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GIS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近40年来土地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某一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程度如何。
科学地评价土地的适宜性,对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的新兴学科,将GIS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增加了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GIS;土地适宜性评价;适宜等级Abstract: the land suitable assessment is nearly 40 years of land resources, the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s, land suitable assessment assessment is a land for a certain purpose whether it is appropriate, and how appropriate.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the suitability of land, to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an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is geological and computer science cross new subject, will be used to land GIS suitable assessment, increase the accuracy of the evaluation and scientific,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land for providing a more scientific basis,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Keywords: GIS; Land suitable assessment; Appropriate level1 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一切建设活动的载体,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根本。
土地适宜性评价
GIS技术下的渚洲土地适宜性评价目录摘要一、前言1、问题的提出2、研究现状3、研究内容4、研究流程二、基础理论1、基本概念2、研究技术方法Ⅰ层次分析法ⅡGIS与空间分析(1)地理信息系统(2)空间分析三、研究区域概况四、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技术与方法1、评价目标的确定2、评价体系的拟定3、评价因子的选取4、评价因子数据获取(1)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2)评价因子专题数据生成.五、评价分析模型与结果分析1、评价分析模型2、评价结果分析(1)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2)园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3)林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六、结论参考文献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确定土地利用方向的基本依据,是近20年来土地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
农用地适宜性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进行适宜性等级的划分,揭示其作为农用地的适宜性大小,从而为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制定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研究将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学评价模型相结合,以莱西市渚洲地区的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作为评价对象。
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遵循评价因子选取的原则,选定了海拔、坡向、坡度、水源灌溉和交通通达性五个评价因子作为农用地适宜性的评价体系。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技术建立了研究区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数据库,在评价数据库的基础上,借助GIS的叠加分析、栅格数据聚类分析、DEM地形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功能,获取了研究区域的评价因子专题层。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和法与限制性因素法对研究区域的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等级的评价。
关键词:适宜性评价;农用地;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一、前言1、问题提出土地资源是进行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农业生产同土地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特别密切,没有土地就没有农业生产。
在农业生产中,土地不仅被当作基地、立足点和空间操作场所而发挥作用,而且被当作极其重要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而发挥作用,是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GIS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G I S-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按照张媛媛老师的要求,土地适宜性评价至少包括坡度和洪水淹没分析两个生态限制要素。
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再分析一下道路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引导作用。
一、设置分析环境在cad里把规划范围写成一个块“规划范围.dwg”。
导入gis中,双击,选择“polygon”。
右键,数据——导出数据,生成“规划范围”shp。
地理处理——环境设置——处理范围,选择“规划范围”shp。
Arctoolbox右键,环境设置,处理范围,选择“规划范围”。
二、由等高线生成DEM(数字高程模型)1.将cad文件导入gis中。
双击cad文件名,有5个文件,选择polyline。
点确定。
2.选择高程大于0的polyline,即为等高线,生成shp.打开属性表。
点按属性选择,elevation>0.点图层名,右键,数据——导出数据,图层名“denggaoxian”。
生成的新文件加载到视图中。
3.生成TIN。
3D Analyst 工具——TIN管理——创建TIN。
注意:height field选“elevation”TIN生成了!4.转栅格。
3D Analyst 工具——转换——由TIN转出——TIN转栅格。
注意:设置栅格大小(cellsize)(栅格大精度小,栅格小精度大)。
三、坡度因素评价1.生成坡度。
3D Analyst 工具——栅格表面——坡度。
输入栅格选dem。
输出栅格slope。
2.对生成的坡度进行适宜性评分。
点slope右键,打开属性表。
点“符号系统”,选“已分类”,类别改为“3”。
点“分类”。
“中断值”:第一个填“10”,第二个填“25”,第三个不改。
点确定。
再点确定。
对分类好的坡度重分类。
3D Analyst 工具——栅格重分类——重分类。
在新值一列,输入评分。
(3分最适宜,2分较适宜,1分不适宜)。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
分析具有空间属性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土地资源等数据,结合专家
知识和经验,对特定地区的用地进行评价和分析,确定其适宜的用途类型,从而实现合理规划、科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条件、经济发展需求、
社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区域内不同用途的用
地适宜性,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健康
发展。
用地适宜性评价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数据收集:收集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土地资源等数据,包括地
形地貌、水文水资源、气候环境、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人口分布等。
2.数据整理和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插值等,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评价指标选取和权重确定: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对象的特点,选取
适宜的评价指标,如土地承载力、土地利用强度、生态环境适应性等,并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反映其对评价结果的相对重要程度。
4.空间分析和模型构建:利用GIS工具,将数据按照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包括空间叠加、缓冲区分析、属性查询等,构建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以模拟不同因素对用地适宜性的影响。
5.评价结果分析和展示: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对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和分析,确定不同区域的用地适宜性等级,同时利用GIS技术将结果以可视化形式展示,包括制作适宜性图、统计图表等。
1.空间分析能力强:GIS可以处理具有空间属性的数据,能够分析不同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关系,从而帮助评价人员更好地理解用地适宜性的空间特征和变化趋势。
arcgis作业之适宜性评价
arcgis作业之适宜性评价arcgis作业第一步骤~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因为我是在ARCGIS 10.0的环境中进行运作的,所以我只能按照我自己的来写了,9.3的具体操作应该也是差不多的。
这是第一步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运行ArcDesktop,新建一个空地图,通过Add data加入“map.jpg”。
可能会出现关于金字塔和投影方式的咨询,无视之。
2.在地图上右键——数据框属性——常规——单位——地图一栏,显示为“米”(原本为未知单位)3.配准栅格图像在工具栏空白处单击右键——地理配准4.单击地理配准——取消“自动校正”——单击符号,选取编辑点进行校正,一般来说选取的点都是公里网的焦点。
四个角落各取一个,然后中央区域选取几点。
有关公里网和经纬度的解释,可能没有学过地图的同学比较的茫然。
本次作业的map.jpg是1:5w地形图,他的右上角两套不同的坐标体系。
最外框的是经纬度网,115度45分;40度00分这个是图片的右上角的经纬度坐标,用来校正完全之后进行一个对比验证。
靠里的是方里网,是高斯克吕格投影(Gauss一Kruger Projection),即90-91-(20392)-4430这一列,这是高斯投影第20个投影带,距离中央经线390-391-392公里处,距离中央纬线距离为4430公里(就是距离赤道距离4430km)。
由此产生的一套坐标。
更详细的就不赘述了。
右上角的那个焦点坐标就是(393000,4430000)5.选取控制点一般都是选取地图上方里网的交点,然后左键选取,右键输入XY坐标,并不需要像老师的参考流程中,拉取一条直线。
6.选取好控制点并且输入坐标之后,点击,会出现这些控制点的属性表,可以对比验证一下,残差较大(一般来说接近2)则需要重取,满意之后。
在地理配准中点击“自动校正”会自动生成一个新的校正后的图。
接下来基本上就跟着老师的步骤走吧……7完成配准后利用Georeferencing工具条中的update georeferencing或者rectify命令保存配准结果。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权重确定
专家打分法、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 指标权重
因子赋值
因子选取:土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影响 赋值:1、3、5、7、9… 2、4、6、8、10… 通过ARCGIS的Reclassify命令实现
GIS分析
Tin建立:等高线生成或者高程点生成 步骤:导入等高线或者高程点——输出成shapefile数据格式
基于GIS土地的自然和社 会经济属性,研究土地对预定用途的适宜与 否、适宜程度及其限制状况。
根据评价的预定用途不同,适宜性评价可 分为土地的农业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的城市适 宜性评价。
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一反以 往土地和城市规划中功能分区的做法, 强调土地利用规划应遵从自然固有的价 值和自然过程,即土地的适宜性,并因 此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 术为核心的规划方法论,被称之“千层 饼模式” 。
不适宜 轻度适宜 中度适宜 高度适宜
将每一类因素按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级。然后将所有类型经过分析 的评价综合在一起,便得到了关于这片土地的完整分析的基础资料。
评价因子选取
农地适宜性指标体系
指标类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 件
评价指标 年降水量 年均气温
高程 地貌类型 土壤含磷量 土壤含氮量
坡度 排灌条件
人口 GDP 离城镇的远近
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右键出现快捷菜单,data——exportdate
加载刚才输出的图层
选择creattin进行TIN创建,选择convert——tin to taster,创建 DEM,方便坡度等提取;
Surface analysis,选择slope, aspect等进行坡度坡向分析;
Reclassify
Raster calculater
在mapgis下构建土地适宜性评价
在mapgis下构建土地适宜性评价在mapgis下构建土地适宜性评价概念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针对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而言的。
如土地适宜农业、林业、木业、建筑业、军事等用地,还可以是适宜小麦、棉花、树木等用地。
所以,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指某快土地针对这类特定利用方式是否适宜,如果适宜,其适宜程度如何,做出等级的评定。
《土地评价刚要》对土地评价系统有四个等级,他们是适宜纲、适宜类、适宜亚类、适宜单元。
其中土地适宜纲包括,适宜纲(S)、不适宜纲(N),土地适宜类包括非常适宜(S1)、中等适宜(S2),临界适宜(S3),不适宜纲包括当前不适宜(N1)、永久不适宜(N2)。
土地适宜亚类,是反映土地限制类别的差异,如水分亏缺\侵蚀危害。
土地适宜单元是适宜亚类的徐芬,每一适宜亚类内的所有适宜单元有同样程度的是适宜性和翔实的限制性。
土地适宜评价的类别多,如土地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目前适宜性评价和潜在的适宜评价。
指标:针对不同用途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有不同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选择的要科学和合理,因为会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度和评价工作量的大小。
因此应对地形、地质、气候、土壤及社会经济条件等评价因素进行分析,进而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
例如,针对农林牧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直白有,地面坡度、地标积水状况、排水条件、干旱威胁、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土壤肥力、土壤障碍层。
如将地形分为<3度,3度~7度,7度~15度,15度~25度。
等等,在mapgis下如何实现一、把处理过或经过分析的图导入mapgis界面。
首先是投影分析校正图形。
进行栅格矢量化处理,保存成tiff格式,或mis格式或是其他的实现格式。
二、分幅图接边检查正确无误,地类图斑属性结构一致;采用利用现状数据库的建库工具栏中的同类文件拼接来合并分幅图斑文件三、线文件按行政界、权属界、地类界,地形地貌等分别提取专题文件;在空间分析的空间分析菜单下可以生成坡度图、坡向图等高线分析等等。
土地适宜性评价GIS
土地适宜性评价GIS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通过建立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综合评价,以确定不同用途土地的适宜程度。
地理信息系统(GIS)则是一种运用计算机和各种专业软件来进行地理数据的收集、存储、管理、分析以及展示的技术手段。
将土地适宜性评价与GIS相结合,可以更加准确、高效地评价土地适宜性。
下面将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流程以及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土地利用政策与规划。
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对土地的功能、质量、生态及社会经济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为不同用途土地的选择提供科学的指导。
通过与GIS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全程数字化,以及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展示。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对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权重设置,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并通过相关的权重设置来确定各个指标对土地适宜性的影响程度。
其次是对土地资源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需要收集和整理不同的数据,包括土壤、水文、地形等方面的数据。
然后是建立评价模型,通过将评价指标与土地资源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得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
最后是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与展示,通过GIS系统进行结果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据处理、评价模型建立和结果展示三个方面。
首先,GIS系统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数据的集成和处理,方便对各种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处理。
其次,GIS可以辅助建立评价模型,通过对评价指标与土地资源数据的建模和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最后,GIS还可以实现对评价结果的展示和分析,通过地图、统计图表等方式展示评价结果的空间分布和相关统计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GIS的应用可以提高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GIS(汇编)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按照张媛媛老师的要求,土地适宜性评价至少包括坡度和洪水淹没分析两个生态限制要素。
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再分析一下道路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引导作用。
一、设置分析环境在cad里把规划范围写成一个块“规划范围.dwg”。
导入gis中,双击,选择“polygon”。
右键,数据——导出数据,生成“规划范围”shp。
地理处理——环境设置——处理范围,选择“规划范围”shp。
Arctoolbox右键,环境设置,处理范围,选择“规划范围”。
二、由等高线生成DEM(数字高程模型)1.将cad文件导入gis中。
双击cad文件名,有5个文件,选择polyline。
点确定。
2.选择高程大于0的polyline,即为等高线,生成shp.打开属性表。
点按属性选择,elevation>0.点图层名,右键,数据——导出数据,图层名“denggaoxian”。
生成的新文件加载到视图中。
3.生成TIN。
3D Analyst 工具——TIN管理——创建TIN。
注意:height field选“elevation”TIN生成了!4.转栅格。
3D Analyst 工具——转换——由TIN转出——TIN转栅格。
注意:设置栅格大小(cellsize)(栅格大精度小,栅格小精度大)。
三、坡度因素评价1.生成坡度。
3D Analyst 工具——栅格表面——坡度。
输入栅格选dem。
输出栅格slope。
2.对生成的坡度进行适宜性评分。
点slope右键,打开属性表。
点“符号系统”,选“已分类”,类别改为“3”。
点“分类”。
“中断值”:第一个填“10”,第二个填“25”,第三个不改。
点确定。
再点确定。
对分类好的坡度重分类。
3D Analyst 工具——栅格重分类——重分类。
在新值一列,输入评分。
(3分最适宜,2分较适宜,1分不适宜)。
生成“slope_r”。
四、洪水淹没因素评价根据洪水淹没的高度,将dem分类。
查找关于洪水淹没的数据,即20年一遇、50年一遇、100年一遇等的洪水淹没的高度,视资料获取的情况,取两个值即可。
基于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旨在通过收集、分析和关联大量的地理数据和土地信息来评估建设用地适宜性,并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该评价方法的目标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保障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各类相关数据。
例如,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文水资源、气候条件、生态环境、文化历史、交通网络、土地利用现状等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从卫星遥感、测绘、调查研究、统计资料等渠道获得,并通过GIS平台进行整合和处理。
其次,需要建立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和需求,可以确定一系列适宜性指标,如土地可开发性、生态环境适宜性、可持续利用性、经济效益等。
每个指标可以被赋予不同的权重,以准确反映不同指标对土地适宜性的影响程度。
接下来,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各类数据和指标进行集成和关联分析。
这可以通过建立空间数据模型和评价模型来实现。
通过模型,可以根据不同指标和数据的权重,计算得出不同区域的适宜性指数或得分。
这些指数或得分反映了不同区域的建设适宜性程度。
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表达和展示。
通过GIS的可视化工具和功能,可以将评价结果以图形、统计表格等形式展示出来,直观地反映不同区域的适宜性特征和差异。
同时,还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提供科学的建议和决策支持,如合理利用适宜地区,限制或改变不适宜地区的建设用途等。
GIS技术的应用使得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更加科学和精确。
它提供了一个综合、动态和可重复的评价模型,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土地资源的特征和潜力,避免不适宜地区的开发和利用,推动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适宜性评价流程
土地适宜性评价流程
土地适宜性评价流程:
①项目启动与目标设定:明确评价目的,界定研究区域,确立评价的目标和范围。
②资料收集与分析:搜集地形、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社会经济等相关数据,进行基础分析。
③评价单元划分:根据地形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及评价精度要求,将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评价单元。
④评价因子选择:识别影响土地适宜性的关键因素,如坡度、土壤质地、水资源状况、交通可达性等。
⑤因子权重确定:通过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法(AHP)等方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相对重要性。
⑥评价标准制定:为每个评价因子设定适宜性等级及其相应的量化指标或阈值。
⑦空间分析与制图:运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如坡度分级图、洪水风险图等的制作。
⑧限制因素分析:识别并评估限制土地适宜性的因素,如生态敏感区、自然灾害频发区等。
⑨综合评价计算:采用加权叠加、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等方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综合适宜性得分。
⑩适宜性等级划分:根据综合得分,将评价单元划分为不同适宜等级,如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低度适宜及不适宜。
⑪结果验证与调整:通过实地考察、专家咨询等方式,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并根据反馈进行必要的调整。
⑫报告撰写与成果应用:编制土地适宜性评价报告,提出土地利用建议,为土地规划、管理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运用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运用摘要:本文以三门县蛇蟠岛用地适宜性评价为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关键词:用地适宜性评价;GIS;城乡规划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经济迅猛发展。
2011年,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浙江沿海岛屿开发迎来最佳机遇期。
三门县蛇蟠岛位于三门湾核心区域,获得了前所未有重大发展机遇。
但是岛屿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易受影响而较难恢复。
因此,利用GIS的强大信息处理技术对据岛屿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进行综合分析,判定土地利用的适宜性,为城乡规划空间管制提供基础依据和决策建议是十分必要的。
1岛屿概况1.1 区位蛇蟠岛位于三门湾蛇蟠水道之北,处于宁波台州两市交界,西距三门县城17.5公里。
岛屿东西长8.4公里,南北宽4.3公里,总面积约为23.46平方公里。
1.2 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蛇蟠岛系大陆架向海湾延伸隆起的山丘,山地面积约占全岛的1/3。
全岛海岸线长约18公里,四周为淤泥滩涂,泥性松软,水土肥沃,土地以碱性粘土为主。
(2)历史文化:蛇蟠岛早年为采石场,盛产江南名石——蛇蟠石,开采历史可追溯的宋代。
(3)现状土地利用:蛇蟠岛现状建设用地约45.9公顷,仅占岛域总面积的1.96%,大部分为非建设用地,主要由农林用地、养殖水面和滩涂用地组成,占岛域面积的98.04%。
(4)交通条件:目前与周边的交通联系还主要依靠轮渡解决,不过连接蛇蟠岛与宁海县的蛇宁线即将通车,同时近期实施的交通项目有旗门港跨海大桥、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蛇蟠岛出入口和服务区,交通条件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2用地适宜性评价2.1 分析依据本次评价的依据包括:1:500数字地形图、蛇蟠岛卫星影像图、相关专业规划资料、现场调研及实地踏勘。
2.2 评价方法用地评价主要有工程地质承载力分析和生态敏感性分析两种主要的评价方法。
蛇蟠岛属于近海岛域,岛上多为石质山体,建设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故本次用地评价主要采取以生态敏感性分析为主的用地评价方法。
如何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土地选址和评估
如何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土地选址和评估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能够收集、管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强大工具。
在土地选址和评估方面,GIS能够提供精确的空间数据,并运用分析功能来辅助决策。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GIS进行土地选址和评估的方法和步骤,以便提供参考。
一、地理数据收集:使用GIS进行土地选址和评估的第一步是收集地理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地形地貌图、土地利用图、道路网络图以及相关的人口统计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地理调查、遥感技术以及公共数据来源等途径获取。
二、数据处理和管理:收集到的地理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管理,以便可以在GIS软件中进行分析。
首先,可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遥感图像进行去噪和增强,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接下来,将地理数据导入GIS软件中,对数据进行分类、剪裁和合并等操作,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
三、土地评估因素分析:在进行土地选址和评估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地貌、水资源、气候条件、交通便利度、生态环境等。
GIS可以通过空间分析功能对这些因素进行量化和综合评估。
例如,可以使用缓冲区分析来确定离道路、水源等关键要素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栅格分析来评估土地的适宜性等级。
四、多因素加权分析:在土地选址和评估过程中,各个因素可能具有不同的重要性。
因此,在使用GIS进行分析时,可以采用多因素加权分析的方法,为每个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并根据权重的大小来排列土地的适宜性。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土地适宜性的整体情况。
五、可视化展示和决策支持:GIS还可以通过空间定位和可视化展示,将土地评估结果直观地展示给决策者。
通过地图、图表、3D模型等方式,可以清晰地呈现土地适宜性及其分布情况,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土地选址和评估的结果,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六、实地考察和验证:使用GIS进行土地选址和评估后,还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和验证。
第六讲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第六讲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一定义土地适宜性评价(appraisal of land suitability):将土地按照其对于农、林、牧各业的适宜性及其自然生产潜力水平的异同性,予以适宜性分类,为特定的土地用途预估土地的潜力。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潜力,以及对农、林、牧、渔等各业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差异的评定。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研究土地对预定用途的适宜与否、适宜程度及其限制状况。
根据评价的预定用途不同,适宜性评价可分为土地的农业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的城市适宜性评价,通过评价阐明区域土地适宜于农、果、林、水产养殖等各业生产以及适宜于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及利用不合理的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从而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等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的基础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用途而对区域土地资源质量的综合评定。
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和实用性,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基本原理,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理是:在现有的生产力经营水平和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以土地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相结合作为鉴定指标,通过考察和综合分析土地对各种用途的适宜程度、质量高低及其限制状况等,从而对土地的用途和质量进行分类定级。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1 针对性原则土地适宜性评价针对某种土地用途才有意义。
2 比较原则第一,土地用途对土地的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较;第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比较。
3 连续利用原则4 因地制宜原则5 综合性原则三、评价的工作程序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一项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多个学科,评价过程较为复杂。
一般而言,土地适宜性评价可分为室内准备及资料收集、适宜性评价、成果整理三个阶段,具体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步骤如下:(1)明确评价目的(2)组织技术力量及准备评价用品(3)评价对象的选择(4)资料的收集(5)评价因素的选择(6)评价因子极限指标的确定与指标分级(7)评价因子图的制作(8)评价单元的划分(9)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10)土地适宜类的确定(11)土地适宜等的确定(12)土地限制型的确定(13)评价结果的核对(14)面积量算、平差与统计(15)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制作(16)评价成果的分析与评述四案例分析案例:湖北省农地适宜性评价(一)明确目标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科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技术,可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
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利用GIS技术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土地利用决策工具,旨在确定最佳用地类型和位置以满足特定的土地利用需求。
GIS技术在用地适宜性评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GIS能够集成多源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气候、土壤等,提供全面的空间数据,并通过数据的叠加和分析,推断出不同土地类型适宜性的空间分布。
其次,GIS能够对土地的各种因素进行量化和空间分析,包括土地覆盖、土地可利用性、土地质量等,通过定义适宜性指标和权重,计算出每个空间单元的用地适宜性得分。
最后,GIS还能够将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帮助决策者理解评价结果,做出明智的用地决策。
在用地适宜性评价中,GIS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获取和预处理: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土地利用数据、地形数据、气候数据、土壤数据等多源地理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校正、转换等。
2.用地因子分析:根据评价的要求,选取一系列用地因子,包括土壤类型、坡度、坡向、遥感影像等,通过分析这些因子的空间分布和特征,为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3.适宜性指标定义和权重划分:根据用地目标和对不同因子的重要性,定义适宜性指标,并划分权重。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土壤适宜性指数、地形适宜性指数、气候适宜性指数等,通过专家评判、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权重。
4.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根据适宜性指标和权重,建立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
常见的评价模型包括多层次线性加权评价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等。
5.用地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模型,计算每个空间单元的用地适宜性得分,并根据得分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评价结果可以分为适宜、次适宜、不适宜等几个类别,提供给决策者进行进一步的决策分析。
通过GIS技术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可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基于arc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将影响土地适宜性的因素按照层 次结构进行分类,通过专家打分 或数学计算确定各因素权重,进 而进行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 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将定性评价 转化为定量评价,综合考虑多种 因素对土地适宜性的影响。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流程
数据收集与处理
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地形、气 候、土壤、水文等基础数据, 并进行预处理和标准化。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土地适宜性评价
根据评价方法,对土地进行适 宜性评价,得出各评价单元的 适宜性等级。
明确评价目标
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和 要求,为后续评价提供指导。
因素权重确定
根据评价目标和实际情况,确 定各因素的权重,为后续评价 提供依据。
结果表达与输出
将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 形成土地适宜性分布图,为决 策提供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基于Arc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具有操作简便、可视化效果好、精度高等优点 ,得到了广泛应用。
展望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将不断改进 和完善。
未来可以利用更多的数据源和先进的算法,提高评价的精度和可靠性,更 好地服务于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
同时,应加强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如生态保护、城市规划等,以拓展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范围和价值。
多因素综合评价
将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权 重赋值、加权求和等方法,确定土地 的适宜性等级。
模型构建的步骤
数据收集与整理
收集相关数据,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 指标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并进行 数据清洗和整理。
评价指标处理
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 数据格式转换、坐标系统一等。
建立评价模型
用ARCGIS做土地适宜性评价
用ARCGIS做土地适宜性评价用ARCGIS做过土地适宜性评价,以土地利用图斑为评价单元,怎么计算评价单元到公共设施的距离,人口密度,商业点密度。
最后做出各个指标的图,乘以权重。
矢量的数据可以做出来吗?我只知道先把矢量转成栅格,用空间分析模块,再用用栅格计算机算,可以做出来。
矢量的不知道能不能直接乘以权重这样来计算。
这个问的很大简直就要别人做课题呢按你说的,你自己的大概框架都没出来的啊第一,要看你手上有没这些数据的,分区的数据情况(gis需要能够图上可以表达的),如人口密度第二,这些东西只有有数据很是蛮简单的无非是个增加列之后用field caculator计算,再加上spatial join连接不同的图层field caculator 在ARCGIS哪个模块里有?你说的我大致明白了,但是有十几万个斑块,那计算起来不是累死了。
要是能像栅格计算器直接计算就好了。
这个累什么么啊,累的是计算机,十几万个板块你点一下计算机就一起帮你解决了。
收集各评价因子,矢量后做叠加分析。
应用ArcGIS实现土地适宜性评价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一定类型的土地作为特定使用时的适合性,即将土地质量与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地质量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土地的适宜度。
这类项目一般都用空间分析来做。
也就是对栅格数据作分析。
使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Analyst)完成评价数据的空间分析过程,该模块提供了一个范围广阔且功能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建模工具集,允许用户从GIS数据中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并以多种方式进行分析操作,包括距离制图、表面分析、重分类、栅格计算等。
GIS的关键优势在于能够将分析算子应用到原始GIS数据中得到新的信息。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一定类型的土地作为特定使用时的适合性,即将土地质量与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地质量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土地的适宜度。
这类项目一般都用空间分析来做。
也就是对栅格数据作分析。
使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Analyst)完成评价数据的空间分析过程,该模块提供了一个范围广阔且功能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建模工具集,允许用户从GIS数据中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并以多种方式进行分析操作,包括距离制图、表面分析、重分类、栅格计算等。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评价结果及分析
建设用地各适宜性土地面积统计
结论与建议
01
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拉开挡次法、均方差法、多目标规划法、离差最大化法等。
02
建设用地适宜性等级划分标准
案例:重庆市璧山县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第一步:确定评价单元
研究区概况:经纬度、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区域面积、经济文化等。 数据来源:统计年鉴、地形图、遥感图像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3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指选择对各种不同类型用地有影响的因素,计算各因素作用分值,划分评价单元,计算各影响因素对评价单元的影响分值。
2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常用指标体系:
2
1
3
评价因子 自然环境因素 地形地貌:坡度、坡向、高程、高程、地貌类型 工程地质:地表组成物质、地基承载力、地下水深度、水土腐蚀性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经济环境因素 人口密度、单位经济总收入、单位企业总收入、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设施完备度 基础条件:利用现状、通信通电通水条件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
建设用地
通常是指用于建造建筑物、构建物及其适用范围的土地,它利用的是土地的承载力。它是把土地作为生产基地,生活场所,而不是以取得生物产品为主要目的,它包括城市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及军事旅游设施用地等。
建设用地适应性评价
是在调查分析建设用地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用地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影响,以及修建的要求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质量评价,以确定土地的适应程度。
建立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GIS和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 评价标准分为五个等级
ArcGIS上机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上机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一、上机内容简介本练习的研究区域为某山区的一个小镇。
研究区域面积为1555公顷,其中镇建成区42.6公顷,镇周边有2处独立工矿和5处较大的农村居民点。
本练习主要是针对研究区的生活区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选取交通便捷性、环境适宜性、城市氛围和地形适宜性4类评价因子,其中环境适宜性和地形适宜性还包含子因子,如表2-1所示。
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与权重表2-1对于各单因素的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本练习统一将评价值分级成1-5级,其中3级是勉强可用于居住用地建设,但需要进行特殊处理,5级代表最适宜建设,1级代表完全不适宜建设。
具体步骤:✓首先,对各个单因素作适宜性评价,统一分级成1-5级,并转换成栅格数据;✓然后,进行栅格加权叠加运算,每个栅格代表的地块将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最后,对综合后的栅格数据重新分类定级,得到居住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图。
二、单因素适宜性评价分级2.1、交通便捷性评价交通便捷性评价将根据距离省道、县道的远近加以确定,如表2-2所示。
交通便捷性的评价标准表2-21步骤1:启动ArcMap,打开“chap04\练习数据\评价基础数据\评价基础数据.mxd”。
该地图文档包含【道路】图层,道路有两种类型:省道和县道。
步骤2:选择所有省道要素。
➢右键单击【道路】图层,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打开属性表】,显示【表】对话框。
➢点击【表】对话框的工具条上的【表选项】工具,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按属性选择…】,显示【按属性选择】对话框。
➢选择上部列表框中的【类型】字段,然后点击【获取唯一值】按钮,【类型】字段的值将显示在中部列表框中。
➢点击下部输入框,然后双击【类型】字段,单击【=】按钮,双击中部列表框中的【省道】,从而构建了一个表达式【[类型]=‘省道’】。
其含义是选择“类型”字段值为“省道”的要素。
➢点【应用】,可以发现所有“类型”字段值为“省道”的要素均被选中。
➢关闭【按属性选择】对话框和【表】对话框。
基于ARC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02
定性评价主要采用文字描述、图件和 表格等定性分析方法,对土地的适宜 性进行定性描述;定量评价则采用数 学模型、统计分析和地学分析等方法 ,对土地的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综 合评价则是在定性和定量评价的基础 上,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土地的 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
03
基于arc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通常采 用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分 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分 析和地学分析等方法,对土地的适宜 性进行综合评价。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更加重要,因此进行土地 适宜性评价可以为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ArcGIS软件,对某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适宜 性评价,为该地区的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利用ArcGIS软 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构建评价模型,对土地资源的 适宜性进行评价。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文献1
Arc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作者:XXX,出版年份:
XXXX
02
文献2
基于Arc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与实践,作者:XXX,出版年份:
XXXX
03
文献3
ArcGIS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作者:XXX,出版年份:XXXX
THANKS
感谢观看
利用收集和处理后的数据 以及空间分析结果,构建 适宜性评价模型。
模型输出
根据建立的模型,对土地 适宜性进行评价,输出评 价结果图。
结果解释
根据评价结果图,对不同 地块的适宜性进行解释和 说明,为土地利用和规划 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
按照张媛媛老师的要求,土地适宜性评价至少包括坡度和洪水淹没分析两个生态限制要素。
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再分析一下道路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引导作用。
一、设置分析环境
在cad里把规划范围写成一个块“规划范围.dwg”。
导入gis中,双击,选择“polygon”。
右键,数据——导出数据,生成“规划范围”shp。
地理处理——环境设置——处理范围,选择“规划范围”shp。
Arctoolbox右键,环境设置,处理范围,选择“规划范围”。
二、由等高线生成DEM(数字高程模型)
1.将cad文件导入gis中。
双击cad文件名,有5个文件,选择polyline。
点确定。
2.选择高程大于0的polyline,即为等高线,生成shp.
打开属性表。
点按属性选择,elevation>0.
点图层名,右键,数据——导出数据,图层名“denggaoxian”。
生成的新文件加载到视图中。
3.生成TIN。
3D Analyst 工具——TIN管理——创建TIN。
注意:height field选“elevation”TIN生成了!
4.转栅格。
3D Analyst 工具——转换——由TIN转出——TIN转栅格。
注意:设置栅格大小(cellsize)(栅格大精度小,栅格小精度大)。
三、坡度因素评价
1.生成坡度。
3D Analyst 工具——栅格表面——坡度。
输入栅格选dem。
输出栅格slope。
2.对生成的坡度进行适宜性评分。
点slope右键,打开属性表。
点“符号系统”,选“已分类”,类别改为“3”。
点“分类”。
“中断值”:第一个填“10”,第二个填“25”,第三个不改。
点确定。
再点确定。
对分类好的坡度重分类。
3D Analyst 工具——栅格重分类——重分类。
在新值一列,输入评分。
(3分最适宜,2分较适宜,1分不适宜)。
生成“slope_r”。
四、洪水淹没因素评价
根据洪水淹没的高度,将dem分类。
查找关于洪水淹没的数据,即20年一遇、50年一遇、
100年一遇等的洪水淹没的高度,视资料获取的情况,取两个值即可。
(假如:只获得了20年一遇为60米,100年一遇为70米。
)
对洪水淹没因素进行评分。
3D Analyst 工具——栅格重分类——重分类。
在新值一列,输入评分。
(3分最适宜,2分较适宜,1分不适宜)。
生成dem_r。
五、交通因素评价
1.获得规划道路信息。
如果有上位规划的cad就可以直接用。
如果没有cad,只有jpg,需要配准,然后画一下(可参考《对外交通上机操作手册》)。
2.分析道路因素的影响。
➢在cad里把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写成一个块“干道.dwg”。
➢把“干道.dwg”的“polyline”加入gis中。
➢打开工具箱,Spatial Analyst工具——距离分析——欧式距离。
输入“干道.dwg Polyline”;输出选择好文件夹,起好文件名(如“road”);输出像元大小自己调整。
➢生成road文件。
对“road”分类。
对分类好的文件进行重分类。
Spatial Analyst工具——重分类——重分类。
在“新值”里赋值。
六、各因素叠加
用栅格计算器把三个文件(或两个,如果没有做交通因素的话)加权相加。
Spatial Analyst 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
结果。
根据需要进行分类。
七、出图
首先,设置页面。
文件——页面和打印设置。
把“使用打印机纸张设置”前的勾取消。
自行输入宽度和高度值。
点视图左下角的第二个图标,使之成为出图模式。
点黑粗的那个箭头,点视图使之高亮,然后右键“属性”。
设置“数据框”,选“固定比例”,
点“要素的轮廓”,选“图框”。
图框数据的由来同“规划范围”。
设置大小和位置。
X=0,Y=0;宽度和高度,与页面的宽度和高度一样。
可以出图了。
文件——导出地图。
格式一般选jpg,dpi一般选300或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