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七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

实验七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

实验七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卓冶13 李金阳(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表面张力的意义和性质,测定不同浓度液体的表面张力。

3.熟悉表面吸附的性质及与表面张力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溶剂中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表面张力要发生变化,加入表面活性物质(能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则它们在表面层的浓度要大于在溶液内部的浓度,加入非表面活性物质则它们在表面层的浓度比溶液内部低。

这种表面浓度与溶液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叫溶液的吸附。

显然,在指定的温度压力下,溶质的吸附量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溶液的浓度有关。

从热力学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遵守吉布斯吸附等温方程:Tdc d RTc ⎪⎭⎫ ⎝⎛-=Γσ (7—1) 式中:Γ—为溶质在单位面积表面层中的吸附量(mol ·m -2); σ—为溶液的表面张力(N ·m -2);c —为溶液浓度(mol ·m -3);;R —气体常数,8.314J ·mol -1·K -1;T —为绝对温度(K )。

当)/(dc d σ<0时,Γ > 0,即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时,吸附量为正值,称为正吸附,反之,当)/(dc d σ> 0时,Γ< 0称为负吸附。

吉布斯吸附等温方程式应用范围很广,但上述形式只适用于稀溶液。

通过实验测得不同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1σ、2σ……即可求得吸附量Γ。

本实验采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值。

试验装置如图(7—1)所示。

图7—1 表面张力测定装置1—样品管 2—毛细管 3—压瓶4—精密数字压力计 5—大气平衡管 6—活塞 图7—2 气泡曲率半径的变化规律将欲测表面张力的溶液装入样品管中,使毛细管的端口与液面相切,液体即沿毛细管上升,打开减压瓶3的活塞6,使里面的水慢慢的滴出,则系统内的压力慢慢减小,毛细管2液面上受到一个比样品管中液面上大的压力,此时毛细管内液面就会下降,直到在毛细管端面形成一个稳定的气泡。

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报告以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使用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溶液的表面张力,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了溶液浓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溶液浓度增加会导致表面张力降低,这与理论预期相符。

通过本实验可以深入理解溶液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引言: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在液体表面上形成的一种现象,也是液体表面的一种性质。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对于研究溶液性质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该方法简便易行且结果准确可靠。

实验原理:气泡最大压力法是一种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常用方法。

根据拉普拉斯方程,液体表面的压差与表面张力成反比。

在实验中,将一根细管浸入溶液中,通过控制管内气体的流速和压力,使气泡在液体表面形成并随后破裂。

通过测量破裂气泡的直径和压力,可以计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实验仪器,准备好不同浓度的溶液。

2. 调整实验仪器:调整细管的位置和角度,使其与溶液表面平行,并确保气泡能够顺利形成和破裂。

3. 开始实验:通过控制气体流速和压力,使气泡在液体表面形成并破裂。

4. 测量数据:记录气泡破裂时的压力和直径,重复实验多次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5. 处理数据: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不同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并绘制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不同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并绘制出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表面张力呈现下降的趋势。

这是因为溶质分子在液体表面上的存在会减弱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导致表面张力降低。

这一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

结论:本实验使用气泡最大压力法成功测定了不同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并发现溶液浓度对表面张力有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溶液浓度增加会导致表面张力降低。

这一实验结果对于深入理解溶液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最大气泡发测定溶液表面张力

最大气泡发测定溶液表面张力

最大气泡发测定溶液表面张力实验名称: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气泡法测定液面张力的实验原理和方法;2. 了解表面张力相关概念和公式;3. 掌握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所受到的分子间的一种力,它使液面趋于最小面积的状态。

根据杨氏定律,液体表面张力F的大小可表示为:F = γL其中γ为表面张力系数,L为液体表面的周长。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是将一根玻璃管塞在一溶液中,管口抬离液面后,通过吹气法在玻璃管内形成一个气泡,并逐渐加大压力,当气泡从玻璃管中抬出时,管口压力减小至最小值,并变为固定值。

此时气泡直径、管口边缘长度等数据均可用来计算出溶液的表面张力。

实验步骤:1.准备一根内径约为0.7~1mm的直玻璃管,两端均作过热处理并制成吸管型。

吸管要求口径尽量小,以便形成小的气泡。

2.用去离子水清洗玻璃管,再用酒精涂洗干净。

3.实验表面张力:(1)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到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0.1~0.3mL的酒精、苯、正丁醇。

(2)用吸球吸取被测溶液,直到牢固地充满了玻璃管,放在液面上,使液面把玻璃管口罩住,然后用手握住吸球以上提管子,使玻璃管口稍稍浮起,吸球松开,保证玻璃管内无气泡,玻璃管内液面刚好在液面之上。

(3)在玻璃管外侧,用一长管膜压力,直到液面在玻璃管上方,形成一气泡。

此时,按膜的位置调整气泡直径和液面周长的比值为0.9左右,再用一根呈45度角的玻璃管口吹气,增加气泡直径,同时测量管口长度、气泡直径和液面间的高度差,记录数据。

(4)重复2-3步骤不少于三次,取平均值,计算表面张力。

数据计算:1. 气泡直径d的平均值2. 玻璃管口边缘长度l的平均值3. 液面间高度差h的平均值4. 比值P = l/d5. 表面张力系数γ = πdP(ρgh+2ηv/d)/2实验结果:被测液体 | 气泡直径d/mm | 玻璃管口边长l/mm | 液面间高度差h/mm | P | γ/mN·m-1:---:|:---:|:---:|:---:|:---:|:---:去离子水 | 3.51 | 14.05 | 161.8 | 3.2 | 72.11酒精 | 2.12 | 8.73 | 116.5 | 4.11 | 21.44苯 | 2.40 | 9.57 | 197.6 | 4.0 | 34.74正丁醇 | 2.82 | 11.38 | 168.5 | 4.03 | 23.21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不同。

物化实验-最大气泡法

物化实验-最大气泡法

最大气泡压力法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1.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

2.根据吉布斯公式计算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吸附量。

3.掌握用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 实验原理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受内层分子的吸引与受表面层外介质的吸引并不相同,处于不平衡状态,具有较大势能,如欲使液体产生新的表面,就需要对其做功。

可逆地使表面积增加dA 所需作的功为−δW = ydA,(1)比例系数y 表示在等温等压下形成单位表面所需的可逆功,其数值等于作用在界面上每单位长度边缘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纯液体降低表面自由能的唯一途径是尽可能缩小其表面积。

对于溶液,由于溶质使溶剂表面张力发生变化,因此可以调节溶质在表面层的浓度来降低表面自由能。

根据能量最低原则,溶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时,表面层溶质的浓度比溶液内部大; 反之,溶质使溶剂的表面张力升高时,表面层溶质的浓度比内部的浓度低(溶液的表面吸附)。

它们之间的关系遵守吉布斯公式式中Γ 为表面吸附量mol·m²,y 为表面张力N·m²本实验采用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

降低毛细管外压力,则气泡将自管口内壁逐渐形成,见下图。

开始时形成的气泡曲率半径很大,随后半径逐渐变小,泡内外的压力差逐渐增加。

当形成的气泡刚好是半球形时半径最小,泡内外压力差达到最大值。

此后半径又逐渐变大,压力差逐渐下降,从而使气流冲入气泡内最终将其吹离管口。

在此过程中,最大压力差记为∆p,气泡呈半球形时的半径为r,由Young-Laplace 方程有:式中的K 值对同一支毛细管及同一种压力计介质是常数,称作仪器常数。

由已知表面张力的液体作标准求出常数K3 实验操作1.溶液配制用容量瓶及所给正丁醇水溶液配制浓度分别为0.3、0.25、0.2、0.15、0.1、0.05、0.025 mol·dm−3 的正丁醇水溶液。

2.测定仪器常数充分洗净大试管4 及毛细管1,在大试管中注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使毛细管端口刚好和液面垂直相切。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

实验七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一. 实验目的1. 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不同浓度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

2. 了解表面张力的性质, 表面自由能的意义以及表面张力和吸附的关系。

3. 学会镜面法作切线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用本法测定[乙醇, 水]溶液的数据对[σ, c], 作图将c-σ曲线在不同浓度的斜率 T 代入吉布斯等温吸附式:Γ=﹣c RT c σ∂⎛⎫ ⎪∂⎝⎭T 求出相应的吉布斯吸附量Γ;按朗格茂尔等温吸附变形公式:c 1c α∞∞=+ΓΓΓ C/Γc-C 直线斜率tg β求出饱和吸附量 , 进而得出乙醇分子横切面积S 和分子长度 , 结合直线截距得出吸附系数α:∞Γ=(tg β)-1以上个式中, c 为浓度;T 为绝对温度(K );σ为表面张力;Γ为吉布斯吸附量;M 为溶质摩尔质量;ρ为溶质密度;S 为分子截面积;δ为分子长;α为吸附系数;NA 为阿伏伽德罗数(6.02×1023/mol );R 为气体常数。

为了求以上参数, 关键是测σ。

表面张力及界面张力, 矢量。

源于凝聚相界面分子受力不平衡, 意为表面的单位长度收缩力。

σ也是在个条件下凝聚系表面相得热力学强度性质, 如果恒温、恒压下扩大单位表面积所需的可逆功, 故亦称为表面自由焓。

1. σ与凝聚相和表面共存接触相种类有关, 还与T,P 有关, 与凝聚相纯度和杂志种类有关。

浓度升高, 溶液的σ有增有减, 随溶质、溶剂而异, 表面活性剂是两亲分子, 他们的水溶液σ随浓度升高先剧降, 后微升, 在渐趋稳定。

σ随c 而变化的本质是溶液表面浓度对体相浓度的偏离, 此现象称为表面吸附。

表面吸附量Γ与浓度有关, 用吉布斯等温方程求出 为σ-c 曲线在指定浓度的斜率。

<0, Γ>0为正吸附, 表面浓度较体浓度高, 达饱和吸附时, Γ趋于饱和吸附量 , 此时两亲分子在溶液表面处于高度有序的竖立密集, 形成单分子膜。

,2. 若将兰格缪尔等温吸附式中的吸附量赋予吉布斯吸附量的特定意义, 则可从其变形式求出 设分子吸附层厚δ, δ即两亲分子长。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方法。

2、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表面吸附量和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横截面积。

3、了解表面张力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表面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表面张力在液体内部,每个分子都受到周围分子的吸引力,合力为零。

但在液体表面,分子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合力,使得液体表面有自动收缩的趋势。

要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就需要克服这种内聚力而做功。

在温度、压力和组成恒定时,增加单位表面积所做的功即为表面张力,用γ表示,单位为 N·m⁻¹或 mN·m⁻¹。

2、最大气泡压力法将毛细管插入待测液体中,缓慢打开滴液漏斗的活塞,让体系缓慢减压。

当压力差在毛细管端产生的作用力稍大于毛细管口液体的表面张力时,气泡就会从毛细管口逸出。

此时,气泡内外的压力差最大,这个最大压力差可以通过 U 型压力计测量得到。

根据拉普拉斯方程:\(\Delta p =\frac{2\gamma}{r}\)其中,\(\Delta p\)为最大压力差,\(r\)为毛细管半径,\(\gamma\)为液体的表面张力。

对于同一根毛细管,\(r\)是定值。

只要测出\(\Delta p\),就可以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gamma\)。

3、表面吸附与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当溶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时,溶质在表面层中的浓度比溶液内部大,称为正吸附;反之,当溶质能升高溶剂的表面张力时,溶质在表面层中的浓度比溶液内部小,称为负吸附。

吉布斯吸附等温式为:\(\Gamma =\frac{1}{RT}\frac{d\gamma}{dC}\)其中,\(\Gamma\)为表面吸附量(单位:mol·m⁻²),\(R\)为气体常数(\(8314 J·mol⁻¹·K⁻¹\)),\(T\)为绝对温度,\(C\)为溶液浓度,\(\frac{d\gamma}{dC}\)为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率。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使用数字微压差测量仪测量微小压力差。

3、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表面吸附量和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横截面积。

二、实验原理1、表面张力在液体的内部,任何分子周围的吸引力是平衡的。

然而,在液体表面,分子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合力,导致液体表面有自动收缩的趋势。

要使液体表面增大就必须要克服这种向内的合力而做功,所做的功转化为表面能储存在液体表面。

在温度、压力和组成恒定时,表面张力与表面积的增量成正比,比例系数即为表面张力。

2、最大气泡法将毛细管垂直插入液体中,液体表面张力会对毛细管中的气泡产生附加压力。

当气泡从毛细管下端缓慢逸出时,所受到的压力差最大。

根据拉普拉斯方程,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及气泡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为:\(\Delta p =\frac{2\gamma}{r}\)其中,\(\Delta p\)为附加压力,\(\gamma\)为表面张力,\(r\)为气泡的曲率半径。

当气泡为半球形时,曲率半径\(r\)等于毛细管半径\(r_{毛}\),此时附加压力最大。

通过数字微压差测量仪测量出最大附加压力\(\Delta p_{max}\),即可求得表面张力\(\gamma\)。

3、表面吸附量和横截面积根据吉布斯吸附等温式:\(\Gamma =\frac{c}{RT}\frac{d\gamma}{dc}\)其中,\(\Gamma\)为表面吸附量,\(c\)为溶液浓度,\(R\)为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以\(\gamma\)对\(c\)作图,求得曲线某一点的斜率\(\frac{d\gamma}{dc}\),即可计算出表面吸附量\(\Gamma\)。

假设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是紧密排列的单分子层,每个分子的横截面积为\(A\),则:\(A =\frac{1}{L\Gamma}\)其中,\(L\)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掌握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的实验方法;3.通过实验,确定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大小。

实验原理:表面张力是指液体分子在液体表面聚集所形成的张力。

表面张力大小取决于液体种类、温度、压力等因素。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是通过在液体表面形成一个最大的气泡,计算其半径和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等参数,利用杨-拉普拉斯方程计算出表面张力大小。

实验器材:1.氢氧化钠溶液;2.去离子水;3.玻璃接力片;4.干净的注射器。

实验步骤:1.将玻璃接力片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形成一圆形液体膜;2.利用注射器从中间吸气,将液体表面形成一个气泡,使其尽可能地大;3.将气泡半径测量3次,取平均值,并分别测量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等参数;4.重复上述步骤,以去离子水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再次测量气泡半径和液体参数;5.根据测量数据,利用杨-拉普拉斯方程,计算出两种液体的表面张力大小。

实验结果:1.氢氧化钠溶液的表面张力大小为0.069N/m;2.去离子水的表面张力大小为0.071N/m。

实验结论:1.利用最大气泡法可以较准确地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大小;2.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大小不同;3.表面张力大小的测量结果受液体参数的影响较大,应注意测量精度。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理解了表面张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掌握了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的实验技能,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计算能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实验中精度和准确性的重要性,应该在实验操作中尽可能地提高测量精度,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最大气泡法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实验报告最大气泡法实验报告引言:最大气泡法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

通过在液体中形成最大的气泡,可以得到液体的表面张力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最大气泡法测量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并探讨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水、洗涤剂、石蜡、玻璃棒、盘子、水槽、电子天平、毛细管等。

首先,将水槽中注满水,并在水槽中放置盘子。

然后,用玻璃棒将洗涤剂涂抹在盘子的底部,使其均匀分布。

接下来,将毛细管插入水中,用手指捏住毛细管上方,将其取出,并在水槽中形成一个封闭的气泡。

最后,将气泡慢慢放置在洗涤剂涂抹的盘子上,使其与洗涤剂接触。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测量了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结果显示,水的表面张力最大,洗涤剂次之,而石蜡的表面张力最小。

这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导致水的表面张力较高;而洗涤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使其在水中形成胶束结构,表面张力相对较低;而石蜡的分子结构较为简单,没有明显的亲水性或疏水性,因此表面张力最小。

进一步分析发现,表面张力与液体的分子结构、温度和杂质等因素有关。

例如,分子结构复杂的液体,如洗涤剂,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表面张力相对较低。

而温度的升高会使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增强,相互作用力减弱,导致表面张力降低。

此外,杂质的存在也会影响表面张力,因为杂质可能与液体分子发生相互作用,改变液体的表面性质。

实验的局限性:本实验虽然可以通过最大气泡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如气泡的形状不完全规则,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其次,实验中所用的液体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空气湿度、气压等,这些因素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后,实验所得的表面张力值仅为近似值,无法完全准确地反映液体的表面性质。

结论:通过最大气泡法实验,我们测量了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并分析了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了解表面张力与液体性质之间的关系,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最大气泡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气泡在液体表面形成时的最大压力差来计算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

当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时,会受到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当气泡逐渐增大时,其受到的表面张力也会逐渐增大,直到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此时的气泡即为最大气泡。

通过测量最大气泡时的压力差,可以计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

三、实验步骤准备实验器材:最大气泡仪、液体样品、滴管、恒温水浴、支架等。

将最大气泡仪置于支架上,调整至水平状态。

用滴管向最大气泡仪内加入适量液体样品。

开启恒温水浴,保持水温稳定。

观察并记录气泡的形成过程,当气泡达到最大时,记录此时的电压差。

重复实验,至少进行三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四、实验结果以下为实验结果数据表:五、实验总结通过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我们得到了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数据。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存在差异。

其中,水的表面张力最高,蜂蜜次之,牛奶和醋的表面张力相对较低。

这可能与液体的分子结构、极性等因素有关。

此外,我们还发现实验结果的重复性较好,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通过本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还掌握了一种实用的测量方法。

这对于实际应用中涉及液体表面张力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可以通过调整液体的表面张力来改善产品的性能;在生物学领域,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助于研究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因此,本实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
口刚好与液面相切; 表面浓度与溶液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做溶液的表面吸附。
改进:预先在大试管壁上作个标记表示液面高度,根据标记倒入溶液。 表面浓度与溶液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做溶液的表面吸附。 Pi=P大气压- △Pmax
③ 读取压差计的压差时,应取气泡单个逸出时的最 最大压力差可用U型压力计中最大液柱差△h来表示:
Pi=P大气压- △Pmax
大压力差; 则σ=(r/2)ρg△h=K'△h
实验不足及改进 表面浓度与溶液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做溶液的表面吸附。 原理:利用产生于溶液中的气泡内的附加压力与溶液表面张力的关系来测定溶液表面张力。
④ 气泡逸出速度不能过快。 ②打开抽气瓶的活塞缓缓放水抽气,测定管中的压力P逐渐减小,毛细管压力P0 就会将管中液面压至管口,形成气泡
我们的想法 Pi=P大气压- △Pmax
Pi=P大气压- △Pmax 改进:将装置中的滴液漏斗换成注射器,通过控制抽气速度快慢来控制毛细管内气泡产生。 细管底端与待测液面相切,操作比较困难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② 所用毛细管必须干净、干燥,应保持垂直,其管口刚好与液面相切;
实验不足及改进 改进:将装置中的滴液漏斗换成注射器,通过控制抽气速度快慢来控制毛细管内气泡产生。
Pi=P大气压- △Pmax Pi=P大气压- △Pmax ③ 读取压差计的压差时,应取气泡单个逸出时的最大压力差; Pi=P大气压- △Pmax 改进:预先在大试管壁上作个标记表示液面高度,根据标记倒入溶液。 ②打开抽气瓶的活塞缓缓放水抽气,测定管中的压力P逐渐减小,毛细管压力P0 就会将管中液面压至管口,形成气泡
① 仪器系统不能漏气; Γ∞ 是饱和吸附量,K是吸附系数
Γ∞ 是饱和吸附量,K是吸附系数 Pi=P大气压- △Pmax 结果处理比较麻烦,且易引人为误差

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气泡最大压力法是一种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

当气泡在液体表面吸附时,空气和液体之间的表面张力使得气泡表面产生压力。

随着气泡的增大,表面张力也会增大,当气泡增大到一定大小时,表面张力将无法支持气泡继续增大而使气泡破裂。

这个时候,气泡的最大直径对应着液体的表面张力大小。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气泡压力计、毛细管、洗涤瓶、滴管、等量筒、称量器等。

2.实验前准备:将需要测定的液体放入等量筒中,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混合均匀,然后将等量筒称量,记录液体的质量。

3.制备毛细管:将毛细管烤制成圆形并将两端磨平。

4.实验操作:将洗涤瓶中的液体吸入毛细管中,然后将毛细管浸入液体中,使其浸入到液面下方,然后轻轻地将毛细管取出来,观察毛细管内部是否存在气泡,若存在气泡,则需要重新制备毛细管。

5.测定表面张力:将毛细管蘸入液体中,使其与液面触碰,在液面上形成一个液体凸起,然后将气泡压力计放在凸起上,逐渐加压,直到气泡破裂,记录最大直径,并测量气泡的压力。

6.实验数据处理:根据测得的气泡最大直径和压力值,计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值。

实验结果:通过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得到液体的表面张力值为x N/m。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知,液体的表面张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溶液浓度、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浓度等。

在相同的温度下,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增加液体的润湿性。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达到了目标,并深入了解了表面张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的能力。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使用最大气泡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仪器与试剂,实验仪器包括玻璃管、毛细管、水槽、滴定管等;试剂为蒸馏水和其他待测液体。

实验原理,最大气泡法是通过在液体表面形成一个最大的气泡,利用气泡的体积和压强来计算液体的表面张力。

当气泡的半径为R,气泡内外的压强差为ΔP时,根据杨-拉普拉斯方程,液体的表面张力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到,γ=ΔP4R/2。

实验步骤:1. 将玻璃管插入水槽中,用毛细管吸取待测液体,使毛细管口与玻璃管相连。

2. 将毛细管浸入液体中,使其形成一个气泡,并记录气泡的直径。

3. 用滴定管向气泡中注入气体,直至气泡变得很大,但不会破裂。

4. 测量气泡的直径和注入气体的体积。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液体的表面张力。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一,蒸馏水。

气泡直径,2mm。

注入气体体积,5ml。

实验二,甲醇。

气泡直径,3mm。

注入气体体积,7ml。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蒸馏水的表面张力为0.072 N/m,甲醇的表面张力为0.064 N/m。

通过对比两种液体的表面张力,可以发现甲醇的表面张力要小于蒸馏水,这是由于甲醇的分子间吸引力较大,导致分子聚集在一起,使得表面张力较小。

实验结论:通过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蒸馏水和甲醇的表面张力,并得出了结论,不同液体的分子间吸引力不同,导致了表面张力的差异。

实验结果符合我们的预期,并且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液体性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实验总结:最大气泡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实验操作技巧,更加深了对液体表面张力的认识。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特性,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得到了具体的实验数据和结果。

这将为我们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嘿,咱聊聊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实验呗!这可老神奇啦。

一走进实验室,那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神秘的魔法世界。

各种仪器摆放得整整齐齐,仿佛在等着我们去揭开它们的秘密。

开始实验啦!先把溶液准备好,那颜色就像宝石一样绚丽多彩。

你能想象没有这些漂亮的溶液会咋样吗?肯定不行啊!这可是实验的关键呢。

接着把仪器安装好,就像搭积木一样,小心翼翼地把每个部件都放到位。

这可不能马虎,要是安装不好,实验可就没法进行了。

你能随便安装吗?肯定不能啊!然后就开始往溶液里通气啦!看着一个个小气泡从管子里冒出来,就像一群小精灵在跳舞。

那场面可真美啊!你想错过这样的美景吗?肯定不想啊!随着气泡越来越大,最后破裂的时候,那一瞬间就像烟花绽放一样。

这时候就得赶紧记录数据,不能有一点马虎。

你能不认真记录吗?肯定不能啊!实验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小问题呢。

比如气泡大小不均匀,或者数据不稳定。

这就像在路上遇到了小石子,得想办法跨过去。

不能因为一点小问题就放弃。

你能轻易放弃吗?肯定不能啊!得仔细分析原因,调整实验步骤。

有时候还得重复好几次实验,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这就像打磨一块宝石,需要耐心和细心。

你能没有耐心吗?肯定不能啊!总之,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实验充满了挑战和乐趣。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溶液的性质,也能锻炼我们的实验技能。

让我们在这个魔法世界里继续探索,发现更多的奥秘吧!。

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报告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探究表面张力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并深入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1. 气泡最大压力法仪器2. 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3. 实验室天平4. 滴管5. 纸巾实验步骤:1. 将气泡最大压力法仪器调至初始状态,确保其工作正常。

2. 分别取出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通过天平精确称取出10mL的溶液。

3. 将取出的溶液倒入气泡最大压力法仪器的试管中,并通过滴管将溶液表面涂上适量的矿物油,以防止气泡的破裂。

4. 将气泡最大压力法仪器的气泡管顶端浸入溶液中,启动仪器,并等待仪器读数稳定。

5. 调节气泡最大压力法仪器的气泡大小,直至气泡破裂,记录下此时的最大压力值。

6.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测量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最大压力值,并记录下每组数据。

7. 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表格或图表,分析表面张力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通过气泡最大压力法测量,我们得出了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最大压力值。

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随着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增加,溶液的表面张力逐渐降低,且下降的趋势越加明显。

实验结论: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表面张力与溶液浓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随着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增加,表面张力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表面活性剂的分子能够在液体表面形成一层分子膜,使得表面张力降低,表面张力大小直接决定着液体的表面活性能力,因此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十分广泛,如肥皂、洗涤剂等。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掌握了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方法和技巧。

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宁 波 工 程 学 院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专业班级 化本092 姓名 周培 实验日期 2011年6月2日 同组姓名 徐浩 郑志浩 指导老师 刘旭峰 王婷婷 实验名称 实验七、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通过对不同浓度乙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加深对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和吸附量关系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对纯溶剂而言,其表面层与内部的组成是相同的,但对溶液来说却不然。

当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表面张力要发生变化。

根据能量最低原则,若溶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则表面层中溶质的浓度应比溶液内部的浓度大,如果所加溶质能使溶剂的表面张力升高,那么溶质在表面层中的浓度应比溶液内部的浓度低。

这种表面浓度与溶液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做溶液的表面吸附。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液表面吸附溶质的量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和加入的溶质量(即溶液的浓度)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吉布斯(Gibbs)公式表示: Γ=-RT c (c∂∂σ)T (2) 式中:Γ为吸附量(mol.m -1);σ为表面张力(J ·m —’);T 为绝对温度(K);c 为溶液浓度(mol .L -1”);根据朗格谬尔公式得:Γ=-Γ∞K/1+Kc式中Γ∞为饱和吸附量,即表面被吸附分子的截面积布满一层分子时的Γ。

以C/Γ对C 作图,得一直线,该直线的斜率为Γ∞2、图2是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表面张力的装置示意图。

将欲测表面张力的液体装于支管试管5中,使毛细管6的端面与液面相切,液面即沿着毛细管上升,打开滴液漏斗2的活塞进行缓慢抽气,此时由于毛细管内液面上所受的压力(p 大气)大于支管试管中液面上的压力 (p 系统),故毛细管内的液面逐渐下降,并从毛细管管端缓慢地逸出气泡。

在气泡形成过程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凹液面产生了一个指向液面外的附加压力Δp ,因此有下述关系:p 大气=p 系统+ΔpΔp =p 大气-p 系统 (3)附加压力Δp 和溶液的表面张力σ成正比,与气泡的曲率半径R 成反比,其关系式为Δp =2σ/R (4)若毛细管管径较小,则形成的气泡可视为是球形的。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了解影响表面张力测定的因素。

2、了解弯曲液面下产生附加压力的本质,熟悉拉普拉斯方程,吉布斯吸附等温式,了解兰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公式的应用。

3、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饱和吸附量, 由表面张力的实验数据求正丁醇分子的截面积及吸附层的厚度。

【实验原理】1、表面张力的产生纯液体和其蒸气组成的体系体相分子:自由移动不消耗功。

表面分子:液体有自动收缩表面而呈球形的趋势。

要使液体表面积增大就必须要反抗分子的内向力而作功以增加分子位能。

所以分子在表面层比在液体内部有较大的位能,这位能就是表面自由能。

W=A-∆ 如果ΔA 为1m 2,则-W ′=σ是在恒温恒压下形成1m 2新表面所需的可逆功,所以σ称为比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其单位为J·m -2。

也可将σ看作为作用在界面上每单位长度边缘上的力,称为表面张力,其单位是N·m -1。

液体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和它的表面张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2、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1)在任何两相界面处都存在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的方向是与界面相切,垂直作用于某一边界,方向指向使表面积缩小的一侧。

(2)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表面张力愈小。

到达临界温度时,液体与气体不分,表面张力趋近于零。

(3)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液体的纯度有关。

在纯净的液体(溶剂)中如果掺进杂质(溶质),表面张力就要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决定于溶质的本性和加入量的多少。

(4)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产生很多特殊界面现象。

3、毛细现象(1)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弯曲表面下的液体或气体与在平面下情况不同,前者受到附加的压力。

(2)如果液面是水平的,则表面张力也是水平的,平衡时,沿周界的表面张力互相抵消,此时液体表面内外压力相等,且等于表面上的外压力Po 。

(3)若液面是弯曲的,平衡时表面张力将产生一合力Ps ,而使弯曲液面下的液体所受实际压力与Po 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了解影响表面张力测定的因素。

2、了解弯曲液面下产生附加压力的本质,熟悉拉普拉斯方程,吉布斯吸附等温式,了解兰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公式的应用。

3、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饱和吸附量, 由表面张力的实验数据求正丁醇分子的截面积及吸附层的厚度。

【实验原理】1、表面张力的产生纯液体和其蒸气组成的体系体相分子:自由移动不消耗功。

表面分子:液体有自动收缩表面而呈球形的趋势。

要使液体表面积增大就必须要反抗分子的内向力而作功以增加分子位能。

所以分子在表面层比在液体内部有较大的位能,这位能就是表面自由能。

W=A σ-∆如果ΔA 为1m 2,则-W ′=σ是在恒温恒压下形成1m 2新表面所需的可逆功,所以σ称为比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其单位为J·m -2。

也可将σ看作为作用在界面上每单位长度边缘上的力,称为表面张力,其单位是N·m -1。

液体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和它的表面张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2、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1)在任何两相界面处都存在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的方向是与界面相切,垂直作用于某一边界,方向指向使表面积缩小的一侧。

(2)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表面张力愈小。

到达临界温度时,液体与气体不分,表面张力趋近于零。

(3)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液体的纯度有关。

在纯净的液体(溶剂)中如果掺进杂质(溶质),表面张力就要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决定于溶质的本性和加入量的多少。

(4)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产生很多特殊界面现象。

3、毛细现象(1)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弯曲表面下的液体或气体与在平面下情况不同,前者受到附加的压力。

gl此时液体表面内外压力相等,且等于表面上的外压力Po 。

(3)若液面是弯曲的,平衡时表面张力将产生一合力Ps ,而使弯曲液面下的液体所受实际压力与Po 不同。

(4)当液面为凹形时,合力指向液体外部,液面下的液体受到的实际压力为 P' = Po - Ps 。

(5)当液面为凸形时,合力指向液体内部,液面下的液体受到的实际压力为 P' = Po + Ps 。

(6)这一合力P S ,即为弯曲表面受到的附加压力,附加压力的方向总是指向曲率中心。

(7)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的关系用拉普拉斯方程表示:P S =2σ/ R 式中σ为表面张力,R 为弯曲表面的曲率半径,该公式是拉普拉斯方程的特殊式,适用于当弯曲表面刚好为半球形的情况。

4、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毛细现象则是弯曲液面下具有附加压力的直接结果。

假设溶液在毛细管表面完全润湿,且液面为半球形,则由拉普拉斯方程以及毛细管中升高(或降低)的液柱高度所产生的压力 ∆P = ρ g h ,通过测量液柱高度即可求出液体的表面张力。

这就是毛细管上升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原理。

此方法要求管壁能被液体完全润湿,且液面呈半球形。

5、溶液中的表面吸附(1) 实际上,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是毛细管上升法的一个逆过程。

将待测表面张力的液体装于表面张力仪中,使毛细管的端面与液面相切,由于毛细现象液面即沿毛细管上升,打开抽气瓶的活塞缓缓抽气,系统减压,毛细管内液面上受到一个比表面张力仪瓶中液面上(即系统)大的压力,当此压力差——附加压力(Δp = p 大气 - p 系统) 在毛细管端面上产生的作用力稍大于毛细管口液体的表面张力时,气泡就从毛细管口脱出,此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成正比,与气泡的曲率半径成反比,其关系式为拉普拉斯公式:ΔP=2σ/ R (2) 如果毛细管半径很小,则形成的气泡基本上是球形的。

当气泡开始形成时,表面几乎是平的,这时曲率半径最大;随着气泡的形成,曲率半径逐渐变小,直到形成半球形,这时曲率半径R 和毛细管半径r 相等,曲率半径达最小值,根据上式这时附加压力达最大值,气泡进一步长大,R 变大,附加压力则变小,直到气泡逸出。

根据上式,R = r 时的最大附加压力为:2p =p 22r rg h r σσρ∆=∆=∆最大最大最大或 (3) 对于同一套表面张力仪,毛细管半径r ,测压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都为定值,因此为了数据处理方便,将上述因子放在一起,用仪器常数K 来表示,上式简化为:K h σ=∆最大式中的仪器常数K 可用已知表面张力的标准物质测得,通常用纯水来标定。

6、溶液中的表面吸附-吸附现象的发生在定温下纯液体的表面张力为定值,只能依靠缩小表面积来降低自身的能量。

通常见到小露珠为球形,为什么?而对于溶液,既可以改变其表面张力,也可以减小其面积来降低溶液表面的能量。

通常以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方法来降低溶液表面的能量。

当加入某种溶质形成溶液时,表面张力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决定于溶质的性质和加入量的多少。

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溶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时,表面层中溶质的浓度比溶液内部大;反之,溶质使溶剂的表面张力升高时,它在表面层中的浓度比在内部的浓度低,这种表面浓度与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做溶液的表面吸附。

在指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质的吸附量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溶液的浓度之间的关系遵守吉布斯(Gibbs)吸附方程:C d = -σΓ()式中,Г为溶质在表层的吸附量;σ为表面张力;C 为吸附达到平衡时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

G > 0,正吸附,溶液表面张力降低:表面活性物质。

G< 0,负吸附, 溶液表面张力升高: 非表面活性物质浓度达一定值,溶液界面形成饱和单分子层吸附 7、吸附量的计算 (1)、当界面上被吸附分子的浓度增大时,它的排列方式在改变着,最后,当浓度足够大时,被吸附分子盖住了所有界面的位置,形成饱和吸附层。

这样的吸附层是单分子层,随着表面活性物质的分子在界面上愈益紧密排列,则此界面的表面张力也就逐渐减小。

(2)、以表面张力对浓度作图,可得到σ-C 曲线。

开始时σ随浓度增加而迅速下降,以后的变化比较缓慢。

在σ-C 曲线上任选一点a 作切线,得到在该浓度点的斜率经,代入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得到该浓度时的表面超量(吸附量),同理,可以得到其它浓度下对应的表面吸附量,以不同的浓度对其相应的Г可作出曲线,Г = f (C)称为吸附等温线。

8、被吸附分子截面积计算 (1)、饱和吸附量Г∞:对于正丁醇的吸附等温线,满足随浓度增加,吸附量开始显着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吸附量达到饱和,因此可以从吸附等温线得到正丁醇的饱和吸附量Г∞。

(2)、也可以假定正丁醇在水溶液表面满足单分子层吸附。

根据朗格谬尔(Langmuir)公式:kC=1kC∞ΓΓ+Г∞为饱和吸附量,即表面被吸附物铺满一层分子时的Г,C kC+1C 1==k k ∞∞∞+ΓΓΓΓ 以C/Г对C 作图,得一直线,该直线的斜率为1/Г∞ 。

被吸附分子的截面积:So = 1 / (Г∞N) ( N 为阿佛加得罗常数)。

吸附层厚度:M=δρ∞Γ溶质的密度ρ,分子量M 三、仪器与试剂最大泡压法表面张力仪1套; 吸耳球1个;移液管(50mL ,1支、1mL ,1支); 烧杯(500mL ,1只); 温度计1支。

四、实验步骤(1) 仪器准备与检漏将表面张力仪容器和毛细管洗净、烘干。

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蒸馏水注入表面张力仪中,调节液面,使毛细管口恰好与液面相切。

打开抽气瓶活塞,使体系内的压力降低,当U 型管测压计两端液面出现一定高度差时,关闭抽气瓶活塞,若2~3min 内,压差计的压差不变,则说明体系不漏气,可以进行实验。

(2)仪器常数的测量打开抽气瓶活塞,调节抽气速度,使气泡由毛细管尖端成单泡逸出,且每个气泡形成的时间约为5 ~ 10 s 。

当气泡刚脱离管端的一瞬间,压差计显示最大压差时,记录最大压力差,连续读取三次,取其平均值。

再由手册中,查出实验温度时,水的表面张力σ,则仪器常数K=h σ∆水最大(3)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变化的测定用移液管分别移取0.0500mL ,0.150mL ,0.300mL ,0.600mL ,0.900mL ,1.50mL ,2.50mL ,3.50mL ,4.50mL 正丁醇,移入9个50mL 的容量瓶,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正丁醇溶液。

然后由稀到浓依次移取一定量的正丁醇溶液,按照步骤2所述,置于表面张力仪中测定某浓度下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

随着正丁醇浓度的增加,测得的表面张力几乎不再随浓度发生变化。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① 计算仪器常数K 和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σ,绘制σ - C 等温线。

温度t=25.5℃ Δh 最大=0.0695m σ水=71.82×10-3N/mK=σ水÷Δh 最大=(71.82 ×10-3÷0.0695) N/m 2=1.0334×10-2 N/m 2正丁醇的密度ρ=0.8097g/mL,相对分子质量M=74.12g/mol 由σ=K ×Δh 最大 和c=ρV/(50×10-3L •M )进行计算: 利用仪器常数K 可计算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为:V/mLC(mol/L) Δh1(cm) Δh2(cm) Δh3(cm) Δh 平均值(cm)0.050 0.0109 6.85 6.80 6.84 6.83 0.150 0.0328 6.49 6.50 6.45 6.48 0.300 0.0657 5.75 5.70 5.72 5.72 0.600 0.1311 5.08 5.10 5.15 5.11 0.900 0.1967 4.50 4.60 4.55 4.55 1.500 0.3278 4.03 3.96 3.99 3.99 2.500 0.5464 3.90 3.80 3.83 3.84 3.500 0.7650 3.43 3.44 3.40 3.42 4.5000.98353.06 3.00 3.03 3.03V/mL 0.050 0.150 0.300 0.600 0.900 1.50 2.50 3.50 4.50 C/(10-2 mol/L ) 1.0923.2776.55513.1119.6632.7754.62 76.4798.32σ/(10-2 N/m) 7.058 6.696 5.914 5.280 4.702 4.126 3.8743.537 3.131图3 σ-c 等温线图② 根据吉布斯吸附等温式,求出Г,C/Г。

根据公式T C d r= -RT dC() C/10-2 1.092 3.277 6.555 13.11 19.66 32.77 54.62 76.47 98.32 Γ/10-6 0.7279 2.6660 4.4243 4.8843 5.2342 3.36322.96465.92267.3655 C/Γ 1500212292 14816268413756197437184239 129115133488Г③绘制Г-C,C/Г-C等温线,求饱和吸附量Г∞,并计算正丁醇分子截面积So和吸附单分子层厚度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