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向) 2.术未尽.也(穷尽)3.先则恐逮于.臣(被) 4.夫.诱道争远(发语词)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答: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

赞成。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郑人买履[lǚ]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赞刘谐有一道学①,高屐②大履,长袖阔带,“纲常"③之冠,“人伦"④之衣,拾纸墨⑤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

时遇刘谐。

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⑥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⑦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

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⑧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

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

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选自明•李贽《李温陵集》)[注释]①道学:指崇奉儒家学说的人。

②屐(jī):木底有齿的鞋,此指鞋底。

③纲常:指三纲五常,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

它是封建社会提倡的道德规范。

④人伦:为人的伦理道德。

⑤纸墨:指儒家著作。

⑥羲皇:伏羲氏,传说中的古帝。

⑦纸烛:灯笼。

⑧李生:作者李贽自称。

[文言知识]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古今汉语中均有,只不过古汉语中稍多罢了。

现代汉语中“铁了心"的“铁”,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上文“敢呼仲尼而兄之”中的“兄”,是名词作动词用,“兄之”意为做他的兄长。

又,上文“李生闻而善”中的“善”,本为形容词,但在句子中要作动词用,解释为“认为好"。

又,上文“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中的“昭”,本为形容词,指明朗,在句子中要理解为“照亮”天空。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的词性在句子中临时活用为其他词性。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哂②斯③易2.翻译:①窃唇吻之三四②其人勃然作色而起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3.解释下列词组与句子中的“徒":①自谓真仲尼之徒焉(上文) ②徒劳无益③家徒四壁;④徒步当车4.理解:“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是一个反问句,请用陈述句表示它的意思。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王积薪闻棋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

将游京师,宿于逆旅②。

既灭烛,闻主人媪③隔壁呼其妇④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

”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

”各言数十。

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⑤。

”积薪暗记。

明曰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唐国史补》)[注释] ①王积薪:唐朝著名围棋手。

②逆旅:旅店。

③媪:老妇人。

④妇:指媳妇。

⑤伏局:这局棋认输。

[文化常识]围棋。

我国的围棋,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就流行,久盛不衰。

《学弈》中说到的“弈秋”,就是著名的围棋手。

到了唐朝,围棋已定型为今天的纵横19道,361个点。

它最初叫“弈”,“围棋”这个名词在西汉时出现。

到魏晋南北朝,上至帝王、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喜爱下围棋,因此高手辈出。

当时已实行九等品级制,是今天围棋九段等级制的雏形。

汉朝的班固、马融等都总结过下围棋的经验,至唐与五代,关于围棋的专著已很多,如《棋图义例》、《棋势》等。

棋盘(棋枰)及棋子有木质、石质的,也有玉制的。

日本、朝鲜及东南亚的围棋,都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敌②京师③既2.翻译:①良宵难遣②明曰复其势3.理解:这则故事说明【参考译文】王积薪下棋的功夫很高超,自认为天下没有敌手。

有一次他到京师去,路上借个小旅馆过夜。

熄灯以后,听见旅馆老板老婆婆隔了墙壁叫她的媳妇,说:“今夜气候温和,没有什么消磨时光,和我下一局棋怎样?”媳妇回答说:“好。

”老婆婆说:“我在第几道下了一子。

”媳妇说:“我在第几道下了一子。

”这样轮流说,各下了几十子。

老婆婆说:“你输了!”媳妇说:“是我输了。

”王积薪把两人下棋的过程记在心里。

第二天,复验那盘棋的局势,发现两人下棋用意之妙,都是他远远比不上的。

【参考答案】1.①匹配②京城、国都③已经2.①美好的夜晚难以打发;②第二天(按婆媳下棋的过程)恢复局势。

部编语文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的阅读50篇含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的阅读50篇含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的阅读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

”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

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

③道:正道。

④卜:此指选择。

⑤阙:同“缺”。

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

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文言知识]“感激”及其他。

现代汉语中的“感激”指感谢,但在文言中它指“因感动而奋发”。

上文“谧乃感激”,犹言因感动而奋发。

又,《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形同而古今义异的词还有不少,如“卑鄙”,古指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交通”,古指互相往来;“妻子”,古指妻与子女;“烈士”指有志于功业的人。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度②或③辄④进⑤余⑥笃⑦涕⑧居⑨务2.翻译:①目不存教②无以慰我④自汝得之,于我何有!3.“就乡人席坦受书”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就在同乡人席坦那里读书;②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借书读;③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去读书。

4.理解:①“孟母三徙”的故事说明什么?(同“猪”)的故事说明什么?【译文】甫谧年龄到了二十岁,不爱好读书学习,到处游荡,不守规矩,有人认为他憨痴不懂事。

曾经弄到瓜果,他总是进献给过继的母亲任氏。

任氏说:“《孝敬》上说:‘只给父母牛、羊、猪的奉养,尚且是不孝。

’你今年二十多了,眼不看一点教化人的书,心思尚未进入正道,你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宽慰的啊。

”说到这里,任氏就叹息着又说:“唉,从前孟子的母亲三次搬迁居处而成就了孟子的大仁,曾子的父亲兑现对小孩杀猪的诺言来教育他,难道是我居家没有选择好邻居,对你的教育有所疏漏,为什么你竟这样愚钝不开窍呢!你修养自身,勤奋学习,是你自身的收获,与我有什么关系呢?”说着说着就对着皇甫谧涕泣起来。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专力则精,杂学则粗(jiē)语休宁③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

”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

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

”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选自清•姚鼐《惜抱轩集》)[注释]①余:本文作者清人姚鼐(nài)自称,他字姬传,是“桐城派”的杰出代表。

②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

③休宁:古县名,今浙江境内。

[文言知识] 说“少”。

作为多少的“少”,古今相同。

“少”在文言中还作“年轻”、“年轻时”解。

上文“余少时尝效焉”中的“少时”,即为“年轻时”。

贺知章诗“少小离家老大还”,其中“少小”指年轻时。

古人年龄在30岁之内的都可指“少年”。

岳飞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头”即年轻人的头发。

古语有“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少年”也指年轻人。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盛②焉③悚2.翻译:①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3.“多所舍弃,词其一也”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很多爱好都抛弃了,只有词没放弃;②很多爱好抛弃了,词便是其中之一;⑧很多爱好没放弃,词便是其中之一;④很多爱好没放弃,只有词抛弃了。

4.理解:姚鼐感到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译文】词学以浙中为盛,余少时尝效焉。

一日,嘉定②王凤喈(jiē)语休宁③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

”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

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

”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词学以浙中为最盛,我小的时候曾经效仿过。

一天,嘉定王凤喈对休宁的戴东原说:“我从前怕姬传,现在不怕了。

”东原说:“为什么?”凤喈说:“他喜欢多才,见到有人有一个处便要和他一样。

专心学一门则精,学杂了就粗了,所以不怕了。

”东原见到我,把凤喈的话告诉了我,我感到震惊,于是把其他的爱好舍去,只功词一项。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强化练习题50篇及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强化练习题50篇及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强化练习题50篇及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

孟予辍然②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諠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④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注】①诵:背诵,②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③諠(xuān)遗忘。

④戒:警告。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其母方.织()(2)其母引刀裂.其织()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失:____________ (2)此:____________3.你认为孟母对孟子的成才有什么影响?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还能想到一个有关孟母的典故吗?译文孟子小时候,在他背诵的时候,他的母来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继续背诵下去。

孟子的母亲知道他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说:“有所遗忘,后来又想起来了。

”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以这件事作为警告。

从那件事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1)正,刚好(2)割断2.(1)谊(2)是3.使孟子从小养成了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孟母三迁。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蒲松龄之妻!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③矣。

山林目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④为快哉!”松龄善其言。

顾儿孙入闱⑤,褊心⑥不能无望,往往情见乎词,而孺人漠置之。

或媚以先兆,亦若罔闻。

松龄笑日:“穆如者⑦不欲作夫人⑧耶?”答曰:“我无他长,但知止足。

今三子一孙,能继书香,衣食不至冻饿,天赐不为不厚。

自顾有何功德,而尚存觖望⑨耶?”(选自清.蒲松龄《述刘氏行实》)[注释]①进取:此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

蒲松龄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不第。

②孺(rú)人:妻子。

③台阁:宰相。

④以肉鼓吹:犹言一呼百诺。

⑤入闱:参加科举考试。

⑥褊(biǎn)心:私心。

⑦穆如者:端庄的人。

此指妻子。

⑧夫人:此指贵夫人。

⑨觖(jué)望:不满意。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世无良猫某恶鼠,破家(1)求良猫。

厌(2)以腥膏[ɡào](3),眠以毡罽[jì](4)。

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

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乐均《耳食录》)【注释】(1)[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

(2)[厌]饱食。

(3)[腥膏]鱼和肥肉。

(4)[毡罽(jì)]毡子和毯子。

【阅读训练】1、“鼠以故益暴”中有两个加点词,请分别选择解释正确的义项。

(1)“故”的正确解释是(A)A.原因B. 故意C.故事D.过去(2)“益”的正确解释是(D)A.增加B.益处C.得益D.更加2、翻译。

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

猫已经吃得很饱,又睡得安稳,都不抓老鼠了。

3、猫不捕鼠的原因是:(饱食鱼肉,生活安逸,无需自己捕食了。

)15.某人说“世无良猫”,从中可知某人是个:不能物尽其才(用不好人才)的人,从中我们可以获知的人生之理是:环境过分安逸,人的斗志就会被消磨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目贵明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

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辐辏[còu]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

(选自《管子•九守》)【注释】①贵:以……为贵。

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

)③聪:听力好。

④智:思维敏捷。

⑤辐辏:车轮的辐条。

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

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识】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

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

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

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

【参考译文】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盲人识日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mén]烛而得其形。

他日揣籥[yuè],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导读】要想了解某种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通过实践了解它。

单凭道听途说,走马观花,只能是一知半解。

【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生而眇.者不识日( 眼瞎)2.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古代乐器,形状像笛)3.而人之未达.也( 洞晓)4.扪.烛而得其形( 用手摸)二、翻译1.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诱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

2.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从盘到钟,从蜡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终结吗?三、“盲人识日”的错误在哪里?答:只了解事物的局部,甚或是皮毛。

它告诫我们,单凭道听途说或者走马观花,至多不过是一知半解;要真正了解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亲自实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jì]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lǒng]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3)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à](4)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hé](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tián](10)若不知。

(《宋学士文集》)【注释】(1)牧:放牧牲畜。

(2)窃:偷偷地,暗中。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盲人识日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mén]烛而得其形。

他日揣籥[yuè],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导读】要想了解某种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通过实践了解它。

单凭道听途说,走马观花,只能是一知半解。

【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生而眇.者不识日( 眼瞎)2.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古代乐器,形状像笛)3.而人之未达.也( 洞晓)4.扪.烛而得其形( 用手摸)二、翻译1.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诱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

2.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从盘到钟,从蜡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终结吗?三、“盲人识日”的错误在哪里?答:只了解事物的局部,甚或是皮毛。

它告诫我们,单凭道听途说或者走马观花,至多不过是一知半解;要真正了解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亲自实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jì]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lǒng]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3)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à](4)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hé](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tián](10)若不知。

(《宋学士文集》)【注释】(1)牧:放牧牲畜。

(2)窃:偷偷地,暗中。

部编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

部编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

部编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答苏迈书①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

③自道:自己所说。

[文言知识]说“顾”。

“顾”解释为“看”、“回头看”、“拜访”等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但它另外两个义项要特别注意:一、指“只是”、“但”。

上文“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意为只是自身已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

又,《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又,《促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

”上述两例中的“顾”,也解释为“只是”。

二、指“反而”、“却”。

《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病________②窃________③学问________2.理解:“从学就仕”是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3.理解:“取诸鞍乘之间耳”中的“鞍”与“乘”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4.翻译: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__________》是________所说。

【译文】您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看了(您)自己所说的从师学习和做官(的事),就知道(您的)弊病的所在之处了。

(我)体察了您学习询问的用意非常美好,只是自身已经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阅读书籍的时间又少,然而人的一生又什么时候能够自由自在,有充分的闲适散淡呢?“三人同行,肯定会有我的老师”,这是担任州官或县官的拜求老师的方法。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登闻鼓”及其他。

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

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

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

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④悯⑤邑⑥祀2.选择: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①岁罹水患②死者相踵③遂自经于鼓下④养以公田百亩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译文】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

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

部编语文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及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及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及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①日持久而不得兽,入②则愧其家室,出③则愧其知友州里④,惟⑤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劣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⑥。

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

”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数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⑦?于是还疾耕⑧,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⑨得良狗。

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旷:历时久远。

②入:在家,③出:在外,④知友:朋友。

里:邻里。

⑤惟:思考。

⑥无以没有办法。

(没钱买狗)⑦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难道不是要我努力耕作赚来钱,然后就可以买好狗了吗?⑧还疾耕:回家努力耕田。

⑨市: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好:()(2)对:()2.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2)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3.这则寓言讲述了什么道理?译文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猎到野兽。

在家人面前感到惭愧,在外面的好友和邻居面前也感到惭愧,他思考打不到猎物的原因,认为是因为狗不好他想得到一条好狗,可是家里没钱,于是别人对他说:“你应该努力耕田劳作。

”猎人说:“为什么?”那个人没有回答。

猎人自己思考,难道不是要我努力耕作赚来钱,然后就可以买好狗了吗?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有了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

于是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

不只是打猎如此,许多事情也都是这样。

1.(1)喜欢、喜爱(2)回答2.(1)在家人面前感到惭愧,在外面的好友和邻居面前也感到惭愧。

(2)不只是打猎如此,许多事情都是这样。

3.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办事要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或要能及时发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张明善讥张士德无张明善则弗乐。

一日,雪大作,士德设盛宴,张女乐,邀明善咏雪。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郑人买履[lǚ]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的字。

先自度.其足(度量)吾忘持度.(量好的尺寸)2、翻译。

(1)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鞋的大小呢?(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等到回来的时候,市集已经结束了,于是就没买到鞋子。

3、这个故事现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寓言典故的成语。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3、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

答:做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能迂腐、固执。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dí](1)画地,教以书(2)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3),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4)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5)。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摘自《欧阳公事迹》)【注释】(1)荻: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地下茎蔓延,叶子长形,紫色花穗,生长在水边。

茎可以编席箔。

(2)书:书写。

(3)及其稍长:等到他年龄大些了。

(4)或:有时。

(5)惟读书是务:只是致力读书【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荻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登闻鼓”及其他。

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

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

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

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④悯⑤邑⑥祀2.选择: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①岁罹水患②死者相踵③遂自经于鼓下④养以公田百亩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译文】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

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一.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市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 C.妻适市反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答:二.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三.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2)既.毕,令间谍问曰(3)魏王雅望非常..(4)魏武闻之.,追杀此使2.魏王为什么要“追杀此使”?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你认为魏王是个怎样的人?四.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常羊学射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梦,使虞[yú]人②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mí]交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hú]拂王旃[zhān]③而过,翼若垂云。

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

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④矣。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

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③旃(zhān):红色曲柄的旗。

④必:完全肯定。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王引.弓欲射。

(拉开)⑵如使置十叶焉.。

(于之,在那里)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欲闻射道乎?你想要听(知道)射箭的道理吗?3.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一个人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必须专心致志才能做好。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盲人识日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mén]烛而得其形。

他日揣籥[yuè],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导读】要想了解某种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通过实践了解它。

单凭道听途说,走马观花,只能是一知半解。

【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生而眇.者不识日( 眼瞎)2.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古代乐器,形状像笛)3.而人之未达.也( 洞晓)4.扪.烛而得其形( 用手摸)二、翻译1.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诱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

2.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从盘到钟,从蜡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终结吗?三、“盲人识日”的错误在哪里?答:只了解事物的局部,甚或是皮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赞刘谐有一道学①,高屐②大履,长袖阔带,“纲常"③之冠,“人伦"④之衣,拾纸墨⑤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

时遇刘谐。

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⑥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⑦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

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⑧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

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

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选自明•李贽《李温陵集》)[注释]①道学:指崇奉儒家学说的人。

②屐(jī):木底有齿的鞋,此指鞋底。

③纲常:指三纲五常,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

它是封建社会提倡的道德规范。

④人伦:为人的伦理道德。

⑤纸墨:指儒家著作。

⑥羲皇:伏羲氏,传说中的古帝。

⑦纸烛:灯笼。

⑧李生:作者李贽自称。

[文言知识]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古今汉语中均有,只不过古汉语中稍多罢了。

现代汉语中“铁了心"的“铁”,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上文“敢呼仲尼而兄之”中的“兄”,是名词作动词用,“兄之”意为做他的兄长。

又,上文“李生闻而善”中的“善”,本为形容词,但在句子中要作动词用,解释为“认为好"。

又,上文“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中的“昭”,本为形容词,指明朗,在句子中要理解为“照亮”天空。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的词性在句子中临时活用为其他词性。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哂②斯③易2.翻译:①窃唇吻之三四②其人勃然作色而起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3.解释下列词组与句子中的“徒":①自谓真仲尼之徒焉(上文) ②徒劳无益③家徒四壁;④徒步当车4.理解:“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是一个反问句,请用陈述句表示它的意思。

【译文】有一位道学先生,脚穿宽大而高底的木屐,身上的服饰长袖阔带,俨然以纲常为冠、以人伦为衣,从儒家著作拣来了只言片语,又窃取到了一些陈词滥调,便自以为是真正的孔子信徒了。

这时他遇见刘谐。

刘谐,是一位聪明博学的才子,见了他微笑说:“这是因为你不知道我是孔子的兄长啊。

”那位道学先生顿时生气地变了脸色,站起来说:“上天如果不降生孔子,世界就会千秋万代如在黑夜之中。

你是什么人,敢直呼孔子的名字而以兄长自居?”刘谐说:“怪不得羲皇以前的圣人都是整天点着纸烛走路啊!”那人无言答对,但他又怎能理解刘谐一番话的深刻道理呢?我李贽听说以后赞美道:“这句话,简明而恰当,概括性强而又启人思考,可以冲散云雾的遮蔽而使天空晴朗。

他的言论这样,他的人品也就可以知道了。

因为这虽然是出于一时的玩笑话,然而其中的深刻道理却是千百年不可改变的【参考答案】1.①讥笑②这③改变2.①偷来三四句孔子的语录;②那人生气地改变了脸色并站起来;③然而怎么知道他说得这么深刻啊!3.①门生②白白地③只胡④空的4.羲皇以上的圣人整天生活在黑暗中。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里社祈晴文①民之穷亦甚矣!树艺②畜牧之所得,将以厚其家,而吏实夺之。

既夺于吏,不敢怨怒,而庶几偿前之失者,望今岁之有秋③也,而神复罚之。

嘉谷垂熟,被乎原隰④,淫雨暴风,旬月唯作,尽扑而捋⑥之。

今虽已无可奈何,然遗粒委穗不当风水冲者,犹有百十之可冀,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吏贪肆而昏冥⑧,视民之穷而不恤。

民以其不足罪,固⑨莫之罪也。

神聪明而仁悯,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民虽蠢愚,不能媚顺于神,然春秋报谢⑩以答神贶⑾者,苟岁之半,未尝敢怠;使其靡所得食,则神亦有不利焉。

夫胡为而察之?民之命悬于神,非若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属也。

隐而不言,民则有罪;知而不恤,其可与否,神尚决⑿之!(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注释]①这是一篇祈求神灵使天放晴的文章。

里社,古时村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②树艺:种植。

⑧秋:好收成。

④原隰(xí):广平而低湿的土地。

⑥旬月:一月。

⑥捋(lǚ):本指手指弄顺某物,此指暴风雨打掉了谷穗。

⑦委:剩下的。

⑧昏冥:昏庸。

⑨固:同“故”。

⑩春秋报谢:指春季、秋季村民祭祀土地神。

⑧贶(k uàn g):赐。

⑥尚:希望。

[文言知识]分数表示法。

文言中的分数表示与现代汉语不同。

上文“犹有百十之可冀",其中“百十"是指百分之十,而不是一百或几十。

它不需要用分母、分子表示。

又,“死者十九”,意为死亡的人十分之九。

又,“年赋十三”,意为每年交纳赋税十分之三。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于②庶几③垂④淫⑤冀⑥苟⑧恤2.翻译:①将以厚其家②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③民以其不足罪,固莫之罪也。

④神聪明而仁悯,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⑤非若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属也【译文】百姓困窘到极点了!植树和畜牧的所得,会使他们的家庭富裕,但被官吏们夺了。

百姓还不敢怨,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也许可以补偿去年的损失。

但神明又处罚我们。

好的谷物成熟了,倒伏在田垅,淫雨暴风,连月不断,打掉了谷粒。

现在,虽然无可奈何,但还有百分之十的谷子没被水冲掉,神明为什么不向天帝申明而遏止它?官吏又贪又昏,看着百姓困窘而不体恤。

百姓没有罪,所以就不要加罪于他们了。

神灵耳聪目明,为什么效法官吏们的所为而不想着救民活命?百姓虽然愚蠢,不能向神灵献媚,但能在祭祀之时报答神灵的恩赐,即使是没到一年,也不怠慢。

如果让百姓不能得到粮食,对神灵也不利呀。

【参考答案】1.①被②希望③将④过分⑤希望⑥如果⑦无⑧体谅2.①将用它来使家庭富裕;②神为什么不马上向天帝报告而阻止它?③百姓认为他们(昏庸)不值得怪罪,所以不去怪罪他们。

④神耳聪目明而且仁慈,为什么要效法昏庸官吏的行为而不想拯救百姓并使他们活下去?⑤不像官吏暂在位置上,不久就有人代替他而不连续做下去。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3: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登闻鼓”及其他。

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

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

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

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④悯⑤邑⑥祀2.选择: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①岁罹水患②死者相踵③遂自经于鼓下④养以公田百亩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译文】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

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

龙阳濒临洞庭湖,每年遭遇水灾,拖欠赋税几十万,受鞭挞之刑而死的人接连不断。

青文胜情绪激昂的样子,来到宫门外呈上给皇帝的奏章,为百姓请命,再三上书,(皇帝)都不答复。

青文胜叹息说:“我用什么脸面回去见父老乡亲们啊!”又一次准备了奏章,敲击登闻鼓来上诉,于是在鼓下上吊自尽。

皇帝听闻(这件事)后十分惊讶,同情他为了百姓而牺牲了自己,下令宽贷龙阳赋税二万四千多石。

乡里人建立了祠堂来祭奠青文胜。

【参考答案】1.①做官②靠近③准备④同情⑤县⑥祭2.①(A)②(B)3.①每年遭遇水灾;②死者接连不断;③便在登闻鼓下上吊自杀;④用公田一百亩来养家糊口。

4.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4:正午牡丹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

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

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

【导读】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

而要想识画之妙,也非善于观察不可。

人做任何事皆如此,岂止一画而已。

【注释】①其:它,指古画。

②房敛:花房紧收。

③善求:善于探求。

【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下有一猫(指牡丹丛)2.何以明.之(证明)3.日渐.中狭长(逐渐)二、翻译。

1.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

2.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

三、古人的画惟妙惟肖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正午牡丹”的原因,都是善于观察的结果。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5:杭世俊喜博先生①一岁必两归钱塘②。

归后无事,或携钱数百与里中少年博望仙桥下。

时钱文敏视学③浙中。

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

踏过桥下,文敏从舆④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

文敏即出舆揖日:“前辈在此乎?”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避,即回面话曰:“汝已见我耶?”文敏曰:“正诣宅谒前辈耳。

”曰:“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

”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

始寻道反。

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惊问日:“汝何人?学使⑤见敬若此?”曰:“此我衙门中后辈耳。

”遂不告姓名去。

(选自清•洪亮吉《洪北江诗文集》)[注释]①先生:指清人杭世俊,他官至翰林院检讨(即翰林院里掌管编修国史的人)。

②钱塘:今浙江杭州市。

③视学:职官名称。

此指以视学身份视察学校。

④舆(yú):轿子。

⑤学使:即“视学”。

[文言知识]说“固”。

“固”是个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一、指“坚固”。

如成语“固若金汤”。

二、指“坚持”。

上文“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其中两个“固”均指“坚持”、“坚决”。

三、指“本来”、“诚然”。

如《六国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四、指“岂”、“乃”,表反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