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e2857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c.png)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学会3个⽣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
2、感受清新明丽、宁静美好的的春⽇垂钓图,感悟作者寄情⼭⽔、悠闲⾃得的⼼境。
3、初步感受“渔歌⼦”词的形式特点。
4、培养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体会这⾸词描绘的景象,培养阅读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寄情⼭⽔、悠闲⾃得的⼼境。
教学⽅法:情景感悟法、引导发现法 学习⽅法:⾃读⾃悟、⼩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歌景交融( 7 分钟) (⼀)好语积累: 师:出⽰词语(1) 学⽣齐读 师:这组词都是⽤来形容什么的? ⽣:回答 师:出⽰其他⼏组 ⽣:齐读后回答 师:好词都是靠我们平时积累的,现在⽼师就考考⼤家,就读了这⼀遍,不看屏幕,谁能记住其中的三个以上? ⽣:汇报 师:总结并⿎励。
我们平时学习读书的时候,就是要向今天⼀样⼀边读⼀边往了脑海⾥记,这样随着时间的增加,我们的词语积累会越丰富,我们的读写能⼒才会提⾼的快。
(⼆)激趣导⼊: 师:播放歌曲:《渔歌⼦》 师:你从画⾯中都看到了什么? ⽣:汇报看到的内容 师:谁能凭着记忆,把歌词给⼤家念出⼏句吗? ⽣:试着背出 师导⼊:刚才这⽀歌,可不是⼀⾸普通的歌曲,歌曲中唱的是千古流传的词,这⾸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初读正⾳感知品味( 10分钟 ) 1、解题 师:板书课题 (渔歌⼦【唐】张志和) ⽣齐读课题 师:这《渔歌⼦》不仅是词的题⽬也是词牌名,所以这⾥的“⼦”不 能读成轻声,要读成三声。
师:请同学们想⼀想:忆江南写的是什么?那么⼤家猜猜,结合你的预习,说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渔歌⼦》是写什么的? ⽣:回答 师:打开课件理解课题(打渔者或者垂钓爱好者唱的歌。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 3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4fa8e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6.png)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篇1一、复习检查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1、板书课题,领读。
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1、教师介绍粟。
2、学生,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
同桌试讲,共同纠正。
结合讲解板书:春一粒秋万颗饿死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师:诗文画面课件或挂图、怀旧音乐带、相关古诗。
学生: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古诗作者的情况。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首古诗《小池》(一)导入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从1册至今,我们已学过很多古诗,愿意把记得的古诗背一背吗?(抽学生背诵)这些古诗语言简洁,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今天,我们将学习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古诗《小池》。
(板书课题)2?简介杨万里的情况。
3?老师出示挂图或课件,旁白: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小池塘初夏时节的勃勃生机,表达出了对自然风光的一种喜爱之情。
(二)初读诗句,学生质疑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学生读,分组读,齐读。
3?再读诗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4?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初知诗句大意。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 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 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51d04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a.png)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包括《望洞庭》、《题西林壁》、《雪梅》三首古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理解并背诵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感知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理解古诗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领略到古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美好情感,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的含义,尤其是《题西林壁》和《雪梅》中所蕴含的哲理。
2. 体会古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已学的古诗,引导学生发现古诗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感悟: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感知古诗的韵律美,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 理解诗意: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自主探究三首古诗的含义,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体会意境: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情感。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 诵读积累:学生齐读三首古诗,背诵并积累名句。
7.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古诗和诗人,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2. 诗句:望洞庭、题西林壁、雪梅3. 诗人:刘禹锡、苏轼、卢钺4. 重点词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画卷、只缘身在此山中、梅雪争春、骚人阁笔、评议短长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 摘抄并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查阅资料了解诗人背景,写一篇短文介绍古诗和诗人。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a6b8b4336c1eb91b375dce.png)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一:秋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二、重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二)新课讲授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
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
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二:泊船瓜洲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
老师: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
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
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教案
![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0d2ef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6a.png)
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教案这是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教案,是优秀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教案第 1 篇教学内容:《寒食》一、读题,释题我们在三年级曾经学过一篇课文《清明节的由来》,那篇中提到过寒食节。
寒食节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时间是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是晋文公为怀念抱木焚死的贤臣介子推而定的。
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按当时风俗,寒食节折柳枝插门,以表示纪念。
二、依提纲汇报交流1、诗人及时代背景2、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识记御暮侯等字。
3、练习朗读,辐射全班。
4、展示朗读情况。
三、再读知意汇报交流1.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之景。
2.回归文本,认真读诗,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3.交流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要重点引导理解飞花御柳汉宫五侯和传蜡烛等术语和风俗。
4.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四、细读悟情展示交流1.自由朗读,读准节奏。
2.展示交流,感受节奏美。
3.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学生想象画面。
4.默读,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思考:哪些句子写春意?5.朗读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这是一片怎样的春景?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字词?重点引导理解无处。
通过品读交流,了解长安城以及皇宫的春意浓浓,热闹非凡。
6.感情朗读。
7.教师导语: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天下一片漆黑。
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自由读诗,思考问题。
8.读诗。
思考:从一个传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皇城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想?9.交流读书所得,体会诗人的轻蔑和不满。
10.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读,评读,比赛读,齐读。
五、检测反馈1.练习背诵。
2.展示背诵情况。
3、默写古诗。
六、布置作业继续搜集寒食节的相关资料。
默写古诗。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泊船瓜洲》一、导入新课讲述贾岛作诗推敲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17-教案设计.古诗三首
![小学语文17-教案设计.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64ccfca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9.png)
小学语文17-教案设计: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学习三首古诗,掌握其基本意思;2.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3.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鉴赏力。
二、教学重点1.三首古诗的学习;2.修辞手法的理解;3.语感和文学鉴赏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古诗的背诵和理解;2.诗中修辞手法的辨析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古诗的内容和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2.听解法:播放古诗朗诵录音,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和意境;3.朗诵法:让学生自己朗读古诗,提高其语感和语音表达能力;4.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讨论,开展文学探究。
五、教学过程1. 热身(10分钟)播放音乐,让学生放松身心,进入教学状态。
2. 导入课题(5分钟)教师引入三首古诗的标题和作者,并让学生猜测古诗内容和主题。
3. 学习三首古诗(60分钟)(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唐代杜牧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讲解古诗内容和语言,介绍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胡虏”“匈奴”等形象化的借代手法。
播放古诗录音,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语音表现和节奏,然后要求学生自己朗读古诗,加深理解。
(2)《湖上春晓》作者:唐代白居易燕子来时新社,梅花点点头。
惊莺百啭,凌波微步,罗衣翠袖,岸芷汀兰,涧户寂无人见。
散花飞蝶嬉嬉,独立当时,画屏有鸳鸯。
讲解古诗内容和语言,介绍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惊莺百啭”“凌波微步”等描写手法。
播放古诗录音,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语音节奏和情感渲染,然后要求学生自己朗读古诗,加深理解。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ad5c5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7.png)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二、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三、教学难点1.用自己的话讲解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能正确、端正地书写6个字。
四、教学准备1.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字词卡片,电脑课件或挂图。
五、教学时数3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以前我们学的古诗吗?谁愿意背一背呀?(同学们背诵古诗)2.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处为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理解)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
(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古诗内容)(三)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本店铺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请学生质疑,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老师加以引导。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
(高)(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四)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a52ea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6.png)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词语,了解作者及其背景。
3.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培养学生欣赏美、感悟美的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内容1. 《山行》2. 《枫桥夜泊》3. 《泊船瓜洲》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词语,了解作者及其背景。
3.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抽象词语和句式。
2. 把握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3.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古诗背景资料。
3. 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及其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
3. 朗读与解析: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讲解古诗中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4.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进行绘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1.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教案2. 作者:山行 - 杜牧;枫桥夜泊 - 张继;泊船瓜洲 - 王安石3. 背景:介绍作者及其背景4. 内容解析:古诗中的词语解释,诗句解析5. 讨论与分享: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6. 绘画活动:根据古诗内容进行绘画作业设计1. 朗读与背诵:朗读并背诵古诗。
第12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12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14d74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6.png)
-文化背景:了解三首古诗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举例解释:
-《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人的思念。
-《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出山水的变化多端。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古诗三首》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很好的激发。通过引导他们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我发现很多学生能够逐渐体会到古诗的魅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古诗的朗读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仍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示范、领读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
-《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通过具体的地理位置描绘出诗人对远方故土的眷恋。
2.教学难点
-意象理解:学生对于古诗中的意象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如《题西林壁》中的“岭”、“峰”等,需要通过图片、实物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朗读节奏:小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读节奏掌握可能不够准确,需要教师示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包括诗的韵律、意象等。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传递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示儿》这首诗。通过分析诗句,了解作者如何通过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表达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人的思念。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可以尝试更多形式的活动,如古诗创作、角色扮创新能力。
最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我意识到自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学生解答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d298a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2.png)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背诵并默写《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感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
2.朗读与解析(1)学生自读三首诗,注意读音、停顿、情感。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诗句的节奏、韵律。
(3)解析诗句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就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讨论,如“空山”、“新雨”、“悬壁”等。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4.感悟与拓展(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句的感悟。
(3)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类题材的古诗。
5.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分组背诵三首诗,注意纠正发音、停顿等。
(2)组织默写比赛,检查学生对诗句的记忆。
(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感悟、拓展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诗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背诵与默写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发音、停顿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如《山居秋暝》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绘了山中秋日的景色;《望天门山》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小儿垂钓》为唐代诗人胡令能所作,描绘了儿童垂钓的情景。
古诗小学语文教案
![古诗小学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c27f2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0.png)
古诗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规律; 2. 分析并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 能背诵一首古诗并朗读出来。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2.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加深对古诗的理解;3.学生能够背诵和朗读一首古诗。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古诗知识,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了解古诗的特点(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古诗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古诗的韵律、押韵和格律等特点。
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并详细解读一首古诗,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独特之处。
3. 分析古诗的意象和情感表达(15分钟)选取一首简短的古诗,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逐句解读古诗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并引导学生思考古诗的意义和作者的用心。
4. 背诵和朗读古诗(20分钟)选择一首既有趣又能体现古诗特点的古诗,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背诵和朗读。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节奏,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
5. 总结和评价(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课堂活动及教学资源准备1.准备展示经典古诗的PPT或幻灯片;2.预先选取需要分析的古诗和背诵的古诗;3.准备大纸张和彩色笔,以便学生在分组活动中记录分析结果;4.准备音频或视频资源,用于展示古诗的朗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和表达的方式,使学生对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分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朗读环节中,学生展现出了良好的发音和情感表达能力。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创作和演绎。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一等奖3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6c37c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4.png)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篇6教材简说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
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习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今天我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注意“荣”不要读成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 ī)烧(shā)荣(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
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
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左右结构:枯、徐、烧上下结构:宿、菜上中下结构:荣半包围结构:追、店(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精选3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7801a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b.png)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篇9教学目标:1、了解《题西林壁》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弄懂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内容。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题西林壁》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
教具准备:投影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背诵第一首古诗:《望天门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诗,板书:题西林壁1、用自己的话说题目的意思。
介绍作者:苏轼2、出示投影片,读初《题西林壁》。
指名朗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指导学生借助注释逐句理解。
(1)同桌互相解释词句的意思。
(2)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着重指导以下词语:岭,指连绵起伏的山岭。
峰,巍然耸立的险峰。
远近高低,讲诗人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
2、指名学生讲解全诗大意。
(庐山从正面看,是一道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是一道巍然耸立的山峰。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象。
不认识庐山的真实面貌,那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原因是什么呢?结合投影思考回答结合这句话体会它蕴含着一个什么道理呢?(讨论发言)(现实生活也是复杂的,如果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那也旧象身在庐山之中一样,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不可能全面的认识事物。
3、指导朗读。
4、学习生字。
(1)说说写“缘”字要注意什么。
(2)书写生字。
三、作业1、背诵《题西林壁》。
2、预习《三峡之秋》。
板书设计:横高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篇10【教学目标】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并且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突出“远、近、高、低、横、侧”几个字的展示的画面。
通过“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纯普热情、乡间的风光习俗。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2e6fb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5.png)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4。
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
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
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aaf34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5.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包括《山行》、《江雪》、《枫桥夜泊》三首古诗。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的文学成就,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诗歌朗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兴趣,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1. 对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2. 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
3. 学生对古典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背景资料和朗诵示范。
3. 学生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唐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新授:逐首介绍《山行》、《江雪》、《枫桥夜泊》,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3.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每首诗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朗诵练习:学生分组或个别朗诵古诗,教师指导朗诵技巧,如节奏、语气等。
5. 总结:回顾三首诗的内容,强调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三首古诗,并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的感想。
板书设计- 《山行》:描述登山所见,表现诗人高洁的志趣。
- 《江雪》:描绘雪中江景,反映诗人的孤独感。
- 《枫桥夜泊》:叙述夜泊枫桥的景象,透露诗人的忧愁情绪。
作业设计1. 背诵《山行》、《江雪》、《枫桥夜泊》三首古诗。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感想,内容包括对诗的理解、感受和联想。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避免机械记忆。
同时,通过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增加学生对古诗背景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c6bfb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11.png)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生僻字和词语。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课件或黑板。
2.学生准备笔和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静夜思》1.教师出示《静夜思》的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观察诗句。
2.教师逐句解读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教师示范朗读诗句,引导学生模仿朗读。
4.学生自主练习朗读,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6.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朗读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学习《春晓》1.教师出示《春晓》的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观察诗句。
2.教师逐句解读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教师示范朗读诗句,引导学生模仿朗读。
4.学生自主练习朗读,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6.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朗读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
四、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两首古诗的课件或黑板,让学生自主朗读。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4.教师出示生僻字和词语的课件或黑板,让学生认读和书写。
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生僻字和词语的理解。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4.教师出示相关的诗句或诗歌,让学生进行类比学习。
六、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本节课学习的两首古诗。
2.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读和背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两首古诗《静夜思》和《春晓》,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8d8c4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67.png)
1《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绝句》。
3.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识字:引导学生在初读古诗时读准字音,再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或“加一加”等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关于字义,可以采用组词的方式进行理解,还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理解“鸳鸯”和“河豚”。
写字: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书写方法分小组交流书写要点,教师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融、燕、崇、溪”等。
“融”的左下部分只有一横;“燕”的上面部分是“廿”,第四笔是短横;“崇”的下面部分是“宗”,不要写成“示”;“溪”的右下部分是“大”。
教学时可以在课件中用彩色突出这些易写错的部分,加深学生的第一印象。
2.朗读教学三首古诗朗读起来轻快而愉悦。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中的景色展开想象,配上合适的音乐,在教师富有画面感的描述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绝句》一诗的前两句,朗读的速度可以缓慢一点儿;第三句从“融”字开始语调上扬,语速加快,重点落在“燕子”一词上,拉长重读“燕”字,轻读“子”收尾,读出燕子的轻巧灵动;第四句语调轻柔舒缓,读出悠然闲适的感觉。
《惠崇春江晚景》第一句中“竹外桃花”要一气呵成读完,重读“花”字,“三两枝”慢读,读出画面的层次感,体现桃花的错落有致;第二句中“暖”字要拖长,读出温暖的感觉,引出“鸭先知”;第三句,语速加快;第四句语调上扬,节奏放慢,突出“河豚”“欲上”,给人想象的空间。
《三衢道中》第一句重点读好“日日晴”中的两个“日”字,第一个“日”字读得稍长一点儿,稍重一点儿,语调上扬,读出“晴”带来的意外之喜;第三句语速加快,重读“路”字,结尾语调上扬,声音延长,读出意犹未尽而充满期待的感觉。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c04f1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8.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古诗三首》的意思,感受诗歌的美。
2.能够正确朗读《古诗三首》,并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能够理解《古诗三首》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并能够自己发挥想象,谈论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三首》中的押韵和节奏,并准确朗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
2.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3.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韵律和节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押韵和韵律。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2.引出学习的主题:“我们今天要学习《古诗三首》这个美好的诗歌。
”第二步:朗读诗歌(10分钟)1.请学生跟随老师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老师再朗读一遍,让学生注意诗歌中的押韵和造句的方式。
第三步:表演诗歌(15分钟)1.分组请学生表演诗歌,让学生在表演中更好地理解诗歌。
2.老师辅导学生表演的节奏和韵律,帮助学生正确表达诗歌的意思。
第四步:理解诗歌(20分钟)1.请学生仔细阅读诗歌,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2.学生个别发言,讲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老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给予更多的启示和引导。
第五步:发挥想象(20分钟)1.请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谈论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体会。
2.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第六步:小结(5分钟)1.请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内容,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2.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估1.在讲授过程中,老师可以随时采用提问、朗读、表演等形式进行学生的教学评估。
2.课后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和作业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古诗三首》课文。
2.其他相关课文。
3.多媒体工具。
4.听力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小学语文教案
2019-10-16
教学目标
1、会认“茱”“萸”2个生字,正确读写“佳节、春晖、艰辛”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并能默写。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教法
读中感悟。
教学内容: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首有关描写亲情的古诗。
(板书课题)
二、读中学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学生自由读古诗
要求:会认“茱”“萸”2个生字。
2、小组内读古诗
讨论:正确认读、理解“独、佳节、茱萸”等词语含义。
班级交流汇报。
3、小组比赛读古诗
要求:读出断句,能让听众听出韵律感。
评出读得好的小组给予表扬,让同学说说读的好在哪里。
4、再读古诗
要求读出韵律
5、解义
小组合作:根据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的理解说说诗意。
6、思考:这首古诗写的是哪一种亲情?(兄弟情)你还读过描写兄弟情的'古诗吗?说给大家听。
7、扩展:你还知道王维的哪些古诗。
根据以上方法学习《游子吟》、《别母》
三、开展赛诗会
要求: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背诵古诗
五、练习默写
六、课外扩展:
找出描写亲情的古诗,读读、背背。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思念亲人――异乡、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想象情景――登高、插茱萸
写景:临行密密缝
游子吟抒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无私)
别母写景:雨夜不眠图
抒情:梦里思亲人骨肉分别依依不舍
教学总结
成功之处: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初步会解释大意。
不足之处:默写古诗时出现同音字混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