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因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对策分析三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对策分析三篇下面职场的我就给大家共享的关于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缘由对策分析,欢迎阅读!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及对策分析篇一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生就业难问题以及成因,提出了化解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对策,一是高校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力量以适应社会需求;二是高校应当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对同学综合素养力量的培育;三是政府要加大统筹高校生就业政策宣扬和优待政策落实的力度。
2022年毕业季立刻到来,新一批毕业生即将迈入社会,在他们迈入社会之前,首要的就是解决就业问题。
当前,高校生毕业人数呈不断递增态势,但是,数量浩大的毕业生军却不得不接受一个高毕业率低就业率的事实。
2022年,中国高校生毕业人数为212万人,而2022年则达到了680万人,十年时间,毕业人数猛增。
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为70%,而到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却降到了令人咋舌的55.7%,如此巨大的差别让人不禁汗颜。
2022年毕业期将至,即将有699万毕业生走出校内,开头面临就业压力。
伴随着毕业生如潮水般地涌向就业市场,而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则是呈现一个缓慢增长趋势,毕业生与就业岗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
一、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分析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缘由:客观方面主要是结构性冲突突出,结构性冲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区域经济进展不平衡与大批毕业生涌入经济发达地区的冲突。
在我国,沿海城市及北京、上海等地经济进展快速,这些城市企业多,机会多,薪酬高,文化氛围浓,成为毕业生首选的抱负就业地。
依据我们的调查,选择到上海、北京和以深圳为代表的沿海地区就业者高达65%以上,而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条件较艰苦的地区人才奇缺,大城市的一些边远郊区、县、乡镇一级的民营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也远未饱和。
地域经济进展不平衡导致的人才"扎堆'现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缘由之一。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含5篇)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含5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题目: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有效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已成为社会、学校、学生及家庭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宏观方面就业环境的影响,也有高等教育结构以及毕业生个人和用人单位等多方面的原因。
1.高校毕业生的增加速度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相适应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由毕业生的供给与市场的需求决定的,并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及产业升级的速度紧密相关。
高校毕业生的增加速度,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
尽管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大众化,但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所宣扬的多为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动作用,诸如扩大内需、缓解社会就业矛盾,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等等,很少触及到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致社会、学校和个体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准备不足。
2.社会对劳动力需求速度与社会劳动力增长速度不相适应作为就业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毕业生市场,无疑受到所处社会经济结构和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采取一种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致使新增的众多企业和经济项目对劳动力的吸纳需求相对下降,造成了“高增长、高投资、低就业”现象。
1980~1989年,1991~1995年和1996~2000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3 %、12 %和 8.3 % ,就业增长率分别为 310 %、1.2 %和 0.9 % ,就业增长弹性系数分别为0.332、0.1和0.1,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与此同时,我国社会所需就业的劳动力却迅速增加。
“十五” 期间,每年城镇平均新增劳动力 290 万人,加上现有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等,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人员达 2 200 多万,按GDP 每年增长 7%~8% ,每年新增就业岗位 700万到 800 万,年度就业岗位缺口为1400-1500万人,再加上农村还有1.5亿的富余劳动力,整体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8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8篇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一):当前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我国大学生占国民总数的比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很严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如下:1用人单位误区不少用人单位在选取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过分关注文凭。
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
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潜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
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潜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潜力不比研究生业务潜力差。
第二,存在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思考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
同等状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第三,生源地域歧视。
不少用人单位思考到本单位的业务状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期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必须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思考本地人才。
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期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
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2大学毕业生误区大学生毕业生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必须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透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必须的损害。
第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潜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应对措施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应对措施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据统计,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在就业路上遭遇一系列困难,面临着失业或者低收入的境地。
本文将会从几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就业的困境和应对措施。
一、大学生就业困境1.就业难度加大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毫无疑问,是由于就业人口的不断增加。
即使在经济发展相对平稳或繁荣时期,大学生依旧面临着就业的压力。
随着一些企业的不断扩大,竞争也随之加剧。
于是,许多毕业生遭遇了就业瓶颈。
2.校企不对接校企不对接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许多学校也开展了就业招聘会、实习推荐等相关活动,但是很多企业依旧对于毕业生的学历等条件过于苛刻。
此外,可能还存在某些企业的招聘有限制条件,如年龄、性别等。
这些都会对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一定的阻碍。
3.就业前景不确定当前,很多行业都呈现出饱和状态,在这些领域,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也就相应地变得不确定起来。
例如,很多人选择了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但是很多人在就业后发现所学知识并不能完全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时,在就业方面就面临困难,尤其是那些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毕业生。
二、应对措施1.提高自身素质毕业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扩大人际网络,提高自身素质。
然后,尽早与企业建立良好的联系,有针对性地学习与实践适合自己专业的技能。
在选择专业或学科时,要听从多方面建议,了解社会对于该学科的认可程度和前景。
在工作时,注意团队协作,学习必要的社交技巧,这对上升发展越来越重要。
2.广泛获取信息毕业生要广泛获取招聘信息,建立较为稳定的人脉关系,不要依赖于招聘会等一些固定的渠道。
还可以通过与在校企业合作、做兼职、交换学生等渠道,发现并拥抱不同的发展机遇。
毕业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人才招聘网站、社交媒体等,寻找新兴的就业机会。
3.主动拓展市场毕业生自己本身是自己的市场,就业机会决定于自己的所选专业、技能、性格、优势等。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与应对措施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他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就业压力的原因1.1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匹配。
大批高素质的大学生纷纷涌入人才市场,但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却无法跟上。
供需失衡导致了竞争激烈,使得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1.2 人才结构不匹配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人才结构的不匹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经验相对较少。
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竞争时显得不够突出,从而增加了就业的困难。
1.3 就业观念与期望值较高随着社会对大学生高学历的追求,很多大学生本身对就业的期望也相应提高。
他们普遍希望能够找到高薪、稳定的工作,追求事业上的升迁和发展。
然而,现实就业市场的残酷性往往与他们的期望相去甚远,导致大学生们对就业的挫败感和焦虑感日益增强。
二、应对措施2.1 提高自身素质为了应对就业压力,大学生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他们应该注重培养实践经验,积极参加各种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他们还应该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如加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大学生不应局限于传统就业渠道,应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如加强校企合作,开放创业渠道等。
同时,他们也可以寻求更多的实习机会,通过实践锻炼自己,并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提高就业机会。
2.3 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在就业压力面前,应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他们应该认识到,就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努力来实现。
他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不只追求高薪、稳定的工作,而是注重与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相关的工作。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由剖析及指导对策2008 年金融危机席卷全世界,我国在努力促进经济回暖的同时,进行着产业构造的调整、升级,并逐渐开始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型。
而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将来和中坚力量,大学生就业成为了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睦社会建设及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要素之一。
大学生就业难是多年来高校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将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打下坚固的基础。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由(一)外面要素1.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
据统计,2011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660 万,比 2010 年增添了29 万;2012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80 万,再创历史新高。
我国已进入劳动年纪人口增添的顶峰期,占有关部门统计,每年需要布置就业2400 万人 [1] ;同时,据专家预计,我国隐性失业人员约有3000 万,乡村还有 1.5 亿充裕劳动力需要转移[2] ;此外,目前全世界金融危机余波影响仍在连续,外国经济复苏迟缓甚至阻滞,市场劳动力需求增添速度减缓,所以大学生就业碰到了亘古未有的困难。
2.产业构造发生变化。
跟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升级,某些行业已逐渐向非洲等地域转移,全世界的金融危机更进一步加快了产业构造的更改。
以珠三角为例,当前正利用金融危机进行“腾笼换鸟”,准备从制造型产业向服务型产业过渡。
这一调整,势必致使本来产业的技术人材相对剩余,原技术构造不可以适应新产业的要求。
这也将加重转型时期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3.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发生了改变。
上世纪末出现的一场全世界的新技术革命,改变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和速度。
这类改革从根本上影响社会职业构造和就业方式的变化 [3] ,同时也使用人单位对人材的要求从重学历向重能力素质、重职业道德转变。
传统的学历观点已经逐渐淡化,高学历低能力势必被裁减出局。
职业中心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在就业时面对着巨大挑战。
4.高校教育教课改革滞后。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政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政策建议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话题。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和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困境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入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就业。
首先,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供需矛盾。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毕业生人数的激增,供给大大超过了市场的需求。
大量的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造成就业岗位的稀缺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
二是就业期望不符合市场需求。
由于对就业市场的了解不全面或定位模糊,一部分大学生倾向于选择热门行业和岗位,而忽视了一些潜力行业和基层岗位。
就业期望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使得就业机会被浪费。
三是就业技能不足。
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注重理论知识学习,而缺乏实践和技能培养。
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综合素质,大学生与就业市场的需求存在差距。
针对大学生就业困境,政府和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就业指导与培训。
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树立就业观念,了解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就业方向。
同时,学校可以开设就业体验课程,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咨询资源。
二是推进产教融合。
政府和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推动产教融合,将企业需求与高校教育相结合。
通过开设企业实习基地、双创项目等方式,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践平台。
此外,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促进大学生与企业的有效对接。
三是加大创业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扶持、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
同时,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服务,帮助大学生了解创业流程和风险,并提供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和资金支持。
创业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也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
四是提高中职教育地位。
大学并非唯一的选择,中职教育也需要得到重视和支持。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7篇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7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研究1、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和原因分析1.1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分析。
事实上就业难的原因还有大学生心态的问题,认为大学毕业就是精英。
有些学生认为到了大学里不用学习,大学四年过去了,等到找工作时,发现自己除了有一张毕业证外,什么都没有。
还有一些大学生认为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就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
过度在意单位的规模性质、地理位置、起点待遇,往往失去了一些好的就业机会。
1.2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分析。
金融危机也是近年来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近几年金融市场的动荡也是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市场经过了一次大的整顿,有太多的企业倒闭,很多人失业,而事业的人群又具有极大的技能,而我们的大学生仅仅空有理论,在实际工作中要实行磨练,这个时期都是相当长的阶段对于很多的企业都是不喜欢的。
同时市场真正为我们留下的就业的岗位又是很少,这样对于就业来说更加的艰难了,这样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在未走出校园的时候就要积极的参加各类的社会的时间的工作,目的是当走入社会的时候更好的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的群体当中来。
1.3大学人才培养定位脱节分析。
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关系到大学生就业的根本原因。
现在我国的大学生的心态有一定的问题,在他们的心里想的是如何能够做到学有所用,对于书本的知识过于依赖,对于自己未来从事工作的方向不够清晰,想的是如何管理别人的工作,而不是实行实际现场的经验的积累,绝大多数都是处于空想的阶段,如果真的顺着大学生的意愿出发,那么将来就会出现乱指挥的现象,对于实际的工作的方向上提供不了任何的协助。
所以,我们在定位的过程就要实行全面的分析,本着未来的发展前景,现阶段仅仅一个学习的阶段,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
2、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及思路2.1高校大学生树立准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是就业率提升的关键动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就业与择业的认知和理解也在持续的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持续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与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困境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1. 教育与就业需求不匹配当前,教育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
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内容与未来就业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匹配。
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发现,自己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需求不符,这导致了就业效果不佳。
2.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心态不合理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观念过高、眼光狭隘以及心态不稳定等问题。
部分大学生对自身条件过于自信,对就业的要求过高,只愿意从事高薪、高地位的工作,对于基层岗位或者创业等选择持有排斥态度。
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3. 就业环境不利随着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的加剧,大学生们面临就业空间的进一步压缩。
许多行业已经饱和,就业岗位有限,而大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使得供给远远超过需求。
加之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就业环境变得更加严峻。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方案1. 教育改革,与社会需求接轨针对大学生教育与就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教育部门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和需求动态。
大学专业设置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及时调整并增加新兴专业。
同时,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2. 培养合理的就业观念与心态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心态。
教育部门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规划,了解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提醒他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增加对基层岗位和创业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同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处理就业压力,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3.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面对就业环境的压力,大学生应该增强创新创业意识。
高校应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相关培训和孵化平台,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业。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降低创业门槛,提供创业资金和税收支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新生代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
新生代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投入到就业市场中。
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导致许多新生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探讨新生代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 教育背景大学生的教育背景对其就业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提供学生全面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培养,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目前我国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导致了生源地教育质量的不确定性,很多学生在大学阶段并没有获得足够的知识和技能,这就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质量。
2. 就业意识就业意识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大学生缺乏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和认识,导致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规划,随意性较大。
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即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很难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3. 实际能力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也是决定他们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
除了专业知识外,一些综合能力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同样对就业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前一些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较为欠缺,导致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受到限制。
4. 就业市场需求就业市场需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外在因素之一。
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一些热门行业的需求量很大,而一些行业的需求却相对较小。
这就需要大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做好职业规划,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为了提高新生代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首先需要改善教育质量。
各地应该加大教育资源的统筹和配置力度,保障学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学校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他们对就业市场的认知和了解。
通过开设相关的职业规划课程,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帮助他们做好职业选择和规划,提高就业质量。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尤其是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他们不再满足于过去“毕业即就业”的局面,而是更加注重自身能力,期望能够从事与专业相符合的工作。
然而,现实却让很多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状况分析1. 高校毕业生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近年来,中国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数据同时也表明,就业市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2. 大学生就业难度较大与大学生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的情况相对的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相对较为严峻。
一些毕业生石沉大海,很难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
同时,一些企业在人才招聘方面也更倾向于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人员,这也使得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增加。
3. 就业岗位匮乏在当前就业市场上,对于大学生的职位与数量较为有限。
很多大学生不得不选择更加低薪甚至无关专业的工作,而对于大规模的本科毕业生群体来说,这种现状无疑是一个重大问题。
4. 向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就业的倾向较高传统制造业一直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但随着行业的疲软和调整,对于大学生毕业生的吸纳也越来越少。
而在新兴产业方面,对于大学生的聘用数量也相对有限。
这一方面,反映出了制造业及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尚未达成一个平衡。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影响原因分析1.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尤其是在更加落后的地区,教育质量远远达不到最优水平,这也导致了就业市场上缺少专业人才的现象。
2. 大学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上的不足也是导致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很多大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虽然能够达到一定水平,但在与企业对接的时候,却存在一些综合素质上的不足。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众多,涉及个人能力、教育系统、就业市场等多个方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面分析这些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大学生就业。
首先,个人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优秀的个人能力成为就业的关键要素。
然而,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实践经验匮乏、沟通能力不足、创新思维欠缺等问题。
因此,大学要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和职业素养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其次,教育系统的问题亦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之一。
当前的教育体系过于注重纸上知识,缺乏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方法和机制。
一些学生在校期间仅仅注重于应付考试而忽视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导致毕业后就业困难。
因此,教育部门应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实习和实习机会。
第三,就业市场供需结构不匹配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方面,大学毕业生规模逐年扩大,供应过剩;另一方面,一些劳动力密集型和低技能岗位的需求减少,而高技能岗位的需求增加。
这种供需结构不匹配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面对这一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鼓励大学生创业或自主创新,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二是加强学生就业导向教育,引导他们选择与工作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专业和技能;三是加大政府对就业市场的引导和调控力度,提供更多的公共就业岗位。
此外,社会就业环境也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前社会中,存在一些就业歧视和用工单位对大学生要求过高的现象。
有时候,许多用人单位更青睐于那些有经验的应聘者,而较为忽视了大学生的潜力和能力。
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用人单位加强和大学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实践项目给大学生;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及对策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
相较于以往,现代社会的就业市场更加竞争激烈,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毕业生们在就业中经常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而这些不利因素在深入分析后,多数都可以被解释为以下因素。
一、教育与就业不相匹配在大学选专业时,很多学生会选择有较高就业率的专业,如管理、经济和工科等。
然而,这些专业并不是所有学生的兴趣所在。
很多学生为了应付家长的期望或社会就业压力,选择了不符合自己兴趣和天赋的专业。
在大学期间,这些学生可能会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辍学。
对于这些没有完成大学教育的个体,他们会在就业面临更大压力和困难。
此外,虽然大学的教育内容和策略仍然是推迟就业、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在实践层面,许多学生接受的教育无法满足现实市场的需求,并且大学课程与实际工作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
大学毕业生们极度需要完成更多的技能培训来应对这个问题。
特别是,与最近新兴行业有关的IT、网络、生命科学和艺术方面的工作,大部分需要有很高的技能要求。
因此,大学本科期间应重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这需要大学们关注并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经验和资历在就业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只有最有经验的求职者才有更好的就业机会。
同样的,企业也更乐意雇用那些已经证明了自己在相关领域成就的人。
这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变得更加复杂。
他们已经完成了一个大学教育,然而,他们通常没有任何实际工作经验和资历。
为解决这个问题,大学们可以鼓励学生了解并参与到比赛、志愿者活动和实习。
这不仅提供了学生与工作之间的桥梁,,还能让大学生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技能,建立职业网络,并证明自己能够独立开展活动。
三、市场就业不足经济衰退,工作机会减少以及创业难度增加,是许多大学毕业生面对的常见问题。
近年来,就业市场在不断尝试新的机会和方法。
但仍存在许多地区和职业领域,缺乏足够的就业机会。
如果大学毕业生希望成功地获得就业机会,他们需要考虑不同的就业渠道,并寻求获取其他技能,例如开发网络技能和语言能力,从而扩大自己的求职范围。
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及方案探究
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及方案探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大学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同时就业率也呈现出较大的波动,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面临许多挑战。
探究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1. 教育背景大学生的学历和专业背景对其就业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般来说,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优势各有不同。
不同专业的就业形势也存在较大差异,一些热门专业就业率较高,而一些冷门专业就业难度较大。
2. 实践经验大学生就业不仅仅是看重学历,更加看重实践经验。
在招聘过程中,很多用人单位更看中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经验,包括参加社会实践、实习、兼职等。
缺乏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3. 就业观念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
一些大学生对就业的认知不足,希望通过就业找到一份高薪工作,而对于工作内容、行业潜力等方面并不足够重视。
这种观念上的偏差也为就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4.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当前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许多行业都面临着就业岗位减少的情况,这就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社会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舆论的影响也成为了大学生就业中的一种影响因素。
二、大学生就业的解决方案1.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改善大学教育质量和提升学生素质,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
学校应当不断更新课程,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习和社会实践,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鼓励学生多参与科研项目、社会实践、校园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强化职业教育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校可以设置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领域的要求,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政策改进建议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政策改进建议现代大学生就业困境与政策改进建议现如今,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大学生面临着许多就业困境。
然而,政策改进可以帮助缓解这些困境并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大学生就业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专业不对口、工作经验不足、薪资待遇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教育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改进措施。
首先,政府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训。
这包括向大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咨询、就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大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应该加强与各行业的合作,促进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对接。
政府可以研究并制定一系列政策来鼓励企业招聘大学生,为他们提供实习和培训机会,同时提高企业对大学生的薪资待遇和福利。
另外,加强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也是一项重要举措。
政府可以鼓励高校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开展合作项目和研究合作,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此外,要注重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
政府可以提供相关的创业培训和资金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条件。
同时,要加强创业文化的培养,鼓励大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政策改进建议还应包括加强就业市场监管和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
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就业监管机制,加大对招聘歧视和违法用工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另外,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政府可以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大学生参与相关项目,提供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和发展机会。
最后,要加强对大学生全生命周期的关怀和支持。
政府可以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平台,提供及时的岗位发布和就业指导;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就业压力。
总之,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改善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任务。
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社会各界都应该共同努力,制定并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影响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影响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影响因素1.人口红利减弱:我国劳动力市场逐渐过剩,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2.就业岗位结构性变化:传统产业的衰退和新兴产业的兴起导致就业岗位的结构性变化,使得大学生需求与实际岗位之间存在一定的鸿沟。
3.教育质量不均衡:一些大学教育水平不高,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技能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导致就业困难。
二、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1.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政府通过出台各种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税收优惠等优惠政策。
2.职业教育政策: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鼓励毕业生选择技术技能型职业,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3.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政府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三、应对策略1.加强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提供职业规划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制定个人职业规划,提前做好就业准备。
2.优化教育体制: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加强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多元化技能:大学生应当培养全面的素质和技能,发展多元化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要积极参加实习和社会实践,拓宽自己的人脉资源。
4.加强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毕业后,大学生应积极参加职业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同时,要保持学习的热情,终身学习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就业市场。
5.鼓励创业就业:政府要进一步鼓励创业就业,提供更多的实际支持和优惠政策。
同时,学校要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我们应从多个方面入手来改善就业状况。
大学生自身应提高就业竞争力,学校应加强教育质量和就业指导,政府要通过政策的支持来促进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就业状况不仅关乎个人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大学生就业现状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首先,大学生就业形势整体向好,就业率逐年提升。
然而,就业结构不够合理,部分大学生难以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导致“人才荒”与“用人荒”并存的现象。
另外,大学生就业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出现“待业”现象。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1. 教育背景:大学生的教育背景直接影响着其就业情况。
一流高校毕业生往往更受用人单位青睐,而二三流高校毕业生则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2. 专业选择:选择专业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热门专业容易就业,而一些冷门专业就业难度较大。
3. 就业观念: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会影响其就业情况。
一些大学生对就业持消极态度,缺乏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就业困难。
4. 就业市场: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直接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一些行业需求旺盛,大学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小;而一些行业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度较大。
5. 就业能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
除了专业知识外,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等也是用人单位考察的重点。
三、应对措施1. 加强职业指导: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
2. 优化教育资源:学校应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对热门专业和就业前景好的专业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拓宽就业渠道: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该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参加各类招聘会、实习实践等活动,提升就业机会。
4. 提升综合素质: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增强自身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许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传统产业面临着淘汰的风险,大量工人被裁员或失业。
而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有限,无法承载大量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2.人才供给过剩大学扩招导致每年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市场供给过剩。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相对薄弱,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导致就业形势严峻。
3.信息不对称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市场了解不足,不清楚企业的需求和招聘信息,因此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
同时,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不够明确,使得大学生难以满足招聘标准。
4.创业压力大学生承担着家庭的期望和自身的压力,许多人选择创业。
然而,创业的风险较大,许多创业者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市场洞察力,导致创业失败的风险增加。
二、对策建议1.调整教育理念大学需加强与企业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2.加强就业指导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在毕业前进行职业规划和求职技巧培训。
大学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主动与企业对接,提供招聘信息和就业指导服务。
3.提高创业支持力度加强创业教育,提供创业导师和创业孵化基地等支持,帮助创业者规避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加强职业实践大学应积极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实际工作,提升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扩大社会资源和人脉。
5.加强国家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就业市场的调控和引导力度,鼓励企业招聘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激励政策。
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人才供给过剩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所致。
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应对措施
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应对措施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1.社会环境的变革。
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工作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而且行业不断变化,对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2.学历过高。
在社会上,拥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人越来越多,许多高学历的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困境。
其实,学历只是求职这条路上一个重要的通行证,但关键在于你拥有的能力和实践经验,这才是企业真正看重的。
3.自身条件不足。
许多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上或是实践经验上存在着不足。
再加上缺乏自我营销和自我推销的能力,让他们在求职中处于劣势。
二、如何应对大学生就业压力1.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求职不是你人生的全部,不要将求职作为自我价值的唯一依据。
重要的是你对自己的选择,不要盲从和跟风,你的生活只有你自己才能掌握。
2.提升自己的软实力。
在人际交往上,留给你好印象的绝不是你职业资格证书上的成绩,而是那些在职业生涯前为你打下的种种。
要学会外交和沟通,增强自己的协调能力和社交能力。
3.多实践,多经验。
在校园期间,多参与社团、实习、兼职等活动,充实自己的简历,可以让你在求职中更容易被企业看重和录用。
4.科学选择就业方向。
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的招聘计划,掌握相关行业发展趋势及就业人才需求等,同时根据自己的优劣势以及兴趣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5.积极拓展人脉。
在求职过程中认识的人会为自己增加不稳定打击风险的机会,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帮助。
三、总结无论你是否感受到大学生就业压力,但是已经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不得不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
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进取心,但如果过度压抑和逃避,只会进一步拖延求职时期及将影响你的学业和学习态度。
拥有正确的求职心态、提升自身价值和不断拓展人脉,逐渐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积累经验,才是度过求职难关的良药和真正的有效途径。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与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其中,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是每一个大学生都会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方面进行探讨。
1.人口基数太大。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市场导致就业市场短缺,特别是那些专业受欢迎度不高的学生。
2.就业市场结构不合理。
由于各个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不同,导致就业市场出现了很大的结构性失衡,一些行业和领域的就业机会十分有限,而一些热门岗位的竞争性非常激烈,使得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
3.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
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更看重应聘者的职业素质和实际能力,然而很多大学生在实践能力、职业技能、沟通交际等方面存在短板。
4.错失就业机会。
很多大学生并不了解就业机会,缺乏职业规划和求职技能,或者因为自身条件不匹配或不符合企业需求而无法获得就业机会。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所带来的问题1.脱离社会和现实。
如果毕业生无法顺利就业,那么就可能面临失业、无法自给自足等问题,难以融入社会。
2.经济压力过重。
如果毕业生不能及时实现就业,就可能会面临生活费用、还贷、家庭开支等经济困难,无法承受生活所必需的消费压力。
3.学业上的影响。
就业困难可能会影响到毕业生在以后的学业中,使得毕业生对自己的专业产生质疑,影响到毕业生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解决对策1.提高职业素质和实践技能。
毕业生应该学会从实践中学习,注重职业培训,增强职业实践技能,提升职业水平。
例如,可以加入社团、参加企业实践、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等。
2.加强就业信息的获取。
毕业生可通过专业相关的就业信息网站、熟人介绍、企业校园招聘会、社会招聘会等途径,了解招聘信息和岗位需求。
3. 精准求职。
毕业生需通过多方面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求职方向,发挥自己的优势,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01(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因素及对策分析吴开胜张翠萍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中带有战略性的重要问题。
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制度改革正在进行等大的背景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因此,我们应该用多维视角和科学发展观来思考和审视目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不利因素,并努力寻找积极的对策。
关键词就业不利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0592(2008)01-227-02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不利因素影响大学就业的不利因素很多,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与社会、学校和家庭甚至大学生本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社会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大学生就业现状而言,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影响他们就业的一个根本的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地区不平衡、行业不平衡、部门不平衡和城乡不平衡。
例如:大型国企、特别是垄断行业的国企、外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因收入高、地位高而被大学生情有独钟。
近八成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但表示愿意去西部工作,因为西部大开发,这些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西部地区相对于沿海来讲,学生更愿意到沿海地区就业,沿海地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市场化程度,为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这些趋势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短期内对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的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减弱了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能力,加剧了高素质劳动力的地区分布和城乡分布的偏斜,进一步加大了区域和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学校因素: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市场需要当前,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实现了就业市场化,但大学的人才培养仍不太适应市场需要。
首先是专业设置不对路,培养模式不适应市场需求。
这表现在专业的设置口径、设置方向等方面比较僵化、缺少弹性,不适合于复合型人才和贯通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大学的人才培养缺少市场应对性,对市场的变化反应比较滞后。
其次是课程体系设置也呈现重理论轻实践,重系统轻实用的趋向。
现在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大都在综合化程度、结构平衡性、发展灵活性等方面不太适应市场的要求。
其严重的后果就是培养出的人才综合能力不强,又缺少可持续发展性,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此外,大学在新的形势下出现的一些非理性行为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盲目扩招,即搞一刀切,不管什么专业,不管社会对这种专业人才需要多少,一律扩招,有的专业本来就业形势较好,因盲目扩招,致使毕业生因供大于求而就业难。
而有些低学历层次的人才就业市场已经很小或基本没有市场,高校仍在坚持招生。
二是办学层次定位不准。
社会劳动分工的多样化要求人才层次多样化。
在多层次的人才需求面前,有的高校既招研究生、本科生,也招专科生,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高大全”,没有明确的学校定位。
学生毕业后普遍存在知识面较窄、能力较差、适应性较弱等问题,很不利于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三)家庭因素:家庭成员的影响家庭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如下:第一,集体决策的影响。
就业意向关系到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所持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心理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毕业生所掌握和了解的信息量多少的影响,而社会资本是开拓信息渠道的重要工具,可以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竞争实力,增加求职的“砝码”。
社会资本的影响,使得大学毕业生对“前途的选择”不仅仅是个人的决策,而是整个家庭在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上做出的集体决策。
第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毕业生,一般不愿意选择去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而更加偏好去企业单位。
其中,父母职业等级和收入的影响作用也相当显著。
一般情况下,家庭状况较好的学生比较偏好去机制相对灵活的企业单位求发展,而家庭状况越差即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少的学生,选择去稳定的党政机关单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第三,父母的替代行为的影响。
一些家庭在传统思想和观念的支配下,为上大学的子女设计了一个理想的就业蓝图,并千方百计地帮助子女安排工作,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选择的职业工作环境好,社会地位高,报酬高,无风险又稳定。
这种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子女安排一切,往往不考虑子女的主观愿望和个性特点及能力特长,由于家长和子女思想得不到统一,或者家长的行为与学校的教育相矛盾,往往导致大学生择业的矛盾心理。
(四)个人因素:大学生自身不良的心理素质健康的求职心理是打开就业成功之门必不可少的条件,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顺利就业,而且可使大学生在择业后顺利地适应职业及环境,尽快发挥自己的才能。
但不少大学生在就业时存在一些不良心理,影响他们顺利就业。
第一、依赖心理。
一些大学生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赢得用人单位青睐,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地方就业主管部门、家庭,或静候学校和地方的安排,或依靠家长去四处奔波,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靠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被动和劣势。
第二、自卑感。
自信心是求职过程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市场经济需要开拓精神和自信心,这正是有自卑心理的人所缺乏的。
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是难免的,也是比较普遍的。
在择业中拿不定主意,过分退缩,害怕挫折,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也不敢说“行”,总是说“试试看”。
这种求职时的畏首畏尾会给人以无能的印象,使求职不易成功。
第三、焦虑感。
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大学生求职呈现出多元作者简介:吴开胜,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副校长,张翠萍,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教师。
教育文化2008.01(下)化的趋势,拓宽了大学生职业选择面。
职业选择自由度越大,职业选择行为的责任越重,心理压力便越大。
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竞争的风险及各种信息的刺激,有人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产生了危机感、迷茫感,甚至是恐惧感。
一般来说,适度的焦虑使学生产生压力,可增强人的进取心,产生求胜的心理和行动。
但是,如果心理上过度地焦躁、沮丧,自己又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化解这些情绪,这些情绪就会成为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它会严重影响学生本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埋没他的潜能和才华,给就业带来不必要的障碍,影响择业的成功。
第四、终身制心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迈向“大众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就业制度也由传统的“统招统分”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转变,一个人一生从事一门职业的现象已经大大改观。
但是在传统思想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在择业上渴望通过一次就业就能享用终身,他们过分看重“初次就业”,抱着一劳永逸的求职心态,因此如此绝对化的选择无疑窄化了择业空间,使得本该属于他们的工作机会悄然流逝。
二、化解大学生就业不利因素的路径选择尽管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因素复杂多样,对他们的就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而且由于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水平的局限性,这种影响将还长期存在。
但我们相信,它将随着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体制的不断健全和规范,国民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最终消失。
(一)深化体制改革,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整个就业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深化体制改革十分必要。
首先是人才流动体制的改革。
目前我国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都已取消了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的限制,但对于已经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流动则远非是无限制的,特别是对那些已去农村和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若要再回到城市工作,则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
因此,不仅要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而且要为往届毕业生的工作转换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
其次,企业用人机制的改革。
企业用人不能盲目攀高,一味追求高学历高文凭,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再次,高等学校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学校应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都要考虑是否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另外,要降低大学生毕业生的创业门槛,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这既能推动经济增长,又能增加就业。
(二)更新择业观念,正视社会现实我国目前的经济、教育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不可能令每一个人都满意。
因此,大学生必须从实际出发,更新择业观念,正视社会现实。
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个人需求和社会需要的关系。
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应立足现实的社会需要,抵制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充分体现发展事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风貌,使自己的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做到自身条件与社会现实、个人要求与社会需要相一致。
其次要破除职业终身观,冷静面对职业流动,不必过分看重毕业时的第一次就业。
在知识经济时代,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大学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首次择业,只是人生无数次择业的第一次,科技进步周期的不断缩短和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日益加大,必将引发工作岗位流动与职业变换的频繁性,人们择业的空间和选择余地也在逐步地扩大。
第三,应该把用人单位的环境是否有利于个人发展作为主要考虑因素。
毕业生的眼光不能仅仅停留在用人单位的待遇方面,而应该结合自身特点,考虑用人单位是否具备个人潜能发挥的空间。
大学生要转变那种只有在国有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才算就业的观念,跳出自己为自己所设置的有限的择业空间,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新理念,为获取自己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深厚的基础。
(三)加强就业指导,开展心理教育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误区和心理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对就业政策的不了解,对择业的环境不熟悉,盲目择业,造成了心理失衡。
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顺利就业加以引导。
第一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广泛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介绍社会发展状况和就业形势,并对其进行有关求职择业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全面认识与理解政策和就业形势,掌握求职中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第二要进行榜样教育,既要在往届毕业生中寻找艰苦奋斗、业有所成的榜样,又要在应届毕业生中树立意志坚定、自愿到基层工作的榜样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并开展创业教育,增强其创业、竞争、挑战意识。
坚持开展自主创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和择业观念,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之路。
第三要早抓、齐抓就业教育,就业教育应从学生走进大学校门的第一天抓起,它不仅是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而且是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全体教、职工,尤其是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让学生了解学生与就业的关系,社会职业对人才的要求,使学生尽早在知识、技能及心态方面为就业做好准备。
此外,与此同时学校要加强就业心理咨询工作,了解掌握择业阶段毕业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好择业前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