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阅读习惯 提升阅读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摘要:阅读能力是学生的基本功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加强学生的阅读感受和理解能力的训练,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是达到课标要求“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感受;阅读环境;阅读训练;宽容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阅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对阅读的重视和平时对阅读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因课堂时间有限,在语文课堂上,普遍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不多。在关于阅读的一项调查中发现,一节课学生读书不超过10分钟的占70%以上,其中不足5分钟的要占30%以上。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感受出发,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一、阅读习惯的养成由兴趣激发,由环境保持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学习不仅是其他知识学习的基础工具,而且还承载人类普遍情操和中华数千年文化思想的递承。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很大原因上是过多的内容分析或提问所致。此类分析,或者失之过浅,仅就课文内容的顺序,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讲或问,而学生对这些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读懂了;或者失之过深,对中心思想和

篇章结构等的分析,超越了学生“心理预期”,学生感觉索然无味。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根据学生的特点,低年级的学生直接兴趣较强,阅读一些带插图的故事兴趣最高,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配合讲一些小故事,并告诉学生这些故事是从书上学来的,借此鼓励他们自己去阅读。发展到中高年级时,在阅读的内容上,学生对现实性的事件和身边同龄人的生活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在书本阅读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补充一些时政类和社会类的新闻事件,引导讨论和分析,既开阔了学生知识视野又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观点的能力;在课文教学的形式上,开篇重视导语的设计,过程中可开展一些朗读比赛或朗读接龙、讲故事等活动,并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也能直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兴趣激发和带动学生阅读的习惯,还要有一定的阅读环境使之长期保持下去。这个阅读环境包括课堂环境和家庭环境。课堂环境中,一天要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自由轻松地阅读,一节课中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学、自悟,再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家庭环境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甚至比课堂环境还要关键,家长在家里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习惯,如果家长经常在晚上自己看书报而不是看电视的话,孩子自然也就形成了阅读的习惯。相反的是一些家长因为忙或自己没有阅读的习惯,于是孩子就习惯于待在电视和电脑前了。

二、阅读感受和理解能力的训练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想作者所想,悟作品之内涵,听弦外之声音,让学生与作者、文本产生共鸣,真正悟其真、其妙、其美,这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阅读以感觉为起点,更多地通过直觉思维的方式,达到对语言直接所指与间接所指的内涵完整而准确地把握与再现。这一目标的完成,朗读教学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通过朗读把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获得语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进而对文章所写感同身受。像《春》《三峡》这样优美的写景散文,像《藤野先生》《背影》这样感人的叙事散文,以至像《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这样文质俱佳的说明文,都应加强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章,去感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阅读理解能力是在阅读感受能力的基础上,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去获取其意义的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分析方法,如《挥手之间》一文中机场送别场面的描写,表面上看是写送别的情景,实质上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向往胜利和自由,以及对毛主席的依依惜别之情等。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会学生掌握了这种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那么学生便容易领会文章的主旨,进而真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是对阅读的基本要求,是阅读能力的核心。学生对文章是否有准确完整的理解,可以通过续写或扩写等方式检验,比如,《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的最终命运怎样?孔乙己最终会不会醒悟?假如你遇到孔乙己,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可以让学生选自己感兴趣

的角度进行续写,既检验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三、以宽容的评价启发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课标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既是教学的目标,也符合中学生阅读欣赏的实际过程。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由于自身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文化积淀、理解角度的不同,往往对同一阅读材料的理解带有自己强烈的主观色彩。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移动视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山姿,进入视野的庐山形象也就各不相同。但不管从哪一个角度观察,给诗人的总是完美如画的感觉。同理,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课文,也会有不同的感觉和发现,正如西方人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多角度解读课文,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课文进行理解和阅读。它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得到新的启示,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把握思想内容,对课文又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进一步达到有创意阅读的目的。

在多元化的理解中,我们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会和理解。而宽容性评价就能起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活思维、发展能力的作用。比如,老师说:“哪位同学还有别的想法?”“请说出你自己的感受!”“你还有哪些发现?”“你还有什么意见?”“你还有什么补充?”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应该多给予肯定,评价也应该

是宽容性的,带有激励性质的。而对于理解有偏颇的,我们则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事实证明:教师的恰当引导和宽容性评价,给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可能,也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语文学习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是语文教学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

作者简介:杨芳(1974.12—),女,安徽涡阳。学历:本科。职称: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中学教学。

(作者单位安徽省涡阳县双庙中心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