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作业答案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4eda3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e.png)
第⼀章⾦属的晶体结构作业答案第⼀章⾦属的晶体结构1、试⽤⾦属键的结合⽅式,解释⾦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正的电阻温度系数、导热性、塑性和⾦属光泽等基本特性.答:(1)导电性:在外电场的作⽤下,⾃由电⼦沿电场⽅向作定向运动。
(2)正的电阻温度系数:随着温度升⾼,正离⼦振动的振幅要加⼤,对⾃由电⼦通过的阻碍作⽤也加⼤,即⾦属的电阻是随温度的升⾼⽽增加的。
(3)导热性:⾃由电⼦的运动和正离⼦的振动可以传递热能。
(4) 延展性:⾦属键没有饱和性和⽅向性,经变形不断裂。
(5)⾦属光泽:⾃由电⼦易吸收可见光能量,被激发到较⾼能量级,当跳回到原位时辐射所吸收能量,从⽽使⾦属不透明具有⾦属光泽。
2、填空:1)⾦属常见的晶格类型是⾯⼼⽴⽅、体⼼⽴⽅、密排六⽅。
2)⾦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塑性和⾦属光泽主要是因为⾦属原⼦具有⾦属键的结合⽅式。
3)物质的原⼦间结合键主要包括⾦属键、离⼦键和共价键三种。
4)⼤部分陶瓷材料的结合键为共价键。
5)⾼分⼦材料的结合键是范德⽡尔键。
6)在⽴⽅晶系中,某晶⾯在x轴上的截距为2,在y轴上的截距为1/2;与z轴平⾏,则该晶⾯指数为(( 140 )).7)在⽴⽅晶格中,各点坐标为:A (1,0,1),B (0,1,1),C (1,1,1/2),D(1/2,1,1/2),那么AB晶向指数为(ī10),OC晶向指数为(221),OD晶向指数为(121)。
8)铜是(⾯⼼)结构的⾦属,它的最密排⾯是(111 )。
9) α-Fe、γ-Fe、Al、Cu、Ni、Cr、V、Mg、Zn中属于体⼼⽴⽅晶格的有(α-Fe 、 Cr、V ),属于⾯⼼⽴⽅晶格的有(γ-Fe、Al、Cu、Ni ),属于密排六⽅晶格的有( Mg、Zn )。
3、判断1)正的电阻温度系数就是指电阻随温度的升⾼⽽增⼤。
(√)2)⾦属具有美丽的⾦属光泽,⽽⾮⾦属则⽆此光泽,这是⾦属与⾮⾦属的根本区别。
(×)3) 晶体中原⼦偏离平衡位置,就会使晶体的能量升⾼,因此能增加晶体的强度。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8643cf26fff705cc170ac6.png)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的生产2.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共同构成( )。
A.劳动产品 B.生产资料 C.生产方式 D.劳动过程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D.企业行为和居民行为4.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家庭关系 C.生产关系 D.外交关系5.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 )。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6.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其实质是( )。
A.政治关系 B.物质利益关系 C.人际关系 D.经济关系7.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志是( )。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科学技术 D.劳动力8.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力自身的内存矛盾9.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B.它作用的后果是永远不可改变的C.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的D.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 )。
A.主观主义 B.唯心主义 C.唯物辩证法 D.科学抽象法(二)多选题1.如果撇开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只是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 )。
A.劳动技术 B,劳动者的劳动C.劳动对象 D.劳动方式E.劳动资料2.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
以下选项中属于劳动对象的是( )。
A.原始森林中正在被砍伐的树木 B.开采中的地下矿藏C.炼钢厂的生铁 D.织布厂的棉纱E.织布厂的纺织机3.劳动资料主要可以分为( )。
操作系统作业一及答案
![操作系统作业一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3e7bc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62.png)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1.什么是操作系统?可以从哪些角度阐述操作系统的作用?答: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是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使得用户能够灵活、方便、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并使整个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运行的一组程序模块的集合。
作用:控制管理计算机的全部硬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内部各部件协调工作,为用户提供操作和编辑界面的程序集合。
2、简要叙述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答:批处理操作系统:通常是把一批作业以脱机方式输入到磁带(磁盘)上,并在系统中配上监督程序(Monitor),在它的控制下使这批作业能一个接一个地连续处理,直到磁带(磁盘)上所有的作业全部完成。
其特点:(1)自动性;(2)顺序性。
分时操作系统:是指在一台主机上连接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终端,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
其特点:(1)多路性;(2)独立性;(3)及时性;(4)交互性。
实时操作系统:是指系统及时(或即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
其特点:(1)多路性;(2)独立性;(3)及时性;(4)交互性;(5)可靠性。
3操作系统需要管理哪些资源?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答:硬件资源:CPU,打印机等,软件资源:数据,程序等4操作系统对外提供了哪些接口?答:(1)操作系统的命令接口通过在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提供高级通信来控制程序运行,用户通过输入设备发出一系列命令告诉操作系统执行所需功能,它包括了键盘操作命令和作业控制命令,称为作业一级的用户接口。
命令接口的两种最普遍和主要的方式是直接命令方式(命令行)和间接命令方式(命令文件)。
(2)操作系统的程序接口它是用户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用户程序通过它们使用系统资源及系统服务,这种接口方式通常采用若干系统调用组成。
第一章热力学的基本规律课后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热力学的基本规律课后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53586927d3240c8447ef36.png)
第一章 热力学的基本规律1.1 试求理想气体的体胀系数α,压强系数β和等温压缩系数κT 。
解:已知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为nRT pV = 由此得到 体胀系数TpV nR T V V p 11==⎪⎭⎫ ⎝⎛∂∂=α, 压强系数TpV nR T P P V 11==⎪⎭⎫ ⎝⎛∂∂=β 等温压缩系数2111()T T V nRT V p V p pκ⎛⎫∂⎛⎫=-=-= ⎪ ⎪∂⎝⎭⎝⎭ 1.2试证明任何一种具有两个独立参量,T p 的物质,其物态方程可由实验测得的体胀系数α及等温压缩系数T k ,根据下述积分求得:ln (d d )T V T k p α=-⎰如果1Tα=,1T k p =,试求物态方程。
解 以,T p 为自变量,物质的物态方程为(,)V V T p =其全微分为d d d p TV V V T p T p ⎛⎫∂∂⎛⎫=+ ⎪ ⎪∂∂⎝⎭⎝⎭ (1) 全式除以V ,有d 11d d p TV V V T p V V T V p ⎛⎫∂∂⎛⎫=+ ⎪ ⎪∂∂⎝⎭⎝⎭根据体胀系数α和等温压缩系数T k 的定义,可将上式改写为d d d T VT k p Vα=- (2) 有ln (d d )T V T k p α=-⎰ (3)若1Tα=,1T k p =,式(3)可表示为11ln (d d )V T p T p=-⎰ (4)积分pV CT = (5)1.3测得一块铜块的体胀系数和等温压缩系数分别为514.8510K α--=⨯和71n 7.8*10p T κ--=,α和T κ可近似看作常量,今使铜块加热至10C ︒。
问(1压强要增加多少才能使铜块体积不变?(2若压强增加,铜块的体积改多少解:(1)有d d d T Vp p p V T V T ∂∂⎛⎫⎛⎫=+ ⎪ ⎪∂∂⎝⎭⎝⎭知,当d 0V =时,有d 0d d d V Tp p T p T T T αβκ∂⎛⎫=+==⎪∂⎝⎭ 故 ()212121d T T TT p p T T T αακκ-==-⎰即 ()2121n 622p T p p p T T ακ∆=-=-= 分别设为V xp n ∆;,由定义得:4474.85810; 4.85101007.810T x V κ∆---=⨯=⨯-⨯⨯所以,44.0710V ∆-=⨯1.4 1mol 理想气体,在27C ︒的恒温下发生膨胀,其压强由n 20p 准静态地降到n 1p ,求气体所做的功和所吸取的热量。
软件测试练习第一章作业(带答案)
![软件测试练习第一章作业(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f51429b4daa58da0114ad9.png)
一、单选题1、软件测试的目的:( c )A. 避免软件开发中出现的错误B. 发现软件开发中出现的错误C. 尽可能发现并排除软件中潜藏的错误,提高软件的可靠性D. 修改软件中出现的错误2、软件测试是采用( a )执行软件的活动。
A.测试用例B.输入数据C.测试环境D.输入条件3、导致软件缺陷的最大原因是:( a )A.软件需求说明书B.设计方案C.编码D.维护4、在下列描述中,关于测试与调试的说法错误的是(d )A、测试是显示错误的行为;而调试是推理的过程;B、测试显示开发人员的错误。
调试是开发人员为自己辩护;C、测试能预期和可控。
调试需要想象、经验和思考;D、测试必须在详细设计已经完成的情况下才能开始;没有详细设计的信息调试不可能进行。
5、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软件缺陷修复费用最低( a )(A)需求分析(编制产品说明书)(B)设计(C) 编码(D)产品发布6、软件测试员究竟做些什么。
( c )(A)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B)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尽可能早一些(C)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尽可能早一些,并确保其得以修复(D)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尽可能早一些,并将其得以修复7、某次程序调试没有出现预计的结果,下列( b )不可能是导致出错的原因。
A.变量没有初始化 B.编写的语句书写格式不规范C.循环控制出错 D.代码输入有误8、软件缺陷修复的代价最高的阶段为( a )A、发布阶段B、需求阶段C、设计阶段D、编码阶段9.软件测试按照测试层次可以分为( c )A.黑盒测试、白盒测试B. 功能性测试和结构性测试C.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D、动态测试和静态测试10、软件测试是采用( a )执行软件的活动。
A.测试用例B.输入数据C.测试环境D.输入条件11.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要阶段,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下列哪个(些)是软件测试的任务?答案:( d )1预防软件发生错误 2发现程序错误 3提供诊断错误信息A.只有1B.只有2C.只有3D.都是12、导致软件缺陷的最大原因是:( a )A.软件需求说明书B.设计方案C.编码D.维护13、测试用例是为达到最佳的测试效果或高效的揭露隐藏的错误而精心设计的少量测试数据,至少应该包括( a )A、测试输入、执行条件和预期的结果。
第一章 统计总论(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 统计总论(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9c9b45336c1eb91a375df3.png)
第一章统计总论一、判断题1、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
(×)2、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3、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但它在具体研究时也离不开对现象质的认识。
(√)4、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直接转化为统计指标。
(√)5、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二者都不能用数值表示。
(×)6、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7、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二、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C)。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
A、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4.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D )。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5.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B )。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标志值D、数量指标6.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B)。
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7.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B )。
A、社会总产值B、产品合格率C、产品总成本D、人口总数8.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
第一章 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 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474617227916888486d7a8.png)
第一章作业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严复B、康有为C、林则徐D、魏源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A.日本 B.俄国 C.德国 D.英国3.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A.林则徐 B.魏源 C.洋务派 D.义利团4.“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C.《四洲志》 D.《瀛环志略》5.下列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厂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A.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B.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C. 八国联军战争爆发后D.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8.外国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是在()A.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后B.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C.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签订后D. 中法战争《中法和约》签订后9.从1840年至1919年,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 社会制度的腐败B. 军事技术的落后C. 西方列强的强大D. 经济力量的薄弱10.在甲午战争后,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思想的是()A.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B. 郑观应撰写的《盛世危言》C. 冯桂芬撰写的《校颁庐抗议》D. 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11.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瑗珲条约》12.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D.郑观应13.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十九世纪()A、40至50年代B、50至60年代C、60至70年代D、70至80年代14.标志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开始相互勾结的事件是()A.签订《天津条约》B.签订《北京条约》C.北京政变D.签订《辛丑条约》15.导致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事件是()A.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B.签订《马关条约》C.三国干涉还辽D.签订《辛丑条约》16.近代中国一场不败而败的战争是()A、中英战争B、中法战争C、中日战争D、中俄战争17.响亮地喊出“救亡”口号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孙中山18.喊出了“振兴中华”时代最强音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孙中山29.近代中国史上第一个租界是1845年设立的()A、上海英租界B、汉口英租界C、上海法租界D、汉口法租界20.下列哪个条约规定,洋货只需在海关交纳2.5%的子口税,就可以在中国内地通行无阻:A.1858年《天津条约》B.1860年《北京条约》C.1842年《南京条约》D.1895年《马关条约》单项选择题答案1. C2.B3. B4. B5. D6. C7.A8. C9. A 10.A 11.C12. A 13. A 14. C 15. C 16. B 17.C 18.D 19.A 20.A二、多项选择题1.资本帝国主义通过什么手段对中国进行侵略()A.军事侵略B.政治控制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利用以下条约共割去中国 100 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A.《瑷珲条约》B.中俄《北京条约》C.《勘分西北界约记》D.《改订伊犁条约》E.《马关条约》3.《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有()A.广州B.厦门C.福州D.宁波E.上海4.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B.洋务派开展的“自强”“求富”运动C.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民主革命D.中华民族进行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5.下列破坏中国领土完整的不平等条约有()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北京条约》C.中俄《北京条约》D.中俄《瑷珲条约》6.世纪 70 至 80 年代,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的“边疆危机”包括()A.英国侵入西藏、云南B.法国侵犯广西C.日本侵犯中国台湾D.俄国入侵新疆 E 、德国占领胶州半岛7.在反侵略斗争的过程中,哪部分人起了主力军的作用()A.人民群众B.爱国官兵C.清朝政府D.地主武装8.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内部主要原因有()A.社会制度的腐败B.经济技术的落后C.中国人军少D.中国人不善战9.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掠夺的方式表现在:()A.控制通商口岸B.剥夺海关自主权C.实行倾销和资本输出D.操纵中国经济命脉10.马关条约签订后,“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的“三国”指:()A.俄国B.德国C.法国D.英国多项选择题答案1. ABCD2. AB3. ABCDE4.AD5. ABCD6. ABCD7.AB8. AB9.ABCD 10. ABC三、判断改错1.根据“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如果英国侨民在中国犯罪,那么,英国驻华领事必须依据中国法律作出有罪判决。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7de49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d.png)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1. 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根据物理学的基本概念,速度是物体运动的一个重要参量,而加速度则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在初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研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第一章练习题的答案:题目1:一个从静止开始的物体以恒定的加速度3 m/s²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求它在5秒后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加速度公式v = u + at,其中v是末速度,u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给定初速度u=0,加速度a=3 m/s²,时间t=5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v = 0 + 3 × 5 = 15 m/s。
题目2:一辆汽车在道路上以2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经过10秒后它的位置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位移公式s = ut,其中s是位移,u是速度,t 是时间。
给定速度u=25 m/s,时间t=10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s = 25 ×10 = 250 m。
题目3:一个物体的速度从10 m/s增加到20 m/s,经过2秒的时间,求它的加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加速度公式a = (v - u) / t,其中a是加速度,v是末速度,u是初速度,t是时间。
给定初速度u=10 m/s,末速度v=20 m/s,时间t=2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a = (20 - 10) / 2 = 5 m/s²。
2. 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重要的原理,它指出在一个系统内,所有物体的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以下是第一章练习题中涉及到动量守恒定律的答案:题目1:一辆质量为1000 kg的小轿车以20 m/s的速度向东行驶,和一辆质量为1500 kg的卡车以15 m/s的速度向东行驶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车结合在一起,求结合后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前的总动量等于碰撞后的总动量。
小轿车的动量为mv1,卡车的动量为mv2,碰撞后的总动量为(m1 +m2)v。
2023国开电大教育学1-4章课后作业及自测题答案
![2023国开电大教育学1-4章课后作业及自测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42c05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d.png)
2023国开电大教育学1-4章课后作业及自测题答案第一章课后作业1. 下列选项中,哪一类因素对个体发展起主要的决定作用?A. 遗传因素B. 生理因素C. 社会因素D. 心理因素答案:A. 遗传因素2. 教育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A. 研究和发展的关系问题B. 教学策略的问题C. 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D. 教育改革的问题答案:A. 研究和发展的关系问题3. 什么是教育学的范畴?A. 研究教育现象的学科B. 研究教育理论的学科C. 研究教育实践的学科D. 研究教育政策的学科答案:A. 研究教育现象的学科4. 多学科交叉的教育研究意味着什么?A. 各学科之间相互融合B. 各学科之间相互竞争C. 各学科之间相互独立D. 各学科之间相互牵制答案:A. 各学科之间相互融合5.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教育机构B. 教育环境C. 教育活动D. 教育者答案:C. 教育活动第二章课后作业1. 分类中的第一层是由什么单元构成的?A. 性别B. 种族C. 年龄D. 地理位置答案:B. 种族2. 良好的群体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什么能力的培养?A. 学术能力B. 社交能力C. 创造能力D. 沟通能力答案:B. 社交能力3.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教学法是什么?A. 实践教学法B. 合作研究法C. 问题教学法D. 讲授法答案:C. 问题教学法4. 研究目标具有什么特征?A. 目标性B. 可操作性C. 多样性D. 具体性答案:D. 具体性5. 学生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个方面?A. 研究能力B. 研究兴趣C. 研究态度D. 研究方法答案:B. 研究兴趣第三章课后作业1. 教师的权威性是指什么?A. 教师在学科上的权威地位B. 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地位C. 教师的职业地位D. 教师的社会地位答案:B. 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地位2. 教育者转变角色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学生中心B. 教师中心C. 社会中心D. 政府中心答案:A. 学生中心3. 教学活动的计划需要满足什么要求?A. 灵活性B. 可操作性C. 深思熟虑D. 多样性答案:D. 多样性4. 学校管理的目标是什么?A. 教育质量B. 学生发展C. 教育投入D. 学校声誉答案:B. 学生发展5.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什么?A. 衡量学校教育质量B. 指导学生研究C. 评估教师教学效果D. 排名学校教育水平答案:B. 指导学生研究第四章课后作业1. 教育目标按实施层次划分,可分为哪几个层次?A. 总目标、分目标、教学目标B. 教学目标、分目标、总目标C. 总目标、教学目标、分目标D. 分目标、总目标、教学目标答案:C. 总目标、教学目标、分目标2. 教育目标的特征包括以下哪些?A. 领域性B. 执行性C. 超越性D. 渐变性答案:A. 领域性3. 教学目标的要求包括以下哪些?A. 掌握性B. 理解性C. 运用性D. 分析性答案:C. 运用性4. 教学目标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哪些?A. 行为B. 知识C. 能力D. 意义答案:A. 行为5. 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包括以下哪些?A. 层次B. 难度C. 内容D. 方法答案:C. 内容。
第一章作业参考解答
![第一章作业参考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0d76a63ca32d7375a4178067.png)
s s
2
2 mΩ sτ ∞ τ sin( 2 ) − jmΩsτ / 2 = ∑( e ) X a ( jΩ − jmΩ s ) mΩ sτ m =−∞ T 2 ∞ mΩ sτ − jmΩsτ / 2 τ = ∑ ( Sa( ) X a ( jΩ − jmΩ s ) )e T m =−∞ 2
1.6 令 x(n)和 X (e ) 表示一个序列及其 DTFT,并且 x(n)为实因果序列,利用 X (e ) 求下 面各序列的 DTFT。 (1) kx(n) , k 为任意常数 解: DTFT[kx( n)]= (3) g (n) = x(2n)
mΩ sτ τ sin( 2 ) − jmΩ τ / 2 jmΩ t − jΩt = ∫ xa (t ) ∑ ( e e dt )e −∞ mΩ sτ m =−∞ T
∞ ∞
s s
mΩ sτ τ sin( 2 ) − jmΩ τ / 2 ∞ = ∑( e ) ∫ xa (t )e − j ( Ω− mΩ )t dt −∞ Ω τ m T s m =−∞
∞
注:该题反映了对原序列 2 倍内插后的频谱变化。 1.7 求以下序列的 z 变换、收敛域及零极点分布图 (1) δ ( n − n0 ) 解: Ζ[δ ( n − n0 )] =
n=-∞
∑ δ (n − n ) z
0
∞
−n
= z − n0
ROC:若 n0 ≠ 0 ,则 0 <| z |≤ ∞ ,在 z=0 处存在极点;若 n0 = 0 ,则 0 ≤| z |≤ ∞ ,无零极点 (2) 0.5 u ( n) 解: Ζ[0.5 u (n)] =
− jω n = 解: G (e ) = DTFT[g(n)] = ∑ g ( n )e
第一章 作业答案
![第一章 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aed78583d049649b6658ba.png)
解: 1)
I = I 0 e δ l I 1 δ l 0.01×100 ∴ =e =e = ≈ 0.3679=376.79% I0 e
2)由题意知
不 考 虑 损 耗
2 I 0 = I 0 eGZ I ∴ = 2 = eGZ = eG I0 G ≈ ln 2 = 0.6931m -1
考 虑 损 耗
λ
习题八> ※<习题八 习题八 如果受激辐射爱因斯坦系数B 试计算在( ) = 如果受激辐射爱因斯坦系数 10=1019m3s-1w-1,试计算在(1)λ=6um(红外 ( 光);(2)λ=600nm(可见光);( )λ=60nm(远紫外光);( )λ= );( ) = (可见光);(3) = (远紫外光);(4) = );( );( 0.60nm(x射线),自发辐射跃迁几率 10和自发辐射寿命.又如果光强 = 射线),自发辐射跃迁几率A ( 射线),自发辐射跃迁几率 和自发辐射寿命.又如果光强I= 10W/mm2,试求受激跃迁几率 10. 试求受激跃迁几率W 解: 8π hv 3 8π h 1 = Bul 3 Aul = B ul τ = Aul λ c3 1)λ=6um ) =
解:1)
Aul = Bul
∴ B ul
8π hv 3
c3
3 c3 5 λ = Aul = 10 ≈ 6.0022 × 1015 s 1 8π h 8π hv 3
2)
c3 24π hv 3 ∴ρ = c3 Aul = Bul
8π hv 3 1 Bul ρ 3 24π h = ≈ 4.9981 × 10-11Jms 3 =
※<习题九 习题九> 习题九 由两个全反射镜组成的稳定光学谐振腔,腔长为0.5m, 由两个全反射镜组成的稳定光学谐振腔,腔长为 , 腔内振荡光的中心波长为6328A,试求该光的频带宽度 腔内振荡光的中心波长为 , λ的近似值. 的近似值. 的近似值 习题十> ※<习题十 习题十 (1)一光束入射到长为 )一光束入射到长为10cm,增益系数为 ,增益系数为0.5cm-1的工 作物质中,求出射光强对入射光强的比值;( ;(2) 作物质中,求出射光强对入射光强的比值;( )一初始 光强为I 波长为λ的光束入射到长为 的工作物质中, 的光束入射到长为L的工作物质中 光强为 0波长为 的光束入射到长为 的工作物质中,如果 它的增益系数为G= ),式中 它的增益系数为 =Acos2kz(0≤z ≤ L),式中 和k为 ( ),式中A和 为 常数.试求从工作物质出射的光强I的表达式 的表达式. 常数.试求从工作物质出射的光强 的表达式. 习题十一> ※<习题十一 习题十一 试证明,由于自发辐射,原子在E 试证明,由于自发辐射,原子在 2能级的平均寿命 τs=1/A21
第一章矿山电工作业题及答案
![第一章矿山电工作业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10a257d15abe23492f4d1a.png)
第一章作业题及答案1.电力系统、电力网、额定电压、一级负荷的概念?2.矿井地面变电所、井下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和移动变电站的作用是什么?答:1)矿井地面变电所的作用是:矿井供电的枢纽,它担负着向井上、井下配电的任务。
2)井下中央变电所的作用是:全矿井下供电的中心,接受从地面变电所送来的高压电能后,分别向采区变电所及主排水泵等高压设备专供电能,并通过变电所内的矿用变压器降压后,在向井底车场附近的低压动力和照明供电。
3)采区变电所和移动变电站的作用是:采区变电所是采区供电的中心,其作用是将中央变电所送来的高压电能变为低压电能,并将电能配送到裁决工作面配电点或用电设备。
移动变电站的作用是深入顺槽的供电方式,深入负荷中心,供电容量大、距离短,电压损失小,提高了供电质量。
3.桥式接线分为几种?矿井供电方式有几种?4.变压器中性点工作方式有几种?5.为什么井下变压器中性点禁止接地?6.什么是功率因数?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及方法?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同一额定电压的供电系统,额定电压不一定相同?2)井下照明电压是220V还是127V?3)计算负荷可以用所用设备的额定功率之和来代替?4)矿井主排水是二级负荷?5)井下变压器中性点禁止接地?6)含有一类负荷的变电所必须选用两台及以上变压器?第二章作业题及答案1.什么是短路?类型有哪些?短路的原因及危害有哪些?P40-412.计算短路电流的目的是什么?P413.无限大与有限电源容量系统有何区别?(参考课件)4.短路全电流由哪几部分组成?(iap+ ipe)5.简述ISS、iim、Iim、SS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P43-446.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主要几种方法?(有名制及标幺制)写出有名制法的基本公式?P457.什么是短路电流的动、热效应?如何校验动、热稳定性? P62-63 答:短路电流通过电气设备及载流导体时,一方面要产生很大的电动力,可能导致导线永久易变形或设备被破坏;即电动力效应;另一方面要产生很高的热量可能导致导线、设备烧坏及被破坏,即热效应。
第1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1章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1c15715acfa1c7aa00cc64.png)
第 一 章(本章计算概率的习题除3~6以外, 其余均需写出事件假设及概率公式, 不能只有算式) 1. 写出下列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
(1)同时抛三颗色子,记录三颗色子的点数之和;(2)将一枚硬币抛三次,(i)观察各次正反面出现的结果;(ii)观察正面总共出现的次数; (3)对一目标进行射击,直到命中5次为止,记录射击次数; (4)将一单位长的线段分成3段,观察各段的长度;(5)袋中装有4个白球和5个红球,不放回地依次从袋中每次取一球,直到首次取到红球为止,记录取球情况。
解:{}18,...,4,3)1(=Ω{}{}3,2,1,0)(,,,,,,,,)()2(==ΩΩii HHH HHT HTH HTT THH THT TTH TTT i {},.....6,5)3(=Ω(){}R z y x z y x z y x z y x ∈>=++=,,,0,,,1,,)4(Ω =Ω)5({红,白红,白白红,白白白红,白白白白红}2. 设A ,B ,C 为随机试验的三个随机事件,试将下列各事件用A ,B ,C 表示出来。
(1)仅仅A 发生; (2)三个事件都发生; (3)A 与B 均发生,C 不发生; (4)至少有一个事件发生; (5)至少有两个事件发生; (6)恰有一个事件发生; (7)恰有两个事件发生; (8)没有一个事件发生; (9)不多于两个事件发生。
解:3. 辆公共汽车出发前载有5名乘客,每位乘客独立在7个站中的任意一站离开,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第7站恰有两位乘客离去;(2)没有两位及两位以上乘客在同一站离去。
解:4. 一公司有16名员工,若每个员工随机地在一个月的22天工作日中挑选一天值班,问:不会出现有两个及以上的员工挑选同一天值班的概率是多少?解: 16162222!16⋅C5. 一元件盒中有50个元件,其中25件一等品,15件二等品,10件次品,从中任取10件,求:(1)恰有两件一等品,两件二等品的概率; (2)恰有两件一等品的概率; (3)没有次品的概率。
微机原理作业及答案
![微机原理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73ee0b844769eae009edad.png)
LP LOOP __
MOV BYTE PTR SRLT, ___ BL
POP DX ____ POP AX ___
RET XHZY ENDP
1 RCL DX,__
一、二、三、四章
作业
第一章 作业
1、简述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结构,并说明其主要功能。 2、试利用一个字节的字长,将十进制-115转换为相应的二 进制的原码、反码和补码。 [解]: (-115)原=(11110011)2 (-115)反=(10001100) (-115)补=(10001101) 3、已知[X]补=1100111,则[X]原= , [2X]补= ,并判断结果 是否溢出。 [解]:题目没有特殊说明,将最高为(第六位作为符号位) [X]反=[X]补-1=1100110,则[X]原=1011001 [2X]补=[X]补+ [X]补=1100111+1100111=1 1001110 C6· C5=1· 1=0,不溢出 另外,可以补齐第七位为0或者1,再进行计算获得。
第三章 作业
1、8086/8088操作数是从哪里来的?
答:来源有3种:立即数、寄存器、存储器操作数 指令中直接给出参加操作数; 参与操作的数存放在CPU的某个寄存器中; 参与操作的数存放在内存单元中,需要寻找相应的物理地址。 2、指出下列指令的错误 1)MOV AX, [SI][DI] 2) MOV [BX],[SI] 3) ADD BYTE, PTR[BX] (不能同时使用两个变址寄存器) (原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不能同时为存储器)
第三章 作业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 作业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 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222d2f5727a5e9856a617b.png)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分组交换最主要的特点是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通常把要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
在发送报文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首部构成分组,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是由许多网络和把它们互连起来的路由器组成,而主机处在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
路由器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
路由器每收到一个分组,先暂时存储,再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把分组转交给下一个路由器。
这样一步步地经过若干个路由器,以存储转发的方式,把分组交付最终目的主机。
各路由器之间必须经常交换彼此掌握的路由信息,以便创建和维持在路由表中的转发表,使得转发表能够在整个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
1-07 小写和大些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以小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即通信规则)可以是任意的。
以大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网络的作用范围划分:(1)广域网WAN,作用范围通常为几十到几千公里,也称为远程网,是Internet的核心部分。
(2)城域网MAN,作用范围一般是一个城市,可跨越几个街区甚至整个城市,其作用距离约为5~50公里。
(3)局域网LAN,作用范围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如1公里左右)。
(4)个人区域网PAN,也称无线个人区域网,作用范围大约在10m左右。
数字逻辑 第一章 作业参考答案
![数字逻辑 第一章 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fb5a82f12d2af90242e697.png)
解:该命题的真值表如下:
输入
输出
(1)不考虑无关项的情况下,输出逻辑函数表达式为:
ABCD
F
0000
0
F (m1,m3,m5,m7 ,m9 ) AD BCD
0001
1
(2)考虑无关项的情况下,输出逻辑函数表达式为:
0010
0
0011
1
0100
0
0101
1
F (m1,m3,m5,m7,m9) (d10,d11,d12,d13,d14d15)
AB CD 00 01 11 10 00 0 0 0 0 01 0 1 1 0 11 0 1 1 0 10 1 0 0 1 Y2 的卡诺图
将 Y1、Y2 卡诺图中对应最小项相或,得到 Y1+Y2 的卡诺图如下:
AB CD 00 01 11 10 00 1 0 0 0 01 1 1 1 0 11 0 1 1 0 10 1 0 0 1
P151: 3-4 试分析图 3-64 所示电路逻辑功能。图中 G1、G 0 为控制端。A、B 为输入端。 要求写出 G1、G 0 四种取值下的 F 表达式。
解: 3-8 使用与非门设计一个数据选择电路。S1、S0 选择端,A、B 为数据输入端。数
据选择电路的功能见表 3-29。数据选择电路可以反变当量G1输=入0、。G 0=0 时:
输出 F 0 1 1 1 1 1 1 0
由卡诺图可得 F = A + BC + BC = A • BC • BC
(3)逻辑图表示如下:
1-12 用与非门和或非门实现下列函数,并画出逻辑图。
解:(1) F(A, B,C) = AB + BC = AB • BC
(2) F(A, B,C, D) = (A + B) • (C + D) = A + B + C + D
《水盐体系相图》(第一章) 作业及答案
![《水盐体系相图》(第一章) 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0493413c1ec5da50e27023.png)
1-1 计算下列物料的组成,分别用重量%、摩尔%、克/100克水、克/100克盐表示。
(1) 由20克Na 2SO 4、30克K 2SO 4和150H 2O 克组成的物料;(2) 某溶液,含MgCl 2 434.8、NaCl 18.3、 KCl 46.1g/L ,比重为1.287。
其中:Na 2SO 4摩尔质量为142.0,K 2SO 4摩尔质量为174.3,H 2O 摩尔质量为18.02,MgCl 2摩尔质量为95.21,NaCl 摩尔质量为58.44,KCl 摩尔质量为74.55。
(1) 由20克Na 2SO 4、30克K 2SO 4和150克H 2O 组成的物料。
解:a.用重量%表示物料的组成:b.用摩尔%表示物料组成:物料总摩尔数:0.141+0.172+8.324=8.637(mol )c.用克/100克水表示物料组成:d.用克/100克盐表示物料组成:(2)某溶液,含MgCl 2 434.8 g/L 、NaCl 18.3 g/L 、 KCl 46.1g/L ,比重为1.287kg/L 。
解:由题意,1L 溶液中H 2O 的重量为:1287-434.8-18.3-46.1=787.8(g)a.用重量%表示物料的组成: %00.75%1001503020150:%00.15%100150302030:%00.10%100150302020:24242=⨯++=⨯++=⨯++O H SO K SO Na )(324.802.18150:)(172.03.17430:)(141.00.14220:24242mol O H mol SO K mol SO Na ===%38.96%100637.8324.8:%99.1%100637.8172.0:%63.1%100637.8141.0:24242=⨯=⨯=⨯O H SO K SO Na )100/(00.100100150150:)100/(00.2010015030:)100/(33.1310015020:22242242O gH g O H O gH g SO K O gH g SO Na =⨯=⨯=⨯)100/(00.30010050150:)100/(00.601005030:)100/(00.401005020:24242gS g O H gS g SO K gS g SO Na =⨯=⨯=⨯%21.61%10012878.787:%58.3%10012871.46:%42.1%10012873.18:%78.33%10012878.434:22=⨯=⨯=⨯=⨯O H KCl NaCl MgClb.用摩尔%表示物料组成:溶液总摩尔数:4.567+0.313+0.618+43.718=49.216(mol )c.用克/100克水表示物料组成:d.用克/100克盐表示物料组成:1-2根据数据绘制50℃时,溶液中有CaCl 2存在的KCl 的溶解度曲线。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d8d401f78a6529647d5328.png)
1.证明:(1)若a|b,c|d,则ac|bd(2)若a|b 1,a|b 2,…,a|b k ,则对任意整数c 1,c 2,…,c k ,有a|(b 1c 1+b 2c 2+…b k c k ).证:1)a|b 可知存在整数m 使得b=ma , c|d 可知存在整数n 使得d=nc得bd=acmn 即ac|bd 。
2) a|b 1,a|b 2,由性质1-1(3)可得a|(b 1c 1+ b 2c 2),其中c 1和c 2为任意整数。
递归可证得a|(b 1c 1+b 2c 2+…b k c k )。
2.若3|a,5|a 且7|a,则105|a.证明: 3|a ∴存在整数m 使得a=3m5|a 即 5|3m,又∵ 5|5m∴ 5|(2*3m-5m)即5|m∴ 5*3|m*3 即 15|3m 即 15|a同理, 15|a ∴存在整数n 使得a=15n ,7|a 即7|15n,又∵7|7n∴ 7|(15-7*2)n 即7|n∴ 7*15|15n 即105|a3.设p 是正整数n 的最小素因数,证明,若n>p>n 1/3,则n/p 是素数。
证明:反证法。
假设n/p 不是素数,则必是合数,则有:n/p=p 1*p 2*…*p k (其中k ≥2, p 1,p 2,…,p k 为素数,且都≥p ,且都为n 的因数) p 为最小素因数, ∴p 1,p 2,…,p k 都≥p∴n/p= p 1*p 2*…*p k ≥p 1*p 2≥p 2 ∴n ≥p 3,即p ≤n 1/3与题设矛盾,所以n 一定是素数,得证。
4.设n ≠1,证明:(n-1)2|(n k -1)的充要条件是(n-1)|k.证: n k -1≡((n-1)+1) k -1≡ 011221(1)(1)...(1)(1)k k k k k k k k C n C n C n C n ----+-++-+- ≡ k(n-1)mod(n-1)2充分条件:若(n-1)|k ,则(n-1)2|k(n-1),上式= 0mod(n-1)2,所以(n-1)2|(n k -1)必要条件: (n-1)2|(n k -1) ∴ (n-1)2|k(n-1) ∴ (n-1)|k7.证明:形如6k-1的素数有无穷多个。
审计第一章 作业及答案.
![审计第一章 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44ed9af121dd36a32d8280.png)
一、单项选择题1.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 )。
A.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B. 合伙企业制度的产生C. 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形成D. 资本市场的发展2.在注册会计师对下列各项目分别提出的具体目标中,( D )是完整性目标。
A.有价证券的金额是否予以适当列示B.关联交易类型、金额是否在附注中恰当披露C.购货引起的借贷双方会计科目是否在同期入账D.实现的销售是否登记入账。
3.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其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做长期负债的各项负债一年内不会到期,这属于管理层的( B )认定。
A.计价和分摊B.分类和可理解性C.发生及权利和义务D.存在和完整性4.在注册会计师所关心的下列各种问题中,(A )是为了实现截止目标。
A.年后开出的支票是否未计入报告期报表中B.应收账款是否已经按照规定计提坏账准备C.存货的跌价损失是否已抵减D.固定资产是否有用作抵押的答案: 1. A 2.D 3.B 4.A二、多项选择题1.注册会计师审计从起源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审计发展的不同时期,其主要审计目的也在调整。
下列关于不同阶段的审计目的陈述正确的是( )。
A.英式审计主要目的是查错防弊B.美式审计主要目的是判断企业信用状况C.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后,审计目的是保护投资者为目的的利润表审计D.现代审计目的不再关注错弊,而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答案】ABC【解析】现代审计目的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合理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仍然要关注查错防弊,特别是要考虑舞弊的审计风险。
2.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资产负债表认定的项目主要有()。
A.发生B.权利和义务C.准确性D.完整性【答案】BD,发生和准确性是针对利润表的,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是存在性,准确性在利润表是计价和分摊。
3.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编制财务报表的责任包括()。
A.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会计估计B.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C.监督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D.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答案】ABD, C监督不对4. 东方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报告存货如下:流动资产:存货2 000 00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辨析题(请先判断对错,再说明原因)1、哲学得基本派别就是一元论与二元论。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得焦点在于就是否承认事物就是可以被认识得。
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笛卡儿认为,物质与精神就是两种不同得实体,精神得本性就是思维,物质得本性就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
物质与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就是世界得本原。
【材料2】贝克莱认为“存在就就是被感知,人得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就是“绝对观念”得“外化”与产物。
【材料3】恩格斯指出:“物、物质无非就是各种物得总与,而这个概念就就是从这一总与中抽象出来得”。
马克思指出“观念得东西不外就是移入人得头脑并在人得头脑中改造过得物质得东西而已。
”请说明:(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错误得实质就是什么?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得观点有什么不同,错误在哪里?(2)请结合材料3谈谈如何正确理解物质与意识。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韩非子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材料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就是风动,不就是幡动,仁者心动”。
【材料3】列宁指出把主要得注意力正就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得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得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得“自己运动”得钥匙,才就是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得中断”,向对立面得转化,旧东西得灭亡与新东西得产生得钥匙。
”请说明:(1)材料1与材料2得观点有何异同?(2)材料2与材料3得主要分歧就是什么?并加以评述。
3、阅读下列材料:在十七世纪,牛顿曾坚信光就是由很小得微粒组成得,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实验得证明。
后来到了惠更斯、菲涅耳时代,光得波动学说被光得干涉与衍射实验以及后来得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证实,从而否定了牛顿得微粒说。
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以其优美得数学形式与极其精确得实验,再一次否定了光得波动说,认为光就是由微粒组成得,但这种微粒就是具有波动性得,称之为光量子。
显然,量子力学所说得光量子,就是具有波动性得微粒,它与牛顿所假设得微粒有本质得区别。
最终,爱因斯坦得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得结论:光既就是一种波也就是一种粒子。
请说明:(1) 马克思主义得辩证否定观得基本内容。
(2)结合人们对光得本质认识得发展过程说明否定之否定得三个阶段。
答案要点:一、辨析题1、这种观点就是错误得。
按照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得内容,即思维与存在(即意识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得问题可划分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哲学派别,这就是哲学得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就是物质得产物与表现;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就是意识得产物,两者就是根本对立得。
一元论与二元论就是根据世界得本原就是一个还就是两个划分得哲学学说。
2、这种观点就是错误得。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就是两种根本对立得发展观,它们得对立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联系得与孤立得观点得对立;第二,变化发展与静止不变观点得对立;第三,全面与片面观点得对立;第四,承认矛盾及矛盾就是发展得动力与否认矛盾及不懂矛盾就是发展动力观点得对立。
就是否承认事物可以被认识得就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立得焦点。
二、材料分析题1、(1)材料1属于二元论观点。
笛卡儿认为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立得本原:物质与精神,但其把精神瞧作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得本原,在本质上仍然就是唯心主义。
材料2属于唯心主义。
贝克莱把人得主观精神瞧作一切事物产生得根源与基础,就是主观唯心主义得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瞧作世界得本原,认为现实得物质世界就是这些客观精神派生得,就是客观唯心主义得观点。
两者都颠倒了物质与精神得本原与派生得关系、第一性与第二性得关系。
(2)材料3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物质就是标志客观实在得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就是通过人得感觉感知得,它不依赖于我们得感觉而存在,为我们得感觉所摄影、复写、反映;意识就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得产物,就是人脑得机能与属性,就是物质世界得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得反作用。
2、(1)材料1与材料2都承认事物就是运动变化得。
但材料1认为事物变化就是自身具有得属性,世界发生变化,事物就会变化,各种规律也会变化。
材料2得观点则不就是从事物自身来谈变化,而就是认为人得心理、意志就是变化发展得源泉与动力,这就是唯心主义得运动观,割裂了物质与运动得辩证关系。
(2)材料2与材料3得主要分歧在于就是否认为事物变化就是由事物内在矛盾引起得。
材料3强调事物得内在矛盾性,认为事物内在矛盾构成了事物得运动变化,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得运动观。
材料2否认事物自身存在运动变化得源泉,而把运动变化瞧成就是精神性得、主观得因素作用得结果,否认了运动变化得客观性,这就是唯心主义得运动观。
3、 (1)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就是事物得自我否定,就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得结果;否定就是事物发展得环节;否定就是新旧事物联系得环节;辩证否定得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这种辩证得否定就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得有规律得过程,既“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得过程。
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从内容上瞧,就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得过程;从形式上瞧,就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得过程,就是前进性与曲折性得统一。
(2)从对光得本质得认识过程来瞧,牛顿就光得组成部分有一个基本得认识,但却不成熟,因而不久就被光波动学说所否定,这就是关于这个问题得第一次否定;接下来,光波动学说被量子力学所验证得光就是由具有波动性得微粒构成所否定,这就是第二次否定。
显然,在这两次否定中,后者并不就是简单地全盘抛弃前者,而就是在继承前者基础上得进一步完善,即扬弃。
最终找到了组成光得基本成分——具有波动性得微粒,这就是一个典型得否定之否定过程,生动地展示了事物得发展就是前进性与曲折性得统一。
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辨析题(请先判断对错,再说明原因)1、凡就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得都就是直接经验,就是对客观事物最真实得、最本质得反映。
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面有关真理论述得材料:【材料1】马克思说:“人得思维就是否具有客观得真理性,这不就是一个理论得问题,而就是一个实践得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得思维得真理性,即自己思维得现实性与力量,……”毛泽东说:“真理得标准只能就是社会实践。
”【材料2】实用主义者詹姆斯说:“凡就是有利于我们工作,并使我们得到效果得东西就就是真理,这也就是真理得唯一标准。
”【材料3】诺贝尔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她得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得基本粒子就是由3种夸克组成得。
我得问题就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筑一个高灵敏度得探测器。
当时所有得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得现象,所以这个实验室被费米国家实验室与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就是不可能得。
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得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夸克。
这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得观念就是错得,有四种夸克。
有了第四种,就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得观念改变了。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⑴材料1、2得观点一致吗?为什么?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得观点分析材料2得观点。
⑵材料3中得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发现与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答案要点:一、辨析题1、这种观点就是错误得。
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就是感性认识得感觉阶段,就是直接得感性经验。
由于认识主体与客体得局限性与特殊性,有些就是对客观事实得真实反映,有些则就是不符合客观事实得虚假反映或骗局。
视觉与听觉就是感性认识,它们具有直接性、丰富性,但就是它得缺点就是直观性与表面性,不能深入、全面地反映事物,有待于在感性经验得基础上,用科学态度加以分析,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得本质。
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得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二、材料分析题1、⑴材料1与材料2 得观点就是不同得。
材料1强调得就是实践就是检验真理得标准,只有实践才能说明人得思维就是否具有客观得真理性,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得真理论得基本观点。
材料2则认为,有用即真理,检验认识就是否具有真理性得标准,就瞧其就是否能使我们得到效果。
这就是唯心主义实用主义真理论得基本瞧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就是检验真理得唯一标准,不能用人们得主观意愿、就是否符合人们得需要、就是否对人有用作为标准。
对人有用、能满足人得某种需要、产生某种效果得理论、观点,并不都就是对客观事物得正确反映,因而不一定就是真理。
⑵首先,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与检验真理得标准。
人们对物质结构得认识来源于实践,关于物质结构模型得理论就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其次,实践检验真理得标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3夸克模型”就是当时条件下人们实践所形成得真理性认识,然而实践本身又就是不断发展得,丁肇中进行得新得实验,提出了由4种夸克组成基本粒子得理论,取代了旧理论。
在发展着得实践中,人们对真理得认识就是无止境得,永远也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4夸克理论得发现,也没有结束真理,还会有5夸克、6夸克等新理论得发现。
最后,人们要发现与发展真理,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不要被已有得理论与实践所束缚,敢于对现有理论提出质疑,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创造出新得理论与新得事物。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材料分析题1、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得作用问题得不同观点:【材料1】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
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就是个人随意创造得,而就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
伟大人物就是“世界精神得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她“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
世界历史就是伟大人物与王朝得历史,“而不就是一般人民得历史”。
【材料4】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就是创造世界历史得动力。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得历史,但就是她们并不就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就是在她们自己选定得条件下创造,而就是在直接碰到得,既定得,从过去承继下来得条件下创造。
”【材料5】马克思指出:“如爱尔维修所说得,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得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得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得人物来。
”恩格斯也说:“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就是一种偶然现象。