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教学策略
一、什么是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的含义
中国招教网
“策略”一词原指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计划和指挥,在一般的意义上指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学中,这个词常与方法、步骤同义,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排列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本节所谓教学策略特指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1.综合性
选择或制订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
2.可操作性.
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着明确、具体的内容。
3.灵活性
教学策略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4.指向性
教学策略的产生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的教学问题,掌握特定的教学内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层次性
教学具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教学层次就有不同的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和方法,也就有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范围和功能,不能相互代替。
二、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
划分教学策略类型的意义在于对教学策略进行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也在于为教学设计人员和教师提供可供选择或参照的模式。教学策略的制订一般是以教学过程的某个主要构成要素为中心,建立框架,将其他相关要素有机地依附于这个中心,形成一类相对完整的教学策略。据此可按教学策略的构成要素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等四种主要类型。
(一)内容型策略
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现代学习理论研究表明,人的学习,就个体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而言,总是离散的、不连续的,或如通常所说是接受一个一个的知识点。目前,还有不存在将前人所有的知识信息滴滴不漏地传递给现代人的媒体,而学校使用的课本更免不了有很大程度的缺陷。但人有一种本领,通过他神经中枢的活动,有可能利用一定丰富度的知识点,采取如同数学演算的“内插”或“外推”方式,构建和产生连续的认识和行为。具体来说,可以有两条途径: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结构化策略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结构化策略在教材的排列方面还可分为直线式、分支平行式、
螺旋式和综合式等。直线式是按照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顺序,将其划分为几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阶段或步骤,教学活动是一个一个阶段由浅人深地进行。分支平行式是把内容分为若干个平行的单元,针对这些平行单位分别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逐一开展教学活动,最后进行总结。螺旋式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分阶段设计教材,螺旋式地扩展和加深。综合式则是上述几个方式的综合。
至于问题化的策略,当前颇为受人关注。关心未来教育的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认为,未来的学习着重于考虑、发掘问题,及时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美国、英国、日本有不少人提出了“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这一观点。显然它已不仅指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是一种带有全局性的教学指导思想,有着根本性的创新意义。但人们渐渐意识到不能太偏激,因为问题解决与结构化的知识具有不可忽视的互补关系,知识的运用必须以系统化的知识为其坚实的内核。
(二)形式型策略
形式型策略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肯普提出下列三种形式:集体教/学的形式,个别学习的形式和小组教/学的形式。英国教育技术学家波西瓦尔则提出两种基本策略:以教师/学校为中心的策略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以教师/学校为中心的策
略主要指的就是过去的班级授课制。它的主要优缺点已在教学组织形式中作了详细说明。相对而言,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是一条理想的出路。学生增长知识的形式,既可以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也可以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去获得。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就是为适应学生个人的学习方式而提供高度灵活的学习系统。在这个策略中,教师和学校是起支持或辅助的作用,而不是决定的作用。实施这种策略,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个人的实际需要,有效地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通过自主努力,分别达到各自的、有区别的目标。
(三)方法型策略
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这是一个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方法、技术、程序和模式的领域。教学方法又是教育学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底蕴深厚,流派林立。而对如此纷繁的领域,长期停留在“教无定法,各有各法”的认识水准上是不够的,应当逐步作出科学的分类,也就是通过实验性的比较和分析,揭示所有方法的共同要素和每一种方法各自具有的特点,建立起方法型策略的体系。
科学分类的基础首先是对分法。例如在概念、公式或原理的教学中,归纳法和演绎法是常见的一对。至于学生的学习,接受式和发现式是相对的两端,另外还有全习法(学生一次反复学习全部教材)和分习法
(学生分别学习教材各部分,达到一定标准后归纳成整体)之分以及集中学习法和分散学习法之分。从教师、学生之间信息传递关系看,可分为无交流传递和有交流传递两类。通常的课堂教学采用讲解方式,以教师的说明和解释为主来达到教育目的。在这种方式中,信息呈无交流传递,没有对学生的反应作出反馈,所以不能考查学生的理解程度。正因为如此,现在大都重视有交流传递,这种传递又可分为提问方式、程序学习方式、小组学习方式和讨论方式等多种。
(四)综合型策略
综合型策略与前面所述的三种策略不同,它不是按教学过程的某个构成要素为中心,而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近年来,综合型策略的改进出现了两个主要的取向:其一是融合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师主导取向,或称指导教学,其基本要点是:从旧的经验引导新学习,系统地讲解教材内容,及时练习与反馈校正。其二是体现人本主义与认知结构理论的学生自学取向,其基夺要点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现学习,在合作学习中追求新知,寓求知于生活。研究表明,以上取向各有优点,而且对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各有其不同的适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