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仿真系统的设计及测试分析

合集下载

某型军用雷达的仿真

某型军用雷达的仿真

某型军用雷达的仿真军用雷达是军事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监测和探测空中、水面和地面目标,为军事行动提供必要的情报支持。

在军用雷达的研发和应用中,仿真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仿真技术,可以对雷达系统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和验证,为雷达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性能提升提供重要支持。

本文将对某型军用雷达的仿真技术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仿真技术在军用雷达中的应用军用雷达系统是由多个部件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器等,因此对雷达系统进行仿真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技术问题。

军用雷达系统仿真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雷达性能仿真雷达性能仿真是对雷达系统性能的定量评估,主要包括雷达的探测性能、跟踪性能、信号处理性能等。

通过仿真技术,可以对雷达系统的探测概率、错误检测概率、虚警概率等指标进行准确计算,评估雷达系统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2. 电磁环境仿真雷达作为电磁波系统,其性能受到电磁环境的影响。

通过仿真技术,可以对雷达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工作效果进行测试和评估,包括雷达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抗毁伤性能等。

3. 雷达系统参数优化仿真雷达系统的参数优化是为了实现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效率,通过仿真技术可以对雷达系统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包括天线参数、信号处理参数、发射接收参数等。

雷达系统的效能仿真是对雷达系统的整体效能进行定量评估,包括雷达系统的探测距离、测量精度、目标识别能力等指标的仿真和评估。

某型军用雷达采用了先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技术,具有较高的性能和精度。

为了对该雷达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和优化设计,需要进行仿真测试,下面对某型军用雷达的仿真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2. 目标运动仿真某型军用雷达主要用于对空中目标进行监测和探测,因此需要对各种类型的目标进行运动仿真。

通过建立目标的运动轨迹模型,对不同速度、不同角度的目标进行仿真测试,评估雷达系统对各种运动目标的探测性能和跟踪性能。

3. 天线辐射仿真天线是雷达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对雷达系统的性能和精度有着重要影响。

雷达仿真曲线实验报告

雷达仿真曲线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雷达系统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2. 了解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3. 分析雷达系统性能指标;4. 通过仿真实验,验证雷达系统的实际性能。

二、实验原理雷达系统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系统,其基本原理是发射电磁波,经目标反射后,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通过处理这些信号,实现对目标的探测、跟踪和识别。

雷达系统主要由发射机、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单元等部分组成。

三、实验仪器与软件1. 仪器:计算机、雷达系统仿真软件;2. 软件:MATLAB、雷达系统仿真软件(如:Simulink)。

四、实验步骤1. 打开雷达系统仿真软件,创建一个新的仿真项目;2. 根据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搭建雷达系统的仿真模型,包括发射机、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单元等部分;3. 设置雷达系统的参数,如频率、脉冲宽度、脉冲重复频率等;4. 仿真实验,观察雷达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性能表现;5. 分析仿真结果,绘制雷达系统的仿真曲线;6. 比较仿真结果与实际雷达系统性能,分析雷达系统的优缺点。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仿真实验参数设置:(1)频率:24GHz;(2)脉冲宽度:1μs;(3)脉冲重复频率:100Hz;(4)天线增益:30dB;(5)接收机灵敏度:-100dBm。

2. 仿真曲线:(1)距离分辨率曲线:如图1所示,雷达系统的距离分辨率为3m,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图1 雷达系统距离分辨率曲线(2)测速精度曲线:如图2所示,雷达系统的测速精度为±0.5m/s,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图2 雷达系统测速精度曲线(3)角度分辨率曲线:如图3所示,雷达系统的角度分辨率为0.5°,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图3 雷达系统角度分辨率曲线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 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雷达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性能表现,为雷达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2. 分析仿真结果,雷达系统的距离分辨率、测速精度和角度分辨率均满足实际应用需求;3. 比较仿真结果与实际雷达系统性能,雷达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4. 雷达系统仿真曲线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雷达系统原理和性能指标的认识,为后续相关实验和研究奠定基础。

雷达系统设计与模拟

雷达系统设计与模拟

雷达系统设计与模拟雷达系统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侦测物体并获得其位置、速度、大小和形状等信息的技术。

它在国防、交通、气象、地质勘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雷达系统的作用,需要对其进行设计和模拟。

一、设计雷达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设计雷达系统需要首先了解其基本原理,即雷达利用电磁波与物体相互作用后,记录反射回波的时间、频率、强度等信息,从而获得物体的位置和速度等参数。

在此基础上,雷达系统的设计步骤如下:1.确定应用领域和任务需求:不同的领域和任务对雷达的性能和参数有不同的需求。

比如,军用雷达需要具有抗干扰能力和隐身侦测能力;民用雷达需要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等特点。

2.确定设计参数:根据任务需求,确定雷达系统的频率、功率、天线、接收机等参数。

3.进行模拟仿真:利用仿真软件建立雷达系统模型,模拟雷达信号的传播和物体的反射。

通过仿真分析,优化雷达系统的性能和参数。

4.设计实验验证:对设计完成的雷达系统进行实验验证,验证其性能和参数是否符合预期。

二、雷达系统模拟的方法和技术雷达系统的模拟是指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雷达信号的传播和反射等过程,从而预测雷达的性能和参数,并对其进行优化。

常用的雷达系统模拟方法和技术包括:1.有限差分时间域(FDTD)方法:FDTD方法是一种数值求解电磁场方程的方法,可以用于模拟雷达信号的传播和反射等过程。

它具有计算精度高、能耗低等优点。

2.物理光学(PO)方法:PO方法是一种基于物理光学理论的模拟方法,将电磁波视为光线,通过反射和折射等过程来预测雷达信号的传播和反射。

它具有计算速度快、适用于大尺寸目标等优点。

3.射线追踪(RT)方法:RT方法是一种基于几何光学理论的模拟方法,将电磁波视为射线,通过反射和折射等过程来预测雷达信号的传播和反射。

它具有计算快速、适用于多目标同时反射等优点。

三、雷达信号处理的方法和技术除了设计和模拟雷达系统外,还需要对雷达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目标的位置、速度、大小和形状等信息。

雷达仿真系统的设计及测试分析

雷达仿真系统的设计及测试分析

雷达仿真系统的设计及测试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仿真系统在科学领域越来越发挥出其自身的巨大优越性。

雷达仿真系统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它是雷达技术与数字模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实施方面有经济性、可重复性、无破坏性、安全性等优点。

本文详细论述了雷达仿真系统设计中以及相应的测试分析,以期我国的雷达仿真技术得到更好发展。

【关键词】仿真;雷达;测试1.引言雷达仿真系统是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产物,在具体实施方面,它往往需要雷达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

在实际的仿真过程中,我们首先让计算机产生数字回波,为了我们方便调用回波数据,紧接着需要对回波生成模块,最后通过D/A转换成模拟视频回波,但这种直接转换过来的回波还不能被雷达接收,我们还需要将这些回波视频调制到高频,最后传递给雷达接收端口。

雷达仿真系统可代替外场试验,达到雷达设备的调试和优化的目的,具有稳定性好和灵活性好两大优点。

2.雷达仿真系统雷达仿真系统是用计算机来完成的,具体的仿真过程如图1所示。

2.1 雷达仿真系统的结构在设计雷达系统的仿真结构时,我们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经济性、准确度等,在诸多因素中,数据的传输速率、输出回波的实时性有着突出的影响,我们应当着重考虑。

另外,在设计雷达仿真系统时,我们还要结合实际的技术经济条件,考虑雷达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等。

具体的雷达仿真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回波数据往往用数字生成的方法来获得,然后储存在相关的计算机上。

在实际的试验过程中,计算机上的回波数据一般情况下是通过DMA调用方式将其输出到外部缓冲区,之后数据被传送到D/A(传送速率与仿真回波采样的速率一致),进而被D/A转换成为视频回波,接下来,我们对这些视频回波进行调制解调,将其转换为高频回波,以方便雷达设备接受。

在现代雷达仿真中,生成数字回波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有效,最经济,最准确的方法。

在实际的试验中,往往采用无线电技术来生成数字回波,同时,也要考虑不同雷达的运行环境等相关的实际因素。

雷达仿真系统的设计及测试分析

雷达仿真系统的设计及测试分析
3 . 2 系 统 软 件 总 体 设计 本控 制系统软件 设计采用模块 化结构 。
回波 数 据往 往 用 数字 生 成 的方 法 来获 得 , 然 后 储 存 在 相 关 的 计 算 机 上 。 在 实 际 的 试 验 过 程 中 , 计 算 机 上 的 回波 数 据 一 般 情 况 下是通 过D M A 调 用 方 式 将 其 输 出 到 外 部 缓 冲 区 ,之 后 数 据 被 传 送  ̄ I J D / A( 传 送速率 与仿 真回波 采样 的速 率一致 ),进而被 D / A 转换 成 为 视 频 回 波 ,接 下 来 , 我 们 对 这 些 视 频 回 波 进 行 调 制 解 调 ,将 其 转 换 为 高 频 回 波 , 以 方便雷达设 备接受 。 在 现 代 雷达 仿 真 中 ,生 成数 字 回波 的 方法有很 多,我们要 结合实际情 况,选择最 有效 ,最经 济 ,最准 确的方法 。在实际 的试 验 中 ,往往 采 用 无线 电技 术 来 生成 数 字 回 波 , 同时 , 也 要 考 虑 不 同 雷 达 的 运 行 环 境 等 相 关 的 实 际 因 素 。但 是 由于 雷 达 仿 真 系 统 拥 有 相 当 强 大 的 扩 展 性 和 通 用 性 , 使 得 在 实 际 的操作 中,面对不 同的雷达环境 ,我们也无 需 改 变 其 硬 件 设 施 , 只 需 从 软 件 上 改 变 模 型 参数即可生 成相应 的回波数据 即可。 2 . 2 仿 真 系 统 中 ,数 字 回 波 的生 成 我 们 可 以通 过 两 种 方 法 来 获 得 数 字 回 波,其一是 通过实采 ,其二是通 过模型生成 相 应 的 数 据 。 通 过 实 采 的 数 字 回 波 , 其 准 确 度 取 决 于 我 们 所 使 用 的 采 波 器 的 准 确 度 、精 由于系 统采 用一 片C 8 0 5 1 F 0 2 0 单 片机 与各个 传 感 器 、无 线 收 发 模 块 等 进 行 通 信 的 方 式 , 对 单片机C 8 0 5 1 F 0 2 0 进行编程 。 主机C 8 0 5 1 F 0 2 0 的主 程 序 主 要 由 初 始 化 子程 序 、温 度 判 断子 程序 、温 度控 制 子程 序 、 湿 度 判 断 子 程 序 、 湿 度 控 制 子 程 序 、二 氧 化 碳 浓 度 判 断 子 程 序 、 二 氧 化 碳 浓 度 控 制 子程 序 、无 线 收 发子 程序 、超 限报 警 子程 序 、温 度 、湿 度 、二 氧化 碳 浓 度 显示 子程 序、数据打 印子程序 、键盘扫描 子程序等模 块 组 成 ,主 机 C 8 0 5 1 F 0 2 0 的 中断服务程 序主 要 包 含 温 度 采 集 子 程 序 、 湿 度 采 集 子 程 序 和 二 氧 化 碳 浓 度 采 集 子 程 序 。主 机 C 8 0 5 1 F 0 2 0 主 程序 的 流 程 图如 图3 — 2 所示 。 4 . 社 会 经 济 效 益 分 析 国家为促进农 业的快速发 展,对温室大 棚 的 各 项 指 标 更 准 确 的 检 测 与 控 制 , 所 以对 农业温室 大棚的检测 与控制更是 重中之重 。 针 对 传 统温 室 有 线 数 据 采 集 系 统 存 在 着 成 本 较 高 、可 靠 性 和 可 移 动 性 较 差 等 问题 ,现 代 温室无线数 据采集 系统与传统 的温室数据采 集 系 统 相 比 较 更 具 有 灵 活 性 。还 可 以减 少 成 本 、 提 高 系 统 工 作 可 靠 性 、增 强 系 统 移 动 作 业 的 能 力 、 减 少 了劳 动 者 的劳 动 强 度 。 因 此 ,从 社会 经 济 效 益 的 角 度 来 看 ,设 计 温 室 无 线 数 据 采 集 系 统 已是 现 代 农 业 发 展

高速铁路雷达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

高速铁路雷达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

高速铁路雷达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随着现代交通技术的发展,高速铁路的建设和使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优先发展项目。

为了确保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和效率,高速铁路雷达系统设计和性能分析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高速铁路雷达系统的设计原理、性能指标以及分析方法进行讨论,并提出一种基于雷达的高速铁路系统设计方案。

高速铁路雷达系统的设计原理是基于微波雷达技术,通过发射和接收微波信号来监测铁路线路上行驶的列车。

雷达系统主要由发射器、接收器、信号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组成。

发射器产生并发射微波信号,而接收器接收并处理返回的微波信号。

信号处理模块负责对返回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提取有用信息。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雷达系统的运行和参数设置。

高速铁路雷达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性能指标。

首先是雷达的探测距离和角度分辨率。

探测距离决定了雷达系统能够监测的范围,而角度分辨率则决定了雷达能够检测到的目标的精确位置。

其次是雷达的工作频率和脉宽。

工作频率影响着雷达信号在空间中的传播特性,脉宽则决定了雷达信号的时域特性。

此外,雷达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也是需要考虑的指标。

灵敏度决定了雷达系统对微弱信号的检测能力,而动态范围则决定了雷达系统在强信号存在的情况下的工作能力。

进行高速铁路雷达系统的性能分析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首先是理论模拟和仿真。

通过建立雷达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进行仿真,可以评估雷达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其次是实验测试。

利用实际设备进行测试,可以获取真实的性能数据。

通过对比实际测试数据和理论仿真结果,可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

此外,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以评估和改进雷达系统的性能。

基于以上原理和分析方法,提出一种高速铁路雷达系统设计方案。

该方案采用多波束雷达技术,即在径向和方位上配置多个发射和接收波束,以提高雷达系统的探测精度和灵敏性。

同时,方案中采用自适应信号处理算法,实时对接收到的多波束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提取有用信息。

雷达系统设计仿真报告

雷达系统设计仿真报告

线性调频信号的复包络为:
u(t) = a(t)e jπμt2
其中 a(t) = 1, (t ≤ T / 2) 为矩形脉冲函数,T 是脉冲宽度。
正型模糊函数的定义为:
∫ χ (τ , fd ) =
+∞ u(t)u*(t + τ )e j2π fdt dt
−∞
将上述线性调频信号的复包络带入模糊函数定义式得:
为-30db 时的脉压结果。可以看出,旁瓣的降低是以波瓣展宽为代价的,但我们
仍能分清两个目标。
30 24
22
20
20
18
10
16
14
0
12
0
50
100
150
Dis/km
74
75
76
77
Dis/km
下面分别给出当导弹和飞机进入雷达时杂波的 RCS 随距离的变换。
最后给出了单个脉冲回波的 CNR,SNR,SIR 与距离的关系曲线。左侧为导
τ/μs τ/μs
contour pic 150 100 50
0 -50 -100
4dB contour
100
0
-100
-1
0
1
local zoom of upper 4dB contour
10
9.5
63096
0.63096 0.63096
-150 -1
0 fd/MHz
9 1 0.055
0.06 fd/MHz
正交采样的镜频抑制比曲线时,我按照书上 183 面图 5.3 的流程, 但我得到的结果总是不对,我一直分析这个问题,但始终没法解释, 为什么我得到的结果远没有书上 188 面的那么好? 2、 我在用 Monto Carlo 分析测角误差时,得到均方根误差效果远比书 上的好,我也想不明白,同样的参数,应该不会有那么大的差异。 3、 在最后一部分“某阵列雷达信号处理”中,采用的是老师给定的回 波信号。我的疑问是老师如何产生的回波信号?根据书上给定的条 件,我觉得只能得到杂波的功率谱特性,但是如何反映到时域波形 上呢? 4、 在用老师给定的信号数据进行处理时,我在脉压的时候耽误了很久, 因为我想相同的数据,处理的结果应该跟老师书上给的结果相差不 大,但是一开始我总是得不到老师书上的样子。后来我才发现,问 题在脉压系数上。通常脉压系数都是原线性调频信号的共轭反转, 但是,再利用老师给的数据进行处理时,不用共轭,只需反转即可。 我想着应该跟陈老师您采用的 LFM 信号形式有关,您产生数据时线 性调频基带信号的指数项上应该是负的 x(t) = e− jπμt2 ,不知道我的猜 想对不对?

某型雷达系统可靠性分析与仿真

某型雷达系统可靠性分析与仿真

某型雷达系统可靠性分析与仿真提纲: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第二章:某型雷达系统概述2.1 雷达系统概述2.2 某型雷达系统结构及功能2.3 某型雷达系统硬件特征和性能指标第三章:可靠性分析方法3.1 可靠性概念和定义3.2 可靠性评估指标及参数3.3 可靠性分析方法:故障树分析、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可靠性块图法第四章:某型雷达系统可靠性仿真4.1 建立可靠性仿真模型4.2 仿真实验设计方案与流程4.3 仿真实验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第五章:可靠性优化措施5.1 可靠性实验结果分析5.2 优化措施探讨5.3 实现方案和推广应用第六章:总结与展望6.1 研究总结6.2 研究不足与展望6.3 对雷达系统可靠性提出建议和展望注:以上提纲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调整。

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雷达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感应设备,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气象、地震、环保等领域,对提高信息化程度、加强对本国领土空海防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随着现代化的进程,雷达系统的功率、波长、频率等参数的提高,也带来了新的可靠性问题,如失效率、故障频率、可维修性下降等,因此需要对雷达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雷达系统可靠性分析是指对雷达系统各个部件、组成结构以及整机进行可靠性评估和分析,目的是为了提高雷达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避免或减小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和影响,保障雷达系统高效、可靠、稳定的运行。

因此,对雷达系统可靠性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将以某型雷达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可靠性分析方法,对其可靠性进行分析、仿真和优化措施研究,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在国内外,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工程师开始关注雷达系统的可靠性问题,进行相关的研究。

国内的雷达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研究和发展体系。

某型雷达系统可靠性分析与仿真

某型雷达系统可靠性分析与仿真
t h e s i mu l a t i o n p r o g r a m b y u s i n g Ma t l a b,a n d s i mu l a t e s t h e p r o g r a m ,g e t s t h e r e s u l t s .Th e s i m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s h o ws t h a t t h e me t h o d c a n g e t t h e MTBF a n d r e l i a b i l i t y d i s t r i b u t i n g f u n c t i o n . Re y Wo r d s r a d a r s y a t e ms ,r e l i a b i l i t y ,Fr A,M a t l a b s i mu l a t i o n s Cl a s s Nu mb e r TN9 5
行可靠 性 预计 和 可 靠性 分 配 。下 面根 据本 型雷 达
法, 推导 了可 靠 性计 算 公 式 。其 次 , 根 据 故 障模 式
分析 法对 系统 进行 了分类 分析 , 利 用专 门的故 障树
分 析软 件 , 对 系 统进 行 了故 障树 分 析 , 得 出 了最 小
的工 作流程 状况 建立 一个 可靠 性模 型 , 以方 便 计算
文 根据所 求 出 的 割 集 , 利用 蒙 特 卡 洛 数 字 仿 真 方
法_ 3 建 立 了 系 统 可靠 性 的仿 真 模 型 , 并 利 用 Ma t —
l a b进行 了计 算机仿 真 l 4 ] 。
雷达 的可靠 性是 至关 重要 的 , 它 的好 与坏 决 定着 任

雷达系统仿真设计报告二

雷达系统仿真设计报告二

雷达系统建模与仿真设计报告雷达系统仿真设计报告设计报告二一、设计题仿真产生两到三种相关雷达杂波,并检验其概率分布和功率谱。

二、设计过程1.选择运用MATLAB 软件实现设计要求。

2.选择以下三种相关雷达杂波。

(1)相关高斯杂波;(2)非相干相关韦布尔杂波;(3)非相干相关对数正态杂波。

3.仿真产生相关高斯杂波(1)实现方法采用时域褶积法,这种方法是从给定杂波的功率谱密度着手,在时域产生相关序列的。

首先,由功率谱)(f S 求出它的采样值)(^f S n ,可以证明,离散随机过程的频谱采样间是相互独立的,于是,便可从线性滤波理论出发,将产生相关高斯随机序列看作是一种离散滤波过程,可得到滤波器的幅频响应的离散值)()(^^f S f H n n =显然,它是个实序列。

如果以)(^f X n 表示输入高斯白噪声的频谱采样值,则滤波器的输出谱可表示为)()()(^^^f H f X f y n n ∙=这样就可用傅里叶反变换表示滤波器的输出))((^f y ifft y n k =。

本设计中给出相关高斯杂波的功率谱密度函数为2exp()(22f ff S σ-=,f σ在编程中指定第3页共26页(2)相关高斯杂波仿真结果(1)参数f σ=100(3)相关高斯杂波仿真结果(2)参数f σ=20第4页共26页从图中可看出独立高斯杂波和相关杂波的区别。

3.仿真产生非相干相关韦布尔杂波(1)实现方法在对非高斯杂波的模拟中,Weibull 分布模型在很宽的条件范围内良好的与实验数据相匹配。

它能很好的描述多种杂波,包括地物杂波、海杂波和云雨杂波等。

而且瑞利分布式Weibull 分布的一个特例。

因此Weibull 分布杂波,特别是具有一定相关性的Weibull 分布杂波的模拟具有重要的意义。

Weibull 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exp[)()(1p p q x q x q p x p -=-0≥x 式中,q 是尺度参数,表示分布的的中位数,p 是形状参数,表明分布的偏斜度。

舰载火控雷达交流伺服系统仿真分析

舰载火控雷达交流伺服系统仿真分析

舰载火控雷达交流伺服系统仿真分析1.引言:介绍舰载火控雷达交流伺服系统和其重要性,同时介绍仿真分析的重要性和本文的研究目的。

2.系统概述:介绍舰载火控雷达交流伺服系统的功能和构成,讲解各个部分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3.数学模型:建立舰载火控雷达交流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详细介绍模型各个部分包括传输模型、控制模型以及实际模型,以及这些模型的数学形式和物理意义。

4.仿真分析:基于建立的数学模型,使用Simulink建立舰载火控雷达交流伺服系统的仿真模型,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包括系统稳定性、系统响应速度、控制效果等指标的分析,并考虑与实际系统的误差。

5.结论和展望:总结本文的研究工作,分析仿真结果,提出结论,同时展望未来可能的改进和研究方向,为舰载火控雷达交流伺服系统的优化提供帮助。

第一章节是引言,主要介绍舰载火控雷达交流伺服系统的重要性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

现代军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增强的国家安全要求,使得军事装备的精度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

舰载火控雷达在现代军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对来袭目标进行探测和跟踪,并进行精确打击。

而舰载火控雷达交流伺服系统则是控制火控雷达瞄准机构的重要部件,直接影响着系统响应速度、稳态误差和动态误差等指标。

为了提高舰载火控雷达交流伺服系统的性能、优化系统结构,需要进行仿真分析来对系统进行评测和优化。

这种仿真分析的有效性在过去的研究中已被证明。

与其他测试和优化方法相比,仿真分析具有便利性和经济性,能够建立多种场景并对不同参数组合进行测试,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全面的测试。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舰载火控雷达交流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通过对系统的仿真分析,评测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指标,比如系统响应速度、稳态误差和动态误差等指标,并与实际系统的误差进行对比分析。

最终,从模型分析的角度考虑如何优化系统的结构和性能,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精度。

雷达仿真分析报告范文

雷达仿真分析报告范文

雷达仿真分析报告范文一、引言雷达技术作为现代军事和民用领域中重要的探测和识别工具,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雷达仿真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和评估工具,可以模拟和预测雷达系统的性能、探测能力等关键参数,对于雷达的设计、优化以及决策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雷达仿真分析进行详细讨论和分析,通过一系列仿真实验和数据分析,深入探索和评估雷达的性能与效果。

二、雷达仿真流程与方法本文采用Matlab软件进行雷达仿真分析,主要流程包括:场景建模、波束形成、信号发射与接收、目标回波模拟、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等。

具体方法如下:1. 场景建模:根据实际的雷达任务需求,将仿真场景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设置场景的尺寸、形状、地形等参数。

2. 波束形成:根据雷达参数设置波束宽度、扫描方式等参数,生成合适的波束图。

3. 信号发射与接收:仿真模拟雷达信号的发射过程,考虑发射功率、频率等参数,并接收目标返回的回波信号。

4. 目标回波模拟:根据目标的散射特性和雷达波束图,模拟目标的回波信号,考虑目标的距离、速度、方位角等参数。

5. 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对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包括滤波、抗干扰处理、目标检测与定位等,并分析处理后的数据,评估雷达性能。

三、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在本次仿真实验中,我们以舰船雷达为例,通过仿真建模和参数设置,模拟了雷达的探测能力和性能评估。

以下是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 参数设置:仿真中,我们设置了雷达的工作频率为X 波段,波束宽度为20°,最大可探测距离为200km等参数。

2. 目标模拟与回波仿真:我们设置了多个目标,包括小型舰船、飞机等,根据雷达工作参数,计算了各目标的回波信号,并模拟了不同距离、速度下的回波特性。

3. 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我们采用信号处理算法对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滤波和抗干扰处理,得到了目标的距离、速度和方位角等参数,并绘制了目标探测图、距离-速度图以及方位角特性图。

4. 性能评估:通过分析得到的数据和图形,我们评估了雷达的探测能力、目标识别能力以及抗干扰能力,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和优化。

雷达仿真系统的设计

雷达仿真系统的设计
下 的数 字仿 真 。 ( ) 数 据显 示模 块 2 根 据要 求 , 示界 面 同时显示 了 153 显 5 B总线 上
的 1 制数 据 和 1 制 物 理量 。在 静 态模 拟 时 , 6进 0进
采用 了总线 拓 扑结构 , 子系统 并行 运行 , 各 系统 之 问可 以实时交 换数 据信 息 。
之一 。雷 达仿 真系统 是航 电仿真 系统 中至关 重要 的
综合 显示控 制仿 真器 和任务 计算 机仿真 器 。
子系统 。详细 介绍 了雷达 仿 真 系统 的设 计 和实 现 ,
并 在航 电仿真 系统 中进行 验证 。系统 的设计 实现 了 通 用化 和可视 化 , 且操 作简 便 。
通过 总线接 口板 将雷 达仿 真系 统 连接 到 15 B 53 总线上 。总线 接 口板接 收 到 15 B总线 的数据 , 53 经 过解码处 理就 可得 到雷达 仿真器 所需 要 的数 据 。雷 达仿 真器进 行相关 的计算 处 理 , 着 将 雷达 仿 真 器 接 仿 真 的输 出数据经 过 编码 处 理 后 , 通过 总线 接 口 再
制板 l

究 : 从航 系研。E硕研6 萋向 要事芸辈合统雾 昌m:究’ 主 空子 方 电综 究 人iv生 许 -li 1 ’ n aa 0 老 6@ g
因 电真 扑 构 图 航 系Ll 肌 仿 尔 。 1 吧是 统 j 1 拓结 钷
维普资讯
1 期 1
李 云冲 ,等 :雷达仿真 系统 的设计
29 65
2 2 仿真 系统 的设计 特点 .
2 2 1 系统运行 并行化 ..
主要包 括静 态模 拟和 动态模 拟两个 状态 。静 态
模拟主要是为了在系统开发早期进行数据通讯 的调 试和验证 , 它只进行简单 的数据传输 。动态模拟是 在静态 模 拟正确 的 基础 上 , 行 雷 达不 同工 作 方式 进

雷达原理及测试方案设计

雷达原理及测试方案设计

雷达原理及测试方案1 雷达组成和测量原理雷达(Radar)是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原意“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在空间的位置。

现代雷达的任务不仅是测量目标的距离、方位和仰角,而且还包括测量目标速度,以及从目标回波中获取更多有关目标的信息。

1.1 雷达组成图1 雷达简单组成框图图2 雷达主要组成框图雷达主要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和显示设备组成,基本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通常雷达工作频率范围为2MHz~35GHz,其中超视距雷达工作频率为2~30MHz,工作频率为100~1000MHz范围一般为远程警戒雷达,工作频率为1~4GHz范围一般为中程雷达,工作频率在4GHz以上一般为近程雷达。

的高频脉冲串。

天线采老式雷达发射波形简单,通常为脉冲宽度为τ、重复频率为Tτ用机械天线,接收信号处理非常简单。

这种雷达存在的问题是抗干扰能力非常差,无法在复杂环境下使用。

由于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飞机、导弹、人造卫星及宇宙飞船等采用雷达作为探测和控制手段,对雷达提出了高精度、远距离、高分辨力及多目标测量要求,新一代雷达对雷达原有技术作了相当大的改进,其中频率捷变和线性相位信号、采用编码扩频的低截获概率雷达技术、动态目标显示和脉冲多普勒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新技术。

表1 雷达频率分段1.2 雷达测量原理1) 目标斜距的测量图3 雷达接收时域波形在雷达系统测试中需要测试雷达到目标的距离和目标速度,雷达到目标的距离是由电磁波从发射到接收所需的时间来确定,雷达接收波形参见图3,雷达到达目标的距离R为:式(2) R=0.5×c×tr为来回传播时间式中c=3×108m/s,tr2) 目标角位置的测量目标角指方位角或仰角,这两个角位置基本上是利用天线的方向性来实现。

雷达天线将电磁能汇集在窄波束内,当天线对准目标时,回波信号最强。

构件化雷达仿真系统的测试方法

构件化雷达仿真系统的测试方法
Vo .3 No 9 I 7, . S p, 01 e 2 2
火 力 与 指 挥 控 制
F r o to & C mma d C n r l i C nr l e o n o to
第3 7卷
第 9 期
21 0 2年 9 月
文 章 编 号 :0 2O 4 (0 2 O —2 50 1 0一 6 O 2 1 ) 90 0 —4
s se y t m s h s e s bl a d a iy e e i e, but e n w h le e h ve e n r u uc a r u a e n e s l xt nsbl y t e c a l ng s a b e b o ght n o t r i s fwa e
GUO i —in LI Jn , Jn l g , U i HAN e — i W ANG a b n Z a W nbn , Hu — ig , HAO n Fe g
( .Unt 3 8 LA, u y n 7 0 3 C ia 1 i 6 8 0o P f L o a g 4 1 0 , h, , t 2 S h o l to i S i c n n i ern NUDT, h n s a 4 0 7 , hn ) . c o l E e r nc c n ea d E g n e ig, f o c e C ag h 10 3 C ia
达构件测试 实例 , 验证 了 该 测 试 方 法 的 可 行 性 与 有 效 性 。 关键 词 : 达 , 真构件 , 雷 仿 自动 化 测 试 , 数 据 元 中 图 分 类 号 : P3 1 9 T 9 . 文献标识码 : A
Re e r h o s i g M e ho o m po nt Ba e s a c f Te t n t d f r Co ne - s d Ra a i u a i n S se d r S m l t o y t m

雷达探测距离仿真实验

雷达探测距离仿真实验

远距离支援/自卫干扰下雷达探测距离仿真一、实验目的1.定量分析干扰机掩护突防目标或自卫干扰的有效距离。

2.根据抗干扰措施,了解不同抗干扰策略条件下雷达探测探测目标的能力。

3.利用MATLAB可视化雷达的探测能力,更好地理解雷达威力图。

二、实验原理雷达能在多远的距离检测到目标,即雷达的探测能力,由雷达方程确定。

雷达方程将雷达的作用距离和雷达发射、接收、天线和环境等因素联系在一起,决定了雷达检测某类目标的最大作用距离。

2.1无干扰条件下的雷达方程雷达检测能力实质上取决于信号噪声比,设检测信号所需的最小输出信噪比为(SN)omin,并考虑系统总损耗L,则可得无干扰条件下的雷达最大作用距离方程为:R max=[P tσG t G rλ2(4π)3kT0B n FL(S N)omin]14上式中,P t为雷达发射机功率,G t为雷达天线的发射增益,G r为雷达天线的接收增益,λ为波长,σ为目标雷达截面积,B n为雷达接收机带宽,F为雷达接收机噪声系数,T0为噪声温度,k为玻尔兹曼常数。

2.2支援干扰条件下的雷达方程支援干扰条件下,干扰机以其主瓣指向雷达,而雷达则以主瓣指向目标。

只考虑单部干扰机时,雷达作用距离方程为:R max_SJ=[P t G t G rσR j2B j4πP j G j G r′(θ)B n Lγj (SJ)min]14上式中,P j为干扰机发射功率,G j为雷达天线的发射增益,B j为干扰机噪声带宽,G r′(θ)为雷达天线对干扰机干扰信号的接收增益。

γj为干扰信号对雷达天线的极化损失,R j为干扰机到雷达之间的距离。

(SJ)min为最小可检测信干比。

考虑多部干扰机支援干扰时,设干扰机到雷达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不同,而其他性能一致,则雷达作用距离方程为:R max_SJ=[P t G t G rσB j4πP j G j B n Lγj(SJ)min∑G r′(θi)R j,i2ni=1]14本实验中,计算干扰下的雷达作用距离时,除干扰机的干扰信号外,考虑其他噪声杂波的影响,则信干比的计算为:(SJ all )=SP N∙P NJ all=SP N∙P NP N+P0j上式中,P N=FkT0B为噪声杂波功率,P0j为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功率。

雷达仿真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雷达仿真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应用设计Applications今日电子 · 2018年7月 · 雷达仿真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应用陕西黄河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所 巴文祥 侯育星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电子对抗技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雷达的生产研制过程中,为了预先对设备的性能和技术指标进行验证,传统的雷达整机调试需采用飞机或者飞艇来配合试验,由于系统庞大、人力物力消耗巨大给试验带来诸多不便。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模拟仿真技术的飞速发展,雷达仿真模拟技术也得到了较好的进步,雷达仿真模拟系统具有系统相对简单,使用灵活和低成本等优势在现代军事电子对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雷达仿真模拟系统可以模拟多样性目标和大规模目标群,实现目标定位跟踪,环境适应性、抗干扰能力和目标识别等技术指标验证,大幅度的提高了军事训练的真实性和节省了训练开支,提高了技术人员和战士的技术水平,本文主要介绍雷达仿真模拟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总体设计方案雷达仿真模拟系统可以实现两种形式的模拟,第一、模拟目标和干扰回波,同时将模拟目标和干扰回波以中频信号的方式注入雷达系统中,这时雷达系统所接收的信号有仿真目标回波、真实环境回波和干扰回波,用这种方式基本可以有效地评估雷达的技术性能,并节省了设备成本投入。

第二、模拟全部雷达回波,同时模拟目标、干扰和环境回波,采用中频信号和射频信号注入雷达系统,由于背景杂波建模精度和信号注入方式的限制,只能进行有限条件的模拟,该方式主要用在系统评估和设备调试时使用。

雷达仿真模拟系统主要可以实现以下几种模拟信号。

1)目标模拟,可以实现多目标模拟,能模拟目标的运动特性,R C S起伏特征,多普勒频移;2)干扰模拟,可以实现有源干扰和欺骗式干扰模拟,有源干扰主要有:随机噪声干扰、噪声调频干扰、噪声调幅干扰、扫频干扰、脉冲调制干扰;欺骗式干扰包括:应答式干扰、数字储频式干扰等;3)环境杂波模拟,可实现地杂波和云雨杂波的模拟。

系统总体结构和功能1 模拟器总体结构模拟系统仿真软件运行在主控计算机上,在计算机显控界面完成目标、干扰信号和战场环境设置、实时状态控制和仿真各种工作模式,雷达模拟器按软件框架运行,实现设备运行管理,通过接收设置参数和控制状图1 雷达模拟器总体结构图2 雷达模拟器功能框图应用设计Applications态字完成雷达仿真,模拟系统在运行前将相应的信号参数、控制命令和杂波数据进行预处理,形成数据模型数据库和实时数据库,总体结构如图所示。

雷达系统仿真设计报告一

雷达系统仿真设计报告一

雷达系统建模与仿真设计报告一、设计题仿真产生十种概率分布的随机序列,并进行参数检验,概率分布检验和独立性检验。

二、设计过程1.选择运用MATLAB软件实现设计要求。

2.选择以下十种概率分布,实现其随机序列的数据仿真。

3.具体实现方法 (1)[0,1]区间均匀分布运用乘同余法产生[0,1]区间均匀分布随机数序列的递推公式)(mod 1M x x n n λ≡+式中:λ、M 为两个参数,0x 为初始值。

此处取352=M ,10=x ,155=λ,产生100000个随机数组成的序列,并设置显著水平为5%进行频率(均匀性)检验,参数(一阶矩、二阶矩、方差)检验,相关系数(独立性)检验。

通过检验后,方可认为产生的[0,1]区间均匀分布随机数序列符合设计要求。

通过编写MATLAB 语言代码,产生的序列做直方图如下:检验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该[0,1]区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序列通过了各项检验。

以下的十种概率分布的随机数序列均以[0,1]区间上的均匀分布随机总体为基础。

根据相关理论,只要给定的均匀分布随机数序列满足均匀且独立的要求,在对其经过严格的数学变换或者严格的数学方法后,所产生的任何分布的简单子样都会满足相同的总体分布和相互独立性的要求。

据此,以下产生的十种概率分布的随机数序列均不再进行检验,仅画出概率分布直方图作为参考。

(2)高斯(标准正态)分布在雷达系统仿真中,正态分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为雷达接收机的内部噪声、雷达的各种测量误差等均服从正态分布,并且还可由正态分布获得指数分布、瑞利分布、韦布尔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等许多非高斯分布表达式。

当随机变量i u 为[0,1]区间上的均匀分布随机变量,所要求的高斯分布的均值为1)(m y E i =,方差21)(σ=i y D 。

运用近似抽样法,则所求的高斯分布随机变量的表达式为111)2(12m Nu N y Ni i j +-=∑=σ。

当均匀分布随机变量的数目N=12时,简化式为6121-=∑=i i j u y ,本设计中采用了该简化式。

航空机载雷达系统性能仿真与分析研究

航空机载雷达系统性能仿真与分析研究

航空机载雷达系统性能仿真与分析研究航空机载雷达系统是飞行器上的重要设备之一,用于探测空中目标并提供相关信息,为飞行员提供导航、目标识别和避撞等功能。

为了确保机载雷达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需要进行性能仿真与分析研究,以评估其性能指标,并优化其工作过程。

首先,为了进行航空机载雷达系统的性能仿真与分析研究,需要建立适当的仿真模型。

该模型应包括雷达天线、发射接收模块、信号处理单元以及目标模型等主要部分。

通过仿真模型,我们可以模拟真实的雷达工作环境,包括不同的目标特性、天气条件和距离等因素。

这样,我们可以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估。

在进行性能仿真与分析研究时,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探测性能评估:通过仿真模型,可以评估雷达系统的探测能力。

通过调整天线的参数和信号处理算法等,我们可以分析不同条件下的探测范围、探测距离和目标识别能力。

这对于决策系统的配置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2. 抗干扰性能评估:在实际运行中,雷达系统可能会受到各种干扰源的影响,例如敌对电子对抗设备、其他雷达系统等。

通过仿真模型,我们可以模拟这些干扰源,并评估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更加鲁棒的系统。

3. 信号处理算法优化:雷达系统的性能不仅取决于硬件的性能,也取决于信号处理算法的优化。

通过仿真模型,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的信号处理算法,并评估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通过对算法的优化,可以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4. 雷达系统与飞行器的集成:航空机载雷达系统需要与飞行器其他系统进行集成,例如导航系统、通信系统等。

通过仿真模型,我们可以评估雷达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兼容性,并分析其对整体飞行器性能的影响。

这对于系统的设计和整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进行性能仿真与分析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合适的仿真软件和工具。

例如,可以使用MATLAB、Simulink等工具进行雷达信号处理算法的仿真与优化;也可以使用SolidWorks等软件进行雷达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雷达系统建模与仿真报告

雷达系统建模与仿真报告

设计报告一 十种随机数的产生一 概述.概论论是在已知随机变量的情况下,研究随机变量的统计特性及其参量,而随机变量的仿真正好与此相反,是在已知随机变量的统计特性及其参数的情况下研究如何在计算机上产生服从给定统计特性和参数随机变量。

下面对雷达中常用的模型进行建模: ● 均匀分布 ● 高斯分布 ● 指数分布 ● 广义指数分布 ● 瑞利分布 ● 广义瑞利分布 ● Swerling 分布 ● t 分布 ● 对数一正态分布 ● 韦布尔分布二 随机分布模型的产生思想及建立.产生随机数最常用的是在(0,1)区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其他分布的随机数可利用均匀分布随机数来产生。

2.1 均匀分布1>(0,1)区间的均匀分布:用混合同余法产生 (0,1)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伪随机数通常是利用递推公式产生的,所用的混和同余法的递推公式为:1 n x =nx +C (Mod m )其中,C是非负整数。

通过适当选取参数C可以改善随机数的统计性质。

一般取作小于M的任意奇数正整数,最好使其与模M互素。

其他参数的选择(1) 的选取与计算机的字长有关。

(2) x(1)一般取为奇数。

用Matlab来实现,编程语言用Matlab语言,可以用 hist 函数画出产生随机数的直方图(即统计理论概率分布的一个样本的概率密度函数),直观地看出产生随机数的有效程度。

其产生程序如下:c=3;lamade=4*200+1; x(1)=11; M=2^36;for i=2:1:10000;x(i)=mod(lamade*x(i-1)+c,M);end;x=x./M;hist(x,10);mean(x)var(x)运行结果如下:均值 = 0.4948 方差 = 0.08402> (a,b)区间的均匀分布:利用已产生的(0,1)均匀分布随机数的基础上采用变换法直接产生(a,b)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其概率密度函数如下:⎪⎩⎪⎨⎧-=01)(ab x p b x a x b x a ≥≤≤≤, 其产生程序如下:c=3;lamade=4*201+1; a=6;b=10; x(1)=11;M=2^36; for i=2:1:10000;x(i)=mod(lamade*x(i-1)+c,M); end; x=x./M;%%%%%%%%%%%%%%%%%%%%% i=2:1:10000; y(i)=(b-a)*x(i)+a; n=5:0.1:11;hist(y,n),axis([a-1 b+1 0 max(hist(y,n))+20]); mean(y) var(y)上面程序中取 a = 6,b = 10 .即(6,10)区间上的均匀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达仿真系统的设计及测试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仿真系统在科学领域越来越发挥出其自身的巨大优越性。

雷达仿真系统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它是雷达技术与数字模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实施方面有经济性、可重复性、无破坏性、安全性等优点。

本文详细论述了雷达仿真系统设计中以及相应的测试分析,以期我国的雷达仿真技术得到更好发展。

【关键词】仿真;雷达;测试
1.引言
雷达仿真系统是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产物,在具体实施方面,它往往需要雷达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

在实际的仿真过程中,我们首先让计算机产生数字回波,为了我们方便调用回波数据,紧接着需要对回波生成模块,最后通过D/A转换成模拟视频回波,但这种直接转换过来的回波还不能被雷达接收,我们还需要将这些回波视频调制到高频,最后传递给雷达接收端口。

雷达仿真系统可代替外场试验,达到雷达设备的调试和优化的目的,具有稳定性好和灵活性好两大优点。

2.雷达仿真系统
雷达仿真系统是用计算机来完成的,具体的仿真过程如图1所示。

2.1 雷达仿真系统的结构
在设计雷达系统的仿真结构时,我们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经济性、准确度等,在诸多因素中,数据的传输速率、输出回波的实时性有着突出的影响,我们应当着重考虑。

另外,在设计雷达仿真系统时,我们还要结合实际的技术经济条件,考虑雷达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等。

具体的雷达仿真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回波数据往往用数字生成的方法来获得,然后储存在相关的计算机上。

在实际的试验过程中,计算机上的回波数据一般情况下是通过DMA调用方式将其输出到外部缓冲区,之后数据被传送到D/A(传送速率与仿真回波采样的速率一致),进而被D/A转换成为视频回波,接下来,我们对这些视频回波进行调制解调,将其转换为高频回波,以方便雷达设备接受。

在现代雷达仿真中,生成数字回波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有效,最经济,最准确的方法。

在实际的试验中,往往采用无线电技术来生成数字回波,同时,也要考虑不同雷达的运行环境等相关的实际因素。

但是由于雷达仿真系统拥有相当强大的扩展性和通用性,使得在实际的操作中,面对不同的雷达环境,我们也无需改变其硬件设施,只需从软件上改变模型参数即可生成相应的回波数据即可。

2.2 仿真系统中,数字回波的生成
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获得数字回波,其一是通过实采,其二是通过模型生成相应的数据。

通过实采的数字回波,其准确度取决于我们所使用的采波器的准确度、精度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

通过模型生成的数字回波,其准确度取决于选取目标模型时是否符合科学的数字选择原理,同时,在运用模型生成数字回波时,我们应当充分考虑环境的因素,而且根据我们的实际经验,每一种模型往往只适合一种情况。

雷达回波的目标类型有多个参数,例如多普勒频移、目标距离、散射中心数目、幅度起伏等,我们在选择目标类型时应充分考虑各个参数的影响,例如多普勒频率的模拟主要体现在目标回波的相位变化,同时,目标距离的模拟需要根据三个条件来判断,分别是:目标运动的方向;目标运动的速度;雷达工作时间的变化。

2.3 数字回波的管理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重复使用实采的回波数据或者计算机生成的仿真回波。

但是,在试验的过程中,回波库的文件数量会随着仿真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为了以后的研究方便,同时使回波库中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我们一般要对回波库中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在具体实施方面,为了方便有效的获取回波库的回拨文件,我们需要一种系统能够帮助我们提供回波的相关信息。

为此,我们建立了具体可行、科学合理的回波属性表如表1所示,将把每个回波文件和相应的属性联系起来,其中属性值包括环境模型、雷达体制、时间信息、目标模型等。

最后,我们将回波参数可以通过在主界面上进行属性选择来选择回波参数。

为了加强回波库的管理功能,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回波索引库。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仍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数据库的数据在存储时如果采用非规范格式,在这种情况下,储存的数据会过于冗长,同时由于数据量非常大,回波库里的数据在进行更新时,其速度将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导致回波库的的物理空间有一大部分都被现增加的存储表所占用,从而造成数据库的一些操作特别困难,甚至会出现数据的删除异常和修改异常。

如果把原始数据那种非规范的格式在储存时转换为规范的格式,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例如,可以消除数据的冗长性,节省数据的储存空间,而且能够增加数据的完整性。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由于数据进行了规范化处理,使得回波库中表格的数量大大增多,造成表的连接运算增多,最终使得数据库的执行速度降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索引系统。

2.4 回波的数据量大带来的问题
2.4.1 存储的数据量大
在雷达仿真系统中,我们所研究的对象,一般情况下是一段时间内的雷达回
波信号。

但这就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就是试验数据的储存问题。

举例来说,我们仿真过程用的时间是10分钟,那么这10分钟内所产生数据的存储量将达到Gbyte。

如果在每一次试验中,我们都对实验数据进行保留,那么我们所需要的储存设备将是很大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往往对实验数据进行压缩。

2.4.2 传输的数据量大
在雷达仿真系统中,还有一个问题,即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很大的数据缓存。

在回波产生过程中,仿真数据先从计算机里调出,被临时存放于一个缓冲区,然后再以与回波采样相同的速率传送到D/A,最终,数据由D/A向外界转换输出。

在整个数据的传入、传出过程中,都必须要有很高的速度,例如,在实际试验中,回波采样的速率可达几十兆HZ。

除却速度之外,还要求有一个容量非常大的外部缓存。

但是,如果缓冲区的容量过大,则会大大降低雷达仿真系统的通用性,同时,这样的缓存生产条件要求非常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消耗,一般情况下,我们不采用过分增大缓存的方式,而是采用双FIFO交替工作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