page 51
Page 52
Page 53
Page 54
Page 55
Page 56
作业 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运用科学 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呢?那么现在 我们该怎样做呢?以“我想发 明……”为题,写一篇300字的文 章。
Page 35
小结: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试 验和研究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这就是蝙蝠与雷达的联系,所以 课题要用“和”来连接。
Page 36
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雷达是仿照蝙蝠制造出来的,科 学家还从哪些生物身上得到启示,制 造了哪些现代化的设备?
Page 37
11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优秀课件
鱼儿会游泳:发明了潜水艇。 鸟在天空飞翔:制造了各种飞行器。 蜜蜂造巢窝:各种正六边形的蜂巢结构板材。 蛋壳: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袋鼠: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贝壳:外壳坚固的坦克
*
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3。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
车前草是一种很普通的小草,它的叶子是按螺旋形来排列的,这种排列方式,使每片叶子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建筑师们依照车前草叶子的形状,设计建造了螺旋状排列的楼房,使每个房间都能享受到明亮、温暖的阳光,避免了普通楼房在这方面的不足。
车前草
向植物取经
*
响尾蛇的视力几乎为零,但其鼻子上的颊窝器官具有热定位功能,即使爬虫、小兽等在夜间入睡后,凭借它们身体所发出的热能,响尾蛇都能感知并敏捷地前往捕食。科学家根据响尾蛇这一奇特功能,研制出现代夜视仪、空对空响尾蛇导弹,以及仿生红外线探测器。
Page *
Page *
读课文4-6段,填写试验记录单。
试验 顺序
试验环境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Page *
试验 顺序
试验环境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11.蝙蝠和雷达(完美版)
云杉
高山上的云杉长年累月都经受着狂风的 袭击,树干的底部变得又粗又大,整个树干 成了圆锥形。这种形状使云杉牢牢地挺立在 山顶之上。人们模仿云杉建立的广播电视塔, 即使遭到强台风的袭击,也不会有倒塌的危 险。
53
车前草
向植物取经 车前草是一种很普通的 小草,它的叶子是按螺旋形来排列的,这种 排列方式,使每片叶子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 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建筑师们依照车前草叶 子的形状,设计建造了螺旋状排列的楼房, 使每个房间都能享受到明亮、温暖的阳光, 避免了普通楼房在这方面的不足。
蝙蝠就像 蝙蝠夜 没头的苍 行探路 蝇似的到 与嘴有 处乱撞, 关。 挂在绳子 上的铃铛 响个不停。
31
第二\三次实验
第二\三次实验
第二\三次实验
第二\三次实验
第二\三次实验
真糟糕!
第二\三次实验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嘴和耳 朵配合,那么蝙蝠的口耳到底是 怎样配合的呢? 读读第6自然段。
Page 38
根据三次试验的内容,分别用“证明”一词说一句话:
证明
42
。
蝙蝠这个本领很高超,它用喉咙 发出超声波,通过嘴和鼻子发射出去, 然后用耳朵接受回声。在一秒钟内, 它可以发出250组超声波,在同一时 间里,还能准确地接受和分辨同等数 量的回声。利用声纳,它能辨别物体 是大是小,是方是圆,是远是近,是 死是活,是昆虫还是树木等。
Page 59
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 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 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 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 义。 3。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11.《蝙蝠和雷达》 ppt课件
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蝙蝠一边飞,一边从( 嘴) 里发出( 超声波 ),遇到 ( 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 的它( 耳朵 )里,蝙蝠就立 刻( 改变飞行的方向 )向
•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 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 里飞行的秘密。
比较下面的句子,看哪种说法好?为什么?
物,多么神奇呀!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嘴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 嘴里发出的超声波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耳朵 )。
人们根据生物的某些器官的 构造和功能,从中得到启示并进
行模仿,研制成功新的仪器、机
械,这就是仿生学。
•
自然界中很多生物都有奇特的本领, 比如,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它们看活 动的东西很敏锐,可是对静止的东西却 “视而不见”,人们从青蛙的眼睛得到 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
鸟能够在空中飞翔,人类发明了飞机
根据苍蝇的复眼,人类发明了蝇眼透 镜
在一只蝇眼里,有3000多只小眼,一双蝇眼就有6000 多只小眼。
人类制成了“复眼透镜”, 也叫“蝇眼透镜”。用它作 镜头可以制成“复眼照相 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 相同的像来。用这种照相机 可以进行邮票印刷的制版工 作。
从鱼类的鳍,人类发明了桨
找反义词。 • 迟钝——(敏锐) ( ) 模糊——( (清楚) )
形近字组词 蝙( )蝠( )捕( )蛾( ) 偏( )幅( )哺( )饿( )
蚊( 纹( 蝇( 绳( )避( )辟( )揭( )竭( )锐( )说( )荧( )萤( )铛( )挡( ) ) ) )
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 启发——(启示) ( ) 灵活——( (灵巧) ) • 特殊——(特别) ( ) 清晰——( (清楚) ) • 仿照——(模仿) ( )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生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生字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店铺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生字,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生字1【蝙】读音:biān巧记:把“虫”子挤“扁”。
字义:[蝙蝠]哺乳动物,头和身体像老鼠,前后肢都有薄膜和身体连着,夜间在空中飞,捕食蚊、蛾等组词:蝙蝠造字:形声法造句:一只蝙蝠在夜空中飞行。
笔顺:左窄右宽。
“”内部的两竖左短右长。
字歌:虫来蝙蝠飞可用丝线编行骗露马脚为人莫心偏2【蝠】读音:fú巧记:“一”“口”“田”里闹“虫”灾。
字义:[蝙蝠]哺乳动物,头和身体像老鼠,前后肢都有薄膜和身体连着,夜间在空中飞,捕食蚊、蛾等组词:蝙蝠造字:形声法造句:蝙蝠的视力很弱。
笔顺:右部上横短,“口”小,“田”扁宽。
字歌:虫到是蝙蝠示到是享福宝盖来是富巾来挂条幅3【捕】读音:bǔ巧记:拍手(扌)迎诗圣(杜“甫”)。
字义:捉,逮组词:追捕捕捉捕获捕食捕猎捕捞捕杀捕房造字:形声法造句:公安人员正在全力追捕犯罪嫌疑人。
笔顺:左窄右宽。
右部竖起笔稍高于左部。
字歌:张口待哺乳开车需辅助伸手捕害虫重金开店铺(pù)4【蛾】读音:é巧记:“我”家养了一条“虫”,夜间到处飞。
字义:昆虫,略像蝴蝶。
静止时,翅左右平放组词:蛾子飞蛾菜蛾枯叶蛾造字:形声法造句:蛾子是害虫,我们要消灭它们。
笔顺:左窄右宽。
“我”竖钩挺拔流畅,斜钩伸展。
字歌:有虫成飞蛾鸟来是天鹅山高真巍峨月宫住嫦娥5【蚊】读音:wén巧记:有“文”化的小昆“虫”。
字义:昆虫,幼虫叫孑孓,生活在水里。
成虫身体细长,雄的吸植物汁液,雌的吸人畜的血组词:蚊子蚊虫蚊蝇蚊香蚊帐造字:形声法造句:夏日里蚊子特别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课堂作业本答案
11.蝙蝠和雷达
1.
清朗蝙蝠飞蛾避开
蚊子揭开障碍荧光屏
2.
捕(bǔ)捉铃(líng)铛漆(qī)黑
乱撞(zhuàng)苍(cāng)蝇敏锐(ruì)
3.
(1)启示——启迪
(2)灵巧——灵活
(3)模仿——仿照
(4)清楚——清晰
4.
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
5.
(1)①√②× ③√
(2)
①超声波像冲击的波浪似的向前推进。
②温暖的春风像妈妈的手似的抚摸着我们的脸。
(3)
蝙蝠在夜里飞行,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6.
嘴超声波耳朵
我还知道:人们从蜻蜓(翅膀)身上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的稳定机翼;人们从青蛙(眼睛)身上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人们从野猪(鼻子)身上受到启示,发明了防毒面具。
四下《11.蝙蝠和雷达》教案
四下《11.蝙蝠和雷达》教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二、教授新课(一)导入课文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疑问,飞机为什么能够在天空中飞行呢?你有没有梦想着像鸟一样遨游在蓝天呢?我们今天呢,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呀,就和这些谜语有关,让我们快去看看吧!(二)初读课文(1)找人逐句读诗。
(2)纠正字音。
(三)内容讲解(共7段)题解:(1)《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第一部分(1-2段):写飞机夜航是从蝙蝠身上受到了启示。
1.词语蝙蝠:一种哺乳动物,前肢已变化为翼,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也有少数食果或吸食其他动物的血,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雷达:一种用于侦测目标物的方向、距离、速度及数量的无线电器械。
为英语radar的音译。
由电波发射器发出无线电波,电波遇目标物,立即反弹回来,由雷达天线接收,此时荧光幕上会出现光点。
观察光点的数目及大小,可推测目标物的数量与形状大小;另外,由电波反射所需的时间,亦可测知目标物的距离远近。
广泛应用于军事、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2.分析(1)第2自然段在文中起的作用?承上启下。
(2)“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告诉我们什么?蝙蝠的生活习性和饮食特点。
第二部分(3-7段):写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词语飞蛾:灯蛾具趋光性,喜飞至灯下,故俗称为“飞蛾”。
蚊子:各种蚊科的双翅蚊,具有比较窄的腹部,有一个细长坚硬的口喙和窄狭的翅,翅沿外缘有成排缘毛并且在翅傍有鳞片,雌性口喙内有一组针状的器官,可用来穿刺动物表皮吸食血液,卵产于静水表面,幼虫(孑孓)和蛹都生长在水中。
11.蝙蝠和雷达(二)
必做:完成作业本。
选做:按要求课收集资料。
小结全文,延伸拓展
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1.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读文后“资料袋”,教师出示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
完成作业
作业巩固
1.完成作业本。
2.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有兴趣的话,结合综合性学习,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
丰士小学教学任务单
年级四(3)学科语文设计者顾新峰
课题
11.蝙蝠和雷达(二)
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我班学生,特别是男生很喜欢科普文章,有几个学生这方面的知识也很丰富,这对上好本课典定了基础。
2.学习材料分析: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通过朗读、合作探究明白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1.自由读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问题。
2.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看图说说: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重难点: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总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学习任务分解
对应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的导学要点
快乐学习单设计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明确课文主要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障
荧光屏 反射
碍 物
雷达
Page 22
读课文第七小节,完成下列填空。
( 天线)
( )。
嘴
雷达的 ( 无线)电波相当于蝙蝠的 ( )。 超声波
( )荧光屏
( )。
耳朵
用“因为……所以……”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 的科学联系。
Page 23
小结: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试 验和研究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这就是蝙蝠与雷达的联系,所以 课题要用“和”来连接。
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运用 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呢? 那么现在我们该怎样做呢? 以“我想发明……”为题, 写一篇450字的文章。
30
Page 20
蝙蝠这个本领很高超,它用喉咙 发出超声波,通过嘴和鼻子发射出去, 然后用耳朵接受回声。在一秒钟内, 它可以发出250组超声波,在同一时 间里,还能准确地接受和分辨同等数 量的回声。利用声纳,它能辨别物体 是大是小,是方是圆,是远是近,是 死是活,是昆虫还是树木等。
21
雷达探测器
天线 无线电波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 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 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 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
Page 15
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
高超?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 理解。
Page 16
夜间飞行能捕捉 极小的飞虫,从来不 跟什么东西相撞,即 使一根极细的电线, 也能灵巧地避开。
Page 4
蝙蝠和雷达之间到底有 什么联系呢? Page 5
Page 6
Page 7
蝙蝠 超声波 苍蝇 荧光屏
清朗 捕捉 避开 敏锐 揭开 反射 横七竖八
飞蛾 铃铛 障碍物
Page 8
比一比,组词
蝙( )蝠( )捕( )蛾( ) 骗( )幅( )哺( )饿( )
蚊( )避( )锐( )铛( ) 纹( )辟( )说( )挡( )
蝇( )揭( )碍( )荧( ) 绳( )竭( )得( )萤( )
Page 9
理解词语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眼 光尖锐。
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本课指科学 家在做实验的房子里拉的绳子很多。
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本课 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Page 10
反复:①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②
“薄壳结构”。
27
选词填空:
试验 实验
科学家经过反复( 试)验,终于揭开了蝙
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常识课上,老师为我们做了“火烧纸杯”
的(实验),看得我们目瞪口呆。
28
选词填空:
敏锐 敏捷
兔子( 敏)捷地一跳,躲开了
老鹰的攻击。 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因为
它的眼睛特别( 敏)锐吗?
29
作业
11、蝙蝠和雷达
Page 1
蝙蝠
Page 2
蝙蝠是哺乳动物, 头部和躯干像老鼠,有 黑褐色细毛,四肢和尾 部有皮质的膜,夜间在 空中飞翔,吃蚊、蛾等 昆虫。视力很弱,靠本 身发出的超声波引导飞 行。休息时用爪倒挂在 屋檐下或树下,冬季在 隐藏的地方冬眠。
Page 3
雷达
雷达是利用极短 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 的装置。可用来测定 目标的方向、距离、 大小等,在使用上不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它广泛应用于军事、 天文、气象、航海、 航空等方面。
Page 24
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雷达是仿照蝙蝠制造出来的,科 学家还从哪些生物身上得到启示,制 造了哪些现代化的设备?
Page 25
拓展延伸
什么是仿生学呢 ?
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领,常常引起人们的浓厚兴 趣。比如,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他们看活动的东西很 敏锐,可是对静止的东西却“视而不见”,人们从青蛙 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机场的指挥人 员在“电子蛙眼”的帮助下,能更加准确的指挥飞机的 降落。人们研究生物某些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从中得到 启示并进行模仿,研制成功新的仪器、机械,于是产生 了一门科学,就是仿生学。
颠过来倒过去。③重复的情况。 找出课文中带有“反复”的句子读一读
。看看应选哪种解释?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
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
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②证明书和证明信。 从文中找出带有“证明”的句子读一读
,看看应选哪种解释? “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
Page 17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 哪几个自然段写科学家 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 秘?
课文第4-6自然段写 了这个内容。
Page 18
这些引起了科学家怎样 的思考?为了弄清楚,科学 家们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 验的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 方法?结果怎样?(填写下 列表格)
Page 19
蝙蝠一边飞,一边从( 嘴) 里发出( 超声波 ),遇到 ( 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 的它( 耳朵 )里,蝙蝠就立 刻( 改变飞行的方向 )。
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 路的。”
应选①
Page 12
例: 反复——经过反复思考和计算,小 明终于做出了这道题。 证明——看到蚂蚁搬家,小军说要 下雨了,果然,一会儿豆大的雨点落 了下来,证明小军说得对。
Page 13
边读边想:课文主 要写了什么内容?
Page 14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6
鸡蛋
建筑上的“薄壳结构” 一个人握住
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
鸡蛋捏碎。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
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
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
“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了许多既轻便又
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
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