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学复习大纲.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育的概念(广义狭义分别是?)P7
•广义:既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两个基木立足点)
•狭义(学校教育):是一种rti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

(四个立足点)
2.教育学的概念P12
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3•人力资源提岀者是谁?(百度答案,暂时找不到书小出处)
戴维•尤里奇
•广义:一个社会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包扌舌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狭义:组织所拥有的用以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力。

4.了解重要人物(观点,箸作),如迪尔凯姆(百度),赫尔巴特P59,第斯多惠,(P37)马卡连柯P327等。

人物国

地位观点著作
杜尔凯姆辿尔凯姆法人类学家
法国首位社会学教授
宗教、道徳、法律、社团、协会、语言,
以及服装样式均属社会现象,都是社会学特
定的研究对彖。

他还把社会事实分为“运动
的状态”和“存在的状态”,前者指与思想
懑识相关的现象,亦称“团体意识”;后者
是社会上一切组织和有形设置。

迪尔凯姆注
重研究前者。

《道徳教育》
赫尔巴特德押学家他认为“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
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前者说明教育的
日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赫尔巴特是以反映社会需求的实践柞学(伦
理学)和反映人的发展碍求的心理学为依据
来构建教育学的。

《普通教育学》
第斯多惠徳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教育观点的基础是三个原则:
即自动、遵循自然和遵循文化的原则。

他宣
称:"人的本身特质,就是人的H动。

一-切
人的、自由的、独创的东西,都是从这个自
动性出发。

"
《徳国教师教育指南》
《教育的理想与可能性》
马卡连柯苏
联教育家徳冇思想:集体教冇的原则;尊垂、信
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教冇诗》
《马卡连柯教育
文集》
5.教育产生的原因。

P19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根木原因:人类对口身牛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产牛的最根木原因。

6.认识教育规律的目的是什么?P87
利用教育规律就是认识教育规律的B的,是主观能动性对于教育规律的能动作用的表现。

(相关补充详见P89页)
7.教育岀发点和归宿是什么?P109
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教育目的,同时它也是教育的核心。

首先,教育目的是对人的培养获人的发展预期的要求、设想或规定,是通过教育活动需要达到的价值追求;其次,他关注的是个体发展的总体规格,是对个人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再次,它具有社会性,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基本规范;最后,在形式上,它表现为教育观念获教育思想,并通过观念影响和指引人们的教育实践。

8.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根本途径:课程
基本途径:教学
9.教师职业何时产生的?P163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问题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了明确说明。

10.教育目的的个人木位论和社会木位论是什么,二者的对立根源?P120 P122 个人本位论: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口的和构建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口的的理论。

社会木位论: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木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

对立根源:
1,社会的现实根源
2,理论根源
11.人的全面发展。

P112pll9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促进人的全而,和谐与自由发展。

总的来说是人类教育尤其是西方教育的主要趋向,也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在人的发展上休现岀来的主流价值。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木内涵:
1.1完整发展,即人的最基本素质的整体发展。

可以理解为“做人”和“做
事”两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也可以理解为通常说的“德智体美”的全而发
展。

2.2和谐发展,即人的基木素质的协调发展。

3.3多方面发展,即人的各素质要素在主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的多样化发
展。

4.4自由发展,即人的自主的,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发展。

12.课程的分类P193
1.决策层次: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木课程
2.运行层次:理想课程、官方课程、校方课程、所教课程、所学课程、所得课程
3.组织形式: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整合课程
4.内容排列方式:直线型课程、螺旋型课程
5.学生选择的自由度: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6.影响形式: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悬空课程
1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分别是什么,有什么特点?(P194)
1)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规定、颁布和组织实施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公民的基本素质发展的一般要求,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

我国屮小学课程以国家课程为主。

2)地方课程: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和组织实施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地方社会发展及学生发展的特姝需耍。

3)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行确定和组织实施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与特色。

14.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整体设置(不确定)。

课程改革,就是将课程中陈I口的不合理的部分加以改变,使之适应社会,文化和学生发展的过程,我国在1949年后进行了多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下正在推行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阶段:一改造阶段,二“苏化”阶段,三革命阶段,四恢复阶段,五发展阶段。

15•教学评价里相对性,绝对性,形成性,诊断性评价的概念和区别P292相对性评价:是一种依据评价对彖的集合来确定评价标准,然后利用这个标准来评定每个评价对象在集合中的相对位置的评价类型。

绝对性评价:是一种在评价对彖群体Z外,预定一个客观的或理想的标准, 并运用这个固定的标准去评价每个对象的评价类型。

诊断性评价:是为了使教学适合于学生的需要和背景而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Z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技能等方而的条件进行的评估,旨在为缺少先决条件的学生设计的一种可以排除学习障碍的教学方案,为那些已经掌握了一部分或全部教材内容的学生设计一些发挥其长处并防止厌倦和口满情绪的学习方案。

形成性评加:也叫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动态状况进行的评价,旨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以便及时调控,及时强化,及时鼓励。

16.德育与教育的区别。

P302
区别:教育旨在通过对人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以求发展智1能,强健体魄,形成个性健全人格。

德育相对于其他个月而言,直接指向的是个性和人格其重心则在于人,之为人的,高级精神形式一德性。

17.我国中小学比较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概念)P254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
(-)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三)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结合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积极性相结合
(五)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
(六)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
(七)理解性与巩固性相结合
(八)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18.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P60
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明显的表现在两个方而:一是对教育的变化和发展提出要求,二是为这种发展和变化提供条件。

要求是一种动力,条件是一种可能。

只有在要求与可能基木统一的情况下,教育的变化和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3.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结构
4.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19.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

P62
政治:
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因为教育的领导权是由政治制度所赋予的,教育
的领导权
乂决定着教育目的,进而制约着教育的方方面面。

政治制约教育领导权的主要途径:通过政治体制,通过任免教育机构的领导者,通过颁布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通过教育资源的配置干预教育)
2.政治制约着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教育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教育权利的平等
和机会均等是随着社会政治的进步而不断改善的)
3 •政治制约着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政治制约着教育要培养具有什么样政治方
向、社会价值和思想品德的人以及与此相应的教育方面的内容)
文化:
1.重功利轻发展的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比如应试教育就是重功利轻发展的最
显著表现,尽管造成此状况的原因极其复杂,但传统文化的强大惯性也是其重要方面)
2.重共性轻个性的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个性是不受欢迎
的。

中国传统教育导致学校就像工厂,教育过程就像流水线,学生就像标准化的产品)
3.重服从轻自主的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倡导人云亦云、
逆來顺受。

导致培养出来的人习惯跟风,随大流)
4.重认同轻创造的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唯古是法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代代
相传。

于是中国传统就形成了一种依循旧性为特征的思维方式)
20.徳育的方法有哪些?P323
德育方法是指在德育过程中为了完成德育任务师牛双方共同的活动方法。

以其概括程度为依据,德育方法可按层次分为:
第一层,作为指导思想的方法
第二层,作为德育方法总和的方法
第三层,作为具体操作技能的方法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1•说服法2角色扮演法3情境体验法4合作学习法5 榜样示范法6实际锻炼法7品德评价法8修养指导法
21.班级的概念,班级的提出者P340
概念:班,指的是按照一定年龄、学业程度、师生比例所分编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学
生群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班的划分往往与学年、学级相联系,因而通常称为班级。

提岀者:伊拉斯谟(文艺复兴教育家)最早使用“班级”作为专业名词来描述学校教育活动情形。

22.(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P341
将儿童按照年龄划分为六个班级,分别为各个班级配备适合的教科书,并提出了与这些教科帖相应的教学方法
23.班主任的根本职责P344
1•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全面负责班级H常管理工作
3组织和指导开展各类班级活动
4协调和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24.班级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P351
班级非正式群体,即由班级成员在日常学习和交往小基于居住地域、交往频率、学业成绩、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班内地位、与教师的亲疏等可能性因索而自发形成的小群体。

25•教育起源的说法,这些说法的概念(如生物起源,信息起源,劳动起源,他们主张什么)P19
生物起源说:主张生存竞争是教育产生的基础。

心理起源说:主张原始社会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木能的,无意识的模仿,模仿即是最初的教育形式和手段,也是教育的木质。

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26.教师劳动有什么特点。

(百度结果)
1.强烈的示范性
2.独特的创造性
3.空间的广泛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27.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如何体现的,表现在什么地方?P57 体现:通过培养人來实现其社会功能
表现为如下几个特点
1 •间接性,2•隐含性,3•潜在性,4.迟效性,5.超前性,6•有限性
2&徳育(宏观)与公民教育政治教育之间的差别P309
从个性发展,教育价值,终身教育等角度出发,公民教育与德育和比更具有、工具性价值,而德育则兼具工具性价值和终极性价值。

29.道德认知方法的代表人物是谁?他提出的三水平六阶段是什么?(重点看)代表人物: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道徳教育家——科尔伯格P329-331
三水平和六阶段是指:
(-)前习俗水平
它包括第一,第二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二阶段:
相对快乐主义的道徳定向阶段。

(二)习俗水平
它包描第三,第四两个阶段,第三阶段::“好孩子”道徳定向阶段。

第四阶段: 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三)后习俗水平。

它包扌舌第五,第六两个阶段,第五阶段:民主地承认法律的到的定向阶段。

第六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再进行道德评价时,已不再拘于社会公则与法律的局限,而是根据所谓具有“全人类”意义的伦理准则,如公平原则、平等对换原则、人权原则、尊重个人尊严原则等去行事。

30.教育的四个阶段分别是什么?(提出者:赫尔巴特)P30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依据: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
31.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具体是指什么怎么样的全面发展(含义,内容)P134-135? 全面发展教育,我国教育目的在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上就是徳、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为此,教育的主成部分通常包括“五育”,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德育,我国德育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作用。

P133
智育,智育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
3体育,体育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

4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传授基本的生产技能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

32.学校教育产生原因。

P162
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休力和脑力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岀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32.我国教师与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分别有哪些?P166
教师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间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
教师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徳,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教育的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 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木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意的社会活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4,制I上有害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学生权利;
法定权利,1生存的权利,2受教育的权利,3受尊重的权利,4安全的权利pl78 话语权利,1倾听学生话语,2学生作为研究合作者,3学生参与管理pl79
33.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矛盾性和一致性。

P37-38
1. 一致性的含义;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发展也是人的发展的结果,人的社会实践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发生关系少形成互动的中介,是二者获得一致性的链条。

社会发展决定着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也决定着社会发展。

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连续性上讲,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

由此,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Z间是一种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

2. 矛盾性的含义:指人认识、适应和改造社会的现有力量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未
来趋势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之间的差异。

具体表现在:发展方向:社会的群体与个体在发展利益、权威、自主性和个性等方而存在差界。

发展水平:社会的发展水平总是制约着人的发展水平,人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乂力求超越这种制约;发展结构: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因素、关联方式和模式的差别,使不同个体和社会整体的发展结构不平衡;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性: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Z间在主观需要和客观条件上也存在难以避免的矛盾;发展的特点: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Z间各有不同的特征
34.人的发展的特长的发展的关系
关系:
特长发展:强调的是以个人特点为基础的独创性的发展,否则教育所培养的就可能是缺乏个性的庸才,全面发展就会沦为全面平庸。

教育不仅应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应促进个人特长的发展。

全而发展:强调的是人的基本素质要素的各个方面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发展,缺一不可,否则就是片面的畸形的发展。

•首先,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是特长发展的基础,没有个人素质的基木的统一、和谐发展,特长发展就会失去平衡,这样的特长发展实际上是片面的、畸形的发展。

•其次,个人特长的发展又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而发展不是平均发展, 特长发展也不是畸形发展。

35.教育的热点问题(1.学生能力测试PTSA的概念2.美国虎妈3.校园暴力事件
4.创新能力
5.家庭教育的缺失,如留守儿童
6.教育划成论
7.班主任改如何指导后进生学校是如何对待这些后进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