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岩体特征表

合集下载

危岩勘查描述模板

危岩勘查描述模板

表3.6-1 W1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建议说明表位置剖面1计算受力分析图aβαbvGOHhhwh危岩照片岩性变质砂岩基座岩性变质砂岩岩层产状273°∠28°分布高程(m)861.90~857.42 危岩形态不规则块体块体规模(m)(长×高×厚)3.3×3.75×1.5 危岩体积(m3)18.56主崩方向(°)76°崩塌方式滑移式最大垂直落差(m)136.90m最大水平落距(m)95.67m控制结构面及其描述①组裂隙,产状为87°∠55°,延伸3~4m,间距0.50~2.00m,张开度20~30mm,裂面粗糙,局部粘土或碎石充填;②组裂隙,产状为200°∠76°,延伸3~5m,间距3.00~4.00m,张开度5~20cm,裂面粗糙,局部粘土或碎石充填;③岩层产状:273°∠28°④边坡坡向:75°∠70°剖面、立面图比例尺:1:10075°51'结构面赤平投影分析图NESW1234①岩层产状:273°∠28°②裂隙LX1产状:87°∠55°③裂隙LX2产状:200°∠76°④边坡坡向:75°∠70°稳定性定性分析基本稳定稳定性定量分析计算参数γ天=23.6kN/m3,γ饱和=23.8kN/m3 ,S=29.56㎡ Q=34.88 kN/m,α=70°,L=3.35m,h w=2.12m。

计算结果及稳定性分析工况1 F=1.324工况2 F=1.190工况3 F=1.268稳定性综合评价工况1 稳定工况2 欠稳定工况3 基本稳定治理措施建议清除表3.6-2 W2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建议说明表位置剖面2计算受力分析图aβαbvGOHhhwh危岩照片岩性变质砂岩基座岩性变质砂岩岩层产状273°∠28°分布高程(m)851.12~848.29 危岩形态不规则柱状块体规模(m)(长×高×厚)3.14×4.31×1.4 危岩体积(m3)8.44主崩方向(°)123°崩塌方式倾倒式(重心在内) 最大垂直落差(m)125.32m最大水平落距(m)60.50m控制结构面及其描述①组裂隙,产状为130°∠40°,延伸3~8m,间距1.00~5.00m,张开度10~20mm,裂面粗糙,无充填;②组裂隙,产状为200°∠78°,延伸3~5m,间距3.00~4.00m,张开度5~30cm,裂面粗糙,无充填;③岩层产状:273°∠28°④边坡坡向:123°∠55°剖面、立面图比例尺:1:100123°37'结构面赤平投影分析图NESW1234①岩层产状:273°∠28°②裂隙LX1产状:130°∠40°③裂隙LX2产状:200°∠78°④边坡坡向:123°∠55°稳定性定性分析稳定稳定性定量分析计算参数γ天=23.6kN/m3,γ饱和=23.8kN/m3 ,S=2.77㎡ Q=3.27 kN/m,α=66°,β=80°,f lk=108kPa, H=3.2m,h=3.19m,a=0.58m,b=0.79m,h0=1.61m。

岩层、岩体、岩石矿物基本特征分级表

岩层、岩体、岩石矿物基本特征分级表
13
蛋白石
致密块状体
熟蛋青般的白色但有时被染成
各种颜色
油脂光泽或无
光泽
半透明或不透明
贝壳断口"无解理
5-5.5
2.0
为二氧化硅胶体凝结而成"为非晶质
多产于沉积岩的硅质岩石中
14
高岭石
鳞片状或致密细粒状集合体
鳞片无色致密块体呈白色
土状
不透明
一组完全解理"
土状断口
1
2.58-2.60
有滑感吸水后具粘性!可塑性
表1岩体的风化程度分级表(垂直分带)
风化名称
主要特征
颜色光泽
岩体结构构造变化及破碎情况
矿物成分的变化情况
物理力学特性的变化
锤击声
全风化(带)
颜色已全改变光泽消失
结构构造已完全破坏,呈松散状或仅外观保持原岩状态,用手可折断、捏碎
除石英晶粒外,其余矿物大部分风化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
浸水崩解,与松软土体的特性近似
5-6
3.4-3.6
受水热作用后,可变成绿泥石或蛇纹石
多产于基性岩浆岩中如辉长岩玄武岩也能单独组成超基性辉岩
6
橄榄石
常呈粒状集合体
橄榄绿淡黄绿
油脂光泽或玻璃光泽
透明或不透明
通常无解理贝壳状断口
6.5-7
3.21-4.14
溶于硫酸时急剧分解析出胶体
只产于基性岩浆中也可单独组成橄榄岩
7
黑云母
片状
黑色
珍珠光泽
石膏
板状条状或呈纤维状集合体
无色/白色或呈灰白色
玻璃光泽纤维状者呈丝绢光泽
透明或半透明
一组解理发育
2
2.2

危岩体治理报告

危岩体治理报告

xx危岩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xx2007年1月xx危岩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单位:xx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xx设计证书:项目负责:设计人员:报告编写:报告审核:提交时间:2007年1月第一章前言1.1任务由来xx的工程建设用地建筑占地总面积6134m2,在该范围内拟建居民楼17栋,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属较重要建设项目。

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是附近的危岩体。

危岩体位于工程拟建场地西侧,靠近拟建场地,且节理发育好,工程建设中及建成后可能遭受危岩体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影响。

受xx有限公司的委托,xx开展对xx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查明了危岩体所在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对工程拟建场地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方案,并以此为依据编制了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初步设计)。

1.2可研性研究的目的与任务1.2.1主要目的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要求、规定、规范对xx危岩体所在边坡进行可行性研究(代初步设计)。

为该危岩体的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可行的方案,并对治理经费进行概算。

1.2.2主要任务1、论证xx危岩体的危害和治理的必要性;2、根据《xx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提出初步治理方案,并进行论证;3、对治理所需要的经费进行概算。

1.3编制依据及标准(1)《xx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2001-200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铁路路基支挡结构物设计规范》(TB10025—2001)。

(5)《水工预应力锚固结构设计规范》(SL212—98)。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332—2002)。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8)《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DJ22—79)。

(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规范》(GB50086—2001)。

危岩体稳定性分析

危岩体稳定性分析
危岩体稳定性分析
———————————————————————————————— 作者:
———————————————————————————————— 日期:

附件2 危岩体稳定性分析
1、WY-01危岩体稳定性定量评价
1计算模型
从工程防治的角度按照危岩失稳类型进行分类,可将危岩概化分为滑移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和坠落式危岩3类。WY-01危岩体为滑移式危岩;其软弱结构面倾向山外,上覆盖体后缘裂隙与软弱结构面贯通,在动水压力、地震和自重力作用下,缓慢向前滑移变形,形成滑移式危岩,其模式见图(图3-1)。
图3-3 危岩崩塌破坏运动图示
根据落石的运动情况,可以分为两种状态:启动阶段、运动阶段。
1启动阶段
滑移(错断)式危岩体附着于母岩上,以一定角度的裂隙面相接,在危岩体自重和地表水渗入裂隙等因素的作用下,裂隙面锁固部位被贯通,危岩体沿母岩(或基岩)发生剪切滑移破坏。如图3-4所示。
图3-4滑移式破坏初始运动状态
WY-01
滑移式
1.65
1.37
1.36
1.13
未贯通
1.39
1.14
1.18
0.94
后缘切割面贯通40%,暴雨时完全充水
1.33
1.09
1.13
0.பைடு நூலகம்0
后缘切割面贯通50%,暴雨时完全充水
1.38
1.12
1.17
0.93
后缘切割面贯通60%,暴雨时完全充水
1.21
0.98
1.03
0.81
后缘切割面贯通70%,暴雨时完全充水
1.15
0.93
0.98
0.77
后缘切割面贯通80%,暴雨时完全充水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

表6 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表13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表14 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特征简表泥石流调查表样例一、调查表表1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表2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表3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易发程度)数量化表二、填表说明泥石流调查要点泥石流沟谷在地形地貌和流域形态上往往有其特殊反映,典型的泥石流沟谷,形成区多为高山环抱的山间盆地。

流通区多为峡谷,沟谷两侧山坡陡峻,沟床顺直,纵坡梯度大。

堆积区则多呈扇形或锥形分布,沟道摆动频繁,大小石块混杂堆积,垄岗起伏不平。

对于典型的泥石流沟谷,这些区段均能明显划分,但对不典型的泥石流沟谷,则无明显的形成区、流通区与堆积区。

研究泥石流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可从宏观上判定沟口是否属泥石流沟谷,并进一步划分其区段。

调查范围应包括沟谷至分水岭的全部地段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主要包括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

应调查下列内容:(1)冰雪融化和暴雨强度、前期降雨量、一次最大降雨量,一般及最大流量,地下水活动情况;(2)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的物质组成、分布和储量;(3)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的发育程度、切割情况、坡度、弯曲、粗糙程度。

划分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圈绘整个沟谷的汇水面积;(4)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层性质及风化程度,断裂、滑坡、崩塌、岩堆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分布范围、储量;(5)流通区的沟床纵横坡度、跌水、急湾等特征,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6)堆积区的堆积扇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堆积物的性质、层次、厚度、一般和最大粒径及分布规律。

判定堆积区的形成历史、划分古泥石流扇和新泥石流扇,新泥石流扇的堆积速度,估算一次最大堆积量;(7)泥石流沟谷的历史。

泥岩砂岩物理参数

泥岩砂岩物理参数

三峡库区地灾防治顾问部文件中铁二院三峡顾问咨发〔2007〕31号关于市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万州区徐家坝危岩带(治理总表序号:217)初步设计阶段勘查报告的咨询评估报告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根据市三峡地防办委托,中铁二院工程集团XX 公司三峡库区地灾防治顾问部组织专家于2007年6月15日,在鸿都大酒店十七楼三会议室,对市地勘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提交的《万州区徐家坝危岩带(治理总表序号217)初步设计阶段勘查报告》(简称《勘查报告》)进行了审查,参加会议的单位有万州区地质灾害整治中心、时乐浦地质灾害防治咨询设计事务所、市地勘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审查期间,听取了《勘查报告》编制单位的情况汇报,同与会人员交换意见。

经认真研究,现将《勘查报告》的咨询评估意见报告如下:一、 基本情况 (一)危岩基本情况徐家坝危岩位于市万州鱼泉产业集团厂区南与西南侧,地处长江左岸一级支流龙宝河左岸台阶状(或方山)丘陵陡崖一带,行政区划属于万州主城龙宝区。

地理坐标介于X=3412990~36536255m 、Y=3412533~36537288m 围。

危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巨厚层状砂岩陡崖,呈东西向分布,长中 铁 二 院工程集团XX 公司900m,高5.5~25m,由14个危岩体组成,总体积21660m3,为大型危岩带。

危岩带临空面近于直立,所处势能较高,其高度以大于15m为主,多数属中位危岩。

危岩带斜坡脚高程在187~195.52m,危岩底高程在207~220m,危岩顶面高程在223.31~239.50m。

(二)可研阶段批复意见2005年8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可研勘查与设计报告进行评估,同年10月出具了评估报告,评估意见认为:1、意见(1)、危岩带各危岩体均已形成卸荷裂隙,顶部影响围的建筑物与地面普遍出现了变形裂缝,W1危岩体2003年已发生崩塌灾害,危岩失稳危与移民迁建企业和居民安全,进行防治是必要的。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一、常见地质灾害类型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特征,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1、地壳活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3、地面变形灾害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5、城市地质灾害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6、河、湖、水库灾害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7、海岸带灾害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8、海洋地质灾害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9、特殊岩土灾害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10、土地退化灾害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12、水资源枯竭灾害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二、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崩塌发生的前兆有崩塌前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等。

滑坡发生的前兆是后缘出现裂缝,前缘出现鼓丘,泉水突然消失,有轰鸣声等,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是识别滑坡的重要特征。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

岩溶塌陷产生的前兆是井、泉水位急剧抬高、降低,地面出现鼓起和裂缝。

1、常见矿物:石英(SiO2)、正长石、斜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石榴子石、方解石、白云石、高岭土、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磁铁矿、黄铜矿。

2、常见岩浆岩: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玄武岩、橄榄岩。

3、常见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碳质岩石。

4、常见变质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三、野外调查(一)调查要点1、不稳定斜坡调查要点调查的内容包括:构成斜坡的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厚度、软弱夹层岩性及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及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山坡坡型、坡度、坡向和坡高;岩土体中结构面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

危岩体特征

危岩体特征
190
崩塌
方向
210-230
破坏方式
滑移式
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
照片(方向:90°)
编号
位置
走向
倾向
倾角
切割深度
张开度
充填物
裂面形态
裂面粗糙度
裂隙间距
地下水情况
1
后壁
320º
330º
50
2.6m
5-10cm
粘性土、岩屑半充填
弯曲
粗糙
1.2m-3m

2
底面
235º
89º
15º
1.7m
闭合

弯曲
粗糙

3
侧壁
危害性预测
一旦失稳,将威胁下部果园和XX沟
治理措施建议
局部清除、封闭
106
38º
47º
2-3m
2-6cm

弯曲
粗糙
1m

4
侧壁
36º
213º
62º
1-6m
3-5cm

弯曲
粗糙
2.3m

危岩剖面和立面示意图
稳定性赤平投影分析图
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
危岩大致呈板状,立面为长方形,危岩受后壁、侧壁裂隙切割及底部泥岩岩层产状控制,危岩为薄层块状砂岩构成。
危岩稳定性评价
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该处危岩体主要受后壁1号裂隙和侧壁3号裂隙的控制,由后壁岩体抗拉强度控制,加之底部临空,危岩易产生下滑,定性判断危岩处于基本稳定。危岩经稳定性定量计算,在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1.26,为基本稳定。综合判定该危岩体为基本稳定状态。但局部存在不稳定块体。
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

危岩体特征表

危岩体特征表

附表1 W01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野外编号W01坐标X:3405011.93危岩顶标高168.92 岩层产状340º∠7º斜坡倾向255 危岩前缘倾角73º斜坡结构类型切向坡室内编号W01 Y:540326.06 危岩底标高140.10长(m)32.5宽(m)3.5高(m)28.8 体积(m3)3276崩塌方向255º破坏方式坠落式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方向:75°)稳定性赤平投影分析图②裂隙25564③③层面3407④边坡25573④②①①裂隙15279倾向(°)倾角(°)结构面产状结构面、线产状表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危岩大致呈薄板状,立面为不规则长方形,危岩体下部凹岩腔发育,发育深度约2.5m,危岩体后壁追踪卸荷裂隙形成破裂面,侧壁裂隙切割岩体形成危岩体边界,岩性为厚层状砂岩夹薄层砂岩构成,危岩体自身也易产生局部掉块破坏。

危岩稳定性评价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该处危岩体主要受②裂隙的外倾控制,已被切割成薄板状,现危岩体底部存在由于原砂岩岩体的坠落后形成的凹岩腔,危岩体前缘及下部临空,有沿后缘陡倾裂隙坠落破坏的可能,定性判断危岩体现状处于基本稳定。

危岩经稳定性定量计算,在天然1、天然2和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23、1.72、1.05,为稳定~欠稳定。

综合判定该危岩体为欠稳定危岩体。

危害性预测主要威胁其上的岗哨及陡崖下船艇大队船艇航行的安全治理措施建议锚索加固+局部清除附表1 W02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野外编号W02坐标X:3404980.49危岩顶标高168.38 岩层产状340º∠7º斜坡倾向256 危岩前缘倾角76º斜坡结构类型切向坡室内编号W02 Y:540338.79 危岩底标高143.28长(m)39.7宽(m)3.9高(m)25.1 体积(m3)3886.23崩塌方向256º破坏方式坠落式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方向:75°)编号位置走向倾向倾角切割深度张开度充填物裂面形态裂面粗糙度裂隙间距地下水情况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危岩大致呈薄板状,立面为长方形,危岩体下部凹岩腔发育,发育深度约2.2m,危岩体后壁追踪卸荷裂隙形成破裂面,侧壁裂隙切割岩体形成危岩体边界,岩性为厚层状砂岩夹薄层砂岩构成,危岩体自身也易产生局部掉块破坏。

千家岩崩塌(危岩)体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千家岩崩塌(危岩)体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千家岩崩塌(危岩)体特征及稳定性评价摘要:崩塌是斜坡灾害的一种形式,千家岩崩塌(危岩)体在地震、降雨的影响下产生变形破坏,本文通过野外调查,查明千家岩崩塌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千家岩崩塌的变形机制及变形趋势,通过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为崩塌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崩塌;基本特征;变形机制;稳定性分析一、千家岩崩塌(危岩)体基本特征千家岩崩塌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市龙池镇栗坪社区,崩塌体发育于龙溪河左岸斜坡上,位于不稳定斜坡下部基岩出露处。

根据本次地面调查,崩塌体后缘有裂缝,根据崩塌体的相对位置、结构组成及崩落方向,将整个区域分为崩塌区以及堆积区。

图1 崩塌BT1全貌照片(1)崩塌区崩塌堆积区地形坡度约38-54°,危岩体岩层产状136°∠68°,与坡面倾向相反,为一反向坡,岩性主要为石炭系(C)灰岩,泥质灰岩,风化、卸荷裂隙发育。

崩塌区长约40m,宽约50m,厚约2-3m,体积6000m3,为一小型岩质崩塌,主崩方向为332°。

(2)堆积区崩塌堆积体长约26m,宽约40m,厚约2-5m,体积3800m3。

崩塌堆积物沿斜坡分布,北东部基岩崩落的大块石分散于斜坡中下部,部分块石滚落至下部机耕道外部,堆积区坡度在20°-35°之间。

崩塌堆积体顺坡堆积形成倒石锥,堆积体结构松散。

由于堆积体位斜坡平台后缘,未见滚落和滑动现象,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二、崩塌(危岩)体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经野外实地调查,该崩塌最早出现于5.12地震。

2010年8月,该崩塌在强降雨条件下发生局部垮塌,崩塌方量约260m3,2013年7月9日,受强降雨影响,发生垮塌,方量约320m3。

本次崩塌发生于2017年8月28日强降雨条件下,崩塌体顶部基岩崩落,沿斜坡堆积在斜坡中下部。

岩层产状与坡面倾向相反,崩塌堆积体目前处于整体基本稳定状态。

崩塌后缘右侧为强风化基岩,风化裂隙发育,裂缝一般宽约2-5cm。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概况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概况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概况摘录自《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稳定分析》(天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李萍硕士论文)第四章链子崖危岩体的发育特征4.1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崩塌滑坡发育概况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崩塌滑坡发育。

经历年调查,在1380km长的干流库岸和31条主要支流约1651km长的库岸,发现残体大于10×104m3的崩塌滑坡及危岩变形体共428个,总体积达276576.19×104m3;支流126个,体积145024×104m3。

今后,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三峡工程的蓄水和移民迁建地质工作的深入,崩塌滑坡的数量和体积还将增加。

长江三峡崩塌坡发育,崩、滑、流等地质灾害频繁。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崩塌、滑坡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主要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河谷地貌和岸坡结构类型的控制。

地质构造对崩塌,滑坡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多个构造体系交接复合部位、褶皱和断裂发育部位、紧密褶皱轴部及其转折部位、背斜倾伏端和向斜杨起端崩塌、滑坡较多。

崩塌、滑坡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河谷段的顺向岸坡段,滑坡密集,如奉节的李家坝至故陵、云阳的大河沟至兴隆滩等段。

当河流横穿背斜峡谷时,崩塌、滑坡主要发生在背斜两翼,即峡谷的进、出口段,如兵书宝剑峡出口的新滩至庙河、巫峡出口的官渡口至作揖沱等段。

位于秭归县新滩滑坡对岸的链子崖危岩体(体积约314×104m3),近年变形活动持续不断。

逐年有加剧发展势头,存在发生大规模崩塌滑波的危险征兆。

若任其发展,一旦发生大规模崩塌滑坡灾害事件,我国的黄金水道——长江将有可能严重碍航,甚至断航,危及附近城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三峡工程建设和沿江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预报防灾重点首推链子崖危岩体和黄腊石滑坡。

4.2链子崖危岩体链子崖危体位于长江西陵峡的兵书定剑峡出口处南岸,与北岸新滩滑坡隔江对峙,紧扼川江航道咽喉;下距正在兴建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26.5km,上距秭归县城15.5km,地处西陵峡新滩崩塌、滑坡频发区。

危岩体稳定性分析汇总

危岩体稳定性分析汇总

附件2危岩体稳定性分析1、WY-01危岩体稳定性定量评价1计算模型从工程防治的角度按照危岩失稳类型进行分类,可将危岩概化分为滑移式危 岩、倾倒式危岩和坠落式危岩 3类。

WY-01危岩体为滑移式危岩;其软弱结构 面倾向山外,上覆盖体后缘裂隙与软弱结构面贯通, 在动水压力、地震和自重力 作用下,缓慢向前滑移变形,形成滑移式危岩,其模式见图(图3-1)。

危岩后缘2计算公式①后缘有陡倾裂隙、滑面缓倾时,滑移式危岩稳定性按下式计算:K(Wcos Qsin V sin V)tg c l K 二后缘裂隙图3-1滑移式危岩示意图ne地下水位危岩体 扬压力U危岩前缘9Wcos e : 7W轨弱结构面静水压力V=h图3-2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后缘有陡倾裂隙)Wsin 日+ Q COST+ V cos6式中:V——裂隙水压力(kN/m),,hw ――裂隙充水高度(m),取裂隙深度的1/3。

yw——取10kN/m。

Q——地震力(kN/m),按公式Q = e W确定,式中地震水平作用系数七级烈度地区e取0.075;K——危岩稳定性系数;c――后缘裂隙粘聚力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按长度加权和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取岩石粘聚力标准值的0.4倍;――后缘裂隙内摩擦角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按长度加权和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取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的0.95倍;二一一软弱结构面倾角(°,外倾取正,内倾取负;W——危岩体自重(kN/m3)。

3危岩稳定性计算结果根据危岩结构特征和形态特征,②区危岩破坏模式主要为滑移式。

(1)计算参数:崩塌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崩坡积物和石炭系太原组,根据附近工程岩体参数及工程类比得出物理力学参数见表:注:由于坡表白云岩、灰岩多为强〜弱风化强卸荷岩体,其参数均参考类比相似强〜弱风化强卸荷岩体参数。

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级

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级
1
4
河沟纵坡
>12°(21.3%)
12
12。〜6。(21.3%〜
10.5%)
9
6。〜
3o(10.5%〜
5.2%)
6
<3°(5.2%)
1
5
区域构造影响程度
强抬升区,6级以上地震区,断层破碎带
9
抬升区,4〜6级地震区,有中小支断层
7
相对稳定区,4级以下地震区,有小断层
5
沉降区,构造影响小或无影响
1
6
流域植被覆盖率
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级
表1滑坡发育程度(稳定性)分级表
判据
发育程度(稳定性)分级
弱发育(稳定)
中等发育(欠稳定)
强发育(不稳定)
发育特征
①滑坡前缘斜坡较缓,临空高差小,无地表径流流经和继续变形的迹象,岩土体干燥;
②滑体平均£度<25。,坡面上无裂缝发展,其上建筑物、植被未有新的变形迹象;
③后缘壁上无擦痕和明显位移迹象,原有裂缝已被充填
5)地下水位变幅大
中等发育
1)以次纯灰岩为主,地下存在小型溶洞、土洞等;
2)地面塌陷、开裂明显;
3)地表建(构)筑物变形有开裂现象;
4)上覆松散层厚度30In-80叱
5)地下水位变幅不大
弱发育
1)灰岩质地不纯,地下溶洞、土洞等不发育;
2)地面塌陷、开裂不明显;
3)地表建(构)筑物无变形、开裂现象;
4)上覆松散层厚度>80m;
>10m
5
IOin~5m
4
5m〜Im
3
<1m
1
13
流域面积
O.2km2—5km2
5
5kπ?〜IOkm2

单斜灰岩山体危岩带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

单斜灰岩山体危岩带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
] 彭红 明. 贵州省开阳磷 矿洋水矿 区崩塌形成机 理研 究[ D] . [ 2 ] 李清 山. 群发 性崩 塌 的压缩特 性 实验 研 究 [ D] . 重庆: 重庆 [ 3 ] 唐红梅. 群发性 崩塌 灾害形 成机 制与减 灾技 术[ D ] . 重庆 :
向 与地 层 产 状 的关 系 , 大佛 岩 危 岩 带 可 分 为 三 段 , 结 合 现 场 调 查 综
合分析认 为 目前三段危岩带总体处于稳 定状态 。
①裂缝 L 1 1 4 5 。 L7 8 。 ②裂缝 L 2 2 3 5 。 L8 0 。 ③卸荷裂 隙 2 4 0 。 8 5 。 ④ 陡崖 2 4 0 。 / - . 9 0 。 ⑤层面 3 5 9 。 1 9 。
分析如下 :
发育 。平行于 陡崖面 的节理 发展成为 卸荷裂 隙, 裂 隙的切割 为陡
第 一 段 危 岩 带 与 岩 层 面 的关 系 属 切 向 内倾 ( 见图 3 ) , 裂隙 L 2 崖 岩 体 形 成 独 立 块 体 提 供 了初 始 边 界 条 件 。
3 ) 降雨 。陡崖带地势高 陡 , 单斜倾 向北 , 接受大气 降水补 给 , 与卸荷 裂隙为危 岩带 外倾结构 面。根据 图 4分 析 , 第 二段危 岩带 与岩 层 面 的关 系属 反 向 内倾 , 裂隙 L 1与 卸荷 裂 隙 为危 岩 带 外 倾 结 为 大气 降水 排 泄 区 , 因 此 地 表 水 及 地 下 水 活 动 强 烈 。 水 一 方 面 促
爹 孝 l 3
王 福 军 等 : 单 斜 灰 岩 山 体 危 岩 带 变 形 特 征 及 形 成 机 制
・ 7 7 ・
较陡, 顺层方 向地形坡度小 于岩层倾 角 , 临 空条件 差 , 发育危 岩体

基于RocPro3D_的特高位危岩体灾变特征及运动规律分析

基于RocPro3D_的特高位危岩体灾变特征及运动规律分析

总第321期交 通 科 技SerialNo.321 2023第6期TransportationScience&TechnologyNo.6Dec.2023DOI10.3963/j.issn.1671 7570.2023.06.017收稿日期:2023 07 13第一作者:张玉广(1989-),男,硕士,高级工程师。

基于RocPro3D的特高位危岩体灾变特征及运动规律分析张玉广 杨远翔 彭小勇 张国发 吁 燃(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贵阳 550081)摘 要 危岩崩塌已成为我国山区三大地质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强、预测难度大及冲击破坏性大等特点。

文中通过对四平隧道上方危岩分布情况和形态特征现场调查,结合精测地形和RocPro3D三维数值模拟,分析3个危岩带崩塌块石的堆积位置、落石运动轨迹及影响范围,得出合理的拦挡措施设置位置。

结果表明,研究区特高位危岩体主要以悬臂拉裂倾倒式、错断坠落式及压裂倾倒式3种失稳模式发生崩塌破坏;在雨水侵蚀和风化作用下,危岩带底部岩体压裂或岩腔内侧扩展,卸荷裂隙竖向延伸扩展,逐渐形成独立塔柱状危岩和壁挂式危岩;危岩拦挡设置可根据落石轨迹与弹跳高度、运动速度、冲击能量关系进行设置。

关键词 特高位危岩体 RocPro3D 灾变特征 运动规律中图分类号 U457 危岩体是指斜坡上受多组结构面切割,临空条件好,在重力、振动等作用下与母岩逐渐脱离,发生倾倒式、滑移式和错断式崩塌的岩体。

危岩崩塌已然成为我国山区三大地质灾害之一[1]。

危岩体具有突发性强、预测难度大,以及冲击破坏性大等特点,对居民、过往人员及车辆、建筑物等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 3]。

现阶段危岩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危岩形成机制、危岩稳定性计算方法与评价体系、危岩稳定性监测,以及危岩治理设计[4]。

周俊等[5]应用激光扫描技术,构建基于现场地形地质条件的三维崩塌模型,通过RocPro3D软件实现崩塌落石运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得出危岩分布及崩落轨迹。

危岩处理设计

危岩处理设计

计算结果及 稳定性分析
工况 1 工况 2 工况 3 工况 1 工况 2 工况 3
F=10.309 F=1.031 F=7.269
S
稳定性综合评价
稳定 欠稳定 稳定
挂网防护、清除
①岩层产状:273°∠28° ②裂隙LX1产状:130°∠40° ③裂隙LX2产状:200°∠78° ④边坡坡向:123°∠55°
计算结果 及稳定性 分析
工况 1 工况 2 工况 3 工况 1 工况 2 工况 3
F=2.233 F=1.312 F=1.453 稳定 欠稳定 基本稳定 主动网、嵌补
S
①岩层产状:273°∠28° ②裂隙LX1产状:200°∠60° ③裂隙LX2产状:120°∠70° ④边坡坡向:126°∠83°
稳定性综合评 价 治理措施建议
稳定性综合评价
稳定 欠稳定 稳定
治理措施建议
嵌补、锚固、主动网、清除
Address:重庆市渝北区新牌坊一路 139 号 4 幢 6-1
Postal code:401147
Tel: 67080196
Fax: 67080196
23
优质、创新、领先,顾客满意——我们永恒的追求
阳市平武县狮子嘴危岩应急勘查报告
治理措施建议
Address:重庆市渝北区新牌坊一路 139 号 4 幢 6-1
Postal code:401147
Tel: 67080196
Fax: 67080196
24
优质、创新、领先,顾客满意——我们永恒的追求
阳市平武县狮子嘴危岩应急勘查报告
表 3.6-5
位置 岩性 基座岩性 岩层产状 分布高程(m) 危岩形态 块体规模(m) (长×高×厚) 危岩体积(m ) 主崩方向(°) 崩塌方式 最大垂直落差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表1 W01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野外编号W01坐标X:3405011.93危岩顶标高168.92 岩层产状340º∠7º斜坡倾向255 危岩前缘倾角73º斜坡结构类型切向坡室内编号W01 Y:540326.06 危岩底标高140.10长(m)32.5宽(m)3.5高(m)28.8 体积(m3)3276崩塌方向255º破坏方式坠落式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方向:75°)稳定性赤平投影分析图②裂隙25564③③层面3407④边坡25573④②①①裂隙15279倾向(°)倾角(°)结构面产状结构面、线产状表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危岩大致呈薄板状,立面为不规则长方形,危岩体下部凹岩腔发育,发育深度约2.5m,危岩体后壁追踪卸荷裂隙形成破裂面,侧壁裂隙切割岩体形成危岩体边界,岩性为厚层状砂岩夹薄层砂岩构成,危岩体自身也易产生局部掉块破坏。

危岩稳定性评价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该处危岩体主要受②裂隙的外倾控制,已被切割成薄板状,现危岩体底部存在由于原砂岩岩体的坠落后形成的凹岩腔,危岩体前缘及下部临空,有沿后缘陡倾裂隙坠落破坏的可能,定性判断危岩体现状处于基本稳定。

危岩经稳定性定量计算,在天然1、天然2和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23、1.72、1.05,为稳定~欠稳定。

综合判定该危岩体为欠稳定危岩体。

危害性预测主要威胁其上的岗哨及陡崖下船艇大队船艇航行的安全治理措施建议锚索加固+局部清除附表1 W02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野外编号W02坐标X:3404980.49危岩顶标高168.38 岩层产状340º∠7º斜坡倾向256 危岩前缘倾角76º斜坡结构类型切向坡室内编号W02 Y:540338.79 危岩底标高143.28长(m)39.7宽(m)3.9高(m)25.1 体积(m3)3886.23崩塌方向256º破坏方式坠落式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方向:75°)编号位置走向倾向倾角切割深度张开度充填物裂面形态裂面粗糙度裂隙间距地下水情况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危岩大致呈薄板状,立面为长方形,危岩体下部凹岩腔发育,发育深度约2.2m,危岩体后壁追踪卸荷裂隙形成破裂面,侧壁裂隙切割岩体形成危岩体边界,岩性为厚层状砂岩夹薄层砂岩构成,危岩体自身也易产生局部掉块破坏。

危岩稳定性评价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该处危岩体主要受①裂隙的外倾控制,已被切割成薄板状,现危岩体底部存在由于原砂岩岩体的坠落后形成的凹岩腔,危岩体前缘及下部临空,有沿后缘陡倾裂隙坠落破坏的可能,定性判断危岩体现状处于稳定。

危岩经稳定性定量计算,在天然1、天然2和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34、1.80、1.08,为稳定~欠稳定。

综合判定该危岩体为欠稳定危岩体。

危害性预测主要危害陡崖下船艇大队船艇航行的安全治理措施建议锚索加固+局部清除附表1 W03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野外编号W03坐标X:3404957.82危岩顶标高172.59 岩层产状340º∠7 斜坡倾向248 危岩前缘倾角69º斜坡结构类型切向坡室内编号W03 Y:540356.36 危岩底标高146.16长(m)8.9宽(m)3.6高(m)26.43 体积(m3)846.82崩塌方向248 破坏方式坠落式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方向:68°)编号位置走向倾向倾角切割深度张开度充填物裂面形态裂面粗糙度裂隙间距地下水情况1 后壁160 250 68 20.0m 20-150mm粘性土、岩屑及岩块局部充填略弯曲较粗糙 3.6m 见水蚀痕迹2 底面250 340 7º 2.4m 呈凹腔,底面岩块已掉落无平直较光滑/ 见水蚀痕迹3 北侧壁主要为一裂隙,裂隙产状为172°∠78°,多闭合,面较平,裂隙呈直线状,垂直向切割深度约数十米,裂隙间距约5-10m,裂隙顶部局部可见粘土及岩屑充填,水蚀痕迹明显,结合一般,为硬性结构面。

附表1 W04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室内编号W04 Y:540371.55 危岩底标高153.90长(m)12.6宽(m)3.8高(m)20.9 体积(m3)1000.69崩塌方向247 破坏方式坠落式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方向:67°)稳定性赤平投影分析图7340④层面76247⑤边坡④结构面、线产状表倾角(°)787168产状结构面倾向(°)148③裂隙149②裂隙252①裂隙⑤③②①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危岩呈块状,立面呈倒梯形,危岩体下部凹岩腔发育,发育深度约2.2m,危岩体后壁追踪卸荷裂隙形成破裂面,侧壁裂隙切割岩体形成危岩体边界,岩性为厚层状砂岩,由于下部悬空,危岩体后壁外倾裂隙力学性质继续降低易致使危岩体坠落破坏。

危岩稳定性评价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该处危岩体主要受①裂隙的外倾控制,已被切割成块状,现危岩体底部存在由于原砂岩岩体的坠落后形成的凹岩腔,危岩体前缘及下部临空,有沿后缘陡倾裂隙坠落破坏的可能,定性判断危岩体现状处于稳定。

危岩经稳定性定量计算,在天然1、天然2和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34、1.77、1.09,为稳定~欠稳定。

综合判定该危岩体为欠稳定危岩体。

危害性预测主要危害陡崖下船艇大队船艇航行的安全治理措施建议锚索加固或清除附表1 W05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野外编号W05坐标X:3404910.85危岩顶标高173.34 岩层产状340º∠7º斜坡倾向236 危岩前缘倾角76 斜坡结构类型切向坡室内编号W05 Y:540381.23 危岩底标高155.82长(m)14.9宽(m)4.4高(m)17.52 体积(m3)1148.61崩塌方向236 破坏方式坠落式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方向:56°)编号位置走向倾向倾角切割深度张开度充填物裂面形态裂面粗糙度裂隙间距地下水情况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危岩呈块状,立面大致呈长方形,危岩体下部凹岩腔发育,发育深度约4.2m,危岩体后壁追踪卸荷裂隙形成破裂面,侧壁裂隙切割岩体形成危岩体边界,岩性为厚层状砂岩,由于下部悬空,危岩体后壁外倾裂隙力学性质继续降低易致使危岩体坠落破坏。

危岩稳定性评价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该处危岩体主要受①裂隙的外倾控制,已被切割成块状,现危岩体底部存在由于原砂岩岩体的坠落后形成的凹岩腔,危岩体前缘及下部临空,有沿后缘陡倾裂隙坠落破坏的可能,定性判断危岩体现状处于稳定。

危岩经稳定性定量计算,在天然1、天然2和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39、1.85、1.11,为稳定~欠稳定。

综合判定该危岩体为欠稳定危岩体。

危害性预测主要危害陡崖下船艇大队船艇航行的安全及崖顶楼梯治理措施建议锚索加固或清除附表1 W06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野外编号W06坐标X:3404899.20危岩顶标高167.92 岩层产状340∠7º斜坡倾向244 危岩前缘倾角69 斜坡结构类型切向坡室内编号W06 Y:540393.44 危岩底标高148.30长(m)12.1宽(m)2.4高(m)19.62 体积(m3)569.76崩塌方向244 破坏方式坠落式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方向:64°)编号位置走向倾向倾角切割深度张开度充填物裂面形态裂面粗糙度裂隙间距地下水情况1 后壁161 251 67 14.0m 1-30mm 粘性土、岩屑局部充填略弯曲较粗糙2-5m 见水蚀痕迹2 底面250 340 7º 4.1m局部呈凹腔,底面岩块已掉落无平直较光滑/ 见水蚀痕迹3 北侧壁裂隙产状为148∠78°,多闭合,少量粘土及岩屑充填,裂面可见水蚀痕迹,裂隙略呈弧线状,面较平直,垂直向切割深度约数十米左右,水平向切割深度约2-4m,结合一般,属硬性结构面;为危岩体北侧边界。

附表1 W07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室内编号W07 Y:540436.61 危岩底标高158.30长(m)4.2宽(m)2.8高(m)20.5 体积(m3)241.08崩塌方向270 破坏方式滑移式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方向:89°)编号位置走向倾向倾角切割深度张开度充填物裂面形态裂面粗糙度裂隙间距地下水情况1 后壁175 265 76 20m 5-20mm 粘性土、岩屑局部充填略凹凸较粗糙 2.8m 见水蚀痕迹2 底面底面为岩层层面,产状为340°∠7°,裂面略弯曲,较光滑,薄层砂岩与中厚层砂岩互层,结合较差,局部在风化裂隙的影响下现呈现掉块现象,水蚀痕迹明显。

3 北侧壁为岩块掉落后形成的临空面,该临空面产状149°∠79°,略弯曲,面较粗糙,水蚀痕迹明显,裂面上还长有少量植物,局部粘土附着,为该危岩体北侧边界。

4 南侧壁该危岩体南侧边界为一裂隙,该裂隙产状为150°∠70°,略弯曲,面较粗糙,水蚀痕迹明显,略张开,张开约5-25mm,少量粘土、岩屑及植物根茎充填,结合一般-差,属硬性结构面。

危岩剖面和立面示意图三峡库区蓄水水位173.21m(吴淞高程175m回水位175.10)(吴淞高程145m回水位145.10)三峡库区蓄水水位143.21m稳定性赤平投影分析图79149②裂隙⑤②①④81269⑤边坡7340④层面70150③裂隙③结构面、线产状表产状结构面倾角(°)倾向(°)76265①裂隙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危岩呈不规则状,危岩后壁追踪卸荷裂隙形成破裂面,危岩体底部与基座接触面存在层间裂隙,略外倾,且危岩体底部竖向裂隙发育,切割岩体呈块状,至下而上呈现滑移坠落的现象,从而局部形成凹腔,目前凹腔发育不深,但该危岩体在库水位升降及暴雨的条件下由于结构面间结合力较差,危岩体易滑移破坏。

危岩稳定性评价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该危岩体主要受①裂隙及层面的外倾控制,加之底部局部岩体较破碎,危岩体底部岩体在水的影响下会产生小方量的坠落破坏,从而使整个危岩体的稳定性向不利方向发展;定性判断危岩体现阶段处于稳定。

危岩经稳定性定量计算,在天然1、天然2和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分别为7.31、6.92、1.09,为稳定~欠稳定状态。

综合判定该危岩体为欠稳定危岩体。

该危岩体上由于裂隙的切割,还形成了多数不稳定的小方量危岩块体。

危害性预测主要危害陡崖下船艇大队船艇航行的安全治理措施建议清除附表1 W08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野外编号W08坐标X:3404750.72危岩顶标高188.90 岩层产状340∠7º斜坡倾向275 危岩前缘倾角76 斜坡结构类型切向坡室内编号W08 Y:540434.85 危岩底标高165.88长(m)25.5宽(m)5.65高(m)23.02 体积(m3)3316.61崩塌方向275 破坏方式滑移式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方向:85°)编号位置走向倾向倾角切割深度张开度充填物裂面形态裂面粗糙度裂隙间距地下水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