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与嵇康思想性格的异同

合集下载

浅谈嵇阮之异

浅谈嵇阮之异

浅谈嵇阮之异[摘要]嵇康和阮籍虽然同被作为“魏晋名士”的代表受人称颂,但是二者却有着迥异的处世理念、反抗方式和人生结局。

[关键词]嵇阮家世性情处世理念嵇康、阮籍是魏晋名士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独特的思想、迥异的行为和形象特征,使其成为了“魏晋名士”、“魏晋风度”、“魏晋风流”的代名词。

不论思想史还是文学史,常将稽阮并举。

这不仅因为二人生活年代相近,政治理想相通,行为举止相似,更主要的是他们二人都曾在自己设定的理想境界里挣扎过,只为寻找一块能够安顿被苦难世界放逐的心灵的栖息地。

虽然他们二人有着颇多相同相似的地方,但是当我试着放下内心的浮躁与不平,静静地走近这两位魏晋名士的时候,我似乎隐约地感到,在他们二人悲剧生命的背后,潜藏着些许的不同。

他们的家世出身不同、个人性情也不同,使得二人在司马氏政权统治之下,有着相异的处世理念、反抗方式和人生结局。

首先,从家世出身来看,嵇康之父嵇昭,曾任曹魏督军治书侍御史,早卒。

其兄嵇喜,才华出众,历任扬州刺史、太仆、宗正等。

嵇康本人则属于曹操孙沛王曹林的女婿,为曹魏宗室的姻亲。

其官历郎中,释中散大夫,时人称“嵇中散”。

可见嵇康算是家世儒学,儒学在思想塑造上是有一定的影响。

然而透过其《声无哀乐论》、《诫子书》等作品,我们不难看出,儒学对嵇康的影响侧重于仁爱忠恕之道。

而阮籍,其父是东汉大学者蔡邕的学生阮璃,很明显自幼受儒学熏陶。

晋书记载阮籍少“有济世志”,并且《咏怀诗》中也有早年雄心壮志的表露。

这就说明,阮籍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立身行事的准则,向往步入仕途成就功名。

可见稽阮同受儒学之影响,但是他们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在面对司马氏政权的统治之下,嵇康能拥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洒脱与豁达,出于对司马氏倡导奉行的虚伪礼教的深恶痛绝,公然宣称“越名教而任自然”。

而阮籍因为有着功名济世的志向,在面对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下,只能本着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选择委曲求全,忍辱含垢将放其放达的人生浸泡在生不如死的煎熬之中的道路。

阮籍与嵇康思想性格的异同

阮籍与嵇康思想性格的异同

1.阮籍与嵇康思想性格的异同:⑴反对司马氏的篡权是其共同的立场,但在态度上,①阮籍能做到敷衍世事,应变顺和;②嵇康却峻切激烈,往而不返。

⑵同样是非毁礼法,放浪形骸,①阮籍含蓄而近于圆滑;②嵇康则轻肆直言,遇事便发。

这是二人性格与处世的不同,也造成了不同的后果。

2.文风的异同:“师心遣论”、“使气命才”是其同;“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是其异。

3.阮籍与嵇康之文:⑴阮籍散文的代表作是《大人先生传》,此外还有《通易论》、《达庄论》等。

阮籍的散文富于文采,但总的说来,在指斥现实、介入政治斗争方面“隐而不显”。

⑵嵇康的散文的代表作是《太师箴》、《管蔡论》、《与山居源绝交书》,此外还有《养生论》、《南张辽自然好学论》、《声无哀乐论》等,嵇康的散文观点鲜明,词锋犀利,长于辩难,风格清峻豪壮,有很强的思辨性、哲理性及批判性。

4.阮籍与嵇康之诗:⑴阮籍诗歌的代表作《咏怀》八十二首,是其一生思想情感的总汇。

《咏怀》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⑵嵇康的诗歌形式多样,尤以四言成就最高。

其代表作品有《幽愤诗》、《送秀才从军》。

嵇康的诗歌风格清峻、言简义丰、意象鲜明、意境高远。

5.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⑴表现了诗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苦闷孤寂的情怀和忧生惧祸的心理,批评了社会的黑暗和时政的腐败,同时也体现出一些饮酒、求仙、隐逸等消极出世的情绪。

⑵阮籍的诗歌继承了风、骚和《古诗十九首》的传统,在艺术上大量地运用比兴、象征、用典的手法来抒情言志,因而形成了隐晦曲折、旨意遥深的艺术风格。

⑶阮籍的《咏怀》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左思的《咏史》、陶渊明《饮酒》、庾信《拟咏怀》,以及陈子昂的《感遇》和李白《古风》等,都明显得到其艺术的滋养。

6.嵇康的《悲愤诗》与《赠秀才入军》:⑴嵇康的诗,现存五十余首。

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最高。

⑵嵇康的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

嵇康与阮籍的命运

嵇康与阮籍的命运

嵇康与阮籍的命运在正始文人中,“竹林七贤”最具代表性;在文学创作上,阮籍与嵇康则是成就最突出者。

阮籍与嵇康是正始中期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但是由于他们二人个性的差异,二人的命运却有所不同。

阮籍以至慎而得以善终,嵇康则因刚肠疾烈而惨遭杀害。

我们可以从比较中看出二人个性与文学的不同。

阮籍字嗣宗,生于建安十五年(210),卒于魏景元三年(263)。

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

阮瑀死时,他才三岁。

十一岁时,曹丕代汉即帝位,三十三岁时,他曾应太尉蒋济辟,做过很短时间的尚书郎,便以病免,三十八岁时曹爽又召他为参军,他又托病没有应召,两年后,曹爽被诛,当时附曹爽的文人多被杀,他因而幸免,“时人服其远识”(《晋书·本传》)。

而到了四十三岁,他又作了司马师的从事郎中,被封为关内侯,徙散骑常侍候。

其间又作过十年的东平相。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掌权,又继任司马昭的从事郎中,晚年(53岁)又求为步兵校尉,后世因称其为阮步兵。

在他死后两年,魏主正式禅位于晋。

在他死前,晋魏代禅已成定局,因此,他的一生可说经历了两次十分残酷的“禅代”斗争,这些对他的思想与创作都产生极深的影响。

阮籍的一生,从思想上说是苦闷的一生,他始终徘徊于高洁与世俗之间,依违于政局内外,在矛盾中度日,在苦闷中寻求解脱。

少年时的阮籍是颇有壮志的,“籍本有济世志”(《晋书·本传》),比如,他曾登广武城,面对楚汉古战场,发出“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慨叹,表现出目空古人的少年英气。

但是随着政局的变化,他那种期待建立功名的热情便消歇了,特别是在高平陵事件后,司马氏父子相继把持朝政,残酷地屠杀异已,实行高压统治,给他的思想以极大的影响。

在这一高压政治背景下,他最大的苦恼在于如何能够全身远祸。

应该说,阮籍从司马氏父子一系列地杀戮事件中,对司马氏凶残面目已有深入地了解,对于司马氏用卑劣手段手段攫取政权的行为也是十分痛恶的,但为了全身,他又不敢明确表示反对,而这时他在士林中令名已著,司马氏对他倍加注意,这更加使他处境维艰。

嵇康阮籍论

嵇康阮籍论

论阮籍、嵇康的仕隐之心前言阮籍、嵇康作为竹林七贤的两大领袖,是正始时期最重要的两个文人,他们对当时及后世的思想界都有极大的影响,其生平活动和思想倾向都为历代学者所关注。

他们在对待出仕和归隐的问题上都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

阮、嵇这种心态的产生与他们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从他们身上能够看到明显的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痕迹。

阮籍、嵇康的儒家思想在前人著述中,很多人都认为阮籍、嵇康身上的儒家思想痕迹不是很明显。

但是作为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阮、嵇二人,在他们的言行和著作中其实都透露着儒家那种积极入世和顺从儒家秩序的思想。

虽说在魏晋之际儒家文化那种大一统的格局被打破,但是根植于当时文人心中的儒家思想并没有真正被推翻,阮、嵇当然也没有例外。

先看阮籍,他出身于儒学之家,其父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曾受学于蔡邕。

有着这样的家庭出身和早期所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无形中对他后来的思想有很深的影响。

阮籍就曾自述:“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

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⑴可见他早年是十分爱好儒家经典的,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是孔子弟子中的以德行见称的颜回和闵子骞。

在《乐论》中,阮籍就称赞礼乐有着教化作用,强调要维护儒家封建等级制度和道德规范,认为“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人安其生,情意无哀,谓之乐”,“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

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

从这可以看出阮籍把礼乐的教化作用提到了平天下的高度,具有一种浓烈的顺从儒家秩序的情怀。

阮籍是一个怀有济世之志的文人。

据《晋书•阮籍传》:“(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

”由此可以看出,阮籍不仅有济世之志,而且眼界很高,抱负甚大,我们来看其《咏怀诗•三十八》、《咏怀诗•三十九》: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

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

阮籍、嵇康的人格魅力与诗文创作的关系

阮籍、嵇康的人格魅力与诗文创作的关系

阮籍、嵇康的人格魅力与诗文创作的关系谈阮籍、嵇康的人格魅力离不开他们的诗文创作,阮籍、嵇康的人格魅力与诗文创作是息息相关,相互印证的。

透过阮籍、嵇康的诗文,他们对生命和时代的反思又使我们看到了魏晋文人在那个特殊时代的心路历程和精神追寻。

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是诗歌和散文。

由于世路的黑暗和处境的险恶,与建安文人相比,阮籍、嵇康等正始文人的诗文风格从气志高扬到沉郁内敛,思想内容也逐渐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远”。

;因此,阮籍、嵇康在诗文创作中也明显显露出疏离政教的态度,他们写作的焦点已从社会的治乱兴亡转向个体精神的愤郁哀伤了。

阮籍、嵇康的诗文完全抒一己之情怀,自觉展示自己的心灵主观世界,显示出了独特的人格魅力。

尽管阮籍的诗歌隐晦曲折,嵇康的诗文清峻激烈,“阮籍使气以命诗,嵇康师心以遣论”,但他们诗文中,抒写对时政的不满,抒发个人怨愤成为了时代的绝响。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作者在诗中用象征、比兴的手法写出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自己孤独苦闷的心情,揭露出了上层统治者的虚伪和凶残,由于他写得含蓄、隐晦、多用典故,采用隐而不露的方式进行了曲折的表达,所以读者虽能体会到他的心情,却看不出实际所指,这与阮籍在政治上借醉酒消极抵抗统治者的处世方式一致的。

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巨大忧伤,但它却又意味深远,令人不知他到底为何而忧伤。

阮籍的《咏怀诗》蕴意丰富,寄托深远,又饱含着老庄的精神玄理和作者自己的感情,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取得了很高的思想艺术成就.《咏怀诗》风格与他本人的处世风格颇有相似之处,都饱含着一种隐忍的态度和不可言传的微妙之处。

嵇康的诗歌与阮籍相比较风格更加峻烈,情感更加热烈真挚。

这与他刚肠嫉恶、直侠任性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因此,嵇康的诗文体现出他的人格魅力是形于中而发于外的。

《幽愤诗》可以说是作者一生心路历程的见证。

诗中写出了他的人格、个性、内心矛盾和命运遭遇,展示了他内心理智与情感、性格之间的矛盾。

三国的哲学思想-嵇康、阮籍的哲学思想

三国的哲学思想-嵇康、阮籍的哲学思想

三国的哲学思想-嵇康、阮籍的哲学思想三国的哲学思想-嵇康、阮籍的哲学思想(1)嵇康的简历嵇康(223至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县西)人。

父昭,曾为魏督军粮治书侍御史。

康早孤,靠母、兄抚育成人。

康少有俊才,豪迈不群,任性而行。

不修名誉,博览群书,尤好老、庄。

景初三年(239年),魏少帝曹芳即位时,康年十七,后娶曹操子沛王林的孙女为妻,曾作过中散大夫。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司马懿发动政变,杀曹爽及其党何晏等,独揽政柄,从此嵇康隐居不仕,他与阮籍等寓居河内郡山阳县(今河南修武)。

史称: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

康年少亚之。

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玡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休七贤”。

竹林七贤结伴游处的时间大概在正始未年至嘉平未年的五、六年内。

七人中,嵇康和阮籍是著名的文学家,在哲学史上也有一定地位。

二人一生的言行和遭遇也多类似。

至于其他五人,或者在司马氏手下作了大官,或者在学术、人品上表现平庸。

我们在此只谈谈嵇康和阮籍的政治处境和哲学思想。

嵇康只活了四十岁,便被司马昭杀害。

他短促的一生,可以司马懿发动政变为分界线而分为两段。

前一段即嵇康二十七岁以前,“康以魏长乐亭主婿,迁郎中,拜中散大夫”。

这时,大致过的是读书弹琴、饮酒咏诗,“自足于怀”的无忧虑生活。

后一段则过着如同孤臣孽子般的生涯。

所以我们说:司马懿杀曹爽政变不仅使魏政权落于司马氏之手,也使嵇康一生发生重要转折。

司马氏要篡位,主要依靠军事实力和儒家豪门的支持。

但篡位的勾当毕竟名不正、言不顺。

因此,司马氏除广泛笼络有名望的士大夫以外,还为自己图谋篡代制造理论根据。

于是汉朝统治者先已行之有效的儒家伦理名教便应时而出。

司马氏首先标榜一个孝字,用以诱导士人慎言保身,勿为祸先:另外又宣扬尧舜禅代、汤武革命,给士人指明政治方向,让他们为新王朝的建立出力效劳。

在司马氏的威逼利诱下,不仅儒门世族纷纷投靠,就是鼎鼎大名的“竹林七贤”也起了分化,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相继作了或大或小的官。

论阮籍、嵇康的仕隐之心

论阮籍、嵇康的仕隐之心

论阮籍、嵇康的仕隐之心论阮籍、嵇康的仕隐之心前言阮籍、嵇康作为竹林七贤的两大领袖,是正始时期最重要的两个文人,他们对当时及后世的思想界都有极大的影响,其生平活动和思想倾向都为历代学者所关注。

他们在对待出仕和归隐的问题上都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

阮、嵇这种心态的产生与他们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从他们身上能够看到明显的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痕迹。

阮籍、嵇康的儒家思想在前人著述中,很多人都认为阮籍、嵇康身上的儒家思想痕迹不是很明显。

但是作为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阮、嵇二人,在他们的言行和著作中其实都透露着儒家那种积极入世和顺从儒家秩序的思想。

虽说在魏晋之际儒家文化那种大一统的格局被打破,但是根植于当时文人心中的儒家思想并没有真正被推翻,阮、嵇当然也没有例外。

先看阮籍,他出身于儒学之家,其父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曾受学于蔡邕。

有着这样的家庭出身和早期所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无形中对他后来的思想有很深的影响。

阮籍就曾自述:“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

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⑴ 可见他早年是十分爱好儒家经典的,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是孔子弟子中的以德行见称的颜回和闵子骞。

在《乐论》中,阮籍就称赞礼乐有着教化作用,强调要维护儒家封建等级制度和道德规范,认为“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人安其生,情意无哀,谓之乐”,“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

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

从这可以看出阮籍把礼乐的教化作用提到了平天下的高度,具有一种浓烈的顺从儒家秩序的情怀。

阮籍是一个怀有济世之志的文人。

据《晋书•阮籍传》:“(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

”由此可以看出,阮籍不仅有济世之志,而且眼界很高,抱负甚大,我们来看其《咏怀诗• 三十八》、《咏怀诗•三十九》: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

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阮籍嵇康玄学思想的总结

阮籍嵇康玄学思想的总结

阮籍嵇康玄学思想的总结阮籍和嵇康是中国古代玄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在东晋末年的动荡时期,以自由不拘的个性和深邃的思辨能力,提出了独特的玄学思想。

在他们的思想中,强调了个体心灵的自由和追求真理的重要性,对于当时社会的腐败和矛盾也提出了批判和反思。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阮籍和嵇康玄学思想的主要观点。

首先,阮籍和嵇康强调了个体心灵的自由。

他们认为,个体应该追求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而不是随波逐流地迎合外界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他们主张以自我为中心,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追求自己内心的自由和满足。

阮籍在《与郭仲礼书》中说:“道非成性之理,心非体势之物,心理自由,长不可待有人,道便能成马之然。

”嵇康也在《与谢安书》中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活人莫非有所自析分,以此为己,高人也。

”其次,阮籍和嵇康强调了追求真理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人类应该探索并追求最高的真理,探究宇宙的本源和人生的意义。

他们批评了当时儒家的经学传统,认为这种传统只是空洞的文字学,不能真正领悟到真理的本质。

阮籍在《与郭仲礼书》中说:“经言道理,皆非圣王之所独创,皆人君之所由制。

”嵇康也在《养生主》中提到:“我吾师言人生者,莫之为重也。

故欲浩然于天地之间者,诚心而已矣。

”最后,阮籍和嵇康对于当时社会的腐败和矛盾提出了批判和反思。

他们认为,社会的矛盾和不公是导致个体不自由的根源,强调了社会和个体的和谐需要通过道德纲常来实现。

阮籍在《与潘尼书》中说:“大纲存于内心,不才敏于外物。

”嵇康也在《养生主》中提到:“苟知吾身,吾为善者也。

”他们呼吁人们应该在追求个体自由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总的来说,阮籍和嵇康是中国古代玄学思想的杰出代表,他们强调了个体心灵的自由、追求真理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腐败和矛盾的批判。

他们的思想对后来的文人士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阮籍与嵇康思想性格的异同

阮籍与嵇康思想性格的异同

阮籍与嵇康思想性格的异同阮籍和嵇康都是南朝时期的著名文化名流,他们的思想和文学方面的贡献都是不可忽视的。

阮籍和嵇康的思想性格有着一定的异同,下面就从哲学观点、人格形象、文学思想等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哲学观点。

阮籍的哲学观点包括“自然”、“势”、“道”等概念,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性质,而自然则是它们的本性。

同时,阮籍也强调“势”的作用,即人的行动不仅受自己的意志支配,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阮籍还主张突破常规,超越成见,通过思维和行动的自由,来抵制权威、理性和文化上的束缚。

相比之下,嵇康则更加注重内心的精神探索,他的哲学观点包括“仁”、“义”、“道”等概念,认为这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

嵇康认为,人的本性是由内心的意志及其追求所决定的。

他主张内心的追寻和不断地探索,从而超越现有的局限和限制,进一步实现人文价值。

其次是人格形象。

阮籍和嵇康在人格形象上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阮籍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他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不屈不挠、豁达洒脱的风格。

阮籍也曾因言行举止被贬谪至复州,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一直保持着独立思考和自由精神的特点。

嵇康则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温文尔雅、仪态万方的风度。

他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论来影响周围的人,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嵇康还是一位爱好家,特别是音乐方面,他的音乐有着深厚的艺术价值。

最后是文学思想。

阮籍和嵇康在文学思想上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阮籍的文学创作风格比较奇特,他擅长“偶书”,即用自己的经历、感受、体验来进行文学创作。

阮籍的《咏怀诗》和《丽人行》等作品,便是其自我发泄和思考的表现。

嵇康则更多的关注于《琴赋》和《广陵散》等音乐作品,他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艺术观等方面的思想。

嵇康的音乐作品既有情感的表达,也有情境、意境、思想等方面的内涵,使得其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

综上所述,阮籍和嵇康虽然在南朝时期都是文化名流,但两者的思想性格有所区别。

阮籍注重个性、自由和突破,而嵇康则更强调内心的追求、精神的探索和社会和谐的维护,两者在哲学观点、人格形象和文学思想等方面的表现,也有一定的不同。

魏晋名士嵇康和阮籍简评

魏晋名士嵇康和阮籍简评

2015.09魏晋———中国政治历史上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却催生出了令人盛赞和向往的“魏晋风流”,也就是被后世文人推崇和景仰的名士文化,在魏晋名士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嵇康和阮籍。

一.刚肠嫉恶之嵇康嵇康作为当时声望最盛的大名士,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可谓是一等一可爱又可敬的人物。

首先,嵇康极具才华,是当时士人阶层膜拜的对象,是文坛领袖,在当时的士人阶层中极具影响力。

最有力的证明就是出身“寒门”的赵至,赵十四岁时参观太学时,遇见正在写石经古文的嵇康,便被嵇康的才华和风采所折服。

十六岁离家出走追随嵇康到山阳,求他指教。

另一例证就是司马氏集团的红人钟会,他出身贵族,是宰相钟繇的儿子,其性格乖巧,也颇具才学。

一直想结交嵇康,他的《四本论》写好以后,想让嵇康给予肯定和鼓吹,不敢送去,只敢在户外遥掷。

足以见得嵇康在当时文学界以及士人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但这也正是司马氏所忌惮之处。

同时,嵇康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还精于弹奏,《广陵散》在其被杀之后失传。

其次,个人形象风姿绰约,神采出众,在崇尚风度的魏晋时期既是实力派又是偶像派。

《晋书》载:“康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世说新语容止》说其:“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嵇康之美还有一旁证,《世说新语容止》第十一中载: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在嵇康死后多年,他的儿子嵇绍走在洛阳大街上的人群中,在别人眼中已是卓然挺拔,风采出众,犹如野鹤立于鸡群之中。

但在嵇康昔日好友王戎看来嵇康较其子风姿更胜一筹。

魏晋士人又尤其注重和崇尚风度,这也正是曹氏长乐亭公主下嫁嵇康的重要原因。

作为曹氏姻亲,嵇康自然会被司马氏集团看作是曹氏集团的人,在争取拉拢不成的情形下,“刚肠嫉恶,遇事便发”的嵇康为司马氏所杀那是迟早的事情。

嵇康和阮籍在诗歌创作风貌上的差异及原因

嵇康和阮籍在诗歌创作风貌上的差异及原因

嵇康和阮籍在诗歌创作风貌上的差异及原因在文学创作上,阮籍与嵇康是“竹林七贤”中成就最突出的代表。

阮籍的代表作品是《咏怀诗》八十二首,如果说阮籍的一生是苦闷的一生,那么这八十二首《咏怀诗》就是他苦闷的象征。

阮籍的苦闷在作品中首先表现在他对人牛的感慨上。

他感慨时光的飞逝,人生的短促,以及无法挽回这短促生命的深深的忧伤。

其次则表现为对世俗礼法之士的厌恶,这与他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态度有关。

其三则表现为对理想的人生境界的追求,这实际上是他在现实中苦闷而不可解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通过幻想的境界来摆脱世俗的污浊。

嵇康的诗歌与阮籍不同。

嵇康在生活上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意义在于他把庄子理想的人格境界从哲学境界变为诗的境界。

庄子的坐忘,在他诗中成为一种优游容与的诗歌境界,其《赠秀才人军》其十四中“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即是这种境界的典型。

在艺术上,阮籍集《诗经》、《楚辞》与汉魏诗的比兴之大成: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

他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或借写美人香草寓写怀抱。

他的比兴是将象征手法和寓.意的不确定性结合,从而形成了“厥旨渊放,归趣难求”的特点和隐约曲折的风格,钟嵘《诗品》评道“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嵇康则由于其个性刚烈,诗风以峻切为特征,刘勰《文心雕龙》评为“嵇志清峻”。

此外,在体裁上,阮籍以五言诗的创作成果最为卓越,而嵇康则以四言诗的成就最为突出。

嵇康、阮籍在诗歌内容和风格上的不同与他们的人格性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阮籍的一生,从思想上说是苦闷的一生,他始终徘徊于高洁与世俗之问,依违于政局内外,在矛盾中度日,在苦闷中寻求解脱。

与阮籍的“口不臧否人物”不旧,嵇康的性格是“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

在现实中,他的是非之心十分明确,对丑恶现象往往加以愤激的斥责。

他与阮籍的分别即在于此。

尽管他与阮籍都是“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但阮籍能在现实的冲突中虚与周旋,嵇康则不同,他是一个感情极热烈的人,而且对于生活的态度又极认真,这就使他自己完全与世俗社会对立起来。

玄学背景下阮籍_嵇康之比较

玄学背景下阮籍_嵇康之比较

玄学背景下阮籍、嵇康之比较汪春泓(北京大学中文系)一 阮、嵇学术承传渊源之差异 魏晋名士们既有相似的一面,又有各自学养结构、性情意趣等多方面不同的特点,这正是构成一种时代思潮丰富性和深刻性的重要原因。

因为异口同声千人一面,即使是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参与者更多受到外力的裹挟,易失去独立思考和主体意识。

因此,前者可以在思想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而后者之结局,却往往残剩一片劫馀的狼藉。

玄学思潮中,阮籍和嵇康最引人注目,一则因其感受到最为深沉的压力和痛苦,这种压力和痛苦将他们推向玄学领袖的地位,同时这种压力和痛苦也令后来之“士”感同身受,在面对政治高压时,阮、嵇两种应对态度,容易令人产生共鸣;另则因其才学拔出流辈,且有较多作品流传至今。

这为后人知人论世进行研究,提供了可徵之文献,阮、嵇便成为一个永久的话题,历代士人都喜欢谈论他们。

刘勰“嵇志清峻”,讲得精当扼要,把握住他们处世个性及《文心雕龙・明诗》篇的月旦:“阮旨遥深”、文章神韵,发抉出了他们的各自特点。

但是由于刘勰及其时代特殊的语体风格,这种评价太过于简略,使今人更为不能了了。

因此,从思想渊源及文学作品两方面,比较阮、嵇,发皇幽眇,为深刻理解魏晋玄学会有所裨益。

首先,阮、嵇分属两个不同的学术阵营。

汉末学术思潮,其主要趋势是由汉儒经学向着魏晋玄学转变,而这种转变,曹魏邺许之学具有发轫之功。

曹氏麾下,因为战时形势及曹氏本身的性情学养特点,曹操虽举贤勿拘品行,却明确邀进汝颍士人,一时曹氏政治、军事以至文化政策均由颍川人物所定夺。

①而颍川及周边诸如汝南及陈留士人的群体崛起,正是汉儒经学转向魏晋玄学之关键。

颍川及其周边地域焕发着浓郁的三晋法家风习,《汉书・地理志》说成帝时,丞相张禹使属颍川朱赣条其风俗,颍川之论,应出自朱氏手笔,可信其真切,其词曰:“颍川,韩都,士有申子、韩非刻害馀烈。

”从深得曹氏信赖的荀 、荀攸、钟繇及后之钟会等人来看,荀 、荀攸本身就是荀子的后裔,此辈确实是荀子及申韩三晋法家的传人,体察其言论行状,可证《荀》学一脉,历两汉不曾衰竭,并因曹氏“好法术”而得以勃兴。

嵇康与阮籍音乐美学思想之比较

嵇康与阮籍音乐美学思想之比较

绪 论自汉末以来,政治荒淫腐败,宦官掌权并发动了“党锢之祸”,士人们受到了为之尽忠效命的朝廷的沉重打击,儒学信仰危机进一步加深,两汉经学也由于它的过于繁琐而逐渐走向衰落,玄学思潮应运而生并一度风靡魏晋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战乱动荡的时代,美学史家称为是黑暗的苦痛时期,然而却也是思想极为活跃、精神极度自由的时期。

在这样一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学识丰沛、见解深刻、人格高远、艺术才华突出的名士,阮籍和嵇康就在其中。

一、选题理由阮籍和嵇康同是我国古代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同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他们两人的著作和思想历来受到学界的研究和重视,研究成果也非常丰硕。

笔者在知网上进行初步检索,发现研究阮籍和嵇康个人的文献共计有800余篇,足可见后人对这两位先贤的关注度之高。

阮籍与嵇康是关系密切的朋友,又都非常喜欢音乐,在思想上同时受到道家与魏晋玄学的影响,分别写有重要的音乐著作,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阮籍著有《乐论》一篇,嵇康著有《声无哀乐论》一篇,关于嵇、阮两人各自的音乐美学思想,研究的人也颇多,特别是嵇康,通过检索发现,研究嵇康个人音乐思想的文章就达到200余篇。

作为同时代的两人,他们在音乐美学思想上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虽然对嵇、阮个人的研究文献很多,但综合比较两人音乐美学思想的文章仅有2篇① ,也说明本课题仍有较大的写作空间。

笔者认为,对两人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比较,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两人的人生、作品与音乐思想,对在音乐美学学科内部如何掌握在同一时代、同一文化、同一背景下的比较研究有更全面的认识,可以为音乐美学史中相同性质的差异比较提供一个丰富的个案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全面深入的对嵇、阮两人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比较分析,而要做好两人的比较分析,先要对两人各自的音乐美学思想有充分和全面的认识,任何①这两篇文章分别为蔡仲德先生的《阮籍嵇康音乐美学思想异同论——兼论其整体思想与人格之异同》与叶明春先生的《阮籍、嵇康音乐美学思想之比较》。

阮籍与嵇康之比较

阮籍与嵇康之比较

阮籍与嵇康之比较摘要:阮籍和嵇康生活于魏晋之交的乱世,是竹林名士中的两个代表人物。

二人既是好友,又同好老庄,自古论阮籍者必论嵇康,论嵇康者也必谈及阮籍。

我们通过对阮籍和嵇康的认真对比,可以发现他们在黑暗政治环境中思想上的选择不同,性格和诗歌创作都存在着一定差异。

关键词:阮籍;嵇康;名教阮籍和嵇康生活于魏晋之交的乱世,是竹林名士中的两个代表人物。

二人既是好友,又同好老庄,自古论阮籍者必论嵇康,论嵇康者也必谈及阮籍。

我们通过对阮籍和嵇康的认真对比,可以发现他们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

一、在黑暗政治环境中思想上的不同选择魏明帝时,曹魏政治日坏,之后政权发生重大变化,世家大族的代表司马懿和他的儿子逐渐夺取了朝中大权。

这一时期曹丕制定的“九品中正制”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中正一职逐渐被世家大族所把持,成了他们培养自己势力的工具。

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仕途之路的扭曲,对那个时代的文士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司马氏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以示笼络,一方面与其他氏族联姻,另一方面大肆杀戮异己。

士林也笼罩在“天下名士少有全者”的血腥之中。

魏晋之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之一。

黑暗的生存环境“使一部分较为正直而失意的士人从正统的立场上游离出来,转而从一种具有反叛色彩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著论立说和立身行事,嵇康阮籍就是这种倾向的代表性人物”。

汉末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大统一的东汉帝国陷入分崩离析之势,君臣关系、父子关系等社会秩序也发生严重危机,重群体而轻个人的儒学思想因而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遂陷于哀微,道学、玄学又借机兴起。

故个体摆脱群体意识的束缚而崛起,借自然之名张扬个性,反对儒学及名教之风大盛。

文士经历了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反复无常,饱尝痛苦后开始渴望自由和永恒。

在乱世中人们急切地探索协调社会与个体矛盾冲突的方式。

司马氏政权大力宣扬以君臣、父子伦理为基础的名教,意在维护社会群体秩序,这与魏晋思想解放潮流和个性张扬之风针锋相对。

《阮籍评传》四、阮籍与嵇康

《阮籍评传》四、阮籍与嵇康

《阮籍评传》四、阮籍与嵇康篇一:阮籍与嵇康思想性格的异同1.阮籍与嵇康思想性格的异同:⑴反对司马氏的篡权是其共同的立场,但在态度上,①阮籍能做到敷衍世事,应变顺和;②嵇康却峻切激烈,往而不返。

⑵同样是非毁礼法,放浪形骸,①阮籍含蓄而近于圆滑;②嵇康则轻肆直言,遇事便发。

这是二人性格与处世的不同,也造成了不同的后果。

2.文风的异同:“师心遣论”、“使气命才”是其同;“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是其异。

3.阮籍与嵇康之文:⑴阮籍散文的代表作是《大人先生传》,此外还有《通易论》、《达庄论》等。

阮籍的散文富于文采,但总的说来,在指斥现实、介入政治斗争方面“隐而不显”。

⑵嵇康的散文的代表作是《太师箴》、《管蔡论》、《与山居源绝交书》,此外还有《养生论》、《南张辽自然好学论》、《声无哀乐论》等,嵇康的散文观点鲜明,词锋犀利,长于辩难,风格清峻豪壮,有很强的思辨性、哲理性及批判性。

4.阮籍与嵇康之诗:⑴阮籍诗歌的代表作《咏怀》八十二首,是其一生思想情感的总汇。

《咏怀》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⑵嵇康的诗歌形式多样,尤以四言成就最高。

其代表作品有《幽愤诗》、《送秀才从军》。

嵇康的诗歌风格清峻、言简义丰、意象鲜明、意境高远。

5.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⑴表现了诗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苦闷孤寂的情怀和忧生惧祸的心理,批评了社会的黑暗和时政的腐败,同时也体现出一些饮酒、求仙、隐逸等消极出世的情绪。

⑵阮籍的诗歌继承了风、骚和《古诗十九首》的传统,在艺术上大量地运用比兴、象征、用典的手法来抒情言志,因而形成了隐晦曲折、旨意遥深的艺术风格。

⑶阮籍的《咏怀》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左思的《咏史》、陶渊明《饮酒》、庾信《拟咏怀》,以及陈子昂的《感遇》和李白《古风》等,都明显得到其艺术的滋养。

6.嵇康的《悲愤诗》与《赠秀才入军》:⑴嵇康的诗,现存五十余首。

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最高。

嵇康和阮籍

嵇康和阮籍

嵇康和阮籍作者:李国文嵇康和阮籍(1)鲁迅先生认为,这两位文人,“脾气都很大,阮籍老年时改得很好,嵇康就始终都是极坏的。

后来阮籍竟做到‘口不臧否人物’的地步,嵇康却全不改变。

结果阮得终其天年,而嵇竟丧于司马氏之手,这大概是吃药和吃酒之分的缘故:吃药可以成仙,仙是可以骄视俗人的,饮酒不会成仙,所以敷衍了事。

”嵇康骄视俗人,当然是无所谓的,骄视当朝执政,骄视大将军司马昭,就有吃不了兜着走的下场。

阮籍敷衍了事,也许对俗人而言,觉得你不够意思,可对统治者来说,一个文人,做到不生事,不惹事,不找事,不犯事,当然要省心省力许多,于是,司马昭决定放他一马,由他自便。

这样,阮籍保住了首级,嵇康交出了脑袋。

“竹林七贤”中的这两位文人,阮籍的佯狂,似是南人所说的“捣浆糊”,“无厘头”,而嵇康的刚肠疾恶,锋芒毕露,抵抗到底,不逊不让,则是北人所说的“较真”,“别扭”。

阮籍为什么要“犯嘠”,嵇康为什么要“杠头”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大将军要篡夺曹魏政权。

其实,阮籍和嵇康,并非特别坚定的,要誓死捍卫曹氏帝王的勇敢者。

不过,阮籍于高贵乡公在位时,封过关内侯这个虚位,任过散骑侍郎这个闲差,嵇康娶了长乐亭主,当过驸马,与曹魏宗室有姻亲关系,还任过中散大夫。

在感情上比较倾向于魏,因之,这两位文人对执政的司马昭不开心,不买帐,不合作。

于是,这二位,阮籍老翻白眼,嵇康老梗脖子。

应该说,谁来当皇帝,这两位已经享有盛名的文人,既好不到哪里去,也坏不到哪里去。

可他们,是有头脑,有思想,有见解的文人,不能不对眼前发生的这一切,视若罔闻。

第一,司马氏之迫不及待,之步步进逼,之欺软凌弱,之凶相毕露,让苟延残喘的魏主,度日如年。

太过份了,太不像样子了,因此,很是看不过去。

第二,司马氏大权在握,箝制舆论,镇压异己,不择手段,弄得社会紧张,气氛恐怖,道路以目,宵小得逞。

太嚣张了,太过份了,所以,很心烦,很厌嫌,这两位很有点脾气的文人,便产生出来这种对立甚至对抗的情绪。

竹林七贤的思想

竹林七贤的思想

竹林七贤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

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

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

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

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

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

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

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

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在八王之乱中,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氏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阮籍佯狂避世。

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阮籍、嵇康人格美的心理解读

阮籍、嵇康人格美的心理解读
、 康 人格 嵇 美的心 理 读 解
邵 秋 艳
( 开大 学 哲 学系 , 南 天津 307 ) 00 1 摘 要: 阮籍、 嵇康在 追 求精神解 脱 的过 程 中表 现 出 了不 同的人 格 美, 阮籍 表现 出一种 悲苦 沉
郁之美, 嵇康表现出一种 悲壮清峻之美。文章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解读阮籍、 嵇康在 实践中所表现出 来的不同的人格 美, 并结合有关的一些文化 因素——哲学思潮、 政治状 态进行分析, 以求对二者的 悲剧人生及不同的人格 美的产生原 因、 在本质有一个较为客观全面的认识。 内 关键词 : 人格 美 ; 心理平衡 ; 学 玄 中图分 类号 : 2 5 3 B 3 . 文献标 志码 : 文章编号 :0 30 6 (0 9 0 - 2 -4 A 10 -9 4 2 0 )30 60 0 人格的独立以及生命和心灵 的自由。嵇康既感于时 代风潮又不随波逐流 , 既恬淡寡欲又刚肠疾恶 , 他向 往着出于 自然本性的仁义忠信等做人的基本道德价 值 观念 , 以社会批判 的形 式参与 人世拯救 , 最终 以生
在 于他思想敏 锐 , 学识 渊博 , 更为重 要 的是 他对于 真
定的实体 , 他如同人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他是一种 模型或结构, 在其 中每个人都寻求保持令人满意的 心理平衡 。在同样意义上说, 每一个生物体都倾 向 于在其各部分内和部分之间一直保持有益的生理稳
定, 我们 可 以 把 这一 过 程称 为心 理 社会 稳 态 。 ”
着 巨大反差 , 虽然 这与政 治环境 、 哲学 思潮有着 千丝
生 , 以“ 名教任 自然” 他 越 的主 张者 和 实践 者著 称 于
世, 但这种主张并未给他 的心灵带来 片刻 的安 宁。 他 心中 向往着 超越 、 立和 自由, 追求一 个实 际并 独 他 不存在的逍遥世界 , 无所系念 , 空灵 , 心任 自然。然

浅谈阮籍、嵇康的玄学思想

浅谈阮籍、嵇康的玄学思想

浅谈阮籍、嵇康的玄学思想作者:侯艳霞来源:《教育界·下旬》2014年第08期【摘要】魏晋玄学是统治者高压政策下的产物,阮籍嵇康深受其影响。

他们蔑视名教、追求自由、主张心任自然、循性而动。

但这只是对司马氏虚伪的提倡名教极为不满的表现,在他们内心深处,“却实在是相信礼教到固执至极的”。

【关键词】阮籍嵇康玄学思想为魏晋名士所推崇并风靡一时的魏晋玄学,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对当时的士人有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在曹魏正始年间,“玄学之风”兴起,到了“竹林七贤”,特别是他的代表人物阮籍、嵇康,已经把玄学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曹魏末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异常尖锐,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及周围的一大批名士,控制了曹魏政权。

为了掩饰他自身的行为,司马懿又虚伪地提出“儒家名教”“以孝治天下”,企图来钳制人的精神。

但这种高压政策反而引起了士人强烈的逆反心理,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的政治理想出现了危机和幻灭,人生信仰也发生了改变,玄学开始盛行。

玄学思想深深影响着“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阮籍和嵇康。

阮籍性情高傲,思维敏捷,任性不羁[1]。

从他写过的《通易论》《通老论》《达庄论》来看,他十分推崇道家思想。

在他的思想中,主流是玄学,其特征就是否定虚无,返璞归真,超然物外。

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他终日放浪形骸,不守礼法。

如母亲去世,他依然饮酒食肉,但临决时,却“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与嫂面别,为人所讥,他坦然而言:“礼岂为我辈设也?”[2]又“时率意独驾,不由路径,车迹所穷,辙痛哭而返。

”[3]这充分表现了他对伪礼教的不满。

虽然阮籍在个人作风行为上我行我素,但现实的处境不允许他任性而行,为得以自全,他只能采取隐遁避世的态度,他的出言谨慎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政治上自保的策略。

在“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4]的司马氏执政时期,这也可以看作是阮籍保全自身的一种韬略。

与阮籍同时代的嵇康同样承受着思想极端渴望自由而身心倍受摧残的矛盾和痛苦。

嵇康、阮籍人生之比较

嵇康、阮籍人生之比较

阮籍天地万物都生 于自 然, 并没有 神 灵的主宰存在的观 点。
(三) 言辞曲折, 消极避世
钟嵘《诗品》:“归趣难求”
阮籍言辞曲折,从而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咏怀诗》:“独坐 空堂上, 谁与可观 者。” 其悲苦、忧伤、寂寞、焦虑的消 极情绪,由此致使其有消极避世 的倾向。
第三部分家世、 性格、 处世态度
第二部分:写阮籍的人生态度
(一) 少怀壮志, 生不逢时
《 咏怀诗》:“被褐怀珠玉, 颜闵相与期 ”, “惜年十四五, 志尚好诗书”,“壮士何感慨, 志欲威八方”, “临难不 顾生, 身死魂 飞扬”
早年雄心壮志的情怀
(二) 蔑视礼俗, 放达荒诞
反对虚伪 名教, 提倡“ 越名教而任自然”
《 达庄论》:“天地生于 自然, 万物生于天地。自然 者无外, 故天地名焉; 天地 者有内, 故万物 生焉。”
作者:赵环
出处:许昌学院学报(第26卷第1期)
摘要:
嵇康、 阮籍作为魏晋时代的代表人物, 他 们把魏晋玄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在中国思 想文化史上名誉古今。然而, 由于家世出身、 个人性情、 人生阅历的差异, 也导致了二 人人生态度、 处世方式、 人生结局的不同。
论文结构
第一部分:写嵇康的人生态度
(四) 愤世嫉俗, 刚肠嫉恶
对充满欺诈虚伪的社会深恶痛绝, 对横行当世的邪恶势力更是水火不 容 信:
《与 山居源绝交书》
笃信老、 庄, 性情疏散 简傲, 处世与礼 相背,故使荣进 之心日颓, 任实之情转笃 ,以及反抗司马氏借礼教之名 谋取私权的愤世嫉俗, 刚肠嫉恶 评价他:“君才则高矣, 保 身之道 不 足”。
评价:
长处: 1、篇章结构明确条理清晰 2、能够引用例证阐明其观 点 3、段落过渡自然,不繁琐 4、对于二者家世出身、 个人性情、 人生阅历的 差异所导致二人人生态 度、 处世方式、 人生结 局不同的阐述十分详细。 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阮籍与嵇康思想性格的异同:⑴反对司马氏的篡权是其共同的立场,但在态度上,①阮籍能做到敷衍世事,应变顺和;②嵇康却峻切激烈,往而不返。

⑵同样是非毁礼法,放浪形骸,①阮籍含蓄而近于圆滑;②嵇康则轻肆直言,遇事便发。

这是二人性格与处世的不同,也造成了不同的后果。

2.文风的异同:“师心遣论”、“使气命才”是其同;“嵇志清峻”、“阮旨遥深”
是其异。

3.阮籍与嵇康之文:
⑴阮籍散文的代表作是《大人先生传》,此外还有《通易论》、《达庄论》
等。

阮籍的散文富于文采,但总的说来,在指斥现实、介入政治斗争方面“隐而不显”。

⑵嵇康的散文的代表作是《太师箴》、《管蔡论》、《与山居源绝交书》,此
外还有《养生论》、《南张辽自然好学论》、《声无哀乐论》等,嵇康的散文观点鲜明,词锋犀利,长于辩难,风格清峻豪壮,有很强的思辨性、哲理性及批判性。

4.阮籍与嵇康之诗:
⑴阮籍诗歌的代表作《咏怀》八十二首,是其一生思想情感的总汇。

《咏
怀》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⑵嵇康的诗歌形式多样,尤以四言成就最高。

其代表作品有《幽愤诗》、《送
秀才从军》。

嵇康的诗歌风格清峻、言简义丰、意象鲜明、意境高远。

5.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⑴表现了诗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苦闷孤寂的情怀和忧生惧祸的心理,批
评了社会的黑暗和时政的腐败,同时也体现出一些饮酒、求仙、隐逸等消极出世的情绪。

⑵阮籍的诗歌继承了风、骚和《古诗十九首》的传统,在艺术上大量地运
用比兴、象征、用典的手法来抒情言志,因而形成了隐晦曲折、旨意遥深的艺术风格。

⑶阮籍的《咏怀》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左思的《咏史》、陶渊明《饮
酒》、庾信《拟咏怀》,以及陈子昂的《感遇》和李白《古风》等,都明显得到其艺术的滋养。

6.嵇康的《悲愤诗》与《赠秀才入军》:
⑴嵇康的诗,现存五十余首。

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最高。

⑵嵇康的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
内容。

其中《幽愤诗》自述平生的遭遇和理想抱负,对自己无辜受冤表
示极大愤慨。

阮籍诗歌的艺术成就:①便显出意蕴含蓄,深沉之美。

阮籍是个大量表现忧生之嗟,感叹政治险恶,人生苦短。

②多用典故,比兴,象征手法。

③清逸玄远,熔情感、哲理、意象于一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