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4]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线粒体的活体染色与观察【实验目的】⒈掌握线粒体活体染色原理及方法。
⒉观察和了解动物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结构与分布特点。
【实验原理】⒈线粒体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细胞器,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
细胞的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通过线粒体呼吸作用来提供的。
活体染色是应用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染色剂真实地显示活细胞内某些结构而又很少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染色方法。
詹纳斯绿B(JanusgreenB)是线粒体的专一性活体染色剂。
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系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不同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和数目不同。
在电子显微镜下,线粒体的外形多样,如圆形、椭圆形、哑铃形和杆状。
线粒体的数目与细胞类型和细胞的生理状态有关,线粒体多聚集在细胞生理功能旺盛的区域。
线粒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能使詹纳新绿染料始终保持在氧化状态而呈蓝色,周围细胞内的染料却被还原成无色的色基,在进行细胞的体外染色时,至少要使材料在詹纳斯绿B染料中染色15min后再盖上盖玻片,以使材料充分氧化。
⒉活体染色是指用染料标记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
它的目的是显示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同时即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也不会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导致细胞的死亡。
活染技术可用来研宄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活体染色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的部分,主要是染料的“电化学”特性起作用。
碱性燃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有阴离子;而被染的部分本身也是具有阴离子或阳离子,这样,它们被此就发生了吸引作用。
但不是任何染料都可以作为活体染色剂之用,应选择那些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料配成稀的溶液来使用。
一般以碱性染料最为常用,因为碱性染料具有溶解在类脂质的特性,易于被细胞吸收,如中性红、詹钠斯绿B、次甲基蓝、甲苯胺蓝、亮焦油紫等。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教师:xxx所在学校:xxx中学目的要求:1练习徒手切片2认识叶片的结构3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材料用具:新鲜叶片(如菠菜、槐树、蚕豆的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两片、并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方法步骤方法与步骤要点注意事项(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片的临时切片1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
3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培养皿中。
要多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
4用毛笔蘸出较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叶片下面要垫上小块木板,以防损坏桌面。
刀片要捏紧,切割速度要快,注意安全。
为了便于观察,载玻片的水滴中可以同时放几片叶的横切片,选择切得较薄的一片用来观察。
(二)观察叶片的结构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2.观察时注意分清时的表皮、叶肉和叶脉。
仔细观察上、下表皮细胞的`区别(三)观察叶片的下表皮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表皮细胞的形态是什么样子的,下表皮上有没有气孔?撕取下表皮时,一定要薄,否则影响观察效果。
注意观察气孔的结构。
(四)画图在下面空白处画出下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及周围的几个表皮细胞,这一对保卫细胞要详细画,周围的细胞只需勾出轮廓。
画图时,要真实、实事求是。
讨论与交流1.保卫细胞的结构特点对植物的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2.从结构上看,叶片有哪些方面是适于接受阳光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篇二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动物细胞融合【实验目的】⒈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⒉学习化学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
⒊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的行为和变化。
【实验原理】细胞融合是指在自发或者诱导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为双核或者多核细胞的过程。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有很多方法可以诱导细胞融合,包括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诱导融合和电激诱导融合。
⒈病毒诱导融合仙台病毒、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可以介导细胞的融合。
这类病毒的被膜中含有融合蛋白,可介导病毒和宿主细胞融合,同时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
用紫外线灭活后,这些病毒即可诱导细胞发生融合。
⒉化学诱导融合很多化学试剂能够诱导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山梨醇、甘油、溶血性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
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
在恢复过程中相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
化学诱导方法,操作方便,诱导融合的概率比较高,效果稳定,适用于动、植物细胞,但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
PEG是被广泛使用的化学融合剂。
⒊电激诱导融合包括电诱导、激光诱导等。
其中,电诱导是先使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为偶极子,沿电力线排布成串,再利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破细胞膜,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发生重排,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两细胞发生融合。
电诱导方法具有融合过程易控制、融合概率高、无毒性、作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实验用品】⒈材料鸡血红细胞。
⒉试剂50%PEG、Hank’s溶液(pH7.4)、Alsever’s细胞保存液、0.85%氯化钠溶液。
⒊器材正置显微镜、离心机、离心管、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⒈鸡血红细胞的制备和保存用无菌注射器先吸入Alsevers溶液1ml,再从鸡翼下静脉取血0.5~1ml,取出后放入刻度离心管中,再加入2~3mlAlsevers溶液,使总量为4~5ml,混匀并封口,置于4℃冰箱内。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一、细胞形态观察及其大小测量1.实验结果及分析(1)细胞形态观察图1.1 10X40倍镜下肝细胞图1.2 10X40倍镜下血细胞图1.3 棉花叶横切(栅栏组织细胞)(2)细胞大小测量项目原始数值及数据处理平均值台尺41 35 41 28 20 33 目尺170 145 170 116 83 136.8根据公式计算得:每2.412 2.414 2.412 2.414 2.410 2.412格μm数项目原始数据及数据处理平均值长格数28 28 29 29 31 28 26 23 25 27.44 宽格数 5 4 5 4 6 4 5 5 4 4.67 长μm 67.54 67.54 69.95 69.95 74.77 67.54 62.71 55.48 60.30 66.202.思考题(1)血细胞分为哪几大类?分别描述你看到的不同血细胞的形态,并阐述其功能。
绘图。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
白细胞:主要扮演了免疫的角色。
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血小板: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细胞约占血液容积的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细胞和血小板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并有相对稳定的数量。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1.0μm),周缘较厚(2.0μm),故在血涂片标本中呈中央染色较浅、周缘较深。
在扫描电镜下,可清楚地显示红细胞这种形态特点。
红细胞的这种形态使它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约140μm2),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其功能――携O2和CO2。
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
在血涂片中,血小板常呈多角形,聚集成群。
血小板中央部分有着蓝紫色的颗粒,称颗粒区;周边部呈均质浅蓝色,称透明区(hyalomere)。
电镜下,血小板的膜表面有糖衣,细胞内无核,但有小管系、线粒体、微丝和微管等细胞器,以及血小板颗粒和糖原颗粒等。
细胞生物学研究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研究实验报告1. 引言在细胞生物学领域,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生命的基本原理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并探究不同条件下细胞的生长和变化,以及细胞代谢的影响因素。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细胞培养物准备: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并根据说明书的指导进行配制,确保培养基的pH值及其他参数的准确性。
2.2 细胞处理:将细胞培养物均匀接种于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中,根据实验设计设置不同的处理组和对照组。
2.3 细胞观察:在指定时间点,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2.4 细胞计数:利用细胞计数板或自动细胞计数器,对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细胞数量进行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了不同培养条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细胞数量的变化。
3.1 培养基成分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将细胞分别培养于不同成分的培养基中,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对细胞生长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例如,在含有特定营养因子的培养基中,细胞的生长速率显著提高。
3.2 不同培养温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将细胞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培养,并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其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细胞的生长速率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最高,而过低或过高的温度均对细胞生长产生了抑制作用。
3.3 细胞代谢产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添加不同浓度的代谢产物(如乙醛、乙酸等)到培养基中,观察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过高或过低的代谢产物浓度均对细胞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而适宜浓度范围内则促进了细胞的繁殖能力。
4. 讨论与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细胞的生长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以及代谢产物浓度等。
细胞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能够更好地进行增殖和发育,而不利因素则会抑制细胞的生长。
因此,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合理控制和优化培养条件对于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细胞生物学领域中的相关实验技术和细胞生长的条件调控。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_2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凝集反应【实验目的】⒈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
⒉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
⒊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方法。
【实验原理】⒈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 脂和蛋白质又能和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外被。
目前认为: 细胞间的联系, 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外被有关。
⒉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含糖(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 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外被中的糖分子连接, 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 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实验用品】⒈材料土豆块茎、家兔。
⒉试剂⑴PBS缓冲液称取NaCl 7.2g、Na2HPO4 1.48g、KH2PO4 0.43g, 加蒸馏水, 定容至1L, 调pH至7.2。
⑵1%肝素溶液0.1g肝素溶解于10mL0.9%氯化钠溶液中。
⒊器材5mL注射器、酒精棉球、双凹片、普通光学显微镜、托盘天平、滴管、离心管。
【实验程序】⒈以无菌方法抽取兔耳缘静脉血液(5mL注射器先吸取3mL1%肝素溶液)1mL, 用0.9%氯化钠溶液洗5次, 每次3000r/min离心5min, 最后按沉淀的红细胞体积用0.9%氯化钠溶液配成1%红细胞悬液。
⒉称取去皮土豆块茎2g, 切成薄片, 加10mLPBS缓冲溶液, 浸泡2h, 浸出的粗提取液中含有可溶性土豆凝集素。
⒊用滴管吸取土豆凝集素和PBS缓冲液各一滴, 置于双凹片的左右两孔内, 再分别滴入一滴1%红细胞悬液, 振荡10min。
4.待红细胞液发生明显凝集反应后, 将双凹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⒈结果细胞凝集反应实验现象⒉图像加土豆凝集素加PBS缓冲液【分析与讨论】⒈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 在双凹片上, 加有土豆凝集素的一侧, 震荡过程中, 红细胞液先变浑浊, 随后又变澄清, 同时发生凝集反应, 且凝集后的块状物聚集在液滴中央;而加有PBS缓冲液的一侧, 震荡过程中, 红细胞不发生明显变化, 静置后, 后细胞逐渐集中于液滴中间部位, 而四周表现为澄清。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3篇)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3篇)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精选3篇)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掌握显示细胞中过氧化物酶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3、掌握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检测方法二、实验原理:1、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许多胺类氧化为有色化合物,用联苯胺处理标本,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联苯胺氧化为蓝色的联苯胺蓝,进而变为棕色产物,因而可以根据颜色反应来判定过氧化物酶的有无或多少。
中间产物蓝色联苯胺是不稳定的,无需酶的参加即可氧化为棕色化合物。
2、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
它是一个主动的、高度有序的,基因控制的,一系列酶参与的过程。
3、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是: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核发生染色质凝聚和聚集于核膜周围(边缘化);细胞膜有小泡状形成;晚期细胞膜内陷形成大小不同的凋亡小体;根据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进行显微观察是检测细胞凋亡的一种直观、可靠的方法。
三、实验步骤: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显示1、在载片上滴一滴PBS缓冲液;2、取骨髓细胞:用断颈法处死小鼠,立即剪取后肢,去除肌肉,剥出后肢股骨,剪开股骨一端,用牙签尖的一端插入剪开的小孔中,抠取少许骨髓细胞置滴有PBS的载片上;3、涂片:用另一玻片将骨髓细胞沿一个方向涂布推开,室温晾干;4、媒染:在涂片上滴0.5%硫酸铜液,以盖满涂片为宜,处理30秒-1分钟。
5、倾去硫酸铜液,直接滴入联苯胺混合液反应6分钟(以盖满涂片为宜)6、清水冲洗,番红复染2min。
7、镜检:清水冲洗,室温晾干,先低倍镜下观察,后换高倍镜下观察(油镜100_)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与观察吉姆萨染色: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3、95%乙醇固定5min4、PBS缓冲液洗2次5、吉姆萨染色液染色5min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7、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吖啶橙染色: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3、甲醇:冰醋酸(3:1)固定5min4、PBS缓冲液洗2次每次1min5、0.01%吖啶橙染色液在避光环境下染色5min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6、选用蓝光激发滤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细胞培养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观察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3. 掌握细胞培养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实验原理:细胞培养是一种将生物体细胞从其原始生存环境中分离出来,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的技术。
这种技术对于研究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药物筛选等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将通过观察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加深对细胞培养技术的理解。
实验材料:1. 人体皮肤细胞2. 培养基(包含血清、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等)3. 塑料瓶(培养皿)4. 显微镜5. 记录表实验步骤:1. 取适量人体皮肤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使其从组织中分离出来。
2. 将细胞接种到塑料瓶(培养皿)中,加入适当浓度的培养基。
3. 将塑料瓶(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定期观察并记录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
4. 在合适的时间点,使用显微镜拍照记录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过程。
5.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和图片,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皮肤细胞在培养基中开始贴壁,并逐渐生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细胞开始出现分裂,形成相互连接的细胞团。
一些细胞逐渐伸展成梭形或扁平形,呈现出典型的贴壁生长形态。
在某些区域,我们观察到细胞开始分化为两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一种呈圆形或椭圆形,另一种呈多角形。
这些现象表明细胞已经开始分化。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细胞确实可以在体外条件下贴壁生长并增殖。
这证明了细胞培养技术的可行性。
2. 细胞分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本实验中得到了证实。
这说明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
3.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和适宜的培养条件,以确保细胞的存活和正常生长。
此外,不同种类的细胞可能需要不同的培养条件,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针对具体细胞类型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过程,观察了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并掌握了细胞培养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4)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五实验名称酸性磷酸酶显示法
1、组织中为什么出现棕黄色或棕褐色?这些细胞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1)脾脏是免疫器官,因此,鱼的脾细胞中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其中有大量溶酶体。
(2)酸性磷酸酶主要位于溶酶体内,是溶酶体的标志酶。
(3)由Gomori氏法显示酸性磷酸酶的原理得:细胞中的酸性磷酸酶能够分解底物(β-甘油磷酸纳)而释放出磷酸基,在pH5.0的环境中,磷酸基与硝酸铅反应,形成酸铅。
但因其是无色的,所以再经过与硫化铵的作用,形成棕黑色的硫化铅沉淀。
因此在组织中会出现棕黄色或棕褐色。
吞噬细胞生理功能:
①非特异性地吞噬杀灭病原体、衰老病残和突变的细胞;
②在特异性免疫形成过程中,参与抗原识别和递呈,生成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迟发型变态反应和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损伤。
③以吞噬功能为主,发挥非特异性免疫防疫作用并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损伤等。
2、解释5种温度下的作用。
(1)冷冻切片:保护组织内酸性磷酸酶不被破坏,便于切片。
(2)冷甲醛钙液固定:防止溶酶体内的酸性磷酸酶迁移。
(3)90摄氏度温箱热水浴:使对照片中的酶失活,形成对照。
(4)酸性磷酸酶孵育液预热至37摄氏度:预热至37摄氏度,与后面的孵育温度相同,无温差,单一变量,保持酶活性。
(5)37摄氏度恒温箱:维持正常的酶活性,进行实验。
细胞-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渗透性
细胞-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渗透性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的渗透性。
2.探究渗透压对细胞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1.洋葱。
2.无菌盐水。
3.显微镜。
4.玻璃滴管。
5.塑料试管。
三、实验步骤1.取一个洋葱,将表皮取下,并将其切成片。
2.将洋葱片放在试管中,加入足够的无菌盐水,盖上塞子,摇晃均匀。
3.用玻璃滴管吸取洋葱片上方的液体,滴在玻片上。
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片的细胞,记录下细胞的变化。
5.用另一个试管加入不同浓度的盐水,重复步骤2-4。
四、实验结果1.取一个完整的洋葱片,放入无盐水中,洋葱片不发生变化。
2.将洋葱片放入浓盐水中,洋葱片变得更小,细胞膜与胞壁分离,变形。
3.将洋葱片放入淡盐水中,洋葱片变大,细胞内液体逐渐向外渗透。
五、实验分析细胞渗透性是指细胞膜对于溶质运动的穿透性,即溶质对细胞膜的渗透作用。
溶液的渗透性取决于溶质浓度和溶液中其他物质的浓度。
在本实验中,当洋葱片浸泡在无盐水中时,细胞渗透性基本保持不变,因为溶液中的溶质浓度与细胞内液体中的浓度相同。
当洋葱片放入浓盐水中时,水分子从细胞内向外移动,以平衡溶液中盐分浓度的差异,导致细胞逐渐失去水分,细胞膜与胞壁分离,由此导致细胞变形。
当洋葱片放入淡盐水中时,水分子从外向内移动,以平衡溶液中盐分浓度的差异,导致细胞内液体逐渐向外渗透,从而导致细胞膨胀,甚至破裂。
当洋葱片放入中等浓度的盐水中时,由于外部盐分浓度与细胞内液体中的浓度几乎相等,因此细胞渗透性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
细胞的渗透性与溶质浓度和其他物质的浓度有关。
当溶液中的溶质浓度高于细胞内液体的浓度时,细胞会失去水分,导致细胞变形;当溶液中的溶质浓度低于细胞内液体的浓度时,细胞内液体会渗透到外面,导致细胞膨胀。
因此,在细胞的保护和生存方面,细胞必须保持正确的渗透压。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
二、实验原理:在微观水平上,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通常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质中含许多小器官和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细胞骨架等。
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可以看到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细胞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形态特征。
三、实验步骤:1. 熟悉实验设备和原理,准备好实验所需的盖玻片、覆盖片、构建显微镜和目镜等设备;2. 用洗涤液彻底清洗玻璃片,用酒精棉轻轻擦拭干燥;3. 取一滴洗涤液滴在玻璃片上,用银夹取一片洋葱内皮,撕下一小块后放入滴在玻璃片中央;4. 用银夹按住洋葱内皮表面,轻轻地撕成细胞块后,再滴上一滴洗涤液,轻轻摇晃玻片,使洋葱细胞均匀分散在玻片表面;5. 取一块覆盖片,斜着压入滴在玻片表面的细胞悬液,使其平滑成一小片;6. 在玻片表面上放置一滴染料,如伊红染料或甲基蓝染料,然后再建立显微镜后调整到适当的放大倍率;7. 观察细胞的形态、细胞核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等。
四、实验结果分析:洋葱内皮细胞是一种球形或椭圆形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边包围结构,它隔开了生物体环境与细胞内环境。
细胞质包含细胞器和细胞液。
细胞核是控制细胞体的生长、发育和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转录的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它的位置比较固定在细胞的中央或靠近细胞膜的一侧。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洋葱内皮细胞的大小和形状,并且细胞核位置明显。
染色后,细胞质和细胞核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不同的细胞类型有着不同的结构和形态特征。
在细胞中,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较明显,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本实验通过观察洋葱内皮细胞的形态和染色,深刻理解了细胞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并对进一步的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支持。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5)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六实验名称细胞骨架显示——微丝的观察1、画出所观察到的微丝图像。
2、对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
本次试验成功的观察到了微丝,但存在一些小问题。
1.染色不完全,但是着色部分可观察:实验时应用吸管轻轻吸打,防止洋葱鳞茎内表皮卷曲、折叠,若卷曲折叠可以在洗涤的过程中慢慢展开,若没展开,在制片时用镊子小心的将内表皮展开,观察着色部分。
2.细胞内除骨架蛋白外有少量着色物质:TritonX-100处理时间应足够,处理完洗涤应充分,否则胞内会存在膜泡状结构及其它杂蛋白,干扰骨架染色及观察;此外,尽量保证各组各步处理的时间和方法一致。
3.TritonX-100处理后各步操作应轻柔,避免容器剧烈震荡及吸管吹打过猛引起骨架蛋白束断裂。
3、说明在实验中用1%TritonX- 100处理细胞的作用。
用适当浓度的TritonX-100处理植物细胞,可以抽提掉细胞质内的可溶性蛋白和脂类,而骨架蛋白却保存完好。
4、根据M-缓冲液的成分分析其作用在M-缓冲液中:(1)咪唑是缓冲剂,稳定pH值。
(2)MgCl2提供Mg离子,KCl提供K离子,对骨架起聚合作用。
(3)EGTA和EDTA螯合Ca离子,在低钙条件下,骨架纤维保持聚合状态并且较为舒张,便于观察。
(4)巯基乙醇是抗氧化剂,还原二硫键,稳定骨架结构。
5、简述微丝动态平衡过程中各种条件及作用。
有些细胞内,微丝的结构相当稳定,形成永久性的结构,但在大多数非肌肉细胞中,微丝是一种暂时性的动态结构,根据生理状况不断地进行组装和去组装,从而维持细胞的形态及参与细胞运动。
(1)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在合适的条件下,结合ATP 的肌动蛋白既可以参与微丝正极端的组装,也可以在负极端进行组装。
(2)成核蛋白:成核蛋白Arp2/3复合物、形成蛋白等催化成核过程,以实现细胞形态和运动状态的快速变化。
(3)加帽蛋白:与微丝末端结合阻止微丝解聚或过度组装。
(4)细胞内微丝的排列方式有两种:束状排列和网状排列。
细胞原代培养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原代培养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原代培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细胞原代培养,通过对细胞的体外生长和繁殖过程进行观察和研究,以了解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探索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的机制,为细胞生物学、肿瘤学、药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二、实验原理细胞原代培养是指将组织样本通过一定的消化和培养技术,获得并培养单细胞悬液的过程。
这些细胞可以在体外生长和繁殖,并保持一定的生物学特性。
通过细胞原代培养,我们可以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了解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的作用机制。
三、实验步骤1.组织样本准备:选取适当的组织样本,用PBS洗涤并用剃毛刀除去表面脂肪和结缔组织,切成1-2mm3的小块。
2.消化:将组织块加入含有胰蛋白酶和EDTA的消化液中,在37℃下消化10-15分钟。
期间需轻轻摇动几次以促进细胞释放。
3.细胞悬液制备:消化完成后,将消化液过滤至100目筛网,用PBS洗涤并离心(1000rpm,5分钟)去除上清液。
加入适量培养基制成细胞悬液。
4.细胞培养:将细胞悬液接种到培养瓶中,加入适量培养基进行培养。
在培养期间需注意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和更换培养基。
5.细胞传代:当细胞生长到一定密度时,可以进行传代。
用胰蛋白酶消化细胞并离心收集,加入适量培养基制成细胞悬液,按比例接种到新的培养瓶中。
6.实验记录: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需要对细胞的生长情况、形态学变化等进行详细记录。
同时,需要定期拍照记录细胞的生长情况。
7.结果分析:通过对细胞的生长情况、形态学变化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有关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结论。
四、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1.实验结果(请在此插入不同时间点的细胞生长照片)通过观察和记录细胞的生长情况,我们发现原代细胞在接种后的前几天内处于适应期,细胞数量增长较慢。
随后,细胞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并逐渐形成集落。
传代后,细胞的生长速度又逐渐减缓,但仍然保持稳定增长。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9)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十实验名称巨噬细胞吞噬现象的观察
1.在高倍镜下绘出在不同吞噬阶段的巨噬细胞图各一个(如鸡血红细胞附于巨噬细胞表面、部分吞入鸡血红细胞、吞入形成吞噬泡已开始被消化分解等),示吞噬作用的过程。
2.实验前一天,给小白鼠腹腔注射含台盼蓝淀粉肉汤的目的是什么?
(1)小鼠腹腔注射含台盼蓝的淀粉肉汤液,可诱导巨噬细胞大量产生,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
(2)在吞噬过程中,细胞吞噬淀粉时,会吞一些台盼蓝进去,而台盼蓝会使巨噬细胞染上一定的颜色。
3.巨噬细胞内有哪几种结构对执行复杂的吞噬功能最为重要?
具有流动性的细胞膜,胞质含有大量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吞噬小泡和吞噬小体,此外还有较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少量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等。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完整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膜的功能和特性;2. 掌握细胞膜的制备和观察方法;3. 学习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渗透性实验技术;4. 通过实验验证细胞膜在细胞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分隔层,具有保护、物质交换、信号转导等功能。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性渗透性。
本实验通过制备细胞膜、观察细胞膜形态、测量细胞膜流动性、研究细胞膜渗透性等方法,探讨细胞膜在细胞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猪肝、生理盐水、磷酸缓冲液(pH 7.4)、0.25%胰蛋白酶、0.1%EDTA、0.2%Triton X-100、红四唑(MTT)、无水乙醇、氯化钠、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超速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移液器、培养皿、烧杯、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细胞膜(1)取新鲜猪肝,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切成小块;(2)将肝组织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用组织捣碎器捣碎;(3)将捣碎的肝组织过滤,收集滤液;(4)将滤液加入适量0.25%胰蛋白酶,在37℃恒温水浴锅中消化30分钟;(5)将消化后的滤液加入适量0.1%EDTA,终止消化;(6)将终止消化的滤液离心(3000r/min,10分钟),收集上清液;(7)将上清液加入适量0.2%Triton X-100,充分混匀,室温下放置10分钟;(8)将混合液离心(12000r/min,30分钟),收集沉淀即为细胞膜。
2. 观察细胞膜形态(1)取细胞膜沉淀,用生理盐水洗涤2次,每次5000r/min,10分钟;(2)将洗涤后的细胞膜沉淀加入适量生理盐水,制成细胞膜悬液;(3)取少量细胞膜悬液,滴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封片;(4)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形态。
3. 测量细胞膜流动性(1)取细胞膜悬液,加入适量红四唑(MTT),混匀;(2)将混合液离心(3000r/min,10分钟),收集上清液;(3)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在570nm处的吸光度值;(4)根据吸光度值计算细胞膜流动性。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动物细胞融合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动物细胞融合实验目的:通过动物细胞融合实验,研究细胞融合对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实验原理:动物细胞融合是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细胞。
这种细胞融合可以通过化学物质、电融合或病毒介导等方式实现。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化学方法进行细胞融合。
实验材料:1.小鼠胚胎纤维化细胞2.小鼠癌细胞3.融合剂(聚乙二醇)4.培养基5.显微镜实验步骤:1.将小鼠胚胎纤维化细胞和小鼠癌细胞分别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2.用PBS洗涤细胞,加入适量的融合剂(聚乙二醇)。
3.用无菌吸管轻轻吹气使细胞悬浮液均匀混合。
4.将细胞悬浮液转移至培养皿中,并继续培养在37°C的培养箱中。
5.观察细胞的变化,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细胞数量的变化。
实验结果:经过细胞融合,观察到融合细胞表现出不同于原始细胞的形态特征。
例如,融合细胞可能会表现出更大的细胞体积、不规则的形状以及异常的细胞核形态。
此外,融合细胞通常比原始细胞更抵抗外界环境的压力,更能适应培养基中的低营养条件。
讨论与分析:细胞融合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用于探究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变化。
通过将不同类型的细胞融合在一起,可以观察到融合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发生的改变。
这些变化可能包括细胞体积的增加、细胞形态的改变以及细胞功能的增强等。
细胞融合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胞的组成和特性,还可以为研究癌细胞的形成和功能提供重要的线索。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小鼠胚胎纤维化细胞和小鼠癌细胞进行融合实验。
由于癌细胞的特殊性质,融合后的细胞可能会表现出更强的生长能力和侵袭性,这有助于我们研究癌细胞的形成机制。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细胞融合对于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是非特异性的。
这意味着融合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仅取决于融合的细胞类型,还取决于融合过程中的其他因素,如融合剂的用量和融合时间等。
因此,在进行细胞融合实验时,需要进行严密的实验设计和控制,以确保观察到的变化是由细胞融合引起的,而不是其他因素导致的。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_2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叶绿体的分离、纯化与荧光观察【实验目的】⒈通过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分离与纯化, 了解细胞器分离与纯化的原理和方法。
⒉熟悉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观察叶绿体的自发荧光和间接荧光。
【实验原理】⒈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能量转换细胞器,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能量转换细胞器, 光合作用就是在叶绿体中进行。
由于具有这一重要功能, 所以它一直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较大的一种的细胞器, 利用低速离心即可分离集中进行各种研究。
叶绿体结构模式图组织细胞的破碎方法很多, 包括机械法(研磨法、匀浆法、胶体磨法)和非机械法(超声波法、有机溶法、溶胀法、酶解法)。
除了某些细胞外的多肽激素和某些蛋白质与酶以外, 对于细胞内或多细胞生物组织中的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 都需要事先将细胞和组织破碎, 使生物大分子充分释放到溶液中, 并不丢失生物活性。
不同的生物体或同一生物体的不同部位的组织, 其细胞破碎的难易不一, 使用的方法也不相同。
⒉细胞器分离的过程包括两个主要阶段:碎细胞和细胞组分的分离。
将组织匀浆后悬浮在等渗介质中进行离心, 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是分离亚细胞组分的常用方法。
⑴差速离心①原理: 一个颗粒在离心场中的沉降速率取决于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 也同离心力以及悬浮介质的粘度有关。
在一给定的离心场中, 同一时间内, 密度和大小不同的颗粒其沉降速率不同。
依次增加离心力和离心时间, 就能够使非均一悬浮液中的颗粒按其大小、密度先后分批沉降在离心管底部, 分批收集即可获得各种亚细胞组分。
②事例: 叶绿体的分离应在等渗溶液(0.35mol/L 氯化钠或 0.4mol/L 蔗糖溶液)中进行, 以免渗透压的改变使叶绿体受到损伤。
将匀浆液在1000r/min 的条件下离心 2min, 以去除其中的组织残渣和一些未被破碎的完整细胞。
然后, 在 3000r/min 的条件下离心 5min, 即可获得沉淀的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
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报告nThis XXX。
cytochemistry。
XXX。
cell culture and analysis。
cell cycle analysis。
cell n and analysis。
XXX to study the structure。
n。
and us laws of life of animal and plant cells.Chapter 1 Overview1.1 XXXXXX and structure of cells。
study cell logical processes。
conduct cell culture and analysis。
and study cell XXX.Chapter 2 Experimental PrinciplesIn this experiment。
XXX cells。
XXX。
cytochemistry。
XXX。
cell culture and analysis。
cell cycle analysis。
cell n and analysis。
XXX processes。
cell culture and analysis。
and cell XXX.2.1 实验流程和应用实验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了多种实验方法来研究细胞的生理和遗传学特性。
其中,细胞器活体染色和显微观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我们使用荧光染料来标记不同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并使用显微镜观察它们在细胞中的位置和分布。
此外,我们还观察了细胞骨架的形态和组成,并使用冷冻保存技术来保存细胞的样本。
2.2 细胞器活体染色与显微观察为了观察细胞器在活体细胞中的分布和位置,我们使用了多种荧光染料。
例如,我们使用MitoTracker Red来标记线粒体,使用ER-Tracker Green来标记内质网,使用BODIPY FL C5-ceramide来标记高尔基体。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目录: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步骤4.实验结果与分析5.实验结论6.实验心得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学意义。
2.实验原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起着维持细胞内外环境平衡和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质内含有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等,对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发挥重要作用;细胞核则是细胞的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转录的场所。
3.实验步骤步骤1:制备观察细胞的标本将动植物组织样本切片并固定在载玻片上,用甲醛或酒精进行固定。
步骤2:观察细胞结构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视野适当调整,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整个组织结构,再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细节。
步骤3:细胞核染色在载玻片上滴加少许乙醇溶液,保持片面湿润,然后在玻片上滴加适量的苏丹红G溶液,使其覆盖整个标本,再用玻片一端旋转均匀。
然后,用甲苯将玻片内溶液洗净,再用约10%苏丹红醇溶液染色5-10分钟,最后用水洗净,挤去水分。
步骤4:观察细胞核结构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用高倍镜观察染色的细胞核。
注意观察核膜、染色质和核仁的形态和位置。
4.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得出以下结果和分析:-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包裹结构,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观察结果显示细胞膜是一个薄膜状结构,包裹着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核和细胞膜之间的区域,包含各种细胞器。
观察结果显示细胞质呈胶状或颗粒状,其中可以看到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中心,储存了细胞的遗传物质DNA。
观察结果显示细胞核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含有染色质和核仁。
5.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深入了解了细胞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学意义。
细胞膜起着筛选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对细胞的代谢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而细胞核则是细胞的遗传中心。
6.实验心得通过此次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注意:这一步,动作要非常迅速,否则鸡血会凝固。
或者先把抗凝剂加入到烧杯中,再加入新鲜的鸡血,边加边震荡即可。
[6]为什么新鲜的鸡血会凝固?[7]为什么这一步要使用0.17 M 的 NaCl 溶液? 实验六 细胞膜的渗透性一、 实验目的了解细胞膜[1]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2]二、 实验原理1、 在等渗溶液中,细胞对各种溶质的透过性不同。
有的溶质可以进入,有的溶质不能渗入。
2、 渗入的溶质能提高细胞的渗透压,促进水分子进入细胞,引起溶血现象[3]。
3、 不同的溶质渗入到细胞内的速度不同,因此溶血时间也不同。
三、 实验材料新鲜血液(鸡血、猪血、牛血等)四、 实验器材试管(1.5 cm X 18 cm )、试管架、10 ml 移液管、1 ml 移液管、200 ml 烧杯(2个)、250ml 容量瓶、移液枪、胶头滴管、菜刀、吸球、电子天平、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秒表五、 实验药品及试剂 0.17 M NaCl 、 0.17 M NH 4Cl 、 0.17 M NH 4Ac 、 0.17 M NaNO 3、 0.12 M Na 2SO 4、 0.12 M 草酸铵、 0.32 M 葡萄糖、 0.32 M 甘油、 0.32 M 乙醇、 0.32 M 丙酮、肝素抗凝剂[4]六、 实验步骤 1、 制备血液稀释液(1) 抗凝剂的制备:首先称取1克肝素钠粉末,然后加入0.17 MNaCl 溶液 10 ml (1∶10的比例),混合均匀,制成肝素抗凝剂。
(2) 血液稀释液的制备:取新鲜血液,按比例(肝素抗凝剂:血液=1∶10)混合均匀,配制成经肝素抗凝的血液[5] [6]。
(3) 按比例(经肝素抗凝的血液∶0. 17 M NaCl 溶液=1∶10)混合均匀,形成一种不透明的红色液体[7]。
2、 低渗溶液(空白对照)的观察取试管一只,加入10 ml 蒸馏水,然后再加入1 ml 稀释的血液。
注意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结果是溶液由不透明的红色变为澄清。
记录下这个过程所要的时间。
3、 红血球的渗透性按表一的配制,分别在下列十种等渗溶液中进行实验。
轻轻摇动,注意有无颜色变化,是否有溶血现象发生,记下时间(自加入稀释血液到溶液逐渐由红色变为透明澄清,红血球全部溶血所需时间),填入表一的空格中。
4、 显微观察[1]何为细胞膜? [2]为何不同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不同?[3]何为溶血现象?[4]你知道有哪些血液抗凝剂?(1)血液红细胞的观察滴一滴稀释的血液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种类、形状和颜色。
(2)细胞破碎的观察在上一步的载玻片的一端滴加清水,在另一端吸水,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破裂。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比较和分析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并解释原因。
结果:(1)在所提供的试剂中不溶血的有:(2)在所提供的试剂中不完全溶血的有:(3)在所提供的试剂中完全溶血的有:结果分析与比较:结论:2、绘制你所观察到的血液细胞图。
3、讨论溶血实验在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
附1:试剂配制表1、0.17 M NaCl 需要______克NaCl,定容至100ml。
2、0.17 M NH4Cl 需要______克NH4Cl,定容至100ml。
3、0.17 M NH4Ac需要______克NH4Ac,定容至100ml。
4、0.17 M NaNO3需要______克NaNO3,定容至100ml。
5、0.12 M Na2SO4需要______克Na2SO4,定容至100ml。
6、0.12 M草酸铵需要______克草酸铵,定容至100ml。
7、0.32 M葡萄糖需要______克葡萄糖,定容至100ml。
8、0.32 M甘油需要______克甘油(100%),定容至250 ml。
9、0.32 M乙醇需要______克无水乙醇,定容至250 ml。
10、0.32 M丙酮需要______克丙酮,定容至250 ml。
附2:表一在不同低渗溶液下溶血现象的调查编号试剂是否溶血时间1 10 ml 0.17 M NaCl + 1 ml稀释的鸡血2 10 ml 0.17 M NH4Cl + 1 ml稀释的鸡血3 10 ml 0.17 M NH4Ac + 1 ml稀释的鸡血4 10 ml 0.17 M NaNO3 + 1 ml稀释的鸡血5 10 ml 0.12 M Na2SO4 + 1 ml稀释的鸡血6 10 ml 0.12 M 草酸铵 + 1 ml稀释的鸡血7 10 ml 0.32 M 葡萄糖 + 1 ml稀释的鸡血8 10 ml 0.32 M 甘油 + 1 ml稀释的鸡血9 10 ml 0.32 M 乙醇 + 1 ml稀释的鸡血10 10 ml 0.32 M 丙酮+ 1 ml稀释的鸡血附3:溶血结果的判断(1)不溶血:液体分2层,上层浅黄色透明,下层红色不透明,镜检红细胞完好。
(2)不完全溶血:溶液混浊,上层变红色,镜检有部分红细胞破裂。
(3)完全溶血:液体变红而且透明,镜检发现细胞全成碎片。
附4:细胞膜内外物质交换示意图原始生命向细胞进化所获得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是生命物质外面出现了一层膜性结构,即细胞膜。
细胞膜和细胞内膜系统总称为生物膜(biomembrane)。
细胞膜(cell membrane),又称原生质膜,是细胞结构中分隔细胞内、外不同介质和组成成分的界面。
其厚度通常为7~8nm,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
一般蛋白质占60%-80%,类脂占20%-40%,碳水化合物约占5%。
关于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流体镶嵌模型是目前被最广泛接受和认可的观点。
该模型由美国加州大学的辛格(S. J. Singer)和尼克森(G. L. Nicolson)于1972年提出。
该模型突出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其结构特征是:生物膜的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其中磷脂分子的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
蛋白质或嵌在脂双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或横跨整个脂双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
根据在膜上的位置不同,膜蛋白可分为两类:通过强疏水或亲水作用同膜脂牢固结合不易分开的,称为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或内在蛋白;附着在膜表层,与膜结合比较疏松容易分离的,称为外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细胞膜的表面还有糖类分子,形成糖脂、糖蛋白。
因脂双层具有流动性,故蛋白质分子也可以在脂双层中横向移动;又因膜的内外表面上脂类和蛋白质的分布不均匀,反映了膜两侧的功能不同。
细胞膜是细胞与周围环境和细胞与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
其最重要的特性是半透性,或称选择透过性,对进出入细胞的物质有很强的选择透过性。
这是细胞膜最基本的一种功能,如果丧失了这种功能,细胞就会死亡。
细胞膜的功能有:1)分隔形成细胞和细胞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膜的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发生在膜上的生物功能;2)屏障作用,膜两侧的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3)选择性物质运输,伴随着能量的传递;4)生物功能:激素作用、酶促反应、细胞识别、电子传递等;5)物质转运功能: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的转运功能实现的,其主要转运方式有四种,即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作用。
6)细胞膜的受体功能:受体是细胞识别和结合化学信息的特殊结构,其本质是蛋白质。
实验八细胞融合实验目的掌握细胞融合原理、应用PEG融合细胞的方法以及细胞融合率的计算。
实验用品1. 材料鸡红细胞2. 器材和仪器普通光学显微镜、普通低速离心机、恒温水浴箱、刻度离心管、试管、载玻片、盖玻片3. 试剂50%PEG(MW4,000)、Hanks液(pH7.4)、生理盐水实验内容一、原理细胞融合(Cell fusion),即在自然条件下或用人工方法(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人工诱导的细胞融合,在六十年代作为一门新兴技术而发展起来。
由于它不仅能产生同种细胞融合,也能产生种间细胞的融合,因此细胞融合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细胞融合的诱导物种类很多.常用的主要有灭活的仙台病毒(Sendai virus),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和电脉冲。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聚乙二醇,因为它易得、简便,且融合效果稳定。
PEG的促融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它可能引起细胞膜中磷脂的酰键及极性基团发生结构重排。
二、方法1. 取新鲜鸡血以0.85%生理盐水制成10%的悬液。
2. 称取0.5克PEG(MW=4,000)放入试管内,在酒精灯上融化之,迅速加入0.5ml预热的37℃Hanks液混匀制成50%的PEG溶液。
放入37℃水浴中备用。
3. 取上述10%的鸡红细胞悬液1ml放入离心管中,沿离心管壁滴加50%PEG溶液,边加边晃动试管使之混匀,37℃水浴20min。
4. 取出离心管,缓慢滴加9ml Hanks液以终止PEG的作用,800g离心3min,弃上清。
5. 用贴壁的液体重悬细胞,取一滴制成滴片,加盖片镜检。
结果:在高倍镜下可以看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鸡红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异核体细胞。
要注意辨别融合细胞与重叠的鸡红细胞。
三、融合率的计算在高倍镜下随机计数200个细胞(包括融合的与未融合的细胞),以融合细胞(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核的细胞)的细胞核数除以总细胞核数(包括融合与未融合的细胞核)即得出融合率。
公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